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的区别与联系

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的区别与联系

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的区别与联系

酸溶液是指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酸可以看成是由H+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用H n R来表示。从元素组成来看,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如HCl)。

碱溶液是指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可以用R(OH)n表示。从元素组成来看,碱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酸性溶液就是H+的浓度大于OH-的浓度的溶液,碱性溶液就是H+的浓度小于OH-的浓度的溶液。

从范围这个层面来看,酸性溶液的范畴更大一些,不仅包含所有的酸溶液,还包含了一些强酸弱碱盐的溶液。即强酸弱碱盐溶于水呈酸性,例如,硫酸铵,硫酸铁,硫酸铜,硫酸铝等等弱碱的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等(如果能溶的话);

同理,碱性溶液不仅包含碱,也包含了一些弱酸强碱盐。即弱酸强碱盐溶于水呈碱性,例如:碳酸钠,磷酸钠,氟化钠,硫化钠,次氯酸钠,醋酸钠等等弱酸的钾盐,钠盐,钙盐,钡盐等(如果能溶的话)

1

电化学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规律

电化学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规律 【题记】电化学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对两极区和溶液的酸碱性判断不清,现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溶液酸碱性的产生无非是三种情况:①H+的产生或消耗②OH-的产生或消耗③H2O的产生或消耗: 一、H+的产生或消耗: 产生H+,溶液酸性增强,PH降低; 消耗H+,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 二、OH-的产生或消耗: 产生OH-,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 消耗OH-,溶液酸性增强,PH降低。 三、H2O的产生或消耗: 产生H2O,则使溶液浓度降低,原溶液如果是酸,则酸性降低,PH升高;原溶液如果是碱,则碱性降低,PH降低。 消耗H2O,则使溶液浓度升高,原溶液如果是酸,则酸性增强,PH降低;原溶液如果是碱,则碱性增强,PH升高。 【例1】:氢氧燃料电池 (1)如果电解质是H2SO4,正极:O2+ 4e-+ 4H+= 2H2O,消耗H+,则正极区酸性减弱,PH升高;负极:2H2- 4e-= 4H+,产生H+,则负极区酸性增强,PH降低;反应产物是水,则原电池中H2SO4浓度降低,总溶液酸性减弱,PH升高。

(2)如果电解质是KOH,正极:O2+ 4e-+ 2H2O = 4OH-,产生OH-,则正极区碱性增强,PH升高;负极:2H2- 4e-+4OH-= 4H2O ,消耗OH-,则负极区碱性减弱,PH降低;反应产物是水,则原电池中KOH 浓度降低,总溶液碱性减弱,PH降低。 【例2】:电解H2O (1)如果电解质是H2SO4,阳极:4OH-- 4e-= 2H2O + O2,消耗OH-,则阳极区酸性增强,PH降低;阴极:4H++ 4e- = 2H2,消耗H+,则阴极区酸性减弱,PH升高;反应中消耗水,则电解池中H2SO4浓度增大,总溶液酸性增强,PH降低。 (2)如果电解质是KOH,阳极:4OH-- 4e-= 2H2O + O2,消耗OH-,则阳极区碱性减弱,PH降低;阴极:4H++ 4e- = 2H2,消耗H+,则阴极区碱性增强,PH升高;反应中消耗水,则电解池中KOH浓度增大,总溶液碱性增强,PH升高。 (3)如果电解质是Na2SO4,阳极:4OH-- 4e-= 2H2O + O2,消耗OH-,则阳极区酸性增强,PH降低;阴极:4H++ 4e- = 2H2,消耗H+,则阴极区碱性增强,PH升高;反应中消耗水,则电解池中Na2SO4浓度增大,总溶液酸碱性不变,PH不变。

酸碱的性质

第十单元酸和碱学案 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酸和碱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2、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溶液和碱溶液; 3、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 4、知道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5、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操作方法。 6、了解溶液酸碱度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指示剂检验酸碱溶液。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难点: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 情境导入 1、将浓氨水滴入酚酞试液中有什么现象? 2、将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中有什么现象? 学习研讨 【自主学习】 了解生活中的酸和碱,阅读课本P48资料。 1、酸碱指示剂 【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 (1)根据上面的探究总结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规律; 石蕊: 酸性中性碱性 色←————色————→色 酚酞: 酸性中性碱性 色←————色————→色 (2)讨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溶液,哪种是碱溶液?

