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大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2deb95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8.png)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大全【导语】尽快地掌控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作者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大全,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 align=center>《穷人》学习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存语言。
掌控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揭示课题一、板书课题,学生解题介绍作者及时期背景(投影)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二、抓住关键词,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1、读课文第1到第11自然段。
了解人物桑娜,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来。
(忐忑不安)板书:忐忑不安。
2、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1)摸索: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他会说什么呢?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何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2)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3)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难怪她忐忑不安。
3、结合课文内容,知道忐忑不安的意思。
4、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5、根据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课文我们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看看桑娜为何认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你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中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桑娜一家生活贫困:“丈夫不爱惜身体,冒着冰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生活,甘愿冒生命的危险。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
就是这样辛苦劳动,“还只能将就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包括园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包括园地)](https://img.taocdn.com/s3/m/9054044458fb770bf78a557f.png)
单元第三单元单元解读本单元虽有三篇课文,每篇课文可采用的阅读方法都不止一种。
每个人的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也不同,所以也会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是教学本单元的课文时需要注意的一点。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每一课正文前的阅读提示和每课后的交流指导也相当重要。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会意识到原来阅读真是件有趣的事情。
教师要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这样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阅读。
教学重难点1.多元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突破措施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
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课时划分9.竹节人 2课时10.宇宙生命之谜 2课时11.故宫博物院 1课时习作三 2课时园地三 2课时课题 9竹节人教学目标1.会写114个生字,重点理解“疲倦、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根据课文导语中给出的三个不同任务,采取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制作竹节人和斗竹节人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的。
课程整合点与主题丛书第三本整合。
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导语中给出的三个不同任务,采取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制作竹节人和斗竹节人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的。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主备内容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竹节人》,展示一些手工老玩具的图片,如木枪、弹弓、陀螺、毽子、风车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有趣的手工玩具——竹节人。
它长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af5a818762caaedd33d42a.png)
学科:语文任课教师:学生姓名年级六性别教学课题语文教学目标1.掌握第三单元的重点词组、拼音、成语及句子。
2.培养阅读理解的思维和能力。
3.作文指导:讲解如何叙述事。
重点难点语文的重点在于记忆性的理解和理解性的掌握、运用本堂课程难点:重点词汇、阅读理解、符号的运用、描写手法的运用、写作课前检查一、上堂课中写错了的重点词汇的听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上堂课中写错了的重点拼音的听写:轻蔑()蹒()跚()璀()璨()啧啧()声莽莽()矮墩墩()三、上堂课课后作文的批阅讲解:情况反馈课前检查题_______道;正确_______道;完成情况:优□良□中□差□。
课堂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的积累:知识点一、拼音的梳理掌握一、给下列括号前的字注上拼音。
呼啸()汹()涌澎()湃()寡()妇揍()人吱嘎()黧()黑搔()头瞥()见嗫()嚅()蹑()手蹑脚水槽()珊()瑚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勉强.(qiánɡ qiǎnɡ)魁梧.(wú wǔ)着.迷(zháo zhāo)瘦削.(xuē xiāo)荒唐.(tánɡ tānɡ)劝阻.(zǔ zhǔ)三、读拼音,写词语。
shū shìɡē bǎn bào yuàn dǎo mãi shãn shânɡ()()()()()xīn jīnɡ ròu tiào zì yán zì yǔ dà chī yì jīnɡ()()()知识点二、重点词汇的积累(第二节课听写)一、本单元重点词汇的梳理勉强魁梧倾听掀起魁梧撕破严肃忧虑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湿淋淋残疾瘦削宽厚张皇竭力泰然强制茫然劝阻焦黄着迷耐心修理如愿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宇宙生命之谜》教案+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b64178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7.png)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预学、合作探究等方式,继续实践“有目的地阅读”,培养综合应用各种阅读策略的能力。
2.通过交流分享,提取关键信息,感受说明文语言文字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3.通过学写研究报告,参加科学论坛等形式,体验科学研究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前预学单、课堂学习单、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回忆预习要求,过关字词识记。
2.回顾预习任务中观看的短视频,出示学生提问类型统计图。
3.点拨:阅读好方法——带着问题阅读4.揭示课题——《宇宙生命之谜》二、基础任务——学做研究员1.回顾单元起始课,勾连单元任务群情境2.回顾《竹节人》中学习的阅读方法——有目的的阅读。
3.根据阅读提示确定阅读目的。
4.创设情境,成为科学研究院,围绕研究问题(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
5.交流反馈:(1)与阅读目的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可以跳过去不读、略读,点拨阅读方法——快速阅读。
(2)确定关键内容:引导学生用上学过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概括等。
(3)引导学生理解针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内容仔细地读6.借助批注,梳理细读方法。
7.巡视指导,交流反馈:(1)阅读时注意寻找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2)画出关键词帮助理解;(3)提取段首关键信息;(4)查询资料。
8.聚焦关键内容,选择阅读方法,开展学习任务三。
9.展示交流:感受说明文的语言表达之严谨、科学。
10.得出研究结论,感受科学精神的冷静与严谨。
11.小结:发现《研究报告》的学习形式三、拓展进阶——参加微论坛1.回顾学法,创设情境:“火星移居”计划微论坛(学习任务四)2.展示交流研究过程与研究结论,再次体会说明文语言文字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渗透阅读方法指导。
3.小结:回顾阅读方法,激发阅读期待。
【教学反思】学科融合理念下说明性文章的任务群设计主讲:朱珍珍《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性文章。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大全优秀3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大全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e02fa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e8.png)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大全优秀3篇穷人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练习续写课文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解题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1、穷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抄写生字词穷人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4.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掌握18个新词。
第三单元《习作》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三单元《习作》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4fc7d0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e.png)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习作》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特别难忘的人或事情?”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用文字表达这些难忘的人和事。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表现出作文主题,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具体细节及举例解释:
-难点突破方法:通过分析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来表现主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举例:以一篇关于“难忘的人或事”的范文为例,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人物描写、对话等手法,展现主人公的品质和事件的感人之处。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选材和构思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作文和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观点、传递情感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内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作品,发现并学习其中的优点。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作文修改环节,部分学生对如何提出有效的修改意见感到困惑。我觉得在这里,我可以给出一些具体的修改方法和建议,让学生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提高作文质量。
最后,通过今天的课堂,我意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https://img.taocdn.com/s3/m/c2500504ad02de80d4d8406a.png)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
《竹节人》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
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要求能正确选择材料来写作文,通过文字表达情感。
《语文园地》学习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说明理由;理解积累古诗《春日》。
2.单元重点:(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即(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1)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2)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1)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
(2)为家人介绍景点。
2024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故宫博物院教案新人教版
![2024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故宫博物院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84c995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1a.png)
1. 课堂表现:
-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积极回答问题、主动提问、认真听讲等。
-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判断。
- 学生对故宫博物院相关知识的兴趣和热情,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和互动情况。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 各小组展示故宫博物院相关主题的讨论成果,评价其深度、广度和创新性。
- 指出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中的亮点和不足,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进行总结,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课后作业
- 撰写一篇关于故宫博物院的短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描述故宫的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
- 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宫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等,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意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保护和发展策略。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故宫博物院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过程:
分析课文中对故宫建筑、文化和历史的描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详细介绍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故宫博物院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故宫博物院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课堂教案分享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课堂教案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e7dd170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9.png)
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语文课程,因为它涵盖了许多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尤其是在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方面,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分享一下我在这门课程中所使用的一些精品教案。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我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
我希望这些经验可以对其他的老师们有所启示,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一、教学目标在这门课程中,我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包括语法、词汇和阅读理解等方面。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中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教学方法在我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1. 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中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 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从经典作品中发现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进而加深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引导学生在文学阅读和作文中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岳阳楼记》、《陋室铭》、《望庐山瀑布》、《小狗钱钱》等。
在学生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我会引导他们细心品味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发现其中的语言之美和文化内涵。
同时,我还会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写作方面,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比如,在学习《陋室铭》这篇文章时,我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别样的“铭文”,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意义,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效果通过我的教学,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他们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也得到了一定的巩固和提高。
六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3篇)
![六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3f6e6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30.png)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会写“匆匆”等11个生字,会读“逝、悠、漫”等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2. 珍惜时间,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多媒体课件3. 学生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请简要说说。
二、新课讲授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交流。
3.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分析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如:-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时间从饭碗里过去。
”(比喻)-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排比)5. 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珍惜时间?五、课后作业1. 课后阅读《匆匆》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 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培养责任感。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e44a1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c.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9、穷人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
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
书写生字词六、布置作业: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一、引导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1.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穷人》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要抓住重点语句来阅读思考。
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画出了哪些重点语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语句?请提出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054b2c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1.png)
1.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好时光
2.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课文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掌认识生字。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课文,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
学生汇报完成情况,学生互相点评。读词语书写生字
1.认真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词语,同位相互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2.在田字格纸上练习书写生字,写完后同位评点。
活动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词语的,结合课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根据课文,完成练习题达到巩固的目的,学生汇报完成情况,学生互相点评更能加深印象,增强学生自信心。
环节二:抓重点感悟语言
教师活动:
教师提问: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1.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2.从全文的中心意思来看,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
1.“我”真的把毛笔弄丢了吗?“我为什么说毛笔丢了?”
