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走进语文课堂-美育论文范文
美育论文[5篇范例]
美育论文[5篇范例]第一篇:美育论文美育关照下的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美育,即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
它的目的在于在教学中利用课文中的美学因素,和学生共同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运用教学形式艺术化的外在美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美育对于语文这门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来说,更显得重要。
它要求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运用美的规律来观照语文教学,按照美的规律来创新语文教学,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寻美的乐趣,从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文明修养程度。
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又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观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内容,如能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则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那么,怎样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使美育观照下的课堂教学艺术得以实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引导学生发现美画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人们认识美是从感知美开始的。
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要让学生从教学中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由“知之”到“乐之”还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
教师在感知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为教材中蕴涵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所感动,心领神会。
然后,调动自己的审美经验,将教材中蕴涵的各种美学因素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再到课堂上引导学生体验,分享这种美。
比如在教学陆蠡的《囚绿记》时,引导学生去随着作者优美的笔触走进那个充满绿色、饱含希望与快乐的世界,感受主人公对常春藤这个老友的怀念之情。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一个月,两个月。
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州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这些描写能唤起学生对美的体验,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很有帮助。
2019-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范文模板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第一篇: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照天性来说,人都是爱美的,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们生活中去。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如能充分发挥美育功能,让美育走进新课堂,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收集和挖掘美育素材,有计划有步骤把实施美育,培养学生欣赏美、鉴别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欣赏美《春》、《济南的春天》、《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课文,都描绘了祖国山河的景象,或壮丽、或神奇、或优美,均能使学生赏心悦目,激起热爱自然、创造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感。
教师中只是通过语言中介,而应该引导学生去欣赏赏心悦目的情性。
识得其中的情与理。
如赵丽宏的《周庄水韵》,作者造取不同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韵的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作者通过写自己三次游周庄的不同感受,第一次侧重于视觉——春雨中的周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抓住古镇的色彩和声音来描写,把雪后的古镇比作——“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把水声比作“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它有“万般柔情”且“袅袅回旋上升”,不仅写出了水声的形象,更写出了水声的神韵;第三次,作者夜游周庄,浓墨重彩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不仅写岸上的光色,也写到了河水的七彩斑斓;不仅写花船上的丝竹管弦之声,也写到惊喜的欢呼声,有力地表现了古镇水乡改革开放后的勃勃生机。
这些美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感受作者展现美的高超技巧。
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又能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
美的欣赏,激发了学生对美的热爱,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二、鉴别美学生对善恶是非的分辨,往往依据对事物美丑的鉴别,教师首先应在课堂上因势利导,引导学习鉴别艺术美。
如《安塞腰鼓》的美,在于生命力的美,《白杨礼赞》的美在于平凡朴质的美,;其次,用多种无稽之谈旅游城市上学生比较鉴别美: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这课较抽象,课前让学生去说说,你觉得什么是最苦,什么最乐?通过比较,让学生鉴别什么是乐的,什么是苦的,形成正确的苦乐观。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论文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占主要,而课堂上他们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为生动新异的刺激所激动而兴奋起来,电化教育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直观性,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语文能力,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夕阳真美》一课上时,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夕阳的美,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表现的美。
一、观画面,感受夕阳整体美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都要设计一个艺术的开头。
运用“美”的语言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展示,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追求美”的兴趣。
《夕阳真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三册的一篇美文。
本文生动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有变化的景色。
感受夕阳西下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夕阳西下的美景,大多数学生未能亲眼目睹或平时缺乏观察夕阳西下这一自然美。
所以,在教学刚开始,我凭借多媒体电脑无比强大功能,演示夕阳西下的美景,配以轻柔、悠扬的背景音乐,再加上教师诗情画意的讲解,让图像、声音、文字融入一体,将学生完全带入一片色彩鲜艳的夕阳美景中。