【PH值---酸碱度】 请阅读课本60、61页完成下列填空题: 1、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在~之间。 2、溶液呈酸性时,pH 7,pH越小,酸性越;溶液呈碱性时pH 7,pH越,碱性越强;溶液呈中性时pH 7。 [比一比,赛一赛] 以小组为单位,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谁能很快记住酸碱性与pH之间的关系。 【跟踪练习】 1.某溶液pH=3,则该溶液() A.呈酸性 B.呈碱性 C.呈中性 D、无法判断 2.已知苹果汁的近似pH为2.9~3.3,向苹果汁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示的颜色是() A.无色 B.红色 C.蓝色 D.紫色 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最强的是() A.pH=14 B.pH=7 C.pH=1 D.pH=0 【活动与探究】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的pH 测定方法:在或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2)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说明它们的酸碱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物质进行实验)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说明: 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碱性氧化物一般不与正盐、碱式盐(如Mg(OH)Cl)反应,但可与酸式盐(如NaHSO4)反应。碱性氧化物包括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其他金属的低价氧化物,如Na2O、CaO、BaO和CrO、MnO。碱性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是碱。例如,CaO对应的水化物是Ca(OH)2,Fe2O3对应的水化物是Fe(OH)3(胶体)。碱金属(钠、钾)和钙、钡的氧化物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它们都是强碱: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高温下,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作用生成盐: CaO+SiO2==CaSiO3 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Na2O+CO2==Na2CO3 碱性氧化物受热时比较稳定,一般不会分解。

碱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如三氧化二砷,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就是酸性氧化物,Al2O3、BeO、Cr2O3、ZnO,MnO2为两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还可以和对应的酸式盐反应 ——Na20+2NaHSO4===2Na2SO4+H2O 当然,碱性氧化物只是从理论上可以视为对应碱脱水后的产物,并不是所有碱性氧化物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注意:★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就是碱性氧化物,如SiO2可以与HF反应,但SiO2却是酸性氧化物(应要注意,SiO2可以与HF反应是SiO2的特性,与它是碱性氧化物或酸性氧化物无关!)。 ★碱金属的氧化物不一定就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碱,但它是过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说明:酸性氧化物是一类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但一般不与正盐或酸式盐反应。一般是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和某些过渡金属元素的高价氧化物。例如三氧化硫SO3、五氧化二磷P2O5、七氧化二锰Mn2O7、三氧化铬CrO3等。

柠檬是酸性还是碱性食物,答案会让你吃惊

柠檬是酸性还是碱性食物,答案会让你吃惊柠檬非常酸,相信大家都会认为柠檬是酸性食物,但是柠檬可是属于碱性食物的,其实味道酸则说明是碱性食物,很多人都会想错的,同时也建议大家平时可以适量泡一些柠檬水喝。 一、柠檬是碱性食物吗 柠檬是碱性食物来的,而且在碱性食物中是属于中碱性食物。大部分人对食物酸碱性的认识十分模糊,认为味道酸的食物就是酸性食物,味道涩的就是碱性食物;也有人用石蕊试纸检测食物汁液,根据试纸呈红色或呈蓝色来判断酸碱性。其实恰恰相反,很多味道酸的食物,如柠檬、柑橘、杨桃、食醋等,进入人体后,食物中的有机酸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大部分阳离子,代谢产物大多数为碱性物质,因此属于碱性食物。 按碱性程度来区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碱性食物可分为以下几种: 1、强碱性食物:葡萄酒、茶叶、海带、葡萄、柑橘、柿子、黄瓜、胡萝卜等。 2、中碱性食物:蛋白、大豆、蕃茄、菠菜、香蕉、草莓、柠檬、梅干等等。 3、弱碱性食物:豆腐、马铃薯、甘蓝菜、卷心菜、油菜、红豆、梨、苹果等。 二、常吃碱性食物有什么好处 人的体液的酸碱度主要由体内酸性无机盐和碱性无机盐的水

