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钢筋识图入门
钢筋识图基础知识
钢筋识图基础知识第一篇:钢筋识图基础知识钢筋是工程建筑中常用的材料,它可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在建筑施工现场,识别和理解钢筋图纸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本篇文章将简要介绍钢筋识图的基础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一、钢筋的分类和命名方法钢筋根据其不同的用途和形状可以分为不少于45种。
其中,常用的有轮廓钢筋、箍筋、横筋、竖筋和腰筋等。
钢筋的命名方法通常采用直径和其它特征的组合方式。
例如,HRB400-16表示直径为16mm的热轧钢筋,HRB335-10表示直径为10mm的热轧钢筋。
二、钢筋的符号和表示方法在钢筋图纸中,每个钢筋都有自己的符号和表示方法。
其中,常用的符号有"S"、"Ⅱ"、"Ⅲ"、"*"等。
例如,"S"表示直径为八分之一英寸的钢筋,"*"表示直径大于2英寸的大圆钢筋。
此外,用箭头和文字表示清晰地说明了钢筋的朝向、长度、数量等信息。
特别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工程项目和不同的国家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钢筋图纸中的符号和表示方法也可能存在差异。
三、钢筋的布置原则钢筋的布置是指钢筋在混凝土构件内的具体排列位置和数量等。
在钢筋图纸中,钢筋的布置原则要遵循以下几点:1. 钢筋的布置应符合承重结构的力学性能和施工操作的要求;2. 钢筋的数量和间距应调整,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密实度;3. 钢筋的朝向应遵循力学平衡原则,保证结构稳定和力学性能;4. 钢筋要留有一定的活动裕度和变形裕度,以保证结构在受力过程中不发生破坏。
四、钢筋的加工和安装钢筋在施工现场需要进行精确的加工和安装。
钢筋加工应遵循规范,确保钢筋长度和弯曲度等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钢筋的安装要先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再进行安装。
在钢筋安装过程中,要确保位置准确、长度一致、间距均匀,而且钢筋末端要采取震动、钻孔和疏松处理等措施,以确保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牢固。
钢筋识图入门
钢筋识图入门作者:拿下小外外已被分享19次复制链接一、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钢筋入门识图讲解(2020年10月整理).pdf
入门钢筋识图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
钢筋识图(手把手教你)
04
钢筋的加工与安装
钢筋的加工工艺
钢筋的切割:根据设计图纸, 使用切割机将钢筋切割成所 需的长度和形状。
钢筋的弯曲:使用弯曲机将 钢筋弯曲成所需的形状,如 直角、弧形等。
钢筋的焊接:使用焊接机将 钢筋连接在一起,形成钢筋 骨架。
钢筋的绑扎:使用绑扎丝将 钢筋固定在模板上,确保钢 Nhomakorabea的位置准确。
钢筋的防腐处理:在钢筋表 面涂刷防腐涂料,防止钢筋 腐蚀。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
钢筋绑扎:按照设计图纸,将钢筋绑扎成所 需的形状和尺寸
模板安装:安装钢筋后,安装模板,确保模 板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混凝土浇筑:在模板内浇筑混凝土,确保混 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 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拆模: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可以拆除模 板,进行下一步施工
钢筋的符号和标注
钢筋的符号:表示钢筋的直径、长度、形状等 标注方法:包括平面标注法和立面标注法 标注内容:包括钢筋的型号、直径、长度、间距等 标注原则:清晰、准确、简洁,便于理解和施工
钢筋的连接方式
焊接:通过加热 使钢筋熔化,冷 却后连接在一起
绑扎:通过绑扎 丝将钢筋绑扎在 一起
机械连接:通过 机械手段将钢筋 连接在一起,如 螺纹连接、套筒 连接等
钢筋识图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钢钢钢钢钢 加筋筋筋筋筋 目的图的混识 录基纸加凝图 项本的工土的 标知识与结实 题识别安构践
装识应 图用
01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 标题内容
02
钢筋的基本知识
钢筋的种类和用途
钢筋种类:热轧钢筋、冷轧钢筋、冷拉钢筋、钢丝绳等 热轧钢筋:主要用于建筑结构、桥梁、隧道等工程 冷轧钢筋:主要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冷拉钢筋:主要用于建筑结构、桥梁、隧道等工程 钢丝绳:主要用于吊装、牵引、捆绑等用途
钢筋入门识图讲解
入门钢筋识图一、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建筑工程钢筋识图入门-27页文档资料
钢筋识图入门一、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建筑工程钢筋识图
建筑工程钢筋识图钢筋识图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它涉及到理解和解读钢筋图纸的能力。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正确地识图对于钢筋的切割、安装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钢筋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示例。
一、钢筋识图的基本原理在建筑工程中,主要使用钢筋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钢筋图纸是建筑设计师将结构需要使用的钢筋形状和尺寸绘制在图上的一种表示方式,通过钢筋图纸,施工人员可以了解每个构件所需的钢筋数量、形状和位置。
钢筋图纸通常由设计师根据结构设计计算结果绘制而成,其中包含了各种标记、符号和尺寸的信息。
施工人员需要准确地理解和解读这些信息,以确保钢筋的准确安装和施工质量的控制。
二、钢筋图纸的基本组成钢筋图纸通常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的部分:1. 构件平面布置图:展示了建筑构件的平面布置,包括墙体、柱子、梁等。
2. 截面图:展示了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以及钢筋的位置和数量。
3. 钢筋图例:为了方便识别和解读,通常会在图纸上标注钢筋的符号、尺寸和表示方法。
4. 尺寸标注:标注了构件的尺寸信息,如长度、宽度、高度等。
三、钢筋图纸的解读方法正确地解读钢筋图纸是建筑施工中必备的技能,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解读方法:1. 仔细阅读图例:图例上标注了各种钢筋的符号和尺寸表示方法,首先需要熟悉这些表示方法,以便正确识别各个构件所使用的钢筋。
2. 注意尺寸标注:通过仔细阅读尺寸标注,可以获取构件的准确尺寸信息,有助于确定钢筋的长度和数量。
3. 根据截面图确定钢筋位置:截面图展示了构件的截面形状和钢筋位置,通过分析截面图,可以确定钢筋的布置方式和位置。
4. 注意构造细节:在钢筋图纸上通常还会标注一些构造细节,如连接方式、转角尺寸等,这些细节对于正确的钢筋安装至关重要,需要特别关注和理解。
四、常见的钢筋图纸示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钢筋图纸示例,以加深对钢筋图纸的理解和识别能力:1. 梁的钢筋图纸:梁通常使用横向和纵向的钢筋来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
