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解剖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耳的PPT课件

耳的PPT课件

内耳
01
02
03
04
内耳包括半规管、耳蜗和前庭 器官等结构,主要功能是感受
声音和平衡感觉。
耳蜗是内耳中最关键的结构, 能够将机械振动转化为听神经
纤维的神经冲动。
听神经纤维将神经冲动传递到 大脑皮层,最终产生听觉。
前庭器官能够感受头部位置和 运动状态,参与平衡和位置感
觉的调节。
听觉的产生过程
当声波通过外耳和中耳传向内 耳时,会引起耳蜗内机械振动 。
耳廓
外耳道
中耳
内耳
由软骨和皮肤组成,负 责收集声音。
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 ,引导声音进入。
包括鼓膜和听骨,传递 声音。
负责感知平衡和听觉。
耳的功能
听觉
通过中耳和内耳结构,感知声音 。
平衡
内耳中的半规管负责感知头部运动 和平衡。
保护
耳廓和外耳道能够保护深部结构免 受损伤。
耳在人体中的位置和作用
位置
耳廓具有聚集声波的 作用,将声波导向外 耳道,然后传向中耳 和内耳。
中耳
01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 鼓室等结构,主要功能 是传音和增压。
02
鼓膜是中耳中最关键的 结构,能够将声波从外 耳传导到内耳。
03
听骨包括锤骨、砧骨和 镫骨,能够将声波放大 并传递到鼓室。
04
鼓室是一个充满空气的 腔室,能够进一步增强 声音的传导。
耳的ppt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耳的概述 • 耳的构造与功能 • 耳朵的疾病与治疗 • 耳朵的保健与保护 • 耳朵在生活中的应用
目录
CONTENTS
01
耳的概述

《耳的临床解剖学》课件

《耳的临床解剖学》课件

耳部手术
针对耳部疾病如中耳炎 、外耳道炎等进行手术
治疗。
听力康复
为听力障碍患者提供听 力辅助设备如助听器和 人工耳蜗,帮助他们改
善听力。
02
外耳
外耳的解剖结构
01
耳廓
由软骨和皮肤组成,具有收集声 波的作用。
02
外耳道
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具有传 音功能。
03
耳屏、耳轮、对耳 轮等结构
这些结构有助于固定和保护外耳 。
耳的解剖结构
外耳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声波和导 向。
中耳
包括鼓膜、中耳腔和听骨,主要功能是传音和 增压。
内耳
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主要功能是感受声音和平衡。
耳的临床应用
听力检测
通过听力测试评估听力 损失程度,为听力障碍 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依
据。
平衡功能检查
通过前庭功能检查评估 平衡障碍,为眩晕、晕 厥等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乳突
位于鼓室的后方,容纳中耳的 动脉和神经。
中耳的功能
01
02
03
声波传导
中耳通过听骨将声波从外 耳传导到内耳,使我们能 听到声音。
声音放大
中耳的听骨链具有放大声 音的作用咽鼓管和鼓膜的 传音作用,使外耳和中耳 之间的声阻抗得以匹配, 提高声音传导效率。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 声音并将其导向中耳。此外,外耳还能过 滤和聚焦声音。
中耳结构与功能
内耳结构与功能
中耳包括鼓膜、听骨和鼓室,其主要功能 是将声音从外耳传导到内耳,并增强声音 的强度。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负责将声波转 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
平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耳的解剖学ppt课件

耳的解剖学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13
中耳的解剖
Pharyngotympanic tube
咽鼓管 是沟通鼓室与鼻咽部的管道 ▪ 起--止,长约35mm ▪ 外1/3是骨部,内2/3是软 骨部(近咽部侧) ▪ 静止时咽鼓管呈闭合状态, 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中耳内外 之压力,引流中耳之分泌物 ▪ 小儿的咽鼓管特点?
平、短、宽
Oss锤ic骨ular chain
镫骨
tensor tympani muscle
镫骨肌
stapedius muscle
PPT学习交流
12
中耳的解剖
Anatomy of middle ear
鼓 室 tympanic cavity 咽 鼓 管 eustachian tube
鼓 窦 tympanic antrum 乳 突 mastoid process
▪ 外耳道呈“S”形弯曲 ▪ 外耳道有二个生理狭窄 ▪ 外耳道皮下组织甚少 ▪ 外耳道皮肤是耳廓皮肤的延续
— 软骨部皮肤富有毛囊, 皮脂腺及耵聍腺-厚 — 骨部皮肤缺乏毛囊结构--菲薄
PPT学习交流
6
中耳的解剖
Anatomy of middle ear
鼓 室 tympanic cavity
咽 鼓 管 eustachian tube 鼓 窦 tympanic antrum 乳 突 mastoid process
▪ 位于颞骨岩部,有 听觉和位觉功能
▪ 迷路 – 骨迷路 osseous labrinth – 膜迷路 membranous labyrinth
▪ 膜迷路位于骨迷路之内 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液 endolymph 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液 perilymph
PPT学习交流

