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检测甲胎蛋白含量
纳米磁珠结合核酸适配体用于检测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的研究
纳米磁珠结合核酸适配体用于检测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的研究摘要: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是HCC最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广泛应用于早期筛查、诊断和预后观察。
本研究采用适配体而不是抗体作为AFP-L3 的特异性识别受体,将AFP-L3特异性的ssDNA适配体接枝到磁性纳米颗粒(Fe3O4@SiO2),并对所得到的适配体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Ap-MNPs)进行了充分的表征和测试。
溶液中的Ap-MNPs对外磁场的响应较快,并可在几分钟内完全分离。
结果表明,Ap-MNPs对靶AFP-L3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AFP-L3的回收率(87.0%)远高于竞争蛋白IgG(38.9%)、HSA (18.5%)和FIB(11. 4%)。
基于Ap-mnp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的血清中AF蛋白无标记检测方法。
本研究表明,适配体是识别和检测生物标志物的理想工具,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磁性纳米颗粒、适配体、甲胎蛋白异质体异质体、生物标志物、无标记检测1.引言检测血清中的生物标志物,旨在实现早期发现和早期发现癌症的治疗。
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是最敏感和最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此外,AFP-L3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指标来识别早期可治愈的HCC患者并减少疾病相关死亡率。
人们认为,甲胎蛋白异质体的浓度在正常状态下70人血清一般低于25ngmL- 1,而≥为500ngmL- 1可能建议恶性HCC。
因此,检测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异质体对临床非常重要评估治疗结果和预后,以及复发的预测和转移。
传统的AFP-L3检测方法是基于免疫原理,e抗体与抗原AFP-L3的结合。
众所周知,该抗体热不稳定,容易变性,其活性通常是分批波动。
这些缺点将因此导致不稳定随后对AFP-L3浓度的测定不准确。
因此,特别希望寻求一种免疫分析的替代策略AFP-L3检测。
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应
用
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是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肿瘤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电致化学发光的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制备方法如下:
1. 制备电化学发光单元:将单层纳米金颗粒溶液均匀涂覆在ITO玻璃电极上,用紫外光聚合固化,形成电化学发光单元。
2. 修饰抗体:将特异性抗体分别与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3. 投放抗体:将抗原-抗体复合物投放到电化学发光单元表面,形成传感器。
4. 检测肿瘤标志物:利用交流电场激发电化学发光单元,观察传感器发光强度的变化,可判断样品中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的存在量。
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的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可重复使用。
经过实际样品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与传统ELISA检测结果相符合,证明了其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是一种有潜力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未来将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甲胎蛋白 胶体金法
甲胎蛋白胶体金法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一种由胚胎和胎儿产生的蛋白质,通常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存在于胎盘及胚胎血液中。
在正常成年人的体内,甲胎蛋白的水平应该非常低,因为它主要在胎儿发育阶段产生。
然而,对于某些疾病,特别是肝癌和胚胎性肿瘤等,甲胎蛋白的水平会显著升高。
胶体金法是一种常用的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基于免疫反应,使用胶体金颗粒作为标记物。
甲胎蛋白抗原会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再与胶体金颗粒标记的抗体结合,在形成复合物后,胶体金颗粒会在溶液中形成特定的沉淀线条,用于检测甲胎蛋白的水平。
胶体金法是一种简便、敏感且具有较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常用于临床检测甲胎蛋白。
另外,胶体金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生物分子的检测,如病毒和细菌等。
一种基于荧光纳米发光和磁性纳米材料的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荧光纳米发光和磁性纳米材料的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周兴平,胡栩华,倪似愚,李凯,李靖
申请号:CN200810207243.7
申请日:20081218
公开号:CN101441218A
