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旅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_八年级物理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师和学生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做这样一组小实验:
(幻灯)
你看到什么:
①用凸透镜近距离的看书上的字;
②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屏幕;
>①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③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思考:根据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用凸透镜近距离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疑问,请把你的疑问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①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②为什么会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③什么时候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成缩小的像?……)
②通过例题3的解答,介绍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板书:(书写于例题3解后)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3.小结
(1)简述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什么叫伏安法测电阻?原理是什么?
(2)讨论:通过课本中本节的”想想议议”,使学生知道:
①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有的只有零点几欧),因此实验中绝对不允许直接把电流表按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过大,有烧毁电流表的危险。
①解释R=U/I的物理意义:对同一段导体来说,由于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i的比值是一定的。对于不同的导体,其比值一般不同。U和I的比值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跟温度有关。不能认为R=U/I表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某导体两端的电压是零时,导体中的电流也等于零,而这个导体的电阻值是不变的。
科学之旅——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_八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引言科学之旅—《探索物理》
课时:1课时
目的:(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通过观察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
(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更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
(4)用STS的观点理解物理学的巨大作用;
(5)初步掌握一点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具:教材中图0.1—1至0.1—4及0.1—9、0.1—10的实验装置,
三棱镜一付,小石子一枚,开水和带盖的空矿泉水瓶。
教程:
一、导入语:(衔接式、启发式)
1、上节我们对大家学习物理做了一些基本的要求。我们说物理是非常有用的,非常有趣的。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会更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
欧姆定律的公式:如果用U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I表示这段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可以写成如下公式:
I = U/R。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U/R)。公式I=U/R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江苏省无锡外国语学校陈德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培养了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例题1:课本中的例题1。(使用投影片)
学生读题,根据题意教师板演,画好电路图(如课本中的图8-2)。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解题过程要求写好已知、求、解和答。解题过程写出根据公式,然后代入数值,要有单位,最后得出结果。
板书:〈例题1:
已知:R = 807欧,U = 220伏。
制定实验计划
在制定实验计划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照相机的使用。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配合一下老师。
现在老师想用这架照相机拍下他的相貌,大家看看老师这样做行不行。
①(把镜头对着大家)我这样拍,能拍到他的脸吗?怎么办?
②(把镜头倒过来,对准自己)能拍到像吗?景物、镜头和胶片必须谁在中间?
③(把相机高高举过头顶)能不能拍到他的脸?应该怎么办?
像距v
(cm)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30
2f>u>f
15
U上一页[1] [2]
第二节欧姆定律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
书写有问题和例题的投影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使用投影幻灯片)表1、表2是某同学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的两组实验数据。请在表格中空白部分填写出正确数值,并说明道理。
出示自学提纲:
1、1、什么是水质?水体的物理性状包括哪些方面?
2、2、水体的化学成分中重要的检测指标有哪些?
3、3、水体中的溶解氧与水中有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4、4、什么是“水花”?什么是“赤潮”?
5、5、水的富营养化污染的概念、原因、过程、结果分别是什么?
在学生自学后,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温度:“热污染”
表1
U(伏)
I(安)
R=5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5
0.3
0.6
4.5
表2
R(欧)
I(安)
U=1.5伏
5
0.3
10
0.1
答:表1填3伏和0.9安。根据: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表2填0.15安和15欧。根据: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当然,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其它的问题,今天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幻灯)课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提出猜想
同学们想一想: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这样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与物距有关;与像距有关……当放大镜靠近物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放大镜远离物体时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我们必须干什么?(做实验)
小结:大家实验做得很好,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数据。科学家也是这样经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从而找出规律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当然,相信同学们还有其他许多的问题,同学们课后可以相互讨论,也欢迎同学们与老师来共同探讨。
附件:学案
一、引入新课:你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后,有哪些疑问?请把它们写下来:
1.
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欧姆定律。
板书:〈第二节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1827年)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重要定律。
2、不过大家可要大胆回答问题,踊跃做实验哟!咱们看谁做得最好了!
二、关于“有趣有用的物理”的引导性学习:
1、物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声、光、热、电、力现象。
2、教师演示实验:
(1)、“冷水使热水沸腾”实验;
指导:我们将在热现象、力学综合内容中学习。
(2)、“会跳舞的小人”实验;
将在第一章学习到: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求:I。
解:根据欧姆定律
I = U/R = 220伏/807欧= 0.27安。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约为0.27安。〉
例题2:课本中例题2。(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2〉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按例题1的要求解答。由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②电压表的电阻很大(约几千欧),把电压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测电压时,由于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很小,一般不会烧毁电压表。
4.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4。
(四)说明:通过例题,要领会培养学生在审题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解题。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④(把镜头非常的靠近该同学的脸部)能拍到像吗?
好,现在老师学会拍照了。(拍下一张照片)同时,老师也相信大家一定能设计好本次的探究活动。
小组讨论完成学案上的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先把物体放在u>2f处,然后放在2f>u>f处,最后放在u2f
30
2f>u>f
15
U[1] [2]下一页
2.
