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大师毕沙罗

合集下载

田园景观与人文意蕴——毕沙罗田园风景画解读

田园景观与人文意蕴——毕沙罗田园风景画解读

42美学2020/11大自然是人类生命孕育及赖以生存的摇篮。

人们在生存发展中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与土地、山川、草木为伴,形成天人合一,和谐共存的景象,从而产生了农耕文明。

这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讴歌的题材内容,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价值,折射出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思想的内涵。

毕沙罗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居住乡村,以写生方式表现了一批印象主义风格的田园风景画作品,呈现他“关注自然,关心社会”[1]32的人文视角。

一、田园写生再现自然资源特征风景画初期,图式语言传承了古典格律体形式,营造画面的神圣宏伟与寂寞的气氛,使故土的一草一木、道路、海湾、风车等景物的描绘都充满画家的崇敬与虔诚之情。

“因为他们喜欢将云彩、大海、山丘只是看做诸神的呈现形态,从而抽掉了自然本身的丰富意味。

”[2]毕沙罗突破风景画初期古典格律体的僵化图式语言,追求客观自然的现实主义。

他曾说:“只要我眼晴一睁开,我的意识就开始得到自由了。

”[1]15这与中国唐代张彦远所认为:“衣服、车舆、土风、人物,年代各异,南北有殊”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深刻而形象地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折射出现实社会文化的印迹,具有地域、时代、社会的历史属性与审美价值。

在他们看来,古典格律体绘画那些想象、理想化修饰的自然是一种概念化、假大空及矫揉造作的自然,是一种“水不流,花不开”的境象表现,都缺乏时代生活气息,他们认为只有客观现实才是自然生活的美。

毕沙罗崇尚以写生方式回归客观世界本源,“強调自然状态下产生的创作冲动”[3]。

面对伸手可及的现实生活,聆听大自然的呼吸,近距离观察、感知岁月痕迹及劳动的果实,忠实记录鲜活和生动的具体细节。

“他要求在创作时不能设置构图,甚至不允许自己随意改变自然中物象的位置,追求画面自然的和谐”,[1]32在特定视角状态下取景,因势利导,呈现自然而然的视觉图像。

他的一些画作,登高远眺写生再现田园结构的特征,即产生广角俯视现象,视点较高,尽显层出不穷的视野。

毕沙罗

毕沙罗

毕沙罗人物简介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毕沙罗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

毕沙罗是始终如一的印象派画家,他对印象派的重要意义甚至超过莫奈,他品德高尚赢得所有人的钦佩,在印象派画家心目中,他是这个松散大家庭的家长,是印象派的先驱,因此人们尊称他为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以色列人的领袖)。

Morning, Autumn, Eragny编辑本段人物年表1830(出生) 7月10日,杰考布.亚伯拉罕.卡米耶.毕沙罗(Jacob Abraham Camille Pissarro )生于法国圣托马斯(Charlotte Amalie, St. Thomas)。

母亲是蕾切尔.玛匝娜-坡美(Rachel Manzana-Pomié),父亲亚伯拉罕.加百列.毕沙罗(Abraham Gabriel Pissaro)是一个葡萄牙-西班牙系犹太人。

1842(12岁)少年毕沙罗离开圣托马斯前往法国巴黎的一所寄宿学校学习。

1852(22岁)毕沙罗同丹麦大师弗里兹.梅尔贝(Fritz Melbye)行至委内瑞拉。

1855 (25岁)毕沙罗再度前往巴黎,在许多著名学院(诸如École des Beaux-Arts 和Acaidémie Suisse)和绘画大师(Jean-Baptiste-Camille.柯罗和 Charles-François.杜比尼)处求学。

1870 (40岁)普法战争爆发,毕沙罗被迫逃离在路维希安(Louveciennes)的家。

1871 (41岁)毕沙罗返回路维希安,发现自己的寓所已被普鲁士士兵彻底摧毁。

毕沙罗决定携家人至伦敦避难。

1893 (63岁)杜兰-德鲁(Durand-Ruel)在巴黎举办了一个大型画展,其中包括46副毕沙罗的画作。

1903 (73岁) 11月13日,毕沙罗在巴黎逝世,葬于拉雪兹公墓(Père Lachaise Cemetery )。

高中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高中美术: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

那为什么这两个画派被称为是从传统走向现代呢?我们首先要了解印象主义之前的绘画风格。

1、在十九世紀中期以前,西方绘画多以神话、宗教、历史或贵族生活为题材。

2、虽然画家在创作前可能会到戶外写生取景,但他们都喜欢回到画室才進行绘画创作。

3、当时的画家除了相信自然界的一切景物,各自有不同的固有色外,绘画时还会在物体受光较少的部分加上黑色或褐色,以营造黑暗的调子变化。

在红色上加上黑色或褐色营造红袍下的暗面效果在手部加上黑色或褐色來营造阴影的效果这就是传统绘画的写实风格。

印象派就是改变了传统绘画的现状,走向了革新。

作品大多是在室外对景写生而成,突破了西方几百年来画家在画室作画的传统习惯。

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

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1840年在巴黎出生,少年时代在面对英吉利海峡的港口城市拉·阿布尔度过。

