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萧红创作艺术风格
萧红的女性意识与写作风格
萧红的女性意识与写作风格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女性意识而闻名于世。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同时也能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萧红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具有强烈个性的女性形象。
她们或是在家庭中扮演被压迫的角色,或是在社会中面对各种困境。
然而,这些女性并不是无助的受害者,而是带有坚强意志和反抗精神的人物。
她们在不公正的环境中奋起反抗,努力争取自己的权益。
这种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萧红对女性力量的赞美和对平等的追求。
萧红的作品中也常常描绘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命运。
她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被束缚和被压抑。
她们被要求顺从于男性的意愿,被限制在狭小的家庭空间中,无法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独立。
然而,萧红并没有将女性局限于这种被动的角色,她通过描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斗争,展示了她们的智慧和勇气。
她们通过与家庭和社会的斗争,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萧红的写作风格独特而深入人心。
她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和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她笔下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她的文字流畅而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她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和有血有肉。
她的笔触温暖而坚定,给予读者力量和勇气。
同时,萧红的作品也反映了她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自由的向往。
她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束缚的反抗。
她的作品中弥漫着一股自由的气息,让读者感受到她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萧红的作品展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她通过塑造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
她的作品充满温暖和力量,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她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也使得她的作品更加鲜活和有生命力。
萧红的女性意识和写作风格使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家。
萧红叙事艺术探析
萧红叙事艺术探析萧红,中国现代作家之一,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和犀利的笔触赢得了众多读者的赞誉。
本文将对萧红的叙事艺术进行深入探析,从多个方面解读她的作品。
萧红的叙事艺术在于她勇于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
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出了当时社会底层人物的真实生活。
无论是《呼兰河传》中的小妹,还是《生死场》中的杨素,萧红都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毫不回避地展示了社会的不公平与压迫,以及人性的丑陋和被剥削者的悲愤,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深思。
萧红的叙事艺术在于她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丰富作品的层次。
她通过对环境、人物细节以及日常生活的描绘,使作品充满了真实感和鲜活感。
在《呼兰河传》中,她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北国苍茫的大地和勤劳善良的农民形象,使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
她对于人物内心的描写也是细致入微的,通过对心理活动的刻画,使角色形象更加饱满立体。
萧红的叙事艺术在于她的创新思维和独到的观察力。
她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与众不同的价值。
在《呼兰河传》中,她以小妹独特的视角,揭示出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对性别歧视的不满。
她借助小人物的故事,告诉读者一个个普通人的命运,寄托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社会不公的呐喊。
萧红的叙事艺术在于她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独特创造力的结合。
她通过细腻描写人物内心、运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勇于揭示社会黑暗面,使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力量。
通过她的作品,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残酷与无奈,也能够看到人性的光辉与温情。
萧红的叙事艺术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心灵,使我们对社会问题和人性的探索更加深入。
萧红的叙事艺术展现出她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独特创造力的结合。
她在作品中以小妹的独特视角,深刻揭示了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表达了对性别歧视的坚决不满。
《呼兰河传》作为她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小人物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每个普通人的命运,并寄托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社会不公的呐喊。
在小说中,小妹作为一个女性角色,身处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中。
浅谈萧红《呼兰河传》的艺术特点及其产生根源
浅谈萧红《呼兰河传》的艺术特点及其产生根源【摘要】《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
本文从表现形式独特、真实性和感染力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等方面探讨了《呼兰河传》的艺术特点,并分析了这些特点的产生根源,包括作者的生活经历与感悟,以及时代背景与社会现实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呼兰河传》的艺术特点及其产生根源得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呼兰河传》的艺术魅力及其产生原因,为读者提供更加深入全面的解读。
【关键词】萧红、《呼兰河传》、艺术特点、真实性、感染力、时代感、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现实、研究、展望。
1. 引言1.1 介绍《呼兰河传》《呼兰河传》是中国著名女作家萧红所著的一部名著,以其深刻描写了中国东北农村生活的独特视角而闻名于世。
作品以呼兰河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三姐与乡下人民之间的生活、情感纠葛和人生遭遇。
小说以其真实的情感表达和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淳朴、悲壮的东北农村画卷,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呼兰河传》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点不仅在于其表现形式独特、真实性和感染力强,还在于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萧红通过小说展现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揭露了当时农村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
