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4 驿路梨花 主课件配套教案.doc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4 驿路梨花 教案

14 驿路梨花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理清文章写作顺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教育学生感受作品中体现的爱心。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的顺序。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图片欣赏梨花二、作者简介:彭荆风,当代作家。
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
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
“驿路梨花”出自南宋诗人陆游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诗的最后两句是:“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课文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三、检查预习正音:撵( niǎn )驿(yì )陡( dǒu )篾(miè )陋(lòu )修葺(qì )恍惚( huǎnghū)麂( jǐ)四、整体感知课文1、划分部分,概括大意:第一部分( 1-8 ):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 13-28 ):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9-37 ):主要写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8 ):热情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洁白的梨花开遍大地。
2、总结中心思想:讲述西南少数民族群众学习雷锋无私助人的故事,歌颂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的崇高道德风尚。
第二课时五、研读课文二个误会•三个悬念•四写梨花•五件好事两个误会•你能找出这两次误会在什么地方吗?我、老余,见到小茅屋。
茅屋主人是谁主人是他??不是他。
瑶族老人是专门运粮食的。
喂!你们谁是梨花啊?茅屋定是你们的啦?三次悬念你能找出这三次悬念在什么地方吗?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瑶族老人吗?梨花吗?梨花的妹妹吗?解放军叔叔吗?茅屋的建造者、照管者都是主人四写梨花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驿路梨花》的背景、主题以及修辞手法和词汇的运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讲解创作背景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的历史背景,从而加深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驿路梨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遇到过美丽的风景让你难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驿路梨花》中的美景与情感。
其次,在新课发现学生对一些修辞手法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更多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难点。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我应该在讨论前给出更明确的指导,确保学生的讨论能够紧扣主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1.章节内容: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
2.教学内容:
a.阅读课文,理解梨花驿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b.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c.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掌握词汇用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驿路梨花》(含同步教案和习题)

15驿路梨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四处: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 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 处处开。”
作用:结尾再次人花相映,拓展了文章的境界,使 主题得以升华。
总结:这“梨花”是边疆盛 开的洁白的梨花,是哈尼小 姑娘梨花的象征,也是雷锋 精神的象征。从文章对梨花 这一事物的描写中,我们可 以深切体会到文章以自然美 来烘托人物心灵美的手法。
效措施。
答案:C 解析: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随着”。
同步教案
提示1:双击右侧图标可打开同步资料。
提示2:同步资料包为压缩文件,需安 装解压缩软件才能打开。 提示3: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 打印,保存。
点此下载
14. 驿路梨花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1)陡qiào( 峭)的山下有一座山寨(• zh)à,i 通向寨外的路 与一条驿路相连。
第五部分(第37段),篇末引用诗句点题,收束全文, 意在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跳读课文,找出本文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本 文的记叙顺序。
暮色
夕阳西下
顺
一弯新月升起 叙
这天夜里
第二天早上
上个月 倒
几年前 叙
十多年前
想一想: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 梨花
解放军
都是主人
文中主要有几处描写了梨花这一事物?这对表 现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举例: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形式,让学生表达对课文所传达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
(4)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在于如何平衡个体学习与团队合作。
举例: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针对本次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提高课堂导入的效率,确保新课讲授环节有足够的时间。
2.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明确实践活动和小Βιβλιοθήκη 讨论的主题,确保讨论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提高提问和启发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涵。
5.加强课堂反馈,关注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举例:分析“驿路梨花处处开”的寓意,理解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3)句子解析:重点解析课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句子,如“梨花的盛开,是生命的礼赞”。
举例:通过对“生命的礼赞”这一句子的解析,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4)课文结构分析:掌握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理解作者抒发感情的方式。
举例:分析课文中前后呼应的句子,如“驿路梨花处处开”与“梨花依旧笑春风”,理解作者对梨花的深厚感情。
1.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认读与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生字词的学习,如“谦虚”、“懦弱”、“增添”等。这些词汇在课文中具有重要作用,对理解课文意义和体会作者情感有直接影响。
举例:课文中“梨花的谦虚,让人感到它的纯洁与崇高”,通过理解“谦虚”一词,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梨花的形象。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把握课文的主旨,分析梨花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对梨花的感情。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板书设计
“我”、老余 驿 路 梨 花
瑶族老人 送粮、修葺
雷锋精神
梨花
学习雷锋,传承精神
哈尼小姑娘
讲述来历 说明原委
解放军
主旨归纳
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座小茅屋的故 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发芽、 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 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 会风貌。
⑤梨花
照料小茅屋
前几年,梨花出
嫁后 ③
十多年前路过时
①
解放军盖小屋后,
梨花出嫁前 ②
整体感知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 顺序来进行叙述
顺叙
暮色 夕阳西下 一弯新月 这天夜里 第二天早上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 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上个月
插叙
记叙顺序的特点:顺叙中有插叙
十年前
插叙
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精研细读
④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四溢的梨花 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 唱......
