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
最新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最新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单选、判断部分)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3.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4.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5.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只是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6.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7.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8.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度状态9.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10.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11.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12. 人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13. 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14. 会区分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被动)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主动)P36—3815.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16.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17.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18.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19.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 Weiner)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坏境等成就动因的归因模式表P6220.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21.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22.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1.知识
知识: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储存于个体 内即为个体的知识,储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知识表征指知识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2.信息加工心理学对知识的静态分 类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把人类习得的知识分为两大类: 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 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
发现学习
维度一:学习进行的方式
2.学习分类
将学习发为认知、情感 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是通常的分类框架 不同分类系统的差异出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上。
本书遵循这种分类法,在认知学习领域采用“知识”(陈述性知 识)、智慧技能(程序性知识)和认知策略(特殊性的程序性知 识)三分的形式。 并重新对知识和技能作了定义,广义的知识包括技能,狭义则只 涉及言语信息,而技能是程序性知识的运用。
(5)态度。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已的反应倾向。(情感)
2.学习分类
奥苏伯尔的两维学习分类
维度二: 学习材 料与原 有知识 的关系
意义 学习
机械 学习
澄清概念 之间关系
听演讲 或看教 材
记口诀
良好的视 听教学
学校实验 室实验
用公式 解题
科学 研究
理智产 生过程
尝试与错误 走迷宫
接受学习
指导发现学习
按照广义的知识观,智慧技能是 运用某种习得的规则或程序顺利完 成智力任务的能力,
2.动作技能的分类
按照动作技能开始与结束的特征
连续的动作技能&离散的动作技能
2.动作技能的学习条件
1.内部条件
两种学习任务:
局部技能:一套完整的动作技能可以分解成同时或按先后次序出现的局部 技能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发展、任务与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理论任务2.实践任务(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教育性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研究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二、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概述1。
心理发展的概念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章学习理论(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3.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决定论(2)环境决定论(3)二因素论(4)相互作用论4.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二)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发展观2.埃里克森的发展观3.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一、学习的一般概述(一)学习的概念(二)人类的学习(三)学生的学习二、学习的类型(一)我国传统的分类(二)苏联的分类(三)奥苏贝尔的分类(四)加涅的分类(五)布卢姆的分类三、国外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一)联结派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2.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二)认知派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派的完形学习理论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3.布鲁纳的结构—发现学习理论4.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三章认知领域的学习一、知识的学习(一)知识的概念(二)传统的关于知识学习与教学的观点1.概念的学习与教学(4)教学实际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三)现代认知派关于知识的学习与教学的观点1.陈述性知识的学习(1)什么是陈述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3)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1)什么是程序性知识(2)程序性知识的学习(3)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二、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概述1.学习策略的定义2.学习策略的分类(二)认知策略1.理解和保持知识的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2)精力口工策略(3)组织策略2.思维与解决问题策略(1)表征问题阶段的思维策略(2)解答问题阶段的策略(3)思路总结阶段的策略(三)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1)领会监控(2)策略监控(3)注意监控3.调节策略(四)学习策略的教学1.学习策略是可以教会的2.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1)要确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学习策略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2)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3)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4)注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习策略三、学习的迁移(一)学习迁移概述1.学习迁移的定义2.学习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2)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4)一般性迁移与特殊性迁移3.迁移的测量(二)主要的学习迁移理论及其研究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素说3.概括原理说4.关系转换说5.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6.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7.迁移的产生式理论(三)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加强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2.合理安排教材与教学内容3.创造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4.传授与训练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四、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一)智力及其培养1.智力的定义2.关于智力结构的观点(1)二因素论(2)群因素论(3)智力的层次结构理论(4)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5)智力理论的新发展(6)我国学者关于智力结构的观点3.如何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1)提高认识,积极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2)通过教学活动发展个体的智力(3)创设智力发展的情境,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和课外(4)注意根据智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发展(二)创造力及其培养1.创造力概述(1)创造力的定义(2)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3)创造力与个性的关系2.如何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2)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3)鼓励个体进行独创,敢于标新立异(4)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5)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6)培养创造性的个性第四章品德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一、品德的形成(一)品德的概念1.品德的定义2.品德与道德的辨析(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三)品德形成过程的分析1.道德观念的形成(1)道德知识的获得(2)道德知识的内化与道德信念的形成(3)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2.道德情感的培育3.道德行为的发展二、西方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一)皮亚杰与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三)新精神分析派的道德发展理论三、心理健康教育(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概念与标准1.心理健康的定义2.心理健康的标准(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策略1.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1)教育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平等尊重原则(4)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5)保密性原则(6)坚持性原则(7)面向全体学生原则(8)适应个别差异原则2.