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尺度法

多维尺度法
多维尺度法

多维尺度法

资料来源:MBA智库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706788377.html,/ 一、什么是多维尺度法

消费者对品牌偏好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企业对此往往难以把握,多维尺度法就是用于分析消费者感觉和偏好的最有效的方法,它以直观图的方式提供一个简化的分析方法。

多维尺度法是一种将多维空间的研究对象(样本或变量)简化到低维空间进行定位、分析和归类,同时又保留对象间原始关系的数据分析方法。其特点是将消费者对品牌的感觉偏好,以点的形式反映在多维空间上,而对不同品牌的感觉或偏好的差异程度,则是通过点与点间的距离体现的,我们称这种品牌或项目的空间定位点图为空间图。空间轴代表着消费者得以形成对品牌的感觉或偏好的各种因素或变量。

二、多维尺度法的应用范围

在市场营销调研中,多维尺度法的用途十分广泛。一般来说,它应用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可以确定空间的维数(变量、指标),以反映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的认知,并且在由这些维构筑的空间中,标明某关注品牌和消费者心目中理想品牌的位置。

②可以比较消费者和非消费者对企业形象的感觉。

③在进行市场细分时,可以在同一空间对品牌和消费者定位,然后把具有相似感觉的消费者分组、归类。

④在新产品开发方面,通过在空间图上寻找间隙,可以发现由这些间隙为企业带来的潜在契机。

⑤在广告效果的评估方面,可以用空间图去判定一个广告是否成功地实现了期望的品牌定位。

⑥在价格策略方面,通过比较加入与不加入价格轴的空间图,可以推断价格的影响强度。

⑦在分销渠道策略方面,利用空间图可以判断品牌对不同零售渠道的适应性,从而为制定有效的分销渠道提供依据。

三、多维尺度法的实施步骤

同其它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一样,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准确的界定,仍然是

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的首要任务。由于其中将应用各种类型的数据,所以就必须决定一种获得数据的适宜方式,并选择用于数据分析的具体过程。另外,还要确定空间的维数。通常,维数多,包含的信息量就大,维数少,则更方便数据分析。因此,需要确定既能包含大部分重要信息又方便数据分析的较为适当的维数。在确定了空间的维数以后,需要准确命名那些构筑空间的坐标轴,并对整个空间结构做出解释。最后一步的工作是评估所用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因而,多维尺度法的实施步骤分如下五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多维尺度法的实施步骤:

1. 课题界定

课题的界定与通过多维尺度法希望达到的目的和选定的品牌密切相关。为此,必须首先予以明确。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分析与之相关的因素指标(或变量),如果是研究消费者对某产品各个知名品牌的感觉或偏好,就要选择能够描述这一特征的一系列变量指标。另外,在一个构筑好的多维空间中,一般需要同时研究至少8个品牌,这样才能得到一个较好的空间图。但是,一旦超过25个品牌,就会导致调查对象的疲倦,从而影响调研结果。品牌及相关指标或变量的选择,往往基于调研问题、相关理论,以及研究人员的判断力等。

2. 获取数据

从调查对象那里得到的数据可能与感觉或偏好有关,感觉数据有直接数据和推断数据之分,直接数据源于相似性判断,而推断数据则源于对相关属性的评估。

在收集直接的感觉数据时,要求调查对象判别不同品牌相似与否。我们可采用李嘉图七点标尺或其它度量进行配对品牌评估,这些数据被称为相似性判别数据。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比如要求调查对象将所有的品牌配对按相似性强弱由大到小排序。再比如,要求调查对象对所有品牌与固定对照品牌进行相似性排序,每个品牌可轮流作为基础品牌。

收集推断数据则源于调查对象对相关属性的评估,我们应用语义差异标尺或李嘉图七点标尺度量属性后对品牌进行评估。由于消费者对心目中理想品牌的感觉往往涉及一系列品牌属性或变量。因此,调查对象需要对这些属性做出评估。如果能够获得属性评估值,就可依据亲疏性度量值(如欧氏距离)对每对品牌的

近似程度做出推断。

3. 选择多维尺度过程

在具体选择多维尺度过程时,要考察感觉或偏好信息的性质,而且输人数据的性质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多维尺度过程分为非度量型多维尺度过程和度量型多维尺度过程。非度量多维尺度过程输入的数据是顺序型的,但是,其输出的结果却是区间以上型的。与之相对照,度量型多维尺度过程输入的数据是定距以上型的,且输出的数据也是定距以上型的,因此,它的输入和输出数据间相关性较强。经验证明,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相似。

影响多维尺度过程选择的另一因素,涉及分析过程是在单一个体水平进行还是在集合水平进行。在单一个体水平进行分析时,需要对每个调查对象分别做数据分析,结果造成每个调研对象都拥有各自的空间图。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方法还是有用的。然而,营销策略的制定需要对细分市场或集合水平进行分析。在对集合水平进行分析时,需要假设每个个体用相同的空间轴(指标)评价品牌,当然,权重可以不同。

4. 确定维数

多维尺度法的目的是以空间图的方式用最少的维数去最佳地拟合输出数据。这里,拟合度被定义为相关系数的平方。然而,空间图的拟合度随着维数的增加而提高。因此,必须找出折中的办法。一个多维尺度的拟合度通常用紧缩值衡量,紧缩值是一种拟合劣质度量。紧缩值高,说明拟合性差。以下是常用维数确定方法:

①前期知识,调研理论或以往的调研经验和结论将有助于确定维数。

②空间图的解释能力,一般来说,要想解释三维以上的空间图是很困难的。

③转折标准,考察紧缩值对维数的折线图,如下图所示,当合适的线数出现时,往往伴随有一个转折或很急的转弯,而超过这点时,增加维数通常不会提高拟合度。观察紧缩值图发现,在三维处出现折点,形成了凹状图案,故应选择的维数是3。

紧缩值对维数的折线图:

在选择维数时还应考虑易操作性。一般来说,二维平面图较之多维空间图简单得多。最后,那些增长统计学方法的专业人员,也可采用统计方法确定维数。

5. 命名坐标轴并解释空间图

对坐标轴的命名主要依赖调研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下面的方法将有助于您的工作。

①尽管得到了直接的相似性判断值,如果可能,还应对提供的品牌属性进行评估。应用统计中的回归方法,这些属性向量可被嵌入空间图中,然后,我们可以综合考察那些最接近坐标轴的属性,以实现对坐标轴的命名或标注。

②在获得了直接相似性或偏好数据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询问调查对象在进行相似性评估时依赖的主观评估标准,这些标准也应在命名坐标轴时予以参考。

③如果可能,可以向调查对象展示空间图,然后,请他们来命名空间围上的坐标轴。最后,如果我们了解品牌的自然属性,如充电电池充电后的最长使用时间等,这也可作为解释空间图坐标轴的参考资料。通常,一个坐标轴不只代表一种属性。

6. 评估有效性与可靠性

同其它多元分析方法一样,对采用多维尺度法获得的结果也要进行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估。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估。

首先,可计算拟合优度(相关系数)的平方。其值越大,说明多维尺度过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越好。一般地,当值大于或等于0.6被认为是可接受的。

另外,紧缩值也能反映多维尺度法的拟合优度。拟合优度的平方是拟合良好程度的度量,而紧缩值是拟合劣质程度的度量,两个度量的角度完全相反,但目的相同。紧缩值随多维拟合优度的平方过程以及被分析资料的不同而变化。

不同紧缩值的拟合优度

如果在集合水平上进行分析,原始数据应分成两组或两组以上。对每一组分别应用多维尺度的平方法,然后,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

四、多维尺度法的应用意义

企业在市场调研中,研究消费者对品牌或其它项目的感觉和偏好问题,是企

业市场调研的重要议题。多维尺度法为解决类似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相信你采用此种方法能从中得到更有效的信息,并使你的决策更具科学性。

五、多维尺度法的实例分析

在某次市场研究中,研究者调查了10位消费者,要求他们对A、B、C、D、E等五种晶牌的相似性进行评分。消费者利用李克量表分别对AB、AC、AD、AE、BC、BD、BE、CD、CE、DE中的每一对评分。其中一位消费者的评分结果为:AB =2,AC=1,AD=4,AE=5,BC=6,BD=8,BE=6,CD=3,CE=7,DE=5,从而可以得到一个相似性比较矩阵,如下表所示。

表消费者评价晶牌对后得到的相似性比较矩阵

请就此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将表的相似矩阵输入,利用SPSSll.0进行计算,可得到如下的概念空间图:

从该空间图可以看出,D和E相对接近。在第一维度方向,A、B、C、D、E 几个品牌的差异较为明显。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第一节 层次分析

第一节层次分析 1.1句法结构的层次性和层次分析 1、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一个句子或是句法格式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内部有一种层次的透景。(松紧程度不一样) 如:他刚来。(这三个词内部的松紧程度不一样。“刚”和“来”关系紧密,“他”和“刚”关系疏远,“刚”和“来”先组合,再和“他”组合) 2、结构的三个特点: *整体性(作为一个结构,一定具有整体性。) *可分割性(作为一个结构,一定可以被分割成多个部分。) *有规则性(一个结构作为一个整体,一定是由好几部分组成的,这好几个部分组合的时候,它是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 如:形声字:形+声,再+字(“形声字”这个词,不是一些语素随便凑成,而是按一定规则组成的。)【有两个以上语素组合时,其内部一定有层次结构。】 *音节也是有层次的,如:天[tian55] 这个音节也是有层次的: 声调——超音段成分 声母+韵母——音段成分 韵母——韵头+韵部(韵基) 韵基——韵腹(主要元音)+韵尾 【由此,我们可以说的宽泛一点,这叫语言的层次构造,这种构造,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不论是语音、词汇、句子都有这样的层析构造问题。】 3、层次分析:在分析一个句子,或是句法结构的时候,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并说明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这种分析手段就是层次分析。 如:他刚来 “他刚来”的直接组成成分:他+刚来主谓 谓语“刚来”的直接组成成分:刚+来状中 4、层次分析包含两个内容: 二他所写的文章怎么切分? 切分:怎样断句 定性: 层次分析的三种主要表示方法:从小到大、框式、树型图: 5、怎么切分? 同一结构如何切分 例句:他所参观的工厂。 名词性偏正结构定中 他所参观? 他所参观的工厂 他所参观的工厂会导致他和工厂有领属关系 所以他所参观的工厂 他所参观怎么分析? 他参观