作品既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又让人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压抑和苦难。
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更应当重视和研究《呼兰河传》这部作品,探索其中蕴藏的艺术特点及其产生根源。
通过深入剖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社会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家的文学追求和社会关怀,也可以更加现代化地解读和赏析这部经典之作。
1.2 为何选择研究《呼兰河传》的艺术特点及其产生根源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
选择研究《呼兰河传》的艺术特点及其产生根源,是因为这部作品在文学领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呼兰河传》通过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强烈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以及深刻的时代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时代变迁的观察。
论萧红小说的写意剧特质
论萧红小说的写意剧特质萧红,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小说创作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她的小说不仅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还表现出鲜明的写意剧特质。
本文将从萧红小说的写意剧特质入手,探究其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
萧红小说的写意剧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萧红在小说中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情感。
例如,在《生死场》中,作者用“生死场”这个概念来象征人生的无常和残酷,以此表达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萧红的小说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她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人物和环境,使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感情色彩。
再次,萧红的小说在人物塑造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她笔下的人物形象独特,性格鲜明,令人难以忘怀。
例如,在《生死场》中,萧红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金枝。
金枝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孩,但在生活的压力下,她不得不出卖自己的身体。
萧红通过描绘金枝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展现了她的无奈和悲哀。
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如勇敢的福贵、痴情的祥林等,他们都以独特的个性特点吸引着读者。
萧红小说的写意剧特质使她的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她以独特的笔触描绘出人生的悲欢离合、生死无常,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真谛。
在她的笔下,小说不再是简单的生活描绘,而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的阐释。
这种写意剧特质使得萧红的小说具有了长久的艺术魅力,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人生的真谛。
萧红,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以其独特的回忆诗学和小说叙事风格,呈现了个人经验和历史背景的深度融合。
她的作品不仅揭示了个人生活的细微之处,也展示了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和解读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视角。
回忆诗学是萧红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她以诗意的笔触,把记忆中的片段、人物和事件描绘得栩栩如生。
在她的作品中,回忆不仅是叙事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她通过回忆,把过去的经验和感受融入到现在的思考和观察中,使读者能够在作者的记忆之海中探索和感受历史的烙印。
萧红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萧红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萧红的写作特点及风格如下:
1.笔触独特:萧红的笔触宽广,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张扬性,她敢于
直面人生的痛苦和无奈,而这也成为了她写作的独特特点。
2.真实性与感性:萧红的作品虽然虚构,但其描述真实生活中的细节
和情感,这样的真实性与感性恰好弥补了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之间的差距。
3.关注社会问题:萧红的作品关注社会问题,她通过对人们的生存状态、社会等方面的揭示,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精神状态。
4.重视人性:萧红的作品无不牵扯到人性问题,她善于用亲切的笔触
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刻画出人性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和发展。
5.抒发疾苦:萧红的作品抒发疾苦,她通过作品向外界表达出自身的
痛苦和不满,这也是她的写作风格之一。
总的来说,萧红的作品充满了现实生活的力量,她用真实又感性的笔
触描绘生活的繁华和痛苦,向社会呈现出了一个细致呈现、情感真挚的现
实世界。
浅谈萧红的写作艺术与风格(最新整理)
浅谈萧红的写作艺术与风格因为《三月小城》,我相识了萧红。
因为她那凄凉的爱情故事,我有了看看她作品的心思。
因为既婉约清新而质朴刚健的文字,我看到了一个与悲惨命运截然不同的萧红文字世界。
从细腻豪放的《生死场》到率真坦诚的《商市街》,再从诙谐讽刺的《马伯乐》到平淡深挚的《呼兰河传》。
不能不说,萧红是一位能驾驭各种风格的女才子。
各式各样的风格中都有着一股子呼兰河畔的味道,下面就来慢慢品品这种独特的韵味。
大多数人的眼中,萧红是一位柔弱的女子,写得东西大多是些细细碎碎的美文。
但其实她也有刚劲豪放的时候,胡风曾在《生死场》的后记中就写过“你要死灭吗”是全书的高潮,这是钢戟向晴空一挥似的笔触,发着颤响飘着带光。
可见,既刚健又婉约的文段在萧红的文字中还是有的。
再看其中一个群众宣誓的画面“浓重不可分解的悲酸,使树叶垂头。
赵三在红蜡烛前用力敲了桌子两下,人们一起哭向苍天了!人们一起向苍天哭泣。
大群的人起着号啕!”这简直是一幅线条粗犷奔放、劲健有力的木炭画,又不禁使人联想起珂勒惠支的版画,可以说是一种“力”的艺术,其中充溢着一种不可抑制的感情力量,在奔放,在冲击,在跳跃!不仅仅人被描写地不可抑制,连场面的景物都激荡了这种力量,“畅明流动的天光,房周垂曲的大树群,即将被当作祭礼牺牲的老山羊,四脚倒挂,哀鸣不止,红布方桌,火焰颤动,烟雾缭绕中。
”作者成功地运用粗犷的充满激情的笔触,勾勒出动态的景色。
以情观景,绘景见情,情景交融于浑然一体中显示出“钢戟一挥”的气势和力量。
小小女子,竟用简短地文字给了我如此大的震撼,尤其是生与死的震撼,她的文字中没有那么多刻意的技巧,反到多了些真实和质朴。
她真正地用心写作,写实在的人,写出许多像她的祖父那样善良却不幸和悲哀的人。
不是隔岸观火般虚构,而将满怀的情感注入,化作独特的情调,如写月英这个美丽女人的悲哀一生,充满了同情的笔调,尤其将月英男人的丑恶行径与月英的孤立无助做对比,更看出萧红是加入了自己浓浓的个人情感,第一次的为情所伤,带给她的悲伤情绪显然也被带入了作品。
萧红的叙事艺术
萧红的叙事艺术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于世。
