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3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模式

合集下载

克拉申监控理论述评

克拉申监控理论述评

克拉申监控理论述评一、引言监控理论是语言学和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用于解释人们如何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

该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

本文将对克拉申的监控理论进行述评,旨在阐明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发展历程以及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二、克拉申监控理论概述克拉申的监控理论主要包括五个假说:习得-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其中,习得-学习假说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通过潜意识的语言习得过程实现的,而学习是有意识的过程。

监控假说则认为,人们在使用第二语言时,会根据情况选择使用习得的知识或学习的知识。

三、克拉申监控理论的发展自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提出以来,它一直是语言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虽然该理论在某些方面仍有争议,但它对语言教学的启示作用得到了广泛认可。

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监控理论的各个假说进行了实证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该理论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克拉申监控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对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该理论强调了可理解性输入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这为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

其次,监控假说启示我们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应注意运用习得的知识,而非仅依靠学习的知识。

最后,情感过滤假说提醒教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以降低情感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论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它为我们理解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解释。

该理论强调可理解性输入、习得-学习差异以及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对语言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尽管监控理论在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在一些争议和不足之处,需要未来的研究加以解决和完善。

例如,如何准确定义“可理解性输入”以及如何有效降低情感过滤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以便更好地将监控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中。

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模式课件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模式课件

理论框架
01
语言输入假说
克拉申认为,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语言输入应该
是可理解的、有趣的、与学习者相关的,并且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

02
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
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和学习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是在自然语境中
无意识地获得语言知识的过程,而学习是有意识地学习和记忆语言规则
的过程。
该理论认为,习得和学习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但它们相互影响和促进 。
强调输入质量的重要性
有效的语言输入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输入应该是可理解的、 有趣的、与学习者相关的,并且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
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
该理论认为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创造一个积极的情 感环境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反馈
学习者需要获得关于其语 言输出的反馈,以便了解 其语言使用中的不足和错 误。
调整与修正
学习者需要根据反馈调整 和修正其语言输出,以提 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04
监控理论的应用与实 践
教育领域应用
语言教学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在语言教学中 应用广泛,强调通过输入和输出 假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
学习。
实证研究
加强实证研究,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第一 手数据,验证和完善相关理论。
跨文化研究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得过程和规律,以 揭示语言习得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克拉申的监控理论
监控理论概述
监控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提出的,旨在 解释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该理论包括五个假说,即输入 假说、习得与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和情感 过滤假说。

克拉申的“监察模式”及其局限性

克拉申的“监察模式”及其局限性
下 。
2 1学 得 — — 习得 假 说 . 这 一 假 说 是 克 拉 申在 1 8 9 3年 提 出 的 。 他 认 为 该 假 说 在
会 语 言 的 唯 一 途 径 。包 括 说 和 写 在 内 的 语 言 产 生 性 运 用 无 助 于 语 言 习 得 , 有 听 才 有 帮 助 。克 拉 申把 它 称 之 为 “ 只 可理 解 的
玄 忠 波
( 东 外 贸 职 业 学 院公 外 部 山东 青 岛 2 6 0 ) 山 6 0 1 摘 要 : 拉 申 的监 察 模 式 共 包括 五 个假 说 : 克 习得 一学得 假 说 、 自然 J 假 说 、 入 假 说 和 情 感 过 滤 假 说 。这 五 个 假 说 惯序 输 共 同决 定 了 涉 及 二 语 习得 的 各种 因素 , 释 了不 同二 语 习得 者 在 学 习 外 语 过 程 中程 度 提 高快 慢 的 原 因 。他 也 为 这 些 解
语 的过 程 相 似 , 一 过 程 是 在 二 语 学 习 者 在 没 有 意 识 到 习 得 这 的情 况 下 完 成 的 , 且 由这 种 过 程 而 获 得 的 能 力 也 不 为 习 得 并
语 言 材 料 难 度 应 该 稍 高 于 学 习 者 目前 已 经 掌 握 的 语 言 知 识 。 这 就 是 克 拉 申所 提 出 的 “+ ” 论 。 I1理 在 克 拉 申看 来 , 想 的 输 入 应 该 有 四 个 特 征 : 理 解 性 理 可 (o rh n il) 既 有 趣 又 关 联 性 ( trsn n e v n) cmpe e s e , b i e t g a d rl a t, n ei e
部 分 , 明 确 告 诉 我 们 语 言 是 如 何 习 得 的 。克 拉 申认 为 , 言 它 语 习 得 是 通 过 理 解 信 息 产 生 的 。学 生 首 先 接 触 大 量 易 懂 的 实 际 语 言 , 过 上 下 文 和 情 景 去 理 解 其 意 思 , 样 寓 于交 际 语 言 通 这 中 的 句 子 结 构 和 语 法 规 则 就 自然 学 会 了 。根 据 这 一 假 说 , 人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