1874年4月,莫奈等一批青年画家,在巴黎了借用一位摄影师的工作室举办了印象派的第一次展览。

这幅画就是其中的一幅。

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塞纳河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

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完成作品,因此画面不可能描绘的很仔细,所以完全要靠印象了。

当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认为很粗糙,过于随便,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他们,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这个画派随之诞生。

莫奈《鲁昂大教堂》1892——1933《鲁昂大教堂》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系列,都是差不多在教堂正面角度的地方画的,但是莫奈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去描绘不同光线下的鲁昂教堂,充分表现了印象派注重瞬间的感受,注重对光线的描绘,不同天气情况下,教堂呈现出这几种不同的色彩。

西方油画的发展及风格流派

西方油画的发展及风格流派

西方油画的发展及风格流派--印象派油画印象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

以马奈为中心的一批画家如莫奈、西斯莱、雷诺阿、塞尚、德加、毕沙罗等人,在反对学院艺术的口号下,以创新的姿态进行艺术革新,并登上法国画坛。

1874年他们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展览,社会反响很大,参展作品中,有一幅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这样印象派绘画便由此而得名了。

印象派强调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学院派的因循守旧,主张艺术上的革新。

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

他们走出画室,走进大自然,在阳光下直接对景写生,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这在绘画史上是很大的革命,也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极大的影响。

由于印象派绘画很少反映人类生活的主题,使创作题材和内容受到很大限制。

马奈(1832~1883),是19世纪下半叶对绘画领域的革命起重要作用的绘画大师,他虽与印象派画家们有密切的联系,但并未参加印象主义画展,可是印象派的画家们始终是以马奈为中心,创造新的绘画理论和作品。

1832年马奈出生在一个富裕的法官家庭,因为热爱艺术,他放弃了高官厚禄的前程,成为一位画家。

马奈是最早打破传统的棕褐色调,使画面明亮、有外光新鲜感的画家。

他受过古典艺术的薰陶,作品中始终保持着宏大和庄重的气魄,他的画在造型上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但在色彩上还没有发展到其后一些印象派画家那样去分解物体颜色的程度。

他对色彩的处理比较完整,每一色块都很协调柔和,又很鲜亮,给人透明和清新之感。

《吹笛子的少年》是马奈的一幅著名的作品,在总的暗调子中,突出几块明亮鲜艳的色彩,使之更加响亮耀眼。

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品《奥林比亚》也同样运用了这样的表现手段。

毕沙罗

毕沙罗

《洛德希普林恩火车站》
画面解析
这是一幅蒙马特大街 的全景图,人群流动, 车水马在这幅画上, 构图宏伟,街景庄严 而有气派;色彩丰富 柔和,在冷暖色对比 中,充满中间调子的 过渡,形成一种细致 而变化丰富的灰调子, 但却很明亮,它显示 着光的饱满,其笔触 均匀而不失活泼变化, 粗犷与细致融为一体, 表现出毕沙罗特有的 艺术风格。
把土地、房屋、 天空的颜色,分割 为若干不同的条状 色块或色点,从而 产生了一种闪光耀 眼的光色效果。同 时,印象派的光感、 色彩与空气的处理 方式,也被引入画 中,使作品色彩斑 斓而又统一,明亮 而又真实
《村落、冬天的印象》 1877年 画布 油彩 54.5cm× 65.5cm
《艾拉尼的疯人院》
创作高峰期
从1870年到1880年这十年间,是毕沙罗的创作盛期,他大多数 杰出的作品都出自此期。正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当普法战争开始的时 候,他离开巴黎在伦敦和莫奈一起作着“光与色的实验”。战争结束 后他回到巴黎,一边创作了大量精彩的作品,一边同一些志同道合的 朋友探讨着艺术的奥秘。他画的《通往卢弗西埃恩之路》创作于1 872年,他在这里着重表现的依然是虚实,空间和体积之间的平衡以 及透视关系的正确性,由于过分强调色彩的过渡而使画面的调子仍然 处在暗淡之中,而此时他的那些朋友们已把色彩的表现发展到了令人 惊异的地步。但这样的情况持续的并不长,他1 873年画的《干草地》 即已摆脱了单纯的形体处理,使光与色的表现占据了主导地位。色彩 的细致和丰富甚至超过了他的朋友们,仅仅在天空的表现上就具有白, 紫,蓝的浓淡,冷暖的细腻变化。同年,他又画了《乡村小道,瓦兹 的奥维尔》,作品在光与色的表现上是同样出色的,而这里着重体现 的是艺术家的感受和庄重的意味。而他画的《推独轮车的农妇》也是 十分感人的。也正是这一年他与同道们共同创办了第一次印象派画展。 他的作品在此时已享有一定的声誉。