公开日:
2009052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CdTe量子点和FeO-Dextran纳米颗粒检测血清中AFP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a)FeO-Dextran-第一抗体复合物的制备(b)CdTe-第二抗体复合物的制备(c)绘制“荧光强度一AFP浓度”标准工作曲线,算出工作方程;(d)测定所得荧光强度数值带入工作方程得到肝癌病人AFP的含量。
该方法检测手段简单,灵敏度高,可以让很多癌症初期的病人较简易地检测到病情,并及时采取治疗手段,为肝癌的临床检测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申请人:东华大学
地址:201620 上海市松江区松江新城区人民北路299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金纳米修饰电极 电化学检测
金纳米修饰电极电化学检测金纳米修饰电极是一种常用于电化学检测的技术,通过在电极表面修饰金纳米颗粒,可以提高电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灵敏检测。
本文将从金纳米修饰电极的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金纳米修饰电极的原理。
金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增加电极反应的速率。
此外,金纳米颗粒还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可以促进电极反应的进行。
因此,将金纳米颗粒修饰在电极表面,可以提高电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使其在电化学检测中具有更好的性能。
我们来看一下金纳米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
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液法、电化学法和物理气相沉积法等。
溶液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它通过在金盐溶液中加入还原剂,使金离子还原成金纳米颗粒,并将其沉积在电极表面。
电化学法则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电极表面生成金纳米颗粒,通过调节电极电位和电解液中的金离子浓度来控制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貌。
物理气相沉积法则是通过在高温条件下将金属蒸发,然后在电极表面沉积金纳米颗粒。
金纳米修饰电极在生物传感、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传感领域,金纳米修饰电极可以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的浓度和活性,实现对生物过程的监测。
在环境监测领域,金纳米修饰电极可以用于检测水体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实现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和预警。
在食品安全领域,金纳米修饰电极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和有害物质,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起来,金纳米修饰电极是一种常用于电化学检测的技术,通过在电极表面修饰金纳米颗粒,可以提高电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灵敏检测。
金纳米修饰电极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应用领域广泛等优点,因此在生物传感、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纳米修饰电极在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我们生活的质量和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基于金-石墨烯修饰的高灵敏甲胎蛋白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基于金-石墨烯修饰的高灵敏甲胎蛋白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朱强;余红霞【摘要】Based on gold nanparticles (AuNPs) and gold-grephene (Au-Gra) nanomaterials, an highly sensitive am-prometric immunosensor forα-1-fetoprotein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Firstly, AuNPs were electro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bare gold electrode. Then NiNPs were dropped on the electrode and served as electrochemical redox probe, next Au-Gra was fabricated to combine anti-AFP. The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munosensor were demonstr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CV). The immunosensor exhibited a good linear range from 0.1 to 100 ng/mL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0.03 ng/mL (S/N=3). The proposed immunosensor was simple, rapid and sensitive, and may provide a promise method for clinical detection. of AFP.%以具有大比表面积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纳米金颗粒(AuNPs)和金-石墨烯复合物(Au-Gra)为基底,成功制备了高灵敏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