14
2、两种习得过程
• 这一假说区分了两种习得过程: – “自然习得顺序”反映的是“习得”的过程。 – “课堂语言学习”——“学习”的过程。
15
3、区别或差异的原因
• 克氏认为, – 课堂学习,无法改变自然习得顺序,习得过程只能在即时言语 表达中得到体现或反映; – 课堂学习,只能对学习过程起作用, • 原因在于 – 教师的教学大纲是一个学习大纲,而学习者的内在大纲则是 一个系的大纲。
11
(二)争议
• 争议1 – 在时间上,很难界定学习者到底处于何种状态——即何时是学 习状态,何时是习得状态。 – 争议的原因在于: Kranshen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讲学习——意 识,习得——下意识联系起来,使得学者们无法考察和检验二 者的区别。克氏并没有对学习和习得的概念严格定义,因而很 难界定学习者在时间上,何时是习得的状态,何时是学习的状 态。
• 克氏认为,监控合理者才是真正的习得者,能有效从环境中获得 足够的吸纳,同时也能从课堂中有效获得监控手段并加以利用, 其情感过滤器相对较低。
22
4、使用监控的条件
• 克氏为了回答,监控在什么情况下起作用?二语学习者在什么情况下才 能有意识的运用学习的知识(语法规则)?就提出了使用监控的三条件: – (1)充足的时间 • 即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考虑并有效运用学习的知识,以便监控语言输 出的质量。 • 监控的运用受到语言使用方式的制约: – 口语中,以表达清楚意义为目的,因而较少关注语法的正确与否, 往往各种语法形式脱落。наверное всё знают. » 她呀,大概,大家都知道。 – 书面语中,通常由于时间准备充裕,因而,往往语言的语法形式的 准确性大大提高。
17
争议3
• 语言任务影响语言表现。原因: – 自然习得顺序假说依赖于考察对象的语言表现,而语言表现是由考察 对象的不同任务决定的。例如, • 即便是母语者,在面对不同交际任务时,也会有不同的语言表现— —对于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来说,和他进行语言学方面的讨论,使 用的词语必然是极其流畅和专业的,可是你让一个对语言学完全没 有所少了解的人和他谈论语言学方面的问题,必然出现不流畅和不 理解的现象。 – 其次,语言监控模式是一种“二元能力模式”,即认为学习者只有两 种对立的、互不干扰的语言获得能力。 • 但实际上是,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一种现象都具有左中右三种 状态,甚至更多的中间状态,因而人的获得语言的方式或能力也不 例外,必然在习得和学习之间存在某些中间状态。 • 正是这种二元能力模式,无法解释学习者由于交际任务和环境的不 同造成的第二语言习得顺序上的差异,从而遭到学者的质疑。

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在研究背景部分介绍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提出合理的教学策略,研究意义则在于提高汉语教学效果。

正文部分首先概述了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然后探讨了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并且提出了重视输入环境、注重学习者情感体验、促进语言自主学习、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和提高教学效果等五点启示。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进行了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克拉申、监控模式、输入环境、学习者情感体验、语言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效果、启示、研究方向、指导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是二语习得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旨在解释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如何调节使用内部语法知识和外部环境信息的关系。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利用这一理论来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和运用。

随着中国的全面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一个备受重视的领域。

在实践中,教师们往往面临着学生语言输入不足、学习动机不高、学习者自主性不强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借鉴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帮助教师们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也需要借助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来支持和指导,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深入分析该理论对提高学习效果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通过对比理论与实际教学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监控模式”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克拉申“监控理论”的意义

克拉申“监控理论”的意义
输入 、 内在和输 出三个层 面 , 对二语 习得的过程做 出了细致 的把 握 。从 “ 监控 理论 ” 大核 心观念入 手 , 绎 三 抽 出“ 监控理论” 的合理性 , 并通过把“ 监控理论 ” 放在 普遍 语法理论 与行 为主义论 争的大背景下 , 揭示 出其 深层
的 意 义 和价 值 : 监 控 理 论 ” 为乔 姆 斯 基 范式 在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领 域 的 延 伸 , 发 挥 了乔 姆 斯 基 范 式 的 优 势 , “ 作 既 也 暴 露 了该 范 式 的应 用局 限 。
“ 按次序进行” 的信号数量 。这时母亲的话就可以说是儿 向语言( h dd et nug ) C i i c dl gae 或用克拉 申 l r e a
的话 说 “ 护人 语言 ” Crtkrsec ) 看 ( ae e eh 的雏形 了。 a p
收 稿 日期 :0 l -6 21 2。
国腔 ”m i ; +1水平 的句子 :hlw aesm ad i ? Mo myj c i ue Sa ehv o esnwc l h 例4 i 水平 的句子 : yyug ; +1水平 的句 子 :uet oasee dyf o 。 Wh o o i I s e dl r vr a rod n l y of
大 多数语 言学家 都认 为 , 解 比交 流要 早得 多 。在第 一 语言 习得 中 , 习者 普遍 要先 学 习 “ ” 而 理 学 听 , 后 才会学 习 “ ” 说 。玛 雅和 特诺尼 克 ( ae& rnc ) M yrToi 报告 称 5个月 大左右 的 时候 , 儿就 可 以对 母亲 说 k 婴 话 时音调 上 的变化 、 法从 句 的完成 做 出反 应 , 母 亲 会根 据 儿 童 做 出 的反 应 来 调整 她 们 已经 发 出的 文 而