欣赏完,教师问:“你觉得夕阳怎样?”学生根据画面的感知,马上回答:“我觉得夕阳美极了!”“我觉得夕阳红红的,很可爱。
”“日落的太阳比日出的太阳还要好看。
“夕阳西下,晚霞真美!”……我让学生把看到的美景自由、开放的说,把心中看到夕阳的整体美用语言表达出来。
紧接着,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夕阳的美文。
”学生能够积极性极高,打开课本,有滋有味的朗读起来,沉浸在夕阳的美中。
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自主、积极、多样、充分地参与到语文的朗读中来。
二、品词句,体会文章语言美《夕阳真美》是一篇用词精美,语句生动的文章,只有让学生朗读品味,才能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用词精当,通过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可听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锻炼-----读中品位语言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第一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一、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从文章中彰显出来的美在美的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形象,美也是一个生动而又形象的事物。
对于美来说,要和形象相联系起来,如果一旦离开了形象这一特点就根本谈不上美与美感。
比如:在《窦娥冤》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因为作者运用了善良的表现形式,将人类伟大的灵魂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心中激起温情的赞赏,促使学生受到灵魂的熏陶。
再比如:一些优美的写景散文中描写的景物等,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可引领学生感悟作家笔下这些我们熟悉的季节、风景等中蕴含的美,并找出其中重点描写的某些景物形象,让学生重点感受其美。
二、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美好,感受人物的美在初中语文教程中,大多数都是讲述的人和人之间的情感。
有些是为党与人民所奋斗的人物,有些是建功立业的领袖,还有一些是不惧牺牲的烈士模范。
他们的光辉形象对学生有着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指明方向,相关教师要注意领导学生向他们学习。
在初中语文课文中的人物精神和品质以及生活习惯都给学生塑造了完美的形象,如果相关教师可以捕捉到重要特点,实际挖掘得越深,就越会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就会促使学生们成为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采用的都是比较有教育性的作品。
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审美方向出发,用感情的方式来激发每个学生,要用情传情,要让课堂中充满诗情画意,要努力让学生处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文章的情感美和语言美。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积累相关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内的朗读性教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朗读兴趣,要让学生喜欢参与,这也是学生目江西省定南县第二中学赖群华前要解决的问题。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声情并茂的形式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熏陶学生。
让美育在语文课堂上自由行走(美育论文范文)
让美育在语文课堂上自由行走美育能使学生具有美的素养、美的情操,具有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也是学生为美好的明天和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激励力量。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人性美、情感美和语言美无处不在,为美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所以,我们应该把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学生的美感融为一体,适时实地地对学生实施美育。
角色扮演、感情朗读、创设情境、适当的课外实践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紧扣实施美育,通过上述种种方法,利用生动的形象、感性的声音和美好的情境去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受到道德品质、审美情感以及意志的熏陶。
一、重视写人叙事文中的角色扮演作用写人叙事的课文都是情节性、故事性较强的。
如低年级的课文《美丽的公鸡》《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高年级的课文《晏子使楚》《将相和》《草船借箭》中的角色都是比较生动的。
因此,笔者让学生带上文中角色的精美头饰进行角色扮演。
在扮演之前,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在这基础上尽情演绎,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全体学生参与,并对表演结果作出评议。
这样一来,学生都明确了学习目的,都想把课文中的角色表演得生动传神。
这种方式的角色朗读,使文本中的任务跃然到眼前,立体起来,学生兴趣盎然。
在角色扮演中认识了善和恶、美和丑、真和假,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道德教育。
二、重视感情朗读的教学感情朗读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及理解。
于是,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增强感知效果,激发学生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品味美的句子深入地体验课文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课本中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学生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感性。
老师对经典名篇名诗的示范美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朗读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情到深处,先声夺人。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语文论文
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语文论文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语文论文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语文老师,都会自觉地在语文课堂上播撒美的种子,让美的思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
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美育,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教师的品质之一。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小学语文美育的现状1.重德智,轻美育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学生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与德、智、体相比,美育所占的分量最轻、地位最弱,不少学校和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分数,忽略了育人的根本职责,把美育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被一些教师当作软目标而不予以重视。
2.一问就有,一做就难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师的教学计划中都制订了相应的美育目标。
实际上很多学校以为美育就是教会学生唱歌、跳舞、画画。