金纳米修饰电极 电化学检测
金纳米修饰电极电化学检测金纳米修饰电极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它能够提高电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环境监测和医学诊断等领域。
本文将从人类视角出发,描述金纳米修饰电极的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前景。
一、原理金纳米修饰电极利用纳米金颗粒的独特性质,增加了电极表面的活性区域,提高了电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效率。
金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可以提供更多的反应位点和电子传递通道,从而增强了电极的灵敏度。
此外,金纳米颗粒还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亲和性,可用于固定生物分子,实现生物传感器的构建。
二、制备方法金纳米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溶液法、溶胶-凝胶法和电化学沉积法等。
其中,溶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首先,将金盐加入溶液中,通过还原剂将金离子还原成金纳米颗粒,然后将金纳米颗粒沉积在电极表面。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处理参数,可以调节金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分布,从而优化电极的性能。
三、应用前景金纳米修饰电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生物传感器领域,金纳米修饰电极可以用于检测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细胞等,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
在环境监测领域,金纳米修饰电极可以用于检测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和环境激素等,具有快速、准确和便捷的特点。
在医学诊断领域,金纳米修饰电极可以用于检测生物标志物,如血糖、胆固醇和肿瘤标志物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金纳米修饰电极是一种重要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通过合理设计和制备,可以获得高性能的金纳米修饰电极,为生物传感器、环境监测和医学诊断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金纳米修饰电极将在多个领域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蛋白质-RuO2纳米颗粒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超灵敏检测甲胎蛋白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二三年第十六卷第二期︵总第八十八期︶基于蛋白质-RuO 2纳米颗粒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超灵敏检测甲胎蛋白张丽娜1,郑杰2,吉晋兰1*(1.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城048026;2.晋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晋城048000)摘要:本文采用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BSA )为模板,绿色合成稳定、生物相容性好的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BSA-RuO 2),基于此构建了一种夹心型免疫传感器,实现甲胎蛋白(AFP )的超灵敏检测。
关键词:BSA-RuO 2纳米颗粒;蛋白质模板;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图分类号:O652文献标识码:O652文章编号:1674-5078(2023)02-0081-04DOI :10.3969/j.issn.1674-5078.2023.02.020收稿日期:2022-12-02作者简介:张丽娜(1980—),女,山西长治人,讲师,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合成及生物传感器应用。
郑杰(1980—),男,山西长治人,副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综合治疗。
通讯作者:吉晋兰(1975—),女,山西晋城人,教授,博士,化工总控工高级技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工环境。
当前,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因此尽早对癌症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而肿瘤标志物的灵敏检测是进行癌症早期诊断的有效方式之一。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 )的浓度在肝癌、大肠癌、胃癌等癌症患者血清中的测定值高于正常值(25ng/mL ),因此医生们把检测人体血液中的AFP 作为诊断病情的重要依据。
[1]近年来,存在多种AFP 检测方法,例如酶联免疫法[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3][4]、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分析[5]等。
其中,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因其响应速度快、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
