第十章 青霉素的生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过程经济指标
•发酵单位 即抗生素在发酵液中的浓度,一般用u/ml或μg/ml 表示。u为抗菌活性单位,又称效价。青霉素效价单位:为能 在50ml肉汤培养基中完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发育 的最小青霉素剂量。 •发酵总亿单位 发酵单位与发酵液体积的乘积称为发酵总亿单 位,以亿单位(108u)或十亿单位(109u或Bu)表示。发酵 总亿单位代表批发酵产量。 •发酵指数 发酵指数是每小时、每立方米发酵罐容积发酵产生 的抗生素量。一般以108u/(m3 · h)表示,能反映固定成本的效 益,即发酵指数越高,固定成本效益也越高。 •基质转化率 发酵过程消耗的主要基质(一般为碳源、能源或 其它成本较高的基质)转化为抗生素的得率,称为基质转化 率,以g(抗生素)/g(基质)或Bu/kg(基质)表示。
青霉素的生物合成
产黄青霉菌在发酵过程中首先合成其前体,即α-氨基己 二酸、半胱氨酸、缬氨酸,再在三肽合成酶的催化下,L-α氨基己二酸(α-AAA)与L-半胱氨酸形成二肽,然后再与L缬氨酸形成三肽化合物,三肽化合物在环化酶的作用下闭环 形成异青霉素N,异青霉素N中的α-AAA侧链可以在酰基转 移酶作用下转换成其它侧链,形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如果在 发酵液中加入苯乙酸,就形成青霉素G。产黄青霉生产青霉 素中受下列方式调控:受碳源调控 、受氮源、受终产物调控、 受分支途径调控 。
第十章 青霉素的生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概述 生产原理 青霉素的生产工艺过程 其他工艺技术及技术改造方向
化学工wk.baidu.com出版社
学习目标
了解青霉素的药效作用、应用范围、其 它有关工艺技术及技术改造方向; 熟悉青霉素的理化性质、重要化学反应; 掌握青霉素生产原理、生产工艺过程及 生产控制要点。
发酵液预处理和过滤
青霉素发酵液中杂质很多,其中对青霉素提纯影响最大 的是高价无机离子(Ca2+、Mg2+、Fe3+)和蛋白质。用离子 交换法提纯时,高价无机离子和蛋白质的存在,会影响树脂 对抗生素的吸附量。用溶剂萃取时,蛋白质的存在会产生乳 化,使溶剂相和水相分层困难。因此,应根据所采用的提纯 方法进行预处理除去无机离子或蛋白质。 经过预处理的发酵液便可进行过滤去除菌丝体及沉淀的
菌种的培养
利用菌体进行发酵生产青霉素的关键是要筛选高产菌种, 另外要通过不断地分离纯化来保证高产菌种的纯度,避免生 产波动。高产菌种选育和培养还要采用严格的无菌操作,防 止污染杂菌。供日常生产的高产纯种还必须用良好的方法妥 善保藏,以维持其优良性能,保证生产稳定。种子培养阶段 以产生丰富的孢子(斜面和米孢子培养)或大量健状菌丝体 (种子罐培养)为主要目的。在培养基中应加入比较丰富易 代谢的碳源(如葡萄糖或蔗糖)、氮源(如玉米浆)、缓冲 pH的碳酸钙以及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并保持最适生长温度 25~26℃和充分的通气搅拌,使菌体量倍增达到对数生长期。
蛋白质。青霉素发酵液过滤宜采用鼓式真空过滤机。
青霉素的提取
青霉素发酵液经过预处理和过滤后得到的滤液,滤液中 含有不到4%的青霉素及一些与水亲和的杂质存在,因此需经 提取和精制加以去除。提取要达到提纯和浓缩两个目的。生 产上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溶媒萃取法、离子交换法 和沉淀法。究竟采用哪一种方法,要视产品的性质。青霉素 的提取一般采用溶媒萃取法。这种方法主要基于青霉素游离 酸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青霉盐易溶于水的特性,反复转移而 达到提纯和浓缩。采用溶媒时要考虑对青霉素有较高的分配 系数,另外在水中的溶解度要小,不和青霉素起作用,在 5~30℃间的蒸汽压较低,回收时温度不超过120~140℃。 生产上采用的溶媒主要是醋酸丁酯和戊酯。
第一节 概述
认识青霉素
青霉素是一族抗生素的总称,它们是由不同的菌种或不 同的培养条件所得的同一类化学物质,其共同化学结构如下:
青霉素本身是一种游离酸,能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及有 机氨类结合成盐类。青霉素游离酸易溶液于醇类、酮类、醚 类和酯类,但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青霉素钾、钠盐则易 溶于水和甲醇、微溶于乙醇、丙醇、丙酮、乙醚、氯仿,在 醋酸丁酯或戊酯中难溶或不溶。青霉素的吸湿性与内在质量 有关。纯度越高,吸湿性越小,也就易于存放。因此制成晶 体就比无定形粉末吸湿性小。青霉素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里很快地分解或异构化,因此青霉素应尽量缩短在 水中存放时间,特别由于温度、酸、碱性的影响,成为晶体 状态的青霉素还是比较稳定的。 青霉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部分革兰氏阴性细菌, 各种螺旋体及部分放线菌有较强抗菌作用。青霉素的毒性低 微,但最易引起过敏反应。凡应用青霉素药物都必须先作皮 试,皮试阳性者禁用。
第二节 生产原理
青霉素是产黄青霉菌株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发酵 产生的。生产上一般是将孢子悬液接入种子罐经二 级扩大培养后,移入发酵罐进行发酵,所制得的含 有一定浓度青霉素的发酵液经适当的预处理,再经 提炼、精制、成品分包装等工序最终制得合乎药典 要求的成品。
青霉素产生菌的培养
菌体的生长发育
①分生孢子的Ⅰ期; ②菌丝繁殖,原生质嗜碱性很强,有类脂肪小颗粒产生为Ⅱ 期; ③原生质嗜碱性仍很强,形成脂肪粒,积累贮藏物为Ⅲ期; ④原生质嗜碱性很弱,脂肪粒减少,形成中、小空泡为Ⅳ期; ⑤脂肪粒消失,形成大空泡为Ⅴ期; ⑥细胞内看不到颗粒,并有个别自溶细胞出现为Ⅵ期。 其中Ⅰ~Ⅳ期称为菌丝生长期,菌丝的浓度增加很多, 但产生的青霉素较少,处于该时期的菌丝体适用于做发酵种 子。Ⅳ~Ⅴ期是青霉素分泌期,此时菌丝体生长缓慢,并大 量生产青霉素。Ⅵ期是菌丝体自溶期。
发酵
发酵的基本原理
青霉素发酵属于好氧发酵过程,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 并搅拌,以维持一定的罐压和溶氧。整个发酵阶段分为生 长和产物合成两个阶段。发酵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发酵温度、 发酵液中残糖量、pH值、排气中的CO2和氧气量等。一般 残糖量可通过控制氮源的补加量来控制;pH值可通过控制 补加的葡萄糖量、酸或碱量来调节;通过控制搅拌转速、 通气量来调节供氧量及液相中的氧含量;至于发酵温度一 般可通过调整冷却介质量来加以调节。还要加入消泡剂 (如豆油、玉米油或环氧乙烯聚醚类)以控制泡沫。 在发酵期间为检测生产是否染菌,每隔一定时间应取 样进行分析、镜检及无菌试验,检测生产状况,分析或控 制相关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