耳解剖ppt课件

耳解剖ppt课件

整理ppt
43
1.空气传导
整理ppt
44
2.骨传导
▪ 声波经颅骨途径激动耳蜗的螺旋器而产生听觉。 ▪ 在正常听觉功能中,由骨导传入耳蜗的声能甚微,故无实际
意义,但是骨导听觉在耳聋性质鉴别诊断中意义重大,骨导 曲线下降表明感音功能下降。
整理ppt
4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上部有两个骨性
开口,上为鼓膜
张肌半管的开口; 前

下为咽鼓管的鼓
室口。
▪ 下部与颈内动脉
相隔。
鼓室外侧壁(右侧)
整理ppt
12
(4)后壁:
▪ 又称乳突壁;
▪ 上部有鼓窦入口,借此与 鼓窦及乳突气房相通;
▪ 面神经垂直段从此壁的内 侧通过。
颈内动脉
颈静脉球
整理ppt
面神经垂直段
13
(5)内壁:即内耳的外壁。鼓岬、前庭窗(卵圆窗)、蜗 窗(圆窗)、面神经水平段(面神经管凸)。
▪ 上方与鼓窦通连; ▪ 后壁借骨板与乙状窦和颅后窝相隔; ▪ 根据气房发育的程度,分为4种类型:气化型、板障型、
硬化型、混合型。
整理ppt
26
整理ppt
27
(三)内耳
▪ 又称迷路,深居于颞骨岩部,有听觉和平衡觉感受器。 ▪ 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膜迷路位于骨迷路内,两者形状相
似。两者之间充满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液。内 、外淋巴液互不相通。 ▪ 按解剖和功能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3个部分。
▪ 小儿咽鼓管宽、短且接近水平,细菌易经此侵入鼓室引发 感染。
整理ppt
22
整理ppt
23
儿童与成人咽鼓管的对比

耳的解剖ppt课件

耳的解剖ppt课件

14
一、骨迷路 bony labyrinth
(1)前庭vestibule 后部通 三个半规管,前部有通 连耳蜗。
(2)骨半规管bony
semicircular canals 为
三个C形的互成直角
排列的小管,分别称为
前、后和外骨半规管。
15
前骨半规管anterior bony semicircular canal
11
二、咽鼓管
连通咽腔和鼓室。
幼儿的咽鼓管较 成人短而平,腔 大,故咽部感染 易沿咽鼓管侵入 鼓室。
12
三、乳突窦和乳突小房
13
第三节 内耳internal ear
内耳由骨迷路
和膜迷路组成。骨
迷路是颞骨岩部骨
质中的曲折遂道。
膜迷路套在骨迷路
内,二者之间的间
隙充满外淋巴。膜
迷路为一封闭的管
道系统,管内充满
后骨半规管posterior bony semicircular canal
外骨半规管lateral bony semicircular canal
前庭窗fenestra vestibuli
骨壶腹bony ampulla 前庭vestibule
耳蜗 cochlea 蜗窗fenestra cochleae
前庭蜗器
Vestibulocochlear organ
Dept. of Anatomy, Medical college, YZU
1
前庭蜗器(位听器)
包括前庭器和听器。
外耳、中耳、内耳
2
第一节 外耳External ear
一、耳廓auricle
3
二、外耳道
成人作外耳道检 查时,向后上方牵拉 耳廓,检查婴儿鼓膜 时,须将耳廓向后下 方牵拉。