平决定,其高低则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日常饮食中的食物构成。食物按其所含元素成分的多少可分为碱性食物、中性食物和酸性食物三大类。凡含钾、钙、镁、钠等碱性食物元素较多的事物一般为碱性、多食碱性食物,人的体液可呈碱性;凡含磷、氯、硫等酸性元素较多的食物一般为酸性,多食酸性食物,体液则呈酸性;有些食物如提炼的很纯的油脂、糖、淀粉等,基本上不含有上述两大类元素,因此属中性食物,这些事物不影响体液酸碱度。 二是机体内部的自我调节功能。人体对食物有很强的适应性,碱性事物食用过多,机体会在新陈代谢时增加酸的产生以中和过多的碱,或是增加碱的排泄以保持体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反之亦然。 强酸性食品:牛肉、猪肉、鸡肉、金枪鱼、牡蛎、比目鱼、奶酪、米、麦、面包、酒类、花生、核桃、薄肠、糖、饼干、白糖、啤酒等。 弱酸性食品:火腿、鸡蛋、龙虾、章鱼、鱿鱼、荞麦、奶油、豌豆、鳗鱼、河鱼、巧克力、葱、空心粉、炸豆腐等。 强碱性食品:茶、白菜、柿子、黄瓜、胡萝卜、菠菜、卷心菜、生菜、芋头、海带、柑橘类、无花果、西瓜、葡萄、葡萄干、草莓、板粟、咖啡、葡萄酒等等。 弱碱性食品:豆腐、豌豆、大豆、绿豆、竹笋、马铃薯、香菇、蘑菇、油菜、南瓜、豆腐、芹菜、番薯、莲藕、洋葱、茄子、南瓜、萝卜、牛奶、苹果、梨、香蕉、樱桃等等。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复习课程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 【知识回顾】 1.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的转化关系图 学习完《酸、碱、盐》一章后,同学们常常会有一种内容太多、没有头绪的感觉。其实,只要稍加整理,就会发现物质之间的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 首先将物质进行简单分类(只分到如下的七类物质即可) 二、将上述七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和相互反应的关系列表如下: 竖的关系: 1. 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 MgO O Mg 222点燃 ==+ 2.碱性氧化物+水→碱;(一般仅:K,Na,Ba,Ca 的氧化物可以。) *只有四种可溶性碱KOH,NaOH,Ca(OH)2,Ba(OH)2对应的碱性氧化物K 2O,Na 2O,CaO,BaO 可直接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碱,其余不能 如:Na 2O+H 2O==2NaOH CaO+H 2O==Ca(OH)2 故:上述四种氧化物溶于水时得到的都是相应碱的溶液,除Ca(OH)2是微溶碱外,其余都易溶。 22Ca(OH)O H CaO ==+

2. 碱?→?? 碱性氧化物+水;(除K,Na,Ba,Ca 的氢氧化物外一般都可以。) ()O H CuO OH Cu 22+==? a 、不溶性碱.... 受热才能发生分解反应 b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特别注意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如:2Fe(OH)3Fe 2O 3+ H 2O Cu(OH)22CuO+H 2O 3. 碱――→盐(有三种方法);(即: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碱+酸→盐+水; 碱+盐→新碱+新盐.) 4. 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 522254O P O P 点燃 ==+ 5. 酸性氧化物+水→酸;(一般都可以,但SiO 2不行。) 3222CO H O H CO ==+ * a 除SiO 2外,其余酸性氧化物一般都能直接与水化合生成相应酸 b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特别注意除氢、氧外的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如:CO 2+ H 2O== H 2CO 3 SO 3+ H 2O== H 2SO 4 故:酸性氧化物溶于水时得到的都是相应酸的溶液。 6. 酸?→??酸性氧化物+水;(一般都可以,但硫酸不行。) O H CO CO H 2232+↑== * a 、仅有含氧酸才能分解 b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特别注意除氢、氧外的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 c 、酸性氧化物又叫酸酐(原因是:酸性氧化物可看作是含氧酸脱水的产物) 如:H 2SO 3 H 2O+ SO 2↑ H 2CO 3 H 2O+ CO 2↑ 例1。根据下表列出的氯的含氧酸跟它对应的氧化物(叫酸酐)的化合价关系.判断HN03的酸酐是 ( ) A.NO B N 2O 5 C.N 2O 3 D.NO 2 例2. 写出下列几种含氧酸的酸酐: H 2SO 4______ HNO 3_____ H 3PO 4_____ H 2SO 3____ 7. 酸――→盐(有三种方法); 横的关系: 1. 金属+非金属→盐(无氧酸盐); NaCl Cl Na 222点燃 ==+ 2.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盐(含氧酸盐); 32CaCO CO CaO ==+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笔记

