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测练习题班级 __ 姓名____
一,完成填空
1. 本文作者,是代家。字,自号,晚年又号,死后谥号,世称,“ ”之一。
2. 本文选自《》是作者被贬为太守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
3. 本文体裁是。全篇将融为一炉。
4 ,《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极其生动地描写了,表现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①名.之者谁( )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 ⑤野芳.发.而幽香⑦非丝.非竹.( ⑨觥筹交.错.。( 11. 林壑尤.美 (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者。(
)
)(
12.
1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15、佳木秀.而繁阴。
( 17、杂.然.而
前.陈.者。( 19、
苍.颜.白发。( 三、解释下
列加点的多义词。
云归而岩穴暝。( 太
守归.而宾客从也吾谁
与归.。(
② 太守自谓.( 太守
谓.谁 ( 山水之
乐.乐.其乐.
⑤人知从太守游而
乐.潺潺而.泻出
于 ( 朝而.往( 泉
香而.酒冽 (
⑦游人去而.禽鸟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 得之心而.寓之酒( 三.理解性默写
1.写醉翁亭丰姿的句子
是:)(
)
)(
)
)
④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6. 临.溪而渔.(
⑧树林阴翳.(
⑩已.而.夕阳在山
泉香而酒冽.
) 14 、得之心而寓.之
酒 )( ) )18、宴酣.之乐。( 、
颓
.
然
.
乎
.
其间者。(
16 、
伛.偻.提.携.。
( )(
20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若夫霪雨
霏.霏.临.溪而渔( 把
酒临.风
)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颓然乎.其间(
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⑧ 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佳木秀. (
⑨ 蔚然而深秀.者(
2. 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的句子是:,,,。
3. 文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4. 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
5.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
6.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
7.表明全文主线(微露主旨)的句子是:,
8.文章的主旨句(醉与乐相统一的句子;画龙点睛)的句子是:9.最能体现滁人游山欢乐的句子是:,
13.写众宾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
14.写太守乐与众乐不同的句子是:,,
15.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
16.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回答。)四、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教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具体事物。
①名之者谁?()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以上文段中,有一个现在常用的成语,这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句中的“此”所指代的是
5.这段文字的写景部分有一定的顺序。作者首先写,其次写。
6.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
8、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②.锦鳞游泳。()
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④.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⑤.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⑥.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意:②寓:③得:④辄:
⑤上下⑥去:⑦而:2.贯穿文段主体的一个词是:。
3.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4.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常识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故自号曰醉翁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5.“醉能同其乐”句中的“其”指的是谁?6.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
7.这段话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
(四)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1.文中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有哪些?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
2.文中能表明本段文字内容核心的是哪个句子?
3.文段共4 句话,从原文中找出 4 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2 ③ ④ 4.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5.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 .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 .“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必考:本文多处提到“乐” ,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答案:本文中共出现了10个“乐”字,其中有7 个集中在最后一段。归结起来,这些“乐”有:
1. 山水之乐;
2.宴饮之乐;
3.禽鸟之乐;
4. 滁人之乐;5、太守之乐。志趣:“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表达
了作者“与民同乐” 、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援笔成文的自负。
五.问答题(福利,带答案的!!)
1、说一说第1 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答案:文章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 总起。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然后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 、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效果)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2、如何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作者纵情美景,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滁州百姓兴高采烈出游,生活安定富足,太守为此而乐。醉翁之意,本质在于与民同乐,这也正是他的政治理想。
3、请问第二段段分别写了哪些时候的山间美景?对此作者是如何抓住山中典型的景物来描绘的?
明确: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 “晦”的特点,用“日
出”“云归”写出“林霏开” “岩穴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4、第三段从哪些方面刻画了“众人游宴之乐”?又分别表现出了怎样的快乐?本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滁人游,表现滁人富足、和平的生活之乐;太守宴,表现太守的野宴之乐;众宾欢,表现太守与宾客的宴酣之乐;太守醉。思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