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专题论文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摘要:通过对语法历史发展的回顾,即八十年代以后,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广泛的探究这段历史,充分领悟现代汉语语法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性,帮助我们更好掌握语法知识,能使我们再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字: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表达功能语言是由语音形式、语义内容、结构关系三个方面构成的统一体,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作用,构成了语言。

语音是语言的形式部分,词汇是语言的意义部分,语法是语言单位的关系部分,说的是符号与符号怎样组合的问题。

三个部分在语言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简单来表述:没有语音形式,语言就无法存在,没有词汇的内容意义,语言就是一个毫无作用的空壳,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

例如:山上草在吃牛儿--牛儿在山上吃草从上面的一些组合的例子可以看出,语法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于语言之中的。

一种语言,即使是最原始的语言,也得有一套语法规则系统,指导人们按照已有的规则去组织符号,构成表达思想的句子,否则,像上面所举的例子那样,同样的意思同样的词语,不同的人完全自说自话,别人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你说的什么内容,语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类的交际工具了。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三个要素之一,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要素。

简单地说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

而从八十多年来,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探究。

汉语语法学者从一开始就关注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数十年来关于"词类"问题的广泛讨论和不懈探究就是一部汉语基本语法范畴的确立历史。

和其他语言的研究者一样,汉语语法学者首先准确地辨析出了名词、动词、形容词这样的基本词类范畴,但在分析手续上却遇到了许多西方学者所未曾遇到的难题。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抑扬格及其在汉语中的应用摘要:抑扬格是汉语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需要深入探讨其在汉语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从抑扬格的定义、形式以及在汉语句法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本文首先介绍了抑扬格的定义和基本形式,并阐述了抑扬格与其他语法概念之间的关系。

随后,本文分析了抑扬格在汉语中的应用,包括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在修辞手法中的应用、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等。

最后,本文探讨了抑扬格的意义和表现形式在不同文体中的差异。

关键词:抑扬格;汉语语法;句法结构;修辞手法;文学作品Abstract:Yiyangga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Chinese linguistics that needsto be explored in depth in its application in Chinese.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definition, form and application of yiyangga in Chinese syntax.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basic form of yiyangga, and elaborat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yangga and other grammatical concepts. Subsequen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yiyangga in Chinese, including its position in sentence structure, its application in rhetorical techniques and literary works, etc. Finall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in meaning and expression of yiyangga in different styles.Keywords: Yiyangga; Chinese grammar; syntax structure; rhetorical techniques ; literary works.。

现代汉语动词的用法论文

现代汉语动词的用法论文

现代汉语动词的用法论文在现代汉语中,动词是最为活跃和关键的词类之一。

动词不仅能够表达动作、行为、状态等,还在句子的结构和语义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动词的用法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一、动词的分类动词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

从动作行为的持续时间和是否能持续的角度,可以分为持续动词和非持续动词。

持续动词如“学习”“工作”“跑步”等,表示的动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进行;非持续动词如“到达”“出生”“死亡”等,动作往往瞬间完成。

根据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否带有宾语,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如“吃”“看”“写”等,其后需要跟宾语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如“走”“跑”“哭”等,其后一般不能直接跟宾语。

从语义特征来看,动词还可以分为动作动词、心理动词、使令动词、趋向动词等。

动作动词如“打”“踢”“搬”等,直接表示具体的动作;心理动词如“想”“爱”“恨”等,反映人的心理活动;使令动词如“让”“叫”“使”等,具有使令、致使的意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等,表示动作的趋向。

二、动词的语法特征动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是其最主要的语法功能。

大多数动词能够带宾语,如“他读书”“我写字”。

动词能够受副词的修饰,如“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但一般不受程度副词“很”“非常”等的修饰。

动词能够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尝试等意义,如“看看”“想想”“研究研究”。

动词还具有时态特征。

通过添加“着”“了”“过”等助词,可以表示动作的进行、完成或经历。

三、动词的句法功能动词在句子中除了充当谓语外,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充当主语时,往往表示动作行为本身,如“跑步有益健康”。

充当宾语时,多为动词性宾语,如“喜欢游泳”“打算出门”。

充当定语时,通常要加上“的”,如“奔跑的身影”“劳动的成果”。

四、动词与其他词类的搭配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十分常见,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不同的动词对与之搭配的名词在语义、范畴等方面有特定的要求。

现代汉语论文(精选范文8篇) 2021

现代汉语论文(精选范文8篇) 2021

在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得浪潮中,人类在文化上正在趋同,而个人却越来越追求个性.由此而导致语言开始开放、多元、复杂和多变起来,尤其是近年来汉语新词汇得层出不穷.通过给原有旧词赋予新义以及积极吸收借鉴外来词与方言词等途径,现代汉语词汇得到了进一步得丰富和发展。

下面是搜素整理得现代汉语论文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现代汉语论文第一篇:汉语中“V个Np”结构特点及其作用研究---------------------------------------------------------------------------------------------------------------------感谢使用本套资料,希望本套资料能带给您一些思维上的灵感和帮助,个人建议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做适当修改和调整,以符合您自己的风格,不太建议完全照抄照搬哦。

