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个案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个案分
析报告
一、主题与背景
(一)主题: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主要是开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背景:1.开展创客教育的需要。
所谓创客教育首先是“创客式教育”就是要着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掘自己,发现自己,发表自己。
即认识到个人的潜力,学习新知识,发散新思维,会发明新产品,生发新创意等等。
2.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将来要从事如今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技术,解决我们目前全然不知的问题。
前辈们的不断创新,今天的我们才会过上了今天的生活。
作为我们,一定要以创新的思维,指导孩子们打赢这场争夺未来的只闻火药味不见硝烟的“战争”。
二、教材分析
1.《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是教师根据学校的要求自己编的,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学生课堂学习热情较高涨。
我们的教材主要分四个篇章--引导篇、思维训练片、制作篇、学习篇。
共有11个课时,其中制作与科技活动占3个课时。
把课堂教学训练和实验、小制作、参观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思维训练和动手操作之间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
2.教材编写条件受限。
我校是农村中学,没有条件开设创客空间,也不能举行规模较大的科技活动节,所以我们的教材就紧紧围绕课堂,围绕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和教学,活动也是参观活动和小制作等活动,教材不精美。
另外是教师的水平有限,只是编写的教材整体水平一般,并不能突出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
三、学生分析
本课程面对的是农村学生,他们在小学接触的科技活动不多,没有基础。
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很多学校没有开展科学课教学,或者开展的科技活动较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较淡薄,动手能力也不很好。
所以到七年级,我们主要是从引导开始。
四、课例分析:
1.我举一节“树叶画”的课为例。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李白鸽老师提前一周让学生做准备,采集各种树的树叶子,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用袋子带到学校。
老师表扬了采集树叶多的学生。
第二环节:教师示例。
李老师自己挑选了一些树叶,在黑板上用胶棒很快就粘成了一只大公鸡,很逼真。
学生开始赞叹。
老师又选了一些小的树叶,很快又粘成了一条鱼。
接着又选大一点树叶,使用了剪子,对树叶进行加工,结果粘成了一幢楼房。
(老师的例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三环节:创新运用。
老师先总结一般的方法:先考虑想粘成什么,在选取合适的叶子,接下来可以剪裁树叶,最后成型。
学生大声讨论,然后经来思考。
接着就是有人开始动手,很快就有成品了。
老师展示,点评,要求其他学生不要和他的制作一样。
受到鼓舞和榜样激励的学生很快完成了很多作品,完全不一样,体现了创新思维训练的效果。
2.课堂反思。
创新不是一下就能达到,关键是让学生有意识。
这一点李老师做得很好。
但是学生的思维还不够灵活,因为很多学生还是在原来树叶形状的基础上简单的粘贴,而不是大胆的进行剪裁、取舍,制作出更加精美的树叶画。
通过这一节课有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堂课中,学生创新精神有没有得到培养?如果学生不想另辟蹊径怎么办?如何更大胆的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五、反思:
1.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还没有合适的课型可以推广,都是一些比较随心随意的讲课或者活动。
需要加强对课堂的有效性的研究。
2.在开展思维创新训练时,学生表现出来了极大的两面性。
要么是听课听的兴趣盎然,一动手就不行了。
要么是动手能力强,但是做制作的作品一般,没有创造性。
3.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这门课还处于一种“慢开发”状态。
即学校教师不是很理解,认为占了几节课,也没有什么效果;讲课教师不深入开展,因为他们还有其他的文化课需要讲;学校的支持力度也跟不上,因为学校缺乏专业性较强的人来指导他们,任凭他们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热情一点点补充内容。
六、今后的出路
1.我们希望有专业的教师,或者我们要聘用专业的教师,更专业的开展科技课。