萧红的叙事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真实生动的场景描写萧红擅长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和情境,使得小说中的场景显得非常真实生动。
例如在《呼兰河传》中,她通过对呼兰河边村庄和农民生活细节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农民们艰苦卓绝的生活状态。
在《生死场》中,她通过对囚犯们在监狱里面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行为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囚犯们无尽的孤独和无助。
二、多元化的人物形象萧红笔下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多彩,包括各种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层次等等。
例如在《呼兰河传》中,她塑造了大量鲜明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如勇敢坚毅的翠翠、聪明机智的黑子、忠诚老实的大妈等等。
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又有着共通之处,使得小说更加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三、巧妙的叙事结构萧红在叙事结构上非常巧妙,她善于运用回忆录、日记等多种叙事方式来展现故事情节。
例如在《生死场》中,她通过囚犯阿Q正式被执行死刑前的回忆和内心独白,将整个故事推向了高潮。
这种叙事方式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四、深刻的思想内涵萧红笔下的小说不仅仅是一些故事,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深刻思考。
她关注农民生存状态、女性地位和社会阶层等问题,并通过小说反映出来。
例如在《呼兰河传》中,她揭示了农民们在旧社会中所经历的苦难和不公;在《生死场》中,她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在极端环境下的选择。
总之,萧红的叙事艺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她通过真实生动的场景描写、多元化的人物形象、巧妙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创造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文学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萧红的写作风格
1、萧红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非情节化的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
2、萧红的小说有超常规的文体语言,诗化、直率而自然。
萧红的创作多有自叙传的色彩,她并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维循规蹈矩地写作,而是以一种极自然的陌生语言去描写她所熟悉的一切。
萧红对语言的超常规运用,既表现为新鲜、生疏,同时又表现为直率、自然。
萧红语言的直率首先表现在她率性而言,以她特有的童心观照世界时对这个诗意世界不加雕饰的语言描绘。
萧红创作中悲剧意识的艺术表现
萧红创作中悲剧意识的艺术表现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富个性的女作家。
她一生寂寞坎坷,屡遭磨难。
萧红将自己深刻的悲剧体验融于她的创作中,在自己营构的艺术世界里,书写人生的悲凉和生命的迷惘。
萧红书写自我,又能超越自我,她将自己浸透着个人身世之感的悲剧感与现实生活中弥漫着的悲剧氛围相交融,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取材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深沉有力地揭示着生命的悲剧、人生的悲剧和女性的悲剧,传达出她对生命痛苦的抚慰关怀,和对人性尊严、人生温暖的深切呼唤,从而使其创作渗透着一种浓郁而深沉的悲剧意识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艺术表现上,萧红非常注重对悲剧意象的提炼和悲剧氛围的渲染,擅于将主观的情绪感受融于创作中,并且尝试在悲剧题材中融入喜剧性因素,以喜衬悲,增强了悲剧的感染力,使她的作品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
一悲剧意象的提炼和渲染萧红的悲剧意识,以各种方式得到了体现,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悲剧意象的提炼和渲染。
在萧红作品中,有一个笼罩一切、无处不在的意象,那就是死亡意象。
死亡意象是表现生命悲剧的重要意象之一。
王阿嫂的丈夫被地主派人活活烧死了;哑老1/ 9人的孙女小岚遭到女工头的毒打死了;美丽善良的月英患了重病在亲人的冷眼中死了;健康活泼的小团圆媳妇也被自己的家人狠狠地“规矩”死了;美丽大方的王大姐在周围四邻的风言风语中凄惨地离开了丈夫和孩子;端庄娴静的翠姨也默无声息地以生命殉了情;小良子为了寻找在地主家当乳娘的母亲,不小心掉进河里淹死了;王婆的三岁的女儿因为得不到大人的照看而摔死在铁犁上;呼兰城的造纸房里一个私生子活活地饿死了……死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另外,像疾病、瘟疫、坟墓、棺材、屠场、鲜血、尸骨等意象,也构成了对生命的直接的否定,因而也都成为具有表现力的悲剧意象。
这些意象补充和强化着死亡意象的悲剧意蕴,它们与死亡意象一起共同构成了作品的悲凉、阴暗、恐怖的整体氛围,让人们感到无比的压抑和沉重。
萧红的叙事艺术
萧红的叙事艺术引言萧红(1911-1942),湖南省岳阳市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作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代表性作家,萧红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萧红的叙事艺术,以期更好地理解她的作品。
主题一:真实与虚构的巧妙结合1.1 真实的历史背景萧红的作品往往以真实的历史事件或社会背景为背景,如《呼兰河传》中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烽火硝烟,以及《长河》中揭示了农村土地改革的残酷场景。
这些真实的历史背景为她的作品增添了厚重的现实感。
1.2 虚构人物的生动形象尽管以真实历史背景为基础,萧红在作品中虚构了大量的人物。
她通过精心塑造这些虚构人物的性格、命运和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具生动感。
比如在《呼兰河传》中,主人公杨春梅的坚强、聪明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令读者为之动容。
1.3 真实与虚构的巧妙结合萧红的叙事艺术在真实和虚构之间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点。
她将真实的历史背景与虚构的人物加以结合,通过人物的故事展示出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普遍意义。
这种结合既使作品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又使人物故事更具可读性。
主题二:情感的鲜明表达2.1 真挚的爱情描写萧红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深情的爱情描写。
她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展现了爱情的纯净与真挚。
比如《呼兰河传》中主人公杨春梅对于义工方云山的深深思念,以及《繁花》中女主角陈霞对革命同志的执着爱情,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2 强烈的个人情感萧红在作品中流露出了强烈的个人情感。
她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愤怒与悲哀。
比如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通过对女主角红玫瑰的命运描写,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深不满与无奈。
2.3 鲜明的情感表达方式萧红的情感表达方式鲜明而独特。
她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将人物内心的情感直观地呈现给读者。
她的文字充满力量和张力,令人产生共鸣和共情。
主题三:多样的叙事结构3.1 非线性叙事萧红的作品常常采用非线性的叙事结构。
谈谈萧红散文的艺术风格
她 以 强 烈 的寓 意 暗 示 东北三 省的疆土 正
1
19 3
: “
6
年
4 月 2
日 萧 红在 从 日 本东京 给萧 军 的信
,
,
我对 于 绘 画 总是很 有 趣 味 我 想将 来我 一 定 要 在 那
, ,
.