层次分析法详解

构建风险层次结构 通过选取的指标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目标的且问题涉及到许多因素,各种因素的作用相互,情况复杂。依据层次分析法处理这类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对所涉及的因素指标进行分析:哪些是需相互比较的;哪些是需相互影响的。把那些需相互比较的因素归成同一类,构造出一个各因素类之间相互联结的层次结构模型。各因素类的层次级别由其与目标的关系而定: 第一层是目标层,也就是国家风险的评价排序 第二层是准则层,这一层中是国家风险排序所涉及的国家风险类型,即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 第三层是子准则层,这一层是评价衡量准则层中各要素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 即政权凝聚力、腐败状况、相关法律政策、国际关系、官僚主义、经济政策、汇率稳定性、金融环境、内部冲突、外部冲突、民族差异等。 第四层也就是我们要选择的方案即所要选择的并购方案国家。 为了方便计算以及模型的理解,层次结构中各层次均用字母代替,目标层为A i 准则层为B,子准则层为C,方案层为D。 522重要性程度描述 为了将上述复杂的多因素综合比较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两因素相对比较问题。首先找出所有两两比较的结果,并且把它们定量化;然后再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从所有两两相对比较的结果之中求出多因素综合比较的结果。进行定性的成对比较时, 我们将比较结果分为5种等级:相同、稍强、强、明显强、绝对强并将我们所做出的比较结果应用1?9个数字尺度来进行定量化,比较具体含义及相应数字对应如下表: 表5.2 AHP重要程度描述表 子准则层 方案层 图5.1风险层次结构模型 Fig.5.1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of country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结合一个具体例子,说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决策:层次分析法问题提出 市政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对修建一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可选择的方案是修建通往旅游区的高速路(简称建高速路)或修建城区地铁(简称建地铁)。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因素,即是多准则决策问题,考虑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要分析决策的问题,并把它条理化、层次化,理出递阶层次结构。 AHP要求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目标层(最高层):指问题的预定目标; ●准则层(中间层):指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 ●措施层(最低层):指促使目标实现的措施; 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首先明确决策的目标,将该目标作为目标层(最高层)的元素,这个目标要求是唯一的,即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 然后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作为目标层下的准则层因素,在复杂问题中,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可能有很多,这时要详细分析各准则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即有些是主要的准则,有些是隶属于主要准则的次准则,然后根据这些关系将准则元素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组,不同层次元素间一般存在隶属关系,即上一层元素由下一层元素构成并对下一层元素起支配作用,同一层元素形成若干组,同组元素性质相近,一般隶属于同一个上一层元素(受上一层元素支配),不同组元素性质不同,一般隶属于不同的上一层元素。 在关系复杂的递阶层次结构中,有时组的关系不明显,即上一层的若干元素同时对下一层的若干元素起支配作用,形成相互交叉的层次关系,但无论怎样,上下层的隶属关系应该是明显的。 最后分析为了解决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有哪些最终解决方案(措施),并将它们作为措施层因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面(最低层)。 明确各个层次的因素及其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 【案例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在市政工程项目决策问题中,市政管理人员希望通过选择不同的市政工程项目,使综合效益最高,即决策目标是“合理建设市政工程,使综合效益最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考虑的主要准则有三个,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问题绝不这么简单。通过深入思考,决策人员认为还必须考虑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方便日常出行、方便假日出行、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面貌等因素(准则),从相互关系上分析,这些因素隶属于主要准则,因此放在下一层次考虑,并且分属于不同准则。 假设本问题只考虑这些准则,接下来需要明确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可以有哪些方案。根据题中所述,本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即建高速路或建地铁,这两个因素作为措施层元素放在递阶层次结构的最下层。很明显,这两个方案于所有准则都相关。 将各个层次的因素按其上下关系摆放好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同时,为了方便后面的定量表示,一般从上到下用A、B、C、D。。。代表不同层次,同一层次从左到右用1、2、3、4。。。代表不同因素。这样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图。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很有用,请好好学习之。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 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 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一. 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

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 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

层次性不强; 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如:我们不走。≠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 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 含义: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说说为什么)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AHP层次分析法详细讲解

AHP层次分析法详细讲解 。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由于它在处理复杂的决策问题上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它的应用已遍及经济计划和管理、能源政策和分配、行为科学、军事指挥、运输、农业、教育、人才、医疗和环境等领域。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与人对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思维、判断过程大体上是一样的。不妨用假期旅游为例假如有3个旅游胜地A、B、C供你选择你会根据诸如景色、费用和居住、饮食、旅途等一些准则去反复比较这3个候选地点首先你会确定这些准则在你的心目中各占多大比重如果你经济宽绰、醉心旅游自然分别看重景色而平素俭朴或手头拮据的人则会优先考虑费用中老年旅游者还会对居住、饮食等寄以较大关注。其次你会就每一个准则将3个地点进行对比譬如A 景色最好B次之B费用最低C次之C居住等较好等等。最后你要将这两个层次的比较判断进行综合在A、B、C中确定哪个作为最佳地点。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 2 / 8 AHP指南-层次分析法详解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时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到下层因素的作用。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1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当准则过多时譬如多于9个应进一步分解出子准则层。 2、构造成对比较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追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3、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为权向量若不通过需重新构追成对比较阵。 4、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若检验通过则可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否则需要重新考虑模型或重新构造那些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成对比较阵。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运用层次分析法有很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简单明了。层次分析法不仅适用于存在不确定性和主观信息的情况还允许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运用经验、洞察力和直觉。也许层次分析法最大的优点是提出了层次本身它使得买方能够认真地考虑和衡量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问题包含的因素分层最高层解决问题的目的中间层实现总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必须考虑的准则等。也可称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用于解决问题的各种措施、方案等。把各种所要考虑的因素放在适当的层次内。用层次结构图清晰地表达这些因素的关系。 〔例1〕购物模型某一个顾客选购电视机时对市场正在出售的四种电视机考虑了八项准则作为评估依据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如下 3 / 8 AHP指南-层次分析法详解〔例2〕选拔干部模型对三个干部候选人y1、y2 、y3按选拔干部的五个标准品德、才能、资历、年龄和群众关系构成如下层次分析模型假设有三个干部候选人y1、y2 、y3按选拔干部的五个标准品德才能资历年龄和群众关系构成如下层次分析模型构造成对比较矩阵比较第 i 个元素与第 j 个元素相对上一层某个因素的重要性时使用数量化的相对权重aij来描述。设共有 n 个元素参与比较则称为成对比较矩阵。

