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诊断

合集下载

浅析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诊断

浅析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诊断

较硬,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者。②年龄3 岁以上,具有母系乳癌家 5 族史,且乳房肿块呈结节状,经各种治疗未见明显缩小者。③原有的
增 生性 乳 房肿 块在短 时 间 内迅速 增大者 。④原有 的 乳腺 增生病 在 观 察 、治疗 过程 中 ,近期症 状及体征 有所加 重 ,钼靶x线摄 片等影像学 检查 及针 吸细胞学检查 结果与前 次相 比,病变有 进展 ,提 示有恶变 可 能者 。 ⑤绝 经后的老年妇 女新近 出现乳腺增生表 现 ,如乳 房疼痛 、腺 体增厚 等 。⑥乳腺增生病 患者经针 吸细胞学检查 或活检证 实乳腺上皮
疗法, 符合个体—心理一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 , 克服 了各种治疗方法的
5手 术治 疗
乳 腺增 生病 是 乳腺 的 良性增 生 病变 ,一 般主 张保 守 治疗 。但 有
局限性和 不 良 作用 ,具有治愈率高 、不 良反应小 、疗效快、易为患者接 受等优点 。内外合治则扬 长避短 ,相得益 彰。
肝脏 是人体 内最大 的实质 性器官 ,是人体消 化系统 中最 大的消化 腺 ,执行多种 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承担人体 的各类重要代谢功能。肝 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 在肺及膈的下方 、胆囊之前端且于右 边 肾脏 的前方 、胃的上方。肝脏 可分两个主要部分 :较大的右叶和较小 的左 叶。每 叶又可分成称为肝小 叶的几个部分 ,人体 内的所有 血液每两 分钟就流经这些肝小 叶一 次,其成分亦会发生许多重要的变化。 现如 今人们 的生 活压力变 大 ,我 国因工作劳累 、精神紧 张 、经常 熬夜 等习惯 和不 良嗜好 者罹患肝 癌的 比例 正在逐年上 升 。肝癌 (vr 1e i cn e)是病死 率仅 次于 胃癌 、食道癌 的第三 大常见恶 性肿瘤 ,初期 acr 症状 并不明显 ,晚期主要 表现为肝痛 、乏力 、消瘦 、黄疸 、腹水等症 状 。临床上一般 采取西 医的手术 、放 化疗 与 中药 结合疗法 ,但晚期患

肝癌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肝癌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常规超声发现<1cm肝脏结 节,无相关乙肝或肿瘤病史, 应当每3-4个月随访一次,2年 内大小如果没有改变,则可常 规监测。
Hale Waihona Puke 肝硬化、慢性肝炎或有恶性肿瘤病史 的病人超声发现2cm以下的结节或无相关 病史的偶发肝脏结节应当进一步用两种 动态影像学方法来检查,即CECT、超声 造影、CEMRI三者之二。如果两种检查都 表现为典型血管特征(即动脉期富血供, 门脉/静脉期造影剂廓清)便可明确诊断 为肝癌。若不典型或两种检查表现不一 致,则须活检。
高危人群的监测。甲胎蛋白和各种影
像学综合分析,直径为1cm的小肝癌 已经不难检出。
肝癌复发转移的研究将成为21世纪的 研究重点。
Tong ji Hospital
肝癌高危人群: 1)35-36岁有肝炎病史5年以上; 2)HbsAg阳性者; 这一人群肝癌检出率为自然人群
的34倍。
Tong ji Hospital
肝癌的超声诊断
内容提要
一、概述
二、肝癌超声诊断的基本方法 三、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要点 四、继发性肝癌超声诊断要点
内容提要
五、肝癌与其他肝病的鉴别诊断 六、临床价值 七、肝脏局灶性病变(FLL)
超声诊断建议流程
Tong ji Hospital
一、概述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3.7 万人死于肝癌。在农村占肿瘤死亡率 第一位,城市占第二位。
超声检查以其独特的性能,已经 成为各种影像诊断中的首选方法。
Tong ji Hospital
二、超声诊断的基本方法
二维超声成像—形态学诊断
Tong ji Hospital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形
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联合诊断

肝超声诊断检查要点

肝超声诊断检查要点

肝肾间隙腹水
肝脏基本横、斜断切面图
1.肝左叶斜断切面★ 2.经第一肝门横断切面 3.经第一肝门斜断切面 4.经第二肝门斜断切面★
★肝左叶斜断切面图
GB LPV
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及其分支呈“工” 字形
经第一肝门斜切面图
S4 S5
S8
S3 S2
S1
门静脉血流方向、流速,肝动脉(肝移植,吻合口有无狭窄)
向心性填充
1.肝的血管系统和解剖学分区
2.正常肝的声像图表现
3.原发性肝癌和肝血管瘤的鉴 别诊断要点
思考题
肝脏超声探测方法和途径
检查前准备 常规肝脏超声检查不需要特殊的
检查前准备,如同时检查胆道系统, 病人应空腹进行检查。
探测仪器
肝脏超声探测方法和途径
仪器:高分辨力腹部超声 诊断仪。
探头:首选凸阵,频率为 3.5-5.0MHz。
仪器调节:深度、聚焦、 增益等。
肝脏超声探测方法和途径
探测体位: 仰卧位(常规检查体位) 左侧卧位 右侧卧位 坐位和半卧位
正常肝动脉血流图
正常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最高流速0.57~0.66m/s,阻力指数RI<0.70
正常肝静脉血流图
正常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肝脏的超声测量及正常值
门静脉正常内径:<1.4cm 胆总管内径:<1.0cm 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正常参考值 120-140mm 肝右叶前后径: 正常参考值80-100mm 肝右叶横径:正常参考值100mm 左半肝厚径和长径:正常参考值 厚径不超过60mm,长径 不超过90mm
肝-胆囊矢状切面图
正常声像图:胆囊呈梨形或长茄形,边缘轮廓清晰,胆囊壁为纤细的 强回声带,囊内为无回声暗区 异常情况:囊内异常回声、胆囊壁增厚、胆囊大小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原发性肝癌是指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原发性肝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腹胀、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乏力、发热等。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黄疸、肝大、腹水等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早期原发性肝癌可能无明显症状,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肝癌的筛查。

