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论文写作第六讲秦汉史研究热点与资料索引

合集下载

秦汉文学史之秦汉文学概述资料讲解

秦汉文学史之秦汉文学概述资料讲解

秦汉文学史之秦汉文学概述秦汉文学史之秦汉文学概述秦汉文学概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在相继灭掉韩、赵、魏、楚、燕之后,又派大将王贲从燕地向南挥戈攻齐,生俘齐王建,六国遂平,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自称始皇帝,建立了秦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也使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名符其实的大统一。

这种大统一不仅是政治上的统一,而且也表现为军事统一,经济统一,文化统一,即所谓车同轨,书同文.从此以后,在世界的东方,在中国大陆上,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就对自己的祖国,表现出了一种无比强大的向心力,虽经多次内乱与外患,但仍然分久必合,保持了文化文明诸方面从未间断过的连续性,使华夏炎黄子孙始终得以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种前所未有的大统一,不仅在更广阔的背景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且也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但是,由于秦始皇和先秦法家一样,过分迷信武功、法吏而轻视文治,完全接受了法家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的偏颇的理论主张,尤其在他晚年(公元前213年)在社会矛盾已经十分尖锐,社会危机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又错误地接受了不懂得如何守成的法家人物李斯的焚书建议,严酷地推行旨在愚民的文化专制政策,妄图以此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结果更加剧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

到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秦王朝自建立只短暂的十六个年头,就在公元前206年被刘邦、项羽的起义大军推翻了。

秦王朝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只存在15年。

这期间除皇帝的诏令和臣下的奏疏等实用文字外,没有散文名篇传于后世。

而在文学发展中起过一定影响的是完成于秦统一前秦王政八年(公元前 239)的《吕氏春秋》和李斯作于秦王政十年的《谏逐客书》。

前者由秦丞相吕不韦主持,由其门客集体编著,它同先秦其他诸子散文一样,有不少地方借寓言故事说理,富于文学意味;书中还保存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文遗闻,是后世研究先秦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研究先秦秦汉的书籍

研究先秦秦汉的书籍

先秦秦汉时期的研究研究目标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先秦秦汉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探讨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通过分析相关的历史文献、考古资料以及学术研究,揭示该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以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阅读先秦秦汉时期的古代文献,如《史记》、《汉书》、《论衡》等,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考古研究:通过分析先秦秦汉时期的考古遗址、墓葬、器物等,了解当时的生活形态、产业结构和社会制度等,为历史研究提供实证资料。

3.学术研究:通过参考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包括近代以来的学术著作和研究论文,探讨先秦秦汉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等,了解不同学者的观点和争议。

发现1.政治发展:先秦时期诸侯之间的争斗和战争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和动荡,秦朝的崛起和统一结束了分封时代,汉朝的建立为中国历史进程奠定了基础。

2.经济变革:大农经济在秦汉时期达到巅峰,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给商业和手工业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3.社会结构:先秦时期的社会结构主要是封建制度,分为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阶层,而汉朝通过推行九品中正制,使社会有了一定的流动性和阶层调整的机会。

4.思想演变:先秦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他们对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论先秦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先秦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进程和文化传统的形成。

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的方向。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政治的稳定和统一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的流动性和阶层调整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思想的交流和融合对文化的繁荣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先秦秦汉时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封建制度的限制、经济的不平衡和社会的不公等。

中国秦汉时期的历史纪实文献

中国秦汉时期的历史纪实文献

中国秦汉时期的历史纪实文献中国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极具变革性质的时期。

而这个时期的历史纪实文献,则是我们了解并研究这个时期的重要素材。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各项改革措施,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而汉武帝则继续推行改革,使东汉时期进入了繁荣与鼎盛的阶段。

以下将从不同方面描述秦汉时期的历史纪实文献。

对于秦汉时期的历史纪实文献,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史记》。

《史记》是我们了解秦汉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国史学的奠基之作。

它由史官司马迁所著,分为纪传体、编年体和世家体等不同形式,共计一百三十篇。

在《史记》中,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等重大事件都有详尽的记载,为后人了解秦始皇及其战争、治理政策等提供重要的线索。

此外,在秦朝末年,经过暴乱与战乱,兴起了一股割据势力,而这些割据势力也有详细记载在《战国策》中。

《战国策》是流传至今的用以记载战国时代诸侯国政权及其它割据势力历史的文献集,对于了解这个时期的战争、政治斗争等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纪实文献通过讲述当时战国诸侯的兴衰,揭示了割据势力的产生与发展,为了解秦朝灭亡及之后的秦汉过渡提供了重要信息。

而在汉朝,由于汉武帝的统治,使得国家进入了一个繁荣与鼎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也有详细的记录在《汉书》中。

