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在中国统治思想中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家思想在中国统治思想中的重要性

一说到中国文化、中国文明,外国人可能会说,中国文化是儒家文化、中国文明是儒家文明。而了解一些历史的中国人则会讲在中国很长一个阶段的统治中,往往是外示儒家而内用黄老。其实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法家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的统治阶级的思想中。

先秦的诸子百家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为人民求解救,以仁义为政治最高规范的类型,有儒、道、墨、阴阳家等;

二类:为统治者争权势,以富强为最高目的的类型,齐鲁与卫晋系统的法家属于此列;

三类:不涉及政治的基本方向问题,而只论各国相互攻取的策术长短的阴谋家类型,纵横家属之。

法家的思想核心,在于要求将政治权力彻底的集中在人君手中,要“独制四海之内”。《韩非子·二柄篇》谓:“明主之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所谓刑德,日: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这中间没有一点道德与情感的因素。

而在经济方面,法家自商鞅起,便主张抑工压商,使人民出于农耕一途;而农耕与战斗,又紧密地连结在一起。法家采用军事组织与人民平时生活相结合的方法,即耕又战,在加上连坐与战时军法的实施,遂将臣民牢牢控制在主君手上。

道家墨家反对战争,纵横家主张对立中的均势。惟有法家彻底主张武力统一,而且统一后的政治形态,是彻底的中央集权。即所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

很明显,在各国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法家思想最能为各国主君所接受,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秦朝的商鞅变法,其结果是秦于商鞅死后一一七年统一天下。商鞅虽因各种原因最终失败,但法家思想却取得了成功。可是,法家虽然使秦统一六国,但也正因为秦的重刑,而仅历二世而亡。后人评述: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极大的削弱了法家在中国统治思想上的地位。

大家知道,中国真正在军事上与思想上立国是在汉代:高祖立国,用叔通之言,三代效黄老之术,至孝武皇帝北驱匈奴,南平吴越,东收朝鲜,西服羌狄,受董仲舒《春秋繁露》,罢废百家,独尊儒术,遂开二千年中华文明。

这之后,儒家思想被做为中国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一代代的传承下去。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被称为一代大儒董仲舒改造后的儒术: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若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这中间不无法家的影子。但秦因法而亡,所以法家便成为当时的忌讳。

实际上,汉代的学者在高祖建汉后,便一直在思索治国的策略。董仲舒其《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五行相胜》中的依法听讼,依法刑人,便是先秦法家一断于法思想的发展,只是此时却已成为了儒家之术。

董仲舒对于法的改造,还在于由先秦时期单纯的用法或刑罚进行统治,变为礼法并用,德主刑辅。首先必须实行德教,其次才是刑罚。即所谓前德而后刑,先教而后诛。这种思想与当时的统治形势相适应:虽重刑而不用其极。因此在起用后极大的增强了汉中央集权的统治。

我们读历史,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中国最强大的社会都出现了酷束,汉有张汤、阳球,唐有来俊臣、周兴。这从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法家思想在统治思想中的作用。

由此可见,法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儒家思想中,或者说儒家思想为适应其治国的需要,将法家思想包融其中。但不管怎样,我们研究中国历史时,都不应忽略法家思想的重

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