说到底,就是对美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3.忽视学生审美个体的差异不少课堂老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课堂上始终有一只老师无形的手牵着学生走,学生心灵的火花、独特的感受,都被老师的.教忽视了。
二、美育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错,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
党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可见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美育,让孩子从小明辨是非美丑,从心底里向往真善美,自觉地远离假丑恶;培养美的情操,净化幼小的心灵,从小心存善良、与人为善,有爱心,乐于助人,好好学习,既会做事,又会做人;长大后具有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愉快地生活,为社会作出贡献。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感染熏陶作用,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责无旁贷!三、让美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语文(心得)之让美注入语文教学中
语文论文之让美注入语文教学中离开美,就没有语文;离开美育的语文教育,谈不上素质教育。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也就是说,美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从事语文教学的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是一块丰富的教学内容,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途径,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美育是适应人们高层次需求的一种文化教育。
是和德育、智育等相辅相成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以各种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衷心乐意向爱美、创造美的道路昂首前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处于人生春天的中学生们,在这个季节里,既需要播种知识的种子、理想的种子……还需要播种美的种子:“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而语文教学确实是审美教学的一块沃土,它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是任何一个学科所无与伦比的。
泰山的雄伟,西湖的秀美,草原的辽阔,黄河的咆哮……这是独特的自然美;宏伟的建筑,动人的音乐,婀娜的舞姿,精美的图画……这是多姿多彩的艺术美;长城、故宫、都江堰……这是人类的智慧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无比壮丽、崇高的精神美。
……美,在语文教材中,无所不在,异彩纷呈。
可见,语文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很有必要。
语文教材的美,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广,但无外乎在于语言,在于结构,在于内容等几大方面。
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主要从语言、结构、内容三大方面入手,以课文为载体、,以美为精魂,探究积极有效的教学思路、方法,师生共品美之味,享受美之趣,从而培养高尚的品德和审美情操。
具体说来,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些实践:首先,创造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
美,需要情感为中介;教学,也需要情感为纽带,这种纽带应首先由教师抛向学生。
即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出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气氛和情境。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让美育弥漫语文课堂
让美育弥漫语文课堂加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研究不仅是新课程标准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这两门学科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
语文学科所研究的对象,是既包括语文现象又包括文学现象的。
从语言的角度来说,它是用以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是人们彼此交际的工具。
人们在使用这一工具时所形成的语言现象,显然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内容。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语文学科本身就有一部分直接隶属于艺术美的范畴,是传统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而以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为目的的美育,则正是我们用以研究这些美的因素的工具。
因此,我们通过美育,可以引导学生去深入开掘语文学科内容中这些美的因素,在自觉的审美过程中,由“好之”到“知之”,借助美感活动这个中介,把学习对象和学习者紧密结合,更好地学好语文知识。
正是有了上述观念的指导,我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尝试让美育弥漫课堂,收到了一定效果。
我们都知道,美育要达到三个基本要求:即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欣赏和创造能力。
审美能力是审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包括审美的感觉、知觉、联想、通感、想象、理解、情感、体验等一系列心理能力,简单的说,即审美感知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
所以我也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一些实践。
一、在读中感知美美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审美对象都是客观存在,是可以感知的。
感知是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把握,是实现审美活动的初始环节。
窍以为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是树立美的意识,激发美的情趣的有效手段,严羽以禅喻诗,主张“妙悟”,就是从吟读入手;叶圣陶先生说,“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要美读。
”其意思也不外乎于此,它能让学生在听、读之中自觉进行审美判断,真切感受作品中的情韵和气势,怡情怡性,陶醉在高尚的精神享受和美的愉悦中。
例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纵观整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但仔细读来,却韵味已在其中。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样。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美育教育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美育教育论文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美育教育论文美育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基本要素。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孩子传授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要发挥语文学科特点,使语文课堂成为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的主阵地。
所以,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美育教育和语文学科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借助语文学科特点,积极创设情景。
让孩子感知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音乐、图画、语言等手段,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创设欢快的旋律和愉悦的氛围让孩子感受美。