人脸识别 多维尺度分析

基于等距算法模式识别的学习与研究

一、Isomap 算法实现的基本步骤 1.等距离映射(Isomap) 该算法是一种全局非线性优化算法。Isomap 算法以多维尺度变换( fmult mensional scaling ,简称MDS)为基础,利用数据点间的测地线距离来替代MDS 中的欧氏距离,力求保持数据的内在流形结构,最大限度的保持数据点问在低维空间中的欧氏距离误差最小,最终实现数据点的低维空间的表示。Isomap 算法的目的是将高维空间 n R 中的数据集合},,,{21N x x x X =映射到低维流形空间 )(D d R d <<中,得到低维嵌人数据集合: },,,{Y 21N y y y = 2.具体算法步骤如下: 步骤1:计算样本点i x 的邻域点集(取欧氏距离最近的个近邻点),构造邻域图。 步骤2:计算测地线距离。根据邻域图,使用计算样本点间的最短距离),(j i c x x d ,近似看作为两点间的测地线距离),(j i M x x d 。 步骤3:使用MDS 对最短距离矩阵c D 。重构d 维嵌入。, 2)()(N I I I D N I I I D T N N G T N N c ---=)(τ,令321λλλ≥≥≥ 是矩阵)(c D τ的前 d 个最大的特征值,d v νν,,,21 为对应的d 个特征向量,则d 维嵌入坐标为: N d N N d y y y Y ????? ??? ??? ? ?? ? ?=νλνλνλ111121],,,[ Isomap 算法作为常用的流形学习算法,在低维空间中可以有效保持高维空 间数据的非线性结构,但在小样本情况时,当每类样本数小于构造邻域图数值尼时,计算得出的各个点的最短距离就不能正确得出测地线距离了。本文使用Gabor’s 波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5个中心频率、8个方向的滤波,输出40副滤波图像。但在增加了样本数量的同时,也对系统的硬件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降低计算量,本文提出使用Gabor 特征融合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将每个中心频率的不同方向滤波结果进行相加,得到一个该中心频率的滤波图像。图l 给出对ORL 数据库中的人脸经过Gabor~,波后相同中心频率的8个不同方向的滤波结果相加后的图像。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使用该方法对一副图像计算得出的5副图像和将一副图像的40副Gabor 滤波图像作为Isomap

层次分析法步骤解析—根法、和法、幂法

层次分析法(AHP) 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方法,是由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学家T.L.Satty提出的。它是指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把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求解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简便的决策方法。 AHP十分适用于具有定性的,或定性定量兼有的决策分析。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系统分析和科学决策方法,现在已广泛地应用在企业信用评级、经济管理规划、能源开发利用与资源分析、城市产业规划、企业管理、人才预测、科研管理、交通运输、水资源分析利用等方面。 一、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一般来说,可以将层次分为三种类型: (1)最高层:只包含一个元素,表示决策分析的总目标,因此也称为总目标层。 (2)中间层:包含若干层元素,表示实现总目标所涉及的各子目标,包含各种准则、约束、策略等,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3)最低层:表示实现各决策目标的可行方案、措施等,也称为方案层。 典型的递阶层次结构如下: 一个好的递阶层次结构对解决问题极为重要,因此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时,应注意到: (1)从上到下顺序地存在支配关系,用直线段(作用线)表示上一层次因素与下一层次因素之间的关系,同一层次及不相邻元素之间不存在支配关系。 (2)整个结构不受层次限制。 (3)最高层只有一个因素,每个因素所支配元素一般不超过9个,元素过多可进一步分层。 (4)对某些具有子层次结构可引入虚元素,使之成为典型递阶层次结构。 二、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设有m个目标(方案或元素),根据某一准则,将这m个目标两两进行比较,把第i个目标(i=1,2,…,m)对第j个目标的相对重要性记为a ij,(j=1,2,…,m),这样构造的m阶矩阵用于求解各个目标关于某准则的优先权重,成为权重解析判断矩阵,

__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层次分析法

第二讲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及其局限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发。要点大致如下: (一)以单句为分析对象。 (二)句子有六大成分——主语、述语(谓语)(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黎锦熙,如“他成了班长 ..”“他 们请我做报告 ...”)(连带成分);形容词性附加语(今天的定语)、副词性附加语(状语和补语)(附加成分)。 (三)句子成分原则上只能是词。 (四)分析手续:先找出全句主要成分主语和述语,再决定述语后有无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语,最后指出句中所有的附加成分。 句子成分分析发的优点: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句子的脉络。在分析长句时,更能显示其优越性:(1)我国首升空的“神州-3号”模拟载人飞船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照原先预定的时间安全、准确地返回原先计算好的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面。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局限性: 第一:离了枝叶,主干不成立或站不住,或不是原句子的意思。

(2)他贪图安逸。 (3)于福的老婆是小晴的娘.。 第二:离了枝叶,主干虽能成立,但意思发生了变化。 (4)我们都不懂。(我们懂) (5)祥林嫂死了当家人。(祥林嫂死了) (6)不合格的党员清除了。(党员清除了) 第三:不能有效分化歧义。 (7)照片放大了一点。(“放得不是很大”,“放得过于大了”) (8)我也去上海。 第四:不利于发现某些词语的用法特点。 (9)a.我们白白浪费了几个小时。*b.我们白浪费了几个小时。 2.2 句法构成的层次性 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总是按一定的句法规则一层一层地进行组合的。例如: (10)他刚到。 “刚”跟“他”不发生直接的关系,“刚”先跟“到”构成修饰关系,然后“刚到”一起再跟“他”构成主谓关系。这种构造特性一般称为“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3 关于层次分析法

多维尺度与对应分析

多维尺度与对应分析 多维尺度与对应分析多维尺度分析(MDS),是基于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或距离,将研究对象在一个低维(二维或三维)的空间形象地表示出来,进行聚类或维度分析的一种图示法。通过多维尺度分析所呈现的空间定位图,能简单明了地说明各研究对象之间的相对关系。 多维尺度分析常用于品牌形象评价,比较消费者对公司及其竞争对手的品牌认知差异,了解在消费者心目中,公司品牌与竞争对手相比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如,广州民众对市内各医院,从专业、服务、费用、方便等四个角度的感知评价,通过多维尺度分析所产生的空间定位图。广州民众对市内各医院的感知评价基本分为三类,中山医院、省人民医院、中医药大学医院、省中医院,及专科医院是民众心目中是专业性强、技术高的医院;市/区的中医院、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医院是费用比较合理的医院;红十字会医院、军区/部队医院的特点则不明显(注:由于样本数量限制,分院、同类型医院合并分析,差异性有所平均,结论仅供参考。) 对应分析的本质是将行和列变量的交叉表变换为一张散点图,从而将表格中包含的类别关联信息用各散点空间位置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上述数据用对应分析呈现如下:

似乎看起来,对应分析比多维尺度分析更直观、更简单易懂;而且在操作上,通过xlstat插件做对应分析非常方便,做一个多维尺度分析所花的时间可以做十个对应分析了。那么,能用对应分析来替代多元尺度分析吗? 通过分析两者所使用的原始数据表格,能容易区分两者的差异所在,并且知道在什么时候用多维尺度分析,什么时候用对应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计算的是行变量之间的差异性或相似性,即表中“省人民医院、中山医院、省中医院 …”等各类医院之间的差异或相似性。 对应分析,计算的是行变量与列变量的相关性,如表中行变量中“省人民医院”与列变量“医院专 业水平、医院服务…”之间的相关性。 所以,在上述多维尺度空间图中,强调的是各类医院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上述对应分析图中,强调的是各类医院与专业、服务、费用、方便等之间的相关性,而不是各医院之间的相对关系。 那么,对应分析图中各医院的分布,同样能说明各医院之间的相对位置吗?我们用聚类分析来验证,同样用“专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8.3.2 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运用AHP进行系统分析,首先要将所包含的因素分组,每一组作为一个层次,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这些层次大体上可分为3类 1、最高层:在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又称目标层; 2、中间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要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又称为准则层; 3、最底层:表示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又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层次分析结构中各项称为此结构模型中的元素,这里要注意,层次之间的支配关系不一定是完全的,即可以有元素(非底层元素)并不支配下一层次的所有元素而只支配其中部分元素。这种自上而下的支配关系所形成的层次结构,我们称之为递阶层次结构。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可不受限制。为了避免由于支配的元素过多而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每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地不要超过9个,若多于9个时,可将该层次再划分为若干子层。 例如,大学毕业的选择问题,毕业生需要从收入、社会地位及发展机会方面考虑是否留校工作、读研究生、到某公司或当公务员,这些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如图8.1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 图8.1 再如,国家综合实力比较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6 .2: 图6 .2 图中,最高层表示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应用AHP所要达到的目标;中间层表示采用某种措施和政策来实现预定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一般又分为策略层、约束层、准则层等;最低层表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政策(即方案)。 然后,用连线表明上一层因素与下一层的联系。如果某个因素与下一层所有因素均有联系,那么称这个因素与下一层存在完全层次关系。有时存在不完全层次关系,即某个因素只与下一层次的部分因素有联系。层次之间可以建立子层次。子层次从属于主层次的某个因素。它的因素与下一层次的因素有联系,但不形成独立层次,层次结构模型往往有结构模型表示。 二、构造判断矩阵 任何系统分析都以一定的信息为基础。AHP的信息基础主要是人们对每一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的判断,这些判断用数值表示出来,写成矩阵形式就是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AHP工作的出发点,构造判断矩阵是AHP的关键一步。 当上、下层之间关系被确定之后,需确定与上层某元素(目标A或某个准则Z)相联系的下层各元素在上层元素Z之中所占的比重。 假定A层中因素Ak与下一层次中因素B1,B2,…,Bn有联系,则我们构造的判断矩阵如表8.16所示。 表8.16 判断距阵 Ak B1 B2 …Bn

现代汉语层次分析法

目录 一、层次分析法及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的几点说明 (2) 二、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4) 三、层次分析法的原则 (4) 四、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精神 (4) 五、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及局限 (5)

现代汉语层次分析法 【内容摘要】层次分析法是美国描写语言学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这种析句方法可适用于各种语言单位的切分作业,小可以切分语素,大可以切分复句乃至篇章。但也有不足之处。本文回顾了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的概念、分析步骤、原则、基本精神,明确了层次分析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优势、局限 正文 一、层次分析法及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的几点说明 1.成分与直接成分 这组概念在语法分析中,经常被混为一谈,事实上是有区别的。 成分就是构成一个词组或句子的所有结构单位(最小是一个词),这些单位无论处于何种层次,都是组成这个短语、句子的结构成分。直接成分则是直接构成某一个结构的两个成分(一般来说就是两个),或者说是在短语或句子某一结构层面上的两个成分。成分和直接成分是不同的概念。成分的范围要大于直接成分,直接成分也是成分,但成分不都是直接成分,只有同一个层次中切分出来的两个成分才是直接成分,所以直接成分是相对而言的。句子内部的结构成分之间并非全是直接关系,也有间接关系。直接成分就是直接发生了结构关系而构成句法结构的成分。两个直接成分总是优先组合,且按某种结构类型组合。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即直接成分分析法(简称IC分析法),是美国描写语言学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三十年代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一书中提出了直接成分的概念后,结构主义学派在语法分析上就逐渐用层次分析法取代了传统的中心词分析法。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层次分析法被广泛采用,同时反复讨论了切分层次的标准,而且扩展应用到篇章结构的分析。这样,从语素组合成词,词组合成短语,短语组合成句,句组合成篇,都作层次分析。此外,也用于语音分析。这种分析

深度解析层次分析法全过程

层次分析案例应用 背景资料: 某企业在扩大企业自主权后,委托某专业咨询机构分析如何合理利用企业利润。负责该项目的咨询工程师从Bl:进一步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B2:提高企业技术水平、B3:改善职工物质与文化生活三个方面设计问卷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法得出可供选择的方案有:P1:发奖金;P2:扩建集体福利事业;P3:办职工业余技校;P4:建图书馆、俱乐部;P5:引进新设备。 企业决策层按照调查结果,采用两两对比法,依据企业实际情况给出以下评价:1.B2比B1明显重要;2.B3比B1稍微重要;3.B2比B3稍微重要;基于B1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标下的评价 7.P1比P5强烈重要;8.P2比P3稍微重要;9.P2比P4既同样重要又稍微重要;10.P2比P5明显重要; 5、若已知B2、B3目标下的评价结果,作为咨询工程师,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给出方案的优先顺序? 6、简述咨询机构运用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第一问:暗地卷烟(基础知识不多说); 第二问: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②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③单准则下层次排序和单准则下一致性检验;④总排序和总排序下一致性检验。 A—B