我有 一个 到 法 国 去研 究 画 的 欲 望 听 人 说 一 个 月 只要 一 百元
.
在这 个地
,
方 也 是 五 十元 的 况 且 在法 国 可 以 随 时找点 工作
,
.
”
(《 书简
7 年她 从 日本 回 到 三 十 》) 1 9 3
上 海之 后 有一 次还 曾把萧 军 光着 背 脊戴 着一 顶 小压发 帽的背 影用 炭条速写下 来 这 幅作 为 戏 作的速 写 一 直被 萧军 珍 爱 和 保 存
、 .
,
,
溶 密 不 可分 形象 地 表 现 了 作者对 故 乡 对 祖 国 的爱 恋 情感
、 。
在 萧 红 的散文 中 即或 是 以
,
,
人 物 为主 体 也 具 有 诗情 画 意 诗 画 交 融 这 一 特 点 如 《 林小二 》 这篇 散文 在赞 美林 小 二 由 一 个 流 浪儿变 成 一 个 小 名 人 的 同时 作 者 也 忙 里 偷 闲 地 穿插 一 段 他 象 大 人 似的在 看风 景 的 描 写 这 里 有 山 有 水 有 树有 屋 那 绿 色的 菜 田 雾 的 早晨 心 旷神怡
散 文是 面 对 自身 的文 体 比其 它文 体更 重视真 诚而 摒弃 虚假 萧 红其 人 纯 净 朴 实 倔 强 善 良 对 人 交 出真 心 对 己 严格 审评 在读 者面 前 通体透 明 毫 不掩 饰 这就 决 定了她 的 散 文坦 荡真 诚 的特 色
浅谈萧红作品中矛盾又统一的艺术风格
目录1、内容摘要 (2)2、关键词 (3)3、论文正文………………………………………3-134、参考文献 (13)浅谈萧红作品中矛盾又统一的艺术风格周玲内容提要: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
虽然在研究中对她存在颇多误解,但仍难以掩藏她的光芒。
在她短暂的创作生涯里,创作了大量凄美动人的文学作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里仅从萧红小说中寓矛盾于统一的艺术风格来领略她的艺术魅力。
萧红的小说艺术风格变化多异,多彩多姿,有粗犷豪放也有细腻别致,可说婀娜与刚健的结合,她在阴暗的生活中憧憬和追求,在沉郁顿挫中注入一股清新明丽的空气。
Abstract:Xiao Hong is a unigue style, full of wit female writer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ature .Although the study of her existence a lot of misunderstanding,but still diffcult to hide her light. In her short career,Cerated a lot of beautiful and moving literary work,gained the success 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Here only the Xiao Hong's novels Contain contradictions in unfied artisic style to enjey her artistic charm.Xiao Hong's novel theartitic style chenging,colorful'wid uninhibiteed chic to also have exquisite, graceful and vigorous,in her dlark life yearning and pursuit in a profound and forceful injescted a fresh an air.关键词:艺术风格婀娜与刚健清新明丽与沉郁顿挫Key words :steyle of Art,with the vigorous and graceful,Fresh and beautiful and profound and forceful“何人绘得萧红影,望断青天一缕霞。
简要叙述萧红生死场的艺术风格
萧红生死场的艺术风格
萧红生死场是萧红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背景,描绘了东北农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现实。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萧红生死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萧红生死场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实主义倾向
萧红生死场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真实地描绘了东北地区农村的社会现实。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场景等都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让读者感受到了真实的生命力。
二、象征主义手法
萧红生死场中采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通过象征来表达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感悟。
例如,作品中的“月亮”这一形象,常常被赋予不同的含义,象征着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探索。
三、浪漫主义风格
萧红生死场中还采用了浪漫主义风格,尤其是在作品的开头,通过月光、雾等元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浪漫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
四、现代主义风格
萧红生死场中还融入了现代主义风格,如作品中的“碎片化”叙事、“黑色幽默”等元素,让读者感受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魅力。
综上所述,萧红生死场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涵盖了现实主义、
象征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多种风格。
这些风格的融合,使得萧红生死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了一部不可或缺的经典作品。
论萧红《小城三月》的艺术特色
论萧红《小城三月》的艺术特色《小城三月》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对自由、幸福的向往与追求,以及最终被传统的宗法制度所吞噬、香消玉殒的故事。
这是一篇在思想和艺术上都纯熟的作品,承袭了作者一贯的散文化笔调,以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将一个极其普通的爱情故事渲染得凄凉哀婉,穿过几十年的时光,带给人们强烈的震撼与反思。
本文以儿童视角的稚真进行原生态叙述,揭示悲剧实质。
儿童没有世俗观念的束缚,纯真无暇的天性使其所见皆是可见可感的表面事物。
选取儿童视角可以“透过儿童的眼睛来消除权威和神圣,揭开谎言和令人惊骇的暴力,由此也实现对真实生活的原生态显现。
”由于儿童不能看穿掩饰于成人笑容下的悲伤,无从探究事情发生的缘由,无法解读出事情背后隐藏着的本质,而解读不出的内在联系恰恰又是悲剧的根源,因此这种悖论似的的表述不仅留给读者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也更能呈现故事本身所蕴含的悲剧实质。
在《小城三月》里“我”并不丰富的人生经历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翠姨了。
藉由“我”的回忆,串联起翠姨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原生态的客观叙述。