---------------------------------------------------------------------------------------------------------------------摘要:汉语中有一类特殊得“V个Np”结构,其中Np 在语义上不是作为V支配、关涉得对象,而是作为V得结果情状,整体语义表示得是由动作行为所产生得结果、所达到得程度或动作发生后所呈现得情状。

[+非可控性]、[+变化性]、[+致使性]是该结构主要得语义特征。

其中V多为不及物动词,Np丧失了名词得指称性,功能上大多已经陈述化,为无指性体词。

“V个Np”结构功能上有凸显结果、描摹性状,显现高程度极大量义,非合意意外结果态特征。

该结构主要得生成机制是转喻与隐喻模式和语言表达得主观性需求。

关键词:“V个Np”结果义结构; 句法特征; 情状功用; 生成机制;The Feature, Function and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the Result Semantic Structure of "V 个 NP"XIONG Zhou-mengwei WANG Yu-bo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nese Language Matter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uhan UniversityAbstract:A special structure in Chinese is“V ge NP”in which Np is no longer governed by the verb but is the concerned object. As the result state of VP, the semantics of the structure is about the result, the degree to be reached and the modality brought about by the verb, carrying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 self controllability], [+ action], and [+causative]. Mostly, the V is intransitive, the NP is not referential---to be declarative. On the modality features, it shows: prominent by its complementarity and consequentness, the concretization and vividness of state, subjectivity enhancement, and the prominence of anti-expectation. Its main generative mechanism is metonymic, metaphorical and expresses subjective needs.一、引言现代汉语中有一类特殊得“V个Np”结构值得一提。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摘要:通过对语法‎历史发展的‎回顾,即八十年代‎以后,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广泛‎的探究这段‎历史,充分领悟现‎代汉语语法‎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性‎,帮助我们更‎好掌握语法‎知识,能使我们再‎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字: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表达功‎能一种语言,即使是最原‎始的语言,也得有一套‎语法规则系‎统,指导人们按‎照已有的规‎则去组织符‎号,构成表达思‎想的句子,否则,同样的意思‎同样的词语‎,不同的人完‎全自说自话‎,别人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你说的什么‎内容,语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类的交际工‎具了。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三个‎要素之一,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要素。

简单地说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

而从八十多‎年来,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探究。

汉语语法学‎者从一开始‎就关注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数十年来关‎于"词类"问题的广泛‎讨论和不懈‎探究就是一‎部汉语基本‎语法范畴的‎确立历史。

和其他语言‎的研究者一‎样,汉语语法学‎者首先准确‎地辨析出了‎名词、动词、形容词这样‎的基本词类‎范畴,但在分析手‎续上却遇到‎了许多西方‎学者所未曾‎遇到的难题‎。

因为汉语几‎乎没有可供‎辨识的外在‎词形标记,在确定词类‎成员的问题‎上就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

早期的汉语‎语法学者看‎到英语这样‎形态不太发‎达的语言仍‎然可以分清‎词类,由此得出一‎种"词类是分别‎观念自身在‎“言语中的品‎类和性质"的认识。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

1现代汉语概述范文现代汉语作为汉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国内流行的使用语言。

它是在简化汉字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而成的。

现代汉语具有其独特的语法结构、词汇特点和语音特征。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现代汉语进行概述,并探讨其特点和演变过程。

首先,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明了。

它采用主谓宾的基本结构,具有时间、方式、动作等多种补充成分。

在句子构成中,通过词语的排列和词序的变换可以表达丰富的语义。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灵活多变,同时也体现了其独特性和发展性。

其次,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丰富多样。

以汉字为基础的现代汉语词汇丰富多样,包含了大量中文词汇和外来词汇。

汉字的演变和造字法则为现代汉语的词汇表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汉语的词汇还受到语境和文化的影响,因此呈现出多样的形式和含义。

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和历史传统。

再次,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独具一格。

其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形成了独特的语音体系。

现代汉语的声音清晰、抑扬顿挫,具有明显的语音特点。

同时,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受到方言和口音的影响,呈现出多样且富有变化的特色。

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异和语言演变的过程。

总的来说,现代汉语是一种丰富多彩、发展变化的语言形式。

在其不断演变的过程中,现代汉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传统特点,同时吸收了外来语言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

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简单明了、词汇丰富多样、语音特征独具一格,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性的结合。

现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将继续受到语言学家、文化学者和社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为中国的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在中国国内拥有广泛的使用群体和推广渠道。

它的语法结构、词汇特点和语音特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代性的结合,展现了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和特点。

现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将继续受到关注和研究,为中国的语言文化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汉语语法分析论文

