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
酸雨的名词解释
酸雨的名词解释酸雨是一种被酸性物质污染的降水形式,其酸性值(pH值)通常低于平常的大气下降水的pH值,也就是低于7。
酸雨主要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气体在大气中的氧化反应后形成的硫酸和硝酸溶于雨水中所引起的。
它是环境污染的一种表现,对生态系统、大气环境及人类健康都有较大影响。
一、酸雨的来源和形成机制酸雨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和交通排放的废气。
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包含硫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所形成的酸雨。
这些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其他气体和水蒸气发生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然后随降水沉入地面,导致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的影响酸雨对环境造成了多方面的危害。
首先,它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
酸雨对土壤的酸化作用导致微生物活性减弱、土壤酶活性下降,影响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
对于森林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来说,酸雨会直接侵蚀树叶和花瓣,使其凋落和死亡,威胁到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其次,酸雨对水体的污染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改变了水体的pH值,使得水中的溶解氧减少,一些水生动物无法生存。
此外,酸雨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长期暴露在酸性环境中,人们易患上气道感染、哮喘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三、酸雨的防治措施要减轻并最终解决酸雨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改变能源结构、技术升级和法律法规的制定。
首先,减少工业和交通排放是关键。
应该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提倡节能和减排的技术手段,控制和规范工业和交通领域的废气排放。
此外,科研力量也应该加强,加大对于酸雨形成机制的研究和监测,为防治酸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还应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个人和企业采取主动的环境保护行动,共同减少酸雨对环境的破坏。
四、国际合作与酸雨防治酸雨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各国应共同努力,加强信息交流,分享经验和技术,制定全球性的酸雨防治措施。
酸雨化学成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酸雨化学成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酸雨是指大气中的降水具有酸性的现象,它是由于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与水蒸气等物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酸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引起的。
这些物质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人类活动。
当SO2和NOx排放到大气中,并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相互作用时,就会产生硫酸(H2SO4)和硝酸(HNO3),它们会溶解在降水中,形成酸性的酸雨。
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诸多危害。
首先,酸雨导致土壤酸化,使得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流失,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其次,酸雨对水生生物造成了毒害,破坏了水体中的生态平衡。
此外,酸雨还对建筑物、文化遗产等人类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产生了腐蚀性影响,并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
鉴于酸雨的严重影响,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酸雨的形成和排放。
例如,强化对工业和交通排放物的监管,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等。
但是,要想全面解决酸雨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酸雨的化学成分,了解其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从而为酸雨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首先概述酸雨化学成分的重要性和广泛存在的问题,介绍酸雨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以及引发酸雨形成的原因。
进而,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的化学成分以及酸雨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在酸雨的形成原因部分,将详细介绍酸雨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然后,对酸雨的化学成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探讨其中的主要成分和来源。
最后,论述酸雨对环境和人体的不良影响,包括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危害。
结论部分将对酸雨化学成分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强调对酸雨问题的重视。
酸雨
酸雨尚可使油漆泛白,褪色。给古建筑和仿古 建筑带来许多麻烦,缩短粉刷装修的时间周期。
受酸雨淋的酚醛磁漆及醇醛磁漆, 大约两个月 开始变色, 失去光泽, 部分涂膜脱落锈蚀。
嘉定名园秋霞圃, 江龙潭, 古建筑十年内粉刷油 漆多次, 不久又暗淡无光, 使游人摇头而去。
科学家试验后估计我国南方七省大豆因酸雨受灾面积 达2380万亩,减产达20万吨,减产幅度约6%,每年经济损 失1400万元。
赤稻
水稻生长期是翠绿色的, 到了成熟期是 黄色的, 在加上诱人的稻米香味, 稻香村成 为田园特殊风光; 如果变成赤色的, 又如何? 我们见过赤豆, 红高粮, 谁也没见过赤稻。 怪事发生在重庆, 1982年6 月18日下了一场 pH值为3.9 的强酸雨, 某乡上万亩水稻叶片 迅速变成赤色, 一场灾害产量损失80万斤。 酸雨大棚实验也证明, 强酸雨将导致叶面产 生赤色伤班。
的温床。
2001年中国的酸雨分布图
酸雨的危害
1、使植物叶子中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受阻,引 起叶子萎缩和畸形,造成植物死亡。 2、对建筑石料和金属材料有很强的腐蚀作用。 3、使河川湖泊变成酸性,使鱼类等水生生物不能生存。 4、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刺激人的皮肤,并引起哮喘等 呼吸道疾病。