《汉书》是东汉时期司马迁的继任者班固所著的一部历史文献,主要记录了从西汉到东汉建立的历史情况。

其中包括了诸多史书以及学术论著的述评,对于研究秦汉时期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丰富的资料。

除了以上这些重要的史书之外,还有一些碑刻、石刻以及演出剧本等文物也是我们了解秦汉时期的重要来源。

如著名的《刘备传》碑和《吴起碑》等,这些碑上记载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我们了解那个时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还有众多的汉代石刻,如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碑》等,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交流、政治活动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的历史纪实文献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政治、战争、文化等方方面面。

秦汉时期主要的文献资料

秦汉时期主要的文献资料

秦汉时期主要的文献资料一、基本史籍《史记》《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

司马迁(约前145 或前135—?),本卷丁编别有传。

《史记》全书五十二万言,上起传说中的五帝,下迄汉武帝末年。

记述了三千余年的历史。

全书略于先秦,详于秦汉,所述秦商鞅变法至汉武帝晚年的历史,约占全书篇幅的五分之三左右。

《史记》的史料来源十分广泛,既有取自先秦文献和政府档案,也有作者司马迁自己游历的所见所闻。

书中有些汉代人物的事迹,甚至是司马迁亲身交往所了解的。

司马迁在此基础上,考信择善,当书则书,秉正不阿,疑则存疑,或缺略不论。

刘向、扬雄等汉代知名学者都服其有良史之才,以为“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作为一部规模宏大的通史,《史记》的内容非常丰富。

举凡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的典章制度和重大事件,以及天文地理、风俗民情、民族关系,乃至东亚、东南亚、中亚诸邻国的社会情状,都在书中得到了反映。

其所记载的历史人物,上自帝王将相,下及游侠、商贾、医卜、俳优等等,大都栩栩如生,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的图景。

《史记》在流传过程中,有亡缺也有续补。

最先提出《史记》有缺的是东汉卫宏。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谓《史记》“十篇缺,有录无书”。

三国时张晏胪举亡缺十篇的篇目,即《景帝纪》、《武帝纪》、《礼书》、《乐书》、《兵书》(按:当即《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三王世家》、《日者列传》、《龟策列传》、《傅靳蒯列传》等篇。

他还指出《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和《日者列传》是元、成间博士褚少孙补作。

后人对张晏的说法有不同意见。

一般认为,十篇并非全佚,褚少孙所补也并非四篇,凡今本中标“褚先生曰”者皆是,其所补虽缺乏史识及文采。

其他续补者尚有刘向、刘歆、冯商、卫衡、扬雄、史岑、梁审、肆仁、晋冯、段肃、金丹、冯衍、韦融、萧奋、刘恂等,所补内容,已无从稽考。

最早为《史记》作注的,是东汉人延笃,撰《史记音义》一卷,早亡。

《中国断代史系列:秦汉史》记录

《中国断代史系列:秦汉史》记录

《中国断代史系列:秦汉史》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中国断代史系列 (2)1.2 研读本书的目的与意义 (3)二、秦汉史概述 (5)2.1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社会背景 (5)2.2 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 (7)三、秦汉的政治制度 (8)3.1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9)3.2 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与完善 (10)四、秦汉的经济状况 (11)4.1 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11)4.2 货币制度与财政政策 (13)五、秦汉的社会结构 (13)5.1 民族融合与阶层分化 (15)5.2 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活 (16)六、秦汉的文化成就 (17)6.1 文学创作与思想传承 (19)6.2 科技创新与艺术成就 (20)七、秦汉的历史事件与人物 (21)7.1 重要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分析 (23)7.2 著名历史人物的评述与解读 (25)八、结语 (26)8.1 对秦汉史的总结与评价 (27)8.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28)一、内容简述《中国断代史系列:秦汉史》是一本关于秦朝和汉朝历史的著作,通过对这两个重要历史时期的详细阐述,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辉煌时期。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秦朝的历史,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建立长城等重要事件。

第二部分则重点讲述了汉朝的兴起、发展和繁荣,包括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汉武帝时期国家疆域的扩张、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儒家学说的发展等方面。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时期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对比秦朝和汉朝的异同,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

《中国断代史系列:秦汉史》是一部内容丰富、观点独到的历史著作,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1.1 《中国断代史系列《中国断代史系列》是一套全面揭示中国古代历史的著作,其中包括了多个历史时期的研究,旨在呈现给读者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视角。

秦汉史研究前沿问题会议手册

秦汉史研究前沿问题会议手册

秦汉史研究前沿问题会议手册
一、会议主题
秦汉史研究前沿问题
二、会议背景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推动秦汉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提高研究水平,本次会议将聚焦于秦汉史研究的前沿问题,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交流。

