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国市村名起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国市村名起源

民主街:位于祁州镇内北部,建国初建村。

光明街:位于祁州镇内中北部,建国初建村。

农民街:位于祁州镇西南部,清代建村,原名西南关,建国初更名为农民街。

药市街:位于祁州镇内东南部。明清时已形成药市区,建国初建村,沿袭药市称谓。

西关街:位于祁州镇西北部。解放后建村。

东关街:位于祁州镇东北部。解放后建村。

北大街:位于祁州镇内中部,民国时称南关西街,1950年命名为建设街,1954年改名北大街。

南大街:位于祁州镇内南部,建国初建村。

东大街:位于祁州镇内中东部,民国时称东升街,建国初改称东大街。

孟庄:相传金代建村,章宗年间(1195年左右),孟姓一户因战乱逃于此定居,取名孟家庄,后简称孟庄。

八五:相传宋时建村,位于唐河故道旁,后河床移动留下一片高地建成村庄,名留村,后演化为流村。为纪念1958年8月5日毛泽东主席来此视察,1969年改为“八五”。视察地建有“毛主席视察纪念馆”。

杜庄:相传明初山西几户杜姓人家迁居到此,故名杜庄。

观音堂:相传此地有座观音庙,吴氏人家在此建村,取名观音堂。建村年代不详。1966年更名为永革庄,1982年又复名观音堂。

南七公、北七公:为纪念元初镇国大将军贾辅,改村名“齐供”后演化为“七公”,

明朝分村而治,南北七公之名形成。

常庄:相传宋时建村,明初常姓移民于此,遂名常庄。

韩村:相传宋时韩姓移民迁于此,取名韩村。村东有古墓5座。

路根:相传元末山西移民至此,有部分人在路旁定居,后形成村庄,取名路根。

梨园:原是一片梨园,由新安村迁来几户人家,居梨园一侧,故名梨园。

新安:相传宋代建村,因辛、安两姓居于此,取名辛安,后演化为新安。

杨翟:相传宋代建村,取村民杨、翟之姓,名杨翟。

侯村:相传建村晚于领村“西徐”,取名后村,后演化为侯村。

西徐:相传唐代建村,徐姓人家由安国城(今西安国城村)迁来。因地处县城西,取名西徐。

营二里:明末蔡姓人家由束鹿县迁来建村,取名蔡家营。清时与相距2里的侯村在人事、经济方面来往甚密,为表示这一关系,改名营二里。

西李王庄、东李王庄:据吕氏碑文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山西移民于此建村,因李姓较多,故名李家庄。民国26年(1937年)由定县划归安国县,与小王庄合并,名李王庄。1961年又分为两村,因地处西部,故名西李王庄,东部名东李王庄。

东柴、西桄、东桄:相传明代建村,原为3小村共名“三合庄”。清代3村分立,将村庙内一棵大树三村分之,分东树桄者名东桄村,分西树桄者名西桄村,分树枝毛柴者名柴蓠,又称柴里,后柴里分为东西两村,因方位称东柴里。后简化为东柴。

南仕庄、北仕庄、西仕庄:相传原名许由村,后外地移民来此,在村南建村。

村民希望多出人才,取名仕庄。明万历间(1573-1620年)分为3村,因方位称谓。

西王奇、东王奇:地处月明河北岸。相传明末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其中一秀才见此地草茂林丰,地势奇异,汉道:“此地王气生,必有贵人出”,遂定居于此,取名“王气”。后雅化为“王奇”。清初,一部分村民东移建村,称东王奇,该村称西王奇。

