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毛概习题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过渡时期的结束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A独立的社会形态B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C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D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3.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的是〔〕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工农阶级与地主资本家的矛盾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矛盾6.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的含义是指〔〕A实现私营企业的国有化B实现农业的集体化C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D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7.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8.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依据是〔〕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9.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因素是〔〕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10.党在过渡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准备条件是〔〕A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B在全国农村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运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C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发展道路D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11.党在过渡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群众基础是〔〕A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B在全国农村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运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C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发展道路D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12.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建立〔〕A互助组B初级农业合作社C高级农业合作社D人民公社13.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建立〔〕A互助组B初级农业合作社C高级农业合作社D人民公社14.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建立〔〕A互助组B初级农业合作社C高级农业合作社D人民公社15.我国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步是〔〕A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B办手工业供销小组C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16. 我国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是〔〕A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B办手工业供销小组C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17.我国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步是〔〕A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B办手工业供销小组C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18.我国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所办的手工业供销小组的性质属于〔〕A社会主义性质B半社会主义性质C社会主义萌芽性质D非社会主义性质19.我国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所办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属于〔〕A社会主义性质B半社会主义性质C社会主义萌芽性质D非社会主义性质20. 我国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所办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属于〔〕A社会主义性质B半社会主义性质C社会主义萌芽性质D非社会主义性质2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请判断以下哪些措施属于第一步采取的措施〔〕A委托加工、计划订购、统购包销B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C国家派干部进入企业,同工人、资本家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D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2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请判断以下哪些措施属于第二步采取的措施〔〕A在私营企业中委托加工、计划订购、统购包销B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C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23.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购、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使其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农业改革
第二阶段
• 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第二阶段,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 展。1954年春,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9.5万个,参加农户达170万户,大大超过了 中央提出的数字。4月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第二次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互助合作 运动的形势,指出农村将相继出现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高涨的局面。为了吸引更多的农 民入社,国家从各方面大力支援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同年秋,全国新建农业生产合作 社13万多个,加上原有的共22.5万多个。 1954年10月,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了全国第四次互助合作会议,决定到1955年春 耕以前,将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60万个。中共中央批准了中央农村工作部关于这次 会议的报告。到1955年4月,合作社发展到67万个。由于发展速度过猛,不少地方又出 现了强迫命令、违反自愿互利原则的现象。中共中央在1955年初发现了上述问题,发 出了一系列通知和采取措施纠正偏差。1月10日,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合作 社的通知》,要求各地停止发展,集中力量进行巩固,在少数地区进行收缩。3月上旬 ,毛泽东提出了“停、缩、发”的三字方针,即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停止发展、实 行收缩和适当发展。为了贯彻三字方针,农村工作部于4月下旬召开了全国第三次农村 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布置工作,提出要求。到1955年7月,全国原有67万个合作社, 经过整顿,巩固下来的有65万个。 1955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召开华东区、中南区和河北、天津、北京等15个省市 委书记会议。根据毛泽东原来的提议,会议提出1956年发展到100万个社的意见。6月 中旬,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批准了关于到1956年合作社发展到100万个的计划。不久 ,毛泽东从南方考察回来,主张修改计划, 加速发展。担任农村工作部部长的邓子恢不 赞成改变计划,认为合作化运动应与工业化速度发展相适应,不宜发展过快。毛泽东 认为邓子恢和中央农村工作部思想右倾。
中国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实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步骤
中国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实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步骤中国的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是实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步骤。
这一重要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政策、法律、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它对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福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以及实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背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成为了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当时,中国农村的土地大多数都被地主豪绅和富农垄断,农民群众分散在庄稼地之外,没有自己的土地和生产工具。
土地改革的目标是要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原则是“凡是地主的土地都要没收,凡是农民的土地都要保护”。
这个原则的实施使得土地从富人手中重新分配给农民,解决了土地问题,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通过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这为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土地改革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没收地主土地、分配土地给农民、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社等等。
这些措施使得土地从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产条件和发展机会。
三、农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是土地改革的延伸和拓展,是解决农村经济问题的重要措施。
它的核心是组织农民合作组织,推动农业生产的社会化、集体化和规模经营化。
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通过农业合作社,农民可以集中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共同进行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建设、农机购置和生产资料供应等。
这样一来,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得到增加。
四、实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共同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实现。
它们使得农村社会经济实现了从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转变,为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实现还涉及到农业生产关系和农村社会关系的调整。
通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原本分散的生产资料得到了集中,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民公社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的共同富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复习资料
一、简答: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答:(1)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必须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4)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1)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3)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