三、会议议程
1.秦汉政治制度研究
2.秦汉经济与社会发展
3.秦汉文化与思想
4.秦汉民族与疆域
5.秦汉科技与交通
6.秦汉法律与刑名
7.秦汉边疆与民族
8.秦汉简牍的整理与研究
9.秦汉文献与出土资料研究
四、参会人员
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文献学家等专家学者,以及热衷于秦汉史研究的青年学者和学生。

五、会议时间与地点
时间:2024年1月16日
地点:会议中心
六、注意事项
1.请务必在会议开始前15分钟到达会场,以便签到和安排座位。

2.请携带有效证件参加会议,以便核实身份。

3.会议期间请保持手机静音或者关闭,以免影响其他与会人员。

4.请遵守会场纪律,不要在会场内吸烟、喧哗等。

5.请积极参与讨论,与其他与会人员交流心得和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
三十年来秦汉史研究和整个历史学的发展基本同步 ,大致可以 20 世纪 90 年代上半叶为限 ,划 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 ,学术界致力于拨乱反正 ,纠正以往研究中“左”的倾向 ,对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唯物史 观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否存在统一的规律和法则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发展的动力等重大理论问 题 ,展开热烈讨论 ,这种学术思潮也直接反映在秦汉史研究的选题上 。这一阶段的选题仍主要集中 在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 、土地制度和所有制形态 、农民战争 、阶级关系 、民族关系 、历史人物评价等 “五朵金花”问题上 。学者的观点虽然存在重大分歧 ,但普遍摆脱了教条主义倾向 ,从理论 、方法和实 证上深化了研究 ,并出版了大量总结之作 。
笔者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http :/ / cnki. net/ index. ht m) 中 ,以 1978 年 1 月 1 日至 2009 年 5 月 15 日为限 ,对其收录的学术期刊和重要会议 、重要报纸论文 ,分别以“秦汉”“、秦代”“、秦 朝”“、秦王朝”“、汉代”“、两汉”“、汉朝”“、汉王朝”“、西汉”“、东汉”为题名检索词进行检索 ,共检索到 11614 篇论文 。这一数字虽然不能囊括这一时期所有秦汉史论文 ,但大致可以反映三十年来秦汉史 论文发表的规模以及各个时期研究的侧重和变化 。
11
14
5
70
19
秦王朝
9
4
5
6
7
15
3
汉代
108
273
422
523
786
1525
492
两汉
35
76
118
151
282
438
143
汉朝
12

秦汉史研究

秦汉史研究

秦汉史研究一、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行了广泛而艰苦的探讨﹐从经济史﹑社会通史﹑思想史﹑民族史等方面构成了一个体系﹐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民族史研究作出了贡献。

﹑《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中国历史讲稿》等四、吕思勉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上海私立甲种思勉读史札记》等。

五、林剑鸣自70年代初致力於秦汉史研究,著有《秦史稿》、《秦汉史》、《简牍概述》、《秦国发展史》、《秦汉社会文明》、《汉武帝》、《法与中国社会》、《中国古代史》第一卷(主编)等六、林甘泉中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古代经济史学家和秦汉史学家。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

从事秦汉史、土地制度史、经济史、史学理论的研究。

曾参加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撰写工作,是第二、三册主要执笔人。

著有《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论稿》、《林甘泉文集》,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第一卷、《郭沫若与中国史学》、《中国历史大辞典·秦汉史》、《中国大百科七、安作璋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名历史学家。

1951年齐鲁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毕业。

曾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历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史、山东地方史、齐鲁文化史、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创始人之一,被誉为秦汉史大家。

主要著作有:《汉史初探》、《两汉与西域关系史》、《班固评传》、《秦汉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秦汉官制史稿》(合著)、《秦汉官吏法研究》(合著)、《学史集》、《秦始皇帝大传》(合著)、《刘邦评传》(合著,后增订为《汉高帝大传》)、《汉武帝大传》(合著)、《汉光武帝大传》(合著)等,其中6部由中华书局出版。

八、周天游硕士学位。

1982年3月毕业后,留校任教,博士生导师,先后任历史系古籍整理教研室主任、历史系副主任、教授、西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和西北大学图书馆馆长等职,原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