酸雨的防治
银耳白了, 菜叶黄了
福建沿海某地, 盛产银耳, 远销海内外。近期, 不知什 么原因 颜色泛黄, 变成次品。农民将它们至入塑料大棚内, 用硫黄蒸汽熏 蒸, 的确见效, 银耳雪白, 成为上品。但大量 的硫逸出大气, 或沉 于地下。结果良田寸草不生, 每日清晨, 田间酸雾迷漫, 菜地菜叶 泛黄, 所产菜无人敢买。附近城镇 居民, 多患哮喘病和支气管炎。 经过教育和综合治理, 业已 改观。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酸雨是现代工业化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其对人体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酸雨的定义和成因酸雨指的是大气中酸性物质与雨水混合形成的降水过程。
其主要成因包括工业废气的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车辆尾气等。
这些排放物中的硫化物和氮化物与水蒸气结合生成硫酸和硝酸,使降水酸性增加。
2. 酸雨对人体的直接影响酸雨对人体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呼吸道疾病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导致咳嗽、气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长期暴露在酸雨环境中,人体的呼吸系统易受损。
2.2 皮肤问题酸雨的酸性成分可破坏皮肤的酸碱平衡,导致皮肤干燥、过敏等问题。
酸性物质还会刺激皮肤黏膜,引起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
2.3 水源污染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通过雨水渗入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饮用水源。
饮用受污染的水源可能导致肠胃道疾病的发生,如腹泻、呕吐等。
3. 酸雨对人体的间接影响除了直接影响,酸雨还会对人体产生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食物质量下降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对农作物和水生生物造成损害,导致食物中重金属含量增加,影响人体健康。
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可能增加人们患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风险。
3.2 自然环境破坏酸雨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变得贫瘠,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土地利用。
同时,酸雨还对水生生物和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伤害,破坏生态平衡。
4. 解决方案为了减轻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4.1 减少排放工业和交通业是酸雨的主要排放源,应加强污染治理措施,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净化设备,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4.2 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减少排放的酸性物质。
4.3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监测大气中酸性物质的浓度,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保护人体健康。
4.4 促进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酸雨问题的认识和环保意识,引导人们减少污染源,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酸雨形成的原理
酸雨形成的原理
酸雨形成的原理是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与化学反应的结果。
酸雨主要是由氮氧化物和硫化物在大气中与水蒸气、氧气等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而形成。
首先,车辆和工厂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NOx)和硫化物(SOx)。
这些气体在排放到大气中后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
随着大气中水蒸气和氧气的存在,这些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会进一步与水蒸气反应,形成亚硝酸和亚硫酸。
这些化合物进一步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和硫酸。
当这些硝酸和硫酸溶解在大气中的水蒸气中时,形成酸性的溶液。
这些酸性溶液随着大气中的气流下降,与地表的水体如雨水、雪等结合,形成了酸雨。
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它可以导致土壤酸化,破坏植物生长环境;对水体中的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对建筑物、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腐蚀等。
《酸雨的形成》课件
中国许多地区也存在酸雨问题,主要原因是燃煤 和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在大气中形成酸性物质 ,导致水体和土壤酸化。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人类健康影响
酸雨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会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如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等。
酸雨案例分析
1 2 3
美国东北部酸雨案例
美国东北部地区的酸雨问题严重,主要原因是燃 煤和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在大气中形成酸性物 质,导致水体和土壤酸化。
欧洲酸雨案例
欧洲许多国家都存在酸雨问题,主要原因是工业 和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在大气中形成酸性物质 ,导致水体和土壤酸化。
酸雨对河流的影响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流入河流,影响河流水质,导致河流生态系统 失衡。
酸雨对地下水的影响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渗入地下水,影响地下水水质,威胁人类和其 他生物的饮用水安全。
酸雨对土壤的影响
土壤酸化
01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导致土壤酸化,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降
低土壤肥力。
土壤质量下降
02
土壤酸化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
生长和产量。
土壤污染
03
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发生反应,形成有
毒物质,对土壤Biblioteka 农作物造成污染。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减少