汉语语法分析论文

0950110021 屈柳“闹X”结构分析一、“闹X”结构中“闹”在各例中的具体含义“闹”作形容词的应用范围较窄,但作动词,尤其是在口语中,含义就非常丰富了。

(一)形容词:喧哗;不安静例:闹哄哄此时,“闹”的语境范围限于一种嘈杂的令人不快的情景。

(二)动词①吵;扰乱例:两个人又闹翻了②发泄(感情)例:闹脾气③害(病);发生(灾害或不好的事)例:闹病闹水灾④干;弄;搞例:闹革命闹生产把问题闹清楚⑤开玩笑;逗例:打闹闹洞房作动词的“闹”含义相当丰富,而且随着语境的变化,愈能开发出新的语义。

此时,“闹”的多义性和“打”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闹X”的结构类型(句法)(一)动宾式的“闹X”结构动宾式的“闹X”结构,顾名思义,是作动词的“闹”加上宾语构成的短语或省略了主语的短句子。

“闹”此时成为核心词或是主题,在短语或句子中支撑整体结构。

例如:A组:(1)江西出了教案,江西新昌县,现在有了闹教的事情。

(2)出了闹耶稣的案件。

(3)大闹中华不太平。

(4)忽听地方闹土匪。

(5)你别叫我闹笑话吧。

(6)你老爷与克德伯闹官司是几时的事情呢。

(7)怕只怕闹天宫惹出是非。

(8)他要是知道我闹酒闹到这个样儿如何还肯听我说的话。

(9)子忠夜闹河北路。

(10)又说巴尔逊村闹火。

(11)到河南路也闹他一闹。

(12)殷孺人大闹黄知县。

(13)这么冷的天谁高兴闹一夜。

(14)也有闹捉奸闹人命。

(15)这岂不是又在那里闹一个命案。

(16)落红成阵风飘过,数声蹄鸟闹斜阳。

(17)正闹家产摊分不平的时候。

(18)又带凉,又加玫瑰,又加糖,不信你就闹(弄)碗尝一尝。

(19)闹嗓子是重病。

(20)他三天两头的闹失恋。

(21)我感兴趣的是民间闹腊八到底是何等的欢娱。

以上例句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闹”+指事名词,如A组例(1)(5)(6)(8)(10)(14)(20),这个事情可以是具体的,如“教案”“官司”“火”“人命”,也可以是抽象的,如“笑话”“失恋”。

现代汉语论文

现代汉语论文

现代汉语论文现代汉语论文(通用9篇)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是促进人类精神文明以及社会发展的有力保证,在当前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对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是现代汉语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现代汉语论文篇1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关联性分析【1】1.高职语文教育的作用及其特征语文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人类的日常生活水平以及丰富精神生活的质量,还能使人类的身心获得健康。

言语属于自我娱乐方式中的一种,也是进行自我“心理治疗”的方式之一。

例如,在空闲时间,阅读一部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既可以调整心态,又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向朋友倾诉烦恼或分享喜悦等等,这些都是现代人的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传达感情的方式。

语文教育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提出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要开展学习活动就一定要开展语言活动,所以说,学习语文是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

在怎么“学习”这一个问题上,美国伯克利认为在各科的学习中,语文教育是获取、理解以及运用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2.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2.1教学工作具有统一的目标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去适应社会要求,所以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汉语言文学教育附属于于高职语文教育,着二者之间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内容上具有共通性,语文教学侧重于突出其语言交际功能,而汉语言文学教学则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精神面貌,但是二者皆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2对于人文关怀都十分注重汉语言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部分,汉语言文学是在语文教育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管是汉语言文学教育,还是高职语文教育,二者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用文学洗涤和渲染学生的心灵,并且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学生的生活时刻洋溢着人文气息。

不管是汉语言文学,还是高职语文教育,二者都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现代汉语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现代汉语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现代汉语论文两部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选取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两套教材,试从语法体系、词类、短语(词组、结构)、句子以及其它语法层次方面入手,进行语法方面比较研究,以期对今后的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法词类句子现代汉语是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而关于这方面的教材也种类繁多,且各有优劣。

本文就选取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以下简称胡本)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以下简称黄廖本)这两套现代汉语教材,从语法部分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异同,试从语法体系、词类、短语(词组、结构)、句子以及其它语法层次方面入手,评述两套教材的理论指导和编写特点,以期对今后的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一、两部教材版本介绍(一)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本书第一版最早成书于1962年,由教育部组织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教育学院和复旦大学六所院校协作编写。

1978年修改再版,增加安徽大学为协作单位。

《现代汉语(重订本)》吸收了语言学界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并根据使用单位和读者的意见,对原书做了必要的增删和改动。

(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本书是编者原“兰州本”《现代汉语》的增订三版。

1991年出版的增订版对原来的兰州版做了大幅调整,增补了如句群、语体风格等大量内容。

1997年的增订二版,有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在语法章增加了语义、语用和变换分析等内容。

而增订三版在增订二版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章节,使教材编排显得更加合理科学。

这两本教材,胡本编写的特点是简赅扼要,通俗易懂,突出重点,方便初学者了解现代汉语这门课程概况。

本书出版早,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是学习入门的好教材。

而黄廖本是目前发行量最大的一种教材,影响也较为广泛。

本书与胡本比较,可以看出其编写详细,几乎囊括所有现代汉语研究的内容,而且构建的现代汉语系统也很严密,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帮助。