(3)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4)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1)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2)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哪些方面?(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4)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7、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对的历史任务是什么?(1)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8、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步骤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步骤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步骤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初期,农村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然而,由于长期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压迫,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十分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化水平有限。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步: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首要步骤。
在土地改革过程中,封建地主的土地被没收并分配给农民,实现了农村土地的公有化。
这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生产资料和土地的保障,鼓励他们投入更多精力和热情进行农业生产。
第二步:农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农民可以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共同经营土地并进行农业生产。
这种集体经济形式能够发挥规模效应,增加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第三步: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进和普及农业机械设备,可以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在农村地区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机械化技术进行农业生产。
第四步:农村工业化农村工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在农村地区发展农村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促进农业现代化。
政府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相应的财政扶持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利用农产品进行加工,增加附加值和利润。
第五步: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最终目标。
通过引进和应用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产品的高品质发展。
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和农业教育的投入,鼓励农民学习和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步骤包括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农业机械化、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这些措施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步骤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步骤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农业占据着重要地位。
农村的发展与稳定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的共同富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成为了一项必然且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步骤,以便更好地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一步: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个步骤是进行土地制度改革。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之前,农村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而农民则面临着土地匮乏和分散经营的问题。
因此,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和集体化经营。
首先,需要通过土地改革将大地主的土地收归国家所有,并重新分配给农民。
同时,还需要建立农业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民通过集体经营来提高生产效益。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改善农民的土地使用状况,增加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益。
第二步:农业技术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个步骤是进行农业技术改革。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依赖于人工劳动和经验,效率较低。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引入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技术培训和农业科研来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引入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推广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
同时,还可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灌溉、交通等方面的条件,为农业生产创造更好的环境。
第三步:农民组织建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个步骤是进行农民组织建设。
农民组织的建设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合作社,可以实现农民的集体经营和合作劳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还可以通过农民合作社来集中购买农业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农民合作社还可以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和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通过农民组织建设,可以进一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增强农民的集体观念和组织能力。
综上所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步骤是土地制度改革、农业技术改革和农民组织建设。
通过这些步骤的实施,可以改善农民的土地使用状况,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经验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经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它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步骤和经验两个方面介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相关内容。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一)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土地改革中,按照“耕者有其田”的原则,通过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实现土地的分配和归农。
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使农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基础。
(二)农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
在农业合作化中,农民们通过互助组、农业合作社等形式,将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共同投入到生产中,实现生产的社会化。
通过农业合作化,农民们共同经营土地,实现了劳动的集体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村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农村经济改革农村经济改革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步。
在农村经济改革中,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农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形式,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
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一)坚持党的领导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各种问题,推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二)注重群众工作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之一在于注重群众工作。
农村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阵地,要把群众工作放在首位,广泛动员农民参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增强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良好氛围。
(三)统筹谋划,稳步推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之一在于统筹谋划,稳步推进。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统筹谋划,科学安排,稳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操之过急。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步骤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步骤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步骤随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发展,农业手工业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点领域之一。
为了实现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步骤,旨在推动农业手工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步:制定计划和政策在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国政府制定了相关的计划和政策,以引导和推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通过制定五年计划和行业政策,明确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为改造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第二步:建立农业合作社为了推动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了农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实现集体经济的规模效益。
农业合作社不仅为农民提供了集体经营的平台,还通过集体劳动和生产组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步:引进现代农业技术为了提高农业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我国积极引进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通过培训农民和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通过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益。
第四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了适应农业手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我国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通过修建灌溉设施、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水资源。
同时,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推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第五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了实现农业手工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我国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通过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整合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能力。
同时,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第六步:加强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为了适应农业手工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我国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力度。