酸雨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一些物种甚至 可能灭绝。
生态平衡破坏
酸雨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使一些物种数量增加,一些物种数 量减少,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煤炭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元 素,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 的二氧化硫。
酸雨(acidrain)按常规定义,指的是pH值小于5.6的各种形
酸雨(acid rain)按常规定义,指的是pH值小于5.6的各种形式的大气降水,或称为酸沉降,包括干沉降和湿沉降。
酸雨的产生与工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工业的急速发展,用煤量大幅增加,大气污染导致了建筑物四壁出现脱落现象。
英国化学家R.A.Smith在研究降雨的化学性质后于1872年在《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首次使用了“酸雨”(acid rain)这一术语。
继英国后,西欧许多发达国家,北美的美国,都相继出现了大面积的酸雨,酸雨问题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重视,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
我国开展酸雨酸雨研究的时间较国外要落后一段时间。
1974年,在北京开始了对酸雨的监测,其后陆续在其它城市也展开了监测研究,并在1989年开始建立全国的酸雨监测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都出现了酸雨现象,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40%,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第3大酸雨区。
国内对酸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我国酸雨特征的认识也比较全面:(1)我国酸雨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季节性分布。
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2)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降水pH偏高,多呈中性或碱性,长江以南多酸性;(3)北方酸雨多发生在冬季,南方则为冬季和春季;(4)受地形,气象条件,以及工业化程度影响较大,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多核心中心分布;(5)我国降水中的阳离子主要是Ca2+、NH4+、Mg2+、K+和Na+,阴离子为SO42-、Cl-和NO3-,致酸离子主要为SO42-和NO3-,我国降水中SO42-和NO3-比值是欧美国家的10倍左右,是典型的煤烟型和硫酸型酸雨,原因是含硫量高的煤的大量燃烧排放的SO2。
酸雨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酸雨影响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盐的循环作用,降低有机物质的分解率,影响能量的循环,降低鱼类对饵料的利用率,在生理上发生不适而死亡,从而丧失鱼群的恢复能力。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众多的环境污染问题中,酸雨是其中一种严重影响大气和水环境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酸雨的成因,并探讨一些预防酸雨的方法。
一、酸雨的成因1.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燃煤、燃油以及工业过程中的燃烧排放。
而氮氧化物则源于汽车尾气、化肥使用和工业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氮化合物。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进而降下酸雨。
2. 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也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
VOCs常见于化学工厂、油漆、溶剂、汽车尾气等。
这些物质在大气中氧化后,产生一氧化碳和臭氧等有害气体。
这些有害气体与硝酸和硫酸等酸性物质反应,形成酸雨。
3. 大气扩散条件大气扩散条件的不利改变也是酸雨形成的原因之一。
若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能见度减少时,酸雨的形成就极易加剧。
这是因为悬浮颗粒物能够吸附酸性物质,增加了酸性物质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的机会,进而加剧酸雨的产生。
二、酸雨的预防1. 排放控制对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应采取严格的排放控制措施。
工厂生产过程中应更换清洁能源或者进行高效的污染物净化设备的安装,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此外,建立和改进技术措施以控制汽车尾气和农业排放也是预防酸雨的重要手段。
2. 挥发性有机物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也是预防酸雨的重要环节之一。
强制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加强化工、汽车等行业的排放管控,以及采用低挥发性溶剂等措施都能有效降低酸雨的发生。
3. 大气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大气监测和预警体系,可以对大气中的化学物质浓度及其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这样有助于相关部门和公众及时采取措施,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酸雨ppt课件
酸雨不仅对当地环境造成危害,还可 通过大气和水循环影响全球环境。例 如,酸雨可导致森林退化、生物多样 性减少等全球性问题。
02
酸雨的化学原理
大气化学过程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和工业生产,产生大量的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
大气中的化学反应
SOx和NOx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
酸雨的防治与治理
源头控制策略
调整能源结构
减少煤炭等高硫燃料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的比 重。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采用低硫燃料、高效脱硫技术等,降低工业排放 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含量。
加强城市规划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减少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排 放。
排放减少措施
工业污染治理
严格控制工业废气排放,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
全球合作与应对策略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
