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土壤养分与化学肥料

合集下载

土壤与植物的中、微量元素营养与中、微量元素肥料ppt课件

土壤与植物的中、微量元素营养与中、微量元素肥料ppt课件
26
植物必需微量元素养分确认时间:
Fe Mn B Zn Cu Mo Cl
1844 1922 1923 1926 1931 1939 1954
Gris,E. Mchargue,J.S. Warington,K. Sommer,A.L. Lipman,C.B. Lipman,C.B.McKinney,G. Arnon,D.I . Stout,P.R Broyer,T.C.
酸性土壤上,钼酸根被铁、铝氧化物所吸附,造 成有效钼含量降低。随土壤pH增加,吸附量减少, 土壤有效钼含量增加。
32
(四)土壤中的锰
土壤中锰含量很高,42-5000 mg/kg。特别是红、 黄壤上含量更高。
缺锰的土壤主要是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 石灰性土壤交换态锰<3mg/kg,易还原态锰<
第一节 土壤与植物的中量元素营养 与中量元素肥料
一、土壤中的硫钙镁素营养 二、植物体内硫钙镁元素的主要功能 三、硫钙镁肥的性质及其施用
3
一、土壤中的硫钙镁素营养
(一)土壤中Ca的含量、形态和转化
含量:
地壳中钙的平均含量为36.4g/㎏(Ca),土壤中全钙的含量主要受成 土母质、风化条件、淋溶强度、耕作利用方式的影响,不同的土 壤差异很大。
地壳中平均含钙为36.4g/kg。土壤全钙含量变化很大, 受土壤类型影响。土壤溶液中钙一般为10-2 mol/L,石 灰性土壤上更高,强酸性土壤上较低。
含钙的肥料:
生石灰 CaO 熟石灰 Ca(OH)2 碳酸石灰 CaCO3 其它含钙的磷肥、含钙的钾肥。 石膏 CaSO4 、CaCl2
大气中SO2为36μg/m3,超过500μg/m3叶片会受害。
5.植物的缺硫症
植物缺硫时影响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合成,症状与缺N类 似。植株矮小、细弱、发黄。

高教版土壤肥料第三章第二节氮肥的性质及施用

高教版土壤肥料第三章第二节氮肥的性质及施用

3、施用 (1)可做基肥和追肥,但不宜做种肥和秧田追 肥。 (2)适宜施在酸性和石灰性土壤上,不宜施在 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盐碱地和干旱土壤。 (3)忌氯植物不能施用氯化铵,以免降低产品 品质;缺氯土壤和喜氯植物,适当增加氯化铵 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硝酸铵
硝酸铵简称硝铵,含氮量33%-34%,是目前我国 大量生产的一种高效氮肥。 1、性质 硝酸铵为白色晶体,含杂质时为淡黄色,其中铵 态氮和硝态氮各半,兼有两种形态氮素的特性。 硝酸铵具有易吸湿结块的性质,当空气湿度大时, 吸湿后会变成糊状直至溶解成液体,给运输、贮藏和 施用带来不便。 硝酸铵具有易燃性,在高温下分解,体积骤增, 可发生爆炸。存放时应在冷凉干燥处存放。
(三)酰胺态氮肥
凡是含有酰胺基(-CONH2)或在分解过 程中产生酰胺基的氮肥,均属酰胺态氮肥。包 括尿素和石灰氮等,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尿素。 其特点是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必须转 化为铵态氮或硝态氮后才能吸收利用,肥效较 铵态氮肥慢。
常用氮肥的性质和施用
(一)碳酸氢铵 俗称碳铵,含氮量16.8﹪-17.5﹪。 1、性质 白色粉末状结晶,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 性,pH8.2-8.4。化学性质不稳定,常温下能 进行自行分解,但分解较慢。温度升高,湿度 较大时,分解挥发明显加快,并有刺鼻的氨臭 味。
(五)硝酸钙
硝酸钙含氮量13%-15%,含氮量较低,为 钙质肥料,有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 硝酸钙吸湿性很强,易结块;施入土壤后 移动性强,为生理碱性肥料。 硝酸钙适宜施用于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 不宜做种肥,适宜做追肥。由于硝酸钙易随水 淋失,不适宜在水田施用。
(六)尿素
• 尿素CO(NH2)2含氮量46%,是目前我国常用的固 体氮肥种含氮量最高的化学肥料。 • 性质: • 尿素为白色晶体,一般吸湿性不大。目前生产上应用 的颗粒状尿素都是为降低吸湿性,外包一层石蜡等疏 水物质。 • 尿素中含有缩二脲,对作物有毒害作用,尿素产品中, 缩二脲不能超过1%,根外追肥中,不能超过0.5% • 尿素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反应