克拉申监控理论 Krashen The Monitor Theory

克拉申监控理论 Krashen The Monitor Theory

Contents
Krashen’s ideas have had a major influence on the movement from structurebased to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language teaching. His theory challenged by other researchers and theorists as not testable. Classroom research explaining L2 learning confirms that students can make considerable progress through exposure to comprehensible input but questions remain about whether it is sufficient.
When they have sufficient time to search their memory for the relevant rules.
When they actually know those rules.
4The Input Hypothesis
The Input Hypothesis
“i” is a learner’s current level of competence. “i+1”: input at learner’s current level with little beyond level i. (slightly, higher, lower) comprehensible input, interesting and relevant
Acquisition comes about as a result of 3 factors: input, affective filter, LAD

克拉申“监控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克拉申“监控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克拉申“监控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张弓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年第05期一、引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监控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最全面,最可接受的一种理论”。

克拉申“监控理论”的核心是五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试图以情感过滤假说来解释为什么学习者的学习速度不同,最终达到的语言水平也不同。

按照克拉申的观点,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学习者差异的存在不仅是由于他们接受的可理解语言输入的量不同,还在于不同的情感过滤因素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这些情感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和动机、自信心、焦虑感。

动力大的人、自信心强的人习得量较多;焦虑程度低的人有利于语言习得。

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创造一种情感过滤程度低的环境,排除心理障碍,这是语言输入的前提和输出效果的保障。

习得者不仅要理解语言输入,而且还要愉快地接受语言输入。

通过全面分析母语习得模式和外语学习模式之间差异的基础,即母语习得者与外语学习者在认识、情感、生理等方面的差异,文化和语用因素对语言学习影响以及学习的过程存在的差异,依据语言输入的理论,本文提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案,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母语习得模式和外语学习模式的差异语言学家伯曼把母语的习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伴有一些明显的特征。

第一阶段:前语法期。

是指儿童依赖非语言信息理解他人说话,在互相交际的过程中习得第一语言。

第二阶段:语言知识的语法化阶段。

儿童对听到的语言接收和体验之后,语法结构便开始发展起来。

第三阶段:儿童开始注意习得用法。

语法在一定程度上从属于话语功能。

经过这三个阶段后,儿童特别习惯于听和使用自己的母语。

伯曼认为,一旦母语的语言结构和用法被掌握并达到自动化程度,儿童便成为母语说话者。

克拉申语言监控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语言监控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语言监控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一、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是20世纪末影响最大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1.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设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假设是以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设为出发点,其他假设理论是以该假设理论为基础。

根据该假设,克拉申认为二语习得包含习得过程与学习过程。

成年人通过“习得”与“学习”学得第二语言。

“习得”是指潜意识地、自主地、类似幼儿学习母语,于不知不觉中学会某种语言的过程。

“学习”是指二语习得者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学习,理解运用语法规则的过程。

2.自然顺序假设自然顺序假设强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习得者遵循一个语言监控调节系统,学习者利用这一系统调节自己的语言行为。

总结美国第二语言教学经验时,克拉申发现,不管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是什么,不管他们的文化背景多么迥异,他们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时,掌握其语法的一般顺序基本上是相同的。

3.监控假设在区别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基础上,监控假设认为,只有“习得”才能指导学生习惯用第二语言来表达,只有靠“习得”才能培养出语感,才能流利地、自如地、顺畅地使用第二语言来进行交流。

4.输入假设语言输入假设强调的是当学习者能够理解超出其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时,自然语言习得就会发生。

语言输入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即语言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有趣的、密切相关的和大量的。

在The Input Hypothesis一书中,他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如:“…humans acquire language in only one way—by understanding message,or by receiving comprehensible input.”5.情感过滤假设对于情感过滤假设,克拉申力图说明感情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克拉申认为情感对习得机制并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情感因素起着阻碍或促进输入内容传到大脑语言习得器官的作用。

克拉申监控理论

克拉申监控理论

克拉申监控理论⼀、综述克拉申是美国南加州⼤学的教师,他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究第⼆语⾔习得,并于80年代初期提出了著名的⼆语习得理论——“监控理论”,包括“五⼤假说”,它们是:(1)习得——学得假说。