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减少酸性物质排放的政策和措施 ,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
鼓励技术创新,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从根本上减少酸性物质的排放。
公众意识与教育普及
提高公众对酸雨和气候变化的认知,加强环保教育普及,形成全社 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酸雨的危害
1 2
3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酸雨可导致湖泊和河流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对土壤的影响
酸雨可改变土壤pH值,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生长。
对建筑物和文物的影响
酸雨可腐蚀建筑物和文物表面,造成经济损失和文化遗产的 破坏。
酸雨的分布与影响
分布
酸雨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人口密集 的地区,如中国南方、欧洲中部和北 美东部。
酸雨名词解释
酸雨名词解释酸雨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与雨水混合形成的降水。
它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动植物和土壤产生负面影响。
酸雨的形成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废气中含有硫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这些物质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发生反应产生硫酸和硝酸。
然后,它们与大气颗粒物一同降落至地面,降落时与雨水混合形成酸雨。
酸雨的主要成分有硫酸和硝酸,其中硫酸酸雨主要源于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氧化生成,而硝酸酸雨主要源于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氧化生成。
这些酸性物质在降落时会对环境造成广泛的危害。
酸雨对植物的影响是首当其冲的。
酸雨会改变土壤的pH值,使土壤变得更加酸性,导致植物无法正常吸收养分,久而久之会出现植物生长受阻、叶片变黄枯萎甚至死亡等现象。
另外,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也会直接对植物的叶片进行伤害,破坏叶片的表面结构和功能。
酸雨对水体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当酸雨降落在湖泊、河流等水体中时,会改变水体的pH值,使水体变得酸性。
这会直接危害水中的生物,如鱼类、藻类和浮游生物,它们对不同的酸度具有不同的耐受能力。
酸雨还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导致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升高,进一步危害水生生物。
酸雨还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的腐蚀和损害。
酸性物质与大气中的颗粒物一同降落在建筑物表面,导致建筑物的石材和金属产生腐蚀和褪色。
许多古建筑、文化遗迹等都因为长期接触酸雨而受到严重的损害。
酸雨对人类健康也有潜在的危害。
人类通过饮用受酸雨污染的水或食用受酸雨污染的农产品可能会摄入过多的有毒物质,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酸雨还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和损害,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加剧。
为了解决酸雨问题,各国不断采取措施减少大气排放的酸性物质。
这包括净化工业废气、发展清洁能源、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等。
此外,也可以采取改善土壤酸性的方法,如施用石灰等中和酸性土壤。
总之,酸雨是一种对自然环境和人类产生严重影响的环境问题。
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大气排放的酸性物质,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酸雨
(3)硝酸型或燃油型:硫酸根/硝酸根≤0.5。
由此,可以根据一个地方的酸雨类型来初步判断酸雨的主要影响因素。当然,大多数地方的酸雨可能这三种 类型都涵盖了,这就需要对每个时间段的酸雨影响因素作进一步分析了。
危害
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
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 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
酸雨
自然灾害
01 概念
03 分布区域 05 形成过程
目录
02 等级 04 酸性物质来源 06 酸类型
07 危害
09 我国情形
目录
08 酸性影响因素 010 防治措施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
酸雨为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酸性沉降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 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 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酸雨又分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主要是硫酸型,我国三大酸雨区分别为:
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全球三大酸雨区是:西欧、北美、东南亚。
酸性物质来源
天然排放
人工排放
1.海洋:海洋雾沫,它们会夹带一些硫酸到空中。 2.生物:土壤中某些机体,如动物死尸和植物败叶在细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继而转化为二氧化硫。 3.火山爆发:喷出可观量的二氧化硫气体。 4.森林火灾: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林火灾也是一种天然硫氧化物排放源,因为树木也含有微量硫。 5.闪电:高空雨云闪电,有很强的能量,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部分化合生成一氧化氮,继而在对流层中 被氧化为二氧化氮。 N2+O2=高温高压=2NO 2NO+O2==2NO2 氮氧化物即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之和,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硝酸。 6.细菌分解:即使是未施过肥的土壤也含有微量的硝酸盐,土壤硝酸盐在土壤细菌的帮助下可分解出一氧化 氮,二氧化氮和氮气等气体。
酸雨名词解释
酸雨名词解释酸雨( acid rain)是大气降水中呈酸性的雨。
主要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生成的。
与碳酸形成的酸雨对森林、植被和建筑设施破坏严重,会加速土壤侵蚀,导致土地荒漠化,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还可腐蚀建筑材料,影响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安全;也会腐蚀金属材料,造成建筑物的破坏。
在一定程度上讲,酸雨的危害比普通的降水严重。
如华中平原每年因酸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之巨,并使当地许多河流的pH 值低于5。
