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猪瘟的表现形式及综合防控措施
非典型猪瘟的防控措施
考 :母 猪 配 种 前 免 疫 猪 瘟 1次 ,产 后
2 ~ 5天 再 免 疫 1次 . 公 猪 每 年 春 秋 0 2 种 两 季 各 免 疫 猪 瘟 1次 . 头 猪 免 疫 猪 瘟 每 疫 苗 6头 份 :仔 猪 2 5 日龄 进 行 首 53 免 .0 7 日龄 进 行 二 免 . 头 每 次接 种 6 ~0 每 猪 瘟 疫 苗 4头 份 : 猪 的 免 疫 应 尽 量 避 母 开 配 种 期 和 妊 娠 期 . 免 引 起 胎 盘 感 染 以
通 过 胎 盘 感 染 仔 猪 . 猪 断 奶 前 后 轻 度 仔 发 热 或 有 时 下 痢 . 长 发 育 不 良 : 猪 生 母
发 情 后 屡 配 不 孕 : 些 患 猪 症 状 表 现 不 有
明 显 或 继 发 感 染 其 他 病 原 而 掩 盖 其 症 状 : 剖 病 变 主要 表 现 在 皮 肤 有 少 量 的 解 散 在 小 出血 点 . 胃黏 膜 大 面 积 脱 落 . 充 血 . 脏 外 观 呈 土 黄 色 . 表 面 有 少 量 肾 且
() 强猪 瘟的免疫抗 体监测 . 1加 .定
临 床 外 观 症 状 ( 眼 糊 满 脓 状 眼屎 、 两 高 烧 发 抖 、 腰 、 肤 有 出 血 点 指 压 不 退 弓 皮 色 . 便 秘后 腹泻 等症 状 )病程 长 , 先 , 一 般 可 持 续 2 3周 . 的 甚 至 长 达 1 月 ~ 有 个 以 上 : 猪 死 亡 率 高 于 大 猪 。 患 病 猪 主 仔 要 表 现 为 消 化 道 症 状 . 没 有 继 发 感 染 在
而 防止或减少猪群 并发症或继 发感染 。 养 猪 场 户 可 结 合 其 自身 的实 际 情 况 . 在 仔 猪 断 奶 前 1 到 断 奶 后 4周 内 . 针 周 有 对 性 地 在 饲 料 中 灵 活 合 理 地 使 用 阿 莫 西 林 等 疗 效 较 好 的 抗 生 素 药 物 . 防 范 以 猪 群 应 激 或 减 少 猪 群 并 发 症 或 继 发 感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对猪类造成重大危害。
为了控制和预防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综合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
1. 生物安全措施: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制度,包括严格的进出猪场管理和采取消毒措施,防止病毒通过污染的物品和装置进入猪场。
2. 早期发现和报告:加强兽医监测和病例报告制度,对于发现非洲猪瘟病例的养殖户应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以便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
3. 隔离和扑杀患病猪只:将患病猪只隔离,并采取人工扑杀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4.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率。
但是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变异性较大,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疫苗可用。
5. 关闭交易和运输:在疫情发生地区,暂停或限制猪的交易和运输,避免病毒通过交易和运输工具传播。
6. 正确处理病死猪:对于疑似或确诊的非洲猪瘟病例,应迅速处理病死猪,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避免病毒扩散。
7. 教育和培训:加强养殖户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其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帮助他们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8.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开展疾病监测和疫苗研发工作,共同应对非洲猪瘟的挑战。
非典型猪瘟的表现形式、病因及其解决方法
猪瘟弱毒疫苗 ,疫苗 的毒株会立 即随血 液循环到母
猪 全身 的各个 器 官及 肌 肉组织 ,子 宫 内 同样 也 分 布 了 猪瘟 弱 毒疫 苗 的毒 株 ,但 卵细 胞对 猪 瘟 弱 毒 疫 苗
1 表 现 形 式
的毒株却 没有 产生抗 体 的能力 ( 猪瘟 弱毒疫 苗量 少 ) 子宫内的猪瘟疫苗弱毒 的毒株就会直接感染上 , 游 离 状 态 的 卵细 胞 , 导致 卵 细胞 先 天 性 带毒 ; 染 了 感
失。
仔猪。这种仔猪出生后的一段 时期内表现健康 , 在哺
乳 期 内生长 良好 ,一旦 断 奶 后 ,仔 猪 即 连续 出现 病
状 。表现 为体 温升 高 到 4 = 右 , 1【 c左 厌食 。特征 性 的症
状 是顽 固性 腹泻 , 粪便 由褐 色变 成 黄色 。后期 由于 肛 门失 禁 , 粪便 沿 着后 腿 淌 下 , 恶臭 异 常 。病 猪 迅 速 消 瘦 , 下 部及 耳 根皮 肤 呈 紫红 色 淤血 。治疗 无 效 , 腹 病
建议按照猪场的管理规程 的管理。
苗店加冰袋 , 但是还没有到家冰就融化 , 疫苗 自身是 固体 , 见不 到溶 解 , 际上 早 已高 于 OI, 实 c 疫苗 效价 已 :
经下 降很 多 , 果 再放 人 冰箱 反 复 冻融 , 价 就会 更 如 效
低。
24 免 疫 抑 制 和 药物 影 响 .
