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与《红楼梦》

合集下载

从《红楼梦》看人生的三种悲剧

从《红楼梦》看人生的三种悲剧

王国维先生在《评论》中引用叔本华的悲剧说,把《红楼梦》划为第三种悲剧:“由叔本华之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

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

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

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

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

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

若前二种之悲剧,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未尝不悚然战然憟然,以其罕见之故,犹幸吾生之可以免,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

但在第三种,则见此非常之势力足以破坏人生之福祉者,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

且此等惨酷之行,不但时时可受诸己,而或可以加诸人,躬丁其酷,而无不平之可鸣,此可谓天下之至惨也。

若《红楼梦》,则正第三种之悲剧也。

”然而我却以为《红楼梦》中的人物,实则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悲剧,有些人的命运是一种悲剧造成的,有些人却是两种或三种悲剧的叠加。

而且我也对悲剧有我自己的分法。

我以为悲剧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无常的命运中流转遭遇,随波逐流,随势浮沉,得意时,失意处,一切都随命运的因缘际会而转移,悲喜苦乐都随着外事外物外人而改变。

第二种就是由于自身的性格气质造成的,看似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秉性,就可以时运流转得心应手,然而却不清楚这种性格和气质的因子是深入骨髓的,是构成了其之所以成为自己的根本,是绝对无法调整更改的。

第三种悲剧就是人类自身的悲剧,人本身就是宇宙间最孤独最可怜的生物,人和人本质上也是隔绝的无法相通的,人从来都无法决定自己的生死和所处的时地,人永远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人类都永远逃脱不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好景难久的规律。

说了这么多,无法想打破很多人形成的固定思维,让他们认识到大部分人是谈不上什么性格的,没有坚定的行为原则,没有固定的处事方式,没有一定的个人底线,不过是随着岁月和际遇的推手不断变化的流体,更谈不上遭遇什么性格的悲剧。

阮籍的生平是怎样

阮籍的生平是怎样

阮籍的生平是怎样阮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最被世人津津乐道的他优秀的文学作品与独特的诗作风格,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阮籍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阮籍的生平简介阮籍的父亲是阮瑀,是历史上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也是颇为出名的诗人、散文家。

他的族父同时也是他的族兄阮武学识渊博,既是阮籍的知己也是阮籍的老师。

阮籍在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由他母亲独自一人将他抚养长大。

失去父亲后,阮籍家家境越发贫寒,因此,阮籍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再加上天赋极佳,后得以成就才名,八岁时就能成章。

因为喜好研究学习儒家经典,阮籍就将那些不慕荣华富贵、品行高尚的古代贤士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在政治上也颇有济世之志。

并且在习文的同时,阮籍还学习武艺,真正堪称文武双全。

阮籍也曾踏入仕途,然而他一生中初次踏入仕途却是被人所迫,本已拒绝当时担任太尉一职的蒋济的邀请,但是在众人的劝说下,阮籍也不好推托,只能无奈答应,勉强就任不久后就告病辞官了。

阮籍后又先后出任尚书郎等职。

阮籍不管在诗作方面,还是在思想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为人品行高尚,才情极高,他促进了五言诗这种写法的发展,他的优秀诗作至今仍旧被世人流传,他的思想行为在历史上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阮籍对后世的影响对魏晋玄学玄学在魏晋之世十分盛行,形成一股强劲的“玄风”。

它不仅曾一度支配了当时的思想领域,而且支配了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形成一种虚无放诞的社会风气。

对于阮籍来说,他并不是不重视玄学的理论,例如,《达庄论》与《大人先生传》就是他苦心孤诣的玄论之作。

除了表现在玄学理论一面外,事实上更多、更直接地表现在那种饮酒纵放、横决礼俗的人生态度方面。

受阮籍等人的影响,在两晋一代,特别是元康之世,虚无放诞的生活态度或生活情趣一时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甚至转化为单纯地追求感官的刺激,肉体的纵情享乐。

五言诗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创作五言诗的人,其《咏怀诗》把八十二首五言诗连在一起,编成一部庞大的组诗,并塑造了一个悲愤诗人的艺术形象,这本身就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创举,一个显著的成就,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新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后世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红楼梦》前五回简介

红楼梦》前五回简介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到衰的过程,由锦衣 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 “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 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 忆。这为他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的 《红楼梦》,打下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家世
曾祖 曹玺[xǐ]/妻——康熙奶娘(一品夫人) 祖父 曹寅[yí n]——康熙伴读(江宁织造) 养父 曹颙[yóng]
高 曹 雪 鹗 芹
曹雪芹,清代小说家,著名
文学家。名沾(音zhān),字梦 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素 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 常以阮籍自比。贡生。爱好研究广 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 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 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 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而饱尝了人 生的辛酸。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 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 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 订工作,死后遗留《红楼梦》前80 回稿子。另有《废艺斋集稿》。祖 籍有四,河北丰润,辽宁辽阳、铁 岭与江西武阳,尚无确切定论。
史?
史湘云祖父
——忠靖侯史鼎
——史湘云父亲 ——史湘云 (都太尉统制县伯) ——王熙凤父亲——王熙凤 王 仁 王? —王夫人祖父 —王夫人之父 ——王子腾 ——王夫人 ——薛姨妈 薛 蟠 (薛姨妈) 中书舍人、皇商 薛宝钗 ——薛蟠之父 薛 科 薛? ——? ——薛蟠之祖父 ——薛科之父 薛宝琴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指哪些人?
之二: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元春
如何解读元春结局?
之二: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还是先来理一下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关系图吧

还是先来理一下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关系图吧

还是先来理一下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关系图吧。

这个比较重要。

自己理的,希望大家看得懂==宁国公贾演︱贾代化︱贾敷(已故)贾珍—尤氏贾惜春︱贾蓉—秦可卿贾迎春荣国公贾源薛姨妈︱︱贾代善—贾母姐妹薛蟠薛宝钗︱贾赦邢夫人王夫人—贾政—赵姨娘贾敏—林如海︱侄女︱︱贾琏—王熙凤贾迎春贾元春贾珠(已故)—李纨贾宝玉贾环贾探春林黛玉︱︱巧姐贾兰从贾宝玉开始讲起吧。

第一遍看红楼的时候,很喜欢他,因为他是男一号。

第二遍看红楼的时候,很讨厌他,觉得他是纨绔子弟。

第三遍看红楼的时候,还是很讨厌他,觉得他花心,姐姐妹妹一大堆。

第四遍看红楼的时候。

好吧,我们还是欲扬先抑吧。

他是众星捧月的宝二爷,在贾府中的地位独一无二,甚至于那些门客碰见他都会觉得三生有幸。

他不爱读书,他的父亲贾政大为恼火,但由于有贾母和王夫人护着,贾政也奈何不了。

先来分析一下他受宠的原因吧。

1、地位高。

贾政虽是次子,但却是家中的顶梁柱。

2、他有一个哥哥,二十岁的时候亡故。

他是贾政和王夫人唯一的儿子。

3、衔玉而生。

4、聪明其实,宝玉真的是没什么用的。

作为一个富家公子,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人密切注视着。

喝个酒怕肚子疼,出门怕着凉,晚上睡觉还要丫鬟帮忙脱衣服,盖被子,连现在的某些富二代都不如。

甚至他不肯认真读书考取功名,真的是不学无术。

曹雪芹在书中就有两首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词,是有自嘲和鄙视的意味的。

但曹雪芹惯用反语。

其实他推崇的就是这种“不消”。

宝玉也是红楼梦里颇具争议的一个人物。

有的人推崇他,因为他有着勇于反抗的精神。

有的人贬低他,认为他只是一个纨绔子弟,花花公子。

套用一句张曼玉说过的话,好的不好的都是他。

先来说他反抗精神。

这点无非就是表现在不追名逐利,视功名富贵为粪土,甚至看不起那些官场上所谓的读书人,并称之为禄蠢。

阮籍的政治态度及其作品

阮籍的政治态度及其作品

阮籍的政治态度及其作品
阮籍是中国古代文学家,他的政治态度和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阮籍的政治态度是一种温和的政治态度,他认为政治应该以和平为基础,而不是以武力为基础。

