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PVC发展现状分析

内蒙古PVC发展现状分析
内蒙古PVC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内蒙古历史中考模拟试题带答案(兴安盟版)

第二中学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两千多年前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一个水利工程,经受了“5?12”大地震的考验,至今仍造福人民,这一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大运河C.六辅渠D.灵渠 1.【答案】:A 【解析】:两千多年前应是战国时期和秦朝时期,大运河是隋朝,六辅渠不在我们学习范围之内,排除。位于成都平原的是都江堰。 2.下图为《汉代中西交通图》,通过这条交通线运往欧洲的主要商品是() A.丝绸B.茶叶C.瓷器D.铁器 2.【答案】:A 【解析】:汉朝时期丝织业比较发达,对外出口以丝绸为主。这条交通线就是丝绸之路。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欢迎。下列人物中,对中国古代医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祖冲之屈原B.蔡伦商鞅 C.蔡伦张仲景D.张仲景华佗 3.【答案】:D 【解析】:A项祖冲之是数学家,屈原是文学家B项蔡伦改进造纸术,商鞅是政治改革家;C项张仲景是医学家但蔡伦不是D项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中医学家,选D 4. 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湖北织布局 C. 汉阳铁厂 D. 上海轮船招商局 4.【答案】:A 【解析】:“制器为先”指的是制造轮船枪炮等武器,江南制造总局是军工企业,以制造武器为主,其他三项都是民用企业。选A 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 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 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D.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5.【答案】:D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在五四运动中,学生被镇压,工人开始罢工,反动军阀政府才妥协,释放了被捕学生,拒绝了签字。可以看出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从此,以工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领导中国革命,直至取得胜利。选D 6. 201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了盛大阅兵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七七事变 6.【答案】:D 【解析】: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爆发;西安事变是国共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一三事变是日本进攻上海;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表明了抗战立场,国共开始联合抗日。答案选D 7.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累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这反映了毛泽东() A. 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 B. 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 C.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D. 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 7.【答案】:C 【解析】:中国革命转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始燎原。答案是C 8.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8.【答案】:D 【解析】:三十年前分地,指的是土地改革,三十年后分地,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答案选D 9.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口,最早的“窗口”不包括() A. 上海 B. 广州 C. 福州 D. 深圳 9.【答案】:D 【解析】:中国近代开放的窗口是南京条约开放的口岸,包括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五处,不包括深圳。深圳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特区。答案选D 10按其形式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 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 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D. 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0.【答案】:A 【解析】:格局的演变是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产物,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冷战后出现多极化趋势。顺序和战争顺序一致。所以答案应是A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文献综述 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

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摘要:本篇综述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格局现状,对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引导下,经过内蒙古人民的共同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上高速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进入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正式纳入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范围,国家大力支持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我区区域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实现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崛起,其它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地区间合理分工,塑造“东西互动、内外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对于提升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我区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尽管我区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不断增强、布局不断改善、合作不断深化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各个盟市之间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充分认识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对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盟市都各有各自的优势,充分认识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区域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一)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近年来,区域经济差异日趋明显,蒙中呼包鄂地区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极,而蒙东地区经济增长明显放慢。以人均GDP 为例,2007 年人均GDP 最高的地区是鄂尔多斯市,最低的地区为兴安盟,极差为66324 元。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各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如包头市的钢铁、鄂尔多斯市的煤炭和羊绒等发展态势都相当良好,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性强,以及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下面是有关于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一起来看看。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新材料作为二十一世纪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已成为全球经济迅猛增长的源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新材料按组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理化性能,以满足高强度、高刚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耐蚀、抗辐照等性能要求;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新材料在国防建设上作用重大。例如,超纯硅、砷化镓研制成功,导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使计