免 疫抑 制是 指 猪在 受 到 药物 残 留 、 质 衰 弱 、 体 冷 热应 激 、疾 病 潜伏 等 不 良因素 的干 扰 或 刺激 后 对 疫 苗毒 株 产 生 的拮 抗 或不 能对 疫 苗 产生 应 有 的免疫 应 答 。现在 很 多猪 场 在疾 病 预 防方 面几 乎 处 于 盲 目的 跟 风状 态 , 到某 些 外 来 因素 的误 导 , 受 大剂 量 的使 用 抗 生 素或 抗 菌素 对 猪群 实施 保 健 ,忽 略 了这 样 长期
非典型性猪瘟的诊断及其预防控制
1带毒母猪综合征 :感染隐性
非典型猪瘟 由于不同病例的 临 床症状和病理 变化 差异较大 .仅根
据 症状表现和尸体剖检就做 出诊 断
猪瘟的带毒母猪 . 病毒能通过胎盘 屏障传给不同时期的胚胎 . 产出木 乃伊 死胎和I ( 。有 的仔猪 出生 i ̄ i- 后表现精神沉郁 、震颤 、间歇性腹 泻 ;有 的发生呕吐和运动失调 ,皮 肤 出现 出血 斑块 ,皮下 水肿等 症 状 。本病在小猪 的剖检 病变与典型
种 常见急性 、热 性、高度接触性
传染病 。我国是世界上养猪最多 的 国家.而猪瘟是严重危害我 国养猪 业最重要 的传染病 之一 。猪瘟具有 高度接触 传染 性 ,流行 广泛 .发病 率 死亡率高 危 害极大等特点 。
几个月都不发病 . 但表现为发育停 滞 形成猪僵猪 僵猪 多伴 有干耳 、 干尾甚至耳壳脱 落 . 皮肤干性坏疽
猪瘟 有相似 之 处 ,但病 变程 度较 轻 .典型病变出现 的概 率较少 。种
( )慢性猪瘟 常见于猪瘟 二 流行的圭 猪 ,慝 免疫名 能发
的农
是不够谨 慎的。不过 ,对 生产种猪 的种猪场而言 .如果在 猪场 中持 续 不断的发生流产 、死胎 、木乃伊胎 和弱仔等 . 在考虑猪细小病毒病、 猪
行的免疫监 测结 果表 明 . 猪群免疫
平均合格率只有 5 2 。笔者于 57% 20 0 4年对本区 5 个规模化猪场 2 0 0 头经产母猪 的监 测 免疫合格 率只 有 6 % 。由此造成非典型性猪瘟 05 呈隐性感染和仔猪发 病率 、死亡率 较高 甚 至仔猪 先天 感染猪瘟 。 ( )临床特征 非典型性猪 二 瘟不如典 型猪 瘟 的临床症状 明显 .
式和发 病特点 已发生 了很 大变化 。
非典型的猪瘟要警惕
对其他养殖业的借鉴意义
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非典型猪瘟的防控经验提醒其他养殖业要提高生物安全意识,采 取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扩散。
加强监测与诊断
对于疑似出现非典型猪瘟症状的情况,要加强监测和诊断工作。 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
强化宣传与培训
加强对养殖户和从业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让他们了解疾病的危 害和防控方法,提高应对疫情的能力。
05
结论与展望
非典型猪瘟的危害与影响
严重的经济影响
非典型猪瘟疫情可能导致生猪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和发展。
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非典型猪瘟可能增加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风险,对 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社会生活影响
疫情可能导致食品供应的短缺和价格波动,对社 会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及时诊断与治疗
该养殖场在发现猪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联系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兽医通过采集病料、实验室检测等方法,确诊为非典型猪瘟,并采取 了相应的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
某地区非典型猪瘟的应对措施
设立临时隔离区
为了应对非典型猪瘟的疫情,某地区设立了临时隔离区,对疑似感染的猪进行隔离观察, 以避免疫情扩散。同时,该地区还加强了动物卫生监管,对养殖场进行定期检查和消毒。
免疫程序
根据猪只年龄、体重、健 康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 免疫程序,确保猪只在关 键时期得到免疫。
接种方法
按照疫苗使用说明进行正 确接种,确保接种剂量和 方法的准确性。
饲养管理与环境卫生
饲养管理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 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饮水,减少
应激因素。
环境卫生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非洲猪瘟是一种极具传染性、致死性极高的猪病,一旦出现会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以下是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方法。
一、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1.高热:非洲猪瘟的患猪体温会急剧升高,甚至可达41℃以上。
2.食欲不振:患猪会出现食欲不振、口渴,甚至拒食现象。
3.呼吸困难:患猪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4.皮肤出血:患猪体内的血小板数量会急剧下降,出现皮下出血、鼻出血、咳血等症状。
5.全身乏力:患猪会出现全身乏力、行动不便的现象。
1.流行病学调查:由于非洲猪瘟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病例多发生在盛行地区,可以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2.临床症状: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非常明显,可以通过这些临床表现确定病因。
3.实验检测:常用的非洲猪瘟实验检测方法有ELISA、PCR等,在实验室中对病毒进行检测可以明确病因。
4.病理学检测:可以对死亡猪进行尸检,观察猪体内的器官是否出现出血、浑浊等症状特征,以明确病因。
1.加强猪场管理:猪场要进行必要的消毒、清洁工作,卫生条件要严格把控,生物安全措施要得到加强。
2.加强猪只检疫:新引进的猪只或者有病症的猪只,要进行检疫隔离,确保猪场不受病毒的感染。
3.强化疫苗接种:科学选用效果较好的非洲猪瘟疫苗,对猪群进行强制性接种,防止病毒扩散。
4.保持免疫屏障:养猪户若发现猪有非洲猪瘟的症状,要立即隔离,并进行消毒。
另外,要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保持免疫屏障,防止病毒传播。
综上所述,非洲猪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猪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比较困难。
