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变动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摘要】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地区差异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以及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其中消费结构对消费水平影响较大,地区差异也是造成消费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

在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并展望未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将继续提升。

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宏观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地区差异,经济增长,特点,政策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居民消费水平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消费水平不仅反映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同时也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深入研究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更好地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优化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深入探讨影响消费水平的各种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宏观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2. 探讨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关系,分析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消费特点;3. 研究消费结构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探讨不同消费品类在居民消费中的重要性;4. 分析地区差异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探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5. 探讨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以上问题,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和特点,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促进我国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状况浅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状况浅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状况浅析摘要: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长期以来,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则主要依赖于出口和投资。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对实现内需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总要。

本文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状况对如何优化消费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国;消费模式1990年至2002年中国家庭最终消费支出年均增速达8.7%,人均年均增速也达7.6%,这两个指标均位列世界各国之首。

中国整体的消费倾向并不像普遍认为的那么低。

但相对来说,中国人的确具有积极储蓄、谨慎消费的习惯。

2008年底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0.74和0.6,到2009年7月已分别降至0.65和0.5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消费模式正在发生着变化,分析这种变化,改善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将能维持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状况分析(一)消费信贷日渐普及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居民一般都有着“量入为出”、“不欠外债”的消费思想和消费习惯,这些都制约着消费需求的扩张。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盛行的“超前消费”理念渐渐被中国居民所接受;在实践中“按揭消费”的消费模式日渐成为居民满足高端需求的主要消费模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了消费信贷的理念。

(二)消费主义思潮日渐扩散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社会生产力还较落后,社会生产不能满足社会居民的物质消费需求;居民的消费欲望一直被压抑着,渐渐习惯了节约需求的消费习惯。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极大扩张,居民的消费欲望逐渐释放出来,追逐高消费的消费主义思潮日渐扩散,在实践中表现为居民对个性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比例在扩大,同时居民日渐倾向于关注商品背后所隐含的服务,对娱乐性、知识性的休闲娱乐需求也在日渐增长。

(三)消费行为趋于合理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居民收入也大幅扩张,居民对未来的发展有着良好的预期,进而对防范生活风险的需求在下降。

计量经济学论文关于我国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关于我国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扩张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拉动作用。

我国经济逐步由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社会消费需求不足,居民消费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特别是对于如何启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及时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国民消费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我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北京有两千多万常住人口,其中城镇人口数达到1600多万,数量和比例都很高。

因此,以北京市城镇居民为基础进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因素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

二.理论基础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

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在肯定收入对储蓄约束和心理功能影响这两个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其局限在于:1.排斥每个人消费、储蓄行为受他人影响的事实,肯定个人消费、储蓄是孤立的行为,从而忽视社会因素对消费、储蓄的影响,结果把居民储蓄变动看成孤立的个人行为。

2.排斥每个人收入的跨期预算,从而忽视储蓄心理预期和生命周期功能,结果不能从动态的、长期的角度反映储蓄变动的态势。

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该假说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总储蓄率并不取决于收入;第二,储蓄率要受到利率、收入预期、收入分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第三,在经济周期的短期中,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率,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也要取决于这一比率,这也就是短期中消费会有波动的原因,但由于消费的棘轮作用,收入的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并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增加作用较大;第四,短期与长期的影响结合在一起。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动态分析——基于中国1990-2009年经验数据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动态分析——基于中国1990-2009年经验数据

Vol.33No.7Jul.2012第33卷第7期2012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一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对其居民的消费行为影响颇大。

如果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较高,则该地区或该国居民的消费倾向会相对较高,消费的增长也会更快,反之则较慢。

社会保障水平与居民消费之间的这种正向关系,是由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了安全网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降低了个人和家庭在未来所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风险,从而减少了居民用于一般性消费的谨慎性储蓄,同时,社会保障收入还是家庭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

因此,从长期来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可以拉升居民消费。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和西方理论界相比,我国对消费需求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对社会保障水平影响消费需求问题的研究。