(2)情感过滤假说。

(3)监控假说。

(4)输⼊假说。

(5)⾃然顺序假说。

(⼀)习得——学得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克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是他对“习得”和“学得”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各⾃在习得者第⼆语⾔能⼒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的认识。

“习得”是潜意识过程,是注意意义的⾃然交际的结果,⼉童习得母语便是这样过程。

与之相对的是“学得”,这是个有意识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的了解和对其语⾔形式和语法概念的掌握。

克拉申认为,只有“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语⾔能⼒的发展,才是⼈们运⽤语⾔时的⽣产机制,⽽对语⾔结构有意的了解作为“学得”的结果,只能在语⾔运⽤中起监控作⽤,⽽不能视为语⾔能⼒本⾝的⼀部分。

克拉申断⾔,学得的知识与习得的知识⼆者是相互独⽴的,不存在转换关系。

(⼆)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监控”是语⾔使⽤者⽤以对所表达的语⾔进⾏编辑的⽅式。

语⾔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知识,才是真正的语⾔能⼒。

⽽语⾔学得系统,即有意识的语⾔知识,只是在第⼆语⾔运⽤时起监控或编辑作⽤。

这种监控功能既可能在语⾔输出(说、写)前也可能在其后,⽬的是检查语⾔输出的正确性。

它能否发挥作⽤还得依赖于三个先决条件:1.时间充分,即语⾔使⽤者必须要有⾜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语法规则;2.懂得语法规则,即语⾔使⽤者必须具有所学语⾔的语法概念及语⾔规则知识。

3.关注语⾔形式,即语⾔使⽤者的注意⼒必须集中在所⽤语⾔的形式上,也就是说,必须考虑语⾔的正确性。

(三)语⾔输⼊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在五⼤假说中,语⾔输⼊假说⽆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最具重要性。

克拉申语言监控模式作业-PPT课件

克拉申语言监控模式作业-PPT课件

习得知识的监控作用
Krashen也认识到,在运用“习得” 的知识时也会产生语言的监控。 不过这种监控不是依据元语言知识,而是 跟着感觉走(editing by feel)。 学习者根据感觉来判断对与错。 这个监控过程与上图表示的过程不同。



语言监控的条件
Krashen认为,在实际的语言输出过程中, 语言监控是大量的。但其功能是极为有限的。 运用语言监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1)必须有充足的时间; (2)注意力必须放在语言形式上而不是意义 上; (3)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规则。
无端接口的证据
Seliger(1979)的证据: 他让在课堂上让学习者描述一些图片,然后分析这 些学习者使用冠词a与an的情况; 此外,他让这些学习者陈述关于冠词用法的相关规 则。 调查分析表明,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表达与其元语言 知识不相关。也就是说,“习得”与“学习”的确 是彼此独立的。 有的学者认为,克拉申的无接口观点过于绝对,提 出了有接口的观点。

上世纪70 年代初,克拉申提出了 “监控模式” ,该模式以“监控假说” 为核心;80年代中叶,克拉申对之进一 步扩充修订,形成了“输入假说模式”。
语言监控模式的含义
语言监控模式也被称作第二语言发展监控模式。这个 模式最初是Krashen(1979)在70年代提出来的。
后来,Krashen(1981,1982,1985)先后提 出了“可理解输入”及“输入假设”的概念,使他最初 的语言监控模式更加完善。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在70-80年代是最为全面的理 论模式,享有很高的威望。后来,由于该模式本身存在 的诸多问题,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尽管如此,该模式 对二语习得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在对该模式感兴 趣的是语言教师,而不是二语习得研究者。

述评克拉申的语言监控理论

述评克拉申的语言监控理论

述评克拉申的语言监控理论作者:祁佳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第04期【摘要】从上世纪70年代起由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语言教学工作中影响甚远,该理论由五个假说构成。

本文首先分别介绍了五个假说,同时对该语言学习理论做了相应的评价,最后提出了它们对外语教学工作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监控理论二语习得述评一、引言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为著名,但也存在诸多争议的一个理论就是由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汉译名:克拉申)提出的语言监控理论。

该理论由五个著名的假说构成,分别为: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五个假说之间互为影响并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监控理论“被认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论述最全面、影响最大的理论”。

该理论对语言教学工作具有重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二、五大假说1.习得-学得假说。

克拉申认为获得第二语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即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和学得(Language learning)。

前者是一种潜意识、非正式、日常暗含的学习方式,儿童掌握第一语言正是采用这种方式。

而后者是一种有意识、正式、明确的学习方式,在外语课堂中主要通过该方式进行语言学习,即教师通过教学计划和教材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通过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从而达到对所学语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自然顺序假说。

自然顺序假说认为,人们学会一门语言规则有固有的顺序,这一顺序似乎不是单纯由这些规则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的,也不依赖于语言课堂上所授语言内容的次序。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模式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模式