养猪户应当加强对非洲猪瘟的防范意识,认真遵守相关防治措施,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扩散,保证猪场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高传染性、急性、出血性疾病,是唯一能够感染猪类的病毒性疾病,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病原体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
ASFV可以通过血液、鼻涕、粪便、尿液、精液和肉类等进行传播,疫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野生猪和家养猪之间的接触。
临床症状感染ASFV的猪类通常会在感染后5-14天内出现症状。
病情发展较快,并会快速传播。
临床症状通常为以下两种类型:1. 高热型:热度达到41摄氏度,体温持续升高,再伴随着食欲不振,呼吸急促,持续性呕吐和腹泻。
这些症状都与 ASFV 造成的大量器官损伤密切相关。
2. 出血型:这种类型的 ASFV 病情通常更为严重,感染猪会出现全身多处出血现象,包括皮下淤血、眼结膜充血、肺部渗血和肺水肿等症状,常常伴随或不伴随高热。
防控措施1.建立动物疫病的监测与防控系统。
饲养员和农民应该强化动物健康与病症的防范,并且及时报告疫情。
针对 ASFV 提供监测报告,并隔离感染猪只。
在发现疫情时,必须立即通报局部卫生部门,遵循相应的处理流程。
2. 健全消毒体系。
ASFV 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因此需要严格的消毒体系来避免其传播。
所有猪舍、设备和工具都必须定期进行消毒。
3.隔离感染猪只。
ASFV 极易传播,当在一个农场内发现感染猪只时,应该立即将其隔离,避免病毒传播至其他类群。
4. 在猪舍内加强昼夜温度统计,并保证舒适温度。
ASFV 高传染性、严重危害生猪健康,其传播方式也与环境影响非常相关。
温度过高、过低、通风不良等不宜改变猪舍环境搬动猪只。
5. 停止向 ASFV 疫区传输猪只和猪肉。
停止过去批量转运猪只的做法,优先消费本地猪肉,并严格控制猪肉的进口和出口。
非典型猪瘟的诊断与预防
2 ~0日龄仔 猪 体 温 升 高 到 4 ~ 55 0 4 ℃ . 同时 病 猪食 欲减 退 乃 至 废 绝 ,精 2
如 果 猪 有 繁 殖 障 碍 表 现 ,所 生 仔
神 沉 郁 ,喜 卧 ,鼻 镜 干 燥 ,结 膜 潮 红 ,
头 、颈 、腹 下 、臀 部 等 有 淤 血 ,红 紫
色 ,先 大 便 十 燥 , 随 后 腹 泻 ,有 的 带
毒 猪 是非 典 型猪 瘟 最 危 险 的传 染 源 。 针 对 上 述 种 种 致病 因 素 的分 析 , 除了免疫疾病影 响及猪场管理 不当外 ,
产后 2 ~ 5天 注射 猪 瘟 兔 源 脾 淋 疫 苗 2 02
21. 01 4口叵目匝囝 1 5 1
有 时 拱 背 、努 责 ,常 作 排 尿 姿 势 ,从 阴 门 中排 卅粘 液性 或粘 液 脓 性 渗 出物 , 发 情 周 期 异 常 。 阴 道 检 查 ,发 现 子 宫
即使 分 娩 也 大 多 是 弱 胎 、 死 胎 和 木 乃
为低 致 病毒 株 :猪体 免 疫 功 能下 降 ,
影 响 免 疫 功 能 的 因 素 很 多 .猪 伪 狂 犬
接 种 是 防 治 猪 瘟 和 非 典 型 猪 瘟 的
有 效 措 施 ,要 求 每 头 猪 都 做 到 ,确 保 免 疫 效 果 。 建议 免 疫 程 序 如 下 :仔 猪 2 ~ 5F龄 首 免 猪 瘟 活 疫 苗 ( 胞 源 ) 0 2 I 细
风 .勤 清粪 ,减 少 氨气 及其 他应 激 刺激 ,
胃 粘 膜 脱 落 、充 血 , 肾 脏 色 泽 变
浅 ,表 面 有 针 尖 状 出血 点 ,腹 股 沟 淋 巴 结 肿 大 并 有 针 尖 状 血 , 肠 系 膜 淋
猪瘟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瘟的症状及防治措施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猪瘟的症状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帮到你。
猪瘟的症状发病期一般为5—7天,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四种类型。
1、急性型猪瘟①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
②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
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
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
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
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
【症状】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全身淋巴结肿胀,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寒,以边缘多见,呈色黑小紫块,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
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
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
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
2、慢性型猪瘟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
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
【症状】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
3、温和型猪瘟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非典型猪瘟的诊断与预防
较 大 的经济 损失 。
4 . 2 猪 瘟 净 化
加强诊断和免疫检测 , 及时淘汰感染者 , 净化猪 群是预防的重要环节。如果猪有繁殖障碍表现 , 所生 仔猪若有死亡的现象可做猪瘟诊断 ,确诊者应及 时 淘汰 。各猪场应定期进行抗体监测 , 及时掌握猪群抗 体状况 ,了解疫苗 的保护情况 ,制定合理 的免疫程 序 。对经准确免疫或多次免疫后 , 仍抗体低下的母猪
再 空 圈
体检查为基础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防控措施 4 . 1加强饲养 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 , 是猪的提高抵抗力 的关键措施 。 为提高 猪只抵抗 力要为其 提供 营养全面 的饲料供 给, 同时实施封闭管理 , 坚持 自繁 自养 , 分群饲养 , 严
日 常生活 中也要用刺激 苷 猪消毒 。
