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定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炼定力(2009-01-10 13:32:41)标签:杂谈

如上文所说,我们杂志社一向注重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经典对于我们编辑来说就更显得必不可少。在我们的学习经历中,《周易》是大家普遍认为最难的。但是因为其重要性,我们都必须仔细阅读。原因可想而知,那就是《周易》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心地位。宏观上来将,传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都可以根源到《周易》上来,《周易》被许多人称为奇书,还在于他对于中国整个文化结构的建构以及民族性格的影响,可以说《周易》就是中国人精神。如此博大精深的著作,没有良师的教授辅佐要想入门都是很困难,庆幸的是地音先生就在我们身边,在他的点拔下,我们的读书活动开展得有生有色。下面就转发一篇近期杂志发表的地音先生的文章,让我们与读者一起共赏之。

谈定力

□文∕地音

《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段话被一些书翻译为,明白所应达到的理想境界是尽善尽美,然后才能有明确的志向,有了明确的志向,而后才能内心宁静,内心宁静而后才能心静如水,心静如水而后才能行事思虑缜密,行事思虑缜密而后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照此来看,“知”可以理解为明白,“止”是止于至善,那“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中的“定”字又该如何理解呢?这段话的解释并没有明确的指出“定”字是什么意思,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这一个字的解释也都比较模糊,为了准确的理解“定”的含义,《师资建设》特意请地音先生与大家一起讨论这个“定”字的含义。他的一番“高论”让我们所有在场的人听了都感到“似曾相识”而又“陌生”。现将地音先生的发言整理成文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定”就是不改变不动摇,在这个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很多的意义,一般有平静、稳定、肯定的意思。从心理学上说,定力属于意志的范畴,作为意志的一种基本品质,定力也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去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表现。用非常简单的话来概括就叫:“一心不乱”,古语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也是这个意思。从物理学上说,定力可以看作是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使事物维持其稳定状态的一种效能。这种力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公路边立在那里不动的电线杆,就是因为有地上的坑支撑着它不倒,是坑给了电线杆一种定力。使事物固定不动就是一种力产生的效能,就是定力。

定力使一个人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且矢志不改,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个方向前进。刘兰芝对焦仲卿的爱情“心如磐石,坚韧如丝”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坚定不移不是说不发生运动,而是不断地向要达到的目的运动以实现愿望。就像物理学中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一样。定力是保证事先设计好的蓝图、目标、愿景和追求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排除干扰,才能静下心来一步步落实愿景目标。如果没有定力,就像电线杆没有支撑着它的深坑一样,心无所依,就无法安定下来。

定力需要长期坚持。定力是持之以恒、矢志不渝地追求理想达成目标的动力。大多数人都有在某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想法,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真正能坚持到底的人却微乎其微。有时候那些有所作为的人也许并不比我们高明多少,但他们肯定比庸碌的人有恒心,有毅力。“水

滴石穿”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柔弱的水要战胜坚硬的石头,这看似困难得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却在时间的磨砺中变成了现实。坚硬的石头也许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只要坚持,坚硬的石头也会被征服。那些不能成功的人,就是心太急,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果就灰心丧气,在最需要坚持的时候却轻易放弃了。有一个在沙漠里迷路的人,当他饥渴难耐的时候看到了前面的绿洲,于是他坚持着往前走,等他走进了却发现只是海市蜃楼;当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发现前面又出现了一个绿洲,他咬咬牙继续往前走,不幸的是这又是一个幻觉;他似乎已经绝望了,但又出现在眼前的绿洲还是促使他前进,由于前两次的经历,他已不再相信自己看到的景象了,最后终于倒下了。第二天有人路过此地时非常奇怪,为什么会有人死在了绿洲附近。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以为眼前的绿洲又是一次幻觉,失掉了坚持的勇气。是啊,为什么不坚持一下呢?当我们准备半途而废时也应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

定力的大小跟一个人底蕴的深厚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大,强度高,但从素质方面来说,总感觉知识不够用,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素质水平更令人担忧。造成他们素质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知识积累不够,底蕴不深厚,自然就影响到定力的形成,缺乏定力就没有信心和自信,在遇到事情或看待问题的时候就难以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而随波逐流。教师要加强学习,但不能只围着考试指挥棒打转,颠来倒去就只看那么几本书,其余的一概不管不问,漠不关心。这样只会成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人。

现在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有调查显示教师犯神经症的比例是10%,而其他行业只有2%。教师被各种心理问题困扰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所以要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就要正视并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一部分固然是因为社会、学校带给教师的压力过大,但我认为其根本原因还是教师缺乏定力、随波逐流造成的。而那些闲适、旷达之人就在于他们始终不改自己的追求,对其他的都看得很淡,关注自己的目标,容易满足,所以心安、旷达。贤人颜回安贫而乐道,一箪食一瓢饮便知足快乐的生活,孔子也赞叹:“贤哉,回矣!”

教师的心理问题有些是工作压力过大、学校社会片面追求分数造成的,有些却是教师自己的攀比心理造成的。很多老师只知道抱怨各种不满,却不知道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心寄托于政策的调整,借助外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政府政策已经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切身利益了以后,还要进行攀比,这怎能不出现心理问题呢?就像《渔夫和金鱼》里的那个老太婆一样,总是对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不满意,总想得到更多的东西,所以她从来没有快乐过,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快乐。人的心理就是这么奇怪,不比倒没什么,一比就比出许多不如意的地方。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在自身能力、素质、环境等一切因素都不对等的情况下有什么可比性呢?普通中学的老师羡慕重点中学的老师,重点中学的老师又羡慕直属中学的老师,大家在羡慕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能力、素质是否适应在那里工作?尽管教师对目前的工作、生存状况有诸多的不满,但真要让教师们放弃这份职业,或许大多数人又会选择沉默。不要用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自己找理由,因为真正忠诚的人就不会为工作和收入不成比例而满腹牢骚。既然不是如此虔诚的人,就不必要把这么重的担子往自己身上压。如果我们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倒不如先改变自己。

要调整心态,首先还是要从训练自己的定力,积累定力的资源开始。大树只有根深叶茂,才不会被风吹倒;人只有气定神闲,才不会随波逐流。宋朝大文豪苏东坡酷爱佛法,讲究修禅,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时,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