毕沙罗绘画中色彩与笔触之美

毕沙罗绘画中色彩与笔触之美

合起来 , 时 间被定格在那 一瞬间, 色彩和笔触 的流 畅有序及 光影
的鲜活 , 使农家女子 的安然状态跃然于画面。
1 8 9 0 年, 毕沙罗在 卢昂港一带的写生作 品的色彩厚重 , 纯度 更接近 , 笔触清 晰可见 , 他 画面 中明确 的色 点使作 品表现 出 自由
轻 快的效果 。在 1 8 9 1 年《 休息 的割麦女子》 中, 用 色精 细而 自然
涂在 画布上 , 笔触不 仅表 现 了客 观 空间 , 同时也 在表 现 艺术 空
间。毕 沙罗在作 品 中的笔触 笔法是一 次性的绘 画方 武 , 是用一
次性 的笔触 完成 画面上的光 、 色、 形 的关系, 将 笔触作 为画面形
式 语 言 的 载 体 。 快速 、 瞬 间、 不做涂 改, 他 的风 景 写 生 作 品把 对
内点 彩 。 ”
在 自然物体 上 , 其 色彩产生的变化是丰 富而微妙 的, 每一个局部
的色彩 和不 断变 幻 的光 照射 下 的物 体体 现 出变化着 的色 彩关 系。这 种色彩关 系由很 多颜色形成 , 毕沙 罗关注这样 的现象 , 用 细碎 的笔触和纯度极高 的颜色表现对象 。他将这 种瞬间感 受表
协调 , 他用 一次 性的笔触 完成画面上的光 、 色、 形的关系 , 将 笔触
展。他 善于捕捉 与表现对 象转瞬 即逝 的光 、 影、 色, 是 印象派 中
举足轻重的一位画家。
作 为画面形式语言 , 人物具备 了感性 色彩。1 8 9 1 年 的《白霜》 是
描 绘 田园风 光 的一幅作 品, 在光 的变化 中体现 了色调 的微 妙变 化, 树、 草地和房屋的色调表现 了 自然景物的色彩变化。在 1 8 9 3

毕加索简介

毕加索简介

毕加索简介
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

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

扩展资料:毕加索的艺术手法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

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

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

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

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

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

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

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

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

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
期的忧郁动力。

法国印象派大师毕沙罗油画名作欣赏

法国印象派大师毕沙罗油画名作欣赏

法国印象派大师毕沙罗油画名作欣赏
印象派大师油画欣赏系列图集本为4篇,结果由于操作不慎,6月22日所发的第一篇莫奈不慎撤回无法恢复,第三篇梵高由于撤回修改失误也报废,西斯莱成为之前硕果仅存得以一篇了。

今日的毕沙罗是原计划中的完结篇,这失误的两篇,未来我再修改补齐吧。

图为《蓬图瓦兹的河岸风景》,创作于1872年。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静思斋
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父亲是法国籍犹太商人。

毕沙罗在11岁时被送往巴黎学习经商,但他却醉心于绘画,毅然弃商从艺,师从于柯罗等绘画大师。

图为《乡间的小路》,作于1856年,是他早
期的作品。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静思斋
毕沙罗的艺术事业深受莫奈影响,莫奈是印象派的创始人,而毕沙罗则被视为印象派的真正领袖,他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

图为《比利时的风车》。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静思斋
《路维希安的秋天》,作于1870年,现藏于保罗·盖蒂美术馆。

路维希安(Louveciennes)是巴黎附近的一个小城,属伊夫林省,很多大画家来此采风,留下了诸多以路维希安为名的画作。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静思斋
《鲁昂的石桥与驳船》,作于1883年,现藏于哥伦布美术馆。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静思斋
《麦田》,作于1877年。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静思斋
《收干草》,作于1892年,现藏于芝加哥艺术学院美术馆。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静思斋
《摘苹果》,作于1888年,现藏于达拉斯美术馆。

转载自百家号作者:静思斋。

毕沙罗绘画艺术的分析研究

毕沙罗绘画艺术的分析研究

Classified IndeX: University Code: l0075 U.D.C: NO: 20090727A Dissertation for the Degree of M. ArtsPissarro Painting art researchC a n d i da t e:Xue HongyueSuPervisor:Prof.Hu Ling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Degree of ArtsSPeciality:ArtsUniversity:Hebei UniversityDate of Oral EXamination:May20l2摘要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被人们称为“印象派中的米勒”,其作品主要以乡村和农妇为题材。