我在教《白杨礼赞》一文时,按照设计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受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塑造坚强的人格品质”这一主题,在教学开始时我先播放了《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主题曲)随着激昂而优美的旋律,孩子的注意力马上被集中起来,学习的情绪高涨了起来,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状态。
我抓住机会,迅速出示学习目标和问题,“白杨树大家见过吗?今天我们学习《白杨礼赞》,要感受白杨树的高大、挺拔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你从中还能感受到什么?”孩子按照教师的指导要求,快速阅读课文,借助学习小组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及时组织孩子进行了展示、评价。
这样,孩子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既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了学习目标,又凸显了美育教育,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打好了基础。
再如教《醉翁亭记》一文时,我抓住文本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朝而往、暮而归、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等描写景物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引导孩子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唤起学生内心的视象,让孩子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孩子尽快进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之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感受作者笔下描绘的大自然之美。
让美走进语文课堂论文
让美走进语文课堂论文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是表达美、呼唤美的学科。
在人们美好的童年里,只有承受到审美教育的滋润与洗礼,才能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双方面和谐互促,共同开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儿童实行审美化的教育,才能培养他们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思想性、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彰显小学语文教育的魅力与价值。
依据笔者多言的从教经历,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照顾是指在教学和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用美的质素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创造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安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品质。
小学语文教材是自身的教育专家学者根据美的标准和法那么挑选的“文质兼美”的佳作,反映自然和社会中方方面面的美。
所以教师在进展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抓住教材文本中美的字词语段,将学生带入神奇瑰丽的语文殿堂,让他们在自由的审美中享受美、体验美,形成审美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利用教材文本中令人忘我的情境、让人心灵迷醉的意象等,对学生进展启发,引导学生体味文本中语言技巧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利用教材文本中营造的美学意境,带着学生沉浸其中,体验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审美情趣,指导学生进展审美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情境设置的重要性是每一个学科教育教学所必须注重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义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和营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文本篇章大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点,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表达了特定人物在特定的场合下的情感。
因此,要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地阅读,成功地意会教材文本中要表达的审美意蕴,就需要教师创设有积极建构意义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文本当中,与智者、圣人对话,和作者、编者交流,实现情感的迁移。
让学生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体会文字表情达意的生命力,感受优秀文章的洗礼和浸润,从而开阔他们的审美视野,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论文摘要:小学语文中美育是培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词:美育和谐发展审美能力小学的语文课程除了对孩子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外,还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
“培养爱美的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贯穿美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需要。
一、美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美育需要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来进行,语文学科也是美育的一个途径,担负着美育的任务。
而语文学科中的美育任务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来实现。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
而且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到古今中外,这些,都是美育的极好内容,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工具,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历史,认识美的起源、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价值,可以为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打下基础。
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优秀作品,传递着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和美。
有起源于自然的汉字美,如“月”字,会使人联想到蓝蓝的夜空中或像镰刀或像玉盘的月亮,使人产生不尽的遐想之美;有诗句名篇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使人感受到雄伟气势之美;还有桂林山水的清、静、奇的美等等,这些美的教学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观教育和审美能力培养的极好材料。
又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言谈的语言美、形体教学的形式美、润物细无声的情感美、课堂设计的结构美,以及板书设计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都能对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再如,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是民族的根系,凝聚了民族的全部智慧和精神财富,如会意字“采”的劳动美,“龟”的意象美,“众”、“森”等字中的凝聚力。
在新课改的语文课堂中融入美的教育-美育论文范文