二、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和PET-CT等。

在B超检查中,原发性肝癌呈低回声或等回声肿块,边界模糊,部分病灶可出现点状强回声。

CT检查可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边界及血供情况,对于肝内转移灶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MRI检查对于肝脏的软组织分辨更好,对于小肿瘤和血管浸润的显示也更为清晰。

PET-CT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肿瘤的代谢情况,对于判断原发性肝癌的恶性程度有一定的帮助。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也有着重要意义。

常规的血清学检查包括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α-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的检测,这些指标的异常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组织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是原发性肝癌最终确诊的金标准。

肝穿刺活检是常用的组织学检查手段,通过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和分级,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总结。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多种手段。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癌的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原发性肝癌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肝癌心脏转移

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肝癌心脏转移
·358·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 年 8 月第 15 卷第 4 期 J Clin Hepatol,Aug. 2012.Vol.15 No.4
· 短篇论著·
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肝癌心脏转移
章仁品 王佳佳 胡 蕾 吴满丽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肝癌心脏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并发心脏实质性占位 的患者进行心动超声检查,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与所在心腔组织的关系、肿瘤内部及周 边血供情况、肿瘤随心动周期的运动状态必要时结合腹部超声观察肝静脉、下腔静脉有无癌栓。结果 心动超声检查发现 2 例患 者心脏转移性肿瘤均出现在右心房,呈偏强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100%),1 例瘤体可随心动周期运动(50%),1 例瘤体不随心动 周期运动(50%)。结论 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肝癌心脏转移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但由于病例较少,在总结不同原发灶所致的 心脏转移性肿瘤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上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认为若患者有原发性肝癌病史,且在心腔内发现实质性占
位,应进一步结合腹部超声观察下腔静脉及三支肝静脉。一
图 1 肝癌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 心尖四腔 心切面见右房内见 5.4×5.0cm 偏强回声团
旦发现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管腔内出现癌栓回声,则可视为原 发性肝癌心脏转移的支持诊断[8~9]。检出原发病灶是鉴别心脏
结果 例 1 男,57 岁,原发性肝癌。发现肝癌时心动超声检查
作者单位:230031 合肥市 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临床学院 / 第 105 医院超声中心(章仁品,王佳佳,吴满丽);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 (胡蕾)
第一作者:章仁品 男,49 岁,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脏超声诊断 工作。E- mail:zhangrenpin@

肝癌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

肝癌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课件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甚至有的患者肝癌已属晚期,但症状仍不明显。 经AFP普查检出的早期病例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称为亚临床肝癌。有症状而自行就诊患 者多属于中晚期,常有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乏力、消瘦和肝肿大等症状,其主要特征如 下: 1.肝区疼痛:半数以上患者有肝区疼痛,痛处相当于肿瘤的位置,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 痛。肝痛是由于肿瘤增长快速,肝包膜被牵拉所引起。如病变侵犯膈,痛可牵涉右肩。癌 结节破裂时,可突然引起剧痛,并有 腹膜炎 症状和体征。如出血量大,则引起晕厥和 休 克。 2.肝肿大:约90%以上的患者肝脏肿大,且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现凹凸不平, 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不整齐,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肝癌突出于右肋弓下 或剑突下时,上腹可呈现局部隆起或饱满。如癌肿位于膈面,则主要表现为膈抬高而肝下 缘可不肿大。由于肝癌的动脉血管丰富而纡曲,或因巨大的癌肿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 动脉内径骤然变窄,有时可在贴近肿瘤的腹壁上听到吹风样血管杂音。 3.黄疸:一般在晚期出现,可因肝细胞损害而引起,或由于癌块压迫或侵犯肝门附近的 胆管,或癌组织和血块脱落引起胆道梗阻所致。 4. 肝硬化征象: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肝癌患者可有脾肿大、腹水、静脉侧支循环形 成等表现。腹水很快增多,一般为漏出液。血性腹水多因癌肿侵犯肝包膜或向腹腔内破溃 而引起,偶因腹膜转移癌所致。 5.恶性肿瘤的全身性表现:有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 等,少数肝病患者,可有特殊的全身表现,称为伴癌综合征,以 低血糖 症、红细胞增多 症较常见,其他罕见的有高血钙、 高血脂 、类癌等。 6.转移灶症状:如发生肺、骨、胸腔等处转移,可产生相应症状。胸腔转移以右侧多见, 可有胸腔积液征。骨胳或脊柱转移,可有局部压痛或神经受压症状,颅内转移癌可有神经 定位体征。