“我”不谙世事,因而体会不出翠姨的痛苦、矛盾和挣扎,叙述的语气难免有些淡淡的,但正是这种匠心独运的平铺直叙,才使得读者更真实地了解了翠姨的故事,并思考故事的悲剧实质。
翠姨是一个爱美和追求美的少女。
她在新旧混杂的特定时代里,接受了矛盾的两种人生观,一方面她向往新的文明,渴望自由的爱情,在内心深深地爱着“我”的表哥,用自我的方式反抗着命运的安排;另一面她又受缚于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自卑地认为自己配不上英俊潇洒、家道清白又有知识的表哥,只能将这种感情隐藏在心底,不敢有丝毫的表露。
被许给陌生男人后,她无力抗争也无路可走甚至无人诉说,只能决绝地选择以自我折磨直至肉体消亡的方式来求得解脱。
通过儿童视角,在“我”不带理性分析的直白叙述中,再现出亲友对翠姨一心求死的不解。
这反倒让读者对翠姨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并开始探究其背后的根源。
浅谈《檀香刑》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浅谈《檀香刑》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檀香刑》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而闻名。
本文将对《檀香刑》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进行浅谈,从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展开讨论,探究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们不得不提到《檀香刑》中的奇幻情节。
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神秘的乡村,小说中描绘了一个与我们熟悉的现实世界有所不同的魔幻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有着神秘的习俗和规矩,有着离奇的宗教信仰和荒诞的仪式。
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情节,比如主人公檀香的死与生,天地间的神迹,以及人们对檀香的崇拜和虔诚。
这些情节在小说中被自然而然地描绘出来,让人感到一种不真实而又真实的存在,这正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特魅力所在。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充满了魔幻色彩。
檀香作为主人公,她的生命经历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她不断地蛰伏、转生,以及她和乞儿阿随之间那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爱情,都展现出了作者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乞儿阿随也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角色,他在小说中扮演着不可思议的角色,像是拥有超能力的人类一样。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他们的表现和行为都超越了常规的认知和理解,这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感受。
小说中的语言艺术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一大特点。
萧红在《檀香刑》中使用了许多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和形象的描写,创造了一个充满了荒诞和奇异的语境。
比如她对檀香的描绘,让人感到她就像是一个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她的言语和行为都充满了超越我们认知的神秘和魔幻。
再比如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如对乡村风景的描绘,以及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这些都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意境上的超凡脱俗,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
《檀香刑》是一部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和研究。
在这个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萧红对人类命运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她对魔幻世界的想象和构建。
通过对《檀香刑》中的魔幻现实主义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部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文学价值,也能够为我们对文学的理解和创作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经验。
浅论萧红《呼兰河传》艺术特色
浅论萧红《呼兰河传》艺术特色摘要:“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鲁迅眼中最优秀的女作家-----萧红,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相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在文学史中独树一帜。
作品通过自己对故乡的回忆,以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的风土人情和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比较独特的,虽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作者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厚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关键字:散文化诗意回环复沓儿童视角前言:《呼兰河传》绝非高屋建瓴,接地气的真实感至深至切。
无论是萧红笔下的呼兰河畔,还是呼兰河畔的萧红,都以其特有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灵魂使读者尾随萧红回望童年的寂寞,重奏时代的悲歌。
她以自己的女性之躯跋涉过漫长的道路,以女性的目光一次次透视历史,达到了对历史、文明以及国民灵魂的了悟。
一、散文化的写作风格“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她的作品不同于传统的叙述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代之以一种便于传达情感体验的主观、随意、散漫的叙述模式,使叙事成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抒情服务。
【2】我们眼里的《呼兰河传》虽然是自传体小说,但作者所写的却是对故乡呼兰城的种种印象。
全书采用信马由缰的巡礼式抒写方法,从街头巷尾的情景写到喜庆病灾的种种盛典,从祖父的后花园写到童年生活的寂寞,从家中的庭院厢房写到形形色色属于下层人民的住客;既没有设置尖锐的矛盾冲突,安排头绪纷繁的线索,也没有编造曲折紧张的情节,塑造众多的人物典型,甚至没有贯穿始终的线索、故事和人物。
全书七章可分可合,似断实联——分之则每章皆可独立成篇,自成单元;合之方成小城整体,每一章都是小城不可或缺的枝节。