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 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 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了第二个误会, 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
自然界
过往行人所 走的道路
驿路梨花
人物
边疆少数民 族地区
雷锋精神
主题
语出陆游的诗
(1)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2)“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 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 (3)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 (4)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5)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报。 (6)“驿路梨花”将标题与课文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 心灵的,巧妙联系,和谐一体; (7)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2024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及课件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 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包括人物形象 分析、情节梳理、主题思想归纳等 。
20
创意写作或绘画展示
创意写作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 进行创意写作。可以是对课文的续写 、改写,也可以是以课文为背景创作 新的故事。
绘画展示
鼓励学生将课文中的场景、人物用画 笔表现出来,通过绘画展示对课文的 理解和感受。作品完成后可在班级进 行展示和交流。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 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在情节安排上,作者巧妙地 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梨花的象征意义,学习边疆纯朴民风的热情周到。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激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 教学手段:课件
2024/3/23
6
2024/3/23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7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文章采用倒叙手法,通过回忆的方式展现故事情节,增强了阅读的悬念和吸引力。
以梨花为线索贯穿全文,使得文章结构紧凑有序,同时也突出了梨花的美好形象。
2024/3/23
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
25
家长参与孩子学习建议
01
督促孩子按时完成课后 作业,及时检查并纠正 错误。
2024/3/23
02
鼓励孩子多阅读课外书 籍,提高其阅读能力和 阅读兴趣。
03
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6
04
与孩子一起讨论课文内 容和人物形象,增进亲 子关系的同时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
统编版七下语文14驿路梨花教案

教学内容:
1.课文朗读与生字词学习;
2.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记叙文写作特点;
3.品味梨花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4.思维导图绘制与文章结构分析;
5.拓展讨论:如何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美好景物。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生字词,提高词汇积累;能够分析并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提升写作技巧。
-文章结构的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析文章结构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等方法,识别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部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情感体验的内化与表达:学生可能难以将文中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感受,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方法,如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统编版七下语文14驿路梨花教案
一、教学内容
统编版七下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并掌握重要词语的含义;分析课பைடு நூலகம்结构,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分组讨论等形式,深入解读文本;学会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记叙文的基本概念、文章结构的重要性和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美、创造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课文原文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处。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
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
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快看,有人家了。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
白水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我们推开门进去。
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
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
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
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我们开始烧火做饭。
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
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
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正说着,门被推开了。
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打着一袋米。
“主人”回来了。
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
直到我们不作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学习《驿路梨花》,学生能熟练掌握并运用生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结构,运用修辞手法,提升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并感悟课文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价值观,增强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传递美好事物。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通过仿写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梨花传递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类似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文章结构: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明确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部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驿路梨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无私帮助他人的事迹?”(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美好传递的奥秘。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美好事物的传递与助人为乐”的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2.教学内容:
a.词语学习:梨花、驿站、马蹄、清香等;
