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读书笔记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策读书笔记3篇

《温人之周》读书笔记

这个小故事很有趣。魏国的人要入境东周,东周的人不让,并问他是否是东周的客人,魏人竟然说是主人。搞的周君和官吏一头雾水。短短的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

之滨,莫非王臣。让周君无言以对。是啊,这是个多么尴尬的事啊。曾经的天子率六师,

领九州是何等的豪迈。如今的周天子却无奈的偏安一隅,连这么严肃的一句话成了一个偷

渡客的挡箭牌。战国时候,王道没落,这样才促成了百家争鸣。也许周君这时迷梦了一下

自己祖先的光辉,又或者无奈的放走偷渡客后自己黯然神伤。最后必然纠结成一种不甘。

是啊,祖宗基业,托垂万世本身就是个自欺欺人的童话。每个历史阶段都具备应有的特征

和潮流。朴素的唯物主义,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顶点之后必然失落。人只能规避风险却

不能逃离本身属于自己的命运。历史走到某点,某点的人们只能闪转腾挪,尽力维护自己

理想处的那块土地,但不管怎么样闪转腾挪,那块土地都会变化,区别在于是不是更理想

还是不理想。天子如此,庶民亦如此。也许此时的周君能够拂泪不甘相对于日后宗庙隳,

家国灭的周君也是种幸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永远都没有错。

但是别忘了,王不会永远是王,臣不会永远是臣。王臣之间不过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一组矛盾。只是那转化的条件相对于其他一般事物略显复杂而已。“何为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可见,“两学一做”学教活动的“低姿态出场”易于接受、更利操控,彼时人人知规

守纪、个个履职尽责,自将成就一番“从严治党”新气象。

《伊索寓言》的作者是古希腊的伊索,他是传说中的人物,他写的都是对生活中某种

现象的批判、启示和教训。

在看《西游记》的过程中我觉得唐僧确实是一位优秀的领导人。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

顽强的毅力。唐僧之所以能取回真经,不仅仅是有三个勇敢的徒弟,更重要的是他本人有

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无论是妖魔鬼怪想要吃掉他,还是各种美女诱惑他。他都毫不

动摇,抱定一个信念:不悲观、不气馁,最终取得了胜利。最终唐僧师徒四人齐心协力、

团结一心,其利断金。取经途中孙悟空等人遇到困难时,虽有矛盾,但最后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师傅,上天入地,遍寻各方神圣。我想如果没有他们的团结,就没

有最后四人终成正果。

猛然间,我对“教育”一词的敬畏感油然而生。“教育”绝不仅仅是教会一个孩子各

种本领,识字、写字、算数、阅读;也绝不仅仅是教会一群孩子,懂规范,知礼仪。“教育”是微笑着看孩子趴在墙角观察小虫;“教育”是给浑身脏兮兮的孩子一个拥抱;“教育”是让孩子用一盒彩笔描绘心中的美好。在“教育”这个广阔的世界中,“雪融化后是美丽

的春天”,“阳光是活泼的。”

读书的问题,有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问题在书中

无法解决,只能在书外化解。培根的阅历,使他谈读书有了更厚的底子,更广阔的视野,

谈吐就变得非常精妙,“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

《赵取周之祭地》读书笔记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第一疑问是祭田是什么?从字面上理解估计和祭庙,祭品的功能

相似。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祭祀祖先所用的物品。可就是这么神圣的东西,天子的祭田却还

是被赵一个诸侯给抢掉了。无奈到要谋士利用装神弄鬼的太卜解决问题。看到周室衰颓如此,心中有点不忍。但这是历史的脚步,任任何人都不能阻挡。当一个国家连自己的祭祀

类东西都保不住的时候,那真是离灭亡不远了。赵氏晋大夫出身,现在竟然连天子的祭田

也是想夺就夺,怪不得孔子也感慨礼崩乐坏。但这是矛盾矛盾发展的必然走向。圣人坚持

克己复礼,但那也只是境界问题,而非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了。赵王病了,收受好处的太

卜把病因归咎于夺了周的祭田。那时的人们还是相当畏惧鬼神的。赵王也是人,也怕死,

所以听太卜言也是人之常情。想想为了一块祭田丢了自己的性命,那多不划算啊。所以还

是把祭田还给了东周。郑朝用一时的巧计保住了周室那仅存的一点尊严。但是谁都知道,

这仅有的一点尊严最后也会失去。所以奇技淫巧能够规避风险一时,但如果不从本源上去

查缺补漏,迟早也会走向失败。这虽是天命,但又有谁愿意去接上这最后一棒!赵王不敬

天子惧鬼神,周君不修本源险用计,我们不塑自身疲于生活,其实都是一样的。

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少领导干部身上暴露出一些“不

适症”,他们既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不善于研究问题、回答问题,依旧凭着

“老把式”埋头赶路,惯性思维强大,明显跟不上趟。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读书笔记

这则故事是在讲多大脚穿多大鞋,并用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东周国力有限,

不是天赐良机已经招揽不到威名俱盛德人才了。想想也悲哀,天下之人莫不是王臣,但在

名义上的感召已经不能够吸引人才了。杜赫想要东周重用景翠,抛出了潜力股一说。潜力

股古来有之,虽一时不见其形,但已略具其神。这样的未雕美玉在普通人面前价值有限,

但在阅人无数的“星探”眼中却是无价之宝。大到一国,小到一家,其间的兴衰荣辱无不

在人才二字上。因为只有人才才有别人缺少的眼力,也只有人才有着平常人更多的创造力。社会不过是人才为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各取所需自然的资源,社会又转化成一种人才对抗

大自然的资源。但是各取所需就导致人才的多样性和层次性。至于多样性的人才什么时候

重要,什么时候次要,又是一种历史的各取所需。也可以说成人类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各

取所需。水无常形,势无常态,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历史正是有阶段性,你在这个

阶段你再怎么蹦Q也是次要,你再怎么颓废也是重要。不过大家作为人才都没有本质区别,有区别的只是时代。这里不知道景翠是不是那个时代所谓的人才的潜力股,但可以知道杜

赫已经成功推销了景翠。因为他清楚他那个时代,当时的东周需要怎样的一个人才,而这

个人才必须物超所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