随着社会的进步,酸雨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与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酸雨面积还不到世界总量的百分之一,而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就是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特别是氮氧化物。
此外,燃煤产生的粉尘和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也是形成酸雨的来源之一。
为什么要控制PH值呢?这是因为如果PH值升高,一方面水中的碳酸盐和碳酸氢盐易溶于水,这样不利于各种微生物繁殖,甚至使水中的氧气不足以供给微生物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将出现酸雨现象。
但是PH值若过低,则会造成土壤的板结、降低农作物的吸水率等不良后果。
由此可见,酸雨的PH值必须保持适中,才能够促进水体的正常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否则会导致土壤的严重退化。
怎样控制PH值呢?可采用混凝法、沉淀法和氧化法等几种方法来解决。
其中,采用混凝法,是目前控制PH值最为常用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向水中加入絮凝剂,例如明矾、硫酸铝、硫酸铁、硫酸亚铁等,这些都是良好的混凝剂,既能除去溶液中的杂质,又能调节PH值。
PH值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很大。
据科学测定,在PH小于5时,水中大部分微生物难以生存。
在PH值低于7的水中,水生生物和鱼类会因缺氧而死亡。
但若PH值太高,对植物和人类健康却没有什么益处。
因为水中的各种微生物和植物的根、茎、叶都含有某些微量元素。
如钙、镁、钾等,它们虽然比较稳定,但PH值在6.5~8.0之间,植物就会从土壤中吸取这些微量元素,从而降低自身的营养价值。
酸雨的形成原理
酸雨的形成原理
酸雨的形成原理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与水蒸气和云中的水滴相互作用产生的。
污染物通常来自于工厂、发电厂和汽车等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气体。
当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时,它们会与气体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如硫酸和硝酸。
这些酸性物质随着大气运动被带到较远的地区,然后与云中的水滴结合,形成了含有酸性成分的云。
当酸性云中的水滴沉降到地表时,雨水就变得酸性。
这种酸性雨水的pH值通常低于7,有时甚至可以低于3。
酸雨对环境和生物都有害。
当酸雨与土壤中的钙、镁等碱性物质反应时,会使土壤的酸度增加,破坏土壤结构,阻碍植物的生长。
此外,酸雨还会污染河流、湖泊等水域,对其中的鱼类和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需要采取措施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排放。
例如,可以通过改善工厂和发电厂的排放设备,使用更清洁的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及提倡节能减排来降低酸雨的发生率。
同时,也可以加强监测和管理,提高公众对酸雨的意识,从而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酸雨的解决措施
酸雨的解决措施1. 引言酸雨是指大气中出现的酸性降水,主要由于燃烧化石燃料和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引起。
酸雨不仅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还对土壤、植被和水体等环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为了解决酸雨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酸雨解决措施。
2. 减少酸雨产生的源头污染2.1. 改变能源结构在能源的选择上,减少使用高硫煤和高氮燃料是有效减少酸雨产生的关键。
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如使用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可以显著降低酸雨的产生。
2.2. 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加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控制,严格监控和治理工业废气的排放,实施硫、氮氧化物减排等措施。
制定和实行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对违法者进行处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3. 处理酸雨的影响3.1. 中和酸雨酸雨水体中的酸性物质可以通过加碱中和的方法来处理,常用的中和剂包括石灰、氢氧化钙等。
中和剂可以加入到受酸雨污染的湖泊、河流等水体中,中和酸性物质的同时提高pH值,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3.2.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解决酸雨问题的方式。
树木的叶片可以吸附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同时,树木的根系可以吸收并稀释土壤中的酸性物质,改善土壤酸碱度。
3.3. 提高农业的环保水平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也是酸雨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科学施肥和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可以降低酸雨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3.4. 加强水体保护酸雨对水体的污染严重影响了水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因此,加强水体保护工作,减少人为排放的污水,提高水质的净化能力,对于缓解酸雨带来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
4. 国际合作4.1. 加入国际公约各国应加入国际公约,共同努力解决酸雨问题。
例如,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气候变化京都议定书》等国际公约,共同制定和落实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目标和措施。
酸雨介绍
酸雨情况简介1.酸雨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冻雪、雪、雹和露等大气降水。
酸雨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氢离子,而且还含有高浓度的具有酸化作用的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等,同时也含有许多金属阳离子、微量元素及各种有机污染物。
酸雨的形成机制很复杂,它是大气污染物与空气中水和氧之间反应的产物,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和物理变化过程。
2.酸雨的化学组成中国的酸雨主要化学离子是SO42-、Ca2+、NH4+、NO3-、Mg2+、K+和Na+,由于中国的能源方面的分布和使用的不均,中国南北方城市在酸雨成分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中国北方降水中的氢离子浓度也比较低,中国南方城市的降水中SO42-、Ca2+和NH4+的浓度普遍很高。