超声造影联合CDFI对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的鉴别价值

超声造影联合CDFI对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的鉴别价值

肝癌分为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 )、转移性肝癌(metastatic liver cancer ,MLC ),PLC 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放化疗等治疗,而MLC 在此基础上还需寻找和治疗原发灶,因此如何有效鉴别PLC 、MLC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超声是有效方法之一。

本研究探讨超声造影、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 )临床鉴别PLC 、MLC 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6年1月—2018年1月,PLC 、MLC 患者各68例,病理学检查为肝癌,年龄>18岁,无精神病病史。

PLC 患者年龄28~78岁,BMI 18.05~29.67,肿瘤直径1.8~9.6cm 。

MLC 患者年龄29~80岁,BMI 18.02~29.74,肿瘤直径1.6~9.8cm ;按原发灶分为肺18例、胃16例、乳腺10例、甲状腺10例、结直肠8例、胰腺6例。

两组性别、年龄、BMI 、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方法(1)CDFI 检查检查前禁食12h 、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肝部检测区域,平静状态下,采用LOGIQP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凸阵探头频率3.5~5.0MHz ,线阵探头频率10.0~15.0MHz ,GE 公司)先以探头接触法行二维超声检查,确定肿瘤部位、组织边缘回声等,再切换三维超声模式观察肝动脉最小流速、峰值流速、内径、阻力指数和门静脉流速、肝内部及周围血流等情况,常规记录参数和图像。

(2)超声造影检查:CDFI 检查后即行超声造影检查。

经肘静脉注射2.4mL 造影剂声诺维(瑞士Brac ⁃co International B.V.,H20160349),启动仪器中内置录像装置并对造影过程予以实时观察,采用时间-强度曲线软件观察和记录始增时间、增强速率、50%倾斜率、峰值时间、增强强度等参数,并记录图像。

1.3观察指标(1)两组肝动脉最小流速、峰值流[作者简介]高洪彦(1984-01~),女,山东临沂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超声介入。

实时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实时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为环状 增 强 和 整 体 增 强 , 别 占 5 . % (/ 6 , 分 6 2 9 1 ) 3 .% (/ 6 , 中 1 为 囊 性 为 主 , 壁呈 二 处 75 6 1 )其 例 囊
动 脉晚期 和 门脉 期 开始 出现 低 回声 。从 增 强方 式 看 , 发 性肝 癌 以整 体 增 强 为 主 _ , 组 1 转 原 3本 J 6例
3 讨 论
肝 恶 性 肿 瘤 是 临 床 上 较 为 常 见 的肿 瘤 , 规 常 超声 检 查 是 首 选 方 法 。但 是 , 发 性 肝 癌 和 转 移 原
癌 的正确诊 断率约 9. % (5 1 ) 为 临床 医师 提 37 1/6 , 供 更 准确 的诊 断信 息 。并 据 此 制 定 更合 适 的治 疗
低 回声 改变 , 以从 中央 开 始逐 渐 向周 边 减退 , 常 并 且 有个 别病灶 中央 还未 达 到 完 全增 强 即 已开 始 消
退 。而 原发 性肝 癌 一般 呈 整 体 消 退 多见 。且 多在
2 s平 均增 强 时间 ( 15± . ) , 灶增 强 方式 5, 1. 3 8 S病
局部 区域 的肝 管 内径 增 宽 , 形不 规 则 , 外 内部 为 实
Sn V e B ac 司 ) 首 先 常 规二 维 超 声 检 查全 oo u ( rco公 , 肝 , 点 观察并 记 录病 灶 特 征 。C F : 重 D I 观察 病 变 内
质性 弱无 回声 , 布不 均 质 , 周 边 可 见 窄细 状 液 分 其
性 无 回声 区 环 绕 , 阻塞 远 端 小 肝 管 中胆 汁 淤 积 为
水, 推注 造影 剂 同时启 动 造 影 成 像 时 间记 录器 , 仔