通过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班、农技推广和示范等活动,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机构的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
三大改造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案例
三大改造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案例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三大改造,即土地制度改革、农业合作化改革和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这三大改造是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前期准备和实施过程都充满了曲折和艰辛,但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下面将分步骤阐述三大改造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案例。
一、土地制度改革1949年以前,我国土地分配极不公平,绝大部分农民都是小农。
土地制度改革是为了实现土地的公有化,打破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剥削关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改革的具体步骤如下:1. 实行土地改革。
农民可以在土地变成公有前,把地主的土地转化为自己的土地。
这样,贫困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改革有保障地建立自己的生活和经济基础。
2. 实行土地国有化。
国有土地是指归国有者拥有的土地,而不是归村民、合作社或其他机构拥有的土地。
国有化的土地,可以保护国家和农民的权益不受侵害。
3. 实行农民土地“三改”政策。
也就是将上述的两种土地归纳为一种农民土地,并为土地的管理和使用加以规范。
二、农业合作化改革在农业合作化改革中,我国采取了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路线,大力削弱地主阶级和资本家的经济基础,推动农业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的具体步骤如下:1.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是指由农民合作组成的经济实体,他们在一起合作,以共同的经济利益为目标,并且共享利益。
2. 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这是指农村土地由个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农村集体经济能够利用更多的土地扩大生产规模。
3. 发展新农村建设。
这是指在农业合作化改革过程中,必须要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建设集体经济、农村民主制度和农村文化体系。
三、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是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实行工业化,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改革的具体步骤如下:1. 实行家庭手工业合作化和合作制度。
这是指手工业和合作制业合并,发展成为农村家庭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农村经济体制、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
毛概习题第4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A.推翻三座大山B. 消灭民族资产阶级C.土地改革D.发展社会生产力3. 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A.暴力B.革命C.和平D.暴力与和平相结合4.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5.手工业供销小组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性质B.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C. 半社会主义性质D.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6. 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B.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 新民主主义性质7. 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 新民主主义时期B.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8.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 十一届三中全会9. 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 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B. 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10.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二、多项选择题1. 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 自愿互利B. 典型示范C. 国家帮助D. 集体互助2.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是()A.手工业供销小组B.手工业供销合作社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手工业互助组3. 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是()A.互助组B.初级社C.集体农庄D. 高级社4.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主要经济成分包括()A.社会主义经济B.新民主主义经济C.个体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A.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C.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6.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 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7.过渡时期的“一体两翼”指()A.社会主义工业化B.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成分中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有()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个体经济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为()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10. 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A. 国家所得税B. 企业公积金C. 工人福利费D. 资本家的利润E.工人培训费三、辨析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2016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特论试题和答案试题和答案
2011年4月自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370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 A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坚持( B )A.与时俱进B.党的先进性C.执政为民D.求真务实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C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B )A.群众路线B.实事求是C.独立自主D.艰苦奋斗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A )A.无产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C )A.议会斗争B.经济斗争C.武装斗争D.罢工斗争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D )A.利用B.保护C.限制D.赎买8.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B )A.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C.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D.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9.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的是( D )A.劳动者B.劳动工具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10.现阶段我国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是( D )A.生产力落后B.人口多C.商品经济不发达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A )A.经济建设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C.四项基本原则D.改革开放12.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提出这一论点的是( D )A.列宁B.斯大林C.毛泽东D.邓小平13.处理好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应当把立足点放到( A )A.依靠自己的力量B.引进先进技术C.吸引国外资金D.积极参与全球化14.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 C )A.接近发达国家水平B.达到中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C.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D.超过发达国家水平15.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 C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B.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D.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6.发展国民经济,放在首要地位的必须是( A )A.农业B.工业C.轻工业D.第三产业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 C )A.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与资本主义社会私营经济的性质相同C.是一种私有制经济D.将很快退出历史舞台18.我国的国体是( 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C )A.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制度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共产党的一党制度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B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2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保证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 A )A.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B.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C.培育骨干文化企业D.吸引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2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C )A.发展经济B.繁荣文化C.改善民生D.健全法制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 A )A.党的领导B.以人为本C.改革开放D.民主法治24.“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 B )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港澳台问题25.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在探索祖国和平统一的实践中曾经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其中“一纲”是指( D )A.双方互不派人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B.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国民党C.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待协商后进行D.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2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发展问题是指( B )A.政治问题B.经济问题C.文化问题D.军事问题27.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D )A.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平等C.民族团结D.各民族共同繁荣28.2010年国务院决定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 B )A.9月30日零时B.11月1日零时C.12月1日零时D.12月31日零时29.2010年11月,国际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正式发布了第三十六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中国的“天河一号”以优异性能位居世界( A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30.2010年1月,在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美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