王奇庄:位于月明河故道,多为沙壤。清初少数住户从西王奇迁出至西南1公里许建村,取名王奇庄。

北徐辛庄:相传明中期从山西老鸹窝迁来徐、辛两家建村名徐辛庄。小唐河从村中横穿而过。民国初,以河界分村,此村处河北侧,故名北徐辛庄。

东河、西河:建村年代不详,因处月明河东西两侧,称东河、西河。

舍二村:相传有两人曾任舍人官职,在此建村,后起名舍二村。

伏村:清时称付村,后演化为伏村。

西长仕、东长仕:相传宋时赵氏家族有人官居长史,辞职后定居于此,称村名长史。后分东西两村,因方位称西长史、东长史,后演化为西长仕、东长仕。

子娄:相传唐移民时,从山西迁来井、匙诸姓建村。当时织柳斗、柳篓者多,因名织蒌村。明代又有山西移民补充到此,改织蒌为子娄。

霍庄:相传明时南流村霍姓1户在村北另立1庄,取名南流霍家庄。民国初改名霍家庄,后简称霍庄。

大南流、小南流:相传唐朝黄巢起义时,幽州守备霍子成之子南逃,流亡于此定居,取名南流。清道光间(1821-1850年),部分村民迁出建村,名小南流,此村故名大南流。

东固:相传明初从山西老鸹窝迁来行色匆匆于道东侧定居,故名东固。

西固:相传明中期从山西迁来崔氏3户建村,名崔家庄。后有文人过此闻村名说:“东村坚固(指东固)西被摧(指崔家庄),不祥也,莫若两固可媲美。”于是改名西固。

宋庄:相传明末沙窝村(原属博野县)宋氏迁来建村,名宋家庄,后简称宋庄。

刘庄:相传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刘氏在此建村,名刘家庄,后简称刘庄。

贾村:相传宋代建村,因处祁州城(今县城)南关东南里许,每年药材庙会期间,贾户常居于此,故名贾(gǔ)村,后习惯称为贾(jiǎ)村。

东张庄:据张氏家谱记载,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6户张姓移民在此定居,名张家庄。为与县内同名村区别,因方位称东张庄。

流霜:西汉建村。清末,从门东乡中阳村迁出3户人家在流霜村东北定居,称小中阳,为流霜属村。

伍仁桥:南邻磁河,古为水陆交通要道。盛产紫皮大蒜。相传明初伍仁村弟兄五人在此开店,取名五人店。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朝廷拨银建成五拱石桥“万寿桥”后,改名为伍仁桥。

南章令、北章令:原名张宁村,明初洪水暴发,该村被冲毁房屋的北半部村民迁至沙河北定居建村。因方位,两村分别改名为南章宁、北章凝,后简化为章令。

西章令:相传明天启间(1621-1627年)水灾后,由北章凝村迁出7户于此定居,名新立庄,后改为小章凝。因地处北章凝西,又名西章凝,后演化为西章令。

东庄:相传明时部分村人为避水灾,从北章凝迁出于此定居,起名东园,后演化东庄。

陈庄:相传明天启间(1621-1627年)沙河泛滥成灾,陈姓几户从北章凝村迁出定居于此,取名陈庄。

大户:相传明初山西戴、孟、周等姓移居于此建村,因戴姓户数较多,因名戴户村。后谐音为大户。

流托:北靠沙河,土质多为沙壤。相传明初山西移民来此,于沙河淤积高地建村,故名流托。

西崔章:相传为汉时古村,唐朝初年从外地迁来崔氏移民在此定居。到宋朝时该村崔子玉官至知州,名重一时,死后宋真宗追封其为西宁王,在临安(今杭州)建祠赐额,彰其德于天下,老家村名遂改为崔彰,后来取谐音为崔章。在清朝末年因村大分设两村,因方位名为东崔章和西崔章。

固城:清乾隆本《祁州志》载,此地有“古城峰,巍然高耸,与山无异,谷中春月,有声如鼓”。故取名鼓城,后演化为固城。

焦庄:相传明嘉靖间(1522-1566年),崔章村焦姓几户迁来居住,起名焦家庄,后简称焦庄。

王庄:相传明永乐三年(1405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王姓兄弟2人,各立庄,老大居此地,取名大王庄,后简称王庄。

辛庄:原系大南流西南角一部分,距村较远,耕种不便。明时该村霍姓兄弟3人迁于此地居住,取名新庄,后演化为辛庄。

新刘庄:据冯氏家谱载,明永乐三年(1405年)冯子成由山西迁来,后刘姓也迁此定居。因冯家5代单传,刘氏人口发展较快,故建村后起名刘家庄,后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