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1)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策略(2)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策略(3)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的策略(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第五章影响学习的因素一、学习动机因素(一)学习动机的一般概念1.学习动机的定义2.学习动机的分类(二)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1.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1)对学习行为的启动作用(2)对学习行为的维持作用(3)对学习行为的监控作用2.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三)学习动机的构成1.认知的内驱力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3.附属的内驱力(四)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1.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2)设置适合的目标,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3)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兴趣(4)利用原有的内部学习动机,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境发生迁移2.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2)提供清楚的、具体的、及时的学习结果反馈信息(3)合理运用外部奖赏(4)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5)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二、个性因素(一)认知方式1.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概念2.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对学习的影响(二)焦虑1.焦虑的概念2.焦虑对学习的影响(三)归因方式1。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一、教育学心理学概述1. 教育学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 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 教育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4. 教育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自我实现理论- 个体差异理论三、学习动机1. 动机的基本概念2.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3. 成就动机理论4. 自我决定理论5. 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策略四、认知发展与教育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3. 认知发展与教学策略4. 认知风格与学习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1.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2.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3. 价值观教育的实践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测量六、教育评估与评价1. 教育评估的目的与类型2.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3. 评价工具的开发与使用4. 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应用七、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4. 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5. 教学评价的设计八、课堂管理1. 课堂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2. 课堂规则的建立3. 学生行为的引导与矫正4. 教师角色与课堂氛围的营造九、特殊教育心理学1. 特殊教育的心理学基础2. 特殊需要学生的心理特点3. 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4. 融合教育的实践与挑战十、教育技术与心理学1.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3. 远程教育与在线学习4. 教育技术对学习的影响十一、教师专业发展1.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2. 教师知识与技能的发展3. 教师反思与自我评估4. 教师教育与终身学习十二、教育政策与心理学1.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 教育政策对学校与教师的影响3. 教育政策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影响4. 教育改革的心理社会因素十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 调查研究2. 定性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 观察法3. 混合方法研究4. 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十四、教育心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1. 教育心理学的新兴领域2. 跨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研究3. 教育心理学的国际视野4. 教育心理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结语教育学心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还关注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 主动性研究b. 反思性研究c. 合作性研究d. 社会文化研究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要素】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过程】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B.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B. 定向性与顺序性C. 不平衡性D. 差异性(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确定其是否具备担任教育心理学教师的资格。
二、考试内容1.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流派-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模型2. 研究与发展心理学- 研究过程与研究理论- 发展心理学中的关键概念和阶段理论- 研究与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3. 智力与认知心理学- 智力与智能的定义和分类-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智力与认知心理学的测试与评估4. 良好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 良好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常见类型和原因- 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策略5.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应用- 教师的心理辅导与指导技巧- 教育心理学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三、考试形式考试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四、考试要求考生需要全面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同时,对教育实践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相关干预策略也需具备一定了解和掌握。
五、考试准备建议- 阅读教育心理学的教材和相关论文,加深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问题和干预策略。
- 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加强与其他教师、专家的交流和互动,提升教育心理学的实践应用能力。
六、考试参考资料- 教育心理学教材和参考书籍- 相关学术期刊和研究报告以上为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内容,请考生据此进行准备和复习。
祝您考试顺利!。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一、引言1.1 课程简介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旨在帮助教育者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指导教学设计和实施,促进学习者的发展与成长。
本文档将介绍教育心理学考试的大纲和重点内容,以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1.2 考试形式与时间安排教育心理学考试将以笔试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内容包括选择题和论述题。
二、知识范围和考点2.1 知识范围教育心理学考试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2.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与心理特点3.学习与记忆的心理过程4.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5.学业成就的评价与反馈6.学校环境与教育心理学7.特殊教育与学习困难8.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2.2 考点下面是教育心理学考试的重点考点:2.2.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表现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等主要理论派别•类人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比较2.2.2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与心理特点•学习者的智力、性格、兴趣等个体差异•学习者的情绪、动机和认知特点•学习者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2.3 学习与记忆的心理过程•学习的基本形式和影响因素•记忆的分类和规律•学习和记忆的策略和技巧2.2.4 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教学方法的分类和选择•教学评价与反馈2.2.5 学业成就的评价与反馈•常见的学业评价方法•成绩反馈的原则和方式•学业建议的提供和解释2.2.6 学校环境与教育心理学•学校文化和氛围对学习者的影响•学校环境的评估和改善2.2.7 特殊教育与学习困难•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学习困难的识别和支持措施2.2.8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方法•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学业指导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三、备考建议3.1 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对备考非常重要,考生应该掌握并理解不同学派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以便能够在考试中正确理解和回答相关问题。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XXX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旨在探讨学生研究的心理规律,以及根据这些规律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研究。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
3.教育心理学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XXX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教育心理学诞生。
