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静脉解剖

合集下载

脑静脉窦血栓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静脉窦血栓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

以往解剖学研究发现蛛网膜颗粒最多见于上矢状 窦,而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大都位于横窦。 这是因为上矢状窦前段的蛛网膜颗粒多位于外侧 陷窝而并非上矢状窦腔内,CT和MRI显示此处的 蛛网膜颗粒有较大局限性所致。
.
34
巨大蛛网膜粒压迹
巨大蛛网膜粒压迹呈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埙
.
35
鉴别诊断:MRI静脉窦高信号鉴别诊断
.
24
五、鉴别诊断
静脉窦解剖变异的判断:
在诊断静脉窦血栓时,应排除先天性静脉 窦变异可能。 以下解剖变异可能会被误诊为静脉窦血栓
.
25
五、鉴别诊断
1、窦闭塞(闭锁或发育不良,多见于横窦) 、非对称性引流(枕窦、双窦)
2、正常窦充盈缺损(蛛网膜颗粒、窦内分隔 ),要小心静脉窦先天发育不全所致的“假 阳性”。
.
23
MR静脉造影(MRV)
诊断的直接征象:
脑静脉窦血流高信号缺失,或静脉窦的边缘模 糊。
诊断的间接征象
病变以外有静脉侧枝形成,出现其他途径的引 流静脉异常扩张。
MRV显示静脉窦血栓形成不受血栓形成时间的
影响,除显示大静脉窦外,对MRI显示欠佳的
直窦、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等结构也能清
晰显示,临床实用价值很大。
面肿胀、静脉怒张、球结膜水肿、突眼等)。 3、继发的脑梗塞、出血所致的限局性症状。
.
16
四、静脉窦血栓的影像
1、MRI可直接显示静脉窦和血栓,且脑静脉窦中血栓有特异 信号表现,并对显示血栓后继发性病变的敏感性较强。但 MRI在显示直窦、大脑大静脉和大脑内静脉血栓形成不敏感 ,对其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
37
谢谢!
.
38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头部的解剖(共28张PPT)

头部的解剖(共28张PPT)
2)面神经(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
(二)面侧区
位于颧弓、鼻唇沟、下颌骨下缘和胸锁乳突肌上分前缘之间,
包括颊区、腮腺咬肌区和面侧深区。
1、腮腺咬肌区 (1)腮腺咬肌筋膜
(2)腮腺
1)腮腺位置、形态 ——呈锥体形,分浅、深部。
浅部覆盖于咬肌后份;
深部有茎突诸肌及颈内动、 静脉和后4对脑神,构成腮腺床。
具有丰富的血管——外伤时易出血、但创口愈合较快。
2)浅筋膜: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连接皮肤和帽状腱膜,将其内 (1)的皮肤脂:移肪动性分大。为无数小格,血管、神经穿行其间。
做一纵行切口。 3、掌握腮腺的局部位置、面神经干的局部位置及其分支的解剖标志。 ——呈锥体形,分浅、深部。 乳突、枕外隆突。
向上与额动脉相滑连,车向下上与面神动脉经相连、。 血管
锯下颌骨时,已经切断,可以从下颌孔处把它找出来, 进行检查。 ⑶ 肌支:检查到咬肌,颞肌及翼内、外肌的肌支。
⑷ 在下颌后窝内,翻开腮腺,清理茎突舌骨肌及二腹肌后
腹,在它深处解剖枕动脉及耳后动脉。
(三)颅顶部软组织的解剖 1、切口
沿着面部已做的上界切口,将头部的皮肤用刀剥离,
向上翻起。
2、层次解剖 ⑴ 在颅部的皮肤很是致密,生有许多毛发在皮下组织里,有
2)腮腺管: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处
向前横行越过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转向内侧、 穿颊肌开口于乳头。 3)腮腺淋巴结:位于的表面和腺实质内,注入颈外侧淋巴结。 (3)穿经腮腺的结构
纵行:颈外动脉、
颞浅动、静脉、 下颌后静脉、
耳颞神经。
横行结构:上颌动、静脉、
面横动、静脉、
面神经的分支。
②眶上切迹
③眶下孔 ④颏孔