在新课改的语文课堂中融入美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对美的追求是新课改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部充溢着美的精装本,无处不含美的要素,它需要教师像成功的电影导演那样,挖掘课堂之美,并使学生主动参与,产生共鸣,让语文课堂教学插上美的翅膀,飞进每个学生的心田。
一、展现美的形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代青少年对美的热爱尤为强烈。
教师仪表应大方得体,服饰打扮要整洁、典雅、美观;举止风度应优雅、有礼、大方,通过这些来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亮相,又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审美客体”,通过自己的形象示范,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教师不但要有外在美,更要有内在美。
教师的内在美,是通过教师自身的品格、情操、才学、气质等方面,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展现出来的。
心灵美的教师有着美的情操、崇高的职业道德,用博爱之心关心每个学生,认真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做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高尚的道德情操使教师心灵净化、视野开阔、生活充实、充满活力,它一旦融化于教师不同的个性中,就会形成教师独具人格魅力之美。
二、创设美的课堂情境身处美的课堂情境,学生们可以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徜徉美的艺术世界、漫步在美的语言中、激荡在美的情感里,被美的人格魅力所震撼,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印象,甚至对所学的内容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积极思维,变被动的知识接受为主动的“我要学”“我来探索来发现”,真正还学习以本来的面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造和谐美的课堂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并不是简单的“欢声笑语”,更不是极其肤浅的师生对话,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碰撞、情感的沟通,是长期建立的师生互信、互助的一种美好境界,是在教师带着一颗博爱之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尊敬老师的基础之上,而产生在共同探究、共同学习中分享快乐的一种情感体验。
同时,课堂气氛的和谐还要有“度”,既要学生“动”,又不能让学生“乱”,教师要像乐队指挥者一样巧妙地引导学生活动,从而很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原则。
语文教学美育教育论文-美育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美育教育论文-美育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自然美的教育常言道:山水无情,人有情。
无情的大自然美景,只有在人的面前,才被赋予了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如此,同一自然物,在不同作者笔下,由于思想感情不同,也被赋予了不同内涵。
了解了这些,有助于我们很好地欣赏自然美。
作为老师,就要在课文的讲解、赏析中,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去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能力,从而使他们感到祖国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都十分可爱,油然产生一种热爱祖国、热爱自然、改造大自然的责任感。
二、社会美的教育社会美即是社会现象的美,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美,即人的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美。
语文课本中,体现社会美的内容比比皆是。
学习《挥手之间》、《一次难忘的航行》、《清贫》、《梅岭三章》等,我们可以认识、、方志敏、陈毅这些美的人物身上所表现出的家的胆识、气概和大无畏的壮美情怀。
学习《梁生宝买稻种》、《百合花》、《茶花赋》等课文,我们可以从梁生宝、小媳妇等普普通通的人身上,看到其心灵美、行为美。
美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我们教育中的美育,就是要为造就一代新人服务,所以教师应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以的、进步的、真正美的东西来熏陶学生的灵魂,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健康的审美观念,以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
由此看来,社会美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应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切不可把社会美的教育弄成说教式灌输。
三、艺术美的教育如果说,在语文课进行自然美、社会美的教育侧重于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培养的话,那么进行艺术美的教育则侧重于美的创造力的培养了,这主要是通过作文教学的手段来完成的。
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后,他们就开始试着写作了,通过观察、思考,对大自然中的景物、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描绘。
比如,针对学生作文时易出现的“直、露、快”的毛病,进行意境美的教育。
2023年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实践论文
2023年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实践论文引言美育教育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素养的过程中扮演着相当的作用。
如今的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倡导全面发展,注重人文关怀。
因此,教师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情感抒发,同时贯彻落实美育教育。
本文就2023年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将其落实到实际运用当中。
一、美育教育的重要性美育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性品味的教育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本身就具有美的性质,因此美育教育旨在将语文教学和美育教育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培养康复感情,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深入的兴趣,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二、美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1. 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美育教育注重学生的感性体验和审美情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来实现美育教育的目标。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文学作品的朗读和表演,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艺术、音乐等元素,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学习体验。
2. 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美育教育追求的不仅仅是外在的美感,更加注重人文情怀的培养。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感悟人生的意义。
同时,还应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情感抒发,让学生真正地感知到文字所表现出的深刻内涵。
3. 营造和谐氛围。