但是,国内学者仍然在借鉴西方消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该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也提出了不少观点和建议,如李昊、高新宇、张国海(2011)在消费理论基础上,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居民消费能力的作用,并基于老龄化社会的现状,提出了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减少居民防范性储蓄,以便增加居民即期消费量[1],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等主张。

张雷(2011)运用定量分析检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与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性,说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扩大内需、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具有重要的引致效应。

魏景(2009)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量化为社会保障率和社会保障强度两个具体指标,通过具体的计量模型检验了两指标的合理性后,衡量了这两个指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情况,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通过影响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进一步影响其当期消费。

是否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提高就可以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对这一疑问,还不能从现有的研究中找到满意答案,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也需要结合动态的时势发展进行实证研究[2]。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计 量 经 济 学 实 验 报 告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班级:09金融工程班 姓名: 钟褀人学号:200904040143 任课老师:李赟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实验报告是运用EViews软件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该模型中居民消费水平为被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

数据基于1996-2010年的统计资料。

数据资料如下:注:以上数据中居民消费水平、国内生产总值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的统计年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于中宏数据库。

二、模型建立:设y=居民消费水平,x1=国内生产总值,x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据下面的图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利用数据对模型做回归分析:Y = 430.216958174 + 0.0021553026303* X1 + 0.447493565223* X2(1.776964) (0.282948) (2.851166)R²=0.995677 SE=127.0138 F=1382.024回归报告如下: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1/27/11 Time: 16:01Sample: 1996 2010Included observations: 15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430.2170 242.1078 1.776964 0.1009X1 0.002155 0.007617 0.282948 0.7820X2 0.447494 0.156951 2.851166 0.0146R-squared 0.995677 Mean dependent var 4287.600 Adjusted R-squared 0.994957 S.D. dependent var 1788.547 S.E. of regression 127.013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70333 Sum squared resid 193590.1 Schwarz criterion 12.84494 Log likelihood -92.27494 Hannan-Quinn criter. 12.70182 F-statistic 1382.024 Durbin-Watson stat 0.538165 Prob(F-statistic) 0.000000得残差图如下图检验结果显示:2R=0.995677,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度很好,这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确实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影响居民消费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居民消费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居民消费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从此现状出发,在已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了1950-2005年共56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了人均GDP、人均税收和消费水平的关系。

最后得出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建立了ECM模型,可作为制定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参考。

关键词:消费;协整;ECM模型1问题的提出消费是所有经济行为有效实现的最终环节,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力。

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传统的供给导向型经济已转变为需求导向型经济,而市场需求首先是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步起着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

有分析表明,消费需求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拉动作用。

然而,我国目前的投资贡献率高于国外,而消费贡献率低于国外。

文献[1]根据世界银行资料,1993-2004年,高收入国家投资贡献率为21.6%,消费贡献率为78.4%;中等收入国家投资贡献率为26.2%,消费贡献率为72.5%;低收入国家投资贡献率为21.5%,消费贡献率为81.1%。

美国1993~2003年年均投资贡献率为18.4%,年均消费贡献率为84.2%;印度尼西亚、泰国的投资贡献率分别为24.1%和24%,消费贡献率分别为68.6%和63.2%;我国年均投资贡献率为45.8%,年均消费贡献率45.5%,显然,我国投资贡献率过大,消费贡献率过小。

面对这种现状,认真分析研究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将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2理论背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在短期内影响个人消费的主观因素是比较稳定的,消费者的短期消费水平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随着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王巍(2006)居民的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用于衡量一国总收入的一种整体经济指标,经济扩张时期,居民收入稳定,GDP也高,用于消费的支出较多,消费水平较高;反之,经济收缩时,收入下降,GDP也低,用于消费的支出较少,消费水平随之下降。

中国90后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对商家营销策略的思考毕业论文 精品

中国90后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调查与分析——对商家营销策略的思考毕业论文 精品