作家运用散文化的手法来刻画这些看似破碎的生活画面,就因为她不是在为某个人作传,而是在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俗作传,呼兰河小城就是作品的主角——这是一部以背景为主角的小说,写的就是中国大多数人的普遍生活,是整个社会的风俗。
萧红的女性主义思想与创作风格
萧红的女性主义思想与创作风格萧红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
她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对于平等、自由和尊严的追求。
同时,她的创作风格也独具一格,以犀利的文字和深情的笔触吸引了广大读者。
本文将以萧红的女性主义思想和创作风格为主线,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萧红的女性主义思想体现在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上。
她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是造成女性困境的根源。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常常被家庭、婚姻和社会角色所局限,丧失了自我实现的机会。
然而,萧红并未抱怨或绝望,而是通过文学表达她的呐喊和抗争。
她以女性视角创作,将女性的内心感受和命运演绎得淋漓尽致,呼吁女性们要敢于反抗,争取平等的权利。
萧红在创作中对社会不公进行了深入剖析,她以辛辣的文字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伪善与假面具。
她用笔直指社会现象,揭示了封建家庭中的家暴、婚姻的压迫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
她的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对背后的丑恶和虚伪进行揭露,呼吁女性摆脱家庭束缚,追求自我解放。
她笔下的女性形象经常以坚强、独立和积极的形象出现,表达了她对女性权益的坚定支持。
除了女性主义思想,萧红的创作风格也为她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影响力。
她的文字犀利而直击心灵,她以独到的观察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人性的阴暗面和社会的丑陋现象。
她的作品常常富有深情和激情,既展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又流露出对人性的关怀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赋予了她的作品鲜明的个人风采,使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
萧红在创作中还注重对细节的描写,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琐碎细枝的触摸,展现出深度人物形象的立体感。
她的作品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场景和人物形象,比如《呼兰河传》中的小凡和薰男,他们的坚强和勇敢在极度艰难的情境下闪耀出光芒。
通过这些刻画,萧红向读者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同时也带给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勇气。
萧红研究报告
萧红研究报告
【萧红研究报告】
一、简介
萧红(1911年-1942年),原名谢婉蓉,山东莱州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家。
她是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代表作有《生死场》、《凤霄》、《北妹》等。
萧红以其犀利的笔触和对妇女命运的关注而闻名,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重要人物之一。
二、创作风格
1. 写实主义风格:萧红作品具有强烈的写实主义风格,她揭示了社会底层妇女生活的残酷和压迫,描述了苦难女性的命运。
2. 妇女关怀:萧红对妇女命运的关注是其作品的核心,她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束缚以及女性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3. 集体主义情感:萧红作品中常有对集体主义情感的歌颂,她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责任和作用。
4. 忧郁风格:萧红的作品常带有忧郁的情感色调,其中体现了她对社会不公和人生命运的悲观态度。
三、代表作品
1. 《生死场》:是萧红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破旧农村上演的妇女痛苦命运。
2. 《凤霄》:描写了一个女人的命运沉沦,以死亡作为解脱的方式展现出女性的悲剧命运。
3. 《北妹》:通过对女性的复杂人物塑造,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性别歧视和女性的命运掌握在男性手中的现实。
四、影响与评价
萧红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她的作品对于探讨女性命运、剖析社会现实、塑造人物形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萧红的写作风格独特,批判现实的态度让她的作品具有永恒的价值。
她被誉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先驱之一,为后来的女性作家打开了道路。
限于篇幅,以上仅为萧红研究报告的简要内容,不足以详尽展示其丰富的文学成就和思想价值。
浅谈-萧红创作艺术风格
... . ..毕业论文题目浅谈萧红创作的艺术风格目录中文摘要 (2)中文关键词 (2)Abstract (3)Koy word (3)引言 (4)正文 (4)1自传性是萧红作品的明显特点 (4)1.1不幸的命运 (4)1.2自传性的艺术风格 (5)2 萧红的小说和散文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6)3 萧红在创作思想上努力继承鲁迅传统 (6)3.1鞭挞封建思想 (7)3.2浓厚的人情味 (8)4萧红文笔的风格是清新流畅、富有抒情色彩 (9)5萧红在语言和文学的修养方面根基不是很深 (9)参考文献 (11)致 (12)浅谈萧红创作的艺术风格作者:王守军指导老师:文鹏作者单位省市区第十四小学摘要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富个性的一位女作家,她在创作中既流露出女性美的自然的清丽、细腻,又自觉向粗犷、荒诞、幽默等多种美学领域突进。
萧红文笔的风格清新流畅,她能免去许多繁琐的叙述,而直截了当而又相当机敏地捕捉最能表现人物性格或心情的生活细节,同时她的笔端又常带深情,有浓郁的人情味。
