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息系统架构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中心集中访问的应用系统所带来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点就是终端到数据中心的带宽占用较大。在一些使用范围较广的应用系统中,每个终端都需要直接访问数据中心,这样,就给骨干网带来比较集中的压力承受点。并且和传统的C/S应用结构相比,B/S应用本身就需要耗费较多的传输带宽在图片、HTTP显示结构、包头等开销上。
通常情况下,分行前置型应用系统都采用C/S结构进行设计。即在终端都采用字符型终端机或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通过TCP长连接或者是短连接模式,和位于分支机构的前置服务器进行通讯。前置服务器在进行一些初步的数据处理之后,进行本地流水号记录等操作,然后将数据转发到数据中心的前置服务器,再由数据中心的前置服务器将数据进一步处理,转换为主机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将数据转发到主机系统。在主机系统返回结果后,将返回结果进行层层返回。
2、数据存储量的飞速增长,按照IDC的统计数据,在金融行业中除去传统的结构化交易数据,非结构化的数据如文档类、支票影像化等数据基本上以每年100%以上的速度在飞速的膨胀中。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将成为数据中心存储系统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问题。
3、居安思危,在进行数据大集中后,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变得尤其重要,传统的金融灾难备份式的备份中心建设已经暴露出切换慢、能源消耗大、切换风险高等弊端。因此,必须考虑多中心的并行运行。
4.1.2、
分行前置型应用系统通常为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其发展和演变由最初的未集中式的应用部署结构而来。在分行前置型业务系统中,使用者通过“终端-分行前置-省行前置-数据中心前置-主机”的分级次数据交换存取核心业务数据。是否采用分行前置型应用部署结构主要取决于终端的类型和业务的分布状况,同时,和应用的数据传输对于骨干网带宽占用也存在较大的关联。比如目前大部分的柜台终端均为字符型终端,这种终端无法直接连接到总行的数据中心,因此必须有分行的终端服务器和前置服务器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转发到总行的数据中心。另外,一些特殊应用如电话银行等业务需要在当地处理,因此也通常会采用分行部署的模式进行。
安全攻击:从DDOS到SQL Injection,各种类型不同的攻击手段,都在影响着交付中心的顺畅,轻则导致应用变慢、不顺畅,重则导致业务中断、系统瘫痪。
用户分散加剧:目前大部分银行的业务系统都从最初仅面向一个营业网点或者一个小范围的客户群体,发展到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使用者。用户分散加剧也导致了交付中心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
3、
交付中心,首先的一个问题就是应用的发布问题。
任何应用系统都离不开物理的数据存放。数据最终都是以二进制编码方式存放在物理设备上,通常,这些都是存放在存储设备上,比如常见的硬盘、磁盘阵列等存储系统上。通过服务器操作系统,可以将这些数据按照应用系统所要求的格式进行读取和写入。服务器在这中间起到了一个桥梁性作用,一方面,服务器从物理存储设备上读取和写入数据,另一方面,服务器对外提供网络的接口,通过网络将数据进行发布。应用系统则是安装在服务器上的软件应用,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应用系统包括常见的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系统等。应用系统主要完成商务逻辑运算、数据加工整理等功能。最后,通过门户系统对外呈现一个统一的界面和接口,如Apache、IIS等Web服务器,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格式化,转变成用户端可见的界面,并提供服务端口,供用户端进行访问。所有的存储、服务器、应用系统和门户系统都部署在数据中心里。ISP则是连接用户端和数据中心的桥梁。最终用户通过ISP提供的链路资源访问到数据中心,并最终通过门户系统、应用系统和服务器系统来读取和写入应用数据。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应用的发布过程。交付中心中所有中间环节就是让最终用户可以输入和使用位于数据中心的数据。应用则通过不同的展现手段,提供给终端用户不同的内容。
我国现有股份制银行13家,银行股全面上市和融资之后,股份制银行将会迅速的扩张。为弥补网点覆盖率的先天不足,股份制银行的网络银行、电子银行将成为发展热点,并且扩展目前单纯传统业务渠道的功能,向“金融门户”发展。
中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开始于70年代,二十余年来,金融电子化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初步形成了电子化系统的格局,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全面实现金融电子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革命使传统国界消失。由于信息流的全球化,物品市场、劳务市场和金融市场迅速国际化。其中,由于其数字密集的本质特征,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最为迅速。因此,中国金融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会加快。愈来愈多的中国银行、证券、基金和保险公司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开设分支机构,与外国金融企业同时在海内外展开竞争。换句话说,全球化由于信息化而加快。
在应用发布的整个过程中,直接性的,信息主管面临以下问题:
应用整合: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对IT信息化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用系统的整合度越来越高,所以对服务器的性能、高可用性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服务器整合:在应用整合后,服务器的整合随即变得非常的重要,如何使位于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资源得到合理的共享、动态调配,降低能源消耗,已经现实的将问题摆在了信息主管的面前。
其他类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外资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和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四大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目前,四大银行都具有办理人民币存款、贷款和消费信贷,居民储蓄,各类结算,办理外汇等业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维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和经济安全。
目前几乎所有的银行业机构都已经或正在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之一。银行信息化规划则是实施这一战略的蓝图。银行信息化规划以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银行各部门的目标与功能为基础,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的信息化远景,目标,和战略,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协调发展地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时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效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
网络规划中采用了以由两个或多个数据中心和省行网络构成核心一级网,而由省行到各支行构成二级网络,用于连接银行内部用户、分支机构、合作伙伴等并提供关键网络应用发布。通常,在数据中心,还存在有Internet接入以用于网上银行等开放电子渠道业务。
在银行的实际运行环境中,其业务系统非常庞大而且复杂,很难通过一些很明显的界限对其进行划分,本书从应用部署、高可用性架构、连接类型和运行环境几个方面对系统进行了大致的划分。并根据每种运行环境进行分析。重点在于发现在当前银行运行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驱动新一代银行信息系统变革,其主要变革的动力来自于以下三点:
1、交易通道的变革,逐步的,越来越多的交易不是通过传统的柜台交易系统,而是通过ATM、自助终端或者网上银行等规则的自动系统来进行。据估算,到2010年,将有50%以上的交易将会通过此类通道实现。数据中心的发展必须面向此类终端交易要求的7X24不间断交易需求。
在大型国有银行中,基本上都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即所有的核心业务数据都存放在两个或多个数据中心的核心设备上。在数据中心之间实现实时的数据复制,保证核心数据的安全可靠性。
在中小型银行中,也基本上根据自身的业务发展需求,建立了容灾数据中心或者是建立了数据备份中心,以保证核心数据的安全可靠性。
在数据大集中建设完成后,应用系统基本上以总行的数据中心为主要存放地点,在分行仅存放一些中间数据或者非关键交易数据。在这种结构下,应用的访问存在两种基本模式:
不断提升并完善银行信息化的价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软件和硬件设备的大量投资,又需要人力、物力、智力的投入。近年来,很多银行企业都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通过互联网及企业内部网(专网),宣传企业或开展电子商务;使用办公OA系统、ERP、CRM等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等,以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这些挑战,不尽来自于IT基础设施所需要的高额投入,也来源于IT基础设施增长所带来的复杂度和相应的能源消耗。因此,企业必须部署更多的技术、由于旧有的部署技术效率很低,必须部署新的架构、采取新的思维方式、获得新的突破。
而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就需要采用一种全新的架构来实现,交付中心网络的出现,将有力的帮助银行建设新一代的信息系统。
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交通银行。
服务器整合:通过使用本地负载均衡、应用优化设备,实现服务器的高可用性、高安全性和可扩充性。
安全攻击:通过网络层安全防护、应用层安全防护和传输通道加密技术,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用户分散加剧:通过广域网用户引导、多链路用户引导等技术,引导用户选择最佳的数据中心,通过最佳的链路到达应用服务器。
SOA建设:通过多协议、多平台的支持,对应用中的各种协议流量进行分析,实现精确引导和应用发布。
银行信息化规划以整丧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戓略和银行各部门的目标不功能为基础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的信息化迖景目标和戓略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迕程协调发展地迕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时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敁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
银行信息系统架构分析
1、