[6]具有优异的氧化还原性能的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高催化活性在电化学传感[7]、氧化还原反应[8]和CO 氧化[9]等多个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肿瘤标志物分析统计学方法
肿瘤标志物分析统计学方法肿瘤具有高死亡率、高转移率和高复发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诊断肿瘤的传统方法有病理组织活检、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B超、X线胸片、内镜检查等。
这些检查对于肿瘤早期的检测效果十分有限,部分检测方法不仅价格昂贵,且会给患者带来痛苦。
因此,在肿瘤早期阶段开展快速、有效的检测十分必要,不仅可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还可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肿瘤标志物的筛检对于肿瘤早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1]。
肿瘤标志物是指由肿瘤组织或宿主与肿瘤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类活性物质,能够提示肿瘤存在与生长变化。
肿瘤标志物常常存在于血清、细胞、尿液、体液或组织中,常见的有癌胚蛋白、肿瘤抗原、酶类标志物、激素、糖类抗原等。
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操作便捷、标本易获取、非侵入性、价格低廉、易于动态监测疾病等优点。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肿瘤的预防、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辅助肿瘤分类、疾病监测、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可有效弥补其他医学技术对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不足[2]。
肿瘤标志物种类繁多,检测方法也各异,本文将几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放射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是一种传统的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是将放射性核素检测技术与抗原抗体结合特异性的特点相结合,以定量微量物质。
放射免疫分析多使用放射性核素125I,因其具有放射性高、易标记、衰变过程中释放的射线易于被检测等优势,逐渐替代了3H和14C而被广泛使用。
放射性核素标记具有高灵敏度、易于商品化等优势,曾被广泛应用,但与其他方法[3]相比,存在试剂盒使用寿命短、有放射性污染风险等缺点,目前已逐渐被其他检测方法取代。
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目前常用和较为成熟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其利用化学发光物质作为标记物,根据发光信号的强度来判断待测物质的量。
基于纳米金与牛血清白蛋白-二氧化钛复合物固定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基于纳米金与牛血清白蛋白-二氧化钛复合物固定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朱宇萍;袁若;柴雅琴;苏会岚【摘要】采用纳米金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二氧化钛(TiO2)固载抗体制得灵敏度较高的甲胎蛋白(AFP)免疫传感器,采用了循环伏安法对传感器的制备过程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AFP有很好的电流响应,其线性范围为0.01~80.0ng/mL,检出限为0.003ng/mL.该实验方法具有电极制备简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实现了对AFP的定量分析.【期刊名称】《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6)004【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二氧化钛;纳米金;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甲胎蛋白抗原【作者】朱宇萍;袁若;柴雅琴;苏会岚【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715;内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四川,内江,641100;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11生物传感器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分析测量技术,由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酶、微生物、动植物组织切片、抗原或抗体、DNA等)与物理化学换能器相结合而构成,是近年来生物医学和电子学、工程学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1-2].纳米材料由于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表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电学、光学、磁学、热学、力学及催化性能[3-4].近年来,纳米技术逐步进入电分析和生物传感器领域,引发了突破性的进展[5-6].纳米二氧化钛(TiO2)是目前研究活跃的无机纳米材料之一.与常规材料相比,TiO2具诸多优点,如:无毒、最佳的不透明性、最佳白度和光亮度,优良的电学性能,具有半导体的性能,热稳定性好,虽有亲水性,但吸湿性不太强,以及二氧化钛的成膜性好等[7-8],近年来被广大研究者关注.牛血清白蛋白(BSA)常做氨基化溶剂可使纳米材料表面氨基功能化,以便联结其他成份.