中国"90后"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调查与分析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前言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作为一种集经济.心理.文化与社会为一体的综合性现象,吸引了众多学术研究者的关注。

有关的研究为企业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策略选择.经营管理决策方面风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居民消费行为基于习惯形成的实证分析

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居民消费行为基于习惯形成的实证分析

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居民消费行为基于习惯形成的实证分析一、概括本文主要研究了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居民消费行为的形成和变化。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实证分析,揭示了不同收入水平、年龄阶层、地域差异等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些因素是如何通过习惯形成机制来影响居民的消费决策。

习惯形成在消费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教育、医疗和房地产等领域的消费行为中表现尤为明显。

文章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

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

传统的消费模式已经被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行为所取代。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习惯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习惯形成的角度来探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这使得消费者有更多的购买力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

在这种背景下,消费者开始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从而促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透明化,消费者可以更为方便地获取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信息。

这使得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更加理性和自主,不再盲目跟风。

消费者的决策越来越多地受到个人喜好、品味等因素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象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便利性,这使得他们对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多元化的消费体验,如旅游、文化娱乐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消费者接触到了更多的外国商品和服务。

这使得他们的消费观念逐渐国际化,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

跨国公司的涌现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进一步推动了消费行为的多元化发展。

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居民消费行为受到了习惯形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生活质量追求的提升,也说明了市场在不断地适应和引导消费者的需求。

2. 研究意义在当前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下,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和影响因素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中国居民九十年代消费倾向的实证分析

中国居民九十年代消费倾向的实证分析


引育
万 亿 』 民 币 .从 表 l 以 看 出 , 我 国 城 、 可
收 ^ 来 源 、 收 ^ 水 平 、扯 会 保 障 、消 费 结 掏 等 方 面 存 在 着 巨 大 差 异 , 出现 这 种 消 况 是 正 常 的 : 在 以 下 的 分 析 中 .我 们 将 对 城 镇 居 民 和农 村 居 民 分 别进行讨论。 2 城 镇居 民 的 收 ^增 长 事 在 九 十 年 代 的 前 五 年 明 显 高 于 后 五 年 ,增 长 率 的 高 峰 出 现 在 19 年 , 隧 后 缓 慢 下 92
降 , 19 9 5年 开 始 突 然 下 降 , 19 年 以 98 后 回 升 , 并 且 幅 度 较 大 。 农 村 居 民 的
收 ^ 增 长 率 没 有 趋 势 性 ,上 下 起 伏 且
波 动 的 幅 度 较 大 。 这 种 不 稳 定 性 主 要
来 源 于 农 业 生 产 的 气 候 因 素 和 农 产 品 的特点 ,农产 品的需 求价格 弹性 和需 求 收 ^ 弹 性 往 往 较 低 =从 总 体 来 说 . 整 十 九 千 年 代 城 镇 居 民 的 收 ^ 增 长 快 于 农 村 居 民 、 十 十 年 头 中 , 有 七 十 年 头 城 镇 居 民 的 收 ^ 增 长 快 于 农 村 居
O8 l .I 1 2 O73 I l 5 97 . 7 9 —1 1 7 9 9 078 i 37 058 97
3 总 的看 来 ,在 整 十 九 十 年 代 , 、
: 引 自r 转 刘建 国 19 99
城乡居 民消费增长率与收^增长率比较
农 村 居 民 城 镇 居 民 农 村 居 民
城 镇 居 民 和 农 村 居 民 的 消 费 都 保 持 了 较 大 的 增 长 。 城 镇 居 民 的 消 费 在 九 十 年 代 初 加 速 增 长 , 在 19 9 2年 达 到 峰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作者:鹿明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24期【摘要】市场经济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首先表现为消费,消费支出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正向的拉动作用,我国“十二五”规划将扩大内需作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一项重要的举措。

研究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从中发现可以促进消费支出的因素和方法,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消费需求实证建议一、建立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函数模型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是当前我们研究居民消费支出理论重要的模型工具,该模型通过建立居民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一次回归函数,得到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系数,展现居民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帮助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