《土壤与肥料》课件

《土壤与肥料》课件

2
肥料的施用时间
根据植物生长的需要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施肥时间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肥料的效果。
3பைடு நூலகம்
肥料的施用方式
根据植物的根系特点和土壤的类型,选择适合的肥料施用方式可以提高施肥效果。
6. 肥料的效果
1 提高产量
适量使用合理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满足人们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
2 改良土壤
肥料的使用可以改良土壤性质,增加土壤肥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根据化学成分分类
根据功能分类
• 氮肥:如尿素、铵态氮肥等 • 磷肥:如磷酸二铵、磷
酸三铵等 • 钾肥:如氯化钾、硫酸钾等
• 基础肥料:提供植物所 需的主要营养元素
• 改良肥料:改善土壤结 构和性质
• 特殊肥料:针对特定作 物或特定生长阶段
5. 肥料的使用
1
肥料的施用量
根据植物的需求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施用肥料可以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 减少环境污染
合理施肥可以减少肥料的损失和环境污染,保护水体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水分持有量
土壤的水分持有量决定了植物根系的水分供应, 合适的水分持有量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营养物质含量
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 着重要作用,它们是植物正常生长的必需元素。
4. 肥料的种类
根据来源分类
• 天然肥料:如农家肥、 畜禽粪便等
• 化学肥料:如尿素、三 元复合肥等
• 人工合成肥料:如氨基 酸肥、微生物肥料等
《土壤与肥料》PPT课件
土壤与肥料的关系密不可分,了解土壤特性、肥料种类和使用方法,对于实 现高产高质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概述
土壤的定义和角色

第3章 土壤化学性质

第3章  土壤化学性质
第3章 土壤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
3.1土壤离子交换吸附性能 3.2土壤酸碱性 3.3土壤缓冲性
3.1土壤离子交换吸收性能
主要内容: 3.1.1土壤吸收性能; 3.1.2土壤阳离子交换吸收; 3.1.3土壤阴离子吸收
3.1.1土壤吸收性能

土壤吸收性能是指土壤能吸收和保留土壤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悬液中的
3、化学吸附性

化学吸收性(chemical absorption performance)是指易溶性盐在土壤中转变为难
溶性盐而沉淀保存在土壤中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以纯化学反应为基础的,称为化学吸收,比如可溶性的磷酸盐, 在土壤中与Ca2+ 、Mg2+、Fe2+、Al3+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磷

(3)、符合质量作用定律:根据这一原理,可以通过改变某一反
应物(或产物)的浓度达到改变产物(或反应物)浓度的目的。
2、 阳离子交换能力
(1)阳离子交换能力是指一种阳离子将胶体上 另一种阳离子交换出来有能力。 各种阳离子交换能力大小的顺序为: Fe3+ > Al3+ > H+ > Ca2+ > Mg2+ > NH4+ > K+ > Na+

土壤机械吸收性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孔隙状况。阻留在 土层中的物质可被土壤转化利用,起到保肥的作用,其保留的
养分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3.1.1土壤吸收性能

2、物理吸收性(physical absorption performance)是指土壤对分子态物质的
保持能力。由于土壤的细粒部分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和表面能,

第三章 土壤形成过程

第三章 土壤形成过程
盐分组成主要是钾、钠的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和重 碳酸盐。
图 盐化过程图解
土壤主要成土过程
(二)生物过程
包括氮的固定,有机质转化等过程。
(1)原始成土过程
N素固定
自养型微生物(地衣、苔藓等) 有机体形成
异养型微生物(细菌、真菌等)
有机残体分解 腐殖质合成
土壤N素+腐殖质 矿物、岩石风化释放出矿质养分
第三章 土壤形成过程
第一节 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第二节 主要成土过程 第三节 土壤发育
第一节 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
地质大循环:指地面岩石的风化、风化产物的淋溶 与搬运、堆积,进而产生成岩作用。
生物小循环:指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 的循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后 者供动物生长,而动植物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 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植物需要的养分,促进土壤肥力 的形成和发展。
2. [化学淋溶]由于新化学组分的产生导致淋溶发生
(1)灰化
Fe、Mn有机络合、螯合物形成, 导致Fe、Mn淋溶, 伴有原生、次生矿物的分解、合 成;
灰白色层
灰化过程
在寒温带、寒带针叶林植被和 湿润条件下,土壤中铁铝与有 机酸性物质螯合而淋溶淀积的 过程。
在强酸性淋溶作用下,土壤矿 物遭受破坏。铁、铝和有机质 发生化学迁移,二氧化硅在表 层残留,形成灰白色的淋溶层 (灰化层)和铁、铝氧化物的 淀积层。
土壤形成过程:
成土母质在各种物理、化 学和生物作用影响下发生 物质迁移和转化,致使土 壤发育程度不断提高的过 程。
主要成土过程
我们将土壤中物质的交换与转化看作为成土 过程;但不把土壤中能量的交换和转化作为 成土过程,而仅仅将它看作是成土过程的动 力;尽管能量交换和转化与物质的交换和转 化常是相伴发生的。

化学与农业研究

化学与农业研究

化学与农业研究在农业领域,化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并促进农产品的后期处理和加工。

本文将探讨化学在农业研究中的应用,并说明其对农业发展的贡献。

一、土壤营养与化学肥料土壤是农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直接影响着植物的健康和产量。

化学在土壤营养研究中功不可没,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各种元素含量,研究者可以了解到植物需要的养分及其比例,从而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化学肥料作为一种常用的土壤改良剂,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例如,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提供植物所需的氮、磷和钾元素。