简述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简述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对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即将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剥削方式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且实行农业集体化经营。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在中国的实践中经历了多个阶段:一、分田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消除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制度,农民通过土地改革,实现了土地的平均分配。
这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步。
二、农业合作化在完成了土地平分的基础上,中国农业开始进入农业合作化的阶段。
农民通过农业合作社的形式,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集体化。
农业合作化的好处在于可以发挥集体力量,实现劳动分工,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农业合作化的推进,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也明显增加。
农业合作化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发挥了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
三、农村人民公社农业合作化的成功实践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中国农村开始建立农村人民公社,这是农村经济集体化的最高形式。
农村人民公社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组织,它包括农田、农民、农业和其他经济部门。
公社制度将分散的农田集中管理,实行农业社会化生产,并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福利待遇。
然而,农村人民公社的实践并不完全顺利,存在许多问题。
由于政策的过分强调农业生产,忽视了农民的实际利益和需求。
农民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公社经济效益也并不理想。
四、包产到户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实行农村改革开放政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新的阶段。
1982年,中国决定放开了农业生产,实行包产到户的政策。
包产到户是一种农村经济制度的重大改革,它的核心是以家庭为单位分配土地和农产品。
这样一来,农民可以自主经营土地,自主决定种植品种、销售渠道和经营方式。
这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经济自由,激发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简述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简述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农村实际情况,在农业领域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
这一道路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上,我国采取了以下主要内容和措施:
1. 土地改革:通过实行土地国有化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放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破除了封建剥削关系,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激发了农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农业集体化:在农村逐步建立起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村人民公社等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
集体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3. 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机械化,引进和发展农业机械化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合作社等方式,推动农业机械的普及和应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
支撑。
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大力推进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
这包括修建公路、铁路、水库、灌溉系统等,改善农村交通、灌溉和电力供应等方面的硬件设施。
5. 农业科技推广: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支持,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组织农业技术培训、科技示范和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以上是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些改革和措施,我国农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实现了农村地区的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述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述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传承和发展了我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体现了我国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特征,经历了长期实践的检验,展示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进程和取得的成就。
以下是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的分步骤阐述:一、坚持工农联盟,打破封建土地制度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的第一步,是坚持工农联盟,打破封建土地制度。
我国农村地区占据人口的大部分,要使一切生产资料归农民所有,便于实现国家产业化的步伐,并让农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
因此,在这一步中,必须打破封建土地制度,实现土地的公有化,为后面的改造奠定基础。
二、实践农村集体化生产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的第二步,是实践农村集体化生产。
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中,要让农民意识到,进行合作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因此,我国要大力推进农村的合作社和集体化生产,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无偿征收土地制度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的第三步,是无偿征收土地制度。
在我国,为了保证公有制的实现,农村要向国家无偿征收土地。
征收后,国家便可以将土地重新分配给集体或个人。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地主阶级的反抗,使我国农民共同体得以更好地建立和发展。
四、实行农业税制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的第四步,是实行农业税制。
在我国,设立农业税,可以有效地提高财政收入和国家的税收。
这样,就有了更多的资金融资,用于支撑农业发展。
同时,农业税的收取也可以加强国家对农村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农村现代化步伐的加快。
五、进行农村人民公社化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的第五步,是进行农村人民公社化。
在我国,农业人民公社是集体经济的最高形式,它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内容。
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化,可以真正实现对生产资料的公有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的发展和完善。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步骤和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 1953年,是组织互助组阶段。
第二阶段:1953年到1955年上半 年,大办农业生产合作初级社阶 段。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毛泽东在延安与农民交谈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步骤和具体措施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3、高级社 2、初级社 1、互助组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步骤和具体措施
感谢您下载包图网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为了您和包图网以及原创作者的利益,请勿复制、传播、销售,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图网将对作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十倍的索取赔偿!
农民积极报名入社
入社农户 96.3%
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农业合作化的胜利,使小农个体经 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实 现了土地公有,避免了两极分化。 农业集体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基本上 保证了城乡人民对农产品的需求, 也使农民生活有所改善,还为国家 工业化积累了资金,也有利于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步骤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步骤我国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步骤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农业手工业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然而,这一部门的发展相对滞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此,中国政府决定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
以下是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步骤:1. 调查研究:政府组织专家团队对农业手工业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研究,了解其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劳动力分配等情况,为改造提供准确的依据和指导。
2. 改善基础设施:根据研究结果,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修建道路、建设供水供电设施、改善交通运输等,提高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条件和运作效率。
3. 农业技术支持:政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和培训,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4. 产业结构调整:政府鼓励农民将农业手工业逐渐向农业产业化转型,推动农业企业化发展。
通过整合资源,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手工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
5. 资金扶持:政府通过财政资金扶持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和发展,向农民提供贷款和补贴,鼓励他们投资农业生产和技术创新,提升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6. 市场开拓:政府积极推动农产品市场化,拓宽农业手工业的销售渠道,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7.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减税优惠、土地流转和劳动力培训等,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保障。
通过以上步骤的实施,我国成功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简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这种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二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当时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如果任其自发地发展下去,必然会出现两极分化。