毕沙罗在不断探究绘画艺术的道路上寻找到一个现代的综合法,以谢弗勒尔所研究的色彩原理为依据,用光学调色来替代颜料调色,以将光学调色法作为印象主义绘画的调色法,产生出更强烈的光感和丰富的色彩。

在毕沙罗绘画作品的表达上,将瞬间的平面空间转化成了时间上流动的艺术空间,打破了传统绘画艺术“固有色”的表现,运用亮丽的色彩和阳光的自然蛙力去塑造瞬间事物的美好。

毕沙罗的绘画艺术带给生命无限的复杂感受,把审美属性与自然属性相联系创作出淳朴、自然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了强烈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价值,对以后的绘画艺术带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从四个章节来论述毕沙罗绘画艺术,毕沙罗的时代背景、绘画艺术语言和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与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阐述。

毕沙罗凭借艺术直觉,以自然为依托,每一幅作品在光与色的巧妙运用下,对观察画面物象的视觉真实上加人透视的原理构成画面的空间真实感,使画面的构图达到稳定、坚实和平衡的统一。

毕沙罗笔下的景物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产生出主体对象化,充分表达了洞察自然后带给人们内在精神层面的真实感。

试析毕沙罗绘画创作的情感表达

试析毕沙罗绘画创作的情感表达

试析毕沙罗绘画创作的情感表达杨婷羽湖南科技大学摘要:毕沙罗是唯一一个参加印象派八次画展的人,其绘画创作对法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与其 作品的选材和情感表达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毕沙罗的创作经历、绘画创作内容与形式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中国当代画家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毕沙罗创作的情感表达,真正走进毕沙罗的绘画世界。

关键词:毕沙罗情感表达绘画创作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7-0038-03一、毕沙罗绘画创作经历卡米耶•毕沙罗是法国印象派大师,生于安地列 斯群岛的圣托马斯岛,商人出生的他迎娶了家中的仆 人为妻,并始终如一,就像他对绘画的热烈追求一 样。

在诸位印象派大师中,毕沙罗是唯一一个参加了 八次印象派画展的画家。

比起莫奈、梵高、塞尚这些 光辉熠熠的艺术家,他的画作色彩没那么浓烈,虽然 身为印象派的鼻祖,毕沙罗的才华在同时代的艺术家 里算不上最耀眼的,但他朴实无华却饱含爱意的灵魂 让这些画作在色彩消失之后依然有平静的力量和人 性的温暖。

毕沙罗早期都是自学,后来认识了弗里茨梅尔并拜他为师,还认识了柯罗、库尔贝等大师。

接着他进入瑞赛画院学习并在这里认识了莫奈、塞尚等画家。

1859 年,毕沙罗向沙龙展提交油画《蒙莫郎西的风景》,在几千件作品中,毕沙罗的作品脱颖而出,作品被标上 “A ”,并得以入选。

1861年5月,沙龙展在工业宫举行, 毕沙罗自信满满的选送了三幅水粉画,分别是《田野》 《蒙马特的高地》《拉•罗什•居雍的平原》,但遗憾的是,这三幅都落选了 ,直到1864年的沙龙展毕沙罗的两幅 作品才入围。

接着的两三次沙龙展毕沙罗的画因评审 团的杜比尼而入选。

1867年,毕沙罗搬入蓬图瓦兹并 创作出大量的画作。

其中《蓬图瓦兹隐修处风景》和《蓬 图瓦兹,隐修处之景,加莱斜坡》被入选1868年的沙龙展且收到诸多好评。

从1870年左右,毕沙罗画了一大 批家人的画,包括妻子和几个子女阅读等的生活画。

毕加索简介

毕加索简介

毕加索简介一、生平简介毕加索(西班牙语:Pablo Ruiz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和乔治·布拉克同为立体主义的创始者。

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

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

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973年),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他一生留下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非凡的创造性。

代表作品有:《亚威农少女》,《卡思维勒像》,《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格尔尼卡》,《梦》。

二、作品风格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30岁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

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

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

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

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

艺术作品是伟大的人物创造的。

世界名画家系列——印象派大师毕沙罗作品欣赏

世界名画家系列——印象派大师毕沙罗作品欣赏

世界名画家系列——印象派大师毕沙罗作品欣赏毕莎罗Pissarro Camille(1830-1903年),法国印象派大师,1830年生于安的列斯群岛的圣托马斯岛,1903年卒于巴黎。

在他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

”在他去世后3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莎罗的学生”。

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毕莎罗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

毕莎罗是始终如一的印象派画家,他对印象派的重要意义甚至超过莫内,他品德高尚赢得所有人的钦佩,在印象派画家心目中,他是这个松散大家庭的家长,是印象派的先驱,因此人们尊称他为印象派的摩西(上帝的传喻者,以色列人的领袖)。