中国断代史系列:秦汉史

中国断代史系列:秦汉史

科技篇中,作者对秦汉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 阐述。其中,对秦朝的建筑技术、武器制造以及汉朝的天文历法、医药学等科技 领域的成就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还对这一时期的科技交流与影响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
《中国断代史系列:秦汉史》的目录分析展示了这一时期历史的多个方面。 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社会,从民族到宗教,从科技到思想,作者都进行了全 面而深入的阐述。这本书不仅为我们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 为我们思考和理解中国历史的演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对于秦始皇的政治措施,钱穆认为其内废公族,外灭人国,造成封建制的崩 坏,县制的推行,奠定了秦的一统之局。同时,他还详细论述了秦始皇的文化政 策,包括焚书坑儒、著述的成就以及文化上的冲突等。对于秦的覆亡,钱穆认为 在于未一视战败国而休养之,以奴隶视之,故秦前后仅十五年而亡。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秦汉时期的历史,也对我自己的人生 有了新的启示。我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其独特 的背景和特点。我理解到历史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我 从书中获得的最重要的启示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 面对,并且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
同时,对秦汉时期的科技思想和创新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揭示了秦汉时期科技的演变和发展。
本书的制度篇对秦汉时期的官制、法制、教育、选举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详 细地介绍了秦朝的官制等级制度和法律体系,以及汉朝的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同时,对秦汉时 期的制度思想和制度建设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析。
本书的军事篇对秦汉时期的战争、国防、军事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详细 地介绍了秦朝的军事组织和战争策略,以及汉朝的国防建设和军事改革。同时,对秦汉时期的著 名战役和军事思想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析。

文化信息与检索

文化信息与检索

检索课作业一请使用知网数据库搜索有关秦汉史方面的综述文献!检索课题:秦汉史。

检索工具:知网数据库。

检索途径:主题检索。

检索步骤:1.分析课题,明确检索要求。

2.选择检索方法和检索工具。

首先了解秦汉史的概念,中国知网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并且准确,可以选择;3. 熟悉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用主题检索的方式,主题秦汉史,检索并记录结果。

检索结果:检索结果616条。

(如下图)检索小结:此次检索采用主题检索,利用关键词检索,检索内容全面,丰富,可供使用者选择,但内容不精确,繁琐。

二请用知网检索光明日报2010年发表的国际经济方面的学术文章。

检索课题:光明日报2010年发表的国际经济方面的学术文章。

检索工具:知网数据库。

检索途径:主题检索。

检索步骤:1.分析课题,明确检索要求。

本课题属于经济学方面的范畴,使用近年出版的综合性及经济学专业的中文参考工具书查找。

2.选择检索方法和检索工具。

依据课题要求选择中国知网检索。

3. 熟悉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用主题检索的方式,主题国际经济,发表时间2010年,文献来源,光明日报,检索并记录结果。

检索结果:检索结果6条。

(如下图)检索小结:此次检索采用主题检索,利用关键词检索,时间限制,和来源限制,检索内容全面,丰富,内容精确,可供使用者选择。

三请用读秀全面搜集有关南阳独玉的各种资料。

检索课题:南阳独玉or 独玉检索工具:读秀数据库检索途径:主题检索。

检索步骤:1.分析课题,明确检索要求。

本课题属于记录方面的范畴,使用近年出版的综合性及记录类的中文参考工具书查找。

2.选择检索方法和检索工具。

依据课题要求选择读秀检索。

3. 熟悉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用主题检索的方式,主题南阳独玉,检索并记录结果。

检索结果:检索结果27条。

(如下图)检索小结:此次检索采用主题检索,利用关键词检索,检索内容全面,丰富,内容精确,可供使用者选择。

秦汉史基本史料及其相关资料

秦汉史基本史料及其相关资料

秦汉史基本史料及其相关资料整理专业:中国古代史姓名:范黧学号:M070494一、基本史料(一)“前四史”和《资治通鉴》研究秦汉历史,最基本的史料包括《二十四史》中涉及到秦汉时期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以及《资治通鉴》。

1、《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司马迁所著部分篇章散佚,后由元、成帝时博士褚少孙补,凡注“褚先生曰”,即为褚少孙所补之处。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下至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前后跨越三千年的历史。

《史记》成书后,有多家学者为其作注,现存的主要有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世纪正义》。

起初三家注各自独立,到北宋时被合为一编,即今天的“《史记》三家注”。

今天研究《史记》,主要采用的是1959年中华书局所出标点校勘本,包含了《史记》正文和三家所注,由顾颉刚先生等分段标点,中华书局编辑部整理加工。

研究《史记》可以参考的工具书有:《史记注释综合引得》,哈佛燕京学社1947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再版。

《史记索引》,黄福銮编,香港中文大学崇基书院远东学术研究所1963年出版。

《史记人名索引》,钟华编,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

2、《汉书》东汉班固撰,其中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所续。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

全书共一百卷,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

《汉书》相对《史记》创造了新的体例,改《本纪》为《纪》,改《列传》为《传》,并且将《世家》并入《传》中,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

《汉书》在吸取《史记》成果的基础上,纠偏补缺,如补立《惠帝纪》,为张骞设立专传,还增补了很多史料,特别是诏书、奏疏等。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秦汉史第6节 秦汉的文化和科技 提纲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秦汉史第6节 秦汉的文化和科技 提纲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第6节秦汉的文化和科技一、文化要点提示: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选择性必修三P8)。