兽 医 临 床
非 典 型 猪 瘟 的 诊 断 与 预 防
张 全 民 ( 山西省 曲 沃县 乐昌镇 畜牧兽 医 中心站 山西 曲沃 0 4 3 4 0 0)
养猪业在我国饲养业 中占重要 比重 ,猪病也 随 养猪业 的发展呈多发性 、 复杂性暴发 , 其 中猪瘟是严 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传染病。
碉
性较弱
养殖技术顾 问 2 0 1 3 . 8
另外 , 在空怀期接种 , 不可在妊娠期接种 , 接种
前后 1 星期停 喂抗 生素和磺胺类药 物 ,猪瘟免疫 1 星期后才能注射伪狂犬疫苗。发生过猪瘟的猪场 , 疫 苗接种可加大到 4 倍, 以获得免疫力。
3 诊 断
由猪瘟 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诊断 比较 困 难 ,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除 了通过血液 学、 细菌学和组织学作一些非特异性的检查外 , 猪瘟 的实验室诊 断是以病毒抗原 的检测 、病毒分离及抗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
非洲猪瘟的诊断和防治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属于严重的畜牧业经济疾病。
该病毒在猪的体内可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并破坏猪体内各组织器官,引起猪的高热、厌食、精神萎靡、皮肤潮红、呼吸急促等症状,甚至导致猪的死亡。
该病毒不具有人畜共患性,只能感染猪。
诊断:1、症状诊断: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猪呈现明显症状,包括严重的烦躁呻吟、高热、厌食、眼眶肿大、嗓音沙哑、头部以及四肢多发性出血点等,表现与一般的病毒感染有较大的区别。
2、病症分析:根据猪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征,在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病毒后,猪体内将出现急性死亡现象,死亡率达到100%。
3、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PCR检测是非洲猪瘟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对于非洲猪瘟病的基础研究、病毒学探索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防治:1、加强外部防御:因为非洲猪瘟病毒是高度传染性病毒,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所以在外部防御方面,要加强卫生消毒,保持良好的环境和通风等措施。
2、堵塞病毒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病毒传播的途径很多,如车间工人、采购人员、运送猪的车辆等。
因此,要严格落实车辆消毒、人员消毒等措施,尽量减少病毒传播的途径。
3、开展疫苗防控工作:目前,对于非洲猪瘟病毒的疫苗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了。
在疫苗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疫苗的质量和使用方法,实时监测猪群的状态和症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毒扩散。
总之,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非常严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可以给猪类造成巨大的危害。
只有在加强外围防御、堵塞病毒的传播途径,并开展疫苗防控工作的同时,才可能控制病毒的传染,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疫病的综合防控措施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高度致死性疾病,对猪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需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一、加强场所卫生管理非洲猪瘟主要通过病毒直接或间接传播,因此要加强场所卫生管理,保持场地清洁卫生。
应定期对猪圈、饲料水源、人员、车辆进行消毒,并加强猪圈、饲料水源及浣洗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二、严格猪只进出管理要对猪只的进出管控,减少潜在的病毒传播风险。
应在猪场门口设立消毒站,对进出场的人员、车辆、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并实行猪只检疫制度,避免非法引进猪只、扩大疫情影响。
三、开展科学免疫科学免疫是有效控制非洲猪瘟传播的关键,应注重疫苗的选择和使用,确保其疫效和安全性。
在免疫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施苗,采用规范的接种方法,避免交叉感染和病毒发生变异。
四、加强动物饲料和水源管理非洲猪瘟也可能通过饲料和水源传播,因此要注意食品和水源的卫生安全。
应采取完善的饲料和水源管理措施,保证水源、饲料无污染,饲料桶、水桶等饲料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猪场周边禁止乱排污水,保护环境卫生。
五、加强监测和报告监测措施应该得到加强,尽早发现疫情。
要定期对猪瘟病情进行监测,出现异常症状要及时进行病毒检测,同时及时向动检部门报告,配合外防控制度,做好疫情的防治工作。
综上,非洲猪瘟病毒高度致死性,对猪产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为有效控制疫情传播,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猪圈卫生、管控猪只进出、科学免疫、饲料水源管理、加强监测和报告等方面的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多方协作、科学管理,从而避免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和扩散,保护猪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非洲猪瘟及其生物安全防控
非洲猪瘟及其生物安全防控非洲猪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因其感染范围广、死亡率高而备受人们关注。
该病主要感染猪类动物,但其它哺乳动物如狗、猫等也可能受到感染。
非洲猪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关注的病原体之一,因其具有极大的生物安全风险。