关键词创作风格萧红现代文学中国文学评论Xiao Hong’s creation art styleAuthor: ShoujunWang guide teacher: WenpengSunAn authorUnits The Fourteenth Primary School , Baiyin District,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Abstract Xiao Hong is a female writer in the modern literature history who is rich in extremely individual character.In her works, she expresses the natural beauty, exquisite of the female. Besides, she dashes to many kinds of aesthetic fields such as consciously to straightforward, absurd, humor and so on. Xiao Hong’s writing style is pure, fresh and smooth.She can alleviate many trivial narratives, and straightforward to capture the details of life which can express the people’s character or mood.While her writing is often with deep feeling and strong human feelings.Keywords creation style Xiao Hong modern literature China literature review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虽然算不上一个大家,却是一个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
萧红作品的审美表现
萧红作品的审美表现
萧红作品的审美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独特的题材选择:萧红作品主要关注底层社会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女性的命运。
她以真实的经历和生命体验为基础,将笔触深入到社会底层,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底层人民在生活重压下的苦难和挣扎。
独特的美学追求:萧红作品的美学追求在于她对真实、自然和朴素的追求。
她不刻意雕琢文字,不追求浮华的辞藻,而是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了底层社会的现实。
这种美学追求使她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独特的叙事风格:萧红作品的叙事风格独特,她善于运用短小精悍的段落和简洁明快的语言,使作品节奏明快、流畅。
同时,她常常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让读者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感受故事的起伏和情感的波动,增强了作品的代入感。
深刻的人性关怀:萧红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尤其是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扭曲和异化。
她通过对人
物心理和命运的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读者对人性和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
浓郁的地域色彩:萧红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她以东北农村地区为背景,通过对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东北地区的独特魅力。
这种地域色彩使得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总的来说,萧红作品的审美表现体现在她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真实和自然的追求以及对地域特色的描绘等多个方面。
这些审美表现使得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复杂多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毕业论文题目浅谈萧红创作的艺术风格目录中文摘要 (2)中文关键词 (2)Abstract (3)Koy word (3)引言 (4)正文 (4)1自传性是萧红作品的明显特点 (4)1.1不幸的命运 (4)1.2自传性的艺术风格 (5)2 萧红的小说和散文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6)3 萧红在创作思想上努力继承鲁迅传统 (6)3.1鞭挞封建思想 (7)3.2浓厚的人情味 (8)4萧红文笔的风格是清新流畅、富有抒情色彩 (9)5萧红在语言和文学的修养方面根基不是很深 (9)参考文献 (11)致 (12)浅谈萧红创作的艺术风格作者:王守军指导老师:文鹏作者单位省市区第十四小学摘要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富个性的一位女作家,她在创作中既流露出女性美的自然的清丽、细腻,又自觉向粗犷、荒诞、幽默等多种美学领域突进。
萧红文笔的风格清新流畅,她能免去许多繁琐的叙述,而直截了当而又相当机敏地捕捉最能表现人物性格或心情的生活细节,同时她的笔端又常带深情,有浓郁的人情味。
关键词创作风格萧红现代文学中国文学评论Xiao Hong’s creation art styleAuthor: ShoujunWang guide teacher: WenpengSunAn authorUnits The Fourteenth Primary School , Baiyin District,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Abstract Xiao Hong is a female writer in the modern literature history who is rich in extremely individual character.In her works, she expresses the natural beauty, exquisite of the female. Besides, she dashes to many kinds of aesthetic fields such as consciously to straightforward, absurd, humor and so on. Xiao Hong’s writing style is pure, fresh and smooth.She can alleviate many trivial narratives, and straightforward to capture the details of life which can express the people’s character or mood.While her writing is often with deep feeling and strong human feelings.Keywords creation style Xiao Hong modern literature China literature review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虽然算不上一个大家,却是一个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过较深足迹的、比较知名的几位女作家之中,一定会包括萧红的名字。
这是因为:其一,他是鲁迅亲自培养出来的作家,鲁迅对她评价颇高,寄予的希望颇大,鲁迅在一次和斯诺的谈话中,称萧红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其二,萧红的作品确实具有一种有别于其他作家的独特风格,使你觉得难于和其他作家的作品混到一块儿。
正文1.自传性是萧红作品的明显特点萧红是一位自传型、抒情型作家,萧红之所以能写出像《商市街》《呼兰河传》等感人的作品,与她的坎坷身世分不开。