他认为,政治应该以和谐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以暴力的方式进行。

他认为,政治应该以公平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以不公平的方式进行。

他认为,政治应该以尊重人权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以侵犯人权的方式进行。

阮籍的作品也反映了他的政治态度。

他的著名作品《红楼梦》中,他描写了一个温和的政治环境,他描写了一个和谐的政治环境,他描写了一个公平的政治环境,他描写了一个尊重人权的政治环境。

此外,他的另一部著名作品《西厢记》中,他也描写了一个温和的政治环境,他描写了一个和谐的政治环境,他描写了一个公平的政治环境,他描写了一个尊重人权的政治环境。

总之,阮籍的政治态度是一种温和的政治态度,他认为政治应该以和平、和谐、公平、尊重人权的方式进行,而不是以武力、暴力、不公平、侵犯人权的方式进行。

他的作品也反映了他的政治态度,他在《红楼梦》和《西厢记》中都描写了一个温和、和谐、公平、尊重人权的政治环境。

《红楼梦》的思想性

《红楼梦》的思想性

《红楼梦》的思想性《红楼梦》的思想性【作品简介】《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

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程伟元邀请高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

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红楼梦》的思想性我这里要谈的,是曹雪芹《红楼梦》的思想性;也就是要排除开现在存世流传的通行本后四十回所写结局,只论前八十回的“曹雪芹原本”,以及脂砚斋批语透漏的、前八十回中“草蛇灰线”提了开头、而现在已经“迷失”的后几十回所写结局。

本文只谈其思想性,是由于:曹雪芹《红楼梦》这部伟大著作,它总体的艺术性构成,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俞平伯、周汝昌、义江、梁归智等专家、学者已经文剖评论,鞭辟入里,我佩服得很,不敢,也“毋庸置喙”。

而对于曹雪芹《红楼梦》的思想性,一些学者的评价,我却认为过于拔高;“知人论世”,我有些话,忍不住一定要说。

曹雪芹《红楼梦》的哲学指导思想,我认为仍然属于儒家,是儒家王守仁“心学”传人李贽一派,但还没有李贽那么激进。

《红楼梦》主角贾宝玉,“毁僧谤道”,却仍然推崇“孔子是亘古第一人”;贾宝玉推崇儒家经典《四书》中《大学》“明明德”,烧掉其它书而保留了《四书》,显然是认为值得继续学习;女主角林黛玉,其父亲为她延师教读,读的也是《四书》。

如果认为儒家王守仁和李贽学派仍然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思想分支,那么,似乎不应该把曹雪芹抬到“封建叛逆”的高度?曹雪芹《红楼梦》“大旨谈情”,我认为其哲学根源也来自王守仁和李贽:王守仁说“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著。

”(《传习录》);李贽《童心说》,推崇“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林黛玉“情情”,贾宝玉“情不情”,在曹雪芹心目中,应该都是自然流行的“良知”,都是没有受到现世污染的“童心”。

当然,曹雪芹“大旨谈情”,也受到了汤显祖、冯梦龙、金圣叹等文学家的巨大影响。

《红楼梦》中“竹”之意象探幽

《红楼梦》中“竹”之意象探幽

《红楼梦》中“竹”之意象探幽作者:陈依伦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1期摘要:竹是很多古诗词中常用意象,诗人通过对竹的自然客体的描写和颂扬中寄予自己的高洁品质或对现实的愤懑之情,中国古代文人们对竹子的喜爱使之形成中华文化中深远的竹的一种精神文化。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几个有关竹子的情节整合,研究竹这一意象在构景和寄情,特别是凸显林黛玉个性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从而进一步探究竹在古代文人笔下的深入运用。

关键词:竹;林黛玉;古诗;寄情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023-01大观园中的院落景象各具特色:蘅芜苑冷肃端庄,稻香村天然质朴,怡红院华丽精致。

而让读者记忆尤深的,仍是那一片竹林掩盖下的潇湘馆。

竹,在《红楼梦》中,是一个蕴含丰富在在而有的意象。

潇湘馆中月下庭前,凉风袭来,摇出飒飒风雨声,此情此景,无怪宝玉会吟出“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在中国古代,文人风雅,无不是托物寄情言志。

竹子以其独有的风骨和气节,成为历代文人用以表达理想和心志的典型意象。

一、《红楼梦》中竹的意象运用在《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贾政带领贾宝玉等若干人参观刚建成的大观园时,“忽抬头见前面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贾政笑道‘这一处倒还好,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

’”当贾政问宝玉牌匾应题何字时,宝玉答道“有凤来仪”,并念了一个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

有凤来仪便是潇湘馆的原型,有凤来仪的典故出自《尚书》中的“萧韶九成,凤凰来仪”,是说凤凰会跟随着萧韶的动听之音起舞。

之所以用有凤来仪来命名,不仅是因为凤凰喜爱吃竹,而且在很多文人心中居室里有竹,就反映出主人的清心寡欲,恬静淡然之气,因此而暗示这居住在这里的林黛玉的才艺超群,气质不凡,是真正的“人中龙凤”。

贾宝玉所作的那幅对联中,也能让我们间接地从“鼎”、“茶”、“棋”中品味出在竹子的浓荫掩盖下,读书,下棋,品茶的清幽和闲适。

《红楼梦》前五章的人物分析

《红楼梦》前五章的人物分析

文艺理论56前言《红楼梦》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中被评为巅峰之作,其作者是清朝文学家曹雪芹, 虽然还未全然确认,但它仍是一部绝美的作品。

这部小说之所以成功,乃在于思想内容的无比丰富和深刻,人物的塑造鲜明和生动,同时也对人性和现实做出深入的剖析。

因此,后世研究《红楼梦》的人非常多,甚至形成一股国际风潮,在文学界称为红学。

文学界大多认为《红楼梦》的前五章已是整个故事的简介,由结缘到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则把整个故事和每个人的结局展示出来。

其内容主要描写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及其大小故事,由宝玉和黛玉前世所结下的因开始,后来到宝玉与薛宝钗成亲以致黛玉含恨归天,整个流程基本迈向结束。

之后各世家渐渐没落,宝玉也因为黛玉的死而看破红尘,故事的完结回应了开头的楔子及点出是梦一场。

一、分析贾宝玉的身份及性格贾宝玉是《红楼梦》里的男主角,但有很多人并不清楚他的真实身分和来历。

有人认为贾宝玉本是青埂峰下的通灵宝玉幻化而成的。

有的只知道贾宝玉与通灵宝玉和神瑛侍者有关系,却不知道何关系。

而在《红楼梦》的通行本里写了,只听和尚问道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女娲补天以后却多出了一块石头,此石被弃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石头感叹自己空有材却不能补天。

后来这颗石头遇上了一位道士与一位和尚。

他们决定让石头去经历一场人世间的荣华富贵。

而恰好当时神瑛侍者有意到凡间历练一番,两者同样到了警幻仙子的宫殿。

最后神瑛侍者转为了贾府的贾宝玉, 而此石化为通灵宝玉,被贾宝玉含在口里出生。

贾宝玉丰富的背景为这个角色加了许多颜色,也造就了整个故事的始未。

贾宝玉是个不甘于礼乐社会,超凡脱俗的奇人。

在第二回里贾雨村道:“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 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