为此,本文将介绍非洲猪瘟及其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1.非洲猪瘟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非洲猪瘟病毒侵入猪体,首先侵入呼吸道粘膜,细胞病理损害后,病毒进入淋巴组织,进而侵入全身组织,导致淋巴病、消瘦、贫血等症状。
非洲猪瘟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不正常的呼吸、咳嗽、流涕、消瘦、猪皮变硬、病态黄色等。
病毒最短潜伏期为3至5天,最长为10至14天,潜伏期结束后,猪体出现症状并迅速蔓延。
该病毒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尤其是粪便)等途径传播。
(1)疫苗预防法:目前,研发出多种非洲猪瘟疫苗,可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传播。
但是,由于该病病原体变异频繁,且常常出现新的病毒亚型,因此疫苗的研发与生产仍存在诸多挑战。
(2)隔离控制法:一旦出现猪群中的疑似或确诊非洲猪瘟病例,应立即对疫区实行隔离措施,阻断疫情扩散。
此外,应尽可能减少交通运输,避免将不干净的物品、人员和动物运入疫区。
(3)焚烧消毒法:对于疑似或确诊非洲猪瘟死亡猪只、粪便、遗留物等,应立即加以焚烧消毒。
同时,对猪圈、仓库、运输工具等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4)监测检疫法:加强对猪肉、猪产品的检疫与监测,防止携带病毒的商品流通于市场,并严格限制疫区内的猪肉、猪产品的流通。
由此可见,非洲猪瘟对猪产业的危害极大,疫情发生后往往需要大规模屠宰猪只,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压力。
因此,需要加强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控,实现人与畜、畜与畜的健康共存。
非典型猪瘟的发病特点及控制措施
以下 几 点 。
1 非典 型猪 瘟 的发病 特点
11 发 病 日龄 幼龄 化 . 非 典型 猪 瘟 主 要 发 生 于 经 猪 瘟疫 苗 免疫 过 的猪 群 , 月 以 内的 小猪 多发 , 3个 尤 其 以 4 ~ 0日龄 的保 育仔 猪 多见 。 06
猪瘟 是 由猪瘟 病毒 引起 的一 种急 性 、 热性 、 高度 接 触性 传 染病 , 以发 病 急 、 死亡 快 、 高热 稽 留和 细 小 血管壁变性引起 广泛 出血、 死和坏 死等变化为特 征 , 梗
发抖腰 弓起 、 肤指 压不 褪色 、 皮 先排 干粪 后腹 泻等 猪 瘟 典 型 的临床症 状 。 患猪 主要 表现 为消 化道 症状 , 在 没 有继 发感 染 的情况 下 , 体温 正常 , 3 . 3 . 为 85 95℃。
21 免 疫 程序 的影 响 我 国科 研 人 员 依据 猪 瘟 的 . 流行 特 点, 猪群 抗体 水 平及 母源抗 体 消长规 律 , 定 制 了 2 日龄 首 免 ,5 6 0 5 ~ 0日龄 第 2次 免 疫 的 免 疫 程 序。 随着 生产 的发展 和集 约化 程度 的提 高 , 群 中的 猪 猪 瘟 抗体 消长规 律变 得 复杂 ,并且 由于 母猪 带毒 或
行 。在我 国 ,多年来 实施 以免 疫预 防 为主 的防控 策
但 采食 量 明显下 降 , 程稍 长 的患猪 常流 口水 , 病 排黄
色稀 便 , 渐进 性 消瘦 , 至 衰竭死 亡 。在 一般情 况下 直 很 容 易误诊 为营养 缺 乏 。
1 病理 学特征 不典型 病理学特征大多无典型 . 6
猪瘟的临床诊断和综合防制
与死 亡 率显 著 降 低 , 病程 明显 延长 。新 生仔 猪感 染 死 亡率 较 高 。 孕 母 猪 感染 怀
出现 流 产 、 儿 于尸 、 胎及 畸 形胎 。 胎 死
34 温 和 型 .
一
急 性 、 性 、 度 接触 性 和 高 致 死 性 传 热 高
一
是 先天 感染 的后遗 症 . 感染 猪 出生
后 一段 时 间 内不 表现 症 状 。 月后 出现 数
轻 度厌 食 、 活 泼 、 膜炎 、 躯 麻 痹 , 不 结 后 但体 温 正常 , 存活 半年 左 右后 死 亡 。 可
疫 卫 生措 施 时 。常 引起 本 病 发 生 与流
行, 常常 是 1 或几 头 猪发 病 。 头 以后逐 渐
’
按病 程 经 过 ,猪 瘟 临床 表 现 可 分
为 最 急 性 、 性 、 急 性 、 性 、 和 急 亚 慢 温 型 、 典 型 或 隐性 感 染 等 。 非
3 1 急 性 型 . ‘
热 。 部分 毒 株 可抵 抗 5% 温度 。p 仅 6 H< 3 或p > 0 灭 活 ; 乙 醚 、 仿 、 一 . n l. 0 1可 对 氯 B
隐性 感 染 , 无 明显 的 被动 免疫 保 护 力 . 对 该 病有 一定 的短期 抵抗 力 。
近 几 年 。猪 瘟 呈 现 出一 些 新 的 流 行 特 点 , 行 范 围广 。 散 发 流 行 ; 流 呈 引 起 母 猪 的 繁殖 障 碍 现象 增 多 :免 疫 力 低 下 , 病 猪 还 有 一 定 免 疫 力 。 状 表 但 症 现 不 典 型 , 常 和 其 他 的疾 病 并 发 。 经
简述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简述非洲猪瘟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防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加强饲养管理:猪群必须按日龄分类隔离饲养(采取全进全出饲养管理);
加强营养,饲喂全价饲料,提高猪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如适当饲喂高免回春素、芪贞增免颗粒、优肥素等。
2.严格清洁和消毒:设备和相关场所应经常清洁和消毒,增加消毒频率。
在
消毒前,首先应清理猪圈、设备、车辆附着的有机物质。
车辆和人员(包括鞋、设备等)在进出养殖场时应消毒。
消毒剂可选用戊二醛、次氯酸盐、菌毒威(聚维酮碘)、通杀、氢氧化钠等。
3.严控引种:尽量避免从外引入猪只,或从正规渠道购买健康的种猪和仔猪。
4.及时处理病猪和死猪:对病死的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深埋和焚烧,防止
病毒的传播。
同时,猪场内外的粪便、污水等也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免出现病毒扩散。
5.药物治疗:可以使用一些中药如板蓝根、金银花等预防非洲猪瘟;也可以
用飞温管家+泰万菌素拌料,提高猪的免疫力,提高抗病毒能力。
6.加强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防疫制度,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疫情监测,
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7.提高公众意识: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非洲猪
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这些措施需要综合运用,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防控非洲猪瘟的传播和蔓延。
浅谈“非典型猪瘟”的看法和防治经验
11 材 料 .