毕莎罗堪称印象派团体中的“中流砥柱”,尽管其他几位印象派大师的“社会知名度”比他大,但总体作用仍有所不同。

不管外界有多大的压力,也不管内部有多大的纷争,毕莎罗静静地坚守着,先后吸引了塞尚、高更、修拉、西涅克等参加联展。

出身商人之家的毕莎罗不愿随父亲经商,但到了法国学画,他生活窘困,画卖不掉,不得不做油漆匠来谋生。

但他说:“绘画使我快乐,它是我的生命,其他无关紧要。

毕莎罗与其它印象画家不同的是,他不沉迷于云光倒影,水雾迷离的表现,而是把对生活的深刻信念,与法国传统的乡村文化融入画作中,专心致力于描绘土地与乡村,充份表现出对自然界亲切而深厚的情感。

60岁后的他,生活有所改善,但是因腿疾而不能行走,就天天在窗边作画,直到病逝。

001《遮蔽的早晨》1896 年油彩.画布 54.3 x 65.1 cm 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002《古堡花园》1876 年油彩.画布 112.7 x 165.4 cm 美国堪萨斯尼尔斯阿德金博物馆「古堡花园」展现了印象派画家在描绘风景时所能表达到的精细程度,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在画家应用光线的变化,表现色彩的不同上,呈现了风景画面中色调的变化及光影的多样性。

印象流派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印象流派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大碗岛上的星期天下午
风景
后印象派
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西方油画流 派。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 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 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 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
保罗·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 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出生于法国南部 城市埃克斯—普罗旺斯。 塞尚的画具有鲜明的特色。他强调绘画的 纯粹性,重视绘画的形式构成。而塞尚始 终对古典艺术抱着崇敬之情。他最崇拜法 国古典主义画家普桑。他曾说:“我的目 标是以自然为对象,画出普桑式的作品。” 他力图使自己的画,达到普桑作品中那种 绝妙的均衡和完美。他向着这方面,进行 异常执着的追求,以致于对传统的再现法 则不以为然。他走向极端,脱离了西方艺 术的传统。正是如此,他被人们尊奉为 “现代绘画之父”。
莫奈 《睡莲》——
《干草垛》莫奈 ——《日出印象》莫奈
..
..
毕沙罗(Pissarro,1830-1903),法 国印象派大师。1830年生于安的列斯 群岛的圣托马斯岛,1903年卒于巴黎。 在他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 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在他去 世后3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 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 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在印象派 诸位大师中,毕沙罗是惟一一个参加 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 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毕沙罗是始 终如一的印象派画家,他对印象派的 重要意义甚至超过莫奈,他品德高尚 赢得所有人的钦佩,在印象派画家心 目中,他是这个松散大家庭的家长, 是印象派的先驱,因此人们尊称他为 印象派的摩西

卡米耶·毕沙罗是谁?法国印象派画家毕沙罗生平简介

卡米耶·毕沙罗是谁?法国印象派画家毕沙罗生平简介

卡米耶·毕沙罗是谁?法国印象派画家毕沙罗生平简介本文导读:1903年11月13日,毕沙罗离开了人世。

在他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

”在他去世后三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

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莫奈是发起者,并且以自己的作品给这个画派命了名。

但是,要说这个画派的真正领袖,那么,非毕沙罗莫属。

他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

毕沙罗1830年7月10日出生于西印度群岛中的圣托马斯岛,祖籍法国波尔多(Bordeaux)。

父亲在岛上开了个百货店,生意挺红火,算得上当地的一个富商。

他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

毕沙罗呢,却在巴黎上学时迷上了绘画。

回到岛上后,他在父亲的店里干活,一有空就跑到外面写生。

他想专门画画,父亲不许,5年后,他毅然离家出走,流浪到委内瑞拉。

在那里,他创作了自己的第一批油画。

最后,父母不得不妥协,送他去法国学习绘画,在学院派大师的画室里练习人体。

日子一长,他受不了学院的那种单调沉闷。

他喜欢大自然,爱到学院派大师们不屑一顾的粗野的乡村里去作画。

这种爱好决定了他在沙龙的命运。

1859年,他的作品入选沙龙。

而其后,则连续两次落选。

就在那时,他因为和母亲的女仆相爱同居,家里面因此不再给他资助。

他的生活陷入了窘境。

画又卖不出去。

为了糊口,他甚至不得不去做油漆工——好在画刷跟油漆刷差别不大。

妻子也下到田间,拼苦拼累地挣点子小钱。

贫穷没有能击倒这位坚韧的画家。

1870年,毕沙罗被普法战争赶至伦敦,在那里认识了画商保罗·丢朗·吕厄,他后来成为毕沙罗艺术最重要的赞助商。

而英国风景画大师康斯太勃尔、透纳等的作品则是他此行的另一个意外收获。

他的色彩因此变得欢畅明亮。

由于总是被沙龙拒之门外,1874年,莫奈提出搞个独立展览,跟沙龙对抗,毕沙罗等画家大力支持。

印象派大师毕沙罗生平简介

印象派大师毕沙罗生平简介

印象派大师毕沙罗生平简介毕沙罗是法国印象派大师。

印象派画派的代表人物。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毕沙罗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画家毕沙罗简介印象派大师毕沙罗出生在法国地区,在1903年的时候在巴黎去世,在他离开人世的前一年,曾经被高更称为是自己的老师,而在他去世三年之后也得到了著名画家塞尚的尊重,将自己划为他学生的行列之中。