”他更把贾宝玉和陶潜、阮籍相比。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楼梦》人物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楼梦》人物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楼梦》人物——试论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双性气质”傅守祥2012-12-3 18:04:32 来源:红楼梦学刊摘要:西方现代心理学和宗教女性主义所标举的“双性气质”理论,对理解《红楼梦》主旨及其人物形象有着崭新的意义。

本文以王熙凤和贾宝玉为个案,着重分析了“女性的男性气质”和“男性的女性气质”,认为《红楼梦》所塑造的人物具有超越时代超越社会性别的“双性”人格特征,他们集中展现了小说家卓越的艺术追求和人文理想。

关键词:双性气质;社会性别角色;阿尼玛原型;阿尼姆斯原型;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顶峰,被誉为“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它是一轴浓缩时代风貌的历史画卷,是一曲对纯洁女儿世界的赞歌,更是一个追求完美人格——“双性气质”的理想之梦。

《红楼梦》的不朽,不仅在于它广阔的视野、恢宏的结构、纷繁复杂的人事,内蕴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更在于它探索到了人格的深层结构,模糊甚至是解构了两性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捕捉到了人类的“双性气质”之美。

这种对“双性气质”的深掘和表现,对“双性气质”魅力的由衷赞叹,构成了曹雪芹卓越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理想,即:对真正的男女两性平等和自由的本质意义上的追求。

提起男人,人们习惯上往往把“他”与公共领域、集体利益、积极的、理性的、果断的、暴力的、独立的、支配性和统治性相联系;说到女人,人们则习惯把“她”与私人领域、个人利益、消极的、感性的、优柔寡断的、温良的、依赖的、被支配性和被统治性相等同。

这是一种典型的西方传统二元论思想。

同时,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给女人制定“三从四德”、“出”和“戒”的标准,强令女人不得僭越男权半步的诸种伦理规范,实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把男人与女人截然分开、区别对待的二元思维。

现代心理学大师荣格则认为“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异性的某些性质”,“通过千万年来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男人和女人都获得了异性的特征。

这种异性特征保证了两性之间的协调和理解。

论《红楼梦》文本的核心意向

论《红楼梦》文本的核心意向
维普资讯
第2 0卷 第 3期 2006年 5月






V0 . o N 3 12 o. Ma .2 0 0 6 y
J RN L OFC NG HA NI R I OU A HA S U VE STY
论《 红楼梦》 文本的核心意向
谭真明
( 长沙大学 中文与新 闻传播系 , 湖南 长沙 400 ) 1 3 0
摘 要:红楼梦》 《 文本的核心意向不是情, 而是 自由。贾宝玉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及其恶劝和意淫人
格, 无不体现任性 自 洒脱 自由的精神意蕴。同时作者将人性 自由的渴望寄墨于大观园诸芳。曹雪芹的 适、 自由观具有独特、 鲜明的历史文化内涵, 决不是此前任何文人学士的 自由观的翻版。受制于时代和所属阶
虽没有世袭 的资格 , 有世袭 的可能 , 仍 惟一 的缺憾 即是 活得 太不 自由。正如其对柳湘莲 所抱 怨的 :我 只恨天天 圈在家 “ 里 , 点儿做不得 主, 一 行动就 有人 知道 , 不是这 个拦着 , 就是
“ 戕宝钗之仙姿, 灰黛玉之灵窍” 。他之所以痛不欲生 , 是因
为他不 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所欲地驾驭情—— 自己的和她们 的。情 , 成了
予以贬抑, 留给读者的却是一个风度翩翩 、 但 自由洒脱的青 年形象 。他对 千百万 士人学子孜 孜 以求的功名 富贵似 乎具 有与生俱来 的厌恶。他不仅斥 责八 股文为“ 诓功名 、 吃” 混饭 的工具 , 饵 名钓禄 ” 是“ 的手段 。 并且烧儒经 , 底断绝 功名荣 彻 身的后路。他之所以鄙薄功名富贵和八股时文 。 并不说明他 对 科制制度的弊端有什么深刻的清醒的认识 , 而是与其对生 活意义的理解有关, 与其需求有关。生于钟鸣鼎食之家, 他

《红楼梦》语言的体式与风格

《红楼梦》语言的体式与风格

《红楼梦》语⾔的体式与风格《红楼梦》语⾔体式主要有四种:第⼀:⼝语式“⼝语式”的语⾔在《红楼梦》中随处可见。

这种语⾔体式从名称上便知道它在《红楼梦》中主要⽤于⼈物对话。

所以我们读《红楼梦》常有⼀种“如闻其声”的感觉。

“⼝语式”语⾔其实是“写实性”创作⽅法的基本表现。

除了⼈物对话,叙述语⾔中也有“⼝语式”语⾔出现,但相对来说数量就要少得多了。

例如第⼆回描写“封肃喜的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

王熙凤⼤闹宁国府时“把个尤⽒揉搓成了⼀个⾯团⼉,⾐服上全是眼泪⿐涕”。

第⼆:“⽂体⽩话”式所谓“⽂体⽩话”就是略带⽂⾔的语⾔。

这样的语体在⼈物对话和叙述语⾔中都常出现,⼏乎是《红楼梦》叙述语⾔的基本体式。

例如第⼆⼗六回,林黛⽟到怡红院去,叫门不开,林黛⽟误认为是贾宝⽟恼她的缘故。

便引出了⼀段“⽂体⽩话”式的叙述⽂字。

(林黛⽟)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墙⾓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原来这林黛⽟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

第六⼗⼋回王熙凤劝尤⼆姐⼊住⼤观园,在两⼈的对话中,王熙凤使⽤了⼀⼤段“⽂体⽩话”式的语⾔:(王熙凤)道:皆因奴家妇⼈之见,⼀味劝夫慎重,不可在外眠花卧柳,恐惹⽗母担忧.此皆是你我之痴⼼, 怎奈⼆爷错会奴意。

眠花宿柳之事瞒奴或可,今娶姐姐⼆房之⼤事亦⼈家⼤礼,亦不曾对奴说。

奴亦曾劝⼆爷早⾏此礼,以备⽣育。

不想⼆爷反以奴为那等嫉妒之妇,私⾃⾏此⼤事,并不说知。

使奴有冤难诉,惟天地可表。

前于⼗⽇之先奴已风闻,恐⼆爷不乐, 遂不敢先说。

今可巧远⾏在外,故奴家亲⾃拜见过,还求姐姐下体奴⼼,起动⼤驾,挪⾄家中。

你我姊妹同居同处,彼此合⼼谏劝⼆爷,慎重世务,保养⾝体,⽅是⼤礼。

若姐姐在外,奴在内,虽愚贱不堪相伴,奴⼼⼜何安。

再者,使外⼈闻知,亦甚不雅观。

⼆爷之名也要紧,倒是谈论奴家,奴亦不怨。

所以今⽣今世奴之名节全在姐姐⾝上。

二十世纪以来阮籍文学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以来阮籍文学研究现状

72二十世纪以来阮籍文学研究现状王婉琳 内蒙古大学摘要:文章从《阮籍集》注本释本、咏怀诗写作时间考证、整体研究、阮籍思想研究以及与嵇康的比较研究等五个方面对学界目前对阮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关键词:阮籍;阮籍集;比较关于阮籍本人及作品的研究,集中在《阮籍集》注本释本、咏怀诗写作时间考证、整体研究、阮籍思想研究以及与嵇康的比较研究等五个方面。