化学肥料的研究和使用,可以在土壤中补充不足的养分,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二、植物保护与农药研究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量往往受到各种病害和虫害的威胁。

化学农药的研究和应用对农作物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者通过化学手段寻找并制备有效的农药,用于防治病虫害,从而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化学农药可以杀灭害虫、真菌和病毒,防止它们对农作物的侵害。

通过合理使用农药,可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数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农药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提高农药的效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的残留。

三、后期处理与食品加工化学在农产品的后期处理和食品加工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蔬菜和水果的保鲜是一个关键环节,而化学物质可以有效地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

一些常用的化学物质,如防腐剂、抗氧化剂和色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

另外,对农产品的加工过程,化学技术也有所贡献。

例如,通过提取和分离技术,可以从农产品中提取有益的化合物,如维生素、植物提取物等,用于保健品和药物的生产。

化学的应用使得农产品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并推动了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

结论化学在农业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土壤营养和施肥、植物保护与农药研究,再到后期处理与食品加工,化学技术的应用不断改进和创新,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提供了更多可靠丰富的食物资源。

土壤与肥料学

土壤与肥料学

二、土壤养分
1、养分种类 ①大量元素 ②微量元素 ③超微量元素
2、养分形态 ①速效养分,也称为有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和可溶性养分。以离 子态存在于土壤中。 ②迟效养分,即潜在养分,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
第四章 肥料学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1、大量元素 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硅
2、微量元素 氯、铁、硼、锰、钠、锌、铜、镍、钼
3、类型 ①新鲜有机质――未分解或部分分解的动植物残体。 可以与土壤分离。 ②腐殖质――经微生物作用后,与土壤紧密结合的 有机物。占土壤有机质的大部分。 4、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同时向两个方向转化:矿质化和腐殖化 ①矿质化过程:复杂有机物转变为简单化合物 ②腐殖化过程:复杂有机物转变为复杂稳定的高分 子化合物
3、磷肥类型: ①水溶性磷肥――容易被植物吸收,属于速 效肥料。如:过磷酸钙 ②弱酸溶性磷肥――不溶于水,溶于弱酸溶 液。如:钙镁磷肥 ③难溶性磷肥――不溶于水,溶于强酸,肥 效迟缓。如:磷矿粉、骨粉
三、钾肥
1、作用:提高植物抗性(抗倒伏、抗旱、抗 寒、抗害)。 2、缺乏钾素对植物的影响:叶色变黄,严重 时变为红棕色甚至焦枯;叶面拱起或凹陷; 叶片柔软下垂。通常先在老叶上表现出来。
土壤与肥料学
第一章
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由固相(有机质、矿物质、生物 体)、液相(土壤水分)、气相 (土壤空气)组成 的。土壤最为理想的固相、液相、气相容 积比为2:1:1。
一、有机质
1、来源: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动物排泄物;人为 施用的肥料 2、成分: ①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葡萄糖、蔗糖 ②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氨基酸、DNA组分 (嘌呤、嘧啶) ③脂肪化合物 ④单宁物质 ⑤灰分物质,即植物残体燃烧后余留的灰烬,如各 种矿质元素:钙、镁、钾、钠等。

《土壤肥料学》课程(项目)标准中职

《土壤肥料学》课程(项目)标准中职

《土壤肥料学》课程(项目)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土壤肥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职业技术课。

包括土壤学和肥料学两部分。

土壤学主要讲解土壤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肥料学主要讲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主要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化学肥料的成分和性质、化肥施入土壤后的变化规律及有效施用方法。

另外也介绍有机物料的性质及施用方法。

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土壤的组成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及氮、磷、钾元素的生理功能和氮、磷、钾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知识,了解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的作用,了解主要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与土壤和肥料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实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生产,提高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验准备、操作能力,总结分析能力。

3.素质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土壤的组成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及氮、磷、钾元素的生理功能和氮、磷、钾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知识,了解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的作用,了解主要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同时动手能力增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大大提高。

(三)参考学时本课程72学时(四)课程学分4个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教学法(讲课法)、讨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2.评价方法知识部分:根据平时作业、小测验、课堂提问、理论考试等的正确程度进行评价。

技能部分:根据学生技能训练的态度,平时观察记载情况,科学实验等的熟练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3.教学条件需要多媒体教室进行课程讲解,有配套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还需要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参观实习。

4.教材编选[1]土壤肥料学(农学类专业用全国中等农业学校教材),江苏省淮阴农业学校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8[2]土壤肥料学(北方本下册),河北省昌黎农业学校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10。