秦朝思想推崇法家学说(选择性必修三P3)、焚书坑儒(中外历史纲要上P17)汉朝思想黄老无为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奉黄老无为思想(中外历史纲要上P20)儒家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由此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选择性必修三P3)宗教佛教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派使臣前往西域求法并在洛阳修建白马寺请西域高僧传教(中外历史纲要上P42)道教东汉末年,本土宗教道教兴起(中外历史纲要上P42)史学《史记》作者西汉司马迁(中外历史纲要上P23)内容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P23)体裁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中外历史纲要上P23)地位文字精炼,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中外历史纲要上P23)《汉书》作者东汉班固(中外历史纲要上P23)体裁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中外历史纲要上P23)文学①两汉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汉赋、乐府诗上(中外历史纲要上P23)②东汉民间流行五言诗(中外历史纲要上P23)③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中外历史纲要上P23)艺术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中外历史纲要上P43)【错误曝光台】错误:焚书坑儒使先秦以来的所有文化书籍毁于一旦。

正解:焚书坑儒主要销毁的是非秦国历史的史书,非博士官所掌管的《诗》《书》和诸子百家著作等,其他如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等没有销毁。

二、科技汉朝医学《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学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中外历史纲要上P23)(选择性必修二P84)《神农本草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中外历史纲要上P23)《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博采众方,提出辩证施治原则,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选择性必修二P84),被后世誉为“医圣”(中外历史纲要上P24)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华佗“麻沸散”是从植物中提取、适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中外历史纲要上P24)“五禽戏”是健身方法(选择性必修二P84)数学《周髀算经》/记载了用竿标测日影以求日高的方法,最早引用了西周初年勾股定理的特例商高定理(中外历史纲要上P24)《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中外历史纲要上P23)造纸术造纸术改进蔡伦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外历史纲要上P23)地理学候风地动仪张衡测定地震方位(中外历史纲要上P24)天文学《灵宪》张衡天文学专著(中外历史纲要上P24)农学《氾胜之书》氾胜之 (中外历史纲要上P24) 《四民月令》崔寔(中外历史纲要上P24)【图现历史】五禽戏【错误曝光台】1.错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6课先秦至秦汉的经济生活与文化传承主题二传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能力探究专题一先秦至秦汉时期第6课先秦至秦汉的经济生活与文化传承主题二传

主题二传承与交流——先秦至秦汉文化发展与传播学者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及价值史料一孟子认为先王因为有善心,所以才实行仁政,仁政之所以是正确的、合理的,是因为它植根于人的本性中,是合乎人性的。

因此认为君主之行事,必须以民意为依归,认为民意即天意,若君主不能以人民意志为意志,人民可以把君主当作仇敌,起来推翻他。

孟子希望国君能“贵德而尊士”,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广泛地招揽人才,达到“王天下”的目的。

孟子还主张发展经济、轻徭薄赋,使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对人民施行教化,以达到王道。

——摘编自李秋华《孟子仁政思想初探》史料二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

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

——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等(1)根据史料一,概述孟子“王道”政治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影响。

[提示] 内涵:“王道”政治立足于人心,合乎人性;“王道”政治要施仁政、以民为本,顺民心、合民意;“王道”政治要选贤任能;“王道”政治要关注民生;主张以教化来实现“王道”政治。

积极影响:丰富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以民为本,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对后世国家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2)根据史料二信息,分析儒家“入世精神”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提示] 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精神;体现出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反映了儒家学者关心现实、关心民生、爱国忧民的政治情怀。

学者观点——汉代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史料(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

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和学术环境的改变,秦汉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从改革开放前的秦汉史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上)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下)三个方面,探讨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

在改革开放前,秦汉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秦汉史研究被涂上了一层厚厚的政治色彩。

例如,对于秦始皇的评价,长期以来一直是以“暴君”为主,这种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对于汉武帝的评价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学术界往往将其简单地归为“英明领袖”,而忽略了他在位期间所采取的一些错误政策。

因此,改革开放前的秦汉史研究存在一些片面性和简单化的倾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和学术环境的改变,秦汉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考古发现为秦汉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证据。

例如,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的发掘,为研究秦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洛阳出土的文物也为研究东汉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些考古发现不仅丰富了秦汉史研究的素材,也提高了研究的精度和深度。

文献整理也为秦汉史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加大了对古代典籍的整理力度,出版了大量校注、今译等形式的文献资料,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同时,学术界也开始注重对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如《居延汉简》等,这些资料为研究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思想史研究也成为了秦汉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过去,秦汉史研究多注重政治、制度等方面,而忽略了思想方面的研究。