……
二、猜想:凸透镜成像情况不同与哪些因素有关?你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三、制定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来完成本次探究活动?
③实验具体步骤:
④你认为本次实验还应注意什么?
四、进行实验。
五、探究实验记录表
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u
(cm)
像的性质(f=10cm)
3、想想做做学生趣味实验;
(1)“放大镜只能放大物体吗?”
我们将在“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第三章中学到。
(2)“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实验;
我们将在三年级的力现象中学到。
4、物理是有用的:
(1)、电是怎么产生的?如何保存?
[1] [2] [3]下一页
第二节水质和饮用水的卫生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质、水的物理性状、化学成分、水的富营养化污染。
板书:I=U/R
I-电流(安) U-电压(伏) R-电阻(欧)>
有关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①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②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I、U和R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另一个。
③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单位。
(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味道:生物死亡
物理性状:气味:工业废水
浑浊度:泥沙、有机物、浮游生物、微生物
颜色:藻类、工业废水污染
一水质pH:天然水常呈弱酸性,7.2~8.6(注意大小写)
生活饮用水6.6~8.5
硬水
化学成分:硬度:溶于水中的含钙和(能否补钙?)
(极为复杂)镁的盐类的总含量软水
[1] [2] [3] [4] [5] [6] [7]下一页
2、培养对饮用水净化、消毒、硬水软化、污水处理的探索兴趣。
3、初步学会研究水质的方法,强化生态观点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影响水质的化学成分、水的富营养化污染
教学难点:溶解氧和有机物之间的关系,水的富营养化污染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水是生命之源”,请同学们谈谈水的重要性,介绍我国城市缺水的情况,增强感性认识。既然水对我们如此重要,水质的好坏当然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水质和饮用水的卫生。(宁波的河流?爱不?)
②答题叙述要完整。本题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在它两端应加2.8伏的电压。
③解释U=IR的意义: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乘积。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因为这样表述颠倒了因果关系也不符合物理事实。
例题3:课本中的例题3。(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3〉
解题方法同例题2。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师和学生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做这样一组小实验:
(幻灯)
你看到什么:
①用凸透镜近距离的看书上的字;
②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屏幕;
>①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
②像的正倒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倒立的像?
③像的虚实与物距是否有关?当物距在什么情况下成虚像?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思考:根据上表的数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成缩小的实像时,物距跟像距相比,哪个比较大?
(用凸透镜近距离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疑问,请把你的疑问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①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②为什么会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③什么时候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成缩小的像?……)
②通过例题3的解答,介绍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板书:(书写于例题3解后)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3.小结
(1)简述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什么叫伏安法测电阻?原理是什么?
(2)讨论:通过课本中本节的”想想议议”,使学生知道:
①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有的只有零点几欧),因此实验中绝对不允许直接把电流表按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通过电流表的电流过大,有烧毁电流表的危险。
①解释R=U/I的物理意义:对同一段导体来说,由于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i的比值是一定的。对于不同的导体,其比值一般不同。U和I的比值反映了导体电阻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跟温度有关。不能认为R=U/I表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由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所以某导体两端的电压是零时,导体中的电流也等于零,而这个导体的电阻值是不变的。
科学之旅——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_八年级物理教案
课题:引言科学之旅—《探索物理》
课时:1课时
目的:(1)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2)通过观察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
(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更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
(4)用STS的观点理解物理学的巨大作用;
(5)初步掌握一点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具:教材中图0.1—1至0.1—4及0.1—9、0.1—10的实验装置,
三棱镜一付,小石子一枚,开水和带盖的空矿泉水瓶。
教程:
一、导入语:(衔接式、启发式)
1、上节我们对大家学习物理做了一些基本的要求。我们说物理是非常有用的,非常有趣的。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会更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
欧姆定律的公式:如果用U表示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I表示这段导体中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可以写成如下公式:
I = U/R。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公式的物理意义:当导体的电阻R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这反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例关系(I∝U)。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到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反映了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例的关系(I∝U/R)。公式I=U/R完整地表达了欧姆定律的内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江苏省无锡外国语学校陈德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培养了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例题1:课本中的例题1。(使用投影片)
学生读题,根据题意教师板演,画好电路图(如课本中的图8-2)。说明某导体两端所加电压的图示法。在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解题过程要求写好已知、求、解和答。解题过程写出根据公式,然后代入数值,要有单位,最后得出结果。
板书:〈例题1:
已知:R = 807欧,U = 220伏。
制定实验计划
在制定实验计划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照相机的使用。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配合一下老师。
现在老师想用这架照相机拍下他的相貌,大家看看老师这样做行不行。
①(把镜头对着大家)我这样拍,能拍到他的脸吗?怎么办?
②(把镜头倒过来,对准自己)能拍到像吗?景物、镜头和胶片必须谁在中间?
③(把相机高高举过头顶)能不能拍到他的脸?应该怎么办?