原发性肝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特征及超声诊断

原发性肝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特征及超声诊断

因 此 需 修 改 原 分 级 , 新 制 定 治 疗 方 案 及 估 计 预 重 后 。本 研究 1 2例 内 乳 淋 巴 转 移 患 者 中 1 例 ( 0 占
8 .%) 瘤 位 于 或侵 及 肝 膈 顶 部 区 域 , 明肿瘤 位 33 肿 表 置 与 发 生 内乳 淋 巴转 移 具 有 相关 性 , 有 一定 的特 具
3 讨论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内乳淋 巴结 超声诊 断
d i 0 9 9j sn1 0 — 1 92 1 .8 1 o 1 . 6 /i .0 0 8 7 . 0 1 . 5 : 3 .s 0 0
原 发 性 肝癌 转 移 以 』行 为 主 , 巴转 移 以肝 门 f f L 淋
淋 巴结最 多 , 可转 移 至 胰 、 、 主 动 脉 旁及 锁 骨 也 脾 腹 上淋 巴结 , 但有 关 内乳 淋 巴结 转 移 的研 究 少见 。本 文 总结 6 例原 发性 肝癌 患者 内乳 淋 巴结超 声检 查结 5 果 , 讨其转 移特 点及超 声诊 断价 值 。 探
主 动脉 旁 淋 巴结情 况 , 后 用 高 频 线 阵探 头 置 于 两 然 侧胸骨旁 , 于第 16 问 沿肋 问隙 切 面逐 肋 间 观察 , ~肋
对 确定 肿 大淋 巴结在 超声 定 位 引 导下采 用 德迈 特公 司生 产 的 I I 用 途 抽 吸式 活 检 套 针 穿 刺 活 检 。 内 B多 乳 淋 巴结 肿 大标 准 : 照 正 常人 及 乳 腺 癌 内乳 淋 巴 参 转 移 超声 检查 的相 关 研 究 , 淋 巴结 厚 径 ≥( .± 以 47
21 超声 检查结 果 . A组有 3 共 发 现 3 例 枚肿 大 内乳 淋 巴结 , 位 于 均
右侧 胸 骨 旁 3 5 间 ; 有 1 例共 1 枚 肿 大 内乳 ~肋 B组 3 9 淋 巴结 , 中右侧 胸骨 旁 1 枚 、 其 3 左侧 6 , 于 3 5 枚 位 ~ 肋

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肝癌心脏转移

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肝癌心脏转移

癌 未经外科 手术或肝 动脉 化疗灌 注栓塞术 ( eai a e H pt r r c ty
ce t rp m o ztn T C hmo eay e bla o ,A E 治疗 。 h i i J
二、 检查方法
使用西门子 Sq o 1 e ui 52超声诊 断仪 , a 心
讨 论
例 1 ,7岁 , 男 5 原发性肝癌 。发现肝癌 时心动超声检查
作者单位 :3 0 1合 肥市 安徽医科大学解放 军f 20 3 临床学 院 / 第
心脏和心包肿瘤属于罕见病例 , 相关 报道称其 发病 率仅 为 00 2 0 8 % 而在心脏肿瘤 中 , .1 %~ . 0 , 2 继发性肿瘤发病 率高 于心脏原 发性肿瘤 。中山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对 9 8 5 8例尸体 解剖 和 3 0万例活体组织检查发现 ,心脏 和心包原发瘤 发病
心脏转移性肿瘤特征性声像 图表现上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 关键词 】 超声心动图 ; 原发性肝癌 ; 心脏 ; 肿瘤转移
d i 03 6 ̄i n17 — 0 92 1 . . 0 o 1.9 9 .s.6 2 5 6 .020 0 : s 43
有关 心脏 原发性或继发性 肿瘤 的临床报 道较为少 见l 】 1 , 原发性肝癌心脏转移更为罕见。 超声心动图检查是 目前诊断 心脏肿瘤较好的影像学技术 , 不失为早期发现心脏肿瘤的有 效手段 。我们近期 发现 2 原发性肝癌心脏转移患者 , 例 现报
者心脏转移性肿瘤均出现在右心房 , 呈偏强 回声 , 内部回声 不均匀 (0 %)1 10 , 例瘤体可随心动周期运动( O , 例瘤体 不随心动 5 %)1 周期运动(O 。结论 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肝癌 心脏转移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由于病例较少 , 5 %) 但 在总结不同原 发灶所致的

肝脏超声诊断

肝脏超声诊断
齐,边缘圆钝.2.肝内回声增强,后方衰减。3.肝 内管道分布走向显示不清,各级分支多不易显示。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均匀性脂肪肝
Courseware template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3.脓汁稠厚时,脓腔中可见密集细小的光点,改变体 位或挤压时,光点有流动感或称惯性移动。
4.伴随征象:(1)肝脏局部肿大,畸形。(2)膈肌 活动受限。(3)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肝脏超声诊断
It is applicable to work report, lecture and teaching
Courseware template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肝脏的解剖(膈面)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肝脏血管正常彩色多普勒表现 Courseware template (一)门静脉血流
彩色多普勒
主干、左支及其分支、右支、右前支表现为红色血流图 ;右后支呈蓝色血流图。
入肝血流,流速约20cm/s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Courseware template
(二)肝静脉血流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肝癌。

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结合超声显像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作出诊断,早期切除的远期效果尤为显著。

一、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1)病理诊断: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

2、肝外组织的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

(2)临床诊断:1、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免法>400μg/ml,持续四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及转移性肝癌者。

:2、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肝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①AFP>200mg/mI。

②典型的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

②无黄疸而AKP 或r-GT明显增高。

④远处有明确的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⑤明确的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的肝硬化。

(3)定性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定性诊断需综合分析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各种辅助检查资料。

(4)定位诊断:1、B超检查,获得肝脏及邻近脏器切面影图,可发现2-3cm 以下的微小肝癌。

:2、放射性核素肝脏显像,病变的大小在 2c2n以上才能呈现阳性结果。

:3、CT及MRI:有利于肝癌的诊断。

当肝癌直径小于2cm或密度近似正常肝实质CT难以显示。

肝癌呈弥漫性,CT不易发现;区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有困难。

经造影增强肝影后可显示直径在1~2cm的病灶。

MRI具有叮的优点,能更清楚的显示肝癌的转移性病灶,可作不同方位的层面扫描。

:4、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数字减影造影,选择性肝动脉造影(DSA),是一种灵敏的检查方法,可显示直径在lcm以内的肝癌。