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等方面。

例如,对于秦朝法家思想的研究、对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研究等,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秦汉时期思想文化的认识,也为我们重新审视和评价这段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秦汉史研究的新得与心得_秦汉史论集_外三篇_述评

秦汉史研究的新得与心得_秦汉史论集_外三篇_述评

#书评#秦汉史研究的新得与心得)))5秦汉史论集(外三篇)6述评ù刘汉东秦汉史研究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部分,这基于当时的历史重要性。

长期以来,研究秦汉史的专家学者可谓多矣,且硕果累累。

也正因为如此,后来学者反而有些彷徨,不得不面对四大问题。

一是有关秦汉的各种材料,包括成文的和物化的各类信息载体,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数量显得不足,经过了千百年的研究者的反复爬梳,增加了材料运用的难度。

二是有关秦汉史的各种问题,从小到大,几乎都有研究成果,特别是重大问题,或有定论,或者认可,或者沉寂,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要有新的构思,才能有所突破。

三是历史为前人各种社会活动所遗留的痕迹,与总体文化相关,如何把握历史文化的关系,涉及到理论体系和一系列的观点问题,要有全盘和慎重的思考。

四是成果的发表和学术书籍出版难,不少颇有见地的成果因而不能及时面向社会和学术界,甚至常年湮没不闻。

在这种情况下,张荣芳教授的5秦汉史论集(外三篇)6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版,以下简称5论集6,文中观点,一般标页码,不注明论文题目)与各界读者见面,将有助于推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开拓和深入。

5论集6收入论文15篇,从内容上加以归类,笔者肤浅之识,意可分为四组。

第一组为社会与阶级研究,包括秦末大起义性质和西周/民0、/氓0身分两篇;第二组为经济状况,主要是田制和对外交通与贸易;第三组研究文化,涉及面较广,跨度较大,上及先秦,下至现代;第四组着眼于岭南地区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对南越国、岭南青铜铸造、地区文化等进行了探讨,资料发掘工作做得较细,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

关于社会和阶级研究,5论集6主要侧重于秦末农民大起义。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政体建立之后所爆发的第一次全国性大起义,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有关研究论著因之纷至迭出,数量很多。

但评论的角度有所不同,观点也就有所区别,甚至于结论迥然相异。

5论集6从大起义参加者社会身分入手,对其性质具体分析。

近年来秦汉史研究动向概览

近年来秦汉史研究动向概览

近年来秦汉史研究动向概览宋尚文秦汉史研究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一门重要课题。

其重要之点在于:它既承上且又启下,这个时期中国历史在制度与文化上都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并对后世有着极重大的影响。

所以,秦汉史的研究在这方面便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仅据个人所见,述其研究动向的几点可资注意的地方。

1.考古资料的发现,推动了秦汉史的研究。

静安先生早就提出了“两重证据法”,史学界也颇注意文献与考古的结合。

七八十年代的考古似乎更垂青秦汉史研究者。

杨家湾汉兵马俑、秦始皇帝陵兵马俑、睡虎地秦简、放马滩秦简、尹湾汉墓简牍、汉景帝阳陵、秦始皇帝陵、徐州狮子山汉墓及徐州兵马俑、西安西郊相家巷的秦汉封泥、广州西汉南越王御苑遗址等的发掘清理和资料的公布,大大地丰富了秦汉史的研究内容。

它们对秦汉史的研究价值,不只是资料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视野的开拓和思路的启迪。

学者们在此基础上,各擅其长,均有丰硕成果。

2.秦汉制度研究,这不是新课题,但是,近年来,主要是近一二年来,在这方面又有了新的开拓,取得新的进展。

1997年、1998年,台湾学者廖伯源先生向学术界贡献了《历史与制度——汉代政治制度试释》、《简牍与制度——尹湾汉墓简牍官文书考证》,还有其他一些著作和论文,对汉代皇宫的宿卫警备、监军制度、将军制度、爵邑制度、乡里制度等,做了进一步更细的探索。

3.地域史更展现出其优势。

地域史的研究,在国外行之久矣,在我国史学界受到重视且提到议程上来时间并不是很长。

虽然说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地域史历来是史学的重要一支。

在这方面,1996'年由周天游先生主编的《地域社会与传统中国》一书,虽不是秦汉地域史的论集,但其中也有相关的论文,如《汉代三辅研究》等。

1996年、1999年在广州、昆明召开的两届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年会,则明确地将秦汉时段的广州、昆明作为讨论的重要议题。