第一步:单准则下的①权重向量和②最大特征值计算,并进行③一致性检验一、权重向量的求解 二、最大特征值的求解 定义:给定某一矩阵A,寻找一个常数λ和非零向量ω,使得A·ω=λ·ω 即A·ω= =λ· A-B A·ω= = 下一步依据高中向量运算公式 即:A=λD B=λE C=λF =λ·= 故:λ=1/3*(A/B+B/E+C/D) 综上得λmax =1/3*(0.3182/0.1047+1.9354/0.6370+0.7847/0.2583)=3.0385B1-P 的计算过程不重复,λmax =5.0792 1 1/5 1/3A —B 51331/3 1 0.1047 ωA —0.6370 0.2583 11/51/351331/3 1 0.10470.63700.2583 0.1047 0.6370 0.2583 A B C D E F λD λE λF

现代汉语之层次分析法

第四节层次分析法 教学目标:1、从理论上把握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怎样的方法(理论起源、依据、目的、用途、优势与不足等) 2、从实践上掌握如何使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现代汉语句法结构 3、培养学生语言分析能力,形成良好语感;激发学生对经典方法论进行反思性探讨,形成科研意识;培养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1、把握层次分析法的两个关键因素:层次与关系 2、判断层次分析是否正确的一些规则和技巧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使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法结构 教学延伸: 1、思考层次分析法能否应用于一些不适合二分处理的特殊结构,怎样 运用是否有价值有的话有何价值 2、回忆中小学学习过的“中心词分析法”这种传统的汉语句子分析方 法,与层次分析法对比,探讨现代汉语句法分析的出路和前景。 3、介绍当今中国语言学界新崛起的“字本位”理论以及目前世界语言 学界最流行的“认知语言论”(这一理论是对层次分析法所依据的基 本语言理论——形式主义语言论的彻底颠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 学术思考与争论。 课型:结合多媒体演示的讲授课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语言的线性排列与层次结构

二、何谓层次分析法 三、使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的要点 教学过程: 一、通过实例介绍语言线性排列形式下隐藏的层次结构。明确术语“线性排 列”“结构层次”的含义。 线性排列:我们平时说话,只能一个词语接一个词语地说出来,发音也只能一个音一个音地发出来,书写时一个汉字一个汉字写出来,这种按照时间 先后顺序说出或者写出的形式,就是语言的“线性排列”形式。语言 是在一维的空间里,随时间的流逝展开的。线性排列是表现出来的语 言形式。但在语言线性排列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一个层次关系,例如: 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 表面上看是线性,实际上“蔚蓝的”“天空”先组合成“蔚蓝的天空”;“飘着”“洁白的”“云”组合成“飘着洁白的云”,两者再组合成“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这一线性结构所以,可见这些词并不是一次性组合在一起的,也不是按照线性形式一个接一个依次组合在一起的。它实际上有多个组合层次。 所以,所谓结构层次,指的是隐藏在线性排列的表象下,语言中句法单位在组合成更大的结构体时所反映出的不同的先后、亲疏、松紧关系。句法成分并不是一个接一个组合的,而是不断套叠形成的。线性排列,我们凭直觉就可以完全看出来,而结构层次关系,则需要我们深入到语言内部,通过结构分析才能揭示出来。 例子:我们班的新同学 二、介绍层次分析法产生发展的历史渊源,明确理论的来龙去脉,以及在当下 的研究进展情况、地位。弄清楚到底何为层次分析法。并对这一分析方法做

(完整版)层次分析法实例讲解学习

层次分析法实例讲解学习 生活实际例题: 旅游实例,有三个旅游地点供游客们选择,连云港,常州,徐州。影响游客们决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项:景色、费用、居住、饮食、旅途。请根据个人偏好选择最佳旅游地点。 分析:旅游点是方案层,将它们分别用B,B2,B3表示,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为准 则层AAAAA;目标层为选择旅游地,即可以建立以下模型: 建立判断矩阵: 准则层判断矩阵(即各种因素在旅客偏好选择中所占有的不同比重) 1 1/ 2 4 3 3 2 1 7 5 5 A 1/4 1/7 1 1/2 1/3 1/3 1/5 2 1 1 1/3 1/5 3 1 1 方案层判断矩阵建立(针对每一个影响因素来对方案层建立) 1 2 5 1 1/3 1/8 1 1 3 B 1/2 1 2 B1 3 1 1/3 B1 1 1 3 1/5 1/2 1 8 3 1 1/3 1/3 1 1 3 4 1 1 1/4 B1 1/3 1 1 B1 1 1 1/4 1/4 1 1 4 4 1 求准则层判断矩阵A的特征值: Matlab 运行程序:[a,b]=eig(A)

'矩阵的对角线为准则层判断矩阵 A 的特征值: 5.073 0 0 0 0 0.031 0 0 0 b 0 0 0.031 0 0 0 0 0 0.005 0 0.005 即 1 5.073, 2 0.031, 3 0.031, 4 0.005, 5 0.005 选出最大特征值: max ( 1, 2, 3, 4, 5 ) 1 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即为准则层的影响因素所占的权重, 为: 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w 1 -0.4658 -0.8409 -0.0951 -0.1733 -0.1920 归一化(最简 matlab 程序为 w=w1./sum(w1)) w 0.2636 0.4759 0.0538 0.0981 0.1087 一致性指标的检验: 由max 是否等于5来检验判断矩阵A 是否为一致矩阵。由于特征根连续地依 赖于矩阵A 中的值,故max 比5大得越多,A 的非一致性程度也就越严重, max 对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也就越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对因素 A i (i 1, ,5)的影 响中所占的比重。 计算一致性指标CI : 此题的一致性指标为 5.073-5 0.018 5-1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相对固定,如下表: RI 随机一致性指标 3456789 10 11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1 计算一致性比例CR : CR q RI 当CR 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应对判断矩阵作适当修正。 本题: CR ? 皿 0.016 0.1 RI 1.12 可行。 按照如上方式处理矩阵B, B 2, B 3, B 4, B 5得: CI max n n 1 max n n 1 CI n 1 2 RI 0

