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
语文A版小学语文二下《7回自己的祖国去》word教案(1)
![语文A版小学语文二下《7回自己的祖国去》word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62bc96c6bec0975f565e266.png)
?回自己的祖国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一、听写生字:二、学习课文:A、齐读课文1—9自然段。
思考问题:1、你读懂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2、华罗庚当时的心情怎么样?3、华罗庚做那个决定时犹豫了吗?从哪看出来的?找到并读一读。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1—9自然段。
【要注意体会华罗庚当时的心情、决心】B、对子之间分角色读一读10—14自然段。
1、从美国朋友来为他们送行,你体会到了什么?2、从华罗庚说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3、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4、齐读10—14自然段,体会华罗庚爱国的感情。
三、拓展升华:你能把华罗庚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么?当堂检测一、我会读:1、“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要读出_____________的语气。
2、“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要读出____________的语气。
二、选词填空:敬佩惊喜斩钉截铁大义凛然1、刘胡兰〔〕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2、华罗庚学识渊博,令人〔〕。
3、人们〔〕地欢呼:“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了!〞4、爸爸〔〕地说“这件事就得这么办!〞三、把句子补充完整:1、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难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②回自己的祖国去》秦琴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北师大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②回自己的祖国去》秦琴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北师大](https://img.taocdn.com/s3/m/34d76f6abed5b9f3f80f1c32.png)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回自己的祖国去》,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记述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一件感人的故事。
当年身居美国的华罗庚从报纸上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毅然带领妻子和孩子登上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斩钉截铁”、“总算”等词。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华罗庚先生的赤子之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自己祖国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做到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体会句子的含义。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1.边读边画边想象边体会,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增强其创造思维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3.采取多种多样的“读”,培养朗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课后扩展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布置学生完成预习案。
将学习收获上传到百度网盘。
2、制作多媒体课件:将视频资源、图片资源与PowerPoint 相结合。
3、教学环境:为支持学生的学,则选择了共享上传百度网盘资源的网络没学习环境,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增强直观性、自主性、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利用Ipad投屏影像功能,增强教学直观性,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则选择了Ipad网络学习环境,并利用Ipad投屏影像功能辅助小组学习展示学习成果,增强自主性、实效性。
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导入1、导语(书写课题)2、(读题目,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及相关图片)调动学生兴趣|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再读课文3、让我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9课《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最新语文S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9课《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d9b1d15ef7ba0d4a733b8d.png)
得哪些地方有情趣,怎么有趣?了解例文写作 思路。
小结: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抓住人物的动 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具体的 描写。 3. 学生再读例文体会写作方法。 四、精选材料
1.回忆上节课能说会道中师生交流的相关 内容。哪些内容可以写进本次习作。 根据学生讨论发言板书:
1.过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篇话说寒假生活的例文,仔细读一读,边读 边想一想,这
这节课力求做到人人参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能思则能疑,疑而促进问,问而获得知,疑是 深思的结果, 是获得新知的起点。
位同学都说了些什么。(发给每位学生)例 文 : 我的寒假生活 (根据情况从略)
每当我看到人们过春节那喜洋洋的照片和 节目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今年初五我
结合阅读教学,用例文引
干 的一件“傻事”。
路,分步诱导,教给学生观察
初五也叫“破五”,是送年的意思,传统的
和表达的方法,学生接受快,
送年也要吃饺子,而且饺子里还要包上钱、枣、 使之变得更加实用、有效。糖,
每 样包上 6 个。意思是:如果吃到带钱的
饺子,这一年就会发财,如果吃到带枣的饺子, 这
一年就会好运早来;如果吃到带糖的饺子, 这
一、 让语文课堂回归“纯棉”时代,“纯棉”的东西是“纯净自然的,温柔贴 心的,素朴简洁的”。在整堂课中,突出古诗教学的真实、扎实、丰实。
在课堂上,无需繁多的花样,通过朗读、解句、漫谈、想象、拓展,师 生之间言来语去,平平常常。
二、古诗教学要显现其本色 力求用简单明了的教学显现古诗的本色——“以言造像,立象尽意”。
四.识字 1. 测读黑板上的生字 2. 小组合作学习黑板上剩余的字。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f60fd908a1284ac8504345.png)