本篇论文收集了1990~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数据,综合运用了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0对消费支出和居民人均可支配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城乡居民的消费函数,并且根据相关性检验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检验。

二、实证分析(一)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分析对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序列CZSR和序列CZXF为二阶平稳,满足同阶单整,依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理论,以城镇居民收入为因变数,以城镇居民消费为自变量,利用Eviews5.0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模型如下:CZXFt=380.2099+0.739308CZSRtt-statistic (6.464506)(89.53039)prob. 0.0000 0.0000R-squared=0.997635 AdjustedR-squared=0.997511 DW=0.327800 F-statistic=8015.691分析回归结果:其他检验指标均符合要求,但是DW检验值过小,并且,残差平稳性检验结果,残差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况下,接受一阶单整的原假设,分析可能遗漏了解释变量。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作者:王菲张曼赵红霞张文选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13期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而且对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未来收入预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本文从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国家税收等角度对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我国GDP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十三五”规划中指出:“适应消费加快升级,以消费环境改善释放消费潜力,以供给改善和创新更好满足、创造消费需求,增强消费能力,改善大众预期,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着力扩大居民消费。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居民消费在日后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作用日益凸显。

尤其在当前特殊的国际经济大背景下,刺激居民消费,对于拉动经济的增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如:GDP、居民收入、物价水平、居民储蓄、社会保障等。

其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们消费的根本因素,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行为最主要的因素。

这里选取了居民消费水平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税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X3、X4、X5、X6表示。

模型假定为: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μ,μ:随机误差项。

我国2003-2017年居民消费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统计表三、参数估计 ;借助于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对模型的参数进行分析,得到的回归结果如下图所示:所以,模型估计结果为:Y = -1234.370 +0.017310X1 +0.004742X2 +0.933671X3 -222.7246X4 -0.028098X5+233.9722X6(2454.553)(0.008628)(0.173976)(0.311502)(150.7527)(0.019691)(153.7167)t=(-0.502890)(2.006282)(0.027259)(2.997317)(-1.477417)(-1.426937)(1.522099)R2 =0.999759 ;=0.999578 ;DW=2.2986677 ;F=5528.711 ;=126.1172四、模型的检验(一)统计推断检验:1.拟合优度检验:R2=0.999759接近1,说明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较高,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绝大部分差异进行了解释。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摘要】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从总体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城乡差异、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关系以及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

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呈现逐步提升的态势,城乡消费差距逐渐缩小,同时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些结果对于完善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消费结构、促进城乡发展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实证分析、总体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城乡差异、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关系、影响因素、消费水平提升、城乡消费差距缩小、收入水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居民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

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也在不断改变,消费结构逐渐优化,消费品质也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减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各地政府也为了促进居民消费,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大对居民消费的支持力度。

而居民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到消费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更多的消费能力,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研究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介绍完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深入了解当前我国居民在消费行为上的状况,并探讨其中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

具体目的包括:揭示我国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了解居民在各种消费领域的支出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消费结构分析,探讨不同消费领域间的消费比重及变化趋势,为行业发展和市场定位提供参考依据。

比较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异,深入分析城乡消费格局的差异及变化,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建议。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的研究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的研究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的研究摘要:本文根据1990-2008年我国统计年鉴中居民消费水平的各项数据和指标,主要运用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绝对数、职工平均工资、城乡居民储蓄增加额、物价指数以及进口总额等有关数据,构造理论模型,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分析影响我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绝对数的因素,并结合实际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绝对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消费水平;绝对数;计量经济模型消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消费,我们通过消费去购买我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物品。

改革开放30年来,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越来越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则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自1990年以来,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到2008年止,消费水平较1990年提高了近10倍。

从我国1990年到200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发展非常迅速。

而造成这种迅速发展的因素很多,有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物价指数的提高,进口总额的提高,以及居民储蓄的增长。

