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胜中心中学特色教育主题词弘道馨艺阐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胜中心中学特色教育主题词阐释

中心中学何昊天

一、“弘道馨艺”形成背景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需要一种与众不同的治学理念来指引方向,需要一种治学特色来塑造品牌。一所学校的治学精神、理念、特色体现了该校的精、气、神。它有助于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有助于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保证学校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武胜中心中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更具有与众不同的开创精神。在这里,人才辈出,新星闪烁;在这里,中中人继承、弘扬、并容,气魄宏大;在这里,无论是过去、今天还是未来,中中人永远是时代的弄潮儿。

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中历届领导矢志不移。陆松涛、邵义学、刘崇万、罗程,他们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一路走来,带领中中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铸就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批批学子在这里成长,走向社会,贡献社会;是他们形成了中心中学的精、气、神:是他们铸就了中心中学自己的特色。

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中,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中中人以科学发展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引,既传承老一辈中中人教育思想之精髓,又不断吸收当代教育理念之营养,并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潮流,秉承前辈精神、立足当下现状、勾画未来蓝图,提炼出中心中学自己的特色:弘道馨艺

二、“弘道馨艺”之内涵与外延的追溯

1、内涵

(1)“弘道”阐释

“弘道”,使“道”得以弘扬光大。

弘:①广大。朱熹《四书集注》:“廓而大之也。”

②推广、光大。《尚书·周官》:“贰公弘化,寅高天地,弼予一人。”

道:①自然规律、自然法则,是宇宙万物的根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掌握已有之道,来驾驭现有的种种的事物,可以认识过去,探索未来。《道德经》:“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③道德、道义。《易·系辞上》:“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④道理。《史记·孔子世家》:“夫子之道,至大也。”

⑤正义。《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⑥学问、学说、主张。《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

⑦品学、修养。《礼记·曲礼》:“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⑧志向、理想。《三国志·陈思王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钧,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武汤周文,诚道同志合。”弘道:

《论语·卫灵公十五》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朱熹《四书集注》:“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古之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张子曰:‘心能尽性,人

能弘道也,性不知检其心,非道弘人也’。”

可见“弘道”是人能使“道”光大,而非“道”能使人光大,强调了人的主体性,主动性。它是儒家对“人”与“道”关系的基本看法。

(2)“馨艺”阐释

“馨艺”,使“艺”得以馨香远播。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说文》:“馨香之远闻者也。”如刘禹锡《陋室铭》:“惟吾德馨。”此可解为馨德;馨,引申为美,此句即为品德与声誉得以芳馨远闻。

艺:“艺”者,古之有六艺也,一作《诗》《书》《礼》《乐》《易》《春秋》六本儒家经典(六经);一作“礼”“乐”“书”“数”“御”“射”六种技艺,即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①中国六艺: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礼:礼节(即今德育);礼者,不学“礼”无以立,《管子.牧民》所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可知“礼(德育)”之重要非同一般。

乐:是指音乐、诗歌、舞蹈等。

射:射箭技术;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因此,“射”不但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培养君子风度的方法。今之“射”艺,综容古今,包含现代的手枪、

步枪、等实弹射击运动,也应该包括古代的射箭和弹弓,射弩。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但事实上,无论在现代和古代,御都应包含交通工具的“驾驶学”和政治、领导、和管理学领域的“驾驭学”。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书画艺术,但把书画仅当作一种技艺就错了,中国的书画不仅是一种高雅技艺,更是一种修心养性的工具和法宝。

数:算法(计数),即今之数学之数,也可指天文地理、阴阳占卜,现代已经延伸为“数理化”之数,可以说所有与计算有关的含于其中。

②欧洲六艺:

六种技艺:剑术、骑术、游泳、狩猎(还有矛术的说法)、棋艺、吟诗。

剑术、矛术、骑术锻炼战斗力。

游泳锻炼生存能力。

狩猎、棋艺锻炼战术与思维。

吟诗陶冶情操。

馨艺:

自古及今,人类对“艺”的追求、传播一直没有间断过,这是因为人类需要生存、发展自己,就得掌握一定的求生技能,并一代代相传,使之不断完善,臻于完美。唯其如此,人类才得以不断进步,笑傲万物。作为老师,更是担负着传播“艺”的重任,因而老师应因材施教、传播技能、培养人才,让不同的人掌握各自所需的技能,让“艺”得以馨香远闻,流芳千古。

2、外延

(1)弘道

古往今来,对“道”的发扬光大,乃人的天职,亦是文化事业的天职。宋代湘人周敦颐尝言“文以载道”,而书又是“文”的载体。

道者,宇宙万物运行变化的规律。明道旨在弘道,使道发扬光大,使我们的周遭变得更加美好、和谐与繁华。我们学习、思考,就是要明了各种各样的道,力求与道相通,然后按道的规律去行事。古语说“知书达理”,按照掌握和领悟的道理去为人处事。这是读书人的天职,或者叫权利和义务。

韩愈认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要传道,首先必须弘道,要弘道,首先需继承前人精神,来驾驭现有的种种的事物,认识过去,探索未来。其次需培养道德,提高修养,明白道理,弘扬正道;再次需光大学问,塑造理想、展示主张。

(2)馨艺

古今中外,人类一直都在追求、传播和创新着“艺”。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从“礼”“乐”“书”“数”“御”“射”出发来教授学生、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它,而欧洲则从“剑术”“骑术”“游泳”“狩猎”“棋艺”“吟诗”方面来教授学生,锻炼他们的战斗力,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陶冶他们的品性情操。随时代的发展,“艺”的内涵更加丰富。作为教师,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让“艺”出新,馨香远闻。

三、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