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的集中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供应中心的集中管理

摘要:目的:通过对全院器械实行集中统一处理,有效降低院内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方法: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结论: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保证了无菌物品的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了医疗安全。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323-02

1实行集中处理的原因

1.1我国医院供应室目前管理存在许多问题,迫切要求医院建立消毒供应中心来实行集中管理。

1.1.1对消毒供应工作管理认识不足。

1.1.1.1观念守旧:医院领导不重视供应室,它是高资历、高龄人员、体弱病残的退养场所。物品器械可以在使用科室浸泡消毒或自行清洗打包;一次性物品可以取代消毒灭菌物品,外来器械直接使用,只有灭菌和储存才是供应室的管理重点。

1.1.1.2管理落后、分散式管理,无质量追溯系统,区域化管理缺失,非延伸式管理。

1.1.1.3专业停滞:专业设备缺乏,临时加工场,知识结构老化,科研创新缺乏。

1.1.2消毒供应室布局不合理,面积小,不便操作。

1.1.3消毒供应室缺乏关键的操作流程及质量指标,核心制度老化、零散,未及时更新,未跟上社会的发展。

1.1.4缺乏系统质量控制方案。

1.2集中管理的优点:医院所有需要消毒和灭菌的物品全部集中至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其整个过程由有经验和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来完成。集中式供应不但保障了无菌物品的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而且节约了空间、人力、物力、财力,节约了医疗资源;专业化、规范化的操作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批量集中处理,增加了专业研究的可能性,促进了专业发展,并能更有效地实施职业安全防护;集中处理易控制污染源,延长了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保障医疗物品的安全,优化资源配置,大大提高了使用率、周转率,以保证供应物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确保医疗安全,有效降低院内感染。

1.3所有科室的器械、医疗用品、植入物及外来器械集中处置;一次性医疗用品集中管理。

2集中管理办法

2.1消毒供应中心建筑的合理布局是控制病源微生物播散的屏障。它的改建、扩建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医院建筑和职业防护的相关要求。我院供应室按此标准改建后,其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内部通风,采光良好。布局分布分为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工作区域应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

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合理的区域划分,不仅保证了操作流程的正确,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2完善基础设备的配置,不仅是保证无菌物品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屏障。

2.3回收临床科室用后需要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临床科室将使用后的医疗用品封闭包装,密闭运送,如遇特殊感染器械和物品应进行双层的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封闭运送。下收下送结束后,运送工具应分别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2.4加强清洗的管理:彻底地清洗是保证消毒灭菌成功的前提和关键,而彻底地清洗则有赖于正确有效的清洗。正确有效的器械清洗是器械保值不可缺的一点,若清洗不彻底会给灭菌带来困难,甚至会造成灭菌失败,选择正确有效的清洗、消毒与灭菌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2.4.1清洗的重要性。

2.4.1.1生物膜的形成。清洗不彻底器械上附着的有机物易形成生物膜,阻挡灭菌剂的穿透,增加消毒、灭菌难度,特别是管腔器械,更易在潮湿的管腔内形成生物膜,可引起患者严重的感染,生物膜与患者的感染和死亡相关,尤其是使用内镜的患者。

2.4.1.2器械清洗不彻底会造成恶性循环。清洗后残留的有机物

热力消毒、灭菌时产生凝固,凝固后的残留物导致清洗更加困难,并且残留物会对器械造成腐蚀,被腐蚀的器械就更加难洗,无法进行质量追踪,对病员及员工的安全造成威胁。

2.4.1.3如果器械清洗不彻底,会影响消毒剂、灭菌剂的穿透,造成灭菌失败,加速器械的老化、生锈,导致热原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所以回收后重复使用的器械应及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清洗。

2.4.2清洗的方法。

2.4.2.1根据器械性质与类别选择相应的清洗方法。对精密、复杂的器械应采用手工清洗;器械上有严重污染、生锈或残留血液、污物已干涸,机器无法洗净时,宜用手工清洗。

2.4.2.2清洗的流程: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润滑→干燥。将器械的关节打开,复杂器械拆至最小单位,对残留的血迹、污物置于流动水中冲洗干净。对带电源、不能浸泡的器械用浸有清洗液的清洁布擦拭。

2.4.2.3洗涤:将冲洗后的器械放在含酶化学清洗剂的清洗用水中,浸泡5-10分钟,浸泡时关节打开,全部浸泡在液面以下,有管腔的腔内要充满多酶清洗液,在液面下刷洗,以防产生气溶胶,引起呼吸道损伤。刷子的大小必须符号清洗器械的通道零件、接插件和接口的尺寸,从近端进入,远端出来,来回旋转4-5次,两端见刷头,管腔器械用高压水枪冲洗,一定要认真仔细,彻底清洗。遵守清洗程序,操作到位,清洗适宜的温度(15~30°),清洗剂

要匹配,浓度足够,去除干固的污渍应先用含酶清洗剂浸泡,再刷洗或擦洗,不应使用钢丝球用具和去污粉。清洗用具、清洗池应每天清洁与消毒,加强清洗质量控制。回收后的物品应尽快清洗,评估器械的污染程度,检查管腔内有无血液、痰液、组织及其他污物,尽可能拆卸到最小化后清洗,一般污染先清洗后灭菌,特殊污染物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且单独处置,配备合适有效的清洗工具和清洁产品,采取正确的清洗流程,进行规范操作。

2.4.2.4漂洗: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残留物。

2.4.2.5终末漂洗:用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

2.4.2.6润滑:用水溶性润滑剂浸泡3-5秒。润滑剂应为水溶性,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不破坏金属材料的透气性、机械性及其他功能。

2.4.2.7干燥:根据器械材质选择适宜的干燥温度,金属类干燥温度70-90摄氏度,橡胶类干燥温度65-75摄氏度,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无干燥设备应用低纤维絮擦布进行干燥处理。管腔器械应使用高压气枪进行辅助的干燥处理。不耐热器械、器具和物品,根据材质可采用95%的酒精进行干燥。

2.5加强检查包装的管理:清洗消毒后的器械经清洗机和传递窗进入包装间,在检查包装时应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质量,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污迹、血迹、水垢等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