二、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1、继发性肝癌:肝脏血源丰富,其他癌肿可转移至肝脏,我校病理解剖资料,继发性肝癌为原发性肝癌的1.2倍,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等的癌肿,继发性肝癌大多为多发性结节,临床以原发癌表现为主,少数可仅有继发性肝癌的征象如肝肿大,肝结节,肝区痛,黄疸等,除个别来源于胃,结肠,胰的继发性肝癌病例外,血清AFP多呈阴性。

原发性肝癌护理及诊断

原发性肝癌护理及诊断

原发性肝癌护理及诊断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是常见的肝恶性肿瘤。

那么大家知道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护理的知识吗?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下:原发性肝癌早期常无明显症状。

当病情进展到一定阶段,可出现肝区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肝进行性肿大,呈结节性,质硬,边缘钝而不规则;可伴有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乏力、消瘦、甚至黄疸、恶病质等全身表现。

采用甲胎蛋白(α-FP)检测、B型超声、CT、MRI、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护理诊断]1.焦虑、恐惧或绝望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突然发病或病情较长; ②忍受较重的痛苦; ③担忧预后; ④经济拮据等。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急、慢性肝炎疾病的代谢性消耗、肝功能不良及营养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

3.潜在的术前并发症急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休克等,与肝癌突然破裂有关。

4.潜在的术后并发症腹腔内出血、胃肠道出血、肝功能衰竭或肝性脑病、腹水、胸水、胆汗渗漏、腹腔感染等。

5.知识缺乏缺乏康复保健知识。

以上就是关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治疗知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有关专家!莫名多次晕倒,是贫血还是脑血管疾病?解放军307医院CTC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专家说,多次晕倒可能是肝癌的症状,临床上有不少原发肝癌患者会出现自发性低血糖症,会引起头晕、昏迷等症状,您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下:晕倒可能是“低血糖症”作怪不少患了肝癌的患者都觉得不解,怎么自己最初的癌症表现是晕倒呢?肝癌不是应该表现为消瘦、腹水、肝区疼痛吗?其实,肝癌表现为晕倒并不难理解。

肝癌细胞很喜欢吃“糖”。

众所周知,肝癌的癌细胞发展得很快,随着癌细胞长大,原发肝癌的组织会消耗很多葡萄糖,导致人体血糖下降。

鉴于此,一些原发肝癌会有自发性低血糖症,出现头晕、休克等症状。

肝癌的一些不典型信号还包括发烧、腹泻等,这些都是不为大家所重视的,建议大家,一旦有不明原因的晕倒、头晕等,不要因为病小就不放在心上,及时到医院做检查才是正确的就医之道。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分析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分析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方法:对86例原发性肝癌的超声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86例患者中巨块型28例、结节型38例、弥漫型16例、小癌型4例。

结论:彩超能显示肝癌的位置、大小及形态及肝癌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有重要意义。

标签: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肝癌病人的中位年龄为40-5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1]。

据统计,我国肝癌发病率占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三位,死亡率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2]。

原发性肝癌中90%以上为肝细胞癌,易侵犯门静脉和肝静脉引起血管内癌栓或肝内外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可引起肝门及腹主动脉或腔静脉旁等处淋巴结增大[3]。

超声影像技术已成为医学影像系统临床应用中一项最为有效的诊断工具。

作为检查诊断肝脏疾病的一种较新技术,三维超声成像诊断的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3]。

我院对2012年12月~2014年10月86例原发性肝癌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31例,年龄41-79岁;临床表现:早期一般无症状,中晚期表现肝区疼痛,消瘦乏力,腹部包块[4]。