像距v
(cm)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30
2f>u>f
15
U上一页[1] [2]
第二节欧姆定律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
书写有问题和例题的投影幻灯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使用投影幻灯片)表1、表2是某同学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的两组实验数据。请在表格中空白部分填写出正确数值,并说明道理。
出示自学提纲:
1、1、什么是水质?水体的物理性状包括哪些方面?
2、2、水体的化学成分中重要的检测指标有哪些?
3、3、水体中的溶解氧与水中有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4、4、什么是“水花”?什么是“赤潮”?
5、5、水的富营养化污染的概念、原因、过程、结果分别是什么?
在学生自学后,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温度:“热污染”
表1
U(伏)
I(安)
R=5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5
0.3
0.6
4.5
表2
R(欧)
I(安)
U=1.5伏
5
0.3
10
0.1
答:表1填3伏和0.9安。根据: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表2填0.15安和15欧。根据: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当然,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其它的问题,今天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幻灯)课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提出猜想
同学们想一想: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这样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与物距有关;与像距有关……当放大镜靠近物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放大镜远离物体时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我们必须干什么?(做实验)
小结:大家实验做得很好,得到了许多有用的数据。科学家也是这样经过实验探究、分析数据从而找出规律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当然,相信同学们还有其他许多的问题,同学们课后可以相互讨论,也欢迎同学们与老师来共同探讨。
附件:学案
一、引入新课:你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后,有哪些疑问?请把它们写下来:
1.
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把以上实验结果综合起来得出结论,即欧姆定律。
板书:〈第二节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期(1827年)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一条关于电路的重要定律。
2、不过大家可要大胆回答问题,踊跃做实验哟!咱们看谁做得最好了!
二、关于“有趣有用的物理”的引导性学习:
1、物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声、光、热、电、力现象。
2、教师演示实验:
(1)、“冷水使热水沸腾”实验;
指导:我们将在热现象、力学综合内容中学习。
(2)、“会跳舞的小人”实验;
将在第一章学习到: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求:I。
解:根据欧姆定律
I = U/R = 220伏/807欧= 0.27安。
答: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约为0.27安。〉
例题2:课本中例题2。(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2〉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按例题1的要求解答。由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全体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
①电路图及解题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②电压表的电阻很大(约几千欧),把电压表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测电压时,由于通过电压表的电流很小,一般不会烧毁电压表。
4.布置作业
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4。
(四)说明:通过例题,要领会培养学生在审题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解题。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④(把镜头非常的靠近该同学的脸部)能拍到像吗?
好,现在老师学会拍照了。(拍下一张照片)同时,老师也相信大家一定能设计好本次的探究活动。
小组讨论完成学案上的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先把物体放在u>2f处,然后放在2f>u>f处,最后放在u2f
30
2f>u>f
15
U[1] [2]下一页
2.
……
二、猜想:凸透镜成像情况不同与哪些因素有关?你猜想的根据是什么?
三、制定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
②你打算使用哪些器材来完成本次探究活动?
③实验具体步骤:
④你认为本次实验还应注意什么?
四、进行实验。
五、探究实验记录表
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u
(cm)
像的性质(f=10cm)
3、想想做做学生趣味实验;
(1)“放大镜只能放大物体吗?”
我们将在“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第三章中学到。
(2)“乒乓球为什么不会掉下?”实验;
我们将在三年级的力现象中学到。
4、物理是有用的:
(1)、电是怎么产生的?如何保存?
[1] [2] [3]下一页
第二节水质和饮用水的卫生
教学目标:
1、了解水质、水的物理性状、化学成分、水的富营养化污染。
板书:I=U/R
I-电流(安) U-电压(伏) R-电阻(欧)>
有关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①欧姆定律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这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②对于一段电路,只要知道I、U和R三个物理量中的两个,就可以应用欧姆定律求出另一个。
③使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要用所要求的单位。
(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味道:生物死亡
物理性状:气味:工业废水
浑浊度:泥沙、有机物、浮游生物、微生物
颜色:藻类、工业废水污染
一水质pH:天然水常呈弱酸性,7.2~8.6(注意大小写)
生活饮用水6.6~8.5
硬水
化学成分:硬度:溶于水中的含钙和(能否补钙?)
(极为复杂)镁的盐类的总含量软水
[1] [2] [3] [4] [5] [6] [7]下一页
2、培养对饮用水净化、消毒、硬水软化、污水处理的探索兴趣。
3、初步学会研究水质的方法,强化生态观点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影响水质的化学成分、水的富营养化污染
教学难点:溶解氧和有机物之间的关系,水的富营养化污染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水是生命之源”,请同学们谈谈水的重要性,介绍我国城市缺水的情况,增强感性认识。既然水对我们如此重要,水质的好坏当然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水质和饮用水的卫生。(宁波的河流?爱不?)
②答题叙述要完整。本题答:要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在它两端应加2.8伏的电压。
③解释U=IR的意义: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乘积。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因为这样表述颠倒了因果关系也不符合物理事实。
例题3:课本中的例题3。(使用投影片)
板书:〈例题3〉
解题方法同例题2。学生板演完毕,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正误。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