党中央正确分析了农民这两方面的积极性,提出一方面不能挫伤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提倡组织起来,发展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党在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农民组织起来,使农业能够由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变为合作经济,使农民逐步摆脱贫困状况而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
这样,在土地改革后,党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受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毛泽东认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农民既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对他们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只能引导、说服和教育,使其自愿地走合作化的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土地改革后,贫农、雇农由于分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有半数人迅速上升为中农。
根据中农在生产中的地位、生活状况和对社会主义的态度,毛泽东把中农分为上中农和下中农。
贫农和下中农一起,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在农村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包括原来是贫农而在土地改革后变成的下中农以及老中农中的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这使农业合作化进程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在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各级领导机关主动加强领导,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使农民容易接受。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基本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逐步推进的过程,其中包括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根据各国不同的历史和发展条件,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步骤和路径会存在差异,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政权夺取阶段: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步是通过革命手段,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人阶级专政。
这个阶段通常伴随着一系列的革命行动和武装斗争。
2. 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推动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业合作社或集体农场,实现土地的公有和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的福利。
3. 国有化和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的另一个关键步骤是推进国有化和工业化进程。
通过对国家关键产业、资源和资本进行国有化,实现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和调控,以推动工业发展和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4.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国家通常会建立起以国家计划为中心的经济体制,通过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控和规划,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统一安排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推动社会发展。
5. 公有制和社会福利的建设: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注重建立公有制经济,保障公共财富和人民的基本权益。
同时,社会主义国家还会注重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一些基本经验被总结出来:1. 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改造需要由一个先进的政党来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保障,它能够确保改造的正确方向和进程。
2. 运用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要坚持阶级斗争为纲,推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同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斗争,确保社会主义改造的彻底性和持续性。
3. 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改造要尊重群众的积极性和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实行民主决策和群众路线,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改造的主体。
4. 坚持改革创新:社会主义改造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积极面对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简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法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在农业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在国家土地所有制基础上,通过合作化、集体化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建立和发展,逐步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这一过程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法,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深入讨论。
一、合作化合作化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是指在农村建立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如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大队等。
合作化是建立在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农民自愿组成合作社,实行集体经济管理和集体劳动,实现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社会主义改造。
合作化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有效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集体化集体化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另一重要方法。
它是在合作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和建设农业生产的形式。
集体化的核心是建立农业生产的集体所有制,通过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行统一的计划和指导,实现农业的大规模化和现代化。
集体化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和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最终目标和归宿。
它是在合作化、集体化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实行公有制和集体利益的原则。
通过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实现农业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社会主义改造,推进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进程。
总结回顾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法包括合作化、集体化和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这些方法是在国家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农民自愿组织合作社,建立集体所有制,实现农业生产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认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只有不断推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在农村地区对农村经济、农业生产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在于土地改革。
这包括废除封建地主所有制,实行土地公有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个体经营并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
同时还进行土地承包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保障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 经济合作社化:通过建立农村合作社,推动农民依据共同劳动和集体经营的方式进行生产,实现农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民的组织力量,并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规模效应。
3. 农村劳动力的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还包括对农村劳动力的改造。
这涉及到农村劳动力的组织化和集体化,推动农民由个体经营转向集体劳动,培养和提高农村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促进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和专业化分工。
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还需要进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这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村交通运输、农村电力和通信等方面的投资和设施建设,以提高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
5. 文化和教育改革:农村文化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包括加强农村文化教育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推动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的效益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社会的建设。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在农村地区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内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土地改革,实现对封建地主土地的没收和土地的重新分配。
根据工农联盟的原则,土地改革将土地分配给农民,使他们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并从中获取收入。
2. 农民组织:为了加强农民的集体力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鼓励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民合作社,实现农业的社会化经营。
合作社可以使农民集中力量,共同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分担劳动和风险,并集中销售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般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互助团体,初级合作社和高级合作社。
第一阶段主要是建立互助小组,同时试行初级合作社。
互助小组由几名或十几名农民自愿组成。
土地,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仍归个体农民所有,但生产中的组织和互助是农业合作的最初过渡形式,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基层合作社的特点是土地股份制和统一管理。
实行集体劳动。
产品分配是按工作分配和土地份额分配的结合。
农场动物和大型农具也得到一定的报酬,这本质上是半社会主义的。
第三阶段是高级社会的发展。
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对所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虚假批评,农业合作社运动加速并进入了农业合作社的高潮。
将初级合作社转变为高级合作社,其中一些直接从互助小组中转移出来。
对于高级俱乐部。
高级合作社是农民集体拥有的生产资料,本质上是完全社会主义的。
到1956年底,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民人数已达到1.17亿,其中参加高级合作社的农民占全国的87.8%。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从低级到高级,其步骤是:
(1)组织农民加入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
(2)引导农民加入土地分红和集体经营和集体劳动共存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引导农民参加到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