耳的应用解剖学ppt课件

耳的应用解剖学ppt课件

鼓部
鳞部之下,岩部外下侧,乳突部之前,鼓部为 一扁曲的“U”形骨板,构成骨性外耳道的前壁,下 壁、部分后壁
鼓沟内端之窄小沟槽,鼓膜边缘纤维软骨环嵌 附于此,其上为缺口-鼓切迹,无鼓沟和纤维软骨 环
鼓乳裂、鳞鼓裂、岩鼓裂 岩鳞裂:幼儿时显,为幼儿中耳炎入颅途径
岩部
形似三棱锥体,名岩锥,介于枕、 蝶骨间,位于颅底
判断声源方向
声波共振作用:外耳道长:2.53.5cm,共振峰为3500Hz,可提高声压 10-15dB
3、中耳的生理
声阻抗匹配作用-鼓膜与镫骨足板的面积差; 听骨链的杠杆作用;鼓膜的杠杆作用
鼓 膜:振动膜,振动面积为解剖面积的2/3 ,为 55mm2 镫骨底板面积3.2mm2 55 / 3.2 = 17
中耳 (middle ear)
乳突 鼓室
中耳
鼓窦 咽鼓管
鼓室(tympanic cavity)
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额断面似双凹 透镜状
上 下 径 : 15mm , 前 后 径 : 13mm , 内 外 径 窄 (上:6mm,中:2mm,下:4mm)
以鼓膜紧张部的上、下边缘为界,将鼓室分 为上、中、下3部分
鼓室内容: 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 鼓室肌肉:鼓膜张肌、镫骨肌。 韧带: 锤骨:前、上、后; 砧骨:上、后 镫骨:环 神经:面神经 鼓索神经 鼓室丛
鼓室血管与神经
动脉:上颌动脉的鼓室前动脉―前部及鼓膜 耳后动脉的茎乳动脉―后部及乳突 脑膜中动脉的鼓室上动脉、岩浅动脉―天盖、内
侧壁 咽升动脉的鼓室下动脉―下部及肌肉
耳的解剖学与生理学
耳的应用解剖学
(一)颞骨 (temporal bone)
鳞部 乳突部 岩部 鼓部 茎突部