脑血管解剖脑膜中动脉大体解剖

脑血管解剖脑膜中动脉大体解剖

脑血管解剖脑膜中动脉大体解剖创刊词在我们脑血管病外科医生的脑海中,人体的脑血管犹如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仿佛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有着一种无以言状的美。

而真正的脑血管其中的盘根错节,复杂性要远甚于一颗大树的结构。

当你认识它和利用好它,脑血管可以是一个可爱的天使;当你激怒它,脑血管就犹如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拾。

脑血管的解剖学习是认识和治疗脑血管病的基础。

上世纪50年代,在欧美国家,脑血管病的解剖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成就。

特别要感谢法国的Lasjaunias教授和美国的Rhoton教授的工作,创造性地将脑血管病解剖的基础知识,与神经介入和显微手术紧密结合,为我们脑血管病医生理解脑血管解剖和脑血管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脑血管病解剖的知识点,犹如一颗颗珍珠,既详细描述于如《Gray's Anatomy》这样的解剖学巨著,也贯穿于Lasjaunias和Rhoton教授等大咖的著作,还隐藏于茫茫的外文文献中。

我在紧张的临床工作之余,通过阅读有关脑血管病的著作和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体会,整理了一些有关脑血管病解剖的学习笔记。

这些脑血管病解剖笔记,是我以一个既从事神经介入、又从事脑血管病显微手术的神经外科医生的角度,整理的对临床工作有较大指导价值的知识点。

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现受“神经介入资讯”的邀请,将自己的学习笔记首发于“神经介入资讯”上。

计划两周一篇小文,与脑血管病同行分享,自己觉得也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

初次接到这样的写作任务时,心中十分忐忑,担心自己写不好。

其中自己的一些理解,甚至可能是完全错误的。

但又一想,坚持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让广大的读者斧正,不也正好可以纠正自己的不正确的认识,不更可以提高自己吗?所以也非常希望读者多指导,给我提宝贵的意见,以便我不断地修正完善。

在新的2019年来临之际,祝各位脑血管病同行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工作顺心!赵沃华神经介入资讯编委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2019年1月作者简介赵沃华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出血性脑血管病区主任。

颞部局部解剖图谱

颞部局部解剖图谱
②翼点(顶骨、蝶骨大翼、额骨、颞鳞)
组成: 颞鳞及蝶骨大翼、额骨和顶骨的一部分
帽状腱膜的延续部分,属于SMAS的腱膜区
与骨质结合紧密
很少发生骨膜下血肿
2、 皮下组织(浅筋膜)※
①脑膜中动脉沟前支临近中央前回,压迫对侧面肌、上肢肌瘫痪甚至对侧下肢瘫痪
内有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开颅手术,皮瓣蒂向下,保证血供及感觉
与骨质结合紧密
很少发生骨膜下血肿
帽状腱膜的延续部分,属于SMAS的腱膜区
组成: 颞鳞及蝶骨大翼、额骨和顶骨的一部分
①脑膜中动脉沟前支临近中央前回,压迫对侧面肌、上肢肌瘫痪甚至对侧下肢瘫痪
2、 皮下组织(浅筋膜)※
内有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开颅手术,皮瓣蒂向下,保证血供及感觉
内有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开颅手术,皮瓣蒂向下,保证血供及感觉
与骨质结合紧密
很少发生骨膜下血肿
帽状腱膜的延续部分,属于SMAS的腱膜区
位置表浅:压迫止血、测脉、动脉插管灌的腱膜区
内有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开颅手术,皮瓣蒂向下,保证血供及感觉
位置表浅:压迫止血、测脉、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
①脑膜中动脉沟前支临近中央前回,压迫对侧面肌、上肢肌瘫痪甚至对侧下肢瘫痪
位置表浅:压迫止血、测脉、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物
2、 皮下组织(浅筋膜)※
内有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开颅手术,皮瓣蒂向下,保证血供及感觉
①脑膜中动脉沟前支临近中央前回,压迫对侧面肌、上肢肌瘫痪甚至对侧下肢瘫痪
①脑膜中动脉沟前支临近中央前回,压迫对侧面肌、上肢肌瘫痪甚至对侧下肢瘫痪
致密坚韧似骨
①脑膜中动脉沟前支临近中央前回,压迫对侧面肌、上肢肌瘫痪甚至对侧下肢瘫痪
①脑膜中动脉沟前支临近中央前回,压迫对侧面肌、上肢肌瘫痪甚至对侧下肢瘫痪