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我国共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3万多家。主要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5家城市商业银行,626家城市信用社,30438家农村信用社,57家农村合作(商业)银行,238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59家信托投资公司,74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12家金融租赁公司,5家汽车金融公司,以及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机构。银行业资产占我国全部金融机构资产的90%以上。
2、
目前,在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中,均在启动新一代信息系统建设计划。新一代信息系统规划通过自动化、资源整合与管理、虚拟化、安全以及能源管理等新技术的采用,解决目前信息系统普遍存在的成本快速增加、资源管理上的日益复杂、信息安全方面的严峻挑战、以及能源危机等尖锐问题,从而打造与行业/企业业务动态发展相适应的新一代企业基础设施。
4.1.1、
在数据中心集中型的应用系统中,所有的数据均存放在总行的数据中心,包括应用服务也是部署在数据中心内。使用者通过柜台-地市级分行-省分行-数据中心的通路直接访问位于数据中心的业务。由于集中进行部署,使应用系统的版本维护和功能调整更加容易。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此类应用均以客户端浏览器访问模式(B/S)为主,即终端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数据中心的Web服务器或者应用服务器。这样,当应用需要调整或者更新版本的时候,直接更换在总行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即可投产新的应用版本,而不需要再将新版本应用客户端软件分发到使用终端。大大的节省了软件的维护成本。
传统的数据网络主要关注的是网络的互连互通,而各种新兴繁杂的网络应用,关注的则是业务逻辑和功能。应用交付控制(ADC)的理念则将重点放在了这两者之间的地带,在现有架构的基础上,实现应用交付的快速、安全和高可用。
4、
在所有的行业中,银行业属于率先实现全面的信息化,实现了业务的核心处理。传统银行在信息化建设中,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以及涉及的区域大小,在前期规划中均采用了以网络连通性为核心的规划理念,如下图所示:
因此,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银行信息系统网络是否高效、畅通、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对于现代化的银行来说,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市场动态非常重要,建立一个高效、可靠、灵活的银行信息网络架构就显得尤为迫切。
借助A10公司近8年的金融行业研发经验,结合公司为金融行业提供的优秀高科技产品,能够共同帮助中国的银行业实现动成长企业战略,使得企业就能够在变化降临的各个阶段快速实现业务决策,化被动为主动。使得企业随市场而变,随用户而动,而银行核心业务系统随企业而动;帮助中国银行业的创新模式就能够随时随地转化为满足用户需求的竞争力、满足市场变化的竞争力。使得银行系统不断创新,永续成长,成为动成长企业的卓越典范。
SOA建设:银行业务的复杂性,需要SOA架构来进行多应用,多协议的整合,信息主管需要有完善的架构设计理念和实施部署方案,实现这些不同种类的应用的最佳部署结构。
针对交付中心的各个环节中的薄弱点,A10交付中心方案提供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应用整合:通过对应用系统的深层次识别和各种应用加速技术,提高应用系统的访问效率和响应速度。
通常情况下,分行前置型应用系统都采用C/S结构进行设计。即在终端都采用字符型终端机或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通过TCP长连接或者是短连接模式,和位于分支机构的前置服务器进行通讯。前置服务器在进行一些初步的数据处理之后,进行本地流水号记录等操作,然后将数据转发到数据中心的前置服务器,再由数据中心的前置服务器将数据进一步处理,转换为主机系统可识别的数据格式,将数据转发到主机系统。在主机系统返回结果后,将返回结果进行层层返回。
2、数据存储量的飞速增长,按照IDC的统计数据,在金融行业中除去传统的结构化交易数据,非结构化的数据如文档类、支票影像化等数据基本上以每年100%以上的速度在飞速的膨胀中。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将成为数据中心存储系统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问题。
3、居安思危,在进行数据大集中后,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变得尤其重要,传统的金融灾难备份式的备份中心建设已经暴露出切换慢、能源消耗大、切换风险高等弊端。因此,必须考虑多中心的并行运行。
4.1.2、
分行前置型应用系统通常为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其发展和演变由最初的未集中式的应用部署结构而来。在分行前置型业务系统中,使用者通过“终端-分行前置-省行前置-数据中心前置-主机”的分级次数据交换存取核心业务数据。是否采用分行前置型应用部署结构主要取决于终端的类型和业务的分布状况,同时,和应用的数据传输对于骨干网带宽占用也存在较大的关联。比如目前大部分的柜台终端均为字符型终端,这种终端无法直接连接到总行的数据中心,因此必须有分行的终端服务器和前置服务器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转发到总行的数据中心。另外,一些特殊应用如电话银行等业务需要在当地处理,因此也通常会采用分行部署的模式进行。
安全攻击:从DDOS到SQL Injection,各种类型不同的攻击手段,都在影响着交付中心的顺畅,轻则导致应用变慢、不顺畅,重则导致业务中断、系统瘫痪。
用户分散加剧:目前大部分银行的业务系统都从最初仅面向一个营业网点或者一个小范围的客户群体,发展到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使用者。用户分散加剧也导致了交付中心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
3、
交付中心,首先的一个问题就是应用的发布问题。