耳部解剖ppt课件

耳部解剖ppt课件

26
从上向下分别为半规管凸、面神经 管凸、卵圆窗、岬部、圆窗龛、与 面神经管同高而在其前方的匙突。 在鼓岬部有直线形沟,即鼓室神经 所在处。
27
前壁
(3)前壁:上方是耳咽管鼓室 口,内下方是颈内动脉后壁 的薄骨板。
28
(4)后壁:上宽下窄,上方有鼓窦 开口,开口底部有砧骨窝,内侧 相当于卵圆窗平而有锥隆起,镫 骨肌由此处伸出。 (5)上壁:是一薄骨板,将鼓室与 颅中凹隔开。 (6)下壁:也是一薄骨板,将鼓室 与颈静脉球隔开。
14
中耳
中耳包括: 鼓室、咽鼓室、鼓窦及乳 突4部分。
15
鼓室
(一) 鼓室:是颞骨内不规则 的含气的腔,位于鼓膜和内 耳外侧壁之间。鼓室向前经 耳咽管与鼻咽腔相通,向后 借鼓窦入口与鼓窦和乳突气 房相连。
16
以鼓膜紧张部为上、下边缘为界, 将鼓室分为3部: 上鼓室:即鼓膜紧张部上缘以上的 鼓室部分。
2
鼓部
(2) 鼓部:在岩部之外,鳞
部之下,乳突部之前,鼓部 的后上面形成骨性外耳道的 大部分,鼓部的前下面则形 成下颌凹的后壁。骨部内侧 端有一小沟,称鼓沟,鼓膜 即附着于此。 大小不一。其叶面后缘处有 一较大的孔,称乳突孔,侧 窦与颅外静脉之间的导血管 由此通过。 (4) 岩部:又称锥体,嵌在 枕骨与蝶骨之间。
29
2、鼓室的内容: (1) 听骨:锤骨、砧骨、镫 骨 (2) 鼓室的肌肉:鼓膜张肌、 镫骨肌 (3) 鼓室的血管和神经
30
鼓窦:是上鼓室与乳突之间较 大的含气腔,乳突手术的主要 解剖标志。
31
(一) 乳突:初生时乳突不存在, 以后逐渐发育并气化,形成许多 大小不同、形状不规则的气房。 按气化的情况分为四种类型:气 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混合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为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和茎突。
颞骨的解剖
颞骨为一复合骨块,分五部:
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茎突部
(一) 鳞部(颞鳞)
可分二面及边缘:
➢ 鳞部内侧面(大脑面):脑回压迹、脑膜中动脉沟
➢ 鳞部外侧面(颞面):颞肌附着,颞中动脉沟
➢ 颧突根部扁宽,分前、中、后三个根: 前根―关节结节 中根―关节后突(盂后结节) 后根―颞线起始部
耳的解剖生理
主任医师
耳的解剖
耳是听觉和平衡感受器的末梢器官 分为外耳、 中耳和内耳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 内耳包括膜迷路和骨迷路,有前庭、半规
管和耳蜗
颞骨 (temporal bone)
外耳道骨部、中耳、内耳和内听道包含在 颞骨内
位于顶骨、蝶骨和颧骨、枕骨之间,参与 组成颅骨底部和侧壁
内耳道底 面蜗后球椭外上
面神经
椭圆囊神经 外、上半规管神经
球囊的神经
蜗神经
后半规管神经
锥体后面 穿内耳道底结构及内淋巴 管
面蜗后球椭外上
锥体下面:
➢ 粗糙不平,构成颅底的外面的一部分,结构较多。前 内侧部有腭帆张肌、腭帆提肌与咽鼓管软骨的附着部。 其它结构如下:
颈内动脉管外口 颈静脉窝 岩小窝及其鼓 室小管下口 蜗水管外口 乳突小管开口
➢ 乳突上嵴:是从颧弓根部向后至顶切迹之间呈 嵴状的弧形骨线,是乳突上部的一段颞线。它是 乳突手术时确定鼓室顶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可作 为颅中凹底高度在颅外的标志。
➢ 道上棘(Henle氏棘、外耳道后上棘):是骨性 外耳道口后上缘处的一骨性小突起。
A 道上棘处相当于鼓窦的外侧壁,它是乳突手术 时常寻找鼓窦的标志。
➢ 内淋巴囊裂的裂底有前庭水管外口,通骨性前庭水管, 它的另一端通前庭。
➢ 骨性前庭水管中有膜性前庭水管与同名小静脉,膜性前 庭水管又称内淋巴管,系沟通内淋巴囊与椭圆球囊管。
➢ 内淋巴囊裂中容有内淋巴囊。
内耳的淋巴
➢ 内耳门向外通入内耳道,内耳道以一垂直骨板(内耳道 底)与内耳相隔并封闭。其内有前庭神经、蜗神经、面 神经、迷路动脉静脉通过。