脑动静脉系统详细解剖

脑动静脉系统详细解剖

脑动静脉系统详细解剖脑动静脉血管系统解剖一、脑血管的特点血管的分类动脉:大动脉:(弹性动脉)管壁含有大量的弹力膜(~)层主动脉肺动脉等中动脉:(肌动脉)管壁富含平滑肌细胞除主动脉和肺动脉外所有解剖学上有名称的动脉都属中动脉小动脉:也为肌性动脉中膜~层平滑肌管径在cm以下的动脉。

微动脉:无弹力内膜中膜只有~层平滑肌管径在cm以下的动脉。

血管的分类静脉:血管腔大管壁薄而柔软管壁内、中、外三层膜分界不明显外膜较中膜厚结缔组织内含有较多的平滑肌束管径在mm以上的静脉常有静脉瓣。

颈内动脉椎动脉一、脑的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颈内动脉的海绵窦部颈内动脉的脑部Internalcarotidartery,Anteriorclinoidprocesssuperiorpart颈动脉管段c海绵窦段c交叉池段c前膝段c后膝段c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系统甲状腺上动脉superiorthyroidartery舌动脉lingualartery面动脉facialartery颞浅动脉superficialtemporalartery上颌动脉maxillaryartery(脑膜中动脉middlemeningealartery)枕动脉occipitalartery耳后动脉posteriorauricularartery咽升动脉ascendantpharyngealartery颈外动脉系统脑动脉系人脑血供非常丰富左心室每分钟排血量为ml其中供应脑部的血液为ml占全身供血量的。

脑动脉系的特点脑动脉的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再回绕到脑的背侧面。

脑动脉可以分为皮质支和中央支(或回旋支与旁中央支)两类分支。

皮质支与中央支之间吻合甚少但皮质支与皮质支之间中央支与中央支之间却存在较多的吻合不过前者吻合丰富后者吻合相对较差。

脑动脉为肌型动脉管壁薄血管周围没有支持组织。

脑动脉内膜厚有发达的内弹力膜但中膜和外膜较薄仅含少量的弹力纤维没有外弹力膜因此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

人体解剖学课件 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动、静脉

人体解剖学课件   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动、静脉
3)肘正中静脉
(2)上肢的深静脉
(2)浅静脉
头静脉 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头静脉 肘正中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贵要静脉
上肢浅静脉
(2)上肢的深静脉
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又称伴行静脉。
肱肌
肱桡肌 旋前圆肌
桡动脉
拇长屈肌 旋前方肌
肱动脉 正中神经
旋前圆肌 尺动脉 尺神经 指深屈肌 正中神经
指浅屈肌腱
3、桡动脉
拇主要动脉 掌浅支
桡动脉
掌浅支 拇主要动脉
4、尺动脉
骨间总动脉 骨间前动脉 骨间后动脉
掌深支
掌深支
5、掌浅弓与掌深弓
(1)掌浅弓 由尺动脉末端与桡
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
(2)掌深弓 由桡动脉末端与
尺动脉掌浅支吻合而 成。
掌浅弓 掌深弓
A B
CD
A:掌浅弓 B:掌深弓 C:桡动脉
D:尺动脉
胃大弯 胆囊
胃右动脉 肝右叶 肝总动脉 胃网膜右动静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十二指肠降部
胃左动脉
胃网膜左动静脉 腹腔干 胃短动脉 脾 脾动脉 胰 横结肠
腹上部器官和腹腔动脉(2)
(4)腹腔干
胃左动脉 肝总动脉
脾动脉
(4)腹腔干
胃右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总动脉
肝左动脉 肝右动脉
胆囊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②直肠静脉丛
直 肠 静 脉 曲 张 , 内 痔
(2)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间的吻合
肝门静脉
③ 脐
附脐静脉
周 静
脐周静脉网
脉 腹胸 网 壁腹
上壁 静静 脉脉
胸胸 廓外 内侧 静静 脉脉