2结果86例患者中巨块型28例、结节型38例、弥漫型16例、小癌型4例。

3讨论全国肝癌病理分类法将肝癌分为4型:弥漫型、块状型、结节型、小癌型。

各型肝癌的超声表现:⑴结节型:呈单发、多发或融合成结节状回声,肿块10~100mm。

肝脏体积正常或增大。

肝脏轮廓线较整齐,与肝实质分界清楚,但边缘不锐利;周边低回声晕,晕环不宽(1~3mm),外线模糊,内线清楚。

肿瘤回声多较肝脏增强,以高回声型多见,亦可见等回声、低回声或高低不均匀回声。

通常,低回声结节无明显坏死和出血,强回声结节有坏死或/和出血;混合回声含不全性坏死或液化,出血,片状纤维瘢痕等。

根据病灶的回声强度,通常可将其划分为低回声型,稍低回声型,等回声型,稍强回声型及强回声型。

彩超对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性肝癌血供及流速的鉴别诊断

彩超对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性肝癌血供及流速的鉴别诊断

论 彩超在单发原发性肝癌与单发转移性肝 癌血 供及 血流中具有鉴别诊 断价值 。
【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 原 发性 肝 癌 ; 单 发 转 移 性 肝 癌
文章编号 : 1 0 0 3 —1 3 8 3 ( 2 0 1 3 ) 0 l 一0 0 6 3 ~0 2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1 3 8 3 . 2 0 1 3 . 0 1 . 0 2 9
中圈 分 类 号 : R7 3 5 . 7 0 4 . 4 5 1
文献标识码 : A
彩色 多普 勒超 声 是 临 床 上 常 规 的 检 查 方 式 , 在 肝 脏肿 瘤检查 中 , 对肿 瘤 的供血 动 脉 、 侧支 循 环及 门
静 脉有 很 好 的 检 测 作 用 口 ] 。本 文 回顾 性 分 析 2 0 0 5 年 1 月至 2 0 1 0年 1 2月 我 院 临床 、 辅助 检查 及 ( 或)
大时呈 不 规 则 形 , 内部 回声 不 均 匀 , 可 有 结 中结 现
组 织病理 证实 的 4 3例肝 癌患 者 及 3 O例 正 常对 照 组 的 彩超检 测参 数 , 探 讨 彩 超 在 单 发 原 发 性 肝 癌 与单 发转 移性 肝癌血 供及 血 流鉴别 诊 断 中 的临床 应 用价
( 4 6 . 6 7 ) , Ⅱ以上 为 0例 ; 两组 肿 瘤 内部 动 脉 血 供
比较 有统 计学 意义 ( 一4 . 1 5 2 3 , P一0 . 0 0 0 ) 。肿 瘤 周 边动 脉血 供原 发 性 肝癌 组 0级 为 0例 , I级 8例 ( 2 8 . 5 7 %) , Ⅱ级 以上 2 O例 ( 7 1 . 4 3 %) ; 单 发 转 移 性 肝 癌组 0级 5 例( 3 3 . 3 3 9 , 6 ) , I级 8例 ( 5 3 . 3 3 ) , Ⅱ 级 以上 2例 ( 1 3 . 3 3 ) ; 两 组肿 瘤周 边 动脉 血 供 比较 有统 计 学意义 ( 一4 . 0 1 2 1 , P 一0 . 0 0 1 ) 。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文章目录*一、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1.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2. 原发性肝癌如何检查3. 肝癌如何自我检查*二、原发性肝癌是怎样引起的*三、原发性肝癌如何预防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1、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1.1、原发性肝癌病理学诊断标准:肝脏占位病灶或者肝外转移灶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标本,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HCC,此为金标准。

1.2、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标准: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HBV和/或HCV抗原阳性)的证据。

血清AFP≥400μg/L持续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Arterial hypervascularity),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2、原发性肝癌如何检查 2.1、超声诊断肝癌B超检查是一种经济方便的方式,可以直观的显示出肝部肿瘤的大小、形态与具体的部位,诊断肝癌的准确率是比较高的。

对肝脏病变的检出率也是比较高的。

2.2、CT诊断肝癌用CT诊断肝癌也是临床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在全国来说这种方法应用的是比较多的。

不过当肝癌患者肿瘤的直径小于2cm或是密度近似正常的肝实质的话,CT是难以显示的。

肝癌呈弥漫性,CT不易发现;区别原发性或是继发性肝癌有困难。

2.3、PET-CT诊断肝癌PET-CT是早期发现肝癌的诊断项目之一,有乙肝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检查。

PET-CT是将PET与CT融成的功能分子影像成像系统为一体,既可通过CT形态显像进行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又可由PET功能显像反映肝脏占位组织的生化代谢信息,并且同时浑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转移情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的目的,同时可了解肿瘤治疗前后的大小和代谢变化。

3、肝癌如何自我检查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上的肿瘤。

彩超在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彩超在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2 结 果
癌… 。为进一 步早期 明确诊 断 、指 导肝脏 恶 性肿 瘤 治疗 ,
本文分析 了彩超鉴别 诊断原 发性肝 癌和 转移性肝 癌 的检查 结果 并分 析其影像学改变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 择 7 2例 患者均 为经 C T、手术 病
理及 临床诊 断为肝 癌的患 者。其 中单 发原发 性肝癌 3 7例 , 男2 5例 ,女 1 2 例 ,年 龄 3 7— 7 6( 5 5±1 3 . 6 )岁 ;单 发转
移性肝癌 3 5例 ,男 2 8例 ,女 7例 ,年 龄 3 3~7 0( 5 4 4 - 1 2 . 5 )岁。入选病例 中 1 9例原 发性 肝癌患者有 乙型肝炎病 史 或 表 面抗 原 阳性 ;转 移 性 肝 癌 患 者 均 有 消 化 道 、 呼 吸 系 统或盆腔等恶性肿 瘤病 史 ,但未见 明显肝 区不适等症状 。 1 . 2 仪 器与方法 1 . 2 . 1 仪器 采用德国西门子 S o n o l i n e G 5 0型全数字化彩色超 声多普勒诊断仪 , 探头频率 3 . 5 MH z ,探查深度 1 0~ 1 2 m m。 1 . 2 . 2 探查方法 检查 前患 者禁 食 8 h以上 ,取 平 卧位 与 侧卧位 ,常规二维超 声检查 肝脏各 切面 ,初 步诊断 后观察 并记录肝及肝 内肿块 部位 、数 目、内部及边 缘 回声 、肝 内
“ 靶环征 ”改变 。
2 . 2 癌肿血供 的 比较 C D F I 显 示 :原发 性肝 癌组 病灶周 边 、内部血流信号检出率分别为 8 9 . 2 % 、1 0 0 . 0 % ,均 高于 转移性肝癌组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 0 . 0 1 ) 。见表 1 。 2 . 3 肝动脉血流参 数 的 比较 原发 性肝癌 肝 动脉峰 值流 速 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组 ( P< 0 . 0 5 ) ,最小 流速 和门静脉 流 速 明显低于转移性肝癌组 ( P< 0 . 0 5 ) ,血 流阻力 指数 比较 无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见表 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献综述 •53一系列并发症。