《种植基础》第三章第一节植物营养与施肥

《种植基础》第三章第一节植物营养与施肥

•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队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最多,吸收的
速率最快的时期。此时是施肥的最佳时期。 • 一般是作物生长旺盛时期或营养生长与生殖生殖并进时期。 • 如: • 小麦拔节到抽穗期→拔节肥 • 玉米大喇叭口到抽穗初期→大喇叭口肥 • 棉花盛花到花铃期→花铃肥
(三)作物吸收养分的比例与肥料的配合施用
–维持一定产量水平,需要恢复肥力。
–肥力的恢复根本方法是施肥。
2. 指导作用
需要施肥 —通过施肥补偿养分亏损。
低度归还元素(N、P、K)要多施;中度归还的元素 (CA、Mg、S、Si)和高度归还的元素(Fe、Mn、Al) 要少施或不施。
(二)最小养分律(李比希)
1.最小养分律的含义
植物的生长量或产量受环境中 最缺少的养分的限制,并随之 增减而增减。环境中最缺少的 养分称为最小养分。
(2)土壤中养分向根表的迁移。
养分:土壤
迁移
吸收
根表
根内
截获 质流 扩散
主动 被动
★一般有三个途径:即截获、扩散和质流。 1.截获 接触交换
数量:约占(0.2—10%)
2.质流 —长距离养分迁移方式
迁移的离子:氮(硝态氮)、钙、镁以质流为主
3.扩散 —短距离养分迁移方式
迁移的离子:磷、钾、氮(0.1-15㎜)
施用的意义。 • 5.学会肥料混合的计算方法。 • 6.懂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植物营养与施肥
一、作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
作物的营养期:作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 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
作物营养具有阶段性及连续性。
(一)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的营养特点
• 一般作物生长初期吸收养分的数量和强度都很低,随着生 育进程的推移则逐渐增加,到成熟又趋于减少直到停止吸 收

《土壤肥料学》课程笔记 (2)

《土壤肥料学》课程笔记 (2)

《土壤肥料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土壤的形成与演变一、绪论1. 土壤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起源、形成、分类、分布、性质、功能、演变、利用和管理的一门自然科学。

- 研究对象: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如质地、结构、孔隙度等)、化学性质(如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状况等)、生物性质(如微生物多样性、根系分布等)以及土壤与环境、生态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2. 土壤学的研究意义- 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参与地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资源载体: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提供食物、纤维和能源。

- 环境调节:土壤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和转化污染物的能力,维持水循环和气候稳定。

- 人类健康:土壤质量直接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3. 土壤学的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与采样:使用土壤剖面刀、采样器等工具进行土壤剖面观察和样品采集。

- 室内实验分析:通过化学分析、物理测量、生物活性测试等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详细分析。

- 遥感与GIS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高分辨率图像进行土壤资源调查和监测。

- 模型模拟与预测:建立土壤形成、侵蚀、污染等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和预测。

二、土壤的形成与演变1. 土壤的形成- 成土因素:- 母质:不同类型的岩石和沉积物对土壤性质有决定性影响。

- 气候:温度和降水影响土壤的风化速度和类型。

- 生物: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活动是土壤形成的关键因素。

- 地形:坡度、坡向和海拔影响土壤的水分和养分状况。

- 时间:土壤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土壤类型形成时间差异很大。

- 成土过程:- 物理风化:机械破碎作用,如冻融作用、温度变化引起的膨胀收缩。

- 化学风化:化学反应,如氧化、水解、碳酸盐的溶解等。

- 生物风化:生物活动对岩石的分解作用,如根系穿插、微生物分泌有机酸。

- 沉积作用:河流、湖泊和海洋中沉积物的堆积形成土壤。

2. 土壤的演变- 土壤演变的概念:土壤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随时间发生的变化。

化学肥料的安全性

化学肥料的安全性

开场白:大家好!我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教师陈清。

今天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如下内容:为什么要施用肥料,肥料能为作物提供哪些营养?肥料包括哪些种类?肥料质量和施用对食品安全性有什么影响?最后阐述在绿色农业生产中应该如何用肥。

第三章第二节肥料的安全性一、为什么要施用肥料?作物与人体一样,都需要源源不断从外部吸收营养来维持自身的生长,我们先来看一下作物生长都需要哪些营养元素。

健康的作物生长通常需要十七种必需的营养元素,其中碳、氢、氧是构成一切植物体最主要的元素,占植物体干物质总量的90%以上,可以从空气和水中获得,一般不必通过施肥来补充;氮、磷、钾是作物所必需的3种大量元素,一般土壤中供应作物的数量较少,解决其养分需求的唯一有效办法就是施用肥料,行业中也常常称氮、磷、钾为“肥料三要素”。

钙、镁、硫和铁、锰、铜、锌、硼、钼等分别为作物所必需的中量及微量元素。

所有的营养元素对作物生长都是同等重要的,元素之间必须要保持营养的平衡,缺乏其中任何一种元素都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PPT2)既然营养元素如此重要,那究竟它们对植物体有哪些具体作用呢?这里仅以氮磷钾为例来说明。

氮素对维持作物生长活力非常重要,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众所周知,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高,大豆与一般作物不同,其自身可以通过根瘤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为自己所用;谷类作物中的小米蛋白质含量较高,民间常常选择小米来恢复月子中产妇的体力;磷素对作物根系发育、开花等过程非常重要,一些食物中如花生含有很多卵磷脂、一些坚果含磷丰富等,他们对磷素的需求非常大;钾素在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非常重要,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是我们膳食结构中补充钾素非常重要的来源,如高血压病人必须通过植物性食物供应数量可观的钾,香蕉、大豆、土豆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补钾食物。