说话能力是自然产生的不是被教会的。
克拉申还提出了两条推论:
01
“说”是习得的结果,而不是习得的起因。
02
如果学习者理解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那么他们所需的语法知识就已经被自动输入到大脑中。
03
可理解输入假说从外部环境来说明第二语言习得是如何发生的及其发生的条件。
04
“情感”是指与学习者的动机、态度等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是造成学习者语言习得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
正式的课堂教学针对的是明确的意识过程,只能对学习过程起作用。
学习者在课堂学习的语言规则,在习得之前在自然交谈中是不会出现的。
Krashen认为,教师控制的教学大纲是一个“学习大纲”(learning syllabus) ;学习者的“内在大纲”(built-in syllabus)则是一个“习得大纲”(acquisition syllabus),前者是无法改变后者的。
03
02
01
语言监控模式的含义
语言监控模式也被称作第二语言发展监控模式。这个模式最初是Krashen(1979)在70年代提出来的。
后来,Krashen(1981,1982,1985)先后提出了“可理解输入”及“输入假设”的概念,使他最初的语言监控模式更加完善。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在70-80年代是最为全面的理论模式,享有很高的威望。后来,由于该模式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尽管如此,该模式对二语习得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在对该模式感兴趣的是语言教师,而不是二语习得研究者。
02
母亲话语句法比较简单,句型易于理解,易于再生成。
1
母亲对儿童的话语(i+1)是一种粗略调整,而不是精细调整。
2
这些话语以某种交际为目的,但并非有意识地教幼儿某种语言结构。

语言监控模式假说

语言监控模式假说

在输入假说中,可理解的输 入对语言学习起着决定性作 用,是习得的充要条件。但 是有学者列举了语言学习取 得成功的74项条件,其中只 有第71项和“可理解的输入” 有关。这说明,可理解的输 入是习得的必要条件,但并 不是充分条件。
PEPORT ON WORK
01
四、监控假说 (The Monitor Hypothesis)
在学生掌握该兼语句的意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使”字兼 语句的句型,最后使学生学会“使”字兼语句。
01
克拉申强调听力活动对语言习 得最为重要,语言习得是通过 听力理解来实现的,而不是通 过“说”获得的。口头表达是 语言习得的结果而不是它的成 因和动力,它是在学习者通过 可理解性输入提高语言能力之 后自然而然出现的结果。
(三)自然顺序假说的意义
一. 强调自己环境对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二. 自然顺序假说可用来解释学生犯错现象:学 生之所以在已学过的某些语法结构上还会犯 错,是因为那些结构的习得过程尚未完成。
三. 自然顺序的研究成果可为二语教学的大纲编 排提供合理参考。
(四)自然习得顺序假说的争议
一. 自然顺序假说是建立在英语语素习得顺序研 究基础上的,而英语语素习得顺序研究本身 在理论假设、调查手段方面都还有待商榷。
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成人二语习得与儿 童母语习得之间的差别。事实上,母语习得和二 语习得在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目的和学习 过程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
二.自然习得顺序假说
(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一)概述
克拉申赞同科德的内在大纲假说,认为人们习得语言规律是有一定的 顺序的。克拉申还通过实验得出习得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语素是按照 一定的顺序的,这种顺序不受学习者母语和年龄的影响,称为自然顺序。

论文《克拉申“监控理论”的意义》阅读笔记课堂汇报

论文《克拉申“监控理论”的意义》阅读笔记课堂汇报

• 3、对意义的关注最终指向了交际
双向互 动
可理解输 入
习得
输出
(有意义的交际)
这实际上是把交际模式引入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从而把输 入和输出层面统合起来。交际就是信息的传送和接受 ,一方传 送信息,一方接受信息。但双方并不是固定的,传送者在下一 次交际时就有可能是接受者,接受者在下一次可能变成传送者
• 这种输入一方面能够给语言学习者一个正确的句法框架 ,另一方面 ,在降低难度的同时也提供了 明确的信息,显示出了渐次向母语层次提升的趋势 ,有利于语言学习者的语言 能力进一步发展, 这两种层次的句子在交流过程中是混合在一起的,不能够截然分开。i 水平的句子稳固基本的交流 平台,i+1水平的句子为语言学习者创造更大的能力增长空间。而且 ,随着语言学习者的水平 日 益进步 ,周围的“看护人语言”和“外国腔”也会逐渐消失。
,在交际模式中,意义始终是核心和灵魂。
小结
•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 ”也可以视为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范式在第二 语言习得领域的延伸,不论坚持以语言习得制为理论核心 ,还是强 调“看护人语言”强调对意义的关注 ,都是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实 践普遍语法范式的应有之义。
• 我觉得监控理论对二语习得者来说有一定得理论借鉴意义,它强调有 意义的双向互动(看护人语言对幼儿),然后行进可理解性输入,最 后习得,最后输出,这一过程都是在交际中完成的,强调意义的重要 性,但是我觉得这一理论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忽视了语言结构的重 要性,那么习得者可能就会说出一些错误的句子(i水平的句子), 所以我觉得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在有意义的交际环境中去习得第二语 言
克拉申“监控 理论”的意义
输入假说
70年代, 美国语言 教育学家 科拉伸提 出来的