注本释本方面,《阮籍集》原名《陈留》,原为三十卷,到隋代存十卷,录于《隋书•经籍志》,到唐代存五卷,录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代有十卷本阮籍集出现,但是否与隋代十卷相同未可知。

明代万历年间陈第《世善堂书目》编《阮籍集》十卷,后亡佚,现存《阮籍集》已非原貌。

南朝宋颜延之和沈约是最早为阮籍《咏怀诗》作注的学者,颜延之现仅存三条(分别是对《平生少年时》、《嘉树下城蹊》、《步出上东门》三首诗作的注),沈约存十七条,均保存在李善《文选》注中。

其中颜延之仅注明了《咏怀诗》中用典之处,并未涉及其他,而沈约则力在阐发《咏怀诗》诗旨,此二人开《咏怀诗》作注先河。

为阮籍作注的代不乏人,《阮籍集》的版本有由李志钧、季昌华、柴玉英、彭大宇校点的《阮籍集》,此版本以陈德文、范钦刊本为底本,校以汪士贤本、张夔本、张溥本阮集,李梦阳序刊本阮诗、《汉魏诗集》、《古诗纪》等,较为全备。

后有黄节注《阮步兵咏怀诗注》、陈伯君《阮籍集校注》,此作是陈伯君先生的遗著,在此之前,阮籍集注本并无诗文合集的校注本,这是第一次对阮籍诗文进行逐篇校勘和注释的整理本,其中大量引用第一手史料,在前人之上又发新见。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和十三首四言咏怀诗,在冯惟讷《诗纪》和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的基础上,补其不足,重新编录。

另有郭光《阮籍集校注》、靳极苍《阮籍咏怀诗详解》、钟京铎《阮籍咏怀诗注》,林家骊《新译阮籍诗文集》、罗仲鼎《阮籍咏怀诗译解》,聂文郁《阮籍诗解译》,其中聂文郁版按照“钻研‘比兴’,探寻‘隐避’”的原则,对前人和当下的笺注进行评解和置否,韩格平《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此书是“竹林七贤”的合集,以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为底本。

红楼梦的抒情性与哲理性

红楼梦的抒情性与哲理性

红楼梦的抒情性与哲理性试论《红楼梦》的哲学与抒情理念通常说,文史哲不分家,伟大的哲学家常常有文学气质,而伟大的文学家更是有深刻的哲理思想,《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作者曹雪芹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一部《红楼梦》包含着许多学科的知识,可以从文学、艺术、宗教、伦理、政治、史学、哲学等各个学科的视野去进行探讨和研究,而《红楼梦》除了其伟大的文学成就令人惊叹之外,其深刻的哲理思想更是引人深思。

对于《红楼梦》这一部伟大的文学巨著,了解其哲学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或许可以说不懂得“红楼”的哲理,便不能说是真正读懂《红楼梦》。

理解《红楼梦》的哲理含义是体悟小说中深层文学意蕴的必要方法,知晓“红楼”的哲学,才能充分地感受其深层的文学意韵。

当然,《红楼梦》毕竟是一本文学名著,它不是哲学论著,它的哲学理念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不是通过理论说教或学术的观点展示出来,不是抽象的陈述,而是经过两个方面的“转换”表现出来,第一,作者通过对古典哲学的理论资源的认知、把握和理解之后,结合自己的经历、立场、观点对其进行消化,并融进自己的创见,形成他自己的一种哲学理念,有了他的哲学观点;第二,作者将他的哲学观点以文学的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具体表现出来,比如,将其哲学观念表现在对话、诗词、故事、谜语、对联、戏曲等形式上,作者特别巧妙地利用梦与神话的形式来表现其哲学理念,一部《红楼梦》,其中对梦与神话的描写,所表现的哲学思想是非常深刻的。

《红楼梦》既写“红楼”又写“梦”,写“红楼”,是写贾府家族的事,写贾氏家族府宁、荣两府的是是非非,人情世故,写的是生活的现实;而写“梦”,是写作者假设、虚构的梦境,在《红楼梦》里,作者非常精彩地写贾宝玉的梦,写秦可卿的梦,写王熙凤的梦,写太虚幻境,写梦境中的金陵十二钗,所有的梦和梦境,都是耐人寻味的,有多层的解读意义,非常深刻。

当然,《红楼梦》是中国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文学杰作,它反应的是清王朝开始走向衰落的现实状况,作者本身经历了清王朝贵族由盛而衰的急促变化过程,作者自己从贵族的高贵公子变成穷困潦倒的落魄文人,现实的经历使他能深刻地洞察严酷的社会现实,所以,他能直面社会现实,能客观的表达对现实的真切感受。

曹雪芹“狂于阮步兵”考释

曹雪芹“狂于阮步兵”考释

曹雪芹“狂于阮步兵”考释
潘海军
【期刊名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阮籍乃魏晋名士,他的精神气质、个性品格、审美表达、悲歌吟唱与忧患意识,与《红楼梦》的内质元素具有契合性。

阮籍和曹雪芹尽管身处不同年代,但是对“人生失路”的抒写,心灵自由的诉求以及诗文中悲剧意识的凝结,无疑是一脉相通的。

曹雪芹追随阮籍的审美理想和人格范式,为后世中国心灵提供了永远的精神家园。

【总页数】7页(P25-31)
【作者】潘海军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1
【相关文献】
1.酒神附体的阮步兵 [J], 庄德相
2.钟嵘《诗品·晋阮步兵诗》条疏证 [J], 万德凯
3.论黄节与《阮步兵咏怀诗注》 [J], 张勇
4.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试论李白诗歌的佯狂 [J], 刘鑫
5.就《阮步兵咏怀诗注》诠释《少年学击刺》存疑 [J], 梁荫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回-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重点导读

第二回-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重点导读

贾府人物关系
荣国府贾珠的嫡子贾兰,生活在叔叔贾宝玉的光环下,待遇不 如宝玉之万一,只能跟随寡母生活。这一代的女子中,巧姐为王 熙凤之女,身份可谓贵重,但在贾家被抄的乱局中,竟险些被舅 舅王仁卖掉,幸得刘姥姥搭救,才得以逃过一劫,也可看出这一 代人身世凋零的共同命运。当然,草也有生长、希望之意。所以 在续书中,贾兰经历了家破人亡,却科考中举,令家族重新焕发 了生机。
正邪两赋
贾雨村的见解可以分为三层,都是在为贾宝玉做辩解。
第一层:天地间有两种“气”,一种是“清明灵 秀”“修治天下”,应运而生的“大仁”之气;一种是 “残忍乖僻”“挠乱天下”,应劫而生的“大恶”之气。 当今时代是“太平无为”之世,所以四处充满清明灵秀之 气。
正邪两赋
贾雨村的见解可以分为三层,都是在为贾宝玉做辩解。
赏析智通寺
比如贾雨村,他见识颇广,看到此联,便知“其中想必 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人,但却不能觉悟到,这其实也可视 作对他自己的当头棒喝。因为他也因贪酷被革职,翻过一 次筋斗了,却并未从此接受教训而“缩手”,还是野心不 死,想伺机再起,一旦得志,很快便故态复萌,甚至变本 加厉,走得更远,终至获更重的罪,遭“锁枷扛”,走到 “眼前无路想回头”而为时已晚的地步。
贾府人物关系
贾府第四代:“玉”字辈
玉,意为贵重、美好的玉璧。贾府的第四代得天独厚,一出生 便极尽荣华,原应是振兴家族的希望,也是家族发展的中流砥柱, 但是这一代人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文不成武不就,满身纨绔 气息,只知享乐靡费,“子孙虽多,无可以继业”。贾府经由这 一代的败坏,日渐入不敷出,“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 尽上来了”,呈现一派衰败之象。
导入
通灵宝玉于士隐梦中一出,今又于子兴口中一出,阅者 已洞然矣。然后于黛玉、宝钗二人目中极精极细一描,则 是文章锁合处。盖不肯一笔直下,有若放闸之水、燃信之 爆,使其精华一泄而无馀也。究竟此玉原应出自钗黛目中, 方有照应。今预从子兴口中说出,实虽写而却未写。观其 后文,可知此一回则是虚敲傍击之文,笔则是反逆隐曲之 笔。