(PPT3)作物通过土壤吸收所需要的养分,当土壤养分对某些养分供应匮乏的情况下,就必须通过施用有机肥或化肥来补充(PPT4)。

土壤肥料学专业知识

土壤肥料学专业知识

对气圈:影响大气圈旳化学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 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氧化 亚氮等,对全球大气变化有明显影响。
对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旳重新分配,影响 元素旳表面地球化学行为、水分平衡、分异、转 化及水圈旳化学构成。
对岩石圈:具有一定旳保护作用,降低其遭受多种 外营力破坏;与岩石圈进行互为互换与地质循环。
东南季风:不但影响东南沿海,而且可升入内陆。
西南季风:受青藏高原阻碍,对内陆影响大减,但
也可延伸到长江中下游一带。
降水量分布:南部沿海地带约1500-2023㎜,长江 流域1000㎜,淮河-秦岭一线约750㎜,黄河上 游、甘肃南部、华北平原约500-900㎜西北内陆 250㎜下列。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面多于背风 坡面。
热量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 亚热带、南亚热带、热带。
干燥度
东南沿海湿润区:
半湿润区:从伏牛山、太行山、燕山、至大兴安岭 一线两侧。
第二节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类型和性质 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水: 重力水: 新鲜土、风干土、烘干土、凋萎系数、田间持水 量、土壤氧化还原性
土壤含水量旳表达措施 质量含水量: 容积含水量: 相对含水量: 水层厚度: 土壤水分能态 土水势: 基质势: 压力势: 重力势:
土壤水吸力: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分情况与作物生长:P39表2-16
第四节 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构成:P40表2-17 土壤通气性 扩散: 互换: 土壤通气情况与作物生长 种子萌发: 根系生长: 水肥吸收:
第五节 土壤热量 土壤热量起源与平衡 太阳辐射能: 生物热: 地热: 土壤热量平衡:
Q=E-Q1-Q2-Q3 土壤热特征 热容量: 导热率: 导温率:及土壤导热系数或热扩散率。

土壤养分与化学肥料PPT课件

土壤养分与化学肥料PPT课件
2、硝化作用: 含义、影响因素。 亚硝化过程和硝化过程
3、反硝化作用:含义及影响因素。 4、生物固氮:多为与豆科共生的固氮菌的固氮作用。 5、无机氮的固定:铵态氮的晶穴固定;
有机质固定(有机质的某些成份与氨或亚硝酸反应); 生物固持作用。 6、淋溶作用:NO3的淋溶及与水分的多少。 7、氨的挥发:NH3挥发强度与PH(越碱越易挥发)、CEC(反相关)、
贮运中产生NH3、CO2和H2O导致NH3的安挥发; 入土后与水及CO2作用形成NH4++HCO3-
.
13
③碳酸氢铵的施用
• 宜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 • 提高肥效的关键是深施复土 • 施用的方式方法
基肥深施: 30~50公斤/亩 追肥深施:15~40公斤/亩 与稳定性肥料搭配施用:如与过磷酸钙等 • 注意问题: 施用时间应选用在早上阴凉时 可制成球肥施用,能减速少损失 施后应立即灌水
F、 施用肥料中的养分。
.
3
2、 土壤养分的形态
• 水溶态养分:有无机盐离子和简单有机物,
如AA、尿素等。
• 交换态养分:吸附于胶体表面的NH4+、K+、
H2PO4- 等。
• 缓效态养分:矿物中较易释放的养分,如
黑云母中的钾等。
• 难溶态养分:原生矿物中不易释放的养分。 • 有机态养分:存在于有机质中的养分。
土 壤 全 氮
水溶性—AA、胺盐、酰铵,占全氮的5% 占

蛋白40~50%

机 氮
水解性—
核蛋白20% 氨基糖5~10%
氮 98%
非水解性 —HA、FA杂环N共30~50%
固定态氮:固定于2:1型粘料矿物中的氮。
与粘矿类型、质地有关。

土壤肥料学完整课件

土壤肥料学完整课件

计划产量养分需求总量
计划产量指标 100
×
形成100kg经济产 量所需养分数量
土壤供肥量
无肥料区作物产量 100
×
形成100kg经济产 量所需养分量
指植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的 养分占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 率。
有两种测定方法:
示踪法和差值法
计划施 肥用量
=
计划产量所 需养分总量
肥料的养 分含量
第一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3学时) 第二章 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3学时) 第三章 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及化学磷肥(2学时) 第四章 土壤与植物钾素营养及化学钾肥(1学时) 第五章 土壤与植物的中、微量元素营养与 微量元素肥料(1学时) 第六章 复混肥料(1学时) 第七章 有机肥料(1学时)
最小养分律(木桶理论):
植物产量受土壤中某一相对 含量最小的有效性因子制约的规 律。
报酬递减律:
在其它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单位肥料的作物增 产量却呈递减的趋势。
施肥技术包 括三个环节
施肥量确定 施肥时间 施肥方法
施肥量确 定依据:
植物计划产量的养分需求总量 土壤供肥量 肥料利用率
63.8
穗粒数
0.14 2.3 17.1
籽粒数/g.m2
0.03 1.0 14.0
1.溶液的组成
不同溶液组成叶片吸收速度不同 KCl>KNO3 >KH2PO4 尿素>其它N肥
2.溶液浓度及pH
在不引起伤害的前提下养分进入叶 片的速度和数量随浓度升高而升高
大量元素 0.2~2%
微量元素 0.01~0.2%
微 量 元 素 的 有 效 性
5
6