简论克拉申的监控理论

简论克拉申的监控理论

简论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摘要】高等教育是我国培养各专业人才的主要基地,开设英语课程不仅培养了大量专业语言人才,也能够推动未来中国经济朝着国际化方向改革发展。

理论研究是大学英语教育的必备工作,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理论体系,可指导本国高校英语教育工作的科学开展,进而促进专业课程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语习得理论是国内外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以克拉申的监控理论为主,分析了大学英语理论研究与教育的相关问题,从各个理论阶段探究大学英语教育的技巧。

【关键词】二语习得监控理论阶段教育技巧【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04-02二语习得理论主要研究了人类获取语言知识能力的相关机制,融合了语言学、教育学、社科学、心理学、神经学等多项理论知识。

详细划分,二语习得又包括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二语习得的环境论、克拉申的监控论等几个主要分支,掌握这些理论能够科学地指导大学英语教师完善现有的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知识能力。

一、克拉申监控理论的概述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是近代语言教育学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对各国的语言课程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不同语言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先进性的指导。

斯蒂芬·克拉申教授长期致力于第二语言获得的理论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探索活动中,其逐渐对监控理论进行细化处理,最终总结成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语言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等几个基本理论。

克氏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

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

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的过程[1]。

克拉申的监控假说认为,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得”掌握某种语言的人,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本监控。

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则 ,并 能感悟这 些规则 。同时 ,克拉 申认 为习得和学得 是 相 互独 立 的 ,不 存在 转 换 关系 ,但 学 得 的知 识可 以 “ 监 控 ”习得的知识。
( 二 ) 监控 假 说 ( T h e M o n i t o r H y p o t h e s i s )
汉语八百词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 o 1 例》 《 汉语教程 ( 修
( 续文嘉 北京 中国传媒 大学汉语 国际教育学院 1 0 0 0 2 4 )
2 01 4 . 0 2
语 言应 用研 究
义 而 非 形 式 。 学 得 则 指 有 意 识 地 学 习 和 了解 语 法 形 式 与 规 越佳 。
参考 文献 :
[ 1 】 吕 叔 湘. 现代汉语 八百词 【 M ]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 9 9 9 :6 4 3 .
[ 2 】 彭小川,李守红,王红. 对外汉语教 学语法释疑 2 0 1 例[ M ] . 北 京 :商务印书馆 ,2 0 0 4 :1 3 1 .
【 3 】 陈 昌来.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 M 】 . 上海:复旦大学 出版社 ,2 0 1 O :
三、 “ 监 控模 式 ”理 论 评 价 ( ~ )习得 ~ 学 得 区 分 ,理 论 可 行 , 实 际 困难
克 拉 申严格 区 分 了 “ 习得 ”与 “ 学得 ” ,但这 种 分 离理论可行 ,实 际操 作却十分 困难 。克拉 申从儿童 习得 语
监控假说建立在 “ 习得 一 学得假 说”的基础上 _ 9 ] 。语 言 言 的角 度 区 分 了 “ 习得 ”与 “ 学 得 ” ,无 疑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习得与外语 学习进行 了系统 的研 究与总结 ,提 出了著名 的 过 滤 假 说 。 “ 监 控模式 ”理 论 ,轰动 二语习得界 ,对二语 习得 、外语 教学及其 研究等产 生 了广泛而深 远的影 响。当然 ,该 理论