钢筋标注识图入门
钢筋识图入门——建工、监理、造价的同学都应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钢筋识图入门
之马矢奏春创作一、箍筋暗示方法:⑴φ10@100/200(2) 暗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⑵φ10@100/200(4)暗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⑶φ8@200(2) 暗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⑷φ8@100(4)/150(2) 暗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暗示方法:⑴ 3Φ22,3Φ20 暗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⑵ 2φ12,3Φ18 暗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⑶ 4Φ25,4Φ25 暗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⑷ 3Φ25,5Φ25 暗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二、梁上部钢筋暗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暗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安插,用于双肢箍.⑵ 2Φ22+(4Φ12)暗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⑶ 6Φ25 4/2 暗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⑷ 2Φ22+ 2Φ22 暗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安插.三、梁腰中钢筋暗示方法:⑴ G2φ12 暗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⑵ G4Φ14 暗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⑶ N2Φ22 暗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⑷ N4Φ18 暗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四、梁下部钢筋暗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暗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⑵ 6Φ25 2/4 暗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⑶ 6Φ25 (-2 )/4暗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⑷ 2Φ25 + 3Φ22(-3)/ 5Φ25 暗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安插.五、标注示例:KL7(3)300×700 Y500×250φ10@100/200(2)2Φ25 N4Φ18 (-0.100)4Φ25 6Φ254/2 6Φ25 4/2 6Φ25 4/24Φ25□———————————□———————□———————————□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KL7(3) 300×700暗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Y500×250 暗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N4Φ18 暗示梁腰中抗扭钢筋.φ10@100/200(2) 2Φ25 暗示箍筋和架立筋.-0.100暗示梁上皮标高.N2B12指梁的两个正面共配2根12的受扭纵向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G2B12指梁的两个正面共配置2根12的纵向构造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N是受扭筋的意思,G是构造筋的意思!7没有标注N的就是构造钢筋G,G是15D,N是LaE钢筋算量基本方法钢筋算量基本方法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 +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呵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呵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呵护层+梁高-2×呵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呵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呵护层处均被多扣失落了直径值;而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依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失落的长度在弥补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傍边间跨两真个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三、尾跨钢筋计算类似首跨钢筋计算四、悬臂跨钢筋计算1、主筋软件配合03G101-1,在软件中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如下图所示这里,我们以2#、5#及6#钢筋为例进行分析:2#钢筋—悬臂上通筋=(通跨)净跨长+梁高+次梁宽度+钢筋距次梁内侧50mm 起弯-4个呵护层+钢筋的斜段长+下层钢筋锚固入梁内+支座锚固值5#钢筋—上手下排钢筋=Ln/4+支座宽+0.75L6#钢筋—下部钢筋=Ln--呵护层+15d2、箍筋(1)、如果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这时我们要同时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这主要会影响悬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长度计算,上部钢筋存在斜长的时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钢筋的长度;如果没有发生变截面的情况,我们只需在“截面”输入其端部尺寸即可.(2)、悬臂梁的箍筋根数计算时应不减去次梁的宽度;根据修定版03G101-1的66页.第二节其他梁一、非框架梁在03G101-1中,对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置的分歧之处在于: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二、框支梁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置同框架梁;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呵护层+梁高-呵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7、正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置与框架梁一致.第二章剪力墙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需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分歧;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分歧还有分歧的计算方法.