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题复习(各类教材通用)

合集下载

【小学 六年级语文】小学毕业语文知识总复习 修辞 共(5页)

【小学 六年级语文】小学毕业语文知识总复习 修辞 共(5页)

2、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使事物人格化 如:操场两旁的树就象站岗的哨兵.
3夸张: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成心的夸大或缩小 如:夸大:小刚的呼吸就象打雷一样响. 缩小:小兰的眉毛象丝线一样细.
4排比:把两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 紧密相关的一串短语或短句排列在一起。
春雨沙沙,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修辞
定义:就是对语言的加工,就是掌握怎样把
话或文章说得或写得清楚明白、生动具体、 形象的方法。
修辞的种类:
• 1、比喻:打比方--
• 比喻由三个成分关联。

即:喻体,本体,比喻词

〔把本体〕比作〔喻体〕

用〔喻体〕来比喻〔本体〕
• 比喻词有:
• 象,似,如,-----
5、反问:用疑问的语气表示肯定的意思。 如:这电视难道不大吗?
6、设问:先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和思考,然 后再答复。
如: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我在-----7比照: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人、事物、情况,
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用比较的方法表 达出来。
如:齿鲸凶残,须鲸温顺.
8、对偶: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 义相关、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或词语对 称地排再一起,以更好地表达思想,自然 地抒发感情,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如:一寸丹心图报国, 两行清泪为思亲.
阅读和写作

小学语文8种常考修辞手法(分类详解+练习)

小学语文8种常考修辞手法(分类详解+练习)

分类详解:小学语文8种常考修辞手法一、比喻1.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3.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4.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1.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4.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三、夸张1.什么是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2.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对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人教版四年级修辞手法复习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修辞手法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修辞手法复习材料一、比喻“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4)每根麦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麦哨》(5)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槐乡的孩子》二、拟人“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4)没有花儿的草地是寂寞的。

冯冀才《花的勇气》(5)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到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了出来。

陈醉云《乡下人家》(6)高粱涨红了脸,稻谷笑弯了腰,冬瓜披白纱,茄子穿紫袍,辣椒提着红灯笼。

《秋天的图画》(6)青的草,绿的树,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燕子》三、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四、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小学语文专项复习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专项复习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专项复习:修辞手法一.比喻抓住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句:1.日初出大如车盖,与日中大如盘盂。

《两小儿辩日》2.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只有一个地球》3. 到年底,蒜泡得色入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北京的春节》二、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2.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蟋蟀的住宅》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三、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桂林山水》四、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养花》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再见了,亲人》3.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匆匆》五、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1.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小学语文专项复习修辞手法讲解资料.docx

小学语文专项复习修辞手法讲解资料.docx

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一一讲解。

1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2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小学语文1到6年级的总复习资料(修辞复习)

小学语文1到6年级的总复习资料(修辞复习)

小学语文1到6年级的总复习资料(修辞复习)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建议1、紧密结合阅读训练,认识常用的的修辞手法。

2、结合作文训练,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3、开展相关的摘抄、品评佳句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

辅助练习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②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③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④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⑤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2、请你从读过的文章中找出二三个排比句、设问句、拟人句和夸张句。

3、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字补充完整:①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

(拟人句)②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比喻句)③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会儿跑来了;一会儿。

(排比句)。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之修辞手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之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反问 设问 引用 对偶
比喻: 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 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 的、 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 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本体和 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 似 之处但又不同类,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 像……一样(似的) 、仿佛、是、成了” 等。
例: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 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
拟人: 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写, 使它像人 一样会说话、 有感情、 做人的动作。
例: 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排比: 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 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 句子排列 在一起的。 (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5、对偶
26、 拟人 27、 拟人 28、 比喻 29、 拟人 30、反问 31、比喻 32、 引用
按要求写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空中有一轮圆月。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十年的时间可以把小树苗种植成一棵大树,一百年的时间才可 以培育出一个人才。 (改为对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水哗哗地流着。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蓝蓝的天上飘来了各种形态的白云。 (改为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改为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考场上静得很。 (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题复习各类教材通用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题复习各类教材通用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题复习各类教材通用小学语文专题复习修辞手法专题【考试说明】修辞即修饰言词,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达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目前修辞手法大约共有六十三大类,每个大类中又可分为多个小类,如比喻修辞内又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反喻、倒喻、扩喻、缩喻、较喻、回喻、互喻等。