算机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十万次提高到每秒百亿次以上;航空发动机材料的工作温度每提高100℃,推力可增大24%;隐身材料能吸收电磁波或降低武器装备的红外辐射,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现等等。 在新材料产业中分布情况 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性质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信息材料是最活跃的新材料领域,微电子材料在未来10~15年仍是最基本的信息材料,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将以硅材料为主体,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新一代高温半导体材料共同发展。光电子材料将成为发展最快和最有前途的信息材料,主要集中在激光材料、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材料、红外探测器材料、液晶显示材料、光纤材料等领域。 XX年,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加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蓝光功率型LED芯片发光效率达到90mW,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封装的功率型白光LED发光效率超过30lm/W,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了上海、大连、厦门、南昌4个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民营资本投资近37亿元人民币,我国LED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XX年我国推出了激光电视样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在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新建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注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物供仓储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努力巩固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势头高涨的喜人局面。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9..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建市初的14.85%上升到31.1%,增长了2.09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1.97%上升到32.37%,总人数由17.5万人上升到 38.44万人。一产、二产较上年分别下降1.26、0.39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增加8.77个百分点。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兄弟城市及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对照比较,分析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高涨,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1%,比全省34.3%的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比全国39.1%平均水平更低了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由21.36%下降到4.84%;第二产业比重与原来的63.78%基本持平,仍达64.1%,由建市初的“二、一、三”进入了“二、三、一”发展阶段。世界产业经济的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递进的过程。产业结构升级和演进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比例失调的产业结构,将使经济效益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使经济发展失去扩张的基础。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值的主要构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九十年代初,全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约60%,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1%,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0%,22个发达国家平均约65%。目前,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以上,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达到43%。虽然城区2015年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58.6%,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但市本级的GDP也包含在城区的经济总量中,尚不及全市的20%,且有着市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就全市来讲,第三产业在经济构成中的比重还偏低。 2.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发展迅速,但规模效益不高,新兴经营方式尚待开拓。建市以来,我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社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和社会商业点迅速增长,2015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3和18.1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86%。二是消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在国家连续多年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2015年我市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9.9%提高到22.1%。与此同时,消费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也呈现缩小态势,由上年的消费低于投资16.6个百分点缩小为9个百分点。三是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形成了国营、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等经济点并存发展的局面,极大地搞活了商品流通和销售。2015年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67.50亿元,同比增长35.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58.44%,比2015年占比提高了7.78个百分点。四是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档次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超级市场经营、连锁经营等经营方式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的经济

内蒙古的发展史

Nwei 内蒙古的发展史 --------------------------------------------------------------- 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逐渐统一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大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开始向西部蒙古草原迁移。12世纪时,这部分人繁衍子孙氏族分出了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当时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刺、蔑儿乞、斡亦刺、克烈、汪古诸部。13世纪初,蒙古部首领铁木真征服统一了蒙古地区的诸部后,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1206年铁木真称汗,号成吉思,建立了蒙古贵族政权——蒙古国。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部落而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建立政权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1211—1260年先后灭西夏和金,版图扩展到中亚、南俄。忽必烈继汗位后,迁都至燕京(今北京市),并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1368年元朝灭亡。后来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15世纪初,漠西蒙古瓦刺部和东部蒙古的鞑靼部先后向明朝称臣纳贡,建立了臣属关系。明未,女真建立后金政权。636年后金改为清,漠南蒙古各部封建主,也先后被清朝征服。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人关统一全国,直到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落。至此蒙古族完全置于清朝的统治之下。清朝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主的基础上,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颁布了以盟旗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诏令,强化和发展了蒙古的封建制度。清朝对蒙古族统治的加强,有效地制止了封建割据和战争,使蒙古族社会获得了近200年的稳定,畜牧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元代以来,蒙古族在祖国许多科学文化领域做出了贡献。如13世纪中叶写成的蒙古族重要历史、文学名著《蒙古秘史》和清代的著名文学作品《一层楼》等。在医学、历算、数学等方面蒙古族也有重要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蒙古族人民积极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那时驻防在东南沿海蒙古八旗官兵与各族军民奋起抗敌。1841年10月蒙古族爱国将领裕谦指挥三镇将士在浙江定海奋战六昼夜,以身殉国。次年4月英军进犯乍浦,守军7000人英勇反击,其中有蒙古八旗官兵800余人参战,蒙古官兵牺牲200余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当英军入侵渤海湾时,内蒙古东三盟和察哈尔旗蒙古士兵5000人,奉调天津海口防守。蒙古各地捐献大量马匹、银两支援前线。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僧格林沁亲王奉命从内蒙古各盟征调蒙古骑兵参战。在大沽口的三次保卫战和八里桥之战中英勇抗击侵略者,其中有4000余名蒙古骑兵参战的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中,打沉敌舰5艘,击伤6艘,打死打伤英法侵略军592人,获得胜利。在第三次大沽口保卫战中,蒙古族爱国将领乐善率千余官兵坚守炮台,拼死抵抗,全部为国捐躯。在保卫北京的八里桥之战中;从卓素图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和察哈尔调集4000蒙古骑兵穿插奋战,毙伤敌军1000余人。蒙古骑兵也有很大牺牲;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蒙古骑兵以弓箭、马刀抗击了敌方的洋枪洋炮,在中国近代史上写出了爱国爱民的悲壮诗篇。1900年前后与义和团运动相呼应的遍布东西部各盟旗的反教斗争,从1858年伊克昭盟的“独贵龙”运动起到辛亥革命前夕规模较大的反封建赋役、反垦、夺地的斗争共有10多次。