语言监控模式假说

语言监控模式假说

(一)概述
克拉申赞同科德的内在大纲假说,认为人们习得语言规律是有一定 的顺序的。克拉申还通过实验得出习得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语素是 按照一定的顺序的,这种顺序不受学习者母语和年龄的影响,称为自然 顺序。 科德1967年在其《学习者言语错误的重要意义》中提出的内在大纲 (builtin syllabus),并提出学习者的种种偏误正是这种内在大纲的反 映。科德还认为,当教师的教学安排与学生习得规律内在大纲不一致时 ,就会影响二语习得。
四、监控假说 (The Monitor Hypothesis)
(一)监控假说的内容
1、两个独立的语言系统
人脑
潜意识系统
意识系统
习得
驱动话语输出
学习
监控者
2、监控:对输出的言语形式进行检查和控制。学习只对表达有作用, 对理解不起作用。换句话说:说话者的话语内容及流利程度由“习得”
决定;监控的作用是改变说出或写出的话语形式的错误。
许多学者认为,习得与学习这两个过程在实践中是难易区分的。事实上在习得发生 的目的语环境,也可以伴随着“学习”过程,在学习发生的环境也可以产生习得过程, 二者并不因环境不同而截然分开。有学者提出了有接口理论,认为学习的知识可以转化为 习得的知识。学习的知识经过反复操练会程序化、自动化,从而转化为内隐知识。 他们认为,二语学习者不仅在课堂中接受正规的学习,他们还经常有意识地进行课 外阅读、看电视、听广播等活动。正式的课堂教学与非正式的课外习得应该互相补充。 习得的知识也可渗透到学习的知识中。二语学习者在应用二语过程中,不断发现语言规 律,总结语言知识并创造性使用这些规律。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有意识的学习。
3.习得是首要的,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而学习实际
上是辅助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监控模式的“五个中心假设”
习得与学习的假设(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hypothesis) 自然习得顺序假设(natural acquisition order hypothesis) 监控假设(monitor hypothesis) 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 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无接口观点”的解释 在Krashen看来,课堂教学对自然习得 顺序是无法改变的,习得过程只能在即 时的言语表达中得到体现。 正式的课堂教学针对的是明确的意识过 程,只能对学习过程起作用。 学习者在课堂学习的语言规则,在习得 之前在自然交谈中是不会出现的。
“无接口观点”的解释 Krashen认为,教师控制的教学大纲是一 个“学习大纲”;
无接口观点的证据
Seliger(1979)的证据: 他让在课堂上让学习者描述一些图片,然后分 析这些学习者使用冠词a与an的情况; 此外,他让这些学习者陈述关于冠词用法的相 关规则。 调查分析表明,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表达与其元 语言知识不相关。也就是说,“习得”与“学 习”的确是彼此独立的。
两种知识获得的过程
自然的交际---关注语言的意义---可理解输 入---习得的知识 有意识的学习---关注语言的形式---语言规 则---学得的知识
两种知识的存储与功能
Krashen的假设: 习得的知识,位于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用于 语言的自动加工; 学得的知识,在本质上属于元语言知识,也存 储在大脑的左半球,但不一定是左半球的语言 区。主要是用来控制语言的加工过程。 习得的知识是语言理解与生成的主要源头,而 学得的知识仅仅用于语言输出的监控和调整。
所谓“情感过滤”是指学习者一种心理过 程。 积极的情感可以使学习者接受更多的言语 输入; 消极的情感则会阻碍学习者对言语输入的 吸纳。 这个情感过滤器可以控制言语输入的接受 程度。
5.情感过滤假设(3)
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较高的自信以及焦 虑感较低的学习者,即过滤程度较低的学 习者可以获得充分的言语输入; 学习动机较弱、缺少自信、焦虑程度比较 高,即过滤程度比较高的学习者可以获得 的言语输入就比较少。 情感因素可以影响学习者的习得速率,但 并不会影响习得的顺序。
三、“沉默期”是获得可理解输入的必经阶 段
“沉默期” 指学习者没有足够能力讲话的那 段时间,短至几小时,长达几个月。 在此期间,幼儿通过听,对可理解性语言输 入进行加工、整理。 经过这段沉默期后,幼儿似乎下意识地习得 了输入的语言。 沉默期,儿童理解语言需要一个吸收和消化 的过程,然后,才能逐步加快语言习得的进 程。
监控假设图示
Learnt knowledge monitoring
Acquired knowledge
output
引自Keith Johnson and Helen Johnson(1999:216)
语言监控的条件
Krashen认为,在实际的语言输出过程中, 语言监控是大量的。但其功能是极为有限 的。 运用语言监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1)必须有充足的时间; (2)注意力必须放在在语言形式上而不是 意义上; (3)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规则。
1.“习得”与“学习”的假设
成人L2学习者两种独立的语言获得方式: 习得---下意识的语言习得---习得的知识
subconscious language acquisition---acquired knowledge
学习---有意识的语言学习---学得的知识
conscious language learning---learnt knowledge
( a learning syllabus)
学习者的“内在大纲”(built-in syllabus) 则是一个“习得大纲”;
( an acquisition syllabus)
前者是无法改变后者的。
2.自然习得顺序假设
“自然习得顺序”是指儿童在习得母语规则 和语言项目时遵循一种相似的习得顺序。 英语为母语的儿童一般先学会进行时这种 -ing形似, 复数-s,然后学会第三人称单数。 这种顺序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发展顺序。