现代汉语语法毕业论文范文

现代汉语语法毕业论文范文

现代汉语语法毕业论文范文引言本文旨在研究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特点,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系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对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全面了解。

然后,通过实证分析,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

语法规则和特点在对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研究后,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 词序灵活性: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灵活,可以通过改变词序来表达不同的语义和语气。

2. 量词的使用: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使用与名词的搭配非常重要,不同的数量词可以表示不同的量度和程度。

3.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现代汉语的动词时态和语态的表达方式独特,通过使用不同的助词和语法结构来表示不同的时态和语态。

4. 语义重心的特点:现代汉语中,倾向于通过动词和谓语来表达句子的重点和核心意思,一般将动词放在句首或句末。

实际应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和研究中,了解和掌握语法规则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在翻译和研究领域,对现代汉语语法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结论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法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对于语言研究者来说,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是理解和表达准确意思的关键。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现代汉语语法的细节和特点,为语言研究和研究领域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启示。

参考文献- 张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语言学杂志, 2010.- 李四, "现代汉语词法与句法分析", 汉语学报, 2015.。

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现代汉语的论文

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现代汉语的论文

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现代汉语的论文现代汉语语法艺术研究综述摘要:近两年来,现代汉语语法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出现的形式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学派的语言理论在国内语法界得到了广发的赞同,逐渐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走向成熟的阶段。

笔者通过自己多年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经验,概括地论述了现今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观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兴起,主要是由于上个世纪初白话文在教育界的不断普及,并且白话文逐渐成为通用语言。

八十多年过去了,现代汉语语法学者们仍然在不断的努力探索着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通过借鉴国外的语法理论和依据,来推动语言研究的进程。

从而使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视野广阔,研究理论新颖、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研究方法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1现代汉语语法的样式在现代汉语中,语法一般是按照句子的成分来安排顺序(主语、谓语、宾语),并且规定名词后面是定语,动词、形容词在状语后面,补语则在谓语的后面。

在书面语言中,定语的标志是“的”,而状语的标志是“地”,补语的标志是“得”,他们三个都在定、状、补得后面,在口语上三个字的发音没区别。

在现代汉语中,补语与其他语言都不同,它主要是通过对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甚至对句子的主语,宾语等作出进一步的描述,起到核心表述的作用。

这一表现形式被语言学者归纳为现代汉语的“时序性原则”从而解释谓词性定语、谓词性状语、连谓句中谓词的排列顺序。

2语法范畴的研究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关注着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要确立语法范畴就必须对“词类”进行不断的探究。

在五十年代时,研究汉语语法的学者们对词类的区分问题进行了讨论,都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持意义标准的、持形态标准的、持广义形态标准的以及持功能标准的,但最终以“结构关系”作为主流的认识。

吕叔湘明确提出“结构关系指一个词的全面的、可能有的结构关系, 不是指它进入句子以后实现出来的一种结构关系”,这使随后所产生的“分布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汉语,语法,其他论文文档]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语法,其他论文文档]现代汉语语法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主题词】现代汉语语法;比较;解读【论文摘要】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

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的句法和词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轻松、快速和准确地解读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

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不仅可以清晰地透视文言文语法现象,快速准确地解读文言文,而且对初次大量接触文言文的初一、高一学生来说,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轻松有效地学懂文言文,从而很好地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一、运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进行古今句式比较,正确理解句意现代汉语中常式句一般表达形式为:(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常式句作为“标准句式”拿来与文言文的句式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古今句式的不同之处。

从而识别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

下面以文言文“倒装句”为例来谈谈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的倒装句,也叫“变式句”,就是句子的表达形式不同于现代汉语“常式句”的句子。

1、“大哉,尧之为君也!”此句中“尧之为君也”是个主谓短语,意思为“尧作为君主”。

“尧作为君主”怎样呢?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需要进一步陈述,说明,形容。

而“大”是形容词,意为“伟大”,是要陈述,说明,形容某个对象的。

这样“尧之为君”与“大”构成主谓关系,但句子形式是先谓语后主语,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通常的表达习惯,明显属于主谓倒装。

说话人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前置了。

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在理解翻译时只需把主谓关系理顺即可。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让学生划分此句的句子成分可以发现:蚓(主语)+无(谓语)+爪牙(宾语)。

主谓宾完整,“利”似乎多出来了。

但依据词类知识,“利”是形容词,意思为“锋利”,在句中应作定语或谓语,“什么锋利呢?”,在句中该词语修饰的对象只能是“蚓”或“爪牙”,而“锋利的蚓(蚯蚓)”是讲不通的,只能修饰“爪牙”。

因此,“利”是“爪牙”的定语,应该在“爪牙”的前面。

现代汉语词汇论文现代汉语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词汇论文现代汉语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词汇论文现代汉语语法论文对现代汉语词汇教学的再思考[摘要]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于世界各地,作为助推器,它促进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本文旨在以“语法词汇化”为切入点,对现代汉语的词汇教学实践做了些许思考。