2.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包括技术和资金。
没有技术支持,真不可能深化发展,而没有资金,根部就采购不到足够多的科技活动物品与零件。
3.希望能走出一条结合思维训练和动手制作紧密结合;学习成绩和学生的创造性紧密结合的路子。
一、主题与背景
(一)主题: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主要是开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背景:1.开展创客教育的需要。
所谓创客教育首先是“创客式教育”就是要着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掘自己,发现自己,发表自己。
即认识到个人的潜力,学习新知识,发散新思维,会发明新产品,生发新创意等等。
2.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将来要从事如今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技术,解决我们目前全然不知的问题。
前辈们的不断创新,今天的我们才会过上了今天的生活。
作为我们,一定要以创新的思维,指导孩子们打赢这场争夺未来的只闻火药味不见硝烟的“战争”。
二、教材分析
1.《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是教师根据学校的要求自己编的,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学生课堂学习热情较高涨。
我们的教材主要分四个篇章--引导篇、思维训练片、制作篇、学习篇。
共有11个课时,其中制作与科技活动占3个课时。
把课堂教学训练和实验、小制作、参观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思维训练和动手操作之间能
够很好的结合起来。
2.教材编写条件受限。
我校是农村中学,没有条件开设创客空间,也不能举行规模较大的科技活动节,所以我们的教材就紧紧围绕课堂,围绕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和教学,活动也是参观活动和小制作等活动,教材不精美。
另外是教师的水平有限,只是编写的教材整体水平一般,并不能突出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
三、学生分析
本课程面对的是农村学生,他们在小学接触的科技活动不多,没有基础。
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很多学校没有开展科学课教学,或者开展的科技活动较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较淡薄,动手能力也不很好。
所以到七年级,我们主要是从引导开始。
四、课例分析:
1.我举一节“树叶画”的课为例。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李白鸽老师提前一周让学生做准备,采集各种树的树叶子,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用袋子带到学校。
老师表扬了采集树叶多
的学生。
第二环节:教师示例。
李老师自己挑选了一些树叶,在黑板上用胶棒很快就粘成了一只大公鸡,很逼真。
学生开始赞叹。
老师又选了一些小的树叶,很快又粘成了一条鱼。
接着又选大一点树叶,使用了剪子,对树叶进行加工,结果粘成了一幢楼房。
(老师的例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三环节:创新运用。
老师先总结一般的方法:先考虑想粘成什么,在选取合适的叶子,接下来可以剪裁树叶,最后成型。
学生大声讨论,然后经来思考。
接着就是有人开始动手,很快就有成品了。
老师展示,点评,要求其他学生不要和他的制作一样。
受到鼓舞和榜样激励的学生很快完成了很多作品,完全不一样,体现了创新思维训练的效果。
2.课堂反思。
创新不是一下就能达到,关键是让学生有意识。
这一点李老师做得很好。
但是学生的思维还不够灵活,因为很多学生还是在原来
树叶形状的基础上简单的粘贴,而不是大胆的进行剪裁、取舍,制作出更加精美的树叶画。
通过这一节课有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堂课中,学生创新精神有没有得到培养?如果学生不想另辟蹊径怎么办?如何更大胆的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五、反思:
1.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还没有合适的课型可以推广,都是一些比较随心随意的讲课或者活动。
需要加强对课堂的有效性的研究。
2.在开展思维创新训练时,学生表现出来了极大的两面性。
要么是听课听的兴趣盎然,一动手就不行了。
要么是动手能力强,但是做制作的作品一般,没有创造性。
3.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这门课还处于一种“慢开发”状态。
即学校教师不是很理解,认为占了几节课,也没有什么效果;讲课教师不深入开展,因为他们还有其他的文化课需要讲;学校的支持力度也跟不上,因为学校缺乏专业性较强的人来指导他们,任凭他们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热情一点点补充内
容。
六、今后的出路
1.我们希望有专业的教师,或者我们要聘用专业的教师,更专业的开展科技课。
2.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包括技术和资金。