总体说来,中国北方城市酸雨中的离子浓度均高于南方城市,中国目前是煤烟型和硫酸型酸雨,中国酸雨的来源主要为SO2和NO x。
3.中国的酸雨现状有关监测结果表明,中国的酸雨面积正在扩大,降水的酸度也正在提高,近十年来,中国的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降水氢离子浓度升高2~8倍。
统计显示,2004年中国出现酸雨的城市有298个,占全国527个统计市(县)的56.5%。
降水PH值小于5.6(酸雨)的城市达218个,占统计城市的41.4%。
与2003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增加了21.1%,酸雨城市比例上升了4%,其中PH值小于4.15的城市比例增加了2%,酸雨频率超过80%的城市比例上升了1.6%。
严重的程度引起了中国环保部门的注意,国家也在酸雨的预防和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4.酸雨的危害(1)对土壤的影响。
酸雨淋洗会引起土壤PH值下降,使土壤中某些矿物质发生风化,释放出盐基离子,导致土壤养分库的损耗,造成土壤养分贫瘠。
(2)对农作物的影响。
科学研究发现,在降水PH值小于4.5的地区,马尾松林、华山松和冷杉林等会出现大量黄叶并脱落,森林大片死亡。
酸雨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我国控制酸雨的措施
我国控制酸雨的措施1. 引言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过多酸性物质,与降雨形成的酸性降水。
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包括损害植被、土壤、水质和建筑物等。
为了减轻和控制酸雨的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介绍我国控制酸雨的措施,并讨论其效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2. 酸雨的形成原因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非甲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NMVOCs)。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与水蒸气、氧和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从而导致酸雨的产生。
3. 控制酸雨的措施3.1. 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了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我国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针对火电厂、工业企业和机动车辆等的不同行业和领域的标准。
•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
同时,减少对传统煤炭的依赖。
•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增加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等治理设施的建设和更新,有效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3.2.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也是控制酸雨的重要措施之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支持和鼓励,推动产业结构由传统高污染、高能耗向清洁低碳方向发展。
•推广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降低对环境的负荷。
3.3. 加强国际合作因为酸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所以国际合作也是控制酸雨的关键:•积极参与多边环境公约: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国永久性污染物公约》等多边环境公约,与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问题。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合作伙伴的交流与合作: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展技术交流、经验分享和项目合作,加强控制酸雨的能力和水平。
4. 控制酸雨的效果我国采取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了85%和40%。
什么是酸雨
什么是酸雨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它的主要危害如下:
1、酸雨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流失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
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
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
2、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在酸雨影响下,可减产13% 至34%。
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导致蛋白质含量和产量下降。
3、酸雨对森林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恶化作用造成的。
4、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细菌和放线菌均会明显受到酸雨的抑制。
扩展资料
防治措施:
1、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
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
它主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
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
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烟气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气体。
不过,脱硫效果虽好但十分费钱。
例如,在火力发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费用,要达电厂总投资的25%之多。
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难之一。
5、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措施酸雨是一种环境问题,其成因与防治措施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酸雨的成因以及我们应当采取的防治措施展开论述。
一、酸雨的成因酸雨指的是大气中含有过多酸性物质,降落至地面的雨水。
其主要成因如下:1.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主要的酸雨源。
这些物质进入大气后与氧气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进而通过降雨形式降落至地面。
2. 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工厂的废气排放以及机动车的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损害,从而形成酸雨。