[关键词]词汇语法教学“汉语热”席卷全球,不仅是因为汉语自身的魅力——悦耳的声音、图画般的方块字和饱含哲理的故事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更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的产物。

基于此,孔子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于世界各地,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对外汉语教学,使汉语初学者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语法词汇化”为切入点,对现代汉语词汇教学实践做了些许思考。

所谓语法词汇化,是指“把语法现象、语法结构通过词汇的教学方式进行,以词汇教学代替语法教学(语法说明),以词汇教学带动语法教学”。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到的343个b音节三音词为分析对象,旨在分析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有机统一的教学模式。

经归纳分析,我们将325个b音节三音词按其结构方式分为附加式、偏正式、主谓式和动宾式四种类型,而有18个b音节三音词无法按照结构方式进行归类,占b音节三音词的5.2%。

一、附加式:由一个基本成分加上一个类似词头、词尾的附加成分所造成的词。

经归纳总结,有以下三种类型:(一)词根(偏正结构)+后缀:白热化、必然性、表面化;(二)词根(联合结构)+后缀:笆篱子、爆炸性、背搭子;(三)词根+双音后缀,即:词根+bb:白花花、白皑皑、白晃晃。

经归纳统计,附加式三音词14个,占b音节三音词的4.1%。

二、偏正式: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是用修饰语修饰、限定中心语的一种构词方式。

这种偏正结构可分为前偏后正式和前正后偏式两种。

(一)前偏后正式:指修饰语在前而中心语在后的一种偏正结构。

根据词素组合的疏密程度及语流停歇的情况,我们可将这种结构分为A‖Bc与AB‖c两种情况:(1)A‖Bc式:修饰语为单音,中心语为双音。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论文多义短语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及歧义的消解侯怡心摘要:多义短语的分析和研究是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

由于语音变化、语义关系和语法结构不同造成多义短语。

本文主要从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两个方面去观察各种类型的多义短语,多义短语可以被分为五种类型。

多义短语歧义的消除,可以利用调整词序、换用或增删词语、运用标点符号和变换句式、依靠语言环境、重音和停顿等方法。

关键词:多义短语语法关系语义关系歧义正文: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一个意义的短语叫单义短语,不止一个意义的短语叫多义短语。

多义短语能够表示多种语法结构或多种语义关系。

例如,“学习文件”,作为名词短语,可以表示偏正关系,即“用来学习的文件”;作为谓词短语,可表示动宾关系,即“学习这个文件”。

汉语中出现多义短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由于汉语基本上是属于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的语言,语法关系主要靠虚词、词序两种语法手段来表示;二、由于组成短语的某些词本身具有多义性和语音节奏的变化所导致;三、由于语法规则是一个有限的系统,而客观的事物则是无穷无尽的,人们用有限的语法关系来表达无限的语义关系,必然会出现一个结构体表示多种结构关系或多种语义的现象,即多义短语。

下面从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两方面去观察各种类型的多义短语,多义短语可以分为五个主要类型。

一、结构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这类多义短语是由于构成这一短语的某个词有几个词性而形成的。

例如,“进口机电产品”,作为谓词短语,它表示的是“进口什么,进口机电产品”,是动宾关系;作为名词短语,它表示的是“什么机电产品,是进口的机电产品”,是偏正关系。

又如,“学习雷锋的故事”,作为谓词短语,它表示的是“去学习什么,学的是雷锋的故事”,是动宾关系;作为名词短语,它表示的是“学习的是雷锋的故事”,是偏正关系。

又如,“她和你的同学”,作为名词短语可以表示两种含义,一是“她的同学和你的同学”,一是“你的同学和她”。

再如,“冰心的书”,“冰心”作为“书”的修饰成分,可以表示几个意思,比如“冰心写的”、“冰心拥有的”、“冰心带来的”、“冰心丢的”、“冰心买的”、“冰心赠给的”等含义,由此造成“冰心的书”这一短语具有多义。

现代中文语法论文语法研究论文

现代中文语法论文语法研究论文

现代中文语法论文语法研究论文汉语核心句的“学习者-构造”双成素分析摘要:到目前为止,汉语语法学界仍未就汉语的核心句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

笔者认为,要想进行汉语句子的构造特征及其句法成分的认定,第一步必须挖掘出汉语的基础构造特征。

可以采用“学习者-构造”双成素策略,即从汉语学习者角度演绎出最小述谓构造。

做法是:在英语语法学家关于英语核心句论述的启发下寻找出判别汉语基础构造的标准,然后以此标准寻找出汉语的最小基础构造。

从而得出汉语共有9种最小基础构造。

此理论方法具有普世意义,能帮助我们找出人类其他语言里的最小基础构造,促进世界语言之间的同构性对话。

关键词:构造学习者最小述谓构造核心句一、研究的必要性: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对于汉语句型,前人已经做了不少研究,但是对于什么是汉语的基础语句或核心句型,人们尚未达成共识(施兵,2009)。