没有技术支持,真不可能深化发展,而没有资金,根部就采购不到足够多的科技活动物品与零件。
3.希望能走出一条结合思维训练和动手制作紧密结合;学习成绩和学生的创造性紧密结合的路子。
一、主题与背景
(一)主题: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主要是开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背景:1.开展创客教育的需要。
所谓创客教育首先是“创客式教育”就是要着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掘自己,发现自己,发表自己。
即认识到个人的潜力,学习新知识,发散新思维,会发明新产品,生发新创意等
等。
2.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将来要从事如今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技术,解决我们目前全然不知的问题。
前辈们的不断创新,今天的我们才会过上了今天的生活。
作为我们,一定要以创新的思维,指导孩子们打赢这场争夺未来的只闻火药味不见硝烟的“战争”。
二、教材分析
1.《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是教师根据学校的要求自己编的,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学生课堂学习热情较高涨。
我们的教材主要分四个篇章--引导篇、思维训练片、制作篇、学习篇。
共有11个课时,其中制作与科技活动占3个课时。
把课堂教学训练和实验、小制作、参观活动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思维训练和动手操作之间能够很好的结合起来。
2.教材编写条件受限。
我校是农村中学,没有条件开设创客空间,也不能举行规模较大的科技活动节,所以我们的教材就紧紧围绕课堂,围绕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和教学,活动也是参观活动和小制作等活动,教材不精美。
另外是教师的水平有限,
只是编写的教材整体水平一般,并不能突出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
三、学生分析
本课程面对的是农村学生,他们在小学接触的科技活动不多,没有基础。
农村小学条件有限,很多学校没有开展科学课教学,或者开展的科技活动较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较淡薄,动手能力也不很好。
所以到七年级,我们主要是从引导开始。
四、课例分析:
1.我举一节“树叶画”的课为例。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李白鸽老师提前一周让学生做准备,采集各种树的树叶子,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用袋子带到学校。
老师表扬了采集树叶多的学生。
第二环节:教师示例。
李老师自己挑选了一些树叶,在黑板上用胶棒很快就粘成了一只大公鸡,很逼真。
学生开始赞叹。
老师又选了一些小的树叶,很快又粘成了一条鱼。
接着又选大一点树叶,使用了剪子,对树叶进行加工,结果粘成了一幢楼房。
(老师的例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三环节:创新运用。
老师先总结一般的方法:先考虑想粘成什么,在选取合适的叶子,接下来可以剪裁树叶,最后成型。
学生大声讨论,然后经来思考。
接着就是有人开始动手,很快就有成品了。
老师展示,点评,要求其他学生不要和他的制作一样。
受到鼓舞和榜样激励的学生很快完成了很多作品,完全不一样,体现了创新思维训练的效果。
2.课堂反思。
创新不是一下就能达到,关键是让学生有意识。
这一点李老师做得很好。
但是学生的思维还不够灵活,因为很多学生还是在原来树叶形状的基础上简单的粘贴,而不是大胆的进行剪裁、取舍,制作出更加精美的树叶画。
通过这一节课有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堂课中,学生创新精神有没有得到培养?如果学生不想另辟蹊径怎么办?如何更大胆的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五、反思:
1.校本课程---“创新思维训练”还没有合适的课型可以推广,都是一些比较随心随意的讲课或者活动。
需要加强对课堂的有效性的研究。
2.在开展思维创新训练时,学生表现出来了极大的两面性。
要么是听课听的兴趣盎然,一动手就不行了。
要么是动手能力强,但是做制作的作品一般,没有创造性。
3.作为一门校本课程,这门课还处于一种“慢开发”状态。
即学校教师不是很理解,认为占了几节课,也没有什么效果;讲课教师不深入开展,因为他们还有其他的文化课需要讲;学校的支持力度也跟不上,因为学校缺乏专业性较强的人来指导他们,任凭他们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热情一点点补充内容。
六、今后的出路
1.我们希望有专业的教师,或者我们要聘用专业的教师,更专业的开展科技课。
2.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包括技术和资金。
没有技术支持,真不可能深化发展,而没有资金,
根部就采购不到足够多的科技活动物品与零件。
3.希望能走出一条结合思维训练和动手制作紧密结合;学习成绩和学生的创造性紧密结合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