虽然三苯氧胺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增生病,但该药至今仍是治疗肿瘤的药物,尚无治疗乳腺增生病的适应证使用说明[4],但在病例中应用三苯氧胺以对抗雌激素治疗,并结合中医中药,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易被人们所接受。

笔者认为规范应用三苯氧胺治疗,中西结合前景广阔,适宜推广。

4 心理疗法对待患者态度和蔼,仔细检查,认真解释乳腺增生病的病因、与乳癌的关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使其保持平静的心态,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说明患者的病情,嘱其家人多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多鼓励多安慰。

瞩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减少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注意饮食结构,荤素合理,忌辛辣生冷及暴饮暴食,少吃燥热、油腻的食品。

当今社会生活工作压力较大,我们都要有一个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心态[5]。

5 手术治疗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的良性增生病变,一般主张保守治疗。

但有1.0%~1.8%的患者会发生恶变,与乳腺癌关系密切,所以当乳腺增生病有以下情况时,建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①乳腺增生病变局限在单侧乳房的某一象限,特别是在乳房的外上象限;肿块体积较大、质地较硬,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者。

②年龄35岁以上,具有母系乳癌家族史,且乳房肿块呈结节状,经各种治疗未见明显缩小者。

③原有的增生性乳房肿块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者。

④原有的乳腺增生病在观察、治疗过程中,近期症状及体征有所加重,钼靶X 线摄片等影像学检查及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与前次相比,病变有进展,提示有恶变可能者。

⑤绝经后的老年妇女新近出现乳腺增生表现,如乳房疼痛、腺体增厚等。

⑥乳腺增生病患者经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检证实乳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甚至开始有异型性改变者。

应做增生肿块切除术或乳腺单纯切除术。

必要时,进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6 综 述乳腺增生病因从中医的发病观点来认识是由肝郁气滞、痰瘀凝结和脾肾阳虚、冲任失调而形成不同类型的乳房肿块和疼痛,且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西医认为是体内内分泌激素水平失调,雌激素分泌过高。

由此可见,治疗本病不能单纯用外用药贴敷局部肿块,只治标不治本,而是要从内部整体调节,使体内内分泌水平达到相对平衡,这才能针对病因,有效可靠地进行治疗。

目前,西医对本病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治疗办法,多采用激素类药物对抗治疗,但副作用大,疗效不持久,治标不治本。

而手术切除易留瘢痕,对患者来说既花费多,又影响美观。

中医药治疗是目前最佳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具有改善症状,消除肿块,解除疼痛,从整体上调节功能,无不良反应,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肯定,但不能完全避免复发,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结合心理疗法,符合个体—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克服了各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和不良作用,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小、疗效快、易为患者接受等优点。

内外合治则扬长避短,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1] 吴在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 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3.[3] 张琼,陈家旭.乳腺增生病辨证分型研究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5):25.[4]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47.[5] 樊华,周钊.心理疗法配合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15(2):38-39.浅析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诊断徐丽萍(扶余县人民医院,吉林 扶余 131200)【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超声检查设备的更新换代,诊断水平全面提升,超声医学对诊断肝癌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主要介绍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诊断思路和价值,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原发性;转移性;肝癌;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1)36-0053-02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执行多种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承担人体的各类重要代谢功能。

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在肺及膈的下方、胆囊之前端且于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

肝脏可分两个主要部分:较大的右叶和较小的左叶。

每叶又可分成称为肝小叶的几个部分,人体内的所有血液每两分钟就流经这些肝小叶一次,其成分亦会发生许多重要的变化。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压力变大,我国因工作劳累、精神紧张、经常熬夜等习惯和不良嗜好者罹患肝癌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

肝癌(liver cancer )是病死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晚期主要表现为肝痛、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

临床上一般采取西医的手术、放化疗与中药结合疗法,但晚期患者因癌细胞扩散而治愈率较低,因此要做到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超声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使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更为普及,尤其对于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具有较好的定位价值。

实时超声显像是目前肝癌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它具有方便易行、价格低廉、准确及无创伤等优点,能确定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分辨率高的仪器可检出直径大于1cm 的病灶)以及提示病变的可能性质。

超声检查对肝癌早期定位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并有助于引导肝穿刺活检。

彩色多普勒超声更有助了解占位性病变的血供情况,以判断其性质。

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54• 文献综述 •1 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P rimary liver cancer,P LC),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10种恶性肿瘤之一的肝癌,严重威胁着人的生命,据报道和有关资料表明[1],其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在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

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每年平均约有25万人死于肝癌,而我国占其中的45%。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49岁最多,男女之比为2~5∶1。