大脑前中后动脉血管分布图

大脑前中后动脉血管分布图

五角形鞍上池
大脑纵裂池 大脑外侧窝池 桥池 脑桥小脑角池47
鞍上池的横断层
鞍上池的横断层
延池 小脑溪 小脑延髓池
蝶窦16 耳蜗25 延髓46 小脑扁桃体37 椎动脉47
四、脑的冠状断层面
大脑前动脉7、视神经32、颈内动脉34、钩31、大脑中动脉27
视交叉25、钩39、杏仁体38、颈内动脉41
二、脑的静脉
大脑内静脉 大脑大静脉
脑的深静脉
脑的深静脉
多发生于皮质下区;在皮质表面可见不规则粗大迂曲血管&CT平扫表现为边界不清等或高密度的点状;线状血管影;可有钙化;血管间为等密度的脑质;周围可有低密度的软化灶&增强后呈点状和弧线状强化;无占位表现&
颅内动静脉畸形
三、脑的横断层面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断层表现
脑出血
左侧颞叶脑梗塞急性期
左侧颞叶脑梗塞急性期
&
大脑中动脉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分支:分为中央支和皮质支& 供血范围: ①皮质支:营养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和岛叶;包括躯体运动中枢中下部、躯体感觉中枢中下部和语言中枢左侧& ②中央支:营养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和后肢的前部&
大脑中动脉的分段及其分支
分段:水平段M5、岛叶段M、外侧沟段M3、分叉段M2、终支M1
眶额外侧动脉
额升动脉
中央沟动脉
中央前沟动脉
中央后沟动脉
顶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前动脉
颞中动脉
颞后动脉
眶额动脉1 中央前沟动脉2 中央沟动脉3 中央后沟动脉4 顶后动脉5 角回动脉6 颞后动脉7 颞中动脉8 颞前动脉9 颞极动脉10

脑血管解剖

脑血管解剖
均来源于中胚层 原始血管形成(三胚层,约三周):在胚层之间,成群的间 充质细胞(属中胚层)分化为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
头部最初的血管是背主动脉的分支
脑未形成时,神经沟头端周围的间皮质内已发生了血管
脑动脉的发生
1. 鳃弓动脉及脑动脉的主干
(1) (2) (3) 颈内动脉 纵行神经动脉 椎动脉
(5)脑底动脉环的畸形
常见先天性囊状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或后交通动脉呈环状
(6)脑底动脉环的变异的后果
– 可严重影响它作为血管旁道的作用而使脑梗死的范围增大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颈内动脉
Begins at the bifurcation (分叉)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level of C4) Terminal branches: Anterior Cerebral 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 Four segments (行程\位置):
Supraclinoid Segment
– Begins after penetration of dura, continues until bifurcation into Anterior 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 – Three Branches: Ophthalmic Artery,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d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1. 脑膜垂体动脉(A. Meningohypophysealis)
根据Parkinson的解剖观察,脑膜垂体动脉(Schnures 和Stattin叫背侧主干) 的出现率是100%,通常起于海绵窦段开始弯曲部的后面,行一短程即分为三 个等大的分支。 ① 幕支(Ramus tentorii basalis) 从脑膜垂体动脉发出后,向后向外行,在海绵窦内分至第Ⅲ、第Ⅳ对脑 神经及海绵窦顶,并与眼动脉的脑膜支吻合。以后沿小脑幕游离缘向后与对 侧同名支交通,并发支供应小脑幕。 在正常和病理情况下,脑血管造影中,幕支均可显示,Wallace在三叉 神经瘤的病例中,曾看到有扩大的幕支。 ② 背侧脑膜支(Ramus meningeus dorsalis) 斜坡支。从脑膜垂体动脉分出后,向后向内下经斜坡背面下降,发支 至第Ⅵ对脑神经,最后与对侧同名支吻合。 ③ 垂体下动脉(A. hypophysialis inferior)