需要计算的工程量第一节剪力墙墙身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呵护层内侧钢筋=墙长-呵护层+弯折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呵护层+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长-呵护层+弯折暗拄与墙身相平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2、墙端为端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呵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呵护层+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办法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端拄突出墙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安插)中间层无变截面中间层变截面顶层内墙顶层外墙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三、墙身拉筋1、长度=墙厚-呵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安插面积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例:(8000*3840)/(600*600)第二节剪力墙墙柱一、纵筋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第三节剪力墙墙梁一、连梁1、受力主筋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2、箍筋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安插箍筋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安插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二、暗梁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2、箍筋第三章柱KZ钢筋的构造连接第一章基础层一、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呵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二、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筋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以后层伸出空中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空中的高度二、柱箍筋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纳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纳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第三节顶层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分歧,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一、角柱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弯锚(≦Lae):梁高-呵护层+12d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直锚(≧Lae):梁高-呵护层≧1.5Lae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柱顶部第一层:≧梁高-呵护层+柱宽-呵护层+8d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呵护层+柱宽-呵护层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呵护层+12d直锚(≧Lae):梁高-呵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呵护层+柱宽-呵护层}二、边柱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呵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呵护层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呵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呵护层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呵护层+柱宽-呵护层}三、中柱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呵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呵护层注意:在GGJ V8.1中,处置同上.第四章板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一、受力筋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二、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负筋安插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第五章罕见问题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11.9d?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11.9D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依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0+300;如果依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1000-D/2-d+135/360*3.14*(D/2+d/2)*2+300,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此时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87d≈1.9d.梁中呈现两种吊筋时如何处置?在吊筋信息输入框中用“/”将两种分歧的吊筋连接起来放到“吊筋输入框中”如2B22/2B25.而后面的次梁宽度依照与吊筋一一对应的输入进去如250/300(2B22对应250梁宽;2B25对应300梁宽)当梁的中间支座两侧的钢筋分歧时,软件是如何处置的?当梁的中间支座两侧的钢筋分歧时,我们在软件直接输入以后跨右支座负筋和下一跨左支座负筋的钢筋.软件计算的原则是支座两侧的钢筋相同,则通过;分歧则进行锚固;判断原则是输入格式相同则通过,分歧则锚固.如右支座负筋为5B22,下一跨左支座负筋为5B22+2B20,则5根22的钢筋通过支座,2根20锚固在支座.梁变截面在软件中是如何处置的?在软件中,梁的变截面情况分为两种:1、当高差>1/6的梁高时,无论两侧的格式是否相同,两侧的钢筋全部按锚固进行计算.弯折长度为15d+高差.2、当高差<1/6的梁高时,按支座两侧的钢筋分歧的判断条件进行处置.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品级发生变动,我们如何处置柱纵筋?如果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品级发生变动,柱纵筋的处置分两种情况:1、若柱纵筋采纳电渣压力焊,则按柱顶层的混凝土强度品级设置;2、若柱纵筋采纳绑扎搭接,例如1~2层为C45,3~10层为C35,则柱要分开来建立两个构件:一个为C45,为3层,但3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目的是不让2层作为顶层计算锚固;另一个构件建立1~10层,1~2层只输入构件截面尺寸及层高,钢筋信息自3层开始输入,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每米高圆形柱螺旋钢筋长度计算公式:L=N (P*P+(D-2b+do)^2*π^2)^0.5+两个弯钩长度式中:N=螺旋圈数,N=L/P(L为构件长即圆形柱长)P=螺距D=构件直径do=螺旋钢筋的直径b=呵护层厚度.另外:钢筋理论质量=钢筋计算长度*该钢筋每米质量钢筋总耗质量=钢筋理论质量*[1+钢筋(铁件)损耗率]钢筋理论质量计算捷径:钢筋理论质量=钢筋直径的平方(以毫米为单元)*0.00617。