水 溶 液 中 的 离 子 平 衡 (笔记) 一、水的电离: 1.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是永恒存在的。只要是水溶液,不要忽略H + 和 OH –的同时存在,注意不是大量共存。 (1)水分子能够发生电离,存在有电离平衡: H 2O+H 2O H 3O + + OH – 简写为 H 2O H + + OH – (2)水分子发生电离后产生的离子分别是H 3O + 和OH – (3)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所占比例很小 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写出相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应有K 电离= 室温时,1L 纯水中(即55.56mol/L )测得只有1×10-7molH 2O 发生电离,电离前后H 2O 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故c (H 2O)可视为常数,上式可表示为:c (H +)·c (OH –)=K 电离·c (H 2O) K 电离与常数c (H 2O)的积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用K W 表示 2.水的离子积: 一定温度下,无论是稀酸、稀碱或盐溶液中室温时K W =c (H +)·c (OH –) =1×10-14 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K W 增大。同样K W 只与温度有关。 归纳: ①电离常数是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趋势的物理量。K 值越大,电离趋势越大。 ②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该弱电解质的浓度无关。 ③电离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室温范围温度对电离常数影响较小,可忽略 ④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稀溶液 ⑤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 (H +)与c (OH –)总是相等的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酸、碱、水解盐等。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 常温pH=7(中性) pH <7 (酸性) pH >7(碱性) 2.pH 测定方法:pH 试纸、酸碱指示剂、pH 计 3.溶液pH 的计算方法 (1)酸溶液: n (H +)→c(H +)→pH c (H +)·c (OH -) c (H 2O)

电极电位表

1 在酸性溶液中 (298K) 电对方程式 Eq/V Li(I)-(0) Li++e-=Li -3.0401 Cs(I)-(0) Cs++e-=Cs -3.026 Rb(I)-(0) Rb++e-=Rb -2.98 K(I)-(0) K++e-=K -2.931 Ba(II)-(0) Ba2++2e-=Ba -2.912 Sr(II)-(0) Sr2++2e-=Sr -2.89 Ca(II)-(0) Ca2++2e-=Ca -2.868 Na(I)-(0) Na++e-=Na -2.71 La(III)-(0) La3++3e-=La -2.379 Mg(II)-(0) Mg2++2e-=Mg -2.372 Ce(III)-(0) Ce3++3e-=Ce -2.336 H(0)-(-I) H2(g)+2e-=2H--2.23 Al(III)-(0) AlF63-+3e-=Al+6F--2.069 Th(IV)-(0) Th4++4e-=Th -1.899 Be(II)-(0) Be2++2e-=Be -1.847 U(III)-(0) U3++3e-=U -1.798 Hf(IV)-(0) HfO2++2H++4e-=Hf+H2O -1.724 Al(III)-(0) Al3++3e-=Al -1.662 Ti(II)-(0) Ti2++2e-=Ti -1.630 Zr(IV)-(0) ZrO2+4H++4e-=Zr+2H2O -1.553 Si(IV)-(0) [SiF6]2-+4e-=Si+6F--1.24 Mn(II)-(0) Mn2++2e-=Mn -1.185 Cr(II)-(0) Cr2++2e-=Cr -0.913 Ti(III)-(II) Ti3++e-=Ti2+-0.9 B(III)-(0) H3BO3+3H++3e-=B+3H2O -0.8698 *Ti(IV)-(0) TiO2+4H++4e-=Ti+2H2O -0.86 Te(0)-(-II) Te+2H++2e-=H2Te -0.793 Zn(II)-(0) Zn2++2e-=Zn -0.7618 Ta(V)-(0) Ta2O5+10H++10e-=2Ta+5H2O -0.750 Cr(III)-(0) Cr3++3e-=Cr -0.744 Nb(V)-(0) Nb2O5+l0H++10e-=2Nb+5H2O -0.644 As(0)-(-III) As+3H++3e-=AsH3 -0.608 U(IV)-(III) U4++e-=U3+-0.607 Ga(III)-(0) Ga3++3e-=Ga -0.549 P(I)-(0) H3PO2+H++e-=P+2H2O -0.508 P(III)-(I) H3PO3+2H++2e-=H3PO2+H2O -0.499 *C(IV)-(III) 2CO2+2H++2e-=H2C2O4 -0.49 Fe(II)-(0) Fe2++2e-=Fe -0.447 Cr(III)-(II) Cr3++e-=Cr2+-0.407