我国教育心理学最早从西方引进,1924年XXX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关键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研究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性: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别性。
3.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XXX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别。
是前苏联心理学家XXX提出的。
4.XXX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⑴感知运动阶段(——2岁)这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⑵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入手下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5.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与目的教育心理学考试是为了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考试,为选拔具有扎实教育心理学基础、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及相关工作潜力的人才提供依据。
二、考试内容(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
明确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揭示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心理学规律,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了解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如早期的教育思想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
熟悉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如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及其贡献。
掌握当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研究方法的创新等。
(二)学生心理1、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特点。
掌握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了解学生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如认知风格的类型和特点。
2、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发展认识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如情绪的稳定性和调节能力。
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如气质、性格的类型和表现。
掌握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三)学习心理1、学习的基本理论掌握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如桑代克的试误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
理解认知学习理论,如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学习动机理解学习动机的含义、类型和作用。
掌握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如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学会运用学习动机的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学习策略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如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掌握各种学习策略的具体内容和运用方法。
能够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招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师招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考试概述
本次考试旨在评估教师招录者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涵盖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
考试目标
通过本次考试,评判教师招录者在以下方面的能力:
- 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心理问题;
- 设计和实施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计划;
- 了解学生研究特点和发展规律,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 掌握评估学生研究情况的方法和工具。
考试内容
本次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研究、记忆和思维
- 社会性发展和人格形成
- 学生发展阶段和特征
2.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 课堂管理和学生行为管理
- 学生动机和研究兴趣激发
- 研究困难和特殊教育需求
3. 学生评估和辅导
- 学生评估方法和工具
- 学生辅导技巧和策略
4. 研究方法和理论应用
-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 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对教育心理学的影响
考试形式
本次考试采用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考试时间为3小时。
参考资料
1. 《教育心理学教程》
2. 《教育心理学导论》
3. 相关教育心理学期刊和学术论文
请注意:本大纲仅为参考,具体考试内容以官方发布的考试通知和教材为准。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小题,最多两分)心理学概论(小题,最多两分)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也叫行为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 个体心理分为几个方面: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 心理动力系统包括哪些成分?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 人的活动的动机就是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5、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它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6、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哪些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7、 认知过程包括哪些方面?是个体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8、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主观原因。
原因。
9、 心理学把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1010、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意志常常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并对人的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作用。
1111、、人的心理活动处于什么状态?处于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人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能的活动水平。
1212、、心理特征的内涵和内容。
是人们在认知、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固定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固定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固定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主要包括能力、主要包括能力、气气质和性格。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高校教师资格申请者)第一章心理学概论第一节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一、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四个方面: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1.心理动力: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a) 动机: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2.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关系。
a)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b)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
c)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
3.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的时间是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4. 心理特征: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a) 能力: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b) 气质: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c) 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d) 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这些心理,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二、个体心理与行为—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人的心理具有意识性。
1.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察觉的心理活动。
2.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就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的。
人清醒的时候,也有无意识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也是人的心理活动,并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得作用。
3.意识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无意识也是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初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时间和方式
- 考试时间:请参照学校或院系安排
-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内容
1. 了解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目的
-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理论
- 研究理论和教学策略
2. 研究和记忆的心理过程
- 研究的定义和特征
- 认知研究理论
- 研究策略和技巧
3. 教学与评价的心理原则
- 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达成
-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 评价和反馈的重要性
4. 学生发展和特殊需求
- 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特征
- 学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 特殊需求学生的教育支持和服务
5. 教育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实践
-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应用