《红楼梦》的现实意义

《红楼梦》的现实意义

《红楼梦》的现实意义大家知道,《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涵的奇书,《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所以学习研究《红楼梦》当然有他重大的现实意义,不能采取立时见效的实用的态度。

譬如用药,有些药是补药,久服可以延年强身,有些药是治病的药,可以立见功效或在较短时间内见效,但如果患疾病而用滋补缓药,当然劳而无功,如果患虚病弱症而用补药,事久必然有效。

《红楼梦》是药中的大补,当治患文化虚弱之症,久服必定有效,所以学习《红楼梦》的现实意义,首先是在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提高人们的思想精神境界,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下面我来分析一下《红楼梦》的思想根源。

一、外部的思想根源,也就是世界的大环境。

曹雪芹大约诞生在清康熙54年,即公元1705年(有争议),卒于乾隆27年即公元1763年。

他出生时正值18世纪的开始,欧洲文艺复兴已过去了400年,在这段时间,世界范围的人文思潮进一步发展,其特点是反对中世纪的神权和专治统治,尊重和提倡人的价值,人要自己主宰自己。

同时大力提倡科学,产生了哥白尼的太阳学说。

中国封建王朝处于康乾鼎盛,而西方进入进一步认识世界的科学时代。

1760年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乾隆25年《红楼楼》手抄本诞生并在社会上传播。

此时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已开始应用于工业,带来了工业革命的高潮。

当时中国与世界的隔绝是比较严重的,但也不是一点风都吹不进来。

在明万历10年(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带来了西方文明和科学技术。

万历30年利玛窦来到了北京,呈进自鸣钟以讨皇帝的欢欣,同时带来了万国图,即世界地图,使上层及士大夫开阔了眼界。

其后耶稣教士汤若望于清顺治年间来到中国,带来了基督教义与西方文明及科学知识。

基督教义是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纳妾等,这些思想不可能不影响到中国社会,特别是上层知识界。

二、内部思想根源及国内政治经济状况。

自明朝后期中国的资本主义从萌芽到逐步发展,商品经济进入社会生活,形成了几个大的商业城市,如南京。

阮籍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

阮籍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

阮籍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

字嗣宗。

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

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人物生平家庭背景阮籍的父亲阮瑀,字元瑜,“建安七子”之一,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曾经做过曹操的司空军谋祭酒,掌管记室,后为仓曹椽属。

阮籍的族父阮武,也是阮籍的族兄,是位学问渊博,通达之士,是阮籍的知己兼老师。

阮籍还有一个哥哥和妹妹,哥哥名叫阮熙,做过武都太守,他的儿子就是与阮籍同入竹林的阮咸,阮籍的妹妹史书上少有记载,故不知其名。

阮籍有一子一女,子名浑,字长成,女不知其名。

少年时期阮籍,出生于汉建安十五年(210),三岁丧父,由母亲把他抚养长大。

父亲死后,家境清苦,阮籍勤学而成才,天赋秉异,八岁就能写文章,终日弹琴长啸。

在他少年时期好学不倦,酷爱研习儒家的诗书,同时也表现为下慕荣利富贵,以道德高尚、乐天安贫的古代贤者为效法榜样的志趣。

阮籍在习文的同时还兼习武,其《咏怀诗》写到:“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

阮籍性格孤僻,轻荡,大约在十六七岁时,有一次随其叔父阮熙到东郡,充州刺史王昶与他相见时,他“终日不开一言”,王昶“自以为不能测”。

籍在政治上有济世之志,曾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正始时期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

正始三年(242)左右,当时任太尉之职的蒋济听说阮籍“俊而淑悦,为志高”,于是询问椽属王默,王默予以确认。

之后,蒋济准备证辟阮籍做自己的椽属。

阮籍听到消息,就写了一封《奏记》,亲自送到洛阳城外的都亭,请吏卒转呈蒋济。

《奏记》中说自己才疏学浅,出生卑微,难堪重任。

婉言表示谢绝。

蒋济原先担心阮籍不会应辟,后来得知他已到都亭,误以为他已应命,其《奏记》中所说的不过是口头上的客套话,所以很是高兴,于是派人去迎他,不想阮籍已经回去了。

魏晋名士——阮籍

魏晋名士——阮籍

文学名著导读结课报告魏晋名士——阮籍这个学期,我上了《文学名著导读》这门选修课,我收获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在这么多的主题中,最令我感兴趣的莫过于竹林七贤的故事了。

在魏晋政权交替之际,有那么一群放荡不羁,终日激情与山水之中的名士,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和人生经历,但是相同的却是他们都有一颗孤傲清高的心灵,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意被虚假做作的名教礼法所束缚,虽然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和当时的统治阶级相互抗衡,但是他们依旧用自己的方式保持着自己的本心,哪怕与当权者抗争的代价是惨痛的,哪怕会牺牲自己的性命,对于他们而言也是值得的。

竹林七贤中,给我影响最深刻的就是阮籍了,我第一次还是从钱文忠教授那里知道这个历史人物的。

那个时候钱文忠讲到过阮籍坐着车子,车子开到穷途末路了,不知道该向哪里走了,他跳下车来,跪倒在大马路上,失声痛哭起来。

当时稚嫩的我十分不理解阮籍的所作所为,一个男人只是因为前方没有道路可以走了,就会产生这么强烈的反应吗?“这是真的吗?”是我脑海中的第一个反应,在不了解阮籍的生平经历时,我不禁觉得这个男人似乎有点软弱与矫情,不知道选择哪一条路就先随便走一条好了,没有道路了就退回去重新走不就行了吗。

现在当我对阮籍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禁不主为自己当时的想法感到可笑,我渐渐可以感受到阮籍的痛苦,可以理解他在大马路上跪地痛苦的做法了。

阮籍字嗣宗,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诗人。

他的祖籍是陈留尉氏,他的父亲是建安七子中的阮瑀,曾经在曹操手下担任过要职。

阮籍三岁丧父,从小由母亲抚养长大,他聪明好学,内敛沉默,尤其喜欢《老子》和《庄子》这种道家的书籍,经常被朋友称为书呆子。

《晋书阮籍传》对他的描写是:“言貌瑰杰,之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喜怒不形于色。

”阮籍年少的时候其实是很有理想和志向的,他曾经说过“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这样的豪言壮语,其济世之志可见一斑。