环节二:了解内容,理清顺序。
教师活动:
1.教师出示初读要求: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反馈初读情况。
3.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学生活动:
1.生自由读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个别读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69d3e8ac05087632311212c3.png)
第三单元备课一、单元知识结构本组教材是以真情(心灵之歌)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本组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阅读加拿大作者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等作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学生的情操。
二、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语句的理解。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单元学情分析针对本组课文来说,课前搜集一些有关的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所饱含的爱国之情,提高课堂实效。
另外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预习不应该只是读课文和自学生字词,更多的是要在资料的帮助下学会自己思考一些东西。
四、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那种淳朴善良、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
(重点)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五、教学思路:《穷人》: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明确本文的写作背景。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悲惨以及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
《别饿坏了那匹马》: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
仔细阅读关于人物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5a68636bec0975f565e20a.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9、《穷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穷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十一册第三组中的课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
文章的特色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
文章多处出现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心理活动,是练习朗读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1、语文基础训练方面:⑴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句子思想感情。
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
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想教育方面:⑴使学生感受高尚品格的熏陶,心灵受到净化。
⑵增强学生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信心。
3、技巧能力方面:训练学生合理想象能力,学习如何通过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人品格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从桑娜的行为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体会人物行为、思想和品德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入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合理性。
四、课前准备:cai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过程1、出示词语、句子:(破帆、黑面包、从早到晚地干活、屋里又潮湿又阴冷)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来感受、想象一定的故事情境。
2、学生畅谈自由想象的故事情境,教师纵深引领:这是怎样的一户人家?怎样的一种生活?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穷人。
(二)、初步感知课文1、你怎样理解这个课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出质疑:穷人是生活上的贫穷,他们的精神世界也和物质生活一样的贫穷吗?(在课题旁边板书,有待于课文学过之后再解答。
)2、列夫托尔斯泰笔下也有一个关于穷人的故事。
学生读课文,之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读过课文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有选择性地将本文主要人物板书:桑娜、渔夫。
2023年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五篇
![2023年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180cd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7.png)
2023年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五篇2023年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五篇六年级第三单元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1《做一个最好的你》一、教材分析:本课以亲切、中肯的语言娓娓道来,揭示了自信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并告诉我们如何树立自信心,面对人生。
全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用事例开头,引出下文对自信的议论,这部分,讲了一正一反两个事例,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第二部分,向学生推荐了一道可以调查自己自信心的测试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部分,讲述了四种提升自信心的可行办法,由主到次,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易于接受;第四部分,用诗的语言,意味深长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文章脉络清楚,语言特点亲切、自然,非常有说服力。
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教育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2.知识目标: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体会文章亲切、自然的文字风格。
一、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测试(课文第二部分)1、导言:我们已经知道了自信对于一个人的神奇作用,那么,你有几分自信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这12个题目来初步测试一下。
2、打开课本,学生如实自我测试(师读题,生作答)。
3、测试的结果是怎样的呢?指名读结果分析。
4、请结果是“信心十足”的同学谈一谈平日是怎样看待自己的。
二、问题导入: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心呢?1、自读第三部分。
说说作者提供了几个方法。
2、再读课文,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使自己自信起来的方法。
(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在课文中画出语句。
)3、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4、请测试结果为“自信不足”的同学齐读,后指名谈谈自己此时的想法。
5、小组讨论:想想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自己自信起来?全班交流。
三、学习第四部分。
1、自读。
本段语言有什么特点?说说应该怎样读?2、指名读,齐读。
3、说说本段的修辞手法,仿照课文句式补写文中省略号部分。
4、交流。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3篇)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7378b9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15.png)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卖油翁技艺高超,熟能生巧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勤奋学习、精益求精的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卖油翁技艺高超,熟能生巧的道理。
2.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精益求精的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熟能生巧”这一成语的含义。
2. 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翻译。
2. 多媒体课件。
3. 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及其作品背景。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
二、新课学习1. 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2.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解释重点字词。
3. 学生分享课文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卖油翁的技艺为什么如此高超?为什么说“熟能生巧”?5.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卖油翁的技艺展示,进一步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巩固练习1. 学生背诵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熟能生巧”这一道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a. 搜集与“熟能生巧”相关的成语故事,下节课分享。
b.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将“熟能生巧”运用到学习、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卖油翁- 技艺高超- 熟能生巧- 勤奋学习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
备课人:春风送暖
教材简析
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
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5、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6、人物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单元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4、人物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单元难点
1、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单元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明白字的意思,学会本单元的新词,并积累一些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4、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4、人物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课时安排
《穷人》2课时
《别饿坏了那匹马》1课时
《唯一的听众》2课时
《用心灵去倾听》1课时
语文园地三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