在萧红的所有作品之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正是她那些抒写个人身世与心感受的散文和小说。
这部分作品,明显地比那些客观地描写现实与他人生活的作品写得好。
1.1 不幸的命运萧红的命运是不幸的:早年丧母,童年生活缺乏温暖和爱护;想到去读中学,却被冷酷的父亲一拳头打倒在地上;阴险的继母又把她许配给一个纨绔子弟加流氓,由于孤苦和软弱,受了那个流氓的欺骗玩弄之后被遗弃,幸好遇上了侠义心肠的萧军,把她从危难中救出来;成名之后,两人感情又破裂,最后客死异乡。
曾经做过母亲,但是一个孩子死去,一个孩子下落不明。
在有数的几位中国现代女作家中间,萧红算是经历最坎坷、寿命最短促的。
她的大多数散文和小说,记述的就是亲身经历的生活,以及她在当时当地的心感受和体验。
她的散文《商市街》,写的就是她与萧军结合前后,在度过的那段饥饿、寒冷、无家可归的生活。
她述说自己怎样饿,实在忍耐不住了,就问:桌子可以吃吗?草褥子可以吃吗?她也写到对于寒冷的感受,如何穿着带孔的单鞋,踩在吱吱作响的雪地上,如何在寒冷的冬夜流落在街头,望着人家临街的窗户里闪烁出的温暖的灯光,希望自己也能有一温暖的眠床,如果没有眠床,就是一间马厩或一个狗窝,也能有厚厚的茅草可以暖暖脚。
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她在异乡写的一本童年回忆录。
她在这部长篇小说里,描写了自己的故乡以及祖父、祖母、同乡人的面貌,不仅绘制了一副20世纪初中国东北农村的社会风俗画,而且倾诉了他在童年时的种种心感受。
那是一种出自一个聪慧的、解事颇早的女孩子心中的喜爱幻想、有些孤独、有些忧郁的心境和对于因袭传统习惯而思想、而生活的故乡生活方式的不满。
她的这些抒写亲身经历及心感受的作品,是她作品中最感动人的篇章。
1.2 自传性的艺术风格她也有一些描写客观现实的作品,总觉得没以上的作品写得成功。
一个偏重自转型的、抒情型的作者,总是擅长抒写主观的感受,对于客观现实的冷静描写,就显得有些不足。
即使是她的成名之作《生死场》也不例外。
鲁迅作为一个前辈作家,对晚辈作家出于培养、提携、爱护之情,又由于当时中国文坛上确实需要描写抗日题材的作品来鼓舞人民的斗志,才亲笔为它写序言,并在序言中对这部作品加以充分的肯定。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略,鲁迅在充分肯定这部作品之前,也曾含蓄地指出了它的不足:“这自然还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
”鲁迅指出的这种不足,确实存在于《生死场》中。
据萧红的老友、老作家舒群的回忆,他曾亲眼见到过鲁迅修改过的《生死场》手稿,有修改了的错别字,也有把段落移前移后的改动,用的都是红笔,工工整整地写着漂亮的朱砂小楷。
除去人物性格不甚鲜明之外,似乎结构也还不够完整。
这与《生死场》中描写的生活不是她亲身经历有关,义勇军的故事是她间接听来的。
有的作品,萧红以描写性格见长。
如散文《家族以外的人》,叙述的就是她家的远亲,也是她家的老雇工有二伯的故事。
她为读者刻画了一个既自尊又自卑,既善良、胆怯又固执、懒惰,有点类似阿Q又与阿Q有明显不同的北方贫苦农民的形象。
这个人物为何能够塑造的栩栩如生?为什么萧红写这类作品时如此流畅,使你感觉不到像她写《生死场》或其他小说时带有的那种“吃力感”?因为这个有二伯是萧红自小与之朝夕相伴的一个家人,她与萧红童年生活中的许多经历关系密切,这一老一少之间感情很好。
萧红成名之后,对他仍然怀有眷恋的温情,所以能在一篇散文里,塑造出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除去成名之作《生死场》外,其他一些短篇小说,如《王四的故事》《红的果园》《牛车上》《旷野的呼喊》《黄河》《山下》《莲花池》《孩子的讲演》《逃难》等等,都存在着人物缺乏鲜明的性格、故事缺乏完整的结构等非常明显的缺点。
但萧红却写出了令人爱不释手的《回忆鲁迅先生》、《家族以外的人》还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样明显的差异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想,萧红显然是一位非常擅长写作自己所经历的生活与心感受的作家。
她有细腻的捕捉细节的本领,而且文笔清新,对她曾经经历过的生活有一种顽强的、经久不衰的、鲜明的记忆力。
而当写自己不曾经历过的生活时,她就不善于冷静的观察,并进行典型的刻画了。
这是萧红创作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2.萧红的小说和散文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萧红的小说很像散文。
她的小说《呼兰河传》,人们都把它算作是长篇小说,可是,如果有人硬是把它当成长篇散文,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茅盾先生在《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一文里就说过:也许有人会觉得《呼兰河传》不是一本小说。
他们也许会这样说: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故事和任务都是零零碎碎,都是片段的,不是整个的有机体。
也许又有人觉得《呼兰河传》好像是自传,却又不完全像自传。
但是我却觉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传,所以更好,更有意义。
而且我们不也可以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先生是一位具有高度的文学艺术修养和细腻的艺术鉴赏力的作家,他对萧红的思想感情了解很深,比如他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萧红最主要的心境是“寂寞”。
这是萧红的任何一位亲人和朋友,都没有体察出来的。
而跟她私人交往并不多的茅盾先生,却从她的字里行间,深切地体味出来了。
他对萧红的创作风格也看得很准,他深刻地、很有见地地指出:在《呼兰河传》这样的作品里,重要的不是它有没有完整的故事和人物,而是更加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同时,茅盾先生也指出了:它也确实不太像一部小说,它的故事何人物都是零零碎碎的,都是片段的,不是整个的有机体。
综合起来看,就是说,萧红的小说跟其他作家的小说风格不一样,它所具备的特点,倒像是散文,或散文诗。
像《呼兰河传》这样的长篇小说是如此,一些短篇小说也是一样的。
有时你就很难划分这一篇是小说,还是散文。
像《三个无聊的人》《索菲亚的愁苦》《林小二》《王四的故事》《红的苹果》这样的作品,有人说前三篇是散文,后两篇是小说,但是你在逐篇阅读了之后,就会发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后两篇就是小说,而前两篇就是散文呢?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明显的区别呢?简直一点儿也看不出来。
总而言之,在萧红的作品中,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很不明显。
她的小说,都存在着散文化的特点,这与她是一个主观型的、抒情型的作家,不无关系。
这是萧红创作风格的第二个特点。
3.萧红在创作思想上努力继承鲁迅传统3.1 鞭挞封建思想她也想把统治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的思想和习惯,当作自己鞭挞的主要对象。
当然,由于她在学识上、经历上、思想深度上,都与鲁迅有着很大的距离,绝不能和鲁迅先生相提并论:但是从作品中看她的创作思想,却是努力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做的。
早在聂绀弩为《萧红选集》所写的“序”里,曾经回忆起萧红在或在(聂绀弩自己记不清楚了,可能是发生在1938年春天的事。
),和他的一次关于文学问题的谈话。
其中也谈到关于鲁迅的小说,萧红对鲁迅小说是这样看的:“鲁迅的小说的调子是很低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