在印象派所有的画家之中,毕沙罗是唯一一个曾经展示过八次的一个画家,可以说毕沙罗是真正的印象派大师。

他的一生始终坚持印象派的创作,是这个流派的先驱人物。

印象派大师毕沙罗从小就对艺术有着非常大的兴趣,但是直到他二十五岁的时候才真正的接触到艺术,在巴黎他认识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并且和他们的关系一直都保持的非常密切。

早期的时候他曾经以巴黎的风景作为创作的题材,这些作品都在官方的画展中展示过。

到了1870年的时候他为了远离战争到了伦敦地区,之后回到国家创作的作品便不再受到官方沙龙的欢迎了,从此之后他的作品便和印象派联系在一起。

和许多印象派画家相同的是他也曾经受到了日本的艺术的熏陶,所以他的作品色彩也是非常明亮鲜明的。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有许多,例如马奈、塞尚等等,他们将现实主义和自己的创作结合在一起,摆脱了许多环境和历史的影响和依赖性,而毕沙罗作为一代印象派大师也做到了这一点。

他将对自然的感觉放到了第一的位置上,通过认真观察自然景象中的光线和色彩寻找到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毕沙罗的作品毕沙罗的《蓬图瓦兹:埃尔米塔日的坡地》这幅画主要的场景就是埃尔米塔日的街道,以建筑为背景,因为毕沙罗一直都很向往那种乡村宁静般的画作意境。

这幅画就反映了毕沙罗的作画风格。

这幅画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十分宁静清幽,回归大自然的一种意境。

树枝还没有绿叶,附近街道的屋顶冒着炊烟以及房屋周围的田地和整齐的房屋。

这便是这幅画的整体内容,乡村般的气息十分浓厚。

除此之外,这幅画在细节方面值得人们学习,毕沙罗虽然描绘了多个景物,但他调节了每个部分的色彩亮度,这样能够突出他的主要景物以及次要景物。

柯罗、西斯莱与毕沙罗

柯罗、西斯莱与毕沙罗

柯罗、西斯莱与毕沙罗柯罗(1796.7—1875.2)卡米耶柯罗生于法国巴黎巴比松七星,作品多为小幅,逸笔纵横,言简意赅,阳光的效果和明亮单纯色彩,将平凡的景致简化和提炼,发掘和固定下它的隐艳馥郁,形成抒情一样的艺术,是以为多产画家其中风景画占大部分他终生热爱自然,主张作走向自然被认为是法国19世纪中期最出色的风景画家是使法国从传统的历史风景画过度到现实主义风景的代表人物。

“在我的生活中,只有一个梦寐以求的目的,这就是画风景”“以寄于自然的坚强感情和不屈服于任何打击的忍耐力来追求自然,如果没有这样的准备,最好不要从事画家这个职业。

”生平:童年时代在巴黎郊外学校读书时,常到附近的乡间散步,培养了对自然的喜爱。

后来三度旅行意大利,三度到瑞士,并到过荷兰、伦敦等地,主要的时间都陶醉于当地的景色,面对自然作画。

尤其是意大利,他停留很长一段时间,到处写生,创作无数的意大利风景画。

而他在法国居住的岁月里,大部分日子都在巴比松枫丹白露隐居画风景。

巴黎公社时期,柯罗曾被选为革命画家委员,但他置身于政治之外,漫游亚维瑞、诺曼底、阿腊斯等法国城镇,描绘他心里向往的古城风光和农村景色。

这些地方的原野和树林,对柯罗来说,不仅是创作上的对象,更是他心灵上的源泉。

一生经历了三次革命运动:1830年、1848年的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

在这一系列激荡的政治风云中,他亲身体验过拿破仑一世到拿破仑三世的兴亡;目睹美术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兴衰,直至印象主义的兴起。

因而在柯罗的身上染上了各个时代的混合色彩与艺术风格的因素。

他40岁以后,成为巴比松画派的志同道合者,画风倾向于这个画派。

他受古典美术教育,曾是忠实的古典主义者。

他热衷浪漫主义的自然观念,对自然的崇拜,使他成为诚挚的写实主义者。

因此,批评家认为柯罗的最大成就,就在于他汇合了19世纪所有的主流,而为当时刚刚兴起的印象主义开辟了道路作品特点:1早期,他的风景多为城景与原野,建筑物轮廓分明,阳光照射下的大地画得非常坚固,远中近景的空间感十足。