( ) 试验 时 间 :2 0年 9 7 口~ 4 01
1 2月 2 口;试 验 地 点 : 阿左 定; 龙 布 9 放 拉 格 镇 西 尼乌 素嘎 查 刘 福 德 羊 { 。 } ( ) 药敏 制 片 :9种抗 生索 。 5 1
2 方法
腹 下 、耳 尖 、臀 部 等 部 位 皮 肤 均 有 出
血 点或 出血 斑 。 3 防控 体 会
疫机 制 : 养 殖 管理
“ 典 型猪 瘟 ” 的 临 床 症 状 轻 微 或 非 不 明 显 ,死 亡 率 低 ( 保 育 猪 和 哺 乳 但
仔 猪死 亡率较 高 ) ,病 理 变 化 不 典 型 ,
为 2个 血 清 型 。 I 主 要 是 猪 瘟 病 毒 型 强 毒 株 和 绝 大 多 数 用 于 制 作 疫 苗 的 毒 株 ; Ⅱ型 主 要 是 引 起 “ 典 型 猪 瘟 ” 非
猪 瘟 野 毒 的 威 胁 当 中 。 当猪 群 现 波 动 时 便 会 爆 发 猪 瘟 :其 次 这 些 仔 猪 免 疫 力 低 下 ,容 易 与 猪 圆 环 病 毒 Ⅱ病 、 猪 伪 狂 犬 病 、猪 繁 殖 与 呼 吸 障 碍 综 合 症 和 猪 副 嗜 血 杆 菌 病 等 多 种 疾 病 混 合
感 染 或 继 发 感 染 ,其 临 床 各 种 症 状 均 不 典 型 ,但 多 数 病 猪 的 颈 部 、 四 肢 、
合 笔 者 自身接 触 和 处 理 “ 典 型猪 瘟 ” 非 案 例 的 情 况 ,通 过 从 免 疫 机 制 和 养 殖 管 理 等 层 面探 究 这 类 病 例 的 处理 方 法 .
以 降低 “ 非典 型猪 瘟” 的危 害性 。 关 键 词 :非 典 型 猪 瘟 ; 病 原 特 性 :免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ASF)是一种高度传染性、致死性的猪病,一旦发生将对养猪业产生重大影响。
以下是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
非洲猪瘟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生。
ASF属于禽流感病毒科,病原体是非洲猪瘟病毒。
病毒通过病毒携带的蚜虫进行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病猪排泄物、血液、肉类和饲料等途径感染其他猪。
在疫情期间,猪场的交通流量、猪只密度等因素也会增加病毒的传染风险。
二、临床症状
1.急性型:突然出现高热、抖动、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咳嗽、结膜炎和体表出血等症状。
3.慢性型:病变缓慢,往往出现体重下降、皮毛变硬、色素沉着、食欲不振等症状,最终导致猪只死亡。
三、防控措施
1.强化猪场管理:定期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减少猪只密度、注意隔离新入场的猪只等。
2.建立完善的防控措施:防疫隔离、病例报告等。
3.扩大兽医监管力度:加强检疫力度、加强畜牧业生产力度。
4.统一杀病体处理方式:及时处理死猪、杀病体,严禁私自出售或处理。
5.提高养猪业人员的防范意识:教育养猪业人员了解ASF的病情及防控知识,增强预防意识。
6.严格控制非洲猪瘟疫情:建立健全非洲猪瘟防控体系,打击非法交易、禁止走私猪只等非法交易。
非典型猪瘟及其防制措施
猪瘟 是 由黄 病毒 科 瘟病 毒属 的 猪瘟 病毒 引起 的
一
微热 或 中热 , 潜伏 期 可达 3 d以上 , 的可长 达 几个 0 有
种 急性 、 热性 、 触性 传 染 病 , 有 高 度 传 染性 和 月 , 接 具 愈后 表现 为僵 猪 , 育停 滞 。发病 猪 只 常 出现后 发 步行 不稳 、 神 不振 等症 状 , 精 病猪 E 渴 , 喝 l 喜 致 死 性 。自从我 国研 制 出猪瘟 兔化 弱 毒疫苗 以来 , 有 肢 瘫痪 、
3 2
湖
北 畜
牧
兽
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 0 2年
非 典型猪瘟 及其防制措施
康 毅
( 宁省 义 县 七 里 河 镇 动 物 卫 生 监 督 所 , 宁 义 县 1 1 0 ) 辽 辽 2 10
中 图分 类 号 :8 82 ¥5 . 8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 7 2 3 2 1 } 10 3 — 2 10 — 7X(0 2 0 — 0 2 0
免 猪 常导致 猪 瘟 在猪 场形 成 恶性 循环 , 即 10 0 %不 等 . 而致 死 率 可 高 达 9 %以上 ; 成 及 育 肥 ( 疫缺 陷 ) . 0 育 猪 生长 迟缓 或停 止 生长 各 种 临床 治疗 方 法均 不 能 猪瘟 亚 临床 感染一 胎盘 感染 母 猪 繁殖 障碍 一 仔猪
效地 控制 了猪 瘟 的 急性 发生 和 大流 行 .但是 猪 瘟疫 情仍 在 小范 围 内不 间断 地 流行 猪 瘟 的流 行形 式 和 发病 特 点 已发生 了很 大 变化 .非典 型猪 瘟 是 我 国猪 瘟一 直 持续 不 断发生 的主要 疫病 。 其从 临床 症 状 、 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典型性猪瘟的表现形式及综合防控措施刘德娟(泰安市畜牧办公室 271000)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33(2007)02-0030-03摘要猪瘟病毒是猪最重要的病原之一,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可导致猪瘟慢性感染,其间不断向外界排毒,直到死亡。
仔猪猪瘟往往是先天感染低毒株猪瘟病毒,出生后又受到持续感染,免疫反应弱,引发非典型性猪瘟,给猪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值得高度重视。
本文通过对非典型性猪瘟的病因分析,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
关键词 非典型猪瘟 表现形式 综合防控由于多年来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的防制策略,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面积流行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临床上表现形式多样,发病原因复杂,病程由急性变为慢性,症状由典型变为非典型的温和型猪瘟,近来年大有蔓延之势。