3. 化学反应:大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有机化合物会通过光化学反应和氧气反应产生酸性物质,进而导致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的危害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其主要影响有以下几点:1. 水体污染:酸雨降落至地面后,会导致水体酸化,使得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酸度升高。
这种酸性水质不仅对水中生物产生直接威胁,还会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 土壤侵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反应,使得土壤酸化。
这会导致土壤养分流失,破坏农田的肥力,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3. 植物受损: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
酸性水质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并加速其吸收入植物体内,导致植物毒害,甚至死亡。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建筑物的表面材料,如石头、金属等,给城市建筑造成严重的损害。
三、酸雨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小和消除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我们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政府政策的制定:政府应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限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2. 排放控制技术的改进:对于工业企业和汽车尾气等存在的大气污染源,应采取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例如,采用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等。
3. 能源结构的调整: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酸雨产生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参考资料————酸雨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5的降水,包括雨、雪、雹和雾等。
酸雨形成的机制比较复杂,主要的成因是由于煤和石油燃烧过程中,向大气排放S0x和N0x,在大气中的催化剂作用下,最终形成硫酸和硝酸。
国外酸雨中,硫酸与硝酸比为2:1,而我国约达10:1,表明我国酸雨成因主要是烧煤所致。
我国降水pH值年均值低于5.65的区域主要是长江以南地区,重庆、贵阳等城市地区的酸雨处在严重污染水平。
酸雨除对水生、陆生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外,对于人类健康可产生直接危害。
伦敦烟雾事件中高危人群超额死亡大增就是最好的例证。
酸雨的发现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棋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
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成因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汽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
由于我国多燃煤,所以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而多燃石油的国家下硝酸雨。
酸雨形成的影响因素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转换条件一般说来,某地SO2污染越严重,降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就越高,导致PH值越低。
2. 大气中的氨大气中的氨(NH3)对酸雨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氨是大气中唯一溶于水后显碱性的气体。
由于它的水溶性,能与酸性气溶胶或雨水中的酸反应,起中和作用而降低酸度。
大气中氨的来源主要是有机物的分解和农田施用的氮肥的挥发。
土壤的氨的挥发量随着土壤PH值的上升而增大。
京津地区土壤PH值为7~8以上,而重庆、贵阳地区则一般为5~6,这是大气氨水平北高南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土壤偏酸性的地方,风沙扬尘的缓冲能力低。
这两个因素合在一起,至少在目前可以解释我国酸雨多发生在南方的分布状况。
3. 颗粒物酸度及其缓冲能力大气中的污染物除酸性气体SO2和NO2外,还有一个重要成员——颗粒物。
颗粒物的来源很复杂。
主要有煤尘和风沙扬尘。
后者在北方约占一半,在南方约占三分之一。
颗粒物对酸雨的形成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所含的催化金属促使SO2氧化成酸;二是对酸起中和作用。
但如果颗粒物本身是酸性的,就不能起中和作用,而且还会成为酸的来源之一。
目前我国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普遍很高,为国外的几倍到十几倍,在酸雨研究中自然是不能忽视的。
5.天气形势的影响如果气象条件和地形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则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降低,酸雨就减弱,反之则加重(如逆温现象)。
酸雨的危害硫和氮是营养元素。
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中矿物质,供植物吸收。
如酸度过高,pH值降到5.6以下时,就会产生严重危害。
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
酸性雨水的影响在欧洲和美国东北部最明显,而且被大力宣传,但受威胁的地区还包括加拿大,也许还有加利福尼亚州塞拉地区、洛基山脉和中国。
在某些地方,偶尔观察到降下的雨水像醋那样酸。
酸雨影响的程度是一个争论不休的主题。
对湖泊和河流中水生物的危害是最初人们注意力的焦点,但现在已认识到,对建筑物、桥梁和设备的危害是酸雨的另一些代价高昂的后果。
污染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最难以定量确定的。
受到最大危害的是那些缓冲能力很差的湖泊。
当有天然碱性缓冲剂存在时,酸雨中的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硫酸、硝酸和少量有机酸)就会被中和。
然而,处于花岗岩(酸性)地层上的湖泊容易受到直接危害,因为雨水中的酸能溶解铝和锰这些金属离子。
这能引起植物和藻类生长量的减少,而且在某些湖泊中,还会引起鱼类种群的衰败或消失。
由这种污染形式引起的对植物的危害范围,包括从对叶片的有害影响直到细根系的破坏。
在美国东北部地区,减少污染物的主要考虑对象是那些燃烧高含硫量的煤发电厂。
能防止污染物排放的化学洗气器是可能的补救办法之一。
化学洗气器是一种用来处理废气、或溶解、或沉淀、或消除污染物的设备。
催化剂能使固定源和移动源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又是化学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能起作用的另一个实例。