究其原因,汉语语法学界还没有从语言哲学的高度看汉语句型,没有从认知角度分析汉语句型,进而挖掘汉语核心语句(kernel clause)与其他语言里核心语句的共性。

这种现状显然不利于汉语的国际推广。

因此,如何建构一个理论上符合汉语事实、实践上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句型系统,显得更加迫在眉睫。

二、研究任务: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句型是语法研究的一个难题。

句型研究应该着眼于整个句子的构造格局,通过概括分析,突出反映富有典型性的句法特征组合,从而明晰汉语语法的个性特征。

本文将从学习者角度和构造角度,探索汉语的构造类型学特征。

作为核心句型研究的第一步,应当弄清汉语的构造类型特征。

从语言学家关于语言(主要是英语)构造的研究中,提取基本思想。

以此为出发点,抽象出汉语构造类型学特征。

本文致力于解决的主要技术难题是“汉语句子的构造特征及其句法成分的认定”,技术方案是“最小述谓构造”和“学习者角度”,即“从学习者角度出发的最小述谓构造”。

第一步首先要完成“汉语句子的构造特征”的研究,至于“句法成分的认定”,将在后期研究推出。

现代汉语语法在文言文中作用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在文言文中作用论文

现代汉语语法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文实词、文言文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可见,要让一个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读懂文言课文,首先要理解和掌握课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古今异义及一词多义的意义和用法,还有词类活用和倒装句式的类型。

学生只有搞懂了文言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和用法,才能慢慢地读懂浅易文言文,才能发掘隐藏在文本之内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才能领略到中华文化之瑰宝。

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都有同感:如何将纷繁复杂的文言现象解释清楚?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以我粗浅的认为,运用现代汉语语法这一法宝来解释文言现象,就会觉得轻松自如,清清楚楚。

针对学生的基础差异(有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语法,有些学生几乎是一无所知),教师可以安排6-8课时进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讲解。

其实这个教学课时的安排并不多余,因为现代汉语语法不仅在文言文中作用尤为重要,而且在辨析修改病句及写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绝对不可忽视。

另外,在高二的选修教材中也有相应的内容(《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应用》)。

必修一第二单元是古代记叙散文。

这个单元的《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节选自我国经典作品《战国策》、《史记》。

要让学生对经典名著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能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是要扎扎实实的做好文言词句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汉语语法来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文言现象的例子。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不了解词类活用的道理,就不能正确理解和解释备货用的词义,阅读古文就会遇到困难。

所谓词类活用,就是某些类型得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原来的一般性质和语法功能的灵活用法,离开这种语言环境就失去了这种功能。

如《鸿门宴》中“项伯杀人,臣活之”这个“活”是形容词兼属动词,如果带宾语有使令的意思。

中学语文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重要性分析论文

中学语文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重要性分析论文

中学语文中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重要性分析摘要:新课改以后,教材淡化了语法教学的相关知识点。

文章认为中学生有必要较为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意义,并针对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提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法知识;重要性;一、学习语法知识的重要性1. 语法知识能理性地指导我们修改病句。

从小学到初、高中的语文考试,都有病句修改的题型,病句修改自然离不开语法知识。

比如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等,都涉及到句子结构的知识,如果有相关的语法知识,学生自然就会去思考缺了什么成分,句子的哪个成分和哪个成分搭配不当,然后根据句子结构,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

如果没有接触过语法,遇到这样一个句子:“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

”一般就会根据生活积累,或者凭感觉去修改,要么去掉“从”和“中”,要么再去第二个句子中的“是”,感觉上是对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抓住病句修改的根本原因。

如果学习了语法,那情形就完全不一样。

因为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2.语法知识有助于准确地理解词义。

学习语言的组合规则,对于理解词义、辨析反义词、近义词等都有很大帮助。

比如语速如何组成词语,词语和词语如何组成短语,其中组合的结构不同,表意也不同。

比如“老师”、“孩子”,这是有一个基本成分和一个辅助成分构成的词,这一类词的意义由基本语素的意义来决定;再比如“热爱”和“雪白”这一类词,两个语素中后一个是主体,是偏正结构的词语,这一类词的意义中心在后一个语素上,前一个语素只是起修饰或限制作用。

那么,辨析同义词或近义词的结构类型,并抓住词语的核心语素,就会轻而易举地去解决。

3. 学习语法知识有助于准确地表情达意。

因为语法系统地讲解了句子的语气、语体色彩、语境等知识,学习语法,能使学生准确地运用语言,也就是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汉语语法学研究论文

汉语语法学研究论文

汉语语法学研究论文汉语的意合特点,就是汉语的理解和表达不依据某些客观的标记(形态变化)来确认语言组织,缺乏“客观性”。

比如,我们请十个人来标点同一篇文章或口语,就会有十种标点法,因为每个人对句子的“意尽为界”语感不同,客观上我们又找不到可以确定界限的形态标记。

由于客观标记缺乏,语言结构的确认上就更多地依靠人的主观感觉和判断,依靠人的逻辑为基础的推理。

因此汉语在结构安排中,也就尽量顺应自然的逻辑事理。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铺排语词。