2015年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新材料行业分 析报告 2014年12月

目录 一、稀土永磁材料 (4) 1、我国是稀土永磁材料的生产和消费大国 (4) 2、我国稀土出口量逐年增加,而出口金额持续下降 (5) 3、我国是粘结钕铁硼磁体的主要产地 (6) 4、政策密集发布表明国家对稀土行业的重视 (8) 5、增量应用主要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和变频设备 (9) 6、重点公司 (11) (1)厦门钨业 (11) (2)盛和资源 (12) (3)中科三环 (12) (4)正海磁材 (12) 二、高温合金材料 (13) 1、制造航空航天发动机的重要金属材料 (13) 2、技术壁垒高、认证体系严格促成寡头垄断 (14) 3、重点公司 (16) (1)钢研高纳 (17) (2)炼石有色 (17) (3)抚顺特钢 (18) (4)久立特材 (18) 三、3D打印材料 (19) 1、3D打印优点鲜明,应用广泛 (19) 2、3D打印行业将持续高增长 (20) 3、金属3D打印发展前景广阔 (21) 4、重点公司 (22) (1)银邦股份:3D 打印业务渐入佳境 (22) (2)亚太科技 (23) 四、石墨烯材料 (23)

1、石墨烯在材料属性方面极为优越 (23) 2、电子材料是目前石墨烯最具吸引力的应用领域 (25) 3、目前各国都在积极进行石墨烯的研究和专利布局 (27) 4、重点公司 (29) (1)烯碳新材 (29) (2)中国宝安 (30) (3)金路集团 (30) (4)华丽家族 (31) (5)力合股份 (32) (6)乐通股份 (32) (7)中泰化学 (32) (8)中超电缆 (32)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一、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畜牧业生产再创新纪录 2006年度,全区牲畜存栏达到11051.47万头(只),再创历史新高。主要畜产品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农区牲畜存栏达7209万头(只),占牲畜总头数的68%;牛奶、羊肉、羊绒产量居全国之首,畜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预计肉类产量达到260万吨以上,牛奶产量达到800万吨。这标志着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实现了全面跨越式发展。 (二)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随着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内蒙古畜牧业已由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率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畜牧业“三个比重”不断提高,即:良种牲畜在牲畜总头数中比重由2000年的72.3%提高到93.2%;农区牲畜存栏头数占存栏总头数的比重预计达到70%,比2000年提高49.1%;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50%,比2000年提高12.2%。牲畜养殖实现向科学健康养殖方式和规模养殖转变,牧畜出栏得到大幅度增加,牲畜繁殖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目前,全区无公害农畜水产品达到900个,产品生产总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912万亩;有机食品产品达到145个。全区动物防疫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始终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 预计年末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1819家,同比增加278家;实现销售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29.6%;完成增加值356亿元,同比增长40%。牧民人均从产业化得到现金收入达到1170元,同比增长16.5%。 (五)农牧业科技达到新水平 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效果明显,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农牧业重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特别是完成了1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增效4.32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和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农村牧区沼气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区15个旗县,143个村(嘎查)开展了沼气建设。 (六)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已达7112.57万亩,预计饲料总产量可达165万吨,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可达50亿元。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6.5亿亩,实行划区轮牧的草原面积达到0.7亿亩。 二、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草畜矛盾仍十分突出 全区草地沙化、退化面积已由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目前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比例已经达到73%,而且每年还以1200万亩的速度蔓延。生态环境恶化、草畜矛盾的不断加剧便成为制约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不少农村牧区存在人和牲畜饮用水困难的问题;很多地方因电网质量差和电价太贵而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产用电。农村牧区道路交通条件差,畜牧业生产必然受到影响。 (三)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全区草地、草原的沙化、碱化、退化日益严重,不仅制约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四)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传统畜牧业经营思想的束缚下,畜群、畜种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目前从总的方面看,母畜、大畜、良种畜比重仍然偏少。这种畜种结构,既不利于畜牧业自身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也远远

产业布局内蒙古发展的关键.