酸和碱知识点归纳

《酸和碱》知识点归纳 《酸和碱》知识点 一、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女口:硫酸 (H2SO4、盐酸(HCI)、硝酸(HN03)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女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女口:氯化钠、碳酸钠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二、酸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浓盐酸浓硫酸 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特性挥发性(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腐蚀性用途①金属除锈②制造药物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①金属除锈②浓硫酸作干燥剂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金属+酸—盐+氢气(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4)碱+酸—盐+水一、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女口:硫酸(H2SO4、盐酸(HCI)、硝酸(HNO3)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女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女口:氯化钠、碳酸钠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二、酸1、浓盐酸、浓 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浓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特性挥发性(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腐蚀性用途①金属除锈②制造药物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①金属除锈②浓硫酸作干燥剂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金属+酸—盐+氢气(3)金属氧化物+酸— 盐+水(4)碱+酸T盐+水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 是一类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或与碱性氧化物反 应生成盐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但一般不与正盐或酸式盐反应。 一般是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和某些过渡金属元素的高价氧化物。例如三氧化硫SO3【也就是硫酸的酸酐】、五氧化二磷P2O5【也就是磷酸的酸酐】、七氧化二锰Mn2O7【也就是高锰酸的酸酐】、三氧化铬CrO3【也就是铬酸的酸酐】等。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而是不成盐氧化物。 我们知道,碱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碱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例如2NaOH+CO2=Na2CO3+H2O Ca(OH)2+SO3=CaSO4↓+H2O Ca(OH)2+SO2=CaSO3↓+H2O (CaSO4和CaSO3均为沉淀) 此类--非金属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我们熟悉的非金属氧化物中,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因为他们的性质和酸性氧化物不同,通常不能将其归入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 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碱性氧化物一般不与正盐、碱式盐(如Mg (OH)Cl)反应,但可与酸式盐(如NaHSO4)反应。 碱性氧化物包括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其他金属的低价氧化物,如Na2O、CaO、BaO和CrO、MnO。碱性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是碱。例如,CaO对应的水化物是Ca(OH)2,Fe2O3对应的水化物是Fe(OH)3(胶体)。碱金属(钠、钾)和钙、钡的氧化物能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它们都是强碱: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高温下,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作用生成盐: CaO+SiO2==CaSiO3 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Na2O+CO2==Na2CO3 碱性氧化物受热时比较稳定,一般不会分解。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就是酸性氧化物,Al2O3、BeO、Cr2O3、ZnO,MnO2为两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还可以和对应的酸式盐反应——Na20+2NaHSO4===2Na2SO4+H2O 当然,碱性氧化物只是从理论上可以视为对应碱脱水后的产物,并不是所有碱性氧化物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注意:★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不一定就是碱性氧化物,如SiO2可以与HF反应,但SiO2却是酸性氧化物(应要注意,SiO2可以与HF反应是SiO2的特性,与它是碱性氧化物或酸性氧化物无关!)。 ★碱金属的氧化物不一定就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碱,但它是过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因为它除了生成碱之外还有氧气,所以它不是碱性氧化物。

(完整word版)选修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总结详细,推荐文档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 2O+H 2O H 3O ++OH -,通常简写为H 2O H ++OH -;ΔH >0 ② 实验测得:室温下1LH2O (即55.6mol )中只有1×10-7mol 发生电离,故25℃时,纯水中c(H + )=c(OH -)=1×10-7 mol/L ,平衡常数O) c(H ) c(OH )c(H K 2-?= +电离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促进水电离的因素: ①升高温度:因为水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电离越大。 c(H +)和c(OH -)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 +)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 + 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 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 +或OH -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④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 溶液、CuSO 4溶液等。 (2)抑制水电离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酸、碱、强酸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酸和强酸酸式盐(NaHSO4)能电离出H+、碱能电离出OH-,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 水的离子积 (1)概念: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 (H2O )可视为常数,则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K 电离c(H2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 =c(H +)·c(OH -),25℃时,K W =1×10-14(无单位)。 注意: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与c(H+)、c(OH-)无关. 25℃时K W =1×10-14,100℃时K W 约为1×10-12。

化学实验报告雨水ph值的测定

化学实验结题报告

平凉地区 雨水ph值检测报告 实验目的:测量平凉地区雨水ph值 实验人员:张博张歌孙浩朱海文秦永强宁旭升 实验器材:ph值试纸,酸度计,ph值对照卡片,收集的雨水,自来水,烧杯玻璃棒 背景资料: pH值是水溶液最重要的理化参数之一。凡涉及水溶液的自然现象, 化学变化以及生产过程都与pH值有关,因此,在工业,农业、医 学、环保和科研领域都需要测量pH值。 水的pH值是表示水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值,表示为: pH=-lgaH+ pH值有时也称氢离子指数,由于氢离子活度的数值往往很小,在 应用上很不方便,所以就用ph值这一概念来作为水溶液酸性、碱 性的判断指标。而且,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值能够表示出酸性、碱 性的变化幅度的数量级的大小,这样应用起来就十分方便,并由此 得到: (1)中性水溶液,pH=-lgaH+=-lg10-7=7 (2)酸性水溶液,Ph<7,pH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 (3)碱性水溶液,Ph>7,pH值越大,表示碱性越强。