导向所至,学术界对这两处地方的历史做了认真的探索,取得了不小成果。

而在此期间,张荣芳先生的《南越国史》问世,则体现了地域史研究的新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新的理论;新的资料:出土资料很 多。
三、基本史料
1.前三史《史记》、《汉书》、《后汉 书》及其注解。
• 宋裴骃撰《史记集解》一百三十卷 • 唐司马贞撰《史记索隐》三十卷 • 清王先谦《汉书补注》(集历代67家的
考订要义,是为研究西汉历史和《汉书》 的基本著作)他和他的门人写的《后汉 书集解》
三、基本史料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3.秦汉政治制度 • 80年代以前,秦汉封建专制主义是研究的重点。
程树德《汉律考》(1919年自刊)、沈家本 《汉律摭遗》、曾资生《两汉文官制度》(重 庆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钱穆《刘向刘歆 父子年谱》(《燕京学报》第7卷,1930年) 和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商务印书馆 1935年)等是这方面研究的重要著作。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6.其他。秦汉史学、经学诸子、科学技 术、周边民族、中外关系等等也是研究 方向。
总而言之,秦汉史研究的主要方向:(1) 秦汉出土文献的整理和利用。(2)思想 文化史。 (3)地域史。 (4)研究不要局限秦汉史。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 思想文化。王子今《秦汉区域思想文化研究》 四川1998年。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 《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则 对以往较少注意的汉代下层社会观念进行了尝 试性整合。
一、秦汉史的特点和地位
• 2.中国社会基本结构模式在此时奠定。 例如政治体制、土地制度、社会类型等 都为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3.基本思想文化特质在此时奠定。如教 育制度、风俗习惯、思想、文化等。
• 4.中国历史上非常强盛的一个时期。
二、秦汉史研究的难易
1.三不易:史料少、文字难、研究者多; 2.三有利:新时代:研究角度可以有很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 再如睡虎地秦简屡见的“隶臣妾”,其性质有 奴隶说、刑徒说、国有奴隶和刑徒说。
• 再如闾左身分的辨析。主要观点有闾左是七科 谪之一的逋亡人、是贫民、是封建依附农、是 里佐、是迁徙者、是贱人等,意见的相左说明 这个问题还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此外研究者 还探讨了佃客、儒生、方士、游侠等群体。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随着睡虎地秦简法律文书的公布,秦法 律制度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一批成果 相继问世,栗劲《秦律通论》(山东人 民出版社1985年版)是其中的代表作。
在政区地理方面有周振鹤《西汉政区地 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和李晓杰 《东汉政区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4.秦汉社会与文化
• 群体研究。如地主阶级。值得提及的论文有何 兹全《秦汉地主与魏晋南北朝地主的不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2期)和 《两汉豪族发展的三个时期》(《秦汉史论丛》 第3辑)、杨一民《汉代豪族地主的历史地位》 (《历史研究》1983年第5期)、刘华祝《试 论两汉豪族地主坞壁》(《历史研究》1985 年第5期)、马彪《试论汉代的儒宗地主》 (《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4期)。
三、基本史料
• 汉简考释:如劳榦的《居延汉简考释》这部
书长期以来一直是治汉史者必读的著作。罗振 玉、王国维:《流沙坠简》,京都东山学社 1914年版;王国维:《流沙坠简考释补正》, 《学术丛编》1916年第1期。此外王氏还著有 《流沙坠简序》、《流沙坠简后序》等文,均 收入《观堂集林》。
三、基本史料
三、基本史料
• 汉简:在20世纪初以来,在甘肃、山东、湖
南、湖北、河北、安徽、青海、江苏、内蒙古、 广西等地发现汉代简牍共8万余枚。主要有敦 煌汉简939枚,居延汉简(10000余枚),罗 布淖尔汉简71枚,武威汉简640余枚,甘谷汉 简23枚,银雀山汉简7532枚,武威汉代医简 92枚,马王堆汉墓竹简960余枚,定县八角廊 汉简1000余枚,凤凰山汉简530余枚,居延 新简近20000枚等。
2.考古资料。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秦汉 考古资料越来越多。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 河北满城汉墓、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等被相 继发现,为秦汉历史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地下资 料。
• 考古资料主要有:墓葬文物、简牍文字等方面。
三、基本史料
• 以简牍资料为例。
• 秦简: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湖北、
四川、甘肃等地相继发现秦简近5万余枚。主 要有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1235枚)、 龙岗秦简(150余枚)、四川青川秦牍(2 枚),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460枚)、湖北 沙市周家台秦简(390枚)、湖北江陵杨家山 秦简(75枚)、王家台秦简(800余枚),湖 南湘西龙山里耶秦简(36000余枚)等。
• 2.吕思勉《秦汉史》(开明书店,1947 年)这部逾60万字的著作采取以时间为 经、专题为纬的编写体例。
三、基本史料
• 林剑鸣《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版)按秦人早期历史、秦国和秦朝三个历史时 段研究了秦发展、强盛和衰亡过程,在秦人来 源、秦的土地制度和秦文明特征等方面提出了 富有启发性的意见。
• 他撰写的《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在体例上吸收吕著《秦汉史》之长,不 仅对秦汉社会的历史演进轨迹进行细致探讨, 而且也涉及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
三、基本史料