酸雨的治理措施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世界上酸雨最严重的欧洲和北美许多国家在遭受多年的酸雨危害之后,终于都认识到,大气无国界,防治酸雨是一个国际性的环境问题,不能依靠一个国家单独解决,必须共同采取对策,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经过多次协商,1979年11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环境部长会议上,通过了《控制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并于1983年生效。
《公约》规定,到1993年底,缔约国必须把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为1980年排放量的70%。
欧洲和北美(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等32个国家都在公约上签了字。
为了实现许诺,多数国家都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对策,制订了减少致酸物排放量的法规。
例如,美国的《酸雨法》规定,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要由1983年的2000万吨/年,经过10年减少到1000万吨/年;加拿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983年的470万吨/年,到1994年减少到230万吨/年,等等。
目前世界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1、原煤脱硫技术,可以除去燃煤中大约40%一60%的无机硫。
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是受到各国欢迎的新技术之一。
它主要是利用加进石灰石和白云石,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随灰渣排出。
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
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烟气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气体。
不过,脱硫效果虽好但十分费钱。
例如,在火力发电厂安装烟气脱硫装置的费用,要达电厂总投资的25%之多。
这也是治理酸雨的主要困难之一。
5.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但是目前技术不够成熟,如果使用会造成新污染,且消耗费用十分高.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因最早引起注意的是酸性的降雨,所以习惯上统称为酸雨。
纯净的雨雪在降落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溶入其中形成碳酸,因而具有一定的弱酸性。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一般约在316ppm左右,这时降水的pH值可达5.6。
这是正常的现象,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酸雨。
我们所讲的酸雨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pH值降低至5.6以下的酸性降水。
随着近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这样的降水开始出现,并且逐年增多。
它已经开始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人类自己了。
古代的雨雪酸度没有记载,对大约180年前的格陵兰岛积冰的测定表明,那时降雪的pH值为6~7.6之间。
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世界上降水的pH值一般都大于5,少数工业区曾降酸雨。
从6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矿物燃料消耗的增多,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地区(如北欧南部和北美东部)降水的pH值降到5以下,而且范围不断扩大,生态系统受到了明显的伤害。
1872年英国化学家史密斯在其《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一术语,指出降水的化学性质受到燃煤和有机物分解等因素的影响,也指出酸雨对植物和材料是有害的。
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水生生态学家戈勒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揭示了降水的酸度同湖水和土壤酸度之间的关系,并指出降水酸度是矿物燃料燃烧和金属冶炼排出的二氧化硫造成的。
但是,他们的工作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二十世纪60年代间,瑞典土壤学家奥登首先对湖沼学、农学和大气化学的有关记录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发现酸性降水是欧洲的一种大范围现象,降水和地面水的酸度正在不断升高,含硫和含氮的污染物在欧洲可以迁移上千公里。
1972年瑞典政府向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一份报告:《穿越国界的大气污染:大气和降水中的磕对环境的影响》。
从此更多的国家关注酸雨这一问题,研究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1975年5月,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举行了第一次国际酸性降水和森林生态系统讨论会。
198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国际环境酸化会议,酸雨已成为当前全球性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以硫酸为主。
硫酸和硝酸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可以是当地排放的,也可以是从远处迁移来的。
煤和石油燃烧以及金属冶炼等工业活动会释放二氧化硫到空气中,通过气相或液相氧化反应生成硫酸。
同时高温燃烧会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生成一氧化氮,其在大气中与氧继续作用,大部分转化成为二氧化氮,遇水或水蒸气就会生成硝酸和亚硝酸。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还有许多气态或固体物质进入大气,对酸雨的形成也产生影响。
大气颗粒物中的铁、铜、镁等是成酸反应的催化剂。
大气光化学反应生成的臭氧和过氧化氢等又是使二氧化硫氧化的氧化剂;飞灰中的氧化钙、土壤中的碳酸钙、天然和人为来源的氨,以及其他碱性物质又会与酸反应,而使酸中和。
降水的酸度实际上就是降水中的主要阴阳离子的干衡。
当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浓度较高时,降水中就会表现为酸性;如果降水中代表碱性物质的几个主要阳高子浓度也较高时,降水就不会有很高的酸度,甚至可能呈现碱性。
在碱性土壤地区,或大气中颗粒物浓度高时,往往出现这种情况。
相反,即使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浓度不高,而碱性物质相对更少时,则降水仍然会有较高的酸度。
工业区的高大烟囱可把二氧化硫扩散到很远的地方,因而很多山区和荒野地带也降酸雨。
硫和氮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壳中的矿物质,供动、植物吸收。
但如果酸度过高,例如pH值降到5以下,就可能使生态系统遭受损害。
在土壤盐基饱和度低的地区或土层薄的岩石地区,酸性雨水降落地面后得不到中和,就会使土壤、湖泊、河流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