b.课文解析: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梨花的描绘,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c.修辞手法: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d.情感教育: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通过对《驿路梨花》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人生哲理的思考。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如从梨花中体会到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表现让我感到欣慰。他们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展示出了较高的学习热情。但在小组讨论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些学生,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并适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各小组的成果分享让我看到了学生们对课程内容的深入思考。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对于比喻和拟人在写作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引入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们了解到这些修辞手法在不同场景和文体中的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1.章节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
a.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题和情感表达;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在西藏驿路上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向往。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自然之美,体验人文之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但他们对于远离自己生活的地域文化和自然景观可能了解不多,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引导他们去感受和理解。
另外,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但在朗读和鉴赏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验民族团结的温暖,培养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难点: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如何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
3.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结构。
2.准备相关资料:收集一些关于西藏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3.准备问题: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西藏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020—2021年部编本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14 驿路梨花教学案(教学设计).doc

14 驿路梨花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梳理文章内容。
3.本文的写作特点。
4.本文的中心。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记叙的顺序。
学习难点:景物描写在写人叙事过程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朗读2遍,疏通字词障碍;默读2遍,对文章的基本情节有所了解。
2.将生字、解词整理在预习笔记本(即活页本)上。
二、预习检测:背景资料:《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
当时,我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
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我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我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我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
情之所钟,使我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朴实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也就写得很快,一个下午就完成了这篇《驿路梨花》。
我这篇对善良、朴实、美好歌颂的《驿路梨花》,也是让人们用过去与“文革”对比,以鞭笞丑恶。
2.给加点字注音:驿.路()露宿..()竹蔑.()喷.( )香撵.()走麂.子()恍.惚.()修葺.()着.()想折.()损菌.()子3.解词:)恍惚:(:修,三、整体感知(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1.2.3.4.5.(三)理出文章思路:()小茅屋---投宿小茅屋---()---()小茅屋---()文中的这些情节是由什么串连起来的呢?知识点: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四)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建造和照看来叙述,文章中的几件事该如何安排呢?知识点:次序来叙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4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讨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4.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自然美、人性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驿路梨花》,使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例如: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驿站”、“娇嫩”等,成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等,学生需要理解其含义并学会正确运用。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细节,如关键词语、段落之间的联系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课文中关键词语“驿路”、“梨花”等在不同段落的出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学生需要学会关注这些细节,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在课程总结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仍有个别学生提出疑问。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真正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4)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课文通过描绘梨花盛开的美景,将作者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驿路梨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被大自然的美景所打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课文中如何描绘大自然之美。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4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4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一.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4单元的第14课,本课主要内容是一个描绘梨花盛开在驿路上的美景,通过描绘梨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描写自然美景的文章,对这类文章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本文的语言较为优美,含蓄,学生可能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理解有困难。
同时,学生对梨花这种植物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梨花的描写,感受梨花的美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梨花的描写,感受梨花的美丽,以及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场景,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让学生感受梨花的美丽,理解作者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梨花的图片和视频3.生字词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
2.呈现(10分钟)展示梨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梨花有直观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写梨花盛开在驿路上,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体会作者的情感。