美育教育包括要对教育环境进行塑造。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布置和画面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该强调教育的和谐氛围,让学生在在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文学艺术的美丽,从而积极进取,追求更高的学术目标。
三、结论美育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023年的教学中,美育教育依然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要想落实美育教育的理念,教师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第一篇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审美审美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审美,关键是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
只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学习,就是自主学习。
过去由于教学大纲规定了较多的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用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来进行灌输。
现在实行的教学大纲作了重大调整,知识点减少了许多。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留有余地,强调在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过程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语文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十分优越的便利条件。
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运用计算机、幻灯片、录像、录音等技术手段,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感动学生,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现行教材中的美文人物的形象美、事物的形态美、结构的形式美、语言的诗意美等的挖掘塑造和再现,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认知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比如,在运用多媒体手段讲授《琵琶行(节选)》和《再别康桥》一文时,学生能够愉快地进入情境之中,在美育的引领下触动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作文是学生心灵的外化表现。
在写作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外,还要重点指导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美感素材,通过思考加工,写成作文来表达美。
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审美的愉悦,来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学生感知美、认知美、评价美的能力。
同时,将课堂内外审美教育相结合,如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访问、观看演出或文体比赛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发现身边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认知大自然的美,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在提高教师自身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正日益受到重视。
引美育活水润语文课堂-美育论文范文
引美育活水润语文课堂语文课堂将美育做为生命教育的源头活水。
美育改革语文课堂的途径有二,其一是知识的、结构的、序列的,旨在激活学生的想象,完善学生的经历,让学生情趣变得高雅而纯净;其二是道义的、生命的,旨在从生活情感、人性视野中去发现美、探究美,激发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新观察。
俄国学者车尔尼舍夫斯基曾说:“美是生活,美是生活的教科书。
”他认为美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最曼妙的景色莫过于生活,应对人类进行美育。
著名教育家凯洛夫认为,爱国主义能使学生追求高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自己祖国的山川河流、文化精神并产生依恋,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能真正地体会到生命的归宿,拥有人生的获得感与满足感,在热爱祖国的前提下,最终将穷尽一切可能,将美的东西,赋予在他们的实践创造中。
因此,语文课堂应将美育作为生命教育的源头活水。
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审美,而审美提倡的是一种生命的愉悦,所以,美育也就本能地具有了赏心悦目的效果。
爱美是人的天性,乐于欣赏、沉醉于欣赏。
处于审美活动的个体,享受美的对象,抛却现实名利的束缚,酣畅地与审美对象进行深层次的心与心的交流,碎片化的作品得到了整理、重组,进而挖掘更美的价值资源,正如曹文轩先生所说:“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但美的力量更巨大。
”另外,自然山水草木经过审美主体的体验,就会带给受教育者倾情的赞叹,这种赏识是发自内心的,源自本心的冲动,进而如涟漪般一次次涤荡教学对象的心灵。
同时,审美教育有关生命号隋感,本应是一场智慧教育,需要从人的内心深处出发,触及心灵的芳草地,其教学方式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的方法技巧、知识教育。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单凭理性,是不能发挥作用的,它有时候可以约束一个人,但很少能够鼓励人,它不能培养任何伟大的心灵。
因此,你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性。
”以此感悟,审美教育不是只依靠理性思维,而是求助于个体的感性要求。
换句话说,审美教育的方法从总体上讲是注重心灵的,关注感性所得,倾情让内心动起来,体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美走进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
美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我们语文教师要做的便是真正展现语文课堂的美,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捕捉美、体验美、发掘美、理解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如何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呢?我认为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学得有趣,让“美”走进语文课堂。
现行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美的形式和内容,如小说有人物形象美、故事情节美、典型环境美;散文有意境美;杂文有犀利美;诗歌有音韵美;戏剧有冲突美;寓言有哲理美;童话有想象美等。
而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形象美丽又蕴含智慧,大多具有典范性,但又各具特色,如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精致美、心理描写的细腻美;散文语言的朴素美或绮丽美;诗歌语言的凝练美;戏剧语言的含蓄美等等。
故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掘教材中的美质因素,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
在愉悦中获得知识,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力。
一、创设意境,感知形象美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音乐、绘画艺术渗透其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意境。
让学生在意境中去感知文中所揭示的形象美。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朱自清《春》一文时,为使学生感知大自然的美,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象,让学生从出示的几幅春景图中,感知春天美丽的景象;那嫩绿的春草、缤纷的春花、柔和的春风、细密的
春雨。