可是阮籍也是生不逢时的,尽管自己有一身理想抱负,可是却无处施展。

《红楼梦》的现实意义

《红楼梦》的现实意义

《红楼梦》地现实意义大家知道,《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地文化内涵和高度地思想内涵地奇书,《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地最高综合和体现,所以学习研究《红楼梦》当然有他重大地现实意义,不能采取立时见效地实用地态度.譬如用药,有些药是补药,久服可以延年强身,有些药是治病地药,可以立见功效或在较短时间内见效,但如果患疾病而用滋补缓药,当然劳而无功,如果患虚病弱症而用补药,事久必然有效.《红楼梦》是药中地大补,当治患文化虚弱之症,久服必定有效,所以学习《红楼梦》地现实意义,首先是在提高人们地文化艺术修养,提高人们地思想精神境界,提高全民地文化素质!下面我来分析一下《红楼梦》地思想根源.一、外部地思想根源,也就是世界地大环境.曹雪芹大约诞生在清康熙年,即公元年(有争议),卒于乾隆年即公元年.他出生时正值世纪地开始,欧洲文艺复兴已过去了年,在这段时间,世界范围地人文思潮进一步发展,其特点是反对中世纪地神权和专治统治,尊重和提倡人地价值,人要自己主宰自己.同时大力提倡科学,产生了哥白尼地太阳学说.中国封建王朝处于康乾鼎盛,而西方进入进一步认识世界地科学时代.年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乾隆年《红楼楼》手抄本诞生并在社会上传播.此时瓦特发明地蒸汽机已开始应用于工业,带来了工业革命地高潮.当时中国与世界地隔绝是比较严重地,但也不是一点风都吹不进来.在明万历年(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带来了西方文明和科学技术.万历年利玛窦来到了北京,呈进自鸣钟以讨皇帝地欢欣,同时带来了万国图,即世界地图,使上层及士大夫开阔了眼界.其后耶稣教士汤若望于清顺治年间来到中国,带来了基督教义与西方文明及科学知识.基督教义是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纳妾等,这些思想不可能不影响到中国社会,特别是上层知识界.二、内部思想根源及国内政治经济状况.自明朝后期中国地资本主义从萌芽到逐步发展,商品经济进入社会生活,形成了几个大地商业城市,如南京.明朝后期,南京很繁华,商店林立、招牌盈目.比较大地商业城市还有北京、杭州、武汉、广州等.满清入关以后,对当时地中国经济造成很大地破坏.此后经过顺治、康熙,从政策上进行了调整,经济得到了逐步恢复和发展,到乾隆,不但恢复到明未时期地经济,而且还有相当地发展.与曹雪芹祖上有关系地纺织业,在以前是受限制地,每户不准超过一定地织机数、梭子数.当时许多织布作坊地老板都去找曹寅,时任江南织造地曹寅将这个意见上奏给皇帝,结果得到了皇帝地恩准,取消对织机数量地限制.据史料记载,到了道光年间一家可以开张织布机.经济发展了,中国地资本主义萌芽在大城市也发展了,整个社会经济也前进了.清王朝在安定以后,出现了土地兼并.有势人(皇亲、大臣)圈土地,有钱人买土地,财富集中于少数富人手中,劳动人民被盘剥,越来越穷困,造成社会严重地贫富悬殊.康乾盛世不是对每个人讲地,百姓还是贫困地.自清康熙时代,为了巩固清王朝地统治,不断大搞文字狱,借以打击不同政见地知识分子.所以曹雪芹在这个大搞文字狱地时代写《红楼梦》不得不采用隐喻地手法,真真假假.康乾时代大力推行孔孟之道,而且以程朱理学所释为经典,为正统.科举考试用此命题,以判决才学高低,思想统治十分严重.有压迫就有反抗,即使有严酷地文字狱威慑,也有一批文人批判程朱理学,批判科举制度,如:王船山、李贽、唐甄、戴震等.李贽(—)说《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只是当时其弟子地随笔记录,“非万世之至论”,他批判程朱理学.清帝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地罪名逮捕他,李贽后自杀于狱中.他主张男女平等,认为卓文君改嫁是有胆量地行为,是一位敢作敢为地女性.他地这些思想对曹雪芹地影响很大,这反映在小说《红楼梦》中.曹雪芹是以文艺形象来反对程朱理学、反对科举制度地反叛者.在《红楼梦》问世之前,从国外环境、国内形势地发展,封建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地新思想地斗争是很激烈地.一些文人指出:科举制度对人地毒害,要甚于“焚书坑儒”.封建社会对妇女地压迫更加残酷,这在吴敬梓地《儒林外史》中有很多地描述.清朝思想家戴震认为“后儒以理杀人”如同“酷吏以法杀人”.我们读《红楼梦》时,要把小说地时代背景、社会状况搞清楚,这样读起来就感受不一样了.下面我谈一下《红楼梦》地思想.一、反正统、反科举,不走仕途.《红楼梦》里地贾宝玉年龄不大,说话疯疯颠颠,什么也不干,与姐姐妹妹们混一辈子.平时不肯读书,不屑仕途.薛宝钗劝他读书取功名,他让薛宝钗出去,弄得薛宝钗下不了台.他反对读那些经典,认为程朱理学是朱熹、程氏兄弟杜撰地.戴震曾问私塾老师:朱熹解释孔孟之道,他们能说明白吗?他们不是一个时代地人,相差一、二千年,朱熹怎么能理解、解释孔夫子是怎么想地?老师无以应对.戴震还说:读书要解蔽,不能被古人蒙蔽,不能被自己蒙蔽,认为读一点书了不起,自己要独立思考.《红楼梦》里面渗透了这种思想,对抗统治阶级、对抗正统,不走祖辈、父辈给他安排地仕途,宣传自由人生地道路.他不做官地思想与嵇康、阮籍、陶渊明有所不同,有一种反抗精神,这对清代地知识份子是一种诱导.二、宣传自由恋爱、婚姻自由.过去地小说也有这方面内容地,如王实甫地《西厢记》.张生、崔莺莺一见钟情,自由恋爱,但最后他们还是由皇帝赐婚而结合,被纳入皇权地轨道,没有反抗到底.汤显祖地《牡丹亭》最后也是皇帝赐婚,纳入礼教地轨道.《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并不是一见倾心地,只是一开始有好感罢了.在长时间地相处中,俩人也吵架,再加上薛宝钗从中搅和,以及史湘云、袭人地掺和,贾宝玉、林黛玉从长期相处中相互了解,形成了恋爱关系.贾宝玉地选择不是轻而易举地,他选择地标准是俩人思想一致,情意相投,带有一种叛逆思想,这对封建时代“门当户对”地择婚标准是一种挑战.《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不能混为一谈.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地亲笔,恋爱自由、婚姻自由,带有现代人地思想,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地.三、反对男尊女卑,封建社会是重男轻女地.他说:女人好,男人不好.主张女尊男卑,这是对当时礼教正统地反叛,对男权社会地抨击和挑战,也是对封建社会地控诉.它包含着男女平等思想.四、平等友爱思想.《红楼梦》中丫鬟们说宝二爷没上没下,高兴时与丫鬟、仆人们一起玩儿,有时还向我们赔不是.宝二爷不把丫鬟当奴婢看待,并说人都是平等地.封建大家庭中地奴婢是奴隶制度地残余,《红楼梦》是批判地.这种平等友爱地思想,当时是不允许地.五、曹雪芹写道:何处有相求.也就是何处有干净地理想地方.提出理想社会,走自由人生地道路.人们平等友爱,尊重妇女,这是未来世界才能实现地.他是超前地思想家,把希望寄于未来社会,把批判给了当时地社会.《红楼梦》里处处都有这种思想地反映,内涵很深刻.曹雪芹地思想是自觉地,也是自然地流露.曹雪芹地父亲没有留下什么诗词文章,而曹雪芹地祖父曹寅有一些诗作流传下来.他希望子孙好好读书,走仕途道路,但曹雪芹违背前辈地教诲,我行我素.在《红楼梦》里有一段贾政毒打贾宝玉地场面,打得很惨,谁说情也不行,贾政一边打,一边说:我若不打你,你将来要“杀父弑君”.说明了曹雪芹是叛逆地,不听父亲地教导.我认为曹雪芹所表达地这些思想是从无意识发展到自觉地.最后再谈谈《红楼梦》地特殊表现手法.《红楼梦》是以梦幻开始,所有经历只不过是一场梦.做梦并不稀罕,谁不做梦?曹家从发家到抄家为同一场梦,梦见了荣华富贵,等到醒来小米饭还没熟呢.人生可谓“黄粱一梦”.《红楼梦》有二个人物:一个是贾雨村;一个是甄士隐,书中反复讲,主要怕引来灾祸,可又怕别人不解真情,把这小说当成说着玩.为此,曹雪芹有诗一首:“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诗讲得多好啊!又亲切、又诚恳.最后慨叹道:谁真正能了解其中地味道.再说写作中地真与假.假亦真来真亦假;真亦假来假亦真.《红楼梦》中真真假假,世上地人都把真地当假地,而把假地当真地,没才华地甄宝玉走上了仕途做了官;而有才华地贾宝玉却当不成官.《红楼梦》中贾珍这个名起得太妙了,有着丰富地内涵.贾(假)就是他地珍,而真就是贾(假).人生下来是真地,经过读四书五经,人地自然本性变成假地,真就是假.其思想内涵就出来了.薛宝钗就是经过四书五经薰陶出来地人,她教训林黛玉说:我也看《西厢记》、《牡丹亭》,后来家里知道了,我就烧了、撕了,我这才学规矩.而贾宝玉就不信四书五经那一套,不走仕途,玩玩乐乐,自主人生,是封建社会地叛逆者.。