(最新整理)高师:土壤地理学_第三章

(最新整理)高师:土壤地理学_第三章

2021/7/26
9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三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合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的驱动
力是土壤微生物和酶,因此,凡是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因素都会影
响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一)有机残体的特性
有机物中碳素和氮素总量的摩尔数之比称为碳氮比(C/N)。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碳素和氮素,一般来说,微生物同化 1 份氮和 5 份碳来构成身体,同 时还需要 20 份碳作为能源,即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有机质的 C/N 比约为 25/1。当 有机残体的 C/N 比为 25/1 左右时,微生物活动最旺盛,有机质分解速度最快;如果 C/N 比 <25/1,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分解快,分解释放出的无机氮素除供微生物利用外, 还有多余留存于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利用;如果 C/N 比>25/1,微生物会因缺乏氮素营养 生长发育受到限制,有机物分解速率缓慢,微生物不仅会消耗掉分解释放出的全部氮素,而 且会吸收土壤氮素,用来组成自身。
2021/7/26
17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其意义可概括为如下几点:①复合体具有 较高的团聚能力,所形成的土壤结构比较稳定。肥沃土壤的表层,通 常拥有由团聚度高的复合胶体经逐级结合而形成的团粒结构。②团粒 结构的产生,改善了土壤结构,从而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状况优化, 进而使土壤的一系列理化性质发生重要的变化。③复合体具有集中和 保蓄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可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供肥能力。④ 复合体还具有多种功能团,表现出两性胶体的特点,有着明显的缓冲 作用,其对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养分转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腐殖酸和其他有机化合物一样,由碳、氢、氧、氮、硫、磷等 元素组成,此外还含有钙、镁、铁、硅等灰分元素。但不同的土壤 类型和腐殖酸的组分不同,其元素组成会表现出某些差异。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笔记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笔记

第三章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第一节植物的氮素营养一、植物体内氮的含量与分布1. 含量:占植物干重的0.3~5%影响因素:植物种类:豆科植物>非豆科植物品种:高产品种>低产品种器官:种子>叶>根>茎秆组织:幼嫩组织>成熟组织>衰老组织,生长点>非生长点生长时期:苗期>旺长期>成熟期>衰老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2. 分布:幼嫩组织>成熟组织>衰老组织,生长点>非生长点原因:氮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强在作物一生中,氮素的分布是在变化的:营养生长期:大部分在营养器官中(叶、茎、根)生殖生长期:转移到贮藏器官(块茎、块根、果实、籽粒),约占植株体内全氮的70%注意:作物体内氮素的含量和分布,明显受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的影响。