使学生通过画面在视觉上感知美,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再如教学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一文时,配以该词的音乐唱段和北国雪景图进行教学,借助乐曲的听觉感知和图片的意境感受,学生增强了对词的内容的感受理解,对一代伟人雄伟气魄的感受理解,引起心灵深处的感动、共鸣。
有时,还可将教学简笔画灵活运用到教学中来创设意境。
如教学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寥寥数笔在黑板上勾画出曲中十种景物组合画,并配以凄凉音乐,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让学生在欣赏语言美的同时又深刻领会到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那份深沉的羁旅之思。
二、品词赏句,正确理解美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品味作者用词造句的
精当,领略文章的语言美,同时帮助他们积累生动活泼的词语,学习运用丰富的词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对所学的词语、文句都形成具体贴切的活生生的形象。
如“孔乙已排出九文大钱”中的一个“排”字让学生了解到一个拮据穷酸的落第读书人的形象,产生一种“衰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
而对“盘着辫子,顶得学生制帽搞搞耸起,形成了一座富士山”“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的清国留学生
的丑态产生一种厌恶和鄙夷。
为朱自清笔下《春》的美景而陶醉,又为在泪眼中见到父亲的《背影》而感到。
保尔的“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要“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进行的斗争”的夙愿可以鼓起学生们希翼的风帆,高扬起他们的信念。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品味赏析这些语句,不仅会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获得正确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有裨益。
三、独辟蹊径,挖掘艺术美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
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学生情感很丰富,他们爱美,赏识
美。
语文教学中要用艺术美引领学生阅读。
比如,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时,老师要挖掘本文的艺术美,让学生酝酿品味。
小中见大的意境美。
课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阿尔萨
斯人民在国土沦亡后的痛苦和对祖国的热爱,这是一个重大的
社会题材,作者选用了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将笔聚集在一个
极富生活化的片段上,即阿尔萨斯一所小学的一堂法语课上。
社会意义巨大的主题浓缩到了一件日常生活的事件里,从而把
这堂课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
具有了庄严的情味与动人心魄的力量。
这种小中见大的手法,
体现了深邃的意境,在感染读者时有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
纵横交错的结构美。
课文是从纵横两线组织安排材料,从纵向看,作者用小弗郎士的行踪(上学路上——上课——放学)把一个巨大的事件完整地有机地组织起来。
从横向看,教室是故事各条物线索的总枢纽。
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就在一间小小的教室完完整整地展现出来了。
这样的结构安排,让人觉得多么的完美。
无声的形象美。
小说结尾写道:韩麦尔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力量写了两个字,然后呆在那里,头靠墙壁,说不出话,只挥了一个散学的手势。
这一形象是无声胜有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先生的爱国热情和失去国土的痛苦,此笔将全文推向了高潮,给读者留下了壮美而又深刻的印象。
富有哲理的语言美。
韩麦尔先生在谈到法国语言时,用了一个精妙的比喻:“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
的钥匙。
”这句话给读者以爱国和哲理的双重美感。
四、以情激情,体验欣赏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作
用,在语文教学中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做到以情传情,
以情感动人。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无论是读还是写,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语文教
学中教师要设法将作者蕴含在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和自己从课文中所激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有效的迁移给学生,沟通作者、教师
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感情,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使学生的思想
感情进入作品所展示的优美意境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体验,
由情入理,收到陶情冶性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优美
深情的朗读可以给学生强烈而美好的听觉刺激,调动学生内心
的情感活动,激发积极能动的求知欲,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教师朗读时语言的高低快慢,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和韵律节奏的恰当处理,能够深情并茂的传达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
将可视文字转化为可听艺术,在音韵美、语言美的感知欣赏中,让学生进入作品创造的艺术境界,获得审美愉悦。
此外,教师还要有目的的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在诵读中欣赏、品味文章的精妙之处,进入美的境界,体验美的情趣,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教育,拾取真、善、美的
种子,抛却假、恶、丑的邪念,心灵逐步得到陶冶。
五、联想、想象、合理创造美
教材中的一些优美文学作品,其所描述的形象不能直接诉诸感觉知觉,必须以课文的书面语言为中介,通过再创造想象才能加以再现,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受,进入到课文的情景之中,欣赏到课文之美,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通过联想还可以把课文描述的形象与蕴含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深究其象征意义和言外之意,使审美欣赏得到扩展和丰富。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和想象,去深刻感受和体味作品内容,去补充、丰富和完善艺术形象,进一步创造美。
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联想、想象,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文字表现高尚健美的思想感情,能展现审美理想,表现出思想美、形象美、结构美、技巧美、语言美,使学生逐步增强美的创造力。
一杯黄土,可以引起对故乡的恋情;一朵月季,可以遐想美好的青春;一棵杨柳,可以联想到珍贵的友谊……学生一旦进入创造美的境界,就可能用青春彩笔,写下新美如画的文字。
总之,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学科独到的审美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让美走进语文课堂,既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又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素质,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质,美好的情操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更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