毕沙罗油画《红屋顶的房子》赏析

毕沙罗油画《红屋顶的房子》赏析

毕沙罗油画<红屋顶的房子>赏析19世纪欧洲印象主义画派中有一位艺术大师——卡米尔·毕沙罗(1830-1903),他与伟大的印象派画家莫奈、雷诺阿、德加齐名。

“现代绘画之父”的保罗·塞尚也尊称毕沙罗是自己的老师和引路人。

毕沙罗在油画史上的贡献也不仅在于作品的体现,他还是最早到室外写生的外光作画的探索与实践者。

卡米尔·毕沙罗出生在丹麦圣多马的安蒂尔岛。

从小喜爱绘画,12岁到法国读书,校长发现了他聪颖的绘画天资,让他在课余进行基础训练。

25岁时他经商较成功,收入不菲,但还是弃商学画。

来到巴黎后,非常有幸地认识了风景画家柯罗和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在与他们到大自然的乡村写生中,通过个人的深入观察,户外迷人的自然景色、乡野中散发出的芳香与诗意般的美感,深深地打动了毕沙罗。

他认识到从普桑到拉斐尔的古典主义传统表现出来的画面太平板了,难以表现出大自然诱人的光色变化。

他始终用自己特有的轻松欢快的小笔触把大自然的美景搬上画布,逐渐形成自己个人的画风与画法,与现实主义画家的风格也渐行渐远。

终于,柯罗忍耐不住了,嫌毕沙罗辜负了柯罗与库尔贝对他的期望。

毕沙罗的作品也不为画师与公众认可,很难入选官方沙龙画展。

但毕沙罗坚信,天道酬勤。

1871年,毕沙罗遇到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

在共同的创作交流中逐渐成为印象派艺术的发起者和骨干力量,这一阶段也是毕沙罗创作的全盛时期,他最为典型的激动人心的油画是《红屋顶的房子》(作于1877年,画布油画,现藏于巴黎奥塞美术馆)。

这一时期他不再使用柯罗的橄榄色、橙色、中棕色和中灰色调子,而用补色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变化规律,此画用条状和色块来分布补色色调,色彩关系让人感到既跳跃又和谐,非常赏心悦目。

他把画面的景物处理得模模糊糊的,用笔具有很强的速写性,不太清晰的景物却表现出了色彩的光感,画面给人的印象非常强烈。

在深秋接近冬季的乡村画面上,毕沙罗让阳光爬满每一根树枝,每块空间,到处都闪耀着斑斓的色光。

法国印象派大师:卡米耶·毕沙罗《巴黎蒙马特大道》高清油画

法国印象派大师:卡米耶·毕沙罗《巴黎蒙马特大道》高清油画

法国印象派大师:卡米耶·毕沙罗《巴黎蒙马特大道》高清油画
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Pissarro,1830-1903)是印象主义运动中的关键人物之一。

这幅《巴黎蒙马特大道》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他的思想比较激进,有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是印象派中善于画农民题材的画家,他很同情农民,注重描写农民和农村景象。

毕沙罗的作品很富有生气,既注重对外光与色彩的探索,同时也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