任何应用系统都离不开物理的数据存放。数据最终都是以二进制编码方式存放在物理设备上,通常,这些都是存放在存储设备上,比如常见的硬盘、磁盘阵列等存储系统上。通过服务器操作系统,可以将这些数据按照应用系统所要求的格式进行读取和写入。服务器在这中间起到了一个桥梁性作用,一方面,服务器从物理存储设备上读取和写入数据,另一方面,服务器对外提供网络的接口,通过网络将数据进行发布。应用系统则是安装在服务器上的软件应用,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应用系统包括常见的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系统等。应用系统主要完成商务逻辑运算、数据加工整理等功能。最后,通过门户系统对外呈现一个统一的界面和接口,如Apache、IIS等Web服务器,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格式化,转变成用户端可见的界面,并提供服务端口,供用户端进行访问。所有的存储、服务器、应用系统和门户系统都部署在数据中心里。ISP则是连接用户端和数据中心的桥梁。最终用户通过ISP提供的链路资源访问到数据中心,并最终通过门户系统、应用系统和服务器系统来读取和写入应用数据。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应用的发布过程。交付中心中所有中间环节就是让最终用户可以输入和使用位于数据中心的数据。应用则通过不同的展现手段,提供给终端用户不同的内容。
我国现有股份制银行13家,银行股全面上市和融资之后,股份制银行将会迅速的扩张。为弥补网点覆盖率的先天不足,股份制银行的网络银行、电子银行将成为发展热点,并且扩展目前单纯传统业务渠道的功能,向“金融门户”发展。
中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开始于70年代,二十余年来,金融电子化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初步形成了电子化系统的格局,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全面实现金融电子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革命使传统国界消失。由于信息流的全球化,物品市场、劳务市场和金融市场迅速国际化。其中,由于其数字密集的本质特征,金融市场的全球化最为迅速。因此,中国金融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会加快。愈来愈多的中国银行、证券、基金和保险公司将会在全球范围内开设分支机构,与外国金融企业同时在海内外展开竞争。换句话说,全球化由于信息化而加快。
在应用发布的整个过程中,直接性的,信息主管面临以下问题:
应用整合: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对IT信息化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用系统的整合度越来越高,所以对服务器的性能、高可用性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服务器整合:在应用整合后,服务器的整合随即变得非常的重要,如何使位于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资源得到合理的共享、动态调配,降低能源消耗,已经现实的将问题摆在了信息主管的面前。
其他类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外资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和邮政储蓄银行。
中国四大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目前,四大银行都具有办理人民币存款、贷款和消费信贷,居民储蓄,各类结算,办理外汇等业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维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和经济安全。
目前几乎所有的银行业机构都已经或正在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之一。银行信息化规划则是实施这一战略的蓝图。银行信息化规划以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银行各部门的目标与功能为基础,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的信息化远景,目标,和战略,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协调发展地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时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效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
网络规划中采用了以由两个或多个数据中心和省行网络构成核心一级网,而由省行到各支行构成二级网络,用于连接银行内部用户、分支机构、合作伙伴等并提供关键网络应用发布。通常,在数据中心,还存在有Internet接入以用于网上银行等开放电子渠道业务。
在银行的实际运行环境中,其业务系统非常庞大而且复杂,很难通过一些很明显的界限对其进行划分,本书从应用部署、高可用性架构、连接类型和运行环境几个方面对系统进行了大致的划分。并根据每种运行环境进行分析。重点在于发现在当前银行运行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驱动新一代银行信息系统变革,其主要变革的动力来自于以下三点:
1、交易通道的变革,逐步的,越来越多的交易不是通过传统的柜台交易系统,而是通过ATM、自助终端或者网上银行等规则的自动系统来进行。据估算,到2010年,将有50%以上的交易将会通过此类通道实现。数据中心的发展必须面向此类终端交易要求的7X24不间断交易需求。
在大型国有银行中,基本上都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即所有的核心业务数据都存放在两个或多个数据中心的核心设备上。在数据中心之间实现实时的数据复制,保证核心数据的安全可靠性。
在中小型银行中,也基本上根据自身的业务发展需求,建立了容灾数据中心或者是建立了数据备份中心,以保证核心数据的安全可靠性。
在数据大集中建设完成后,应用系统基本上以总行的数据中心为主要存放地点,在分行仅存放一些中间数据或者非关键交易数据。在这种结构下,应用的访问存在两种基本模式:
不断提升并完善银行信息化的价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软件和硬件设备的大量投资,又需要人力、物力、智力的投入。近年来,很多银行企业都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通过互联网及企业内部网(专网),宣传企业或开展电子商务;使用办公OA系统、ERP、CRM等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等,以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这些挑战,不尽来自于IT基础设施所需要的高额投入,也来源于IT基础设施增长所带来的复杂度和相应的能源消耗。因此,企业必须部署更多的技术、由于旧有的部署技术效率很低,必须部署新的架构、采取新的思维方式、获得新的突破。
而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就需要采用一种全新的架构来实现,交付中心网络的出现,将有力的帮助银行建设新一代的信息系统。
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交通银行。
服务器整合:通过使用本地负载均衡、应用优化设备,实现服务器的高可用性、高安全性和可扩充性。
安全攻击:通过网络层安全防护、应用层安全防护和传输通道加密技术,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用户分散加剧:通过广域网用户引导、多链路用户引导等技术,引导用户选择最佳的数据中心,通过最佳的链路到达应用服务器。
SOA建设:通过多协议、多平台的支持,对应用中的各种协议流量进行分析,实现精确引导和应用发布。
银行信息化规划以整丧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戓略和银行各部门的目标不功能为基础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的信息化迖景目标和戓略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迕程协调发展地迕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时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敁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
银行信息系统架构分析
1、
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业中处于主体地位。我国共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3万多家。主要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5家城市商业银行,626家城市信用社,30438家农村信用社,57家农村合作(商业)银行,238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59家信托投资公司,74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12家金融租赁公司,5家汽车金融公司,以及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机构。银行业资产占我国全部金融机构资产的90%以上。
2、
目前,在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中,均在启动新一代信息系统建设计划。新一代信息系统规划通过自动化、资源整合与管理、虚拟化、安全以及能源管理等新技术的采用,解决目前信息系统普遍存在的成本快速增加、资源管理上的日益复杂、信息安全方面的严峻挑战、以及能源危机等尖锐问题,从而打造与行业/企业业务动态发展相适应的新一代企业基础设施。
4.1.1、
在数据中心集中型的应用系统中,所有的数据均存放在总行的数据中心,包括应用服务也是部署在数据中心内。使用者通过柜台-地市级分行-省分行-数据中心的通路直接访问位于数据中心的业务。由于集中进行部署,使应用系统的版本维护和功能调整更加容易。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此类应用均以客户端浏览器访问模式(B/S)为主,即终端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数据中心的Web服务器或者应用服务器。这样,当应用需要调整或者更新版本的时候,直接更换在总行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即可投产新的应用版本,而不需要再将新版本应用客户端软件分发到使用终端。大大的节省了软件的维护成本。
传统的数据网络主要关注的是网络的互连互通,而各种新兴繁杂的网络应用,关注的则是业务逻辑和功能。应用交付控制(ADC)的理念则将重点放在了这两者之间的地带,在现有架构的基础上,实现应用交付的快速、安全和高可用。
4、
在所有的行业中,银行业属于率先实现全面的信息化,实现了业务的核心处理。传统银行在信息化建设中,根据其自身的特点以及涉及的区域大小,在前期规划中均采用了以网络连通性为核心的规划理念,如下图所示:
因此,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银行信息系统网络是否高效、畅通、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对于现代化的银行来说,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市场动态非常重要,建立一个高效、可靠、灵活的银行信息网络架构就显得尤为迫切。
借助A10公司近8年的金融行业研发经验,结合公司为金融行业提供的优秀高科技产品,能够共同帮助中国的银行业实现动成长企业战略,使得企业就能够在变化降临的各个阶段快速实现业务决策,化被动为主动。使得企业随市场而变,随用户而动,而银行核心业务系统随企业而动;帮助中国银行业的创新模式就能够随时随地转化为满足用户需求的竞争力、满足市场变化的竞争力。使得银行系统不断创新,永续成长,成为动成长企业的卓越典范。
SOA建设:银行业务的复杂性,需要SOA架构来进行多应用,多协议的整合,信息主管需要有完善的架构设计理念和实施部署方案,实现这些不同种类的应用的最佳部署结构。
针对交付中心的各个环节中的薄弱点,A10交付中心方案提供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应用整合:通过对应用系统的深层次识别和各种应用加速技术,提高应用系统的访问效率和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