产业布局:内蒙古发展的关键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布局政策实施的好与坏影响深远。同时,产业结构层次的高低、结构是否合理,都对经济能否实现稳定而快速增长起着关键作用。内蒙古新政也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寻求产业支撑 近年来,内蒙古工业经济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依旧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段,发展不足成为困扰其发展的主要矛盾。 为有效解决产业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内蒙古正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按照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升级的要求,注重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对于内蒙古来说,产业支撑的诉求极为迫切。内蒙古新政也将依据其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谋划布局。 不久前,记者从内蒙古经委提供的一份资料中获知,围绕建设我国能源(新能源)基地、重化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内蒙古正在加速推进“八条产业链”建设,即:煤电网产业链,煤的气化、液化等煤化工产业链,PVC及其深加工的氯碱化工产业链,多晶硅单晶硅光伏电池组件及风机制造、风电场新能源产业链,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一体

化产业链,乳肉绒薯玉米等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稀土及其新材料应用产业链,煤炭机械、化工机械、运输机械、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业产业链。 目前,内蒙古能源、农畜产品加工业已逐步成长为“十二五”期间巩固提升的支柱产业,随着近年来煤化工、冶金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的闪光点,分析人士预计,煤化工和有色冶金项目产能将在未来一个时期大量释放,将如约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 据乐观预期,仅凭化工和冶金两大支柱产业,5年后,二者将占据内蒙古工业的“半壁江山”。 区域化产业布局 通过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来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显而易见。但是,地域面积大、人口少的基本区情正在给内蒙古的下一步发展带来天然的局限,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区域经济分化的问题。 那么怎样破解区域经济分化对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当务之急。 内蒙古深知其命门所在,为扭转局面,积极顺应形势,因地制宜地选择一些地区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首当其冲。 目前,较为成熟的提法有呼包鄂、锡赤通、小三角经济一体化区域。 在区域协调发展呼声高涨的大背景下,内蒙古已先期进

海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2008年海南省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现状、问题、趋势、对策,正文内容就是按这样的顺 序写的) 一、2008年海南企业发展概况(正文内容并不是针对性地写企业发展概况,应是“产业”?) 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大背景下,2008年海南省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按可比价格计算,全省生产总值1459.23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7.61亿元,同比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434.40亿元,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587.22亿元,同比增长13.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7175元,同比增长8.7%。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6.07亿元,同比40.5%。全年1500万元以上大项目投资共完成467.22亿元,同比增长61.0%,成为投资增长中的重要部分。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317.17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33.9%。全年税收收入总额120.53亿元,同比37%。按各项税收分,企业所得税比上年增长85.3%,营业税增长35.1%,契税增长29.4%。据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企业景气监测表明,我省企业景气指数一季度为137.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2点;二季度为131.4,比上年同期和比一季度下降11.7点和5.7点,但仍处在高位景气区间;三季度为120.9,比上年同期和二季度下降22.3和10.6点;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经营环境日益严峻,不确定因素增加。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持续回落,全面走低,全省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96.5和113.0,比三季度下降23.9和7.9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3.7和26.7点。(第一段可以考虑配几个图表说明?) (一)第一产业 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37.6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全面增长,分别增长5.8%、3.1%、12.7%和9.8%(见图1)。全年种植粮食42.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6%;瓜菜21.9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5%;水果17.12万公顷,下降0.4%;热带作物58.44万公顷,增长3.0%。特色优势农业有新的发展,在主要农产品产量中,肉类、水产品、水果、瓜菜等农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支撑农业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渔业、畜牧业、瓜菜、水果四大优势行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70%。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关于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关于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在告别连续7年全国增长第一的“奇迹”后,2010年,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以14.9%位居全国第四,经济总量跨过万亿元门槛,达到了1.16万亿元,跻身“GDP万亿俱乐部”在“大央企大能源大化工”的发展模式下,内蒙古经济实现了腾飞,然而,这种增长方式也屡遭专家学者和媒体质疑,甚至其GDP的质量和效益被一权威研究机构排在全国倒数第一。全国“两会”期间,内蒙古代表团一些代表提出,应该重新审视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能源产业发展方式。① 飞速发展的内蒙古经济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影响着内蒙古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前新形势新发展前景下怎样能够更好的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关键。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更高价值 “汽车烧石油,却用来运输价值低得多的煤,这是用高级能源换取低级能源”内蒙古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对资源能源的依赖过强,而非资源产业发展不足。虽然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增长,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资源能源的依赖过强,①中国经济时报