这种以逻辑事理显示语法结构和脉络的意合方法和以人的主观感受来体认语言组织的方法,都说明汉语语法是一种需要人的主题意识积极参与的语法,而不是像西方形态语言的语法那样可以对之作客观、冷静的形式标记分析的语法。

汉语的这种主体性强,人的因素突出的特点,我们称之为汉语的人文性。

汉语句子的句读本体,逻辑铺排。

意尽为界,都体现出这种浓郁的人文性。

因为这些特点都是既简单又灵活,没有刻板的规定和硬性的标志作“非此即彼”的划分。

因而需要充分凭借人的语文感受来驾驭和把握。

中国现代语法学就在于用西方的形态语言硬性规定的形合语法来解释非形态的汉语的软性,弹性的意合语法。

与西方语言相比较,汉语在表达和理解上有哪些特点呢?一、意合与形合汉语语法是一种意合语法。

所谓意合。

首先表现在汉语语词的组合在词的形式上没有特定的要求。

而只讲究逻辑意义的通顺。

我们通常所说的“搭配不当”、“主谓不合”、“动宾不配”,大都是逻辑问题。

我们分析一个联合词组,不是考虑并列的成分在词形上是否相同。

而是考虑它们是否属于同一等级的不相交叉的概念;我们分析一个偏正词组,不是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在性、数、格上是否一致。

而是看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中心语和补语之间是否正确,恰当地表达了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补充和被补充的关系,是否使概念更加明确。

我们把一个短语组合成句子,考虑的是推理正确。

例如用“因为”“所以”联系的两个分句必须是因果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义短语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及歧义的消解
侯怡心
摘要:多义短语的分析和研究是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

由于语音变化、语义关系和语法结构不同造成多义短语。

本文主要从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两个方面去观察各种类型的多义短语,多义短语可以被分为五种类型。

多义短语歧义的消除,可以利用调整词序、换用或增删词语、运用标点符号和变换句式、依靠语言环境、重音和停顿等方法。

关键词:多义短语语法关系语义关系歧义
正文: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一个意义的短语叫单义短语,不止一个意义的短语叫多义短语。

多义短语能够表示多种语法结构或多种语义关系。

例如,“学习文件”,作为名词短语,可以表示偏正关系,即“用来学习的文件”;作为谓词短语,可表示动宾关系,即“学习这个文件”。

汉语中出现多义短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由于汉语基本上是属于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的语
言,语法关系主要靠虚词、词序两种语法手段来表示;
二、由于组成短语的某些词本身具有多义性和语音节奏的
变化所导致;
三、由于语法规则是一个有限的系统,而客观的事物则是无
穷无尽的,人们用有限的语法关系来表达无限的语义关系,必
然会出现一个结构体表示多种结构关系或多种语义的现象,即
多义短语。

下面从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两方面去观察各种类型的多义短语,多义短语可以分为五个主要类型。

一、结构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
这类多义短语是由于构成这一短语的某个词有几个词性而形成的。

例如,“进口机电产品”,作为谓词短语,它表示的是“进口什么,进口机电产品”,是动宾关系;作为名词短语,它表示的是“什么机电产品,是进口的机电产品”,是偏正关系。

又如,“学习雷锋的故事”,作为谓词短语,它表示的是“去学习什么,学的是雷锋的故事”,是动宾关系;作为名词短语,它表示的是“学习的是雷锋的故事”,是偏正关系。

又如,“她和你的同学”,作为名词短语可以表示两种含义,一是“她的同学和你的同学”,一是“你的同学和她”。

再如,“冰心的书”,“冰心”作为“书”的修饰成分,可以表示几个意思,比如“冰心写的”、“冰心拥有的”、“冰心带来的”、“冰心丢的”、“冰心买的”、“冰心赠给的”等含义,由此造成“冰心的书”这一短语具有多义。

二、语义关系不同的多义短语
这类多义短语主要是要搞清楚短语中出现的或潜在的动作的主体是施事还是受事,短语就可以理解了。

例如,“母亲的回忆”,“母亲”是施事的话,它表示的是“母亲回忆什么”;如果“母亲”是受事,那么它表示的就是“儿女回忆母亲”。

又如,“鸡不吃了”,如果“鸡”是施事,它表示的是“鸡不吃食”;如果“鸡”是受事,那么它表示的是“不吃鸡”。

又如,“他谁都认识”,“他”是施事的话,它表示的是“他认识许多人”;如果“他”是受事,那么它表示的是
“许多人认识他”。

再如,“反对的是张主任”,“张主任”是施事,它就表示“张主任反对人家”;如果“张主任”是受事,那么它表示“人家反对张主任”。

这种多义短语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相同,要想分化它们,层次分析法无能为力,只能用语义分析标记出它们的不同,即标记出动作的主体是施事还是受事。