本实验结合了TiO2和BSA的优点,制备了 TiO2-BSA复合材料,并将其修饰于处理干净的金电极表面,再利用纳米金吸附甲胎蛋白抗体从而制备了一种较灵敏的AFP免疫传感器.TiO2可有效的增大电极的比表面积,并且环保无污染.而BSA含有大量的氨基,并且具有一定的成膜能力,形成的TiO2-BSA膜能够大量吸附纳米金,使得固载的甲胎蛋白量增大,能够在保证环保的同时,又提高免疫传感器的性能.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CV)对电极修饰过程进行了表征,并对免疫传感器的性能进行研究.CH I600b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仪器公司);BRANSON IC200超声清洗仪(德国);M P230酸度计(瑞士M ettler-toledo公司);AB204-S电子天平(瑞士 M ettler-toledo公司),所有玻璃仪器用k2 Cr2 O7-H2 SO4浸泡,超声清洗仪超声,晾干.二氧化钛(TiO2)、甲胎蛋白抗体及抗原(Anti-AFP,AFP)(郑州博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BSA、氯金酸、柠檬酸三钠(美国 Sigma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实验室用水均为去离子水.取0.12 mL,0.5 w t%的 TiO2溶液与0.02 mL,500mg/L的BSA溶液在室温(25°C)下充分混合,超声震荡,混合均匀,得到BSA-TiO2复合物.在100 m L水中加入1 m L质量分数1%HAuCl4溶液,煮沸,然后迅速加入4 m L 质量分数1%柠檬酸三纳,继续沸腾15 min,然后冷却至室温,即得到纳米金颗粒[9].取3 m L制得的纳米金溶液离心沉降15 min后,用滴管吸走上层清夜直至总体积为0.5 m L,超声震荡约20s后取出保存在4℃冰箱中备用.将金电极(Φ =4 mm)依次用0.3、0.05μm 的A l2 O3糊抛光成镜面,用去离子水冲洗除去抛光粉,然后依次在去离子水、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5 min,室温晾干备用.取0.01mL,BSA-TiO2复合物滴涂在处理干净的金电极表面,等自然晾干成膜后将其浸泡在纳米金溶液中1h.最后将上述修饰好的电极浸泡在anti-A FP与去离子水的混合物(质积分数1∶1)中,在4℃下放置16 h.最后将电极浸入质量分数0.25%的BSA溶液中约60 min,以封闭电极表面可能存在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修饰好的电极置于4℃的冰箱中保存待用.图1为免疫传感器制备过程示意图.本实验采用CV对电极的制备过程进行逐步表征.测量电极电流用三电极体系: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SCE),铂丝电极作为对电极,工作电极为被修饰的金电极.以5.0×10-3 mo l/L Fe(CN)64-/3-+0.1 mol/L KCl+PBS(p H 7.4)溶液为测试底液,循环伏安测定的电位范围为-0.2~0.6 V,电位扫描速度为50 m V/s.利用CV表征了电极在修饰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电化学特性,所得循环伏安曲线如图2所示.图中曲线a是裸金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因为底液中含有氧化还原探针Fe(CN)64-/3-,所以曲线a有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将BSA-TiO2膜修饰到电极上后(图2b),由于BSA-TiO2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溶液中导电离子在电极上的电子传递,使得曲线b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值降低.电极表面的BSA分子上-NH2通过与纳米金颗粒的共价作用将纳米金组装到电极表面,使氧化还原峰电流增大(图2c),表明纳米金修饰在电极上有利于电极与导电离子的电子传输.再利用纳米金进一步吸附anti-A FP,得到循环伏安曲线d.由于抗体蛋白是生物大分子,它被吸附在电极表面从而阻碍电子传输,因此曲线d的氧化还原电流明显降低.曲线e是用BSA封闭电极表面可能存在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后得到的循环伏安曲线,其氧化还原峰电流值继续减小.最后当抗原(AFP)通过免疫反应结合到修饰电极上后,氧化还原峰电流值进一步明显减小(图2f),说明生成的免疫复合物覆盖了更多电极表面,进一步阻碍电子传输.图3是免疫电极在p H=7.4的铁氰化钾溶液中随着扫速从20~ 600 mv/s变化,峰电流值不断增大.从图4可以知峰电流与扫速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表明该免疫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受扩散控制.溶液中p H达到或接近蛋白质的等电点时,会引起蛋白质的自凝现象,导致抗原抗体的非特异性沉淀,造成假阳性结果.p H为2~3时则会导致抗原-抗体结合物解离.因此,维持适当的p H是抗原抗体反应必要条件之一[10].从实验可得,随着溶液p H从4.0增加到8.0,氧化还原峰电流逐渐增大.当pH为7.4时,氧化还原峰电流均达到最大值,即图5中出现的一个拐点,当pH为8.0时,所对应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值减小.因此,选择铁氰化钾缓冲溶液的pH为7.4.温度对免疫蛋白分子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温度过低,会降低蛋白质分子的活性,使抗原与抗体结合的速度慢,时间长;温度较高时,蛋白质分子活性高,抗原抗体结合的速度快,时间短.但是,过高的温度将导致抗原、抗体失活或蛋白质流失.因此,适宜的孵育温度能够使抗原抗体充分有效的结合.本实验研究了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该免疫电极在该范围的不同温度下(10~45℃)对同一浓度的AFP的响应电流.从图6中得出,免疫电极的响应电流值随测试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说明抗原和抗体结合的速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提高.30℃时,免疫反应最充分,氧化峰电流值最小.