修辞手法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来提高语言的表达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及作用,它们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

【考点解析】1.比喻(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2)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3)基本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3种)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像、好像、如、宛如、明喻甲像乙出现出现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犹如是、成蓝天是鸟儿的家。

出现出现甲是乙暗喻为……借喻甲代乙出现红领巾迎着太阳。

不出现无(4)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1小学语文专题复习2.拟人(1)定义: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得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

(2)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4)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动作、心理、性格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修辞复习题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修辞复习题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修辞复习题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练习题1、了解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表达中的作用。

2、能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改写句子。

要点串讲修辞方法是我们在阅读和习作中经常遇到和用到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能使语言文字表达得更准确、鲜明和生动,有效地提高表达效果。

在小学阶段,同学们主要接触到了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

在平时的阅读中你们是否注意到了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1、比喻。

比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使本体和喻体发生相比关系的词叫比喻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但是在学习中,有些同学一看到句子中出现“好象、仿佛”,就误认为是比喻句。

比如“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虽然有“好像”一词,但它表示的是联想,没有把两种事物做比,所以不是比喻句。

那么究竟怎么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大家只要注意这两点就行了: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拟人。

拟人是把没有生命的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具有人的动作、思想和情感。

如:“河水唱着欢歌,流进稻田,流进菜园”。

运用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活泼生动,富有情趣。

3、排比。

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连起来。

运用得当可以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如:“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4、夸张。

夸张就是把所要描写的人或事物的特点夸大形容,使它超出事实好多倍,正如电影上利用放大镜头来表现一个精彩的表情一样。

如:“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故意夸大将军生气的表现,既使句子变得新奇而扣人心弦,又突出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伟大品质。

小学语文修辞复习资料比喻、拟人、对比

小学语文修辞复习资料比喻、拟人、对比

小学语文修辞复习资料比喻、拟人、对比第一篇:小学语文修辞复习资料比喻、拟人、对比语文语法句子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句拟人句排比)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於理解。

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及借喻三类。

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

例子:他动也不动,彷如石像。

(本体)(喻词)(喻体)隐喻[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本体)(喻体)(本体)(喻体)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子:天上张著灰色的幔。

(喻体)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二、表示举例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修辞手法》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修辞手法》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练习一
下面句子没有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
A. 他病好以后,像过去一样,天天练长跑。 B.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C. 少年时代的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曲跳跃着 欢快音符的乐章。 D. 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常考题型
1.下列句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答案 正确的一项是() 2.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3.按要求改写句子 4.下列句中修辞手法的使用及分析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修辞的分类:比喻、拟人、排比、 设问、反问、夸张、对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1)拟人是把事物当做人来写。拟人的特点是本体事物和人,二者完全 融为一体,具有相融关系,“人”并不出现。当然也不可能出现比喻词 “像”、“如”等。
(2)而比喻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关系,不论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 因而,拟人句不能有“人”的出现,也不能有比喻词。反过来,凡有 “人”出现,有比喻词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例题一
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夸张、设问、 反问、对偶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3、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4、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例题二
下列句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答案正确的一项是( C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修辞手法分类复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修辞手法分类复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修辞手法分类复习-(含答案)小升初修辞手法分类复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没用到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B.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C.亭台六七座,八九十只花。

D.他们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2.和“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是()A.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B.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

C.溶解了阳光的水变暖,变得犹如母亲温暖的怀抱。

D.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3.运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B.“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C.“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清明时节,外出郊游,同学们好像忘记了旅途的疲倦,到处参观。

B.班主任开会去了,同学们的吵闹声顿时大了起来,都快把屋顶掀翻了。

C.我天天盼着出差在外的爸爸赶紧回家,眼睛都快望穿了。

D.周末回老家,跟爷爷在太阳底拔了半天草,累得我腿都快断了。

5.下列词语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胆小如鼠B.垂头丧气C.兔死狐悲D.度日如年6.下列句子中描述有误的一项是()A.“焚”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火”,再查8画。

B.“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与元宵节有关。

7.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拟人)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夸张)C.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第一篇: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语文专题(一): 修辞方法一、什么是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二、常用的修辞方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等。