脑血管解剖图解

脑血管解剖图解

脑膜支 脊髓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小脑支 脉络膜支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A侧位
B前后位;
C颏顶位
1.V1 2.V2 3.V3 4.V4 5.枕骨髁
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
前后位
1.基底动脉 2.脑桥动脉 3.左小脑后下动脉(PICA) 4.右AICA-PICA干 5.左小脑前下动脉(AICA)
(二)大脑深静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脑大静脉(Galen 静脉):由两侧大脑 内静脉合成,注入直窦。 大脑内静脉:左右各一,位于第三脑室 顶中线两侧的脉络丛内。多数(约80%) 始于室间孔后缘。 基底静脉(Rosenthal静脉):左右各一, 由大脑前静脉和大脑中深静脉在前穿质 附近合成,沿视束腹侧,绕大脑脚,经 内、外侧膝状体之间,注入大脑大静脉。
前后位
FPO:额顶叶岛盖;TO:颞叶岛盖;I:脑岛 1. 颈内动脉 3. Heubner返动脉 5. 外侧豆纹动脉 7. MCA膝部 2. 大脑前动脉 4. 颞前动脉 6. MCA分叉处 8. 侧裂顶部
眶额动脉
M1 :水平段 M2:回转段 M3:侧裂段 M4:分叉段 M5:终段
前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 顶前动脉 顶后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颞前动脉
Anterior view anterior view 1.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2.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3. Pontine branches of the basilar artery 4.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5. Internal auditory artery 6. Vertebral artery 7.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8. Anterior spinal artery 9. Basilar artery

头部局部解剖实验报告

头部局部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头部局部解剖实验,掌握头部各结构的层次、位置和相互关系,了解头部血管、神经的走向和分布,为临床医学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用品1. 尸体头颅1具2. 解剖刀、镊子、剪刀、探针等解剖器械3. 墨水、解剖笔、标签纸4. 头部解剖图谱四、实验步骤1. 皮肤切口描述:- 沿前额发迹沿前正中线切开头部皮肤,直至下颌。

- 沿颞部、耳后、枕部作辅助切口,以便暴露深层结构。

2. 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 用解剖刀和镊子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暴露面部肌肉及神经、血管等结构。

- 寻找面神经分支、腮腺导管、面动静脉、颈外静脉等。

3. 清理面部肌肉及上述结构:- 切断面部肌肉,暴露颅骨表面。

- 寻找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枕小神经等。

4. 深层解剖:- 切开颅骨,暴露颅腔。

- 观察颅骨的构成、层次及骨缝。

- 寻找硬脑膜、脑脊液、脑神经等。

5. 颅底解剖:- 沿颅底中线切开颅底骨膜,暴露颅底。

- 观察颅底骨的构成、层次及骨缝。

- 寻找脑神经、血管等。

6. 面部间隙解剖:- 观察颞下间隙、翼颌间隙、眶下间隙等。

- 寻找面部间隙内的神经、血管等。

五、实验结果1. 头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神经、血管等结构清晰可见。

2. 面神经分支、腮腺导管、面动静脉、颈外静脉等结构位置明确。

3. 颅骨层次分明,骨缝清晰可见。

4. 硬脑膜、脑脊液、脑神经等结构位置明确。

5. 颅底骨构成、层次及骨缝清晰可见。

6. 面部间隙内的神经、血管等结构位置明确。

六、实验心得1. 头部解剖结构复杂,层次繁多,需要仔细观察和辨认。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解剖器械的使用方法,避免损伤组织。