多维标度分析

武夷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项目名称:多维标度分析姓名:专业: 14信计班级:1班学号:同组成员:无

(一)操作步骤 (1)点击分析-度量--多维尺度 ,进入多维标度分析的主对话框,如下图。 (2变量为设定变量列表框,用于将要分析的表示距离的变量移入此处。本案例是将北京,合肥,长沙,杭州,南昌,南京,上海,武汉,广州,成都,福州,昆明放置于此框。 (3)单个矩阵表示如果数据文件中有多个受访者的距离阵时。就应当使用该选项选取代表不同受访者的变量。

(4)距离用于设置所使用距离的产生方式。 ①数据为距离数据表示如果所提供的数据为距离阵,可直接用于分析。单击"形状"有3个选项(图:正对称表示距离阵为完全对称形式,且行列表示相同的项目,要对角线上下三角中相应的数值对称相等,正对称表示距离阵为不完全对称结构且行列表示相同项目,上下三角中相应的数值不想等,矩形表示距离阵为距离完全不对称形式,并需要在行数框中输入行数,如下图。

②从数据中创建度量表示如果数据代表的不是距离,使用该选项可以根据数据生成距离阵。 单击"度量标准"打开数据测度方法对话框,如下图。其中,度量标准用于选择不相似性量度方法,转换值是选择进行标准化转化的方法,创建距离矩阵表示是根据变量还是根据样品创建距离阵(变量间计算成对变量之间的不相似性矩阵,个案间计算两两样品之间的不相似性距离矩阵)。 设置完成后,点击继续返回主对话框。 (5)在主对话框中点击模型,用于设置数据和模型的类型,如下图。

①度量水平用于指定测量尺度。其中,序数为有序数据,区间为定距数据,比率为比例数据,鉴于本例中的数据是距离,因此选择interval。 ②条件性用于进一步定义距离阵的情况。矩阵表示只有一个矩阵或者每个矩阵代表不同的个体时采用,它表示距离阵的数值意义相同,是可以相互比较的,行只在非对称或者距离阵时才使用。表示只对同一行间数据进行比较才有意义,无约束表示不受任何限制,资料中所有数值的比较都有意义。 ③维数用于指定多维尺度分析的维度。最小值输入最少维度,最大值输入最大维度,由于一般是计算二维解,均输入2。 ④度量模型用于选择距离测量模式。Euclidean 距离是欧几里得距离,个别差异Euclidean 距离加权欧几里距离。

第二讲__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层次分析法

第二讲__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层次分析法

第二讲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及其局限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发。要点大致如下: (一)以单句为分析对象。 (二)句子有六大成分——主语、述语(谓语)(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黎锦熙,如“他成了班长 ..”“他 们请我做报告 ...”)(连带成分);形容词性附加语(今天的定语)、副词性附加语(状语和补语)(附加成分)。 (三)句子成分原则上只能是词。 (四)分析手续:先找出全句主要成分主语和述语,再决定述语后有无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语,最后指出句中所有的附加成分。 句子成分分析发的优点: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句子的脉络。在分析长句时,更能显示其优越性:(1)我国首升空的“神州-3号”模拟载人飞船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照原先预定的时间安

全、准确地返回原先计算好的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面。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局限性: 第一:离了枝叶,主干不成立或站不住,或不是原句子的意思。 (2)他贪图安逸。 (3)于福的老婆是小晴的娘.。 第二:离了枝叶,主干虽能成立,但意思发生了变化。 (4)我们都不懂。(我们懂) (5)祥林嫂死了当家人。(祥林嫂死了) (6)不合格的党员清除了。(党员清除了) 第三:不能有效分化歧义。 (7)照片放大了一点。(“放得不是很大”,“放得过于大了”) (8)我也去上海。 第四:不利于发现某些词语的用法特点。 (9)a.我们白白浪费了几个小时。*b.我们白浪费了几个小时。 2.2 句法构成的层次性 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总是按一定的句法规则一层一层地进行组合的。例如: (10)他刚到。

层次分析法详解

构建风险层次结构 通过选取的指标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目标的且问题涉及到许多因素,各种因素 的作用相互,情况复杂。依据层次分析法处理这类复杂的问题就需要对所涉及的因素指标进行分析:哪些是需相互比较的;哪些是需相互影响的。把那些需相互比较的因素归成同一类,构造出一个各因素类之间相互联结的层次结构模型。 各因素类的层次级别由其与目标的关系而定: 第一层是目标层,也就是国家风险的评价排序 第二层是准则层,这一层中是国家风险排序所涉及的国家风险类型,即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 第三层是子准则层,这一层是评价衡量准则层中各要素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即政权凝聚力、腐败状况、相关法律政策、国际关系、官僚主义、经济政策、汇率稳定性、金融环境、内部冲突、外部冲突、民族差异等。 第四层也就是我们要选择的方案即所要选择的并购方案国家。 图5.1风险层次结构模型 Fig.5.1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of country risk 为了方便计算以及模型的理解,层次结构中各层次均用字母代替,目标层为i A , 准则层为B i ,子准则层为C i ,方案层为D i 。