而非资源产业发展不足,要结束这种能源粗放模式使用的现状。 (二)发展生态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首先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好多通过能源发展起来的城市在其能源开采时期风管无比,一旦资源枯竭城市就会出现“冷清”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它们没有重视经济与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就内蒙古而言, 树立这种观念尤为重要, 内蒙古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开放, 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工业化的进程中, 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同样发生了环境恶化、人口压力增大、资源严重浪费等重大问题, 已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制约因素。 其次、大力推广清洁生产, 全面提高重点污染企业的技术水平 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道路表明, 我区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 导致资源逐步枯竭, 工业污染远远超出环境容量, 控制难度很大。工业污染的末端治理是一种被动的管理模式, 存在着投入高、费时费力, 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明显关系, 治理资金难以筹集的弊端, 其最终的经济代价是昂贵的。企业普遍缺乏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企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不能协调一致, 发展不可持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清洁生产应运而生。清洁生产

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新材料行业分析

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新材料行业分析 行业政策新材料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几乎都需要新材料的支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中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2月22日,中国首部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将着力推动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六大新材料升级换代和自主创新,到“十二五”末,新材料产业规模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实现我国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转变。“十二五”期间,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

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将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品种。 行业现状经过几十年奋斗,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 新材料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国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发端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经过多年发展,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品种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 20xx年相比年均增长约20%。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 部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自主开发的钽铌铍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间位芳纶和超导材料等生产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新材料品种不断增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自给水平逐步提高

内蒙古凉城县经济发展的现状

内蒙古凉城县经济发展的现状 石磊*1 摘要:日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跃居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列第91位,同时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强县(市),这标志着凉城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凉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县。近年来粮食总产连续稳定在4亿斤以上,跻身内蒙古28个产粮大县之一。全县农作物完成播种面积95.4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4.21亿斤。畜牧业是凉城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凉城农业经济的新亮点。近年来,凉城县畜牧业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同时凉城县工业经济发展也很迅速,基本形成以电力、化工、制酒、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以岱海电厂为龙头的电力工业,是推动凉城县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且第三产业旅游业也在健康的运行着。 关键词:凉城县、经济、发展、繁荣、未来 凉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8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凉城县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的生息,曾是北方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地区。相传战国时属赵国,秦属雁门郡。西汉始置县,名为沃阳,因流经过城的沃水(今弓坝河)而得名。 “十一五”以来,凉城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提升电力、制酒、化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全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十一五”期间凉城县委、政府重新审视县情,充分发挥资源、地域和人文等比较优势,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坚持以岱海电厂和环岱海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为龙头,以关联产业为重点,构筑新的产业集群,县域经济开始由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导向现代工业经济为主导转变,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在未来的“十二五”内,全县产业布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构筑“一个旅游中心”,打造“三个产业基地”,创建“一个宜居城市”。 我们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凉城县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未来的发展目标等方面做了调研,有关单位也为我们提供了详细资料。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发展现状 “十五”末,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列全市第一,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三。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县第一次进入了西部百部县行列,名列第91位,同时进入了全国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之一。 (1)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全县GDP年均递增9.5%,人均GDP达到2.24万元;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递增10.2%和12%;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4:53 :23优化为2010年的19 :51:30。2010年,全县GDP预计完成55亿元,财政收入预计完成4.3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完成13188元和5655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2.3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控制在3.5%以内;单位GDP能耗预计为1.0461吨标煤/万元;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预计在削减当年增量的基础上分别减排856.4吨和52.3吨。 1*【作者简介】石磊,学号:10151130,数学与统计学学院,10数学类,指导老师:李辰星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建筑行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建筑行业的品牌战略,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针对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施。 关键词:建筑行业;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世贸组织,在给中国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 建筑业具有土地垄断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生产具有单件性、流动性、地域性、周期长和生产方式多样性、不均衡性,以及受外部约束多等特点。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建筑产品的精益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建筑企业对建设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建筑行业运行的良好与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建筑业利税总额增加明显,1992年-2002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0,建筑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履行WTO承诺,逐渐消除外资建筑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壁垒,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各种内外部因素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尤其对国有建筑企业造成的冲击更为严重。如何面对问题,灵活应变,寻找解决办法,是我国建筑企业不能不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二、我国建筑行业的品牌策略 中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建筑业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一方面,品牌展示了企业的综合形象,具有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它的形成始终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另一方面,品牌是又一个建筑企业综合素质的标识,它不能被企业的规模和业绩所替代。可以说,品牌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及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甚至可以说,品牌必然是未来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树品牌”不等于“做广告”。有些建筑企业的决策者认为,塑造品牌就是做广告,于是企业就不停地做广告,其结果是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但提高的不是在目标消费群体之中,而是在大部分与建筑消费无关的群体之中。实际上,广告更多的是建筑企业进行品牌维护工作的必要手段。建筑企业塑造品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广告,但又不能只有广告。换句话说,除了做广告,建筑企业仍有大量的事情要做,以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第二,“树品牌”切忌盲目跟风。由于中国建筑企业的品牌塑造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