1.将收集的雨水倒入水杯 2.用玻璃棒蘸取一点烧杯内的雨水并涂在ph试纸上 3.将ph试纸眼侧变化与对照卡片进行对比 4.将酸度计的电极端浸入烧杯内 5.读取酸度计所显示的示数 6.将待测液体换位自来水,重复1~5的实验步骤 7.读取数据并记录 实施过程: 样本取回后,迅速吧样品带入化学实验室,测定ph值。测定ph 值主要采取两种方法:酸度计、ph试纸。用精密ph试纸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样品滴在ph试纸中间,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样本作比较,得到大约的ph值。用酸度计测量时,先用蒸馏水冲洗两电极,用滤纸轻轻吸干电极上残存的溶液。然后将电极浸入盛有待测液体的烧杯中,轻轻摇动烧杯,使溶液均匀,按下读数开关,指针所指的数值即为待测溶液的ph值,重复几次,直到数字不变为止。实验完毕,将所得数据记录下来。

八圈图(附_氧化物酸碱盐相互关系)

八圈图

竖的关系: 1. 金属+氧气→碱性氧化物; MgO O Mg 222点燃 ==+ 2. 碱性氧化物+水→碱;(一般仅:K,Na,Ba,Ca,Mg 的氧化物可以。) 22Ca(OH)O H CaO ==+ 3. 碱?→?? 碱性氧化物+水;(除K,Na,Ba,Ca,Mg 的氢氧化物外一般都可以。) ()O H CuO OH Cu 22+==? 4. 碱――→盐(有三种方法);(即: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碱+酸→盐+水; 碱+盐→新碱+新盐.) 5. 非金属+氧气→酸性氧化物; 522254O P O P 点燃==+ 6. 酸性氧化物+水→酸;(一般都可以,但SiO 2不行。) 3222CO H O H CO ==+ 7. 酸?→??酸性氧化物+水;(一般都可以,但硫酸不行。) O H CO CO H 2232+↑== 8. 酸――→盐(有三种方法); 横的关系: 1. 金属+非金属→盐(无氧酸盐); NaCl Cl Na 222点燃==+ 2.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盐(含氧酸盐); 32CaCO CO CaO ==+ 3. 碱+酸→盐+水(中和反应); ()O H CuCl HCl OH Cu 22222+==+ 4. 盐+盐→新盐+新盐(△) ()白色↓+==+AgCl NaNO NaCl AgNO 33 斜的关系: 1. 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O H FeCl HCl O Fe 2332326+==+ 2.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O H SO Na NaOH SO 23222+==+ 3. 碱+盐→新碱+新盐;(△) ()() 白色↓+==+33222CaCO NaOH CO Na OH Ca 4. 酸+盐→新酸+新盐;(△) O H CO CaCl HCl CaCO 22232+↑+==+ 5. 金属+酸→盐+氢气;(★) ↑+==+2442H ZnSO SO H Zn 6.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Cu Cu 44+==+FeSO SO Fe △ 生成物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反应物一般要能溶于水;但在4中,若酸是强酸,盐是碳酸盐,则盐能否溶于水,不做要求。 ★ 按金属元素活动顺序,进行反应。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拔高练习

单元1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一、选择题 1.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酸溶液显红色,遇碱溶液显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化学变化 B.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的一定是碱 C.将氯化钠溶液滴入蝴蝶兰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 D.蝴蝶兰花的溶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2.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时,归纳成如右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 A.紫色B.蓝色C.红色D.无色 3.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硫酸和烧碱溶液,使用下列试剂不能将这两种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B.无色酚酞试液 C.硫酸铜溶液D.氯化钠溶液 4.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时,规范的操作是( ) A.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5.下面是几种农作物生长时对土壤pH要求的最佳范围:茶5~5.5;西瓜 6.0~ 7.0;柑橘5.0~7.0;甜菜7~7.5。如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以上农作物中最不适宜种植的是()

A.茶 B.西瓜 C.柑橘 D.甜菜 6.我省苏北有些滩涂地区的土壤被称之为“盐碱地”,当地农民常用引进内河淡水浸泡再排水的方法改良土壤.若以土壤pH为纵坐标,浸泡水的次数(m)为横坐标,下列能正确表示土壤pH变化的图是() A B C D