3. 头部解剖实验是临床医学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颅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七、总结本次头部局部解剖实验,使我对头部各结构的层次、位置和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临床医学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解剖器械,掌握了头部解剖的基本技能。

脑动静脉系统详细解剖ppt课件

脑动静脉系统详细解剖ppt课件
C1 C2 C3 C4
颈内动脉
C5
25
颈内动脉 Fisher分段:颈段、岩段、破裂孔段、海面窦段、床突段、眼动
脉段和交通动脉段,共七段
C7 C6 C5 C4
C3
C2 C1
26
颈内动脉
(1)岩骨段(C5) 从颞骨岩部 的颈动脉管外口起至穿过硬脑膜 进入海绵窦之前止。此段自颈动 脉管外口上行,骤然转弯以近乎 水平位由后外走向前内,出颈动 脉管内口至破裂孔,向前上穿过 硬脑膜,续为海面窦段。特点: 全程大部行于骨性管道内,且通 常在穿过硬脑膜进入海面窦时形 成一个正常环状狭窄。分支:颈 鼓动脉、翼管支。
11
脑动脉两大体系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两个系统供应 脑部的范围: 以小脑幕为界,幕上部分为颈内动脉系统供血 ,幕下部分为椎动脉供血 以顶枕沟为界,脑前3/5(大脑的前部和部分间 脑)由颈内动脉供血,脑的后2/5(大脑后部和 部分间脑、脑干、小脑)由基底动脉系供应。 无论是颈内动脉系、椎-基底动脉还是连接他 们的Willis环均位于脑的腹侧面,然后绕行到脑 的背侧面,沿途发出分支。
22
颈内动脉
ICA颅内段及其分支
ICA颅外段
23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颈段具有以 下特点:
全长没有任何分支 起始部呈梭形膨大,为颈动脉窦 。颈动脉窦为压力感受器,将感 受的动脉压转为神经冲动,调节 心血管的活动以调节脑动脉压。 位置较深在,不易触摸到。
24
(二)颅内段,根据走行位置分为:岩骨段、海面窦段、膝段 、床突上段和终段五段。
35
眼动脉
眼动脉
36
眼动脉
临床:由于眼动脉和颈外动脉( 特别是与脑膜中动脉)间有丰富 的吻合,故眼动脉闭塞时,除非 血栓扩展到视网膜中央动脉,否 则不会引起视力障碍。另外,视 网膜中央动脉硬化情况可以反映 脑血管系统硬化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dial 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 Thalamoperforating arteries Lateral 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
Case 1
Case 2
Case 3
Case 4
Case 5
Case 6
Case 7
Case 8
脑静脉和硬膜窦的特点
硬膜窦是脑静脉系统中一个特殊的结构,为坚韧 的硬脑膜围成的管道系统,内衬一层内皮细胞, 是脑静脉血和脑脊液回流的必经之路; 脑的静脉和硬膜窦内没有防止血液逆流的静脉 瓣。脑静脉开口处的瓣膜和硬膜窦内的瓣膜只是 一种改变血流方向的装置。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Top loops of M2 segments delineate apex of sylvian fissure Opercular (M3) MCA segments Lateral 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 MCA bifurcation (genu) M1 (horizontal) MCA segment Anterior temporal artery
Variations in Arterial Territories
脑动脉边缘带(交界带)
沿侧脑室背外侧角的脑室周围白质地带; 大脑前、中、后动脉交界所形成的一个卵圆形地 带; 尾状核头,此乃大脑前动脉回返支与大脑中动脉 豆纹动脉外侧丛交界处;
脑动脉边缘带(交界带)
脑的灌注压明显降低时此边缘带容易发生缺血改 变,这是由于局部血液动力学障碍所致; 低血压发生之后最易在边缘带发生脑梗死。特别 是长期高血压患者; 当低血压发生时,若脑动脉的自家调节尚未起作 用,则脑动脉内的灌注压依靠血静力压。静力压 取决于供血区与心脏的距离远近。
Straight sinus Inferior sagittal sinus Sinus confluence (torcular Herophili) Occipital sinus (inconstant) Superior (top) & inferior (bottom) Petrosal sinuses Jugular bulb
Lateral posterior choroidal artery Pulvinar of thalamus Medial posterior choroidal artery Posterior Thalamoperforating arteries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cut off)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CN3) Anterior temporal artery (cut off)
An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An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Basilar artery with pontine perforating arteries Anterior medullary segment, PICA Caudal loop, lateral medullary segment, PICA
Cerebral Arterial Territory
卒中影像学(2)
Neuroimaging of Stroke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放射 高培毅 薛静
2009年首医研究生 血管神经病学课程