2020内蒙古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的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隋末战争爆发 B. 开凿大运河 C. 隋灭陈,统一全国 D. 建立隋朝 2.司马光评价唐太宗:“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下列对于唐太宗的史实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国学规模 B. 知人善任,任用了魏征等著名的谏臣 C. 以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被奉为“天可汗” D. 统治时期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史称“开元盛世” 3.“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重视人才的选拨和任用。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诗歌能真实地反映时代。下列诗歌能反映安史之乱影响的是() A. “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 B.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C.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 “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5.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 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实现国家统一 C. 开通大运河 D.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6.《宫锁心玉》、《步步惊心》这两部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事实不符,而遭 到学者批评。下列情节违背史实的是() A. 秦始皇“焚书坑儒” B.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 C. “画圣”阎立本的《清明上河图》 D. 忽必烈建立元朝 7.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 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A. 海外贸易发达 B. 手工业兴旺 C. 农业繁荣 D. 文化昌盛 8.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十五”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实现重大跨越,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539.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95.6亿元,年均增长17.1%,快于“九五时期7.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GDP增长速度7.6个百分点,2005年全区人均GDP已达到16331元,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17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快速增长,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约束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十分严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为此,特编制《内蒙古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我区循环经济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为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从我区资源禀赋及产业特点看,也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我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匹配条件较好,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载体,但从总体看,资源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2005年我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6吨标准煤,万元GD P用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农业灌溉水利用率低于全国近5个百分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空间较大。 循环型产业链初步建立。经过“十五”时期的建设,能源、重化工产业初具规模,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一些骨干企业技术装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为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简要回顾 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有利时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区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地区生产总值2 0 1 0年达到11655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6%. 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738.1亿元,年均增长29.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972.1亿元,年均增长27. 2%,累计完成近3 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37.3亿元,年均增长19.7%。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15.1:45.4:39.5演进为2010年的9.5:54.6:35.9,总体上完成了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三大战略,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区域发展呈现新特点,东部盟市发展加速,呼包鄂地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55%。 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公路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0789公里,机场增加到12个。生态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提前完成200to的规

划目标,草原植被盖度继续提高。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如期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01 0年达到17698元,年均增长1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5 3 0元,年均增长1 1.2%。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累新增就业114.2万人,基本实现了“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金区投入近千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群众办了“十件实事”、实施了“十项民生工程”,出台了促进牧民增收、提高低收入群体保障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城乡居民普遍受益。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完善煤炭资源配置政策,开征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高标准、高起点引进了一批大企业、建设了一批大项目,深化了与俄蒙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进出口总额增长1.4倍。 二、“十二五”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推进富民强区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