钢筋识图入门
钢筋识图入门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钢筋识图入门
钢筋识图入门——建工、监理、造价的同学都应该明白平法一、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钢筋识图入门——建工、监理、造价的同学都应该明白平法
一、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
钢筋平法识图及算量入门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ﻫ三、尾跨钢筋计算 ﻫ类似首跨钢筋计算 ﻫ
四、悬臂跨钢筋计算 ﻫ1、主筋 ﻫ 软件配合03G101-1,在软件中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如下图所示 ﻫ
ﻫﻫ7、吊筋 ﻫ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ﻫ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ﻫ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ﻫ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2、端支座负筋 ﻫ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ﻫ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ﻫ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ﻫ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ﻫ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ﻫ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ﻫ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建筑工程钢筋识图基础知识
钢筋识图入门一、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建筑工程钢筋识图基础知识
建筑工程钢筋识图基础知识概述钢筋识图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技能之一,钢筋作为承载结构的重要部分,正确地识图和施工对于建筑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中钢筋识图的基础知识和注意事项。
钢筋的标注钢筋按直径分为不同规格,并且每个规格都有固定的标注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标注方法:•具体直径标注:直接写出钢筋的直径,例如“14”,“16”等。
•编号标注法:用设定好的规格编号来标注,例如“HRB400”,“HRB500”等。
•带符号标注法:将直径或规格编号和符号结合表示,例如“φ14”、“HRB400”等。
钢筋的单线图建筑工程图纸中的钢筋图是一种标注为单线图,即使用一条线来标示钢筋,而不是直接绘制钢筋的形状。
以下是单线图的基本结构:1.标高线:用于标出钢筋的高度。
一般在建筑结构的顶部标记“0”,向下标注其他标高。
2.钢筋中心线:是单线图的主要部分。
这条线表示钢筋的位置。
3.钢筋交点标记:常用圆形来标记钢筋的交点,便于在施工中识别和定位。
4.钢筋标注:在单线图上标注钢筋的直径、长度和数量等信息。
钢筋的尺寸和型号建筑结构中钢筋的尺寸和型号非常多,需要根据具体结构和强度要求选择。
以下是常见的钢筋尺寸和型号:1.直径:一般直径为6mm、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5mm等。
直径越大,承载能力越强。
2.型号:根据不同的标准和需求,有很多种不同的型号,例如国内常用的HRB335、HRB400、HRB500等。
需要根据结构的要求进行选择。
3.钢筋长度:标准长度为12米,也有6米和9米等不同长度。
一般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切割和拼接。
钢筋的施工和验收注意事项1.保护好钢筋:在施工前,需要对钢筋进行防锈、防腐等处理,并且避免过度弯曲和扭曲。
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避免钢筋被损坏和破坏。
2.合理定位:根据图纸上的钢筋图进行定位,保证每根钢筋的位置和长度都正确无误。
3.植筋固定:在将钢筋放入混凝土模板中之前,需要先将其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钢筋识图入门知识大全完整版
钢筋识图入门知识大全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 16H-TTMS2A-HUAS8Q8-HUAH1688]N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2根12的受扭纵向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G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2根12的纵向构造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是受扭筋的意思,G是构造筋的意思!7 没有标注N的就是构造钢筋G, G是15D, X是LaE受力筋:指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受拉力的那部分钢筋及抗剪切的起弯筋•吊筋等。
怎么样区分板的受力筋跟分布筋?以板的开间、进深跨度区分:如果是单项板,那么平行于短跨方向的钢筋是受力筋,平行于长跨方向的钢筋是架立筋。
如果是双向板,那么长跨、短跨方向的钢筋全部是受力筋。
以钢筋直径上来区分:钢筋的直径大的为受力筋,直径小的钢筋为分布筋;以布置上来区分:正弯矩筋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负弯矩筋(如悬挑板)相反,在下的钢筋为分布筋,在之上的钢筋为受力筋。
分布筋: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上部,与受力钢筋垂直。
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属于构造钢筋。
(满足构造要求,对不易讣算和没有考虑进去的各种因素,所设置的钢筋为构造钢筋。
)图中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箍筋: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是梁和柱抵抗剪力配置的环形(当然有圆形的和矩形的)钢筋,是口字形的,将上部和下部的钢筋固定起来,同时抵抗剪力。
单枝箍双肢箍1.单肢箍仅仅出现在农房標条、公园围墻立柱,*园廊架空构件等小工程,在抗震框架梁柱不允许使用:2.梁类构件宜设计为偈数肢箍,不宜出现奇数肢鑫架立筋:是梁上部的钢筋,只起一个结构作用,没实质意义,但在梁的两端则上部的架立筋抵抗负弯距,不能缺少。
钢筋识图入门
钢筋识图入门转载自:甘超转载于:今天 18:57 | 分类:个人日记阅读:(1) 评论:(0)一、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教你钢筋建筑识图