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选取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涉及方方面面,现选择几个与其关系密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具体选取因素如下:(一)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绝对数(单位:元)衡量居民消费水平必须用一个可以量化的单位来进行衡量,而居民平均消费水平水平绝对数反应了我国居民每年平均用在消费上所花费的绝对数额,对消费水平的反应较为明显,因材在这里以消费水平的绝对数为因变量来分析不同的自变量对其的影响程度。

(二)职工平均工资(单位:元)职工工资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明显的,因为居民消费需要钱,而居民获取钱则需要通过劳动来创造,因而工资构成了居民消费的主要来源。

居民收入的多少影响着人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着居民在消费上所花费的具体数额。

(三)物价指数(单位:百分之)物价指数对消费水平的绝对额有着明显的影响。

因为消费水平的增加不仅仅是由于人民手中的可支配收入增多而造成的,同时还有物价指数的影响在里面。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作者:安艳庆来源:《商场现代化》2019年第07期摘要:20世纪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也突飞猛击,到2016年为止,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高达743585.5亿元。

随着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

本文以1997年-2016年的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和财政支出的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地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与其相关的指标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初步的研究,并提出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高达743585.5亿元。

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消费结构也在逐渐深化转型,迈向更高水平的消费领域。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特殊时期,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升级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扩大居民消费战略的实施效果。

因此,本文将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最小二乘法;计量经济学;模型一、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过去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相对过剩经济和买方市场,消费环境也随之改变,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居民收入、人均GDP、财政支出、通货膨胀率、人口老龄化、财政支出、税收等等。

二、影响因素分析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收入影响居民的购买力,影响支付能力,从而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其中税收、失业情况等等现状会影响到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居民的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最重要的原因。

收入决定着消费额以及消费商品的等级,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居民的消费水平越高。

2.人均GDP:综合国力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人均GDP的增长,为居民消费创建了良好的条件。

3.财政支出:近几年,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政府在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出台了各种惠民政策,以增加财政支出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因素的实证分析编辑版

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因素的实证分析编辑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后的十几年来,居民消费水平逐年攀升,与收入增长趋势基本一致,消费水平是以货币计量表现的居民生活富足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反映居民物质文化需求已经达到的水平和满足的程度,同时也是居民消费行为最终结果的一个量的体现。

本文将就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其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具体分析个影响因素所占比重,并提出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消费水平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利率一.模型的概况(一).模型的背景及目的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发展经济是每个国家的首要大事,对于基础较差的中国,发展经济更是义不容辞的事。

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与出口需求来推动, 作为总需求构成因素之一的消费需求对经济稳定增长具有持久的推动力。

在目前国际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 扩大内需、增加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和最终力量。

在影响GD的因素中,消费对GD的贡献率是最高的这点从我国的历年资料中可以看出, 一般在60% 以上, 而其它因素都在50%以下,但是, 在1992 年以后, 消费贡献率逐步下降, 在1998 年降到30%多, 成为历史最低点, 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

所以,我国为了发展经济就必须要抓住消费这个着眼点,这也是我们研究影响城镇居民水平消费影响因素的意义所在。

(二).变量的选择根据传统的凯恩斯消费理论, 消费需求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 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所以我们把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1.居民的收入根据与价格水平的关系可以分为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实际收入是名义收入通过价格调整以后得到的, 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水平。

所以我们选择了物价指数作为解释变量X2。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和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有企业大批职工下岗分流,居民所面临的系统风险与个体风险提高,造成居民未来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居民对未来的信心指数下降,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加。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统计分析毕业论文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统计分析毕业论文

关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统计分析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 e y w o r d s (1)引言 (1)1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状况 (2)1.1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金额变化情况 (2)1.2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3)1.3我国城镇居民所处消费水平 (5)2 对各项消费所占比重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6)2.1 对我国城镇居民各项支出所占比例做出回归模型 (6)2.1.1 食品消费所占比例的回归模型 (6)2.1.2 其余各项所占比例回归模型 (10)2.2 根据模型计算出未来5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表 (10)3 结果分析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1)附录 (12)1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状况1.1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金额的变化情况从表1可以看到,人民的平均每人支出总额是在快速的增加的,1990年平均每人只有1413.94元,到了1995年已经增加到了4102.94元。