- 教育心理学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
- 教育心理学在学校与家庭沟通和合作中的作用
三、参考资料
- 本大纲所列内容主要参考以下教材:
1. 《教育心理学导论》
2. 《教育心理学基础》
3. 《儿童与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四、考试评分标准
- 考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全面的了解(30%)
- 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研究和记忆的心理过程(20%)- 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原则设计教学和评价方法(25%)
- 能够理解学生发展和特殊需求,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支持(15%)
- 能够将教育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育实践(10%)。
教育心理学提纲
教育心理学考试提纲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教师。
在教与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3.教学内容。
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料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敦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他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三、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意义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和研究方法4.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二、学习与发展1.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类型2.学习的条件与影响因素3.学习的过程与策略4.学习困难的原因与解决方法5.成年人的学习与发展三、学生发展与发展心理学1.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特点2.社会认知理论和理论认知发展理论3.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方法4.发展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四、个性与人格1.个性和人格的概念与特点2.人格理论和方法3.个性与教育的关系4.个性与人格的测量与评价五、动机与激励1.动机与激励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动机与激励的类型和特点3.动机与激励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变化4.教育中的动机与激励策略六、教育评价与测量1.评价与测量的基本概念2.教育评价的目标与方法3.教育测量的原则与方法4.教育评价与测量的应用与局限性七、教学与课堂管理1.教学与学习的理论基础2.教学策略与方法3.课堂管理的目标与策略4.教学与课堂管理的评估与反思八、特殊教育与差异教育1.特殊教育的概念与目标2.特殊教育学生的特点与分类3.特殊教育的评估与干预方法4.差异教育的原则与策略九、家庭与教育1.家庭教育与孩子发展的关系2.家庭教育的类型与方法3.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4.家庭教育的迁移与社会支持十、教师与教育1.教师的角色与职责2.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发展3.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护4.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应对策略以上是教育心理学复习的提纲,其中包括教育心理学的概述、学习与发展、个性与人格、动机与激励、教育评价与测量、教学与课堂管理、特殊教育与差异教育、家庭与教育以及教师与教育等方面的知识点。
可以根据提纲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总结,全面把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内容,为应对考试提供有效的备考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 系列心理变化。(识记) 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 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其三,不平衡性 其四,差异性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认知方式差异 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 型等方面。 1、场独立与场依存2、沉思型与冲动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 (二)智力差异 1、智力与智力测量 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2、智力的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2)智力的群体差异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评价目标】 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3、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征 (一)学习的心理实质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的学习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语言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 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①智慧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语言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知识;技能;行为规范
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 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 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的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 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评价: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 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二)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
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1、总论(第一章) 2、学生与学习心理(第二章~第十一章) 3、教学与教师心理(第十二章~第十五章)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 5、教学环境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
三、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一)学习分类
(二)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1、意义学习的实质2、意义学习的条件 (三)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1、接受学习的实质 2、先行组织者技术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
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①客观主义②环境主义③强化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 学习动机概述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迁移与教学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性格的含义
(二)性格的差异
1、性格的特征差异2、性格的类型差异 (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评价目标】 1、识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先行组织者。 2、理解学习的实质、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 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3、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指导教学实践。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第一节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第二节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试卷结构 标准样卷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评价目标】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 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 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 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 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理解)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1、命题之间关系2、假设-演绎推理3、抽象逻辑思维4、可逆与补偿5、思维的灵活性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 第二节 创造性及其培养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心理评估 第三节 心理辅导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一)桑代克的经典实验 (二)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律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 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一)苛勒的经典实验 (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一)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二)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机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一)斯金纳的经典实验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 (三)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1、信息流2、控制结构 (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上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 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
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
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
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 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模式 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1、生理自 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目录
前言 总评价目标: 1、能正确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2、能准确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规律 3、能简单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能综合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方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