因其发现病变后多为晚期,手术切除率低,影响了患者的疗效,而且其病死率较高。

因此,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决定着肝癌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而提高生存率,在诊断检测中应用超声技术,既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与部位,诊断准确率又特别高,约为90%。

与二维超声结合,可鉴别诊断肝内良性、恶性占位病变,其准确率可达97.56%。

作为非侵入性检查方法的超声检查,对于提高肝癌的临床检出率和确诊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1 病理分型根据我国于1979年通过的全国肝癌病理分类法将肝癌分为4型[2]:块状型、结节型、弥漫型、小癌型。

块状型:癌肿直径>5cm,其中>10cm者为巨块型。

巨块型瘤体多为单一巨块,癌组织易发生坏死,引起肝脏破裂出血。

结节型:单个或多个结节,肿瘤结节直径<5cm。

弥漫型:肝内弥散分布细小的癌结节,直径常<1cm。

小癌型:单个癌结节直径≤3cm,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3cm。

边界清楚,常有明显包膜。

手术切除率高达96%。

1.2 声像图根据肿块与正常肝实质回声强度的比较,可将其分成:强回声、等回声、低回声、混合型。

依肿瘤的部位、多少、大小及病程等可呈现不同的声像图。

通常小肝癌(Ø≤3cm)多表现为低回声团块。

1.3 直接征象肝内见异常回声团,出现实质回声肿瘤,其形态和内部回声与肿瘤的大小及病程有密切关系。

内部回声多不均质,边缘不清可伴声晕。

当肿瘤≤5cm时,多呈圆形,低回声或结节状低回声,也可呈高回声,肿瘤周围可伴有声晕,周围及内部彩色血流显示不丰富。

当肿瘤>5cm时,呈圆形或不规则结节状等回声,少数呈结节状高回声,肿瘤周围多有声晕,彩色多普勒示丰富抱球样血流。

肝癌伴癌肿出血、坏死液化时,肿瘤呈混合性回声。

弥漫性肝癌呈肝内布满低回声结节,有时仅呈现肝内光点增粗而无结节样回声。

巨块型周边可见卫星结节。

1.4 间接征象[3]①肿瘤压迫血管,造成血管变细、绕行、截断、血管扭曲、迂回、狭窄或推移等。

②肿瘤增大或位于第一肝门处时,可压迫肝管引起肝内胆管扩张。

③局部肿大,形态失常。

“角征”(angle sign):锐利的下缘角变钝。

“驼峰征”(hump sign):接近肝包膜的肿瘤突向肝表面。

1.5 转移征象①肝癌伴肝内局部转移,在原发肿瘤周围出现卫星状布散的小结节。

②肝癌伴门静脉、下腔静脉癌栓时,门静脉或下腔静脉内出现低回声,并管腔增宽。

③肝癌伴淋巴结转移,在肝门处、腹主动脉旁、锁骨上出现圆形低回声肿大淋巴结。

④晚期肝癌患者出现腹水、胸水。

2 转移性肝癌继发性肝癌(Liver metastases或称转移性肝癌,Metastatic hepatic carcinoma,MHC),是人体全身的恶性肿瘤可随血液、淋巴液转移至肝脏,或直接浸润所致。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在1992年以后的10年间关于转移性肝癌来源的研究显示,结肠癌、胆囊癌、直肠癌等转移可能性较高[4]。

2.1 超声征象。

转移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

多在肝内出现成批的、大小及图形特征相似的占位性病变。

多为少血管型,部分多血管型者可在肿块内见到点状或条束状血流。

2.2 转移来源。

乳癌、肺癌转移瘤为牛眼样病灶(bulls eye sign)。

牛眼的组成:中心呈圆形高回声,暗环无回声区,外周包膜亮回声。

淋巴瘤、肉瘤及霍奇金病的肝转移灶表现为回声减弱区。

卵巢、结肠、胃及泌尿系恶性肿瘤肝转移灶多为强回声结节。

胰腺及肉瘤来源一般为低回声。

3 鉴别诊断和注意事项3.1 鉴别诊断①低回声小肝癌与肝囊肿鉴别:肝癌为低回声且后方回声无增强或稍有增强,肝囊肿为无回声区且后方回声显著增强。

②回声增强型肝癌与肝血管鉴别:前者内呈结节状回声,周围多有声晕,肿瘤质硬,后者呈网络状结构回声,周围多无声晕,肿瘤质软。

③混合回声型肝癌与肝脓肿鉴别:声像图较难鉴别,主要是结合病史及短期随访。

④弥漫型肝癌与肝硬化鉴别:除根据甲胎蛋白(AF P)指标外,前者肝脏体积常增大,而后者肝脏体积则缩小。

⑤转移性肝癌的鉴别: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通过检查肝脏以外器官有无原发癌肿病灶,甲胎蛋白(AF P)检测[5]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3.2 注意事项熟练操作仪器,熟悉仪器的各种性能和要求。

确定合适的检测部位。

合理分析检测数据,减少检测动脉血流时因心脏干扰而产生的伪差。

在能检测到动脉血流的小肝癌中,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则可提高到90%[6]。

彩色多普勒可检出从外周进入瘤体的动脉血流或瘤体内部的动脉血流,最大流速(Vmax)>0.6m/s;Vmax<0.6m/s,而阻力指数>0.5,应考虑为肝脏恶性肿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