• 马非百(元材)的《秦集史》,1982年中华 书局出版。这部著作分纪、传、志、表四部分, 分记秦人物事迹、典章制度、郡县设置、风俗、 教育、交聘、会盟等,是一部文献资料丰富的 秦史资料集。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 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 (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这部80万字的 专著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秦汉时 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形态、土地所有制形 式和经营方式、人口、农业、畜牧业、林业、 渔业、手工业、商业、货币、赋税徭役、经济 政策、不同社会群体的经济地位和资产及其生 活消费和少数民族经济等领域进行了全面综合 研究,提出了不少有深度的意见,是一部重要 的学术著作。
里耶秦简简介
• 内容:此次发现36000余枚简牍约有20余万字,
字体属古隶,内容多为官署档案,涉及当时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有通邮、军 备、算术、记事、行政设置、职官、民族等, 内容非常丰富。
里耶秦简简介
• 意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使得战国至秦这段历
史文字资料极少。里耶秦简极大地填补了有关秦朝历 史的大片空白。例如秦简记载了最早的“九九口诀 表”;“洞庭郡”的记载使得秦朝的郡达到37个;对 滴漏计时及文书收发时间的精确记载,可以看出秦在 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后,依靠严密的政治制度使它 的上传下达有了高效率的保证;简牍上大量关于奴隶 的记载,足以看出当时奴隶制度仍很发达。
• 秦代文明。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 出版社,1984年。林剑铭、余华青、周天游、 黄留珠《秦汉社会文明》(西北大学出版社, 1985年)。
里耶秦简简介
• 发现:2002年4月中旬,为配合湖南省重点工程碗米
坡水电站的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湖南龙山 县里耶镇沿河大堤涉及的里耶战国-秦汉古城进行了 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发掘最大的收获就是出土了2万余 枚保存完整的秦简,零碎的简牍也有1万余枚。在此之 前已发现的秦简仅有4000枚。此次里耶出土的3万余枚 秦简,是以前所发现的秦简总数的7.5倍。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 70年代末和80年代前期,秦汉封建专制主义是研究的 重点。关于封建专制主义的经济基础,以往有封建土 地国有制、小农经济和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三种看法。
• 林甘泉《论秦汉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秦汉 史论丛》第二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指出, 小农经济不能构成一种独立的生产方式,因而对上层 建筑的性质和形式不可能起决定作用;封建土地国有 制在秦汉土地所有制诸形态中不占支配地位;秦汉封 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与土地私有化的过程密 切相关,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和地主经济构成了封建专 制主义的经济基础。
地制度方面,重要著作有陶希圣《西汉 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陈 啸江《西汉社会经济研究》(上海新生 命书局1936年版)、王恒《汉代土地制 度》(重庆正中书局1945年版)等。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 1957年和1958年先后出版的李剑农 《先秦两汉经济史稿》、陕西人民出版 社1958年出版的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 丛》、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贺 昌群《汉唐间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研 究》。这三部著作分别从通史和专题的 角度对秦汉时期经济状况作了有益探讨。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 (3)上层建筑和阶级关系 • 关于秦汉社会性质的讨论深化了人们对
秦汉历史的认识,但在运用唯物史观的 过程中存在的颇为严重的教条和片面倾 向,限制了研究者的眼界,加之受某些 政治因素影响,这个讨论到60年代前期 基本住足。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2.秦汉社会经济状况 • 1949年前研究重点集中在经济形态和土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5.传世和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 重要著作有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1 年版)、《新语校注》(中华书局1986年版)和《盐 铁论校注》(中华书局1992年版),陈奇遒《吕氏春 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东观汉记校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周天游《八家后汉书 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后汉纪校注》 (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和《汉官六种》(中华 书局1990年版)张双棣《淮南子校释》(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7年),马继兴主编《神农本草经辑注》(人 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版)等。
五、研究的主要论题
• 风俗。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有瞿宣颖《汉代风 俗制度史前编》(北平广业书社,1929)、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商务印书馆, 1933)、朱杰勤《秦汉美术史》(商务印书 馆,1936)。其中杨树达的《汉代婚丧礼俗 考》一书对婚姻和丧葬的具体程序以及一些重 要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考证,他的许多判断至今 价值仍在。此外,还有彭卫《汉代婚姻形态》 (三秦出版社,1988年);马新《西汉乡村 社会史》(1997年齐鲁书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