北师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第 2 课教案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课型阅读设计者所在学校学习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掌握“华、冲、钉”三个多音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优雅别致、斩钉截铁、渊博”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优秀品质;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自己祖国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读好人物的对话。
学习重点目标1、2 学习难点目标2学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华罗庚的资料,制作PPT。
学生1.搜集有关华罗庚的资料。
2.把课文读通顺。
流程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修改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5分钟)1.板书课题。
2.孩子们,预习了课文后,你知道课文讲述的是谁的故事?出示“华罗庚”的画像,相机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华”。
3.你知道华罗庚是个什么人吗?4.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华罗庚的什么故事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1.齐读课题。
2.学习多音字“华”,练习用“huá、huà”两个读音组词。
3.交流搜集的关于“华罗庚”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1.过渡:接下来,请孩子们同桌合作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好,夸夸同桌;读错了,教教同桌。
2.抽学生交流互助学习情况。
1.同桌合作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2.交流汇报互助学习情况。
3.抽生认读生词,相机纠正字音,强调多音字:冲(chōnɡchònɡ)钉(dīnɡ dìnɡ)4.孩子们都会认读生字新词了,相信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巡视学生自读情况。
5.请孩子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一说。
3.认读生词。
4.自读课文。
5.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毅然决定回到自己的祖国。
)三、深入阅读理解感悟(22分钟)1.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呢?请孩子们快速浏览课文,认真思考。
2.抽生交流汇报。
如学生不能说出“得知祖国解放”这一点,则提示:华罗庚是在什么时候决定回国的?(相机板书:热爱祖国报效祖国)3.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华罗庚心情怎么样?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4.抽生交流。
小学三年级语文《回自己的祖国去》精品教案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回自己的祖国去》精品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ca840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8.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回自己的祖国去》精品教案范文《回自己的祖国去》文章记叙了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一件感人的故事,表达了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回自己的祖国去》精品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回自己的祖国去》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要求: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知识目标:运用自学结合老师指导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默读听读,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祖国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教育学生树立为祖国服务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华罗庚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出画像,介绍人物。
1.(出示画像)提问:同学们,这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你认识他吗?(华罗庚)2.介绍华罗庚。
华罗庚是中国的数学家。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36年赴英国留学,1946年赴美国,1950年回国。
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研究,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4.根据题目质疑。
问题:华罗庚为什么要回自己的祖国?二、初学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能适当停顿。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提醒注意:华是多音字,当姓讲的时候读作“huà”。
3.同桌互相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标出自然段。
(十四个自然段)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是哪一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这一天”指的是“祖国解放的那一天。
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回祖国去》教案
![S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回祖国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ce28c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f.png)
反思内容
课堂检测
通过课堂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 况。
VS
课后作业
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
改进措施
调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知识、能 力、情感等目标,使其更加符合学生 的需求。
改进措施
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增加或删减某些内容,使其更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课堂活动
总结词:互动参与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合作意识。
作业布置
01
总结词:巩固提高
02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练习题和阅 读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生字词理解
由于小学生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一些较为抽象或 生僻的词汇可能难以理解,如“慷慨”、“承诺”等。教师 需要借助图片、实物或具体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选择
教学评价准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角 色扮演等。
教师需提前设计好教学评价方案,以便在 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 整教学策略。
学生准备
01
02
03
04
预习课文
学生需提前预习课文,了解《 回祖国去》的故事背景和主要
内容。