三、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都不同的多义短语
虽然这类多义短语比较少,但也不是完全不存在的,这就要综合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

例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如果“狗”是施事,那么它就是一个定中短语,是偏正关系,表示“猎人被狗咬死了”;如果“狗”是受事,那么它就是一个动宾短语,表示的是“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四、词类或词义不同造成的多义短语
例如,“饭不热了”,当“热”是形容词时,表示“饭凉了”;当“热”是动词时,表示“饭不用再加热了”。

再如“蒋介石开刀了”,当“开刀”是本义时,表示“蒋介石生病开刀了”;当“开刀”比喻“大屠杀”时,表示“蒋介石向人民开刀了”。

五、语音不同造成的多义短语
语音不同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词语的轻重音造成短语多义
例如,“这是东西”,如果“西”字读轻音,那么“东西”表示“一件物品”;如果“西”字读本音,那么它表示“东西方向”。

(二)多音字的不同读音造成短语多义
例如,“他是大夫”,如果“大”读“da”,那么它表示“古代的一种官名”;如果“大”读“dai”,那么它表示“医生”。

现在我们来谈谈如何消除多义短语的歧义。

短语的多义现象虽然不如词那样普遍,但是对语用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要排除多义短语中的歧义,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
一、利用重音和停顿
多义短语既然经常受到这一短语的词的语音与节奏变化的制约,由此,我们也可以利用重音与停顿来排除歧义。

例如:(1)“他快累死了”
其中“累死”易产生歧义。

为此,如果将“死”读作重音时,它成为“累”的结果补语,所以“累死”表示“累的死了”;如果把“死”读作轻声时,它成为“累”的程度补语,那么,“累死”表示“把人累得够呛”。

(2)“他想吃烤土豆”
其中,短语“烤土豆”重音所在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若将“烤”读作重音,此句意为“他不想吃煮的或炸的土豆,而是要吃烤的”;若将“土豆”读作重音,此句意为“他不想吃烤的山芋或者其他什么东西”。

(3)“看见他笑了”
此句若表达“见到他,我很高兴的笑了”的意思,便是“看
见他/笑了”的停顿方式;若表达“看见的是他笑了”的意思,便是“看见/他笑了”的停顿方式。

二、增加或更换词语
一个词具有几个意义,往往是造成由这类词构成的短语出现歧义的重要原因。

为此,增加或更换某一词,常常能避免短语产生歧义。

例如:
增加词语:
(1)“厂长的问题”
把“厂长的问题”说成“厂长存在的问题”或者“厂长提出的问题”,就明白了。

(2)“考公务员”
“考”这个词含有“测验”、“考查”、“报考”等多个义项。

把“考公务员”说成“出题考公务员”就明白了。

更换词语:
“三个民族院校的学生”
此短语中的“三个”究竟是修饰“院校”还是“学生”,不明确。

因此,如果是修饰“学校”,可以变“三个”为“三所”;如果是修饰“学生”,就可以变“三个”为“三位”。

三、依靠语言环境
多义短语尽管不如词那样普遍,但在汉语言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其中不少表面相同,而结构关系和功能都不同的多义短语,只有放到一个更大的组合或者句子中,才能显示出其结构关系和
意义的不同,表现很强的选择性和排他性。

可见,依靠语言环境,使多义短语的意义单义化,是排除短语歧义最有效的方法。

例如:“发现了敌人的哨兵”,此短语是动宾短语,还是偏正短语,只有放到更大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

“三连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这一语境中,表达的是动宾短语的意思;“那个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这一语境中,表达的是偏正短语的意思。

四、调整词序
词序是指短语或句子里面词的排列次序,它是汉语的重要语法手段。

词序不同,短语或句子内部的结构也不同。

汉语中的词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换的,变换后有些短语或句子的意思变化不大,有些则变化很大。

因此,调整词序,有时可以排除歧义,使某些多义短语单义化。

例如:
(1)“咬死了猎人的狗”
此短语中“狗”到底表示施事还是受事,语义不明。

所以,可采用主宾换位置的方式,用“猎人的狗被咬死了”表示受事;用“狗咬死了猎人”表示施事。

(2)“他谁都不认识”
此短语中“他”是是施事还是受事,语义不明。

因此,可采用主谓变换的方式,用“他不认识谁”表示施事;用“谁都不认识他”表示受事。

五、运用标点符号和变换句式
例如:
(1)“开会吧,学生家长都到齐了”
到底是“学生”和“家长”都到齐了,还是“学生的家长到齐了”,语义不明,可以在“学生”和“家长”之间加一个顿号“、”就可以表达明确了。

(2)“鸡吃了”
到底是“鸡吃食了”还是“人吃了鸡”,意义不明。

首先,“鸡吃了”是一个普通的判断句,把它变为被动句“鸡被吃了”,语义就明确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多义短语的歧义属性,是一种十分有趣的语言现象。

多义短语给我们带来了语言交流或是书面表达上的误解,但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消除多义短语的歧义,对正确运用语言,提高表达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