在一些猪场,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明显的上升的趋势,依靠常规方法很难确诊并消除此类病猪,在猪体免疫状况低下时,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治疗效果差,给养猪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 非典型猪瘟的表现形式1.1 成年猪非典型性猪瘟的发病率不高,发病较轻或不显症状,多呈隐性带毒,疫情较缓和,潜伏期和病程延长,免疫力降低。
往往是与其它病混合感染,药物治疗无效,经实验室诊断才确诊有猪瘟病毒的感染。
1.2 带毒母猪综合征感染隐性猪瘟的带毒母猪,病毒能通过胎盘屏障传给不同时期的胚胎,产出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
种猪虽然不表现临床症状,但病毒可引起生殖系统病理变化,导致繁殖障碍。
1.3 感染隐性猪瘟的母猪所产的仔猪有的仔猪出生后表现精神沉郁、震颤、间歇性腹泻;有的发生呕吐和运动失调,皮肤出现血斑块,皮下水肿等症状。
有的仔猪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表现健康,在哺乳期内生长良好,一旦断奶后,仔猪即连续出现病状。
表现体温升高到41℃左右,厌食,特征性的症状是顽固性腹泻,粪便由褐色变成黄色。
后期由于肛门失禁,恶臭异常。
病猪迅速消瘦,腹下部及耳根皮肤呈紫红色瘀血。
治疗无效,病程1周左右,以死亡而告终。
还有的不显症状,病程长多半在1月左右,自愈后易成僵猪。
1.4 猪瘟流行的老疫区、散养猪或流行后期的幸存病猪本病主要经水平传播,各种日龄的猪都可感染,但以青年猪和肥育猪较为多见。
病程长达1~2个月,病情发展缓慢,呈散发流行,在一个地区或猪场内不易根除。
病猪的体温稽留在40℃左右,症状时轻时重,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
病程较长者,皮肤出现瘀血斑和坏死块,以腹下部为多见。
有的猪皮肤干性坏疽脱落后新生瘢痕无色素而呈现“花皮猪”;有时也出现紫耳朵、干尾巴、紫斑蹄。
据报道,这种病猪的皮肤一旦破损或扎针后,局部淌血不止,即血液凝固不良,也是本病的特征之一。
病猪日益消瘦,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
部分肥猪经1~2个月后可能耐过,但发育停滞,为侏儒猪(或称僵猪)。
2 病理学变化大多无典型的肾脏、膀胱小点出血等病变,大理石状淋巴结病变和脾出血性梗死等典型特征少见,有时可见淋巴结水肿或点状出血。
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性病变部位主要在大肠回盲瓣、脾脏、胃、胆囊等。
仔猪剖检的主要病变是胃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大肠段有溃疡,全身淋巴结水肿、充血和出血,仅有部分病例(约占1/10)的肾、膀胱粘膜呈现小点出血。
部分猪皮肤发绀。
如淋巴结呈轻度出血或只有水肿现象。
肾、喉及膀胱粘膜有少量出血点,脾稍肿、边缘有1~2处小梗死灶。
回盲瓣段可出现溃疡、坏死,但难得见到扣状溃疡的病变。
用多种实验室诊断的方法可查出猪瘟抗原。
3 病因分析3.1 母猪在怀孕期接种猪瘟活苗猪的胎盘屏幕可阻挡抗猪瘟母源抗体通过,但猪瘟病毒则可能穿302007年第2期(总第127期) 疾病防治31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引起胎儿持续感染猪瘟。
这种病猪对猪瘟疫苗接种所产生免疫学耐性,是繁殖障碍型猪瘟的病因之一。
3.2 猪瘟病毒毒力的增强和变异 猪瘟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但致病力有强弱之分。
从慢性猪瘟病例中分离出低毒力的毒株,经易感猪体继代感染后,则可使毒力恢复到强毒。
这一现象可以说明,猪瘟病毒与只有部分免疫力的猪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然而也不排除猪瘟病毒在免疫的压力下改变其毒力和抗原的某些特性的可能。
3.3 免疫抑制疾病的影响 发病猪场往往存在免疫抑制性的疾病如蓝耳病、圆环病毒、气喘病及伪狂犬病,影响猪的免疫功能,可使猪瘟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常与呼吸道疾病综合症并发感染。
有些传染病是引起猪免疫力抑制的主要原因,可使动物体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对多种疫苗免疫力反应会下降,甚至导致免疫失败。
有些病毒直接侵袭猪的淋巴器官和免疫细胞,诱导某些细胞因子的释放,激活抑制性细胞,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生产中,发生其他传染病时,不能进行猪瘟免疫。
3.4 猪瘟免疫失败 主要是指免疫程序不合理、母源抗体干扰、免疫接种的密度不高,漏防、遗防的猪只较多。
另外,有的猪瘟疫苗质量较低,效价不高;免疫剂量不足;运输保存不当等因素均可导致免疫失败。
3.5 免疫程序的影响 免疫程序存在缺陷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大多数养猪场户一般采用种猪集中统一免疫、断奶时母猪与其仔猪同时免疫和超前免疫三种免疫程序。
其实,三种免疫程序各有利弊。
第一种免疫程序生产上容易操作实施,但是对怀孕母猪,尤其是怀孕后期母猪会有不良影响,会引起胎盘感染或导致仔猪首免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可能母源抗体过高引起)。
第二种即“断奶时母猪与其仔猪同时免疫” 在生产上也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仔猪的断奶时间在21~28日龄,如果母猪出现繁殖障碍问题,如流产、死胎、返情复配,就会出现首次免疫失败问题。
如果母猪的猪瘟疫苗接种剂量比较大,那么,其抗体水平将比常规剂量接种时高,其仔猪在21日龄断奶时接种猪瘟疫苗,可能会受到血液中母源抗体的干扰,也会导致免疫失败。
第三种即“超前免疫”的方法 因为猪的多数母源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初生仔猪内母源抗体极少。