当温度继续上升,响应电流减小,表明过高的孵育温度使少数免疫分子变形或失活,导致免疫传感器表面修饰的抗原抗体部分脱落.鉴于长时间高温也会影响免疫传感器的活性、灵敏性和寿命,孵育工作时间选择在25℃为宜.免疫电极与抗原孵育时间的长短也直接影响着抗原与抗体反应完成的程度.因此,实验检测了免疫电极的孵育时间分别为1,3,5,7,10,12,15,20,25,30 min时的循环伏安响应.从图7可知,在最初的20 Min,峰电流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急剧减小,免疫反应在不断进行.20 min时峰电流最小,而此后电流值基本保持不变,说明电极上结合的AFP达到饱和,因而选择20 min为免疫电极的孵育时间.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将该免疫传感器与不同浓度的AFP抗原反应.实验表明,当抗原与抗体一开始发生特异性吸附,生成的免疫性复合物堵塞电极表明的孔径通道,使氧化还原峰电流值降低.随着抗原浓度的增加,峰电流减小的趋势增大.从图8的标准曲线可得,AFP的浓度在0.01~80 ng/mL的范围内,其AFP浓度的对数值与峰电流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Current=-22.00 logc+84.79,相关系数0.9968,检测限为0.003 ng/ml.本文考察了不同物质对该免疫传感器的干扰.分别配制了100 ng/m L A FP抗原溶液及模拟人体环境可能存在的癌胚抗原、L-半胱氨酸、L-赖氨酸、乙肝核心抗原、乙肝表面抗原等干扰物质与AFP的混合溶液.将制备好的免疫传感器分别与100 ng/mL AFP抗原的标准溶液和含100 ng/mL AFP抗原和各干扰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各孵育20 Min.结果显示,免疫传感器在两个溶液中的电流响应值无显著的差异,说明该免疫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本文制得BSA-TiO2复合物,通过BSA中的-NH2吸附纳米金并进一步固载抗体制得灵敏度较高的AFP免疫传感器,并采用了循环伏安法对修饰过程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制备简单,操作方便,有较高的灵敏度及选择性.*通讯作者:袁若(1963—),男,四川广安人,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化学及生物传感器研究.Tel:136****7037,E-mail:********************.【相关文献】[1]汪尔康.21世纪的分析化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16-227.[2]许春向.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64-171.[3]姜利英,姚斐斐,任景英,等.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28(5):4-7.[4]王琦,张宏芳,骆凯,等.纳米金、碳纳米管和纳米线及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中的应用 [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20(10):1247-1253.[5]扎热木·萨迪克,都颖,等.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J].分析科学学报,2009,25(2):217-222.[6]游春萍,游春苹,吴正钧,等.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 [J].化学传感器,2009(29):1-7.[7]徐鹏,王玉国,刘学武.纳米 TiO2的制备、表面处理及表征的研究进展[J].现代涂料与涂装,2006(6):39-42.[8]Zhang Y,He pl,Hu N F,et al.Horseradish Peroxidase Immobilized in TiO2 Nanopartical Film s on Pyrolytic Graphite Electrodes:Direct Electrochemistry and Bioelectrocatalysis[J].Electrochimica Acta,2004,49(12):1981-1988.[9]Frens G.Nature(London)controlled nucleation for the regulation of the particle size in monodisperse gold suspensions[J].Phys Sci,1973,241(1):20-22.[10]卓颖,基于复合纳米材料组装的信号增强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D].重庆北碚:西南大学,2009.。
痕量甲胎蛋白的免疫纳米金催化-氧化亚铜微粒共振散射光谱分析
痕量甲胎蛋白的免疫纳米金催化-氧化亚铜微粒共振散射光谱分析蒋治良;张玉兰;梁爱惠;韦丽丽;王素梅【期刊名称】《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年(卷),期】2009(030)006【摘要】用粒径15 nm的纳米金标记单克隆羊抗人甲胎蛋白(GAFP),制备了甲胎蛋白(AFP)的免疫纳米金探针(AuGAFP).纳米金及AuGAFP均对葡萄糖还原铜(Ⅱ)生成Cu2O微粒这一慢反应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Cu2O微粒在620 nm处产生1个较强的共振散射峰.将AFP-AuGAFP免疫反应与离心分离技术结合,建立了超痕量AFP的免疫纳米金催化-Cu2O微粒共振散射光谱新方法.随着AFP浓度的增大,AFP-AuGAFP免疫复合物微粒增多,离心液中AuGAFP浓度降低,620 nm处的共振散射光强度I620nn线性降低,其降低值△IRS与AFP质量浓度ρ(AFP)在0.10~16.0 n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IRS=4.27ρ(AFP)+1.28,检出限为0.05 ng/mL.本方法所用试剂易得,反应易控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定量分析人血清中的AFP,结果令人满意.