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5强击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提示

强-5是中国60年代发展的超音速强击机,自服役以来一直是中国空军的主力对地攻击机。该型机最初服役之时,性能曾是国内同时期战机中与世界水平最为接近的一款。进入新世纪后,这一服役已有40年的“老将”在经过航电系统和机载武器等升级后,仍担负着对地支援的重任。

强-5强击机自服役以来一直是中国空军的主力对地攻击机。

中国空军组建之初,由于沿海岛屿还未解放,因此空军将对地支援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面,组建了强击航空兵,配备了引进至前苏联的伊尔-10强击机,该机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考虑到当时作战飞机的喷气化,空军认为有必要装备喷气式强击机,但当时前苏联更加重视能够远程突防的歼击轰炸机,取消了强击航空兵,取而代之的是歼击轰炸航空兵,因此新型喷气式强击机只能由中国自行研制。

二战时期苏德战场上,苏联的“黑死神”伊尔-2强击机曾为苏军立下汗马功劳。

解放军在50年代引进的伊尔-10强击机,该机为伊尔-2的改进型。

1958年该机由南昌飞机厂开始研制,陆孝彭任总设计师,考虑到飞机主要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因此需要飞行员有较好的下视视野,所以其在中国作战飞机中首次采用了尖削机头,飞机员下视角超过13度,同时为提高飞机的低空突防能力,其采用了蜂腰机身,不过由于中国技术基础薄弱,该机的机翼及尾翼参考了前苏联制米格-19的大后掠机翼和尾翼,虽然这种设计确保了强-5具备较好的高速性能,但也衍生了飞机投弹后重心变化较大的缺点,飞行员操纵飞机较为困难。

强-5沿用米格-19的另外一个主要系统是发动机,其采用了歼-6的涡喷-6发动机,该机是轴流式涡喷发动机单台静推力最大状态25.5千牛(2600千克),加力推力31.87千牛(3250千克)。由于该发动机属于第一代喷气式发动机,因此存在着推力小、耗油量高的缺点,并且至今仍旧是限制强-5性能升级的主要障碍。

强-5总设计师陆孝彭。

强-5原型机,注意在这架机上,机炮已被移到翼根处。

歼-6基本型采用的是米库林设计局研制的RD-9B轴流式涡喷发动机,国内称涡

喷-6。

与新颖的外形相比,强-5的航空电子系统比较简单,其机载设备包括:射轰-1光学瞄准具、无线电罗盘、高度表及信标接收机等。1965年强-5首次试飞成功,1969年设计定型并投入小批量生产,经过部队使用后认为强-5飞机低空飞行稳定、操纵性较好,但航程近、缺乏导航/攻击系统,低空突防能力不足,火控系统落后,一次攻击能力差,特别是射轰-1瞄准具设计不完善,只能以固定的角度攻击固定的目标,缺乏实战能力。

由于当时强-5的主要任务已经由支持部队登岛作战转向在三北地区打击入侵之敌,因此在辽阔的三北平原作战时这些缺点就变得更加突出。为此1977

年空军提出了强-5加大航程机的研制,编号为强-5-1,也称强-5A,该机取消了强-5的机身弹舱,将其改装为油舱,并且在机身增设一个软油箱,其航程由强-5原型机的1600公里增加到2000公里左右,低空作战半径由250公里增加到330公里。为弥补载弹量的下降,在机身增加4个外挂架,可以挂载4枚250公斤炸弹,发动机升级为涡喷-6甲-3,最大推力提高到3750公斤,由于该发动机采用了新技术,共耗油率下降了1.5%。在机载设备方面,5311厂在70年代末在射轰-1的基础上改进成射轰-1甲光学瞄准具,提高了射击精度和使用的灵活性,并且在1982年与613所的79Y4激光测距仪相交联,由后者提供精确的目标与载机的距离信息,构成了中国第一套激光测距/瞄准系统,并进行了试飞,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射轰-1甲光学瞄准具改进成功后,中国在强-5-1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采用该瞄准具的强 -5-2,又称强-5B。除了瞄准具外,强-5-2还做出了3项重大改进,包括采用压力加油系统,安装护尾告警器,增加外挂武器和安装电动投弹器等,使强 -5的作战性能又有新的提高。七十年代后期,强-5的生产转变为生产强-5-2型,产量逐步减少。强-5-2型同样去掉了内部武器舱,代之以一个固定油箱。

强-5座舱中的射轰-1甲光学瞄准具,这架退役强-5因放在室外已严重锈蚀。

强-5B同样将原强-5中的内部武器舱改成了一个固定油箱。

就在强-5-2型生产的同时,在之前的中国第一套激光测距/瞄准系统基础上,中国为强-5配套研制了包括射轰-1乙光学瞄准具、205多普勒雷达、QHK-10激光测距仪组成的多普勒/测距轰炸系统,提高了该机远距离低空突防能力。我们知道强击机主要在低空作战,长时间低空超低空活动,使飞机的目视定位变得极其困难。高度低可视范围狭小,地标目标间相互位置不清晰,不大的航行偏差就可能无法定位而发现不了目标,强-5原型机以罗盘和时钟为领航设备,以地面气象预报的风向与风速计算设定航向,因此空中修正航向时误差大、精度低,其飞行600公里后的误差高达42公里。由于造成的后果就是该机在进行长时间低空突防飞行后难以发现目标,要么提高飞行高度,这样就会降低飞机的生存能力,而配装多普勒/激光测距系统后飞机导航精度提高,可以一次进入,攻击目标。

不过由于射轰-1属于光学瞄准具,只能提供瞄准线和其他简单的信息,因此飞行员攻击目标时既要看瞄准线是否压住目标,又要看多个仪表以保持飞机的状态,因此工作负担大,容易贻误战机。为此空军希望能为强-5加装平显以进一步提高飞机的攻击能力,1985年由中国自行研制的QHK-10平显在强-5飞机试飞成功,QHK-10采用了INTEL8086CPU,通过ARINC-429数据总线与战机大气数据计算机和领航计算机交联,可以进行火控信息处理、计算机和控制,并进行飞行和火控画面的显示。在对地攻击方式中进行了俯CCIP(连续计算弹着点)和水平CCIP轰炸方式,水平CCRP(连续计算投放点)和俯仰CCRP拉起攻击方式,连续投弹攻击,以及用火箭和机炮对地攻击等,在对空攻击中进行了“热线”快速射击照相攻击。试飞证明该系统提高了飞机作战能力和攻击精度,减轻了飞行员工负担。

强-5强击机双机编队,该机为未经过升级型,注意机头下无激光测距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