然后,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生字词卡片进行组词、造句,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最美的梨花景象,可以是用文字,也可以是用画笔。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梨花的美丽和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部编七下《驿路梨花》公开课课件

部编七下《驿路梨花》公开课课件驿路梨花公开课教案一、课程主题本节课的主题为《驿路梨花》,通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传达主题思想的方法。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品背景,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知识,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感悟和讨论等手段,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来传达主题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的美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
三、课程流程1、导入: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阅读理解:带领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知识,初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3、分析感悟:选取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感悟,进一步理解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传达主题思想的方法。
4、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拓展延伸:介绍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四、课程实施1、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描绘梨花的美丽画面,或者表现人们在自然界中和谐相处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在阅读理解环节,可以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如默读、朗读、分角色阅读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分析感悟环节,可以选取一些重要的段落和句子,如描写梨花盛开的场景、人物之间的对话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感悟。
通过分析作者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进一步理解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传达主题思想的方法。
4、在讨论探究环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4课 驿路梨花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自然景观来表达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自然景观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些手法。
-古诗文朗读技巧的掌握: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情感表达,以增强对诗歌韵律美的感受。
-诗歌情感态度的深入理解: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作者陆游对梨花的情感态度,需要通过具体的语境分析和情感体验来突破。
对于情感态度的深入理解,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感写作练习,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体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情。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驿路梨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留意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比如,春天里花朵的盛开。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通过观察自然来抒发情感的。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梨花意象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我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讲解等方式进行了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把握。这让我意识到,对于古诗文中抽象意象的把握,需要更多的直观教学和情境创设,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创意写作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他们尝试运用课文中学习到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创作出了自己的诗句。但我也观察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仍然存在模仿较多、创新不足的问题。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表达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驿路梨花》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讲述梨花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描绘梨花的美丽和短暂,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以及人生离别时的哀愁和无奈。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文学美,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生命和人生有着初步的认识和感悟。
他们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可能对一些文学术语和修辞手法还不够了解,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能够运用文学术语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的文学美,理解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培养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理解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2.互动式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打印课文文本,准备发给学生;2.相关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文学术语和修辞手法的资料,以便讲解和引导学生;3.投影仪:准备投影仪,以便展示课文和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梨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梨花的美丽和短暂,引出课文《驿路梨花》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发放课文文本,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文学美。
3.操练(2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课文的内容和主旨。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4.教学重点:分析课文《驿路梨花》的结构和写作特点,理解课文的主旨。
5.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关键词语、句子,深入剖析课文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6.课文内容:
(1)阅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分析课文的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最后,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成为他们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舞台。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服务。
2.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解读文本,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之美,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Hale Waihona Puke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驿路梨花》中助人为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美德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阅读理解的深入:学生需要从字面意义深入到文本内涵,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所传达的深层意义。