超前免疫能使弱毒疫苗在体内有足够的增殖时间而不被血液中的母源抗体中和,使仔猪尽早获得主动免疫,并且猪瘟兔化弱毒株对乳猪无残余毒力,十分安全。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实施,如母猪分娩过程可能拖长或者母猪晚上产仔,仔猪出生后已吮吸了初乳,疫苗稀释后保存时间过长等,都会导致免疫失败。
3.6 母源抗体的干扰 母源抗体对初生仔猪有保护作用,但也会影响仔猪的免疫效果:即母源抗体的双重性。
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实施免疫接种,疫苗病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不起保护作用。
因此,在实施免疫接种时要考虑母源抗体的滴度和母源抗体的整齐度。
3.7 疫苗效价的影响 有些疫苗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或者疫苗未经过严格检验就出厂,这样的疫苗就达不到规定效价。
此外,疫苗在运输、保管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稀释液中含有影响疫苗的活性物质;稀释后的疫苗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或置于高温环境下,这些都会降低疫苗的效价,而影响免疫的效果。
3.8 疫苗剂量的影响 当前我国普遍使用的猪瘟细胞苗其效价低于国际标准,显然在猪瘟不稳定地区应用1头份剂量,不足以切断猪瘟亚临床感染引起的恶性循环。
据报道,对于那些处于半免疫状态的亚临床感染的病猪(无临床症状),若在此时仅接种1~3头份猪瘟活疫苗,非但不能产生免疫力,反而能刺激其引发非典型猪瘟。
3.9 应激因素的影响 仔猪出生后要注射一系列的保健针、防疫针,还要进行剪牙断尾,编耳号等出血性手术,这不仅是一种严重的应激,而且在猪瘟污染的猪场内,也是一种危险的传播途径。
其它如养殖户为提高经济效益,往往尽可能多地增加饲养数量,常常导致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过高,使猪群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应答能力下降,造成免疫失败。
饲料变质发霉,如黄曲霉、褐曲霉等产生毒素都能抑制免疫应答。
营养物质缺乏或不足时,会影响免疫抗体的生成速度或生成的数量,从而导致免疫滞后。
3.10 药物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使用弱毒疫苗前后一段时间,不应使用抗菌药物。
研究证明,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或对动物体内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或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因此,在免疫前后,不要使用抗病毒药物。
4 综合防制措施“预防为主”是控制猪瘟的主导思想。
猪瘟的预防必须是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防疫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卫生预防措施,定期消毒,严防病原传入;购买质量可靠的疫苗,注意运输过程和使用前疫苗保存,高温和温差变化大易使疫苗失效;已过期或已失真空的疫苗不要使用;防疫注射要做到头头免疫,在疫情流行的猪场最好能做到一猪一针,至少要做到一栏一针。
针对非典型猪瘟的特点,其综合防制措施如下:4.1 重视猪瘟的抗体检测开展猪瘟的抗体检测,不仅可了解免疫的效果和疫苗的质量,还可及时检出低抗体的病猪,淘汰隐性感染的母猪。
通过免疫检测,还能为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可靠的依据。
目前检测猪瘟抗体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ELISA法和间接血凝法等。
保证空怀母猪母源抗体不低于1:64,分娩母猪不低于1:32。
4.2 规范免疫接种操作规程,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制定免疫程序的关键是如何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
一般认为母源抗体效价降到1:4~8时是猪瘟疫苗首免的最佳时期。
同时加大剂量亦可中和一定的母源抗体。
可供参考的免疫剂量为种猪4~5头份;仔猪2~3头份;仔猪母源抗体在1:32以上时,以4头份疫苗剂量的免疫效果最佳。
免疫程序应根据各场具体情况建立,规模猪场一定要根据抗体水平,进行免疫注射。
不能测抗体则可参考以下免疫方法:仔猪在20~25日龄用猪瘟活苗进行首免,每头仔猪接种2头份;60~70日龄用猪瘟活苗进行二免,每头接种3~4头份;种猪在200~220日龄用猪瘟活苗进行三免,接种4~6头份。
种用成年公猪每年补防2次,每次接种4~6头份。
经产母猪在断奶时或配种前补防1次。
在疫区有些猪场为了控制仔猪早期感染猪瘟,在仔猪吸吮初乳前进行免疫(即超前免疫),每头猪注射1~2头份,注射后1~2 h让其自由吮奶,第2次免疫在30~40日龄进行,每头接种3~4头份;种公猪、种母猪1年2次集中统一免疫,每头种(公、母)猪每次接种4~6头份。
4.3 及时准确诊断发现可疑疫情,立即采集血清和病料,送至有关单位作抗体和抗原的检测。
测抗体是为本场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科学的根据,而测抗原才可以发现病原,确诊疾病。
一旦确诊存在非典型猪瘟的猪场,应立即对易感猪进行检疫,并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体温高达41℃以上呼吸极度困难(数种病并发感染)为重病猪,治疗无望应立即淘汰。
二是体温略高,约40℃左右,全身体况尚好,可用大剂量猪瘟活疫苗(10~15头份)1次注射。
继而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及维生素C 肌肉注射,以防继发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