准备工具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归纳文章的中 心思想。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语感。
通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 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班我的祖国教案
![大班我的祖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90625bf78a6529647d53be.png)
大班我的祖国教案大班我的祖国教案【篇一:幼儿园我爱祖国教案】篇一:我爱祖国五星红旗-幼儿园教案引言:我爱我的祖国,我爱五星红旗。
通过本次大班教案,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国注意情操,通过认识国旗,让幼儿自己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感情。
从而达到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准备:参加升旗仪式,体会升旗时庄严肃穆的气氛,带幼儿到户外找国旗,国旗实物及升国旗时的图片或照片。
过程:1.谈话(1)教师与幼儿谈话:散步时我们在外面看见了什么?(2)教师出示国旗实物及升国旗时的图片或照片,引导幼儿认识国旗,简单地向幼儿介绍有关升旗的常识,以及国旗与国庆的关系。
2.学儿歌(1)教师朗诵儿歌《美丽的国旗》。
(2)幼儿学说儿歌。
教师指导幼儿注意停顿和读准字音:旗、丽、亲、你。
篇二:我爱祖国主题班会教案我爱祖国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标:1、九月一日中央台播放的《开学的第一课》以“爱,让中国更美丽”的口号以及祖国六十年大庆在即,以此为契机开展本次主题班会。
2、通过回顾感人的爱国故事,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3、通过本次班会课,让学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二、活动对象:海庆中学七(2)班全体同学三、活动准备:多媒体、诗朗诵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听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
2、老师说:中国,一片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神圣土地;中华民族,一个生息繁衍在这神圣土地上的伟大民族。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以地大物博和山川壮丽而自豪,以古老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而骄傲。
因为这资源的富饶,因为这山川的壮丽,因为这文化的灿烂,更因为身为龙的传人与生俱来的情感,我们发自内心、源于真情地赞叹---我爱你中国!(二)、展示:1、通过幻灯片展示感人的爱国故事。
2、老师总结:大爱无疆,对祖国的大爱从身边的小爱做起,爱同学、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只有付出、传递“小爱”才能汇聚成荣耀祖国的“大爱”。
(三)、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爱国的表现有哪些”。
2、每组代表发言。
(四)、总结:(五)、小朗诵《祖国颂》学生1:我的祖国,是雄伟的泰山长城;学生2:我的祖国,是浩荡的黄河长江;学生3:我的祖国,是优雅的唐诗宋词;学生4:我的祖国,是迷人的楷书狂草??学生5:我的祖国,是鲜艳的五星红旗!学生6:流泪的时候,是祖国给我们坚实的依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回自己的祖国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回自己的祖国去](https://img.taocdn.com/s3/m/b5f5623ada38376bae1fae89.png)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情朗读课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3、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使学生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祖国的道理,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华罗庚的话,感受人物情感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师:中国解放后,许多海外的爱国人才都纷纷回国了,华罗庚就是其中的一位,当他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非常的激动,回到我们自已的祖国,他准备把所学的知识奉献给祖国,了解了这一些之后,大家想一想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个题目?{学生感受,学生读,全班读}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师:现在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1:反馈2:全班读课文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一)、学习第一至九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至九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句话是华罗庚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交流。
3、过渡:听到中国解放的消息,华罗庚心情怎样呢?(二)、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由读,指名读,评议,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2、根据学生交流,相机出示以下句子,感悟华罗庚的激动情感,指导朗读。
(1)华罗庚下了车,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指名读,评议。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华罗庚的激动的?(急步、冲、喊了起来、“!”)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华罗庚的激动情感表达出来吗?指名读,齐读过渡:还从哪儿能看出华罗庚的激动?(2)“我们的祖国解放了。
”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指名读,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华罗庚心情激动的。
(扬了扬、总算、盼)指导朗读。
3、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华罗庚是这么激动,那他的妻子呢?出示句子:“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起来。
师:让我们把这一分激动的心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吧{全班读}(4)小结:透过这激动的神情,让我们分明看到了他那颗赤诚的——爱国心啊!(板书:爱国心)(二)、学习第四至九自然段1、过渡:说回去就回去吗?那在美国的一切怎么处理呢?请你读读课文第四至九自然段。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19ae94227916888586d74b.png)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反思本文是关于《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反思今天我上的这节课是《回自己的祖国去》的第2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继续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语气。
这节课比较成功地完成了教学要求。
一、背景教学这篇文章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了。
如果单纯地让他们去理解当时那个年代人爱国的那种不惜放弃自己优厚待遇,而为祖国做贡献是相当困难的。
所以我整篇课文中适时地采用了背景资料的渗透。
比如:(1)让学生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场景及人们激动的心情。