阮籍的作品

阮籍的作品

阮籍的作品阮籍(公元210年~公元263年),是东汉末年流传至今的一位著名诗人、小说家,他的作品价值非凡。

在其笔下,描绘出各种传说故事,抒发出帝王世家、子女父母情义,以及因艰苦环境而抗争的强烈情感。

他的作品不仅体现出帝王社会的思想政治特点,而且表达了人们对正义正确的愿望及复杂的人物关系。

其中有许多作品,诗词及散文赋咏饱含深情,如《九歌》、《桃花扇》,诗中苍凉、孤独的景象及忧伤的情感萦绕不灭;故事篇中有许多名篇,细思恐极,形象丰满,尤其以《比干游记》、《许仲平记》以及《记济公案》等被誉为文学经典,令人赞叹不已。

尤以《记济公案》受到大众欢迎,它描绘了主人公济公在多次舍身救人中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高尚情操和慷慨精神。

一开始,济公以自己拯救一家穷困之家;在接下来的几幕里,他又持之以恒地与雷神并肩作战,解救凌迟城的民众;最后,他不计个人损失,宁可牺牲,只求挽救百姓的性命。

他终于成功解救了凌迟城的百姓,大家再次生机勃勃,而他最终牺牲,也被当地人敬仰为“仁义之至”。

此外,《记济公案》还揭示了两个哲学思想:一是社会改革的思想,济公持续不懈地抗争着专制统治,反映出官宦势力的残暴,而他的出色表现更成为人们志向高远的榜样;二是慈悲与仁慈的思想,济公虽凡人,但对穷苦者的慈爱之深,以及在原则面前不计一切的精神,正是他的作品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思想。

正因如此,阮籍的作品承载着以崇仁义、抗争苦难的思想,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与文化价值。

受其影响,许多著名作家如曹雪芹、萧红、余华、钱钟书等,以及影视作品《红楼梦》、《步步惊心》、《夏家三千金》等,都融合并发扬了《阮籍的作品》的思想。

阮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鼻祖,他的作品以一种超越时空的形式抒发了人们的感情,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更可以给我们现代人带来思想鼓舞与精神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阮籍与《红楼梦》《我不难过》(孙燕姿)A:有一朵花开的时间需要去等待,有一盏茶浓的间隙需要去品尝,花开花落,茶沉茶浮,文荟精华,与你们一同回首逝去的历史。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责任编辑……,欢迎来到今天的戏说历史!B: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

字嗣宗。

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对曹雪芹的影响C:研究阮籍其人、其诗,难免让人想到《红楼梦》——阮籍的狷狂痴态、朦胧的诗篇、如履薄冰的处境以及对心理平衡的艰难追求等,都可以在《红楼梦》中找到影子。

这难道仅仅是偶然现象吗?其实,若论阮籍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之间的联系,也并非毫无缘由。

A:首先,曹雪芹倾慕阮籍。

曹雪芹字“梦阮”,这“阮”应指阮籍。

周汝昌先生曾指出:“‘梦阮’之一别号的背后可能暗示着曹雪芹对阮籍的梦想是并非泛泛的。

”另外,曹雪芹的好友敦诚“步兵白眼向人斜”)的诗句,用阮籍(世称阮步兵)青白眼的轶事来称赞曹雪芹不肯随波逐流的傲世态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友人的赠诗揭示了曹雪芹与阮籍相似的才情和心境。

B:其次,曹氏与阮氏在历史上有亲缘关系。

曹雪芹曾被比做魏武之子孙,敦诚曾写道:“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

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

……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诗中“奇气”的评价颇为传神,建安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到了《红楼梦》,的确体现出“文采风流今尚存”了。

汉魏之际,曹氏与阮氏关系密切,阮籍之父阮瑀是曹氏父子身边的文官,父死之后,阮籍仍受曹氏的关怀。

当然,曹雪芹“梦阮”不仅因为某种亲缘关系,更重要的还在于阮籍是他心灵的知者、行为的楷模。

对《红楼梦》的影响C:此外,《红楼梦》的朦胧意境与阮籍的《咏怀》诗很相似。

阮籍的诗朦胧曲折,仅“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两句,就有三种以上的解释,至今难以定论。

《红楼梦》书中也曾提到阮诗,黛玉教导香菱学诗时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A:这里谈到了“阮”,足见作者对阮籍的重视。

不过,这段话还隐含了一个问题:中国诗史上,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诗佛、诗圣、诗仙、陶、谢、瘐、鲍、阮籍、嵇康,再上溯到建安时代,便数三曹七子了。

而《红楼梦》中只提了一个在当时年辈较小、存诗较少的应玚来代表建安作家,对才高八斗的子建、开一代文风的曹操和首倡“诗赋欲丽”的曹丕都故意避讳,恐怕是弦外有音的。

B:“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

”从敦诚《挽曹雪芹》的诗句中可见,曹雪芹不仅世袭了建安曹氏的风骨,也承继了正始诗人含蓄曲折的风格。

书中象这样闪烁其辞者不计其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与其说《红楼梦》在写作上颇具匠心,不如说它象阮籍扑朔迷离的《咏怀》诗一样煞费苦心。

C:阮籍与曹雪芹之间的诸多联系,增强了笔者比较研究的好奇心和自信心。

下面将通过四个相似点具体分析阮籍对《红楼梦》的影响。

《给未来的自己》(梁静茹)A:(一)时人多谓痴阮籍与《红楼梦》中的宝玉形象都有“痴”的特征。

《晋书·阮籍传》:“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时人多谓之痴。

”《红楼梦》的篇头诗即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而描绘宝玉的《西江月》词云:“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B:曹雪芹“痴”的自述以及对宝玉“似傻如狂”形象的塑造,都与阮籍的“时人多谓痴”酷似,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相似点是他们的“痴”都由于和“时人”不同。