通常是营养器官的含量变化大,生殖器官则变动小,但生长后期施用氮肥,则表现为生殖器官中的含氮量明显上升。

二、植物体内含氮化合物的种类(氮的生理功能)1. 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分(蛋白质含氮16~18%)——生命物质2. 氮是核酸和核蛋白的成分(核酸中的氮约占植株全氮的10%)——合成蛋白质和决定生物遗传性的物质基础3. 氮是酶的成分——生物催化剂4.氮是叶绿素的成分(叶绿体含蛋白质45~60%)——光合作用的场所5. 氮是多种维生素的成分(如维生素B1、B2、B6等)--辅酶的成分6. 氮是一些植物激素的成分(如IAA、CK)--生理活性物质7. 氮也是生物碱的组分(如烟碱、茶碱、可可碱、咖啡碱、胆碱--卵磷脂--生物膜)氮素通常被称为生命元素三、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同化吸收的形态无机态:NO3--N、NH4+-N (主要)有机态:NH2 -N、氨基酸、核酸等(少量)(一)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与同化1. 吸收:旱地作物吸收NO3--N为主,属主动吸收吸收后:10%~30%在根还原;70%~90%运输到茎叶还原;小部分贮存在液胞内(硝酸根在液泡中积累对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毛管孔隙:孔隙直径在0.02~0.002mm,土壤水吸力为1.5*
104 ~1.5 * 105Pa。具有毛管作用,孔隙中水的毛管传导率大 ,易于被植物利用。 非活性孔隙:当量孔径<0.002mm,土壤水吸力>1.5*105Pa。特 点:最细的孔隙,束缚水,非活性,无效孔,移动慢,难被植
物吸收,粘质土中非活性孔隙多,耕性差,粘着力强。
良好结构体:团粒结构体。 不仅总孔隙度大,而且内部有
多级大量的大小孔隙,团粒之间排列疏松,大孔隙较多,兼 有蓄水和通气的双重作用。
土 壤 团 粒 体
团粒结构体的特点:
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
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
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 团粒结构使土壤宜于耕作。
耕层土壤重量=耕层土壤体积×土壤容重
耕层养分重量=耕层土壤重量×养分含量 耕层水份重量=耕层土壤重量×水份含量 例:土壤容重为1.45 g/cm3,计算每亩耕层(15cm)的土重?
(667m2×0.15m×1.45t/m3=153t=30万斤)
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
(1) 土壤质地:沙土>壤土>粘土 (2)有机质含量:含量越高,容重越小。
土壤结构的影响 有机质的影响
五、土壤孔性的生产意义
土壤孔性与肥力 土壤孔性与作物生长 土壤孔隙状况的调节
合理耕作 增施有机肥 改良土壤质地
第二节
土壤结构性
一、土壤结构(Soil structure)
土壤结构指土粒的排列、组合形式。包含两重含义:
土壤结构体和土壤结构性。 土粒相互团聚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 称为土壤结构体。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的种类、数量 及结构体内外的空隙状况等综合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土壤中氮素的转化
3、常用氮肥的种类(共同特点)
(1)铵态氮肥
(2)硝态氮肥
(3)酰胺态氮肥
步骤四、学生点评,老师总结本堂内容,并进行课堂检测。10分钟
步骤五、布置作业
比较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特点
第三课时
步骤一、回顾上节知识内容、学生回答问题(5分钟)
常用氮肥的种类有哪些?
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特点
教案
授课学科:种植基础
授课班级:职业高中
一年级1、2、3
授课教师:吴冬静
授课章节:
第三章植物生长的营养调节
第二节土壤养分与化学肥料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日期:2013.
授课题目:土壤养分与化学肥料
学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的:1.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能正确判别常用氮、磷、钾肥,并很好地能运用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活动。
1、土壤磷素状况:(1)含量:速效磷含量偏低是河北省耕种土壤一个障碍因素。
(2)土壤中磷素分为无机态磷和有机态磷,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3)土壤中磷素转化:磷的固定和磷的释放两个方向。
2、常用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比较
种类
常用
性质
施用
水溶性磷肥
过磷酸钙
弱酸溶性
钙镁磷肥
难溶性磷肥
磷矿粉
3、提高磷肥的途径(四个要点)
A氯化铵B碳酸氢铵C硝酸钾D尿素
步骤五:布置作业:
化学肥料的概念及特点
比较化学酸碱反应和生理酸碱反应
课外作业:利用周末搜集常用的氮肥品种并调查本地氮磷钾的施用情况。
第二课时
步骤一、回顾上节知识内容(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
什么叫无机肥料?
无机肥料的特点有哪些?
步骤二、通过学生搜集的氮肥样品,结合课件,并观察老师所带的肥料样品引入本节内容,并布置本节学习任务(15分钟)
步骤二、利用媒体结合观察肥料样品(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和尿素)引入本节内容,并布置本节学习任务(15分钟)
比较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和尿素的性质、施用
生产上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步骤三、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并讲解,老师点拔补充(20分钟)(主要知识要点)
老师从所有的铵态氮肥有何共同点出发点开始,让学生学习常见五种铵态氮肥的性质和施用.
2、用氮肥的种类(共同特点)
(1)铵态氮肥
(2)硝态氮肥
(3)酰胺态氮肥
1、土壤磷素状况:(1)含量:速效磷含量偏低是河北省耕种土壤一个障碍因素。
(2)土壤中磷素分固定和磷的释放两个方向。
2、常用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比较
种类
常用
性质
间分配
组织教学:多媒体、各种常用肥料样品、图片
导入新课:土壤养分与化学肥料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步骤一、结合课件引入土壤养分与化学肥料(5分钟)
步骤二、学生分组讨论今天的学习任务(15分种)
1、比较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大量、中量、微量元素
2、化学肥料的概念及特点
3、化学酸碱反应和生理酸碱反应的区别
4、化学肥料的发展趋势
A随水流失B氨的挥发损失
C反硝化脱氮损失D微生物吸收
4、能做根外追肥的肥料的是()
A碳酸氢铵B硝酸钾C氯化铵D尿素
5、、在多雨季节或水田中要避免施用()
A铵态氮肥B硝态氮肥C酰胺态氮肥D各种复合肥料
6、、()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释放出氨气,可闻到刺鼻的氨臭味。
A尿素B碳酸氢铵C硝酸铵D硫酸铵
7、、最适合施用氯化铵的是()
A烟草B西瓜C棉花D甘薯
二、判断题:
1、尿素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可做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追肥。
2、氯化铵在水田施用优于硫酸铵。
3、硝酸铵适于施于水田。
4、铵态氮肥忌与碱性物质混合且应深施覆土。
步骤六、布置作业92页2、3
第四课时
步骤一、回顾上节知识内容(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
什么叫肥料利用率?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有哪些?
3、作物施磷肥过多会出现缺锌症状,是由于磷和锌元素具有拮抗作用。
4、作物缺乏磷素首先从上部叶片开始均匀黄化。
二、选择题:
1、磷肥的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化学固定B吸附固定C生物固定D碱性土壤
2、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育的营养元素是()
A氮B磷C钾D硫
3、目前磷肥的利用率在()
A 5%~10% B 10%~15% C 10%~25% D 5%~25%
课后总结:
不同化学肥料性格各异。在生产实践中,应合理的选择、正确地施用各种化学肥料,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效果,提高施肥经济效益。
一、判断题:
1、普钙属于水溶性磷肥,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为速效磷肥。
2、磷矿粉在河北省土壤施用的效果很好。
3、作物施磷肥过多会出现缺锌症状,是由于磷和锌元素具有拮抗作用。
4、作物缺乏磷素首先从上部叶片开始均匀黄化。
二、选择题:
1、磷肥的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化学固定B吸附固定C生物固定D碱性土壤
A随水流失B氨的挥发损失
C反硝化脱氮损失D微生物吸收
4、能做根外追肥的肥料的是()
A碳酸氢铵B硝酸钾C氯化铵D尿素
5、、在多雨季节或水田中要避免施用()
A铵态氮肥B硝态氮肥C酰胺态氮肥D各种复合肥料
6、、()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释放出氨气,可闻到刺鼻的氨臭味。
A尿素B碳酸氢铵C硝酸铵D硫酸铵
7、、最适合施用氯化铵的是()
作物吸收氮素的形态与土壤中氮素形态比较
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的特点
常用氮肥的种类
区分氮素在土壤中的有效化和无效化
步骤三、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学习后,抽学生讲解本节的知识要点,老师补充指导(主要知识要点)15分钟
作物的氮素营养:(1)形态:无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氮在植物体内易移动。
土壤氮素状况:(1)形态: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以有机态氮为主
作业设计:1、化学肥料的概念及特点
2、比较化学酸碱反应和生理酸碱反应
课外作业:利用周末搜集常用的氮肥品种并调查本地氮磷钾的施用情况。
一、选择题:
1、氯化铵不宜用于下列哪种作物()
A小麦B玉米C水稻D烟草
2、以下肥料中,含氮量最高的肥料是()
A碳酸氢铵B硝酸铵C尿素D氯化铵
3、铵态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4、下列肥料中可以混合施用的是()
A过磷酸钙与硫酸铵
B石灰与氯化铵C过磷酸钙与硝酸铵
三、提高磷肥肥效的途径有哪些?
课外作业:利用周末时间调查本地施肥环节中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课堂小结:
化学肥料根据所含营养元素不同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肥料、复混肥料及钙肥、镁肥、硫肥等。氮肥可以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长效氮肥;磷肥根据其溶解性分为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难溶性磷肥;常用的钾肥种类有硫酸钾、氯化钾等;微量元素肥料包括铁肥、硼肥、锰肥、铜肥、锌肥、钼肥和氯肥。复混肥料中除氮、磷、钾外,也可以含有其他的中量或微量元素,尤其是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具有单元肥料不可比拟的优点。
施用
水溶性磷肥
过磷酸钙
弱酸溶性
钙镁磷肥
难溶性磷肥
磷矿粉
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与磷的固定
(1)相同点:都是水溶性磷酸一钙转变为难溶性的磷酸盐,使磷肥的有效性降低。
(2)不同点:退化作用需要肥料本身有吸湿性,并含有铁铝钙盐的杂质可导致磷退化,不需要施入土壤中。而磷的固定则是肥料中的水溶性磷酸一钙与土壤的铁铝钙结合,被土壤固定,而使肥料的有效性降低。
4、过磷酸钙的退化作用与磷的固定
(1)相同点:都是水溶性磷酸一钙转变为难溶性的磷酸盐,使磷肥的有效性降低。
(2)不同点:退化作用需要肥料本身有吸湿性,并含有铁铝钙盐的杂质可导致磷退化,不需要施入土壤中。而磷的固定则是肥料中的水溶性磷酸一钙与土壤的铁铝钙结合,被土壤固定,而使肥料的有效性降低。
步骤四、学生点评,老师总结、课堂检测(15分钟)
2、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育的营养元素是()
A氮B磷C钾D硫
3、目前磷肥的利用率在()
A 5%~10% B 10%~15% C 10%~25% D 5%~25%
4、下列肥料中可以混合施用的是()
A过磷酸钙与硫酸铵
B石灰与氯化铵C过磷酸钙与硝酸铵
三、提高磷肥肥效的途径有哪些?
步骤五、布置作业92页4、5
课外作业:利用周末时间调查本地施肥环节中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1、比较
性质
转化
施用
碳酸氢铵
硫酸铵
氯化铵
硝酸铵
尿素
2、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
步骤四、学生点评,老师总结
步骤五、课堂检测(5分)
一、选择题:
1、氯化铵不宜用于下列哪种作物()
A小麦B玉米C水稻D烟草
2、以下肥料中,含氮量最高的肥料是()
A碳酸氢铵B硝酸铵C尿素D氯化铵
3、铵态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2.知识目标:了解常用化学肥料氮、磷、钾肥的种类、性质,掌握这些化学肥料科学合理的施用方法。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提高
教学重点:1、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
2、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点
3、作物氮素营养与土壤氮素状况
4、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5、作物的磷素营养和土壤中磷素状况
板书设计:
一.1、比较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大量、中量、微量元素
2、化学肥料的概念及特点
3、化学酸碱反应和生理酸碱反应的区别
4、化学肥料的发展趋势
二.作物的氮素营养:(1)形态:无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氮在植物体内易移动。
1、氮素状况:
(1)形态: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以有机态氮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