5.情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滤假设(1)
“情感过滤”是由Dulay and Burt(1977)提 出的概念。 Krashen利用这个概念来说明情感因素与第 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情感”是指与学习者的动机、态度等相关 的因素。 这些因素是造成学习者语言习得个体差异的 主要因素。
5.情感过滤假设(2)
第二节 语言监控模式的基本证据
一、母亲话语为儿童提供了可理解输入环境 二、教师话语为L2学习者提供了可理解输入环境 三、“沉默期”是获得可理解输入的必经阶段 四、儿童与成年人的差异 五、可理解语言输入越多,第二语言越流利 六、可理解语言输入的缺乏,会阻碍语言习得 七、基于可理解语言输入假设的教学方法 八、沉浸式教学法的成功 九、双语教育的长处在于提供可理解语言输入
“习得”与“学习”的功能
这些概念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学习者获得第二 语言规则的内化过程,而且还可以用来说明 实际的语言表达过程。 “习得”是在自然交际的状态下自然发生的 言语加工过程,不可能在有意识的语言规则 学习过程中发生的。 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只能用来监控通过习得 获得的语言知识的输出过程。
第一节 语言监控模式的五个假设
语言监控模式的含义 “语言监控模式”(Monitor Model)也被称作 “第二语言发展监控模式”(Monitor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这个模式最初是Krashen(1979)在70年代提出 来的。 后来,Krashen(1981,1982,1985)先后提出 了“可理解输入”及“输入假设”的概念,使他 最初的语言监控模式更加完善。
L2的自然习得顺序
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 也遵循一个固定的顺序,这个顺序是可以 预测的。 这种固定的习得顺序不受语言教学顺序的 影响; 当学习者在言语表达任务中需要或允许运 用元语言知识时,其言语表达则表现出不 同顺序。
3.监控假设
“监控”是就学习者“学得”知识的作用或 功能而言的。 Krashen认为,学习者的言语输出主要依靠 习得的知识生成的。 学得的知识只是用来监控学习者的语言输出 过程。这种监控既可以表现在语言输出之前, 也可以在语言输出之后。
三、“沉默期”是获得可理解输入的必经阶 段
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也是如此,他们需要积累和消 化,才能逐步培养第二语言能力,以表达自己的思 想。 Krashen(1982)认为,沉默期为幼儿通过听建立 语言能力提供了时间和机会。通过听形成能力后, 说的能力自然就出现了。 “沉默期”使人们认识到,语言习得过程中“听” 非常重要。通过听得到的输入是有实际意义的,可 以听懂的。有助于学习者消化,进而达到语言产出 的目的。
4.输入假设(2)
Krashen认为,可理解输入必须是由“i+1” 构成。这是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必要条件。 如果学习者可以理解略微超过其现有水平 的语言规则,第二语言习得才能发生。 当学习者进行富有意义的交际时,这种习 得过程便自动产生。
语言习得发生的外部条件
输入假设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发生的必要条 件; 描述了第二语言习得是如何发生的过程。 可理解输入从外部环境来说明第二语言习得 是如何发生的及其发生的条件。 言语输入的环境对第二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 意义。
四、儿童与成年人的差异
克拉申认为,短时间内成人习得第二语言往往强于 儿童。但是随着学习时间增长,儿童的语言能力就 会超过成人。 成人学习者具备更多的社会经验、世界知识,可以 利用第一语言去克服在第二语言交际中遇到的困难, 能更好地控制谈话,从而能更多地获得可理解语言 输入,因此成人在学习初期比儿童进步得快。 儿童之所以能随着时间的增长越学越好,是因为儿 童的情感过滤比成人低。
一、母亲话语为儿童提供了可理解输入环境
克拉申的模式是建立在第一语言习得研究的 基础上,其中儿童习得语言过程中的“母亲 话语”(motherese)和“保姆话语” (caretaker talk)为克拉申的理论提供了重 要论据。 这两种话语都是儿童在获得第一语言的过程 中接触到的,是成人为了使幼儿能够听懂新 的概念、事物,而使用的简化语言。母亲话 语具有“此时此地”特点。
一、母亲话语为儿童提供了可理解输入环境
母亲话语句法比较简单,句型易于理解,易于再生 成,这样就能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 母亲对儿童的话语(i+1)是一种粗略调整,而不 是精细调整,不包含儿童下一阶段所需要的语言规 则。 母亲话语和保姆话语所作的简化都是无意识的。 这些话语以某种交际为目的,但并非有意识地教幼 儿某种语言结构。 这些话语在特定环境下非常有效的语言输入方式, 在幼儿母语习得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无接口”观点
Krashen认为,习得的知识与学得的知识是 相互独立的两种知识。学得的知识无法转换 成习得的知识。即所谓“无接口观 点”(non-interface position)。 自然习得研究的证据表明,在习得情况下并 未发生学习的过程,有时候,学习者可以先 学会某个规则,但是并没有习得这个规则。 也就是说学习过程并不一定导致习得过程的 发生。
五、可理解语言输入越多,二语越流利
第二语言接触量越大,语言流利程度越高。 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的居住时间往往与其目的语水 平成正比,时间越长,水平越高,因为接触到的可 理解语言输入量越来越多。 克拉申认为,阅读技能随着阅读量的加大而提高, 在第一语言中听故事有助于词汇习得。不理解的语 言输入对习得没有作用。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如果采用看电视的方法, 也只有在可理解的情况下才有助于习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