[转]钢筋识图入门——建工、监理、造价的同学都应该明白平法[图片]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⑵ 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⑶ 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⑵ 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⑷ 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钢筋识图入门】快速看懂钢筋结构图上的标注
【钢筋识图入门】快速看懂钢筋结构图上的标注一、箍筋表示方法的解读: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直径φ10一级钢,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直径φ10一级钢,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直径φ8一级钢,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综合解读:斜杠前面是加密区箍筋间距,斜杠后面是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后面刮号里的数字表示箍筋肢数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分号前面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分号后面表示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分号前面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分号后面表示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分号前面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分号后面表示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分号前面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分号后面表示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除集中标注以外,标在梁上部支座处的钢筋)⑴ 2Φ20 表示两根直径Φ20的二级钢筋,是否是通长布置要结合看集中标注,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两根直径Φ22二级钢,是否是通长布置要结合看集中标注,4φ12是中间架立筋,是否是六肢箍要看集中标注的钢筋信息,也有可能是四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第一排为四根直径Φ25二级钢,上部第二排为两根直径Φ25二级钢。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直径22在角部通长布置,两根直径22在中部仅在支座处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钢筋识图入门】——建工、监理、造价的同学都应该明白的平法标注 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两根钢筋的箍筋) 箍筋的支数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
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 标注示例:KL7(3)300×700 Y500×250φ10@100/200(2) 2Φ25N4Φ18(-0.100)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4Φ25 2Φ25 4Φ25300×700N4φ10KL7(3) 300×700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N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2根12的受扭纵向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 G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2根12的纵向构造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 N是受扭筋的意思,G是构造筋的意思!7没有标注N 的就是构造钢筋G,G是15D,N是LaE钢筋算量基本方法钢筋算量基本方法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类似首跨钢筋计算四、悬臂跨钢筋计算1、主筋软件配合03G101-1,在软件中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如下图所示这里,我们以2#、5#及6#钢筋为例进行分析:2#钢筋—悬臂上通筋=(通跨)净跨长+梁高+次梁宽度+钢筋距次梁内侧50mm起弯-4个保护层+钢筋的斜段长+下层钢筋锚固入梁内+支座锚固值5#钢筋—上部下排钢筋=Ln/4+支座宽+0.75L6#钢筋—下部钢筋=Ln--保护层+15d2、箍筋(1)、如果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这时我们要同时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这主要会影响悬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长度计算,上部钢筋存在斜长的时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钢筋的长度;如果没有发生变截面的情况,我们只需在“截面”输入其端部尺寸即可。
(2)、悬臂梁的箍筋根数计算时应不减去次梁的宽度;根据修定版03G101-1的66页。
第二节其他梁一、非框架梁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7、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第二章剪力墙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需要计算的工程量第一节剪力墙墙身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1、墙端为暗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暗拄与墙身相平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2、墙端为端柱时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端拄突出墙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中间层无变截面中间层变截面顶层内墙顶层外墙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第二节剪力墙墙柱一、纵筋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
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第三节剪力墙墙梁一、连梁1、受力主筋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2、箍筋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二、暗梁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2、箍筋第三章柱KZ钢筋的构造连接第一章基础层一、柱主筋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二、基础内箍筋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