酸性碱性氧化物

1、酸性氧化物的定义 凡是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如:CO2 + 2NaOH = Na2CO3 + H2O SO3 + Ca(OH)2 = CaSO4 + H2O 所以,CO2、SO3就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也被称为含氧酸酐。 从元素组成上看,酸性氧化物大多是非金属氧化物,也有少数的金属氧化物。 在常见的非金属氧化物中,除CO、H2O以外,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如CO2、SO2、SO3、P2O5、SiO2等。 酸性氧化物大都能直接跟水化合而生成相应的酸(除SiO2外)。SO3 + H2O = H2SO4 CO2 + H2O = H2CO3 SO2 + H2O = H2SO3 【点评】 ①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不成盐氧化物)、NO2、N2O4、H2O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O3 ③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等 ④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酸酐。 ⑤NO2——因与碱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NO,因而不是酸性氧化物; ⑥并不是所有的酸性氧化物都可与水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SiO2 ⑦并不是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一定是该酸的酸酐,如NO2 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1)能迅速与水化合生成对应的含氧酸,这种含氧酸很稳定,不易分解 S03+H20=====H2S04 P2O5+H2O(冷)=====2HP03 (偏磷酸) P205+3H20(热)=====2H3P04 (磷酸) (2)与水化合过程是可逆的,生成不稳定的含氧酸。 C02+H20 FH2C03 S02+H20H2S03 (3)不溶于水,也不和水直接化合的氧化 物只能通过间接反应制得相应的含氧酸Si02: Si02+H20(不反应) Si02+2NaOH======Na2Si03+H2O Na2Si03+2HCl+H20===H4Si04↓+2NaCl (原硅酸) H4Si04===H2Si03+H20 (硅酸) (4)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C02+Ca(OH)2===CaC03↓+H20 若氧化物过量.可继续反应生成酸式盐: CaC03 Ca(HC03)2 (5)酸性氧化物与盐的反应: Si02+Na2C03Na2Si03+C02↑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一)溶液的酸碱性 1、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溶液具有不同的酸碱性(有的显酸性,有的显碱性,有的显中性。) 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如食醋、苹果汁等;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如肥皂水、石灰水、纯碱溶液、氨水等;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溶液为中性溶液,如食盐水、蔗糖水等。 3、溶液的酸碱性常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 【思品·感悟】1、溶液的酸碱性属于化学性质。 2、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质的组成。 3、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属于不同的概念。酸(碱)溶液是酸(碱)溶于水的溶液,显酸(碱)性,但酸(碱)性则不一定是酸(碱)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因为有许多盐溶液也显酸性或碱性,如硫酸氢钠(NaHSO4)的水溶液显碱性,纯碱(Na2CO3)的水溶液显碱性,而它们都是盐。 (二)酸碱指示剂 1、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 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此溶液显酸性。使红色的石蕊试纸蓝——此溶液显碱性。 【辨析·感悟】1、紫色石蕊试液不仅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而且能将酸性、碱性和中性三种溶液区分开来;酚酞试液则只能检验碱性溶液。 2、酸碱指示剂在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时,仅仅起到显色、指示作用。因此,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过程中,指示剂不能太多,一般用2—3滴即可。 3 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不同的酸溶液,酸性强弱程度不同,不同的碱溶液,其碱性强弱程度不同。酸碱指示剂只能测量溶液的酸、碱性,却无法衡量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用酸度、碱度来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酸碱度,常用pH表示。 1、pH:用来表示溶液的酸度、碱度。 2、溶液的pH通常在0—14之间。但不一定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如果当pH=7时,溶液恰好呈中性。 3、溶液的酸度、碱度与pH的关系。 4、常温时,溶液的酸碱度(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1)当溶液的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0时,酸性最强。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 (2)当溶液的pH=7时,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3)当溶液的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当pH=14时,碱性最强。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性溶液变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 2O+H 2O H 3O ++OH -,通常简写为H 2O H ++OH -;ΔH >0 ② 实验测得:室温下1LH2O (即55.6mol )中只有1×10-7mol 发生电离,故25℃时,纯水中c(H + )=c(OH -)=1×10-7 mol/L ,平衡常数O) c(H ) c(OH )c(H K 2-?= +电离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促进水电离的因素: ①升高温度:因为水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电离越大。 c(H +)和c(OH -)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 +)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 + 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 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 +或OH -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④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 溶液、CuSO 4溶液等。 (2)抑制水电离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酸、碱、强酸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酸和强酸酸式盐(NaHSO4)能电离出H+、碱能电离出OH-,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 水的离子积 (1)概念: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 (H2O )可视为常数,则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K 电离c(H2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 =c(H +)·c(OH -),25℃时,K W =1×10-14(无单位)。 注意: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与c(H+)、c(OH-)无关. 25℃时K W =1×10-14,100℃时K W 约为1×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只要温度不变,K W