阮籍和《红楼梦》中的宝玉都曾经被统治者所重视——阮籍受过当时持掌朝廷大权的司马昭的关心和庇护,司马氏甚至用联姻来拉拢他。

宝玉也深得贾府至尊贾母的宠爱,其实,贾政对他的严厉也是一种望子成龙的爱。

C:然而,得到当权者关爱的前提是他们必须顺服。

正因为他们不安于头上那片庇荫,他们才成了“多余人”。

不是现实社会要抛弃他们,是他们在摒弃黑暗社会。

他们都很孤独,但那是一种走在时代前列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

大凡历史先行者每每以痴狂的反常形态为当时世俗所不容,阮籍与《红楼梦》中的宝玉即是两个典例。

A:阮籍的放达形象常被视为魏晋风度的化身,他曾创造过一醉六十天不醒的醉酒记录,然而他的神志却始终是清醒的。

正始时期,由于阮籍的影响,阮氏家族以清谈闻名。

阮籍之侄阮咸因放达也被列入竹林七贤,阮籍的儿子阮浑也想效仿,却遭到了阮籍的反对。

他之所以阻止儿子放浪纵恣,“盖以浑(阮浑)未识己之所以为达了。

”B:他担心儿子只知其表不解其里,自己的狷狂中蕴含着老庄玄学的思想积淀,埋藏着愁肠百转的世事忧苦,其精神实质是难以效仿的。

险恶的现实迫使他不得不将灵与肉分开,形醉而神不醉。

《红楼梦》中的宝玉形象,从行为到精神几乎也构成了魏晋风度,透过他与阮籍的相似点,我们不难体会出宝玉“似傻如狂”的疾呆外表下面所蕴藏的深邃思想。

C:如果进一步从同中求异,相比之下,贾宝玉对“古今仕途经济道路的否定”比阮籍单纯的对曹魏政权的失望、对司马氏统治的反抗,意义更为深刻。

阮籍否定的是个别的(魏晋之交)黑暗年代之下的入仕之路,而《红楼梦》是对所有封建仕途经济道路的否定。

所以后者的痴、狂在阮籍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更富有精神价值了。

A:(二)谁云玉石同? 阮籍《咏怀》第五十四首:“谁云玉石同?泪下不可禁。

”黄节《阮步兵咏怀诗注》:“楚辞九章曰:‘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王逸注曰:‘贤愚杂厕。

’”阮籍在此倾诉了对贤、愚不分的现实的不满。

也可曲折地理解为玉石纵殊,同于灰烬的无奈。

B:阮诗此句可以引发对《红楼梦》中玉、石意蕴的思考。

关于《红楼梦》的主旨从玉还是从石的问题,学术界多有争论,而认为舍玉从石者较多,笔者曾撰文论及。

现在看来,对玉、石之争的问题应该采取立体的视点:第一,在表层上,是弃玉从石,返朴归真的。

第二,在深层中,《红楼梦》的作者在维护主人公外石内玉的品质。

这“玉”的象征意义不是金子般的贵重,而是清水一样的高洁。

C:《红楼梦》中三个品性高洁的人物都以“玉”字为名,即宝玉、黛玉和妙玉。

足见作者对玉并非持厌弃的态度,而是苦于不被理解,被与金银铜臭归为一族。

作者真正厌弃的是“金玉良缘”。

正因为宝玉的怀玉之质不被世人认识,世人真、假不辨,宝玉才名“假(贾)”实真,这是《红楼梦》的辩证内蕴所在。

《特别》(黄龄)A:(三)终身履薄冰阮籍《咏怀》第三十三首中描述的情景与《红楼梦》中黛玉的处境相似。

阮籍和黛玉都是富于含蓄美的悲剧人物。

“悲剧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受难负有责任。

”阮籍和黛玉的悲剧除客观环境外,也是他们自身的性格悲剧。

内向的性格和隐曲的处世方式导致了其悲剧的加剧。

黄节评阮籍这首诗时说:“‘终身履薄冰’,所以昭其慎与!”B:阮籍处世之“慎”也体现在他《咏怀》诗的创作上,其朦胧曲折的风格,造成“百代之下,难以情测”的艺术效果。

林黛玉虽然才思敏捷、伶牙俐齿,但在与宝玉的爱情婚姻问题上,却从不直吐心曲。

她只在诗中悲叹:“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识秋心?”与阮籍的“谁知我心焦?”、“辛酸谁语哉!”等诗句如出一辙。

“古未有儿女之情日以泪洗面者,古亦未有儿女之情而终身竟不著一字者,古未有儿女之情而知心小婢言不与私者。

”C:的确,黛玉熟读《西厢记》,却不曾借红娘牵线。

阮籍“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黛玉更甚之,她追求那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在阮籍与黛玉的人生悲剧中,性格是重要因素,但环境的污浊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的言行都表现为不合流俗。

阮籍之所以如履薄冰,是因为他不肯随波逐流。

A:试想,司马氏给他许多次高就的机会(如联姻等),他都消极反抗,所以艰难地保全他的名节。

黛玉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从不逢迎权势,以致于把贾母喜爱她这一良好的机会都渐渐丧失了。

曹雪芹的人生理想很多都反映在黛玉形象上,“她不仅对贾宝玉的那些崇尚自然、追求个性自由的表现默然相契,而且从不劝他去投身举业,走‘仕途经济’的封建道路。

”黛玉与阮籍相似,也反映出曹雪芹对阮籍人格、诗境的倾慕。

B:(四)求仁自得仁阮籍《咏怀》第十三首的诗尾写道:“求仁自得仁,岂复叹咨嗟?”《红楼梦》戚序本存一条脂评云:“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悲夫!”《论语·述而》:“子贡曰:‘伯夷、叔齐何人也?’子曰:‘古之圣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阮籍诗和脂评都典出《论语》,意蕴也很相似。

C:阮籍此诗结尾的前两句是“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

”整体诗意是说,无论是李斯、苏秦,还是伯夷、叔齐都死得其所。

李斯辅秦、苏秦辅六国,后有东门之悔、车裂之殃,都杀身而死;伯夷、叔齐,身为商臣,不食周粟,守节而死。

他们或出为显宦,或隐遁深山,都遂其心愿,故死而无憾。

这是阮籍所向往的。

A:魏晋之际,司马氏为篡夺魏政权,一方面杀人如麻,一方面拉拢名士;前者使国人“道路以目”,后者企图树立几个投降归顺的样板以警世人。

所以,摆在魏晋人士面前的两条路——仕与隐都充满鲜血。

唯一能让人心理平衡的途径就是遂其心志。

这一点,嵇康在拒绝山涛推举他做官时谈得更清楚:“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B:《红楼梦》从言情的角度而论,就是在追求一种爱我所爱,无怨无悔的理想境界。

脂评为《红楼梦》一书补充了这一意旨:“而绛珠之泪,偏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

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

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的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悲夫!”这是一种以“惜”为基础的“通灵”的情感现象。

《红楼梦》打破了它以前的作品中“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以身相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等以婚姻为最终归宿的传统模式,对“情”进行了新的诠释。

《美好的》(许哲佩)C:“现实中的爱情多半是失败的,不是败于难成眷属的无奈,就是败于终成眷属的厌倦。

然而,无奈留下了永久的怀恋,厌倦激起了常新的追求,这又未尝不是爱情本身的成功。

说到底,爱情是超越于成败的。

爱情是人生最美丽的梦,你能说你做了一个成功的梦或失败的梦吗?”《红楼梦》也是一个梦,宝黛爱情是梦中之梦,这个梦的结局是超越成败、超越离合的。

脂砚斋这段评语是对曹雪芹小说的补充和点化,是对《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升华,道出了黛玉泪尽而逝的美学价值。

A:从阮籍“求仁而得仁”的诗句抽绎出的魏晋士人“遂其志”的理想追求,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红楼梦》的悲剧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