(一)比喻1、概念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把(本体)比喻(喻体),把(喻体)比作(本体)。

3、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

例子: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2、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3、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4、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

5、太阳好像红气球。

把太阳比喻红气球把红气球比作太阳练习一: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2、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3、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4、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5、小兴安岭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啊!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6、小姑娘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 不是的打“X”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修辞手法年小学总复习语文

修辞手法年小学总复习语文

修辞手法年小学总复习语文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修辞手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能让我们的文字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对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一次总复习。

首先,咱们来聊聊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如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在这里,把弯弯的月亮比作小船,一下子就让我们脑海中浮现出了月亮的形状。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本体就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就是用来比喻的事物,比喻词常见的有“像、好像、仿佛”等等。

拟人也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修辞手法。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比如“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小鸟原本不会唱歌,但用了拟人手法,就让小鸟像人一样有了唱歌的行为,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再来说说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三千尺”就是夸张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的壮观。

排比呢,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比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这样的排比句,增强了语势,让我们更能感受到爱心的重要。

还有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比如“难道我们能随意践踏草坪吗?”意思就是我们不能随意践踏草坪。

另外,对偶也是一种很美的修辞手法。

它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实际的阅读和写作中,我们要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且体会它所带来的表达效果。

小学语文第十册期末总复习:修辞

小学语文第十册期末总复习:修辞

小学语文第十册期末总复习:修辞修辞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

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一)、把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2、小草儿发芽了。

3、百灵鸟在树枝叫。

4、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

(二)、把下列句子改成比喻句。

1、海浪激起的泡沫,美丽极了。

2、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

(三)、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四)、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10、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 )11、牛群出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 )12、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专题【考试说明】修辞即修饰言词,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达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目前修辞手法大约共有六十三大类,每个大类中又可分为多个小类,如比喻修辞内又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反喻、倒喻、扩喻、缩喻、较喻、回喻、互喻等。

修辞手法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来提高语言的表达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及作用,它们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

【考点解析】1.比喻(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2)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3)基本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3种)(4)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拟人(1)定义: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得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

(2)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4)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动作、心理、性格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夸张(1)定义: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有意的夸大或缩小,有时也会超前地表达某种特殊的感受或情感。

(2)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强调作者的某种感情,加强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类型: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3种)(4)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鲜明地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排比(1)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几个(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2)作用: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同时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够深化中心。

(3)类型:短语排比、句子排比、段落排比(3种)(4)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句式整齐,气势恢宏,集中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对偶(1)定义: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

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古诗词和对联中常常使用这一修辞手法)(2)作用: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

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均匀,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3)类型:正对、反对、流水对(3种)6.反复(1)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短语或句子。

(2)作用:起到反复咏叹和强调的作用,有利于表达强烈情感,增强语气或语势。

同时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3)类型:连续反复、间隔反复(2种)7.反问(1)定义: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从而达到加重语气的目的。

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2)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3)类型:①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

例句:连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强调“我不怕廉将军!”)②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

例句: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强调“这就是真理!”)8.设问(1)定义: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2)作用: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3)类型:①一问一答:即提出一个设问句,紧跟着写一个答句。

此种设问,能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和吸引读者。

例句: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②几问一答:即先集中提出一连串设问句。

然后,集中加以回答。

此种设问,能增强论辩力量,引人深思。

例句:是谁每天早起为你准备早餐?是谁雨天为你送去雨伞?是谁天凉叮嘱你加衣服?是你可亲可敬的母亲。

③连续问答: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

此种设问,能造成一种步步紧逼、势不可挡之气势,具有强大的论辩力量。

例句:母爱是什么?它是迷航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母爱是什么?它是冬日的阳光,温暖着赤子的心灵;母爱是什么?它是春天的细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

【学以致用】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撒哈拉沙漠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0.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1.牛群出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12.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13.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14.骆驼是沙漠之舟。

15.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1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17.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8.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9.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20.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21.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22.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2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24.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25.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26.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27.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28.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29.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30.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三、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四、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峰远远看去,蜿蜒曲折的长江像_______________。

(改为比喻句)2.夜空中挂着一轮明月。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树林里,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溪水哗哗地流着。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屋檐上的小鸟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7.桂林的水很静。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稻子成熟了。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桃花源里的人们十分好客。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枫叶在空中飘来飘去。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