缺血性脑卒中分期
超急性期脑梗死 急性期脑梗死 亚急性期脑梗死 早期慢性期脑梗死 晚期慢性期脑梗死 <6h 7-72h 3-10d 11d-1m >1m
Superior hypophyseal arteries Ophthalmic (C6) ICA segment Clinoid (C5) ICA segment Inferior hypophyeseal artery Anterior genu, cavernous ICA Inferolateral trunk Foramen rotundum (& artery) Foramen ovale (& artery)
Splenial artery
Parietooccipital artery
Calcarine artery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Pontine perforating branches, BA Left AICA-PICA trunk Anterior spinal artery
Watershed Infarcts
Lacunar Infarcts
随 诊
会 诊
脑静脉系统解剖
颅内静脉系统由脑静脉和硬膜窦构成; 幕上静脉系统和幕下静脉系统; 幕上静脉系统又可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
脑静脉和硬膜窦的特点
脑静脉管壁缺乏肌肉和弹力组织,管壁薄,管腔 大,缺乏弹性; 脑静脉绝大多数不与动脉伴行,名称也多不与动 脉名称一致; 浅、深静脉均先注入硬膜窦; 深、浅静脉组在解剖上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无 论是在脑表面还是在脑实质内,两组静脉间均存 在着一定的吻合。
Fornix
Velum interpositum
Internal cerebral vein Basal vein of Rosenthal
Falcotentorial junction
Straight sinus Torcular Herophili
Superior sagittal sinus
Parieto-occipital artery
Anterior clinoid process Left horizontal (A1) ACA
Left MCA (M1 segment) Supraclinoid ICA Distal ICA bifurcation

Basilar artery bifurcation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Horizontal (A1) ACA sgments Lef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Righ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Right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Left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An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
Middle cerebral arteries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Cortical (M4) MCA branches
Cortical (M4) MCA branches
Sylvian (lateral cerebral) fissure Insular (M2) MCA segments Medial 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cut off) with medial 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and splenial branch Superior hemispheric branches (SCA)
Superior vermian artery Great horizontal fissure, cerebellum Supratonsillar segment, PICA, with choroidal branches Inferior vermian artery (PICA) Inferior hemispheric branches (PICA) Posterior meningeal artery
Communicating (C7) ICA segment 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Tentorial branch, MHT (cut off) Meningohypophyseal trunk (MHT) Posterior genu, cavernous ICA Cavernous (C4) ICA segment Horizontal segment, petrous (C2) ICA Genu, petrous (C2) ICA Vertical segment, petrous (C2) ICA
Precommunicating (p1) PCA segments
Basilar artery
Interhemispheric fissur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Optic nerve Horizontal (A1) ACA segment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Horizontal (P1) PCA segment
Horizontal (M1)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egment Supraclinoi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rbitofrontal (lateral frontobasal) artery Anterior temporal artery (cut acro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