溶液的酸碱性(打印版)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打印版 一、酸碱指示剂 1.定义: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3.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4.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5.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 二.溶液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如下图所示: 1.酸性溶液的pH < 7,中性溶液的pH = 7,碱性溶液的pH > 7。 2.H+的浓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小;OH-的浓度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 溶液中H+或OH-的浓度改变,则pH会相应改变。 3.一杯pH为5.6的溶液,怎样增大它的pH值? 物理方法:加水稀释。 化学方法:加入锌粒、氧化铜、氢氧化钠或碳酸钙等物质(因为pH小于5.6,溶液呈酸性,所以要考虑酸的通性)。 4.加水稀释只能使酸性或碱性溶液的pH无限靠近7,但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5.测定pH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pH试纸。 6.pH试纸的使用步骤: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将待 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使用pH试纸时的注意事项: 不能把pH试纸浸在待测液体中。

??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 ??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整数。 ??在做习题时,使用pH试纸和使用酸碱指示剂是同一种方法。 7.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 ??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CO2,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 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酸和碱知识点(大全)

酸和碱知识点(大全) 一、酸和碱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调平后将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 A.右端上翘B.左端上翘C.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分析】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详解】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随着反应进行,铁球质量减小,溶液密度增大,浮力增大,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生成的铜附着在铁球表面,铁球质量增大,溶液密度减小,浮力减小,因此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左端上翘。故选B。 【点睛】 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Na+、SO42?、Cl?B.Na+、H+、NO3?、HCO3? C.NH4+、K+、OH?、SO42?D.Ag+、Mg2+、NO3?、 Cl? 【答案】A 【解析】 离子间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水、气体时不共存;A四种离子间不能生成沉淀、水、气体时能共存;B、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共存;C、铵根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氨气;D银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而不共存。选A。 点睛:熟记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溶液中的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 3.某工厂废液中含有 Fe(NO3)2和 Cu(NO3)2两种溶质,取部分废液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测定所得溶液中某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同时得到以下结论:

①图中纵坐标表示 Cu(NO3)2的质量 ②a 点时溶液中有三种溶质,b 点时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③c 点时烧杯中有两种金属单质,d 点时烧杯中有三种金属单质 ④完全反应后烧杯中溶液呈浅绿色 ⑤完全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4 个B.3 个C.2 个D.1 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 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Fe>Cu,向一定质量Fe(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所以析出铁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根据反应图像,ab段溶液的质量没有变化,可推出此段锌只于Cu(NO3)2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所以a点时溶液中有Zn(NO3)2、Cu(NO3)2、Fe(NO3)2;bc段溶液的质量开始减少,可知此段锌与Fe(NO3)2反应生成Zn(NO3)2和Fe,所以a点时溶液中有Zn (NO3)2、Fe(NO3)2;所以b点时溶液中有Zn(NO3)2、Fe(NO3)2;c点含有的金属是Cu、Fe;d点溶液质量不在改变,说明Zn过量,此时含有的金属是Zn、Cu、Fe;加入盐酸后,会与Zn、Fe反应生成氢气,此时溶液中只有Zn(NO3)2,溶液为无色;由以上可知,纵坐标表示Fe(NO3)2的质量减少,综上所述,只有②③⑤正确。 故选B。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置换时先把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

酸性氧化物和碱反应

与物质用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氧化物的通性 1.碱性氧化物: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果能溶于水,则生成对应的碱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例题:写出Na2O与H2O、CO2、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酸性氧化物: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果能溶于水,则生成对应的酸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或离子方程式 1.少量CO2和NaOH溶液反应 2.过量CO2和NaOH溶液反应 3.少量CO2和Ca(OH)2溶液反应 4.过量CO2和Ca(OH)2溶液反应 5.少量SO2和NaOH溶液反应 6.过量SO2和NaOH溶液反应 7.少量SO2和Ca(OH)2溶液反应 8.过量SO2和Ca(OH)2溶液反应 二.讨论 以CO2和NaOH溶液反应为例,讨论CO2与NaOH物质的量的比值发生变化时,溶液中溶质的情况

三.巩固练习 1.将8.8克二氧化碳通入含40.0克氢氧化钠的溶液中,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 。物质的量为 2.把CO2通入含NaOH0.8克的碱溶液中,将产物在减压条件下蒸干后,得固体1.37克,则 通入CO2的质量是() A.0.44克 B 0.88克C0.66克D都不是 3.标准状况下6.72LCO2通入200mL 2.5mol/L 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 4.向300mL K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充分反应后,在减压低温下蒸发溶液, 得到白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CO2通入量不同,所得到的白色固体的组成也不同,试推断有几种可能的组成,并分别列出。 (2)若通入CO2气体为2.24L(标准状况下),得到11.9g的白色团体。请通过计算确定此白色固体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其质量各为多少?所用的K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