-写作技巧的识别:识别并理解课文中使用的写作技巧,如象征、衬托等,这些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教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 了解驿路梨花的历史背景和情节。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3.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的情节和主题。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掌握正确的发音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意义和主旨。
2. 进行文学鉴赏。
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梨花有关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梨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梨花的兴趣和注意。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呈现课文的标题《驿路梨花》,并提问学生对这个标题有什么了解和想法。
2.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
Step 3:整体解析(15分钟)1. 分析课文的情节和主题,学生回答:这篇文章讲了什么故事?主题是什么?2. 分析课文中生字词,学生读音和解释。
Step 4:细节理解(1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课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回答问题并举例支持自己的观点。
Step 5:文学鉴赏(15分钟)1. 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鉴赏,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排比、对仗等,并解释其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结果。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回答问题:你认为《驿路梨花》是怎样一篇作品?它给你的启示是什么?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所学内容,再次强调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Step 8:课后反思(5分钟)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和课堂表现,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驿路梨花》教案.doc

雷锋精神—一、课前活动:上课,请你用高亢的声音喊出我们的口号:做自己的首席学习官, 精彩课堂任我行!二、导入主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一曲《爱的奉献》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点爱”,走进彭荆风的小说一一《驿路梨花》。
板书驿路梨花三、明确目标学习略读,体会人物精神。
(齐读)知识链接: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
(一生读)请注意红字部分“跳读”“浏览” “快速” “实用”。
跳读,就是与我们所需无关的内容,可以跳过不读。
浏览,就是粗略的读一遍。
正因如此,才有了"快速、实用〃的效果。
请看读略读的要求,让我们齐读一遍:默读、快读、不指读、不回读,根据任务留信息。
(生齐读)四、教学过程(-)略读感知下面就请同学们略读课文,筛选关键信息,看看小说围绕着"小茅屋〃写到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为〃小茅屋〃做了什么事?限时3 分钟,开始。
时间到。
为了检测同学们的略读,筛选信息的能力,我们现在就举办一场〃梨花杯知识竞赛〃。
我来宣布一下比赛规则:1、把我们分成两大方队,分别是北京队和南京队2、釆用抢答形式,谁先站来起谁就有权回答。
答对者加…分,答错者不扣分,但是要给对方加一分。
尽量用文中词句回答。
现在进行第一轮比赛:内容是抢答人物要求:每人只能回答一个人物,不能重复。
当我说"开始"时,方可抢答。
宣布结果,某队暂时领先,鼓励落后者:后来者居上。
第二轮比赛:内容是抢答为小茅屋做的事情再次提醒:尽量用文中词句回答。
这一轮方式是我说人物,你抢答对应的事情。
宣布最终结果输赢并不重要,我欣赏的是同学们的精神和激情。
胜不骄,败不馁,让我们的激情继续活力四射吧。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预设:1、我和老余修葺小茅屋,挖排水沟。
为群众着想2、瑶族老人送粮修葺小茅屋,挖排水沟为群众着想3、哈尼小姑娘照管小茅屋方便过路人4、解放军战士盖小茅屋方便过路人5、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为人民服务帮助过路人6、 26段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 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驿路梨花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理清文章写作顺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教育学生感受作品中体现的爱心。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积累词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写作的顺序。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片欣赏梨花
二、作者简介:
彭荆风,当代作家。
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
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
“驿路梨花”出自南宋诗人陆游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诗的最后两句是:“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
驿路:课文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三、检查预习
正音:
撵( niǎn )
驿(yì )
陡( dǒu )
篾(miè )
陋(lòu )
修葺(qì )
恍惚( huǎnghū)
麂( jǐ)
四、整体感知课文
1、划分部分,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1-8 ):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
):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 13-28 ):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9-37 ):主要写梨花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8 ):热情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洁白的梨花开遍大地。
2、总结中心思想:
讲述西南少数民族群众学习雷锋无私助人的故事,歌颂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的崇高道德风尚。
第二课时
五、研读课文
二个误会
•三个悬念
•四写梨花
•五件好事
两个误会
•你能找出这两次误会在什么地方吗?
我、老余,见到小茅屋。
茅屋主人是谁
主人是他??
不是他。
瑶族老人是专门运粮食的。
喂!你们谁是梨花啊?
茅屋定是你们的啦?
三次悬念
你能找出这三次悬念在什么地方吗?
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
瑶族老人吗?
梨花吗?
梨花的妹妹吗?
解放军叔叔吗?
茅屋的建造者、
照管者都是主人
四写梨花
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这是自然界的梨花。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这是写人。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五件好事
•你能找出五件好事是什么?
•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专门运粮食
•一群小姑娘照管小屋
•解放军叔叔砍树割草盖小屋
•梨花姑娘照料小屋
六、理清结构
按时间的顺序小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过去现在
1“我们”路过住宿,修屋 2 瑶族老人借住 3 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插叙
4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建小茅屋 5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插叙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驿路梨花彭荆风
梨花洁白如雪雷锋
香气四溢精神
梨花姑娘照料茅屋
方便路人驿路梨花处处开
解放军建造茅屋雷锋精神代代传
梨花妹照管茅屋助人为乐
瑶族老人送米修葺茅屋学习雷锋
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
八、作业
本文构思精巧,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现在要求改作直接描写,以《梨花来到了梨树林》为题,根据课文有关内容,发挥丰富的想象,续写下面一段文字。
板书设计
驿路梨花
梨花洁白如雪雷锋
香气四溢精神
梨花姑娘照料茅屋
方便路人驿路梨花处处开
解放军建造茅屋雷锋精神代代传
梨花妹照管茅屋助人为乐瑶族老人送米修葺茅屋学习雷锋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