管隔将之分成上下两个半管:上部的鼓膜张 肌
半管,下部的咽鼓管半管。
➢ 锥体后缘将骨分隔为小脑面与下面,其内侧有
岩部三面
锥体前面(大脑面):
➢ 是颅中窝底之后份,可见脑压迹。
➢ 从内向外依次有下列结构:
颈动脉管切迹
三叉神经压迹
岩浅神经沟
(其外侧末端有
面神经管裂孔)
弓状隆起
(深面有上半规管)
着。切迹前端有茎乳孔,内侧伴行枕动脉沟。
➢ 乳突内面为乳突小房,乳突窦(鼓窦、乳突腔)。
乳突窦前上方为乳突窦入口(鼓窦口),可见砧骨短 突。
➢ 鼓窦口内侧界为外半规管凸,面神经鼓室段在外半规
管凸下方转折形成锥曲,向下移行为垂直段。
➢ 乙状窦颅外标线:在顶切迹与乳突尖间之间的一直线, 它标志着乙状窦在颅内之走向。顶切迹与乳突尖分别为 乙状窦上膝与下膝的颅外标志。
(四) 乳突部
➢ 位于颞骨之后下方,外耳门之后方。
➢ 外面粗糙,有胸锁乳突肌、头夹肌与头最长肌
之肌腱附着处,有乳突孔。
➢ 经乳突孔的乳突管是乳突导血管的骨性隧道,有乙状 窦和耳后静脉之间的导静脉、枕动脉乳突支通过,经乳 突进路的手术常遇到乳突导血管。
➢ 乳突尖部的内侧有乳突切迹,有二腹肌后腹附
颈静脉间突与在其外侧之颈静脉切迹。
➢ 前缘:有上下并列的鼓膜张肌半管与咽鼓管半管骨槽。
➢ 锥体上缘最长,为大脑面与小脑面之分界,呈
沟状即岩上窦沟,有小脑幕附着和容纳岩上
窦。
➢ 锥体前缘之外侧借岩鳞裂与鳞部相接,前缘之
内侧有蝶岩裂与蝶骨大翼相接,此处有肌咽 鼓
管开口。管内有发自前缘之薄骨片,即肌咽 鼓
(五) 岩部(锥体)
➢ 位于颅底,介于蝶骨、枕骨之间 ➢ 内耳迷路位于岩部内 ➢ 有一尖、一底、三缘、三面
岩尖:与蝶骨大翼根部、蝶骨体及枕骨底部构成
破裂孔,颈动脉管内口开口于破裂孔。
岩底:朝向后外方,与鳞部、乳突部、鼓部融合。
岩部三缘
➢ 上缘:最长,其上有岩上窦沟,内容岩上窦。 ➢ 后缘(下缘):其内侧段有岩下窦沟容岩下窦,外侧段有
➢ 鼓部内侧端有:
鼓环
鼓沟(鼓膜附着)
鼓切迹(又称Rivinus氏切迹,鼓膜松弛
部即
附在此切迹处的颞骨鳞部上)
鼓大棘
鼓小棘
(三) 茎突部 ➢ 茎突起于颞骨鼓部鞘突之后,茎乳孔的前方, 细长形突起。 ➢ 茎乳孔为面神经管的下口。
➢ 茎突有茎突咽肌、茎突舌骨肌、茎突舌肌及茎 突舌骨韧带附着。
(二) 鼓部 ➢ 位于鳞部下方、乳突前方及岩部外侧。 ➢ 鼓部又称鼓骨,为一“U”形薄骨板,构成外 耳道的前、下、后壁的一部分。
➢ 鼓盖下突前方有岩鳞裂,后方有岩鼓裂(有鼓 索神经、鼓室血管经过)。
➢ 面神经垂直段紧靠鼓乳裂之内侧,是乳突手术 中确认面神经之有用标志。 ➢ 鼓部鞘突 (茎突鞘)
➢ 内耳道底被一小平镰状嵴(横嵴)分成上、下两部,每部 又分前、后二部分:
下部后份-前庭下区,有至球囊的神经通过。
在此区之后有一单孔,有至后半规
管的神经通过。ຫໍສະໝຸດ 下部前份-蜗区,有螺旋状孔列,有耳蜗神经
通过。
上部后份-前庭上区,有至椭圆囊及上、外半
规管的神经通过。
上部前份-面神经管区,有面神经管入口。
B 道上棘向深部的投影,由浅而深依次可遇鼓窦、 外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内淋巴囊。
C 道上棘也是确定颅中凹的标志。
道上棘
➢ 外耳道上三角 (Macewen氏三角) :是乳突 上嵴、外耳门后方延长线、道 上棘之间的一浅
凹。该处骨面含有多数小孔,为导血管经过之处, 又称为筛区。
➢ 外耳道的前上方有外耳道前上棘及嵴前沟。 ➢ 耳颞神经鼓室支由嵴前沟穿出,为鼓室手术时 注射麻药的部位。
鼓室盖
➢ 锥体前面的壁有时很薄,尤其在幼儿明显,有岩鳞裂 斜穿过此。当此裂尚未愈合时,鼓室粘膜可直接与硬脑 膜相接触,成为耳源性脑脓肿传播途径之一。
锥体后面(小脑面):
➢ 为三个静脉窦(岩上窦、岩下窦与乙状窦)围成的三角 形骨面,顶朝内,底朝外;构成颅后凹之前壁。
➢ 若凿开乳突显露乙状窦,从它的前缘将乙状窦及贴在 岩部后面的硬脑膜一起向后掀起,沿骨面向深部探查, 将由浅而深可见内淋巴囊裂、弓形下窝及内耳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