1995年到2010年十五年间,增加幅度更是极剧上升,到了2010年,平均每人消费总金额已经达到了20365.71元之多。

花费在每项上的金额也在增加,以食品为例,在食品上消费的金额从1990年的693.77元,增加到2011年的5506.33元,增加了6.937倍。

也就是说,2011年在食品方面的支出金额,接近1990年的8倍之多。

从图1中的折线图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在食品上消费的总金额的变化增长速度非常之快。

表1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各项支出金额(单位:元)及其所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单位:%)指标1990 1995 2000 2010 2011平均每人总支出 (元) 1413.94 4102.94 6147.38 18258.38 20365.71平均每人现金消费支出(元) 1278.89 3537.57 4998.00 13471.45 15160.89食品693.77 1771.99 1971.32 4804.71 5506.33衣着170.90 479.20 500.46 1444.34 1674.70居住60.86 283.76 565.29 1332.14 1405.01家庭设备及用品108.45 263.36 374.49 908.01 1023.17交通通信40.51 183.22 426.95 1983.70 2149.69文教娱乐112.26 331.01 669.58 1627.64 1851.74医疗保健25.67 110.11 318.07 871.77 968.98其他66.57 114.92 171.83 499.15 581.26平均每人现金消费支出构成(人均现金消费支出=100)食品54.25 50.09 39.44 35.67 36.32衣着13.36 13.55 10.01 10.72 11.05居住 6.98 8.02 11.31 9.89 9.27家庭设备及用品10.14 7.44 7.49 6.74 6.75交通通信 1.20 5.18 8.54 14.73 14.18文教娱乐11.12 9.36 13.40 12.08 12.21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图1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变化折线图1.2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从图2、图3比较来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在朝着比较均衡、健康的方向发展。

1990年代后期中国居民消费需求萎缩的原因

1990年代后期中国居民消费需求萎缩的原因

1990年代后期中国居民消费需求萎缩的原因2002-2-6[摘要]19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居民消费需求萎缩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现期收入增幅下降、预期收入不稳、预期支出增大,城镇居民现有消费结构接近饱和、新的消费结构尚不能形成,通货紧缩条件下货币幻觉的影响,而主要不是消费信贷发展的滞后和农村支持消费的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萎缩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加速。

[关键词]中国居民消费需求;萎缩;原因19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在持续萎缩。

统计数据显示,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率1996年与1995年相比,上升1.6个百分点,但1997年与1996年相比大幅度下降,由9.1%下降到4.2%,下降4.9个百分点,1998年与1997年相比虽然有所回升,由4.2%回升到5.5%,但仍处在较低的水平上。

据有人(林毅夫,2000)计算,1979-1998年20年间中国城乡居民平均每年消费支出增长率为7.1%。

1997年和1998年的消费支出增长率均低于1979-1998年20年间的平均水平,尤其是1997年比这一平均水平低2.9个百分点。

统计数据还显示,1990年代,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在1994年达到峰值(30.5%)后,接连下降,到1998年增幅下降为6.8%。

1995年与1994年相比下降了3.7个百分点,1996年与1995年相比下降了6.7个百分点,1997年与1996年相比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1998年与1997年相比下降了3.4个百分点,1998年与1994年相比共下降了23.7个百分点。

当然,1990年代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的萎缩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996年以前是一个阶段,1996年以后是一个阶段。

前一阶段的消费需求萎缩是政府执行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操作的直接结果,是治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所必需的,因而是正常的,但是后一阶段的萎缩则是不正常的,它构成了导致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

一、消费需求萎缩的直接原因1.现期收入增幅下降表1中的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199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一直在下降,由22.5%下降到5.1%(低于当年经济增长率),3年共下降17.4个百分点,其中1996年与1995年相比下降9.5个百分点,1997年与1996年相比下降6.4个百分点,1998年虽然跌幅缩小,但仍然下跌。