5.2.2 重要性程度描述 为了将上述复杂的多因素综合比较问题转化为简单的两因素相对比较问题。首先找出所有两两比较的结果,并且把它们定量化;然后再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从所有两两相对比较的结果之中求出多因素综合比较的结果。进行定性的成对比较时,我们将比较结果分为5种等级:相同、稍强、强、明显强、绝对强并将我们所做出的比较结果应用1~9个数字尺度来进行定量化,比较具体含义及相应数字对应如下表: 表5.2 AHP重要程度描述表 Table 5.2 Described table of AHP important degree 定性比较结果数字定量 因素1相较于因素2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1 因素1与因素2相比,前者重要性稍强 3 因素1与因素2相比,前者重要性强 5 因素1与因素2相比,前者重要性明显强7 因素1与因素2相比,前者重要性绝对强9 因素1与因素2相比,相对重要性处于上述等级之间2、4、6、8 (续表5.2)定性比较结果数字定量 因素1与因素2相比,后者的重要性要稍强、强、明显强、绝对强于前者1/3、1/5、1/7、1/9 例如:在准则层中有三个因素政治风险B1、经济风险B2以及社会风险B3,假设如果政治风险B1相较于经济风险B2在风险中的重要性稍强那么就是B1:B2=3:1也就是3。假设社会风险B3与经济风险B2相比,社会风险的重要性要强于经济风险B2但是是弱于政治风险,那么B3:B2=2:1也就是数字2,相反如果假设经济风险B2的重要性要强于政治风险B1那么B1:B2=1:3也就是1/3。 5.2.3层次单排序 由层次模型可以看出含有层。为了进行有效的判断,依据层次分析法的方法我们要分别对不同的层次进行层次单排序,现在我们就拿准则层为例,在准则层,有3个因素指标分别为B1,B2,B3,相关的上一层因素为A,则可针对因素A,对

AHP层次分析法步骤讲解

AHP层次分析法 AHP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解决多目标复杂问题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计算决策权重的研究方法。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AHP层次分析法是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用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之间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的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比较有效地应用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 AHP层次分析法的操作步骤 完整的AHP层次分析法通常包括五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将决策的目标、考虑的因素和决策对象按相关关系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 ●最高层:决策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中间层(若干层):考虑的因素、决策的准则 ●最底层:决策时的备选方案

比如现在想选择一个最佳旅游景点,当前有三个选择标准(分别是景色,门票和交通),并且对应有三种选择方案。现通过旅游专家打分,希望结合三个选择标准,选出最佳方案,层次模型大致如下图: 第二步:标度确定和构造判断矩阵 通过各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确定合适的标度。在建立层次结构之后,需要比较因子及下属指标的各个比重,为实现定性向定量转化需要有定量的标度,此过程需要结合专家打分最终得到判断矩阵表格。 比如对旅游景点选择的4个影响因素(分别是景色,门票,交通和拥挤度)进行评价(即专家评价),最终得出四个影响因素的权重。采用1-5分标度法(也或者1-9标度法),即比如门票相对景色更加重要,此时门票打3分,那么景色相对于门票就是取其倒数1/3即0.3333分。交通相对于景色来更重要为2分,景色相对于交通就是0.5分等。如果A因素相对B因素非常重要,此时打5分(最高5分),那么B因素相对于A因素就是1/5即0.2分

多维尺度分析-SPSS例析资料讲解

多维尺度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 )又称ALSCALE(alternative least-square SCALing),还有人称之为多维量表分析;它是将一组个体间的相异数据经过MDS 转换成空间构图,且保留原始数据的相对关系。 1多维尺度分析的目的 假设给你一张中国台湾省地图,要你算出基隆,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嘉义,高雄,花莲,台东,枋寮,苏澳,恒春等地间的距离,你可以用一把刻度尺根据比例测算出一个12x12de 距离矩阵;反之,如果给你一份12个城市间的距离矩阵,要你画出12个城市相对位置的二维台湾地图,且要他们与现实尽量保持一致,那就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了,多为尺度分析就为此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地分析手段。 2多为尺度分析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异同 多为尺度分析和因子分析都是维度缩减技术,但是因子分析一般使用相关系数进行分析,使用的是相似性矩阵;而多为尺度分析采用的是不相似的评分数据或者说相异性数据来进行分析;与因子分析不同,多为尺度分析中维度或因素的含义不是分析的中心,各数据点在空间中的位置才是分析解释的核心内容; 多为尺度分析与聚类分析也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可以检验样品或者变量之间的近似性或距离,但聚类分析中样品通常是按质分组的;多维分析不是将分组或聚类作为最终结果,而是以一个多维尺度图作为最终结果,比较直观。 若你的目的是要把一组变量缩减成几个因素来代表,可考虑使用因素分析;若目的是变量缩减后以呈现在空间图上,则可以使用MDS 。如果你是想要却仍相似观测值得组别,请考虑以聚类分析来补充多为尺度分析,聚类分析虽可以确认组别,但无法在空间图中标示出观测。 3.定性的和定量的MDS MDS 分析测量的尺度不可以是nominal 的,但可以是顺序的ordinal,等距的interval,比率的ratio 。顺序量表只可以用于质的分析,又称为定性多维量表分析;它以个体间距离排序为主;而interval 和ratio 量表称为定量多维量表分析(定量多维尺度分析)。 定性的多维量表分析是目前比较常用的MDS 法,因为他可以使用使用量表要求比较宽的顺序量表,但可以得到量表比较严的数值空间图,也就是说,输入的是分类数据,输出的是数值结果。 4.MDS 分析的各种类型 定性MDS 分析------------------------------------------------------------------------------------例1 定量MDS 分析------------------------------------------------------------------------------------例2 不对称方阵MDS 分析--------------------------------------------------------------------------例3 从数据中创建距离对称矩阵MDS-----------------------------------------------------------例4 个体差异模型MDS------------------------------------------------------------------------------例6 5多维量表分析的运算原理 对定量MDS 而言,输入的距离矩阵()rs n n D d ?=是欧氏距离,如果能在某个P 维空间上 找到坐标点,是其点间的距离2' ()()rs r s r s d x x x x =--所形成的矩阵刚好等于D,即可求得 MDS 的最佳解。其求解是一个迭代过程,不在此细述。 6.拟合度的测量-------Stress 拟合的好坏的指标称为压力系数(stress 应力),系数越小拟合越好;所绘图与原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