【总页数】7页(P1109-1115)【作者】蒋治良;张玉兰;梁爱惠;韦丽丽;王素梅【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4;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4;桂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桂林541001;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环境工程与保护评价重点实验室,桂林541004;桂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桂林5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6【相关文献】1.痕量转铁蛋白的免疫共振散射光谱分析 [J], 张南南;蒋治良;王娜2.核酸适体修饰纳米金-钌催化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痕量Pb2+ [J], 梁爱惠;张静;温桂清;刘庆业;李廷盛;蒋治良3.螯合微粒共振散射光谱分析测定痕量钴 [J], 孙双姣4.免疫纳米金共振散射光谱探针检测痕量免疫球蛋白A [J], 蒋治良;王娜;梁爱惠5.痕量H2O2的酶催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缔合物微粒共振散射光谱测定 [J], 蒋治良;马纪;梁爱惠;李纪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灵敏甲胎蛋白夹心免疫传感器的制备
高灵敏甲胎蛋白夹心免疫传感器的制备王雪;李鹏君;邱萍;王小磊【期刊名称】《分析化学》【年(卷),期】2017(045)008【摘要】构建了新型甲胎蛋白(AFP)夹心免疫传感器.采用金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普鲁士蓝纳米立方体(AuNP-GO-PBNCs)纳米复合材料标记甲胎蛋白(AFP)二抗,将制备的金-聚多巴胺-四氧化三铁(Au-PDA-Fe3O4)磁性纳米复合物固定在自制的磁性电极表面,通过吸附作用固定AFP一抗,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电极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在37℃下与AFP抗原溶液孵育50 min,最后将电极放入AuNP-GO-PBNCs纳米复合材料标记的二抗溶液中孵育,基于此建立了采用普鲁士蓝(PB)标记的的夹心免疫传感器检测AFP的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PB催化H2O2氧化的响应电流与AFP的浓度表现出两段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0.005~1.000ng/mL和1~20 ng/mL, 检出限(LOD, S/N=3)为1.0 pg/mL.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总页数】8页(P1180-1187)【作者】王雪;李鹏君;邱萍;王小磊【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化学系, 南昌 330031;南昌大学化学系, 南昌 330031;南昌大学化学系, 南昌 330031;南昌大学转化医学院, 南昌 33003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自组装夹心式功能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构建电流型甲胎蛋白免疫传感器的研究[J], 苏会岚;袁若;柴雅琴2.基于金纳米链标记抗体及HRP信号增强的高灵敏电流型免疫传感器抗体标记的夹心式电致发光免疫传感器研究 [J], 杨霞;袁若;柴雅琴;卓颖;毛俐3.基于金纳米链标记抗体及HRP信号增强的高灵敏电流型免疫传感器抗体标记的夹心式电致发光免疫传感器研究 [J], 杨霞;袁若;柴雅琴;卓颖;毛俐4.基于金-石墨烯修饰的高灵敏甲胎蛋白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J], 朱强;余红霞5.基于放大鲁米诺电致化学发光构建的夹心型超灵敏免疫传感器 [J], 周国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金纳米粒子修饰电极检测甲胎蛋白含量
2016-06-25 12:18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免疫电极的组装过程
甲胎蛋白(α-1-fetoprotein, AFP)是胚胎发育早期的一种主要血清蛋白, 成
人由肝细胞产生, 含量极微. 血清中AFP的升高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AFP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间接血凝法、琼脂双扩散法等.这些方法灵敏、可靠, 但大多需要对抗原或抗体进行酶标记或放射标记, 具有放射性危害, 操作繁琐, 且需要昂贵的仪器. 近年来有报道采用电化学方法与免疫反应结合检测AFP, 该法所需设备简单、成本低廉,但目前研究较多的工作是利用电子媒介体对电流的扩大信号, 研制成测定AFP的免疫传感器, 而对于无试剂型安培免疫传感器的研究尚少见报道.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袁若等人利用自组装技术和静电吸附作用, 将甲胎蛋白抗体(anti-AFP)固定在多层辣根过氧化物酶/纳米金及L-半胱胺酸修饰的
金电极表面, 制备出用于检测甲胎蛋白抗原(AFP)的无试剂型免疫传感器. 通过交
流阻抗技术、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并对该免疫传感器的作用机理及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用计时电流法测得AFP的线性范围为
1.0~10.0和10~200 ng•mL-1, 检出限为0.5 ng•mL-1.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提高了抗体的固定量, 增强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且该传感器响应迅速、选择性好, 血清中常见抗原不干扰测定. 将其用于临床血清检验, 与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的符合率为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