中国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

中国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

中国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中国居民消费。

首先阐述中国居民消费现状以及问题;其次运用协整和误差校正模型估计我国的长期及短期居民消费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存在协整关系;最后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 d阶单整;协整与误差校正模型一、引言居民消费是指常住住户对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按市场价格计算,即按居民支付的购买者价格计算。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取得货物所支付的价格,包括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商业费用。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消费升级从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逐步向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转移,从十几年前的“十元级”、“百元级”、“千元级”到近几年的“万元级”、“十万元级”,消费品的档次越来越高,折旧越来越快。

但居民消费水平明显偏低。

1980年,低收入国家的居民消费率为66%,高收入国家为60%,东亚国家为58%,中国为50.9%,1990年,各组的居民消费率分别为61%、61% 、55%和49.7%,到1994年低收入国家的居民消费率为62%,东亚国家为54%,而中国为45.1%[1],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偏低非常明显。

我国的居民消费存在着多种问题,主要是消费断层和消费梗塞。

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而造成了消费断层,进一步使整体的消费结构优化受到影响。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法,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提法也是为了提高农民收入,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由于国内某些产业的厂商未能及时地针对消费的升级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来满足国内居民消费,以至国内的某些消费需求由国外满足,国内市场存在消费梗塞。

解决国内消费梗塞的关键在于从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系构架。

本文中还提出了一些解决消费断层和消费梗塞问题的建议。

解决消费断层问题主要是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考虑的。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2019年7期总第892期一、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过去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相对过剩经济和买方市场,消费环境也随之改变,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居民收入、人均GDP、财政支出、通货膨胀率、人口老龄化、财政支出、税收等等。

二、影响因素分析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收入影响居民的购买力,影响支付能力,从而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其中税收、失业情况等等现状会影响到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居民的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最重要的原因。

收入决定着消费额以及消费商品的等级,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居民的消费水平越高。

2.人均GDP:综合国力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人均GDP 的增长,为居民消费创建了良好的条件。

3.财政支出:近几年,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政府在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帮助,出台了各种惠民政策,以增加财政支出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4.人口老龄化:随着互联网的推广,电子商务市场的兴起,有许多消费模式都转变为网上消费,为消费搭建了一定的门槛,由于中老年人不能与时俱进,为消费行为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从而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5.税收:虽然十九大提出对税制改革的政策,但是对很多人来说税收依然成为人们消费行为的障碍。

随着通货膨胀的作用,导致居民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加之税收的作用,加深了消费障碍。

三、计量模型的建立1.指标与模型的选择本研究中,我将选定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Y。

在选择解释变量时,如果把上述指标均作为解释变量会产生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以及居民的消费心理等存在诸多可变因素,随意性较强,将不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进行研究。

因此,选择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X2)、人均GDP (X3)、财政支出(X4)、商品价格指数(X5)作为解释变量。

确定模型:2.数据我选取了1997年到2016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财政支出、商品价格指数这五个指标,在国家统计局找到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1990~2003年中国居民消费率的变化情况
说明:图中数据系作者根据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的相关资料计算而得。

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位居倒数第二,26个高收入国家和地区中,只有新加坡的居民消费率低于中国。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表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居民消费率会有所差异,因此,将中国目前的居民消费率与世界其他国家处在和中国相似的发展阶段时的居民消费率进行比较可能更有意义。

H·钱纳里等人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时,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一般为61%①。

2003年中国人均GDP为951美元(以1995年美元计),接近1000美元,但居民消费率仅为43.4%,远远低于这一阶段居民消费率的国际平均水平。

表4中我们列举了印度尼西亚、泰国、玻利维亚、菲律宾、哥伦比亚和韩国六国在人均GDPl000美元左右时的居民消费率的情况,这六国当时的居民消费率均在60%以上,而中国2003年的居民消费率比六国的平均水平大约低了25个百分点。