1866年他隐居在离巴黎不远的蓬图瓦兹并画了一系列描绘当地的自然风景画。

毕沙罗在巴黎蒙马特山区有一间画室,经常与其他年轻艺术家聚集在咖啡馆,讨论当时的展览环境与绘面技巧。

他备受年轻后进尊崇,并且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塞尚、高更、凡·高乃至年轻时的马蒂斯都受过他的引导与影响,凡·高和高更曾公开表示毕沙罗是他们的老师和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沙罗
PISSARRO
(1830—1903)
★人物简介
毕沙罗(Pissarro,1830-1903),法国 印象派大师。1830年生于安的列斯群岛的圣 托马斯岛,1903年卒于巴黎。 在他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 写道:“他是我的老师。”在他去世后3年, “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 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 塞尚,毕沙罗的学 生”。 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毕沙罗是惟一一 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 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
《菜园和花树· 蓬特瓦兹的春天》 1877年
运用细小的笔触点画造型,色彩的配置过 渡非常微妙、丰富、沉稳与厚实 鲜花是白色的,夹杂着像天空那样蔚蓝的 阴影,连天空也像是鲜花盛开似的。这两种亮 调子受着房屋的蓝灰色和土地的淡绿、黄、蓝 调子的制约,这里的一切都渗透着快乐、新颖 和大地回春的欢腾气息。
《蓬图瓦兹:埃尔米塔日的坡地》
1873年
画布 油彩
61× 73cm
采用日本式模糊取景方法,以明亮的色 彩和颤动的笔触表现当代风景
构图层次鲜明,建筑物的整体和树木之间造成强 烈对比,同时色彩之间隐隐约约的和谐。 绿色和蓝色、灰色和米黄色,甚至是烟囱管道 的红色都被置于次要地位,不添加任何无用的光泽。 在右边的厚实房屋上面,树木则勾勒出诗一般 的图案
显现出现代都市的快速运动节奏
《塞纳河和卢浮宫》
1903年
油画
46×55cm
该幅画辽阔的天空呈蔚 蓝色,空中飘着几片粉红色 的薄云,阳光透过云层洒向 大地。卢浮宫、艺术大桥和 雅绿园的笔直线条使整个画 面显得十分稳重。画家试图 通过灰色、淡褐色和淡紫色 的色调,用灵活轻快的笔触, 来描绘充满整个画面的天空、 市内空气中弥漫着的冬季的 晨雾和光线的颤动。右边朦 胧的建筑形成了巧妙的失衡, 似乎企图吸引游移的目光和 飘乎的感受。目光的转移并 没有破坏构图的稳固性。这 近似于塞尚作品中常见的构 图
《瓦赞村口》
1872年 画布 油彩 45× 55公分
画中充满阳光、空气,清新、明净、温暖的乡 村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体现了早期印象派追求光 与色的表现特点 画面明朗且构思率直:两旁是高高的树木侧景, 地面留下阴影的痕迹,透明的天空中显露出背景 来。树木的垂直,与田野的低矮,二者之间的对 比,形成简单的结构
《蓬图瓦兹附近的艾尼丽街》
1874
油画
55× 92cm
这幅画注重色彩的调和,用以构图的线条几 乎像几何图形般相互连接。 它的构图是横向的,并延伸下去,以致我们 都能感觉处于中心位置的那辆马车行走之缓慢, 还有那些相向而走的行人们之不紧不慢。他们有 的戴着无边软帽,穿着长裙,有的穿着蓝色工作 服,戴着鸭舌帽
《洛德希普林恩火车站》
柯罗式的单纯清新的蓝绿色调和朴素优 雅、带有古典韵味的幽静气氛显而易见,画 法沉稳,虽有柯罗影响,但仍然是毕沙罗的
《通往卢弗西埃恩之路》
清新的空 气、明媚的 阳光、柔和 深远的云天, 给人的时空 和色彩的感 觉妙极了, 这种印象的 真实感能唤 起每个人如 同身临其境 的回忆
《 蒙马特大街》
这是一幅蒙马特大 街的全景图,人群流动, 车水马在这幅画上,构 图宏伟,街景庄严而有 气派;色彩丰富柔和, 在冷暖色对比中,充满 中间调子的过渡,形成 一种细致而变化丰富的 灰调子,但却很明亮, 它显示着光的饱满,其 笔触均匀而不失活泼变 化,粗犷与细致融为一 体,表现出毕沙罗特有 的艺术风格。
《埃尔米塔日花园一角》
1这两个人物为轴心,与围绕 四周的多根线条一起构成合理的布局。 一小片白花宛如童话里的一叶轻舟,若 隐若现,这是印象派画家经常使用的表 现手法
右边朦胧的建筑形成了巧妙的失衡, 似乎企图吸引游移的目光和飘乎的感受。 目光的转移并没有破坏构图的稳固性
《艾拉尼的疯人院》
1885年 画布 油彩 73× 60cm
构图特征:画面重叠,空间 较少,给人一种沉闷和神 秘的感觉。最前面横着一 根护栏,其线条富有旋律 感,抑扬顿挫,很有日本 风格 ,具有这一时期的特 点 画面 采用新的稠密手法,令 人惊讶,但光线颤动的效 果依然极佳。出来大型物 体——左边的房屋和对称 的草垛——周围的景色采 用的是热烈明快的色彩。 明亮的绿色、鲜艳的黄色、 橘红色和淡紫色构成色彩 斑斓的画面,没有一点伤 感,它预示新印象主义将 在下一年里得到蓬勃发展。
《村落、冬天的印象》
1877年
画布
油彩
54.5cm× 65.5cm
笔触 细碎 较为阔大、稳重、坚实 色彩 也有类似塞尚式的单纯冷暖过渡, 从蓝和绿到土黄、橘黄和红色,色 块铺垫得厚实,富有平面感,画面 很有力度和分量,比塞尚活泼且含 温情 画面 把土地、房屋、天空的颜色, 分割为若干不同的条状色块或色点, 从而产生了一种闪光耀眼的光色效 果。同时,印象派的光感、色彩与 空气的处理方式,也被引入画中, 使作品色彩斑斓而又统一,明亮而 又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