表3居民消费率的国际比较单位:%
国别19901994199519992000低收入国家61.O62.O57.O70.O62.0
中等收入国家62.059.O63.062.O62.O
高收入国家61.063.062.O62.O
东亚国家55.O54.O52.053.O
南亚国家69.O70.073.O71.6
中国49.744.646.147.648.O资料来源:《世界发展报告》(1997、1999/2000、2000/2001),中文版,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表4与世界一些国家处在和中国相似的发展阶段时的居民消费率的比较
国家牟份人均GDP居民消费率(%)
中国200395143.35印度尼西亚1995l04261.58
泰国1978l05764.87
玻利维亚1976104163.79
菲律宾1976103462.27
哥伦比亚1960l10472.34
韩国1960125683.18说明:1.人均GDP均以1995年美元计。

2.资料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综合司:《关于消费率的国际比较>,栽<中国经贸导刊>,2004(16),20页。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1990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虽然经历了一个下降——小幅上升——下降的过程,但从总体上看呈现出长期下降的趋势:第二,从居民消费率的内部结构来看,1990年以来农村居民消费率大幅下降,城镇居民消费率小幅上升,中国居民消费率的下降主要源于农村
①H·钱纳里等:《发展的模式,1995—1970》,中文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52
1990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变动的实证分析
作者:曾国安, 胡晶晶, ZENG Guo - an, HU Jing - jing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
刊名:
税务与经济
英文刊名:TAXATION AND ECONOMY
年,卷(期):2006(1)
被引用次数:12次
1.GDP的核算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生产法,即GDP等于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和;二是收入法,即GDP等于劳动者(个人)收入、国家税收(含规费)、企业的利润和折旧三者的总和;三是支出法,即GDP等于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的总和
2.国家计委政策法规司适当提高消费率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期刊论文]-宏观经济管理 2001(12)
3.郑学工如何测度三大需求的比例关系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2005
4.H·钱纳里发展的模式,1995~1970,中文版 1988
5.H·钱纳里发展的模式,1995~1970,中文版 1988
6.曾国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现状评价与调节政策选择[期刊论文]-经济评论2002(05)
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 2004
8.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文版 1998
9.总负担系数指被抚养人口(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计算公式为:总负担系数=被抚养人口/15~64岁人口×100%
10.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1964
11.陈宪居民消费率:困惑与出路--对中国经济发展"瓶颈"的再认识 2002(09)
1.谢春玲.Xie Chunling我国居民消费率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期刊论文]-现代经济探讨2008(9)
2.韩海燕.高昂.HAN Hai-yan.GAO Ang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分析[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2009(22)
3.曹小敬中国居民消费率低下的统计分析[学位论文]2007
4.彭志远.PENG Zhi-yuan我国宏观消费率变化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当代财经2007(2)
5.江林.马椿荣.JIANG Lin.MA Chun-rong我国最终消费率偏低的心理成因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流通经济2009,23(3)
1.安海燕贵州农户消费分析[期刊论文]-改革与战略 2012(4)
2.赵晓峰.史修松我国一般消费品市场市场结构二元化问题分析——兼论发展中档品市场以扩大内需[期刊论文]-经济师 2011(7)
3.赵栋强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农技服务 2011(6)
4.赵兴罗扩大内需背景下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期刊论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0(2)
5.王丽清刍议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期刊论文]-商业经济 2010(7)
6.杨燕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期刊论文]-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9(6)
7.叶馨蔚自1992年以来我国的消费状况及原因分析[期刊论文]-经济师 2009(5)
8.文艳江苏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动——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9(3)
9.毛盛勇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分析[期刊论文]-统计研究 2007(6)
10.周觉.邹璐试论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及对策[期刊论文]-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4)
11.唐兵.冯超关于扩大内需的研究观点综述[期刊论文]-经济纵横 2007(6)
12.曾国安.胡晶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倾向的影响[期刊论文]-消费经济 2006(6)
13.史维良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企业经济 2006(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wyjj200601013.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