为的是让学生了解那个年代的时代背景,尽快深入教材。
(2)在理解“总算盼到了”一处时,恰当地引入华罗庚是1946去美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么长时间华罗庚都在盼望着。
(3)再比如理解华罗庚为什么回国时,引用的1950年中美的对比资料的运用。
(4)最后华罗庚离开我们事实的经过,把课文引进了高潮。
以往的背景资料的引入都是很死板的,而我这节课是适时的的插入,很自然,很有针对性。
这样就拉进了学生与当时华罗庚的距离,也就拉进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二、读代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读的训练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这节课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种读书方法,就是抓字词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让学生去谈感受,然后带着感受再去读。
这也许就是新课程中所提倡的“独中感悟”,以读代讲吧。
本课教学我采用了多种方式的读,“默读,轻声读,分角色读等。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还比较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主要体现在:(1)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本课中的“斩钉截铁”我就让学生联系华罗庚所说的语言去理解。
(2)本文有一个知识点就是“提示语”,虽然不是重点,我在这里也对学生进行了交待,这样无论是对他们今后阅读和写作都会渐渐的起作用。
大班社会我的祖国教案2篇
![大班社会我的祖国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e4b0a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5.png)
大班社会我的祖国教案2篇大班社会我的祖国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祖国的全称和首都的名称,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
2、知道祖国很大,有灿烂的文化,萌发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世界地图、中国地图若干张,有关祖国的特产、戏剧和国庆大游行、阅兵式、升国旗等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1、示世界地图,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1)幼儿分组,师生共同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的地理位置,并做上标记。
(2)引导幼儿说出祖国的`全称和首都的名称。
(3)引导幼儿说说中国人长相的特征。
小结:我们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2、出示中国地图,认识祖国。
(1)说说我们国家在地图上像什么?(2)引导幼儿根据地图上不同的颜色,找出祖国的海洋、高山、河流、陆地等。
(3)请幼儿说说:中国有哪些城市、海洋、河流、大山等。
小结:中国很大,有很多城市,有56个民族,人口很多,共有13亿多人口,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有许多的高山、河流和城市,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首都北京是世界各国朋友向往的地方,我们的国家真了不起。
3、解祖国的国旗、国歌、语言、文字、戏剧、特产等。
(1)幼儿分组到区域中去开展活动。
(2)集体讲述,谈谈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欣赏歌曲《龙的传人》。
活动反思:在活动开始,我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幼儿寻找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幼儿的兴趣一下子被提起来了。
他们看着这五颜六色的世界地图,寻找着中国,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就像一只雄鸡。
圆除了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外,还可以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近似的梯形。
如果让学生在这里再动手操作,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是有很大的好处,但一节课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内容,所以这一节课就选择了单纯让学生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来推导圆面积的公式。
但回头想想,也可以把圆的面积分两课时来上,一课时是让学生操作,圆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第二课时才深入地研究如何推导圆面积的公式,这样费时多些但对学生的能力开拓会更有好处。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b9799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1.png)
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进修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 教学能力。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中的问题反思
1 2 3
教学内容深度不足
在教授《回自己的祖国去》时,对于历史背景、 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分析不够深入,导致学生难以 全面理解文本内涵。
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教学中过多依赖讲授法,缺乏多样化的教学 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不利于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0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
容;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
0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和人生观。02教学容与方法重点内容与难点
重点内容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 内容,体会华罗庚的爱国之情。
05
教学资源与支持
教材教辅资源
教科书
提供详细解读和注释的《回自己 的祖国去》教科书,作为学生主
要的学习材料。
教辅材料
配备与教科书内容相匹配的练习 册、习题集等,帮助学生巩固知
识、提高能力。
多媒体教学课件
结合课文内容,制作生动形象的 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师进行
课堂教学。
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课程
提供与《回自己的祖国去》相关的在线课程,供 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
学生需求
学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华罗庚等科学家的爱国事迹,感受他们的爱国 情怀;同时,通过阅读和表达训练,提高自己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罗庚
《回自己的祖国去》的生活体验教案二
![《回自己的祖国去》的生活体验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19ff22c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16.png)
作为一名留学生,我曾经深深地思考过自己的身份和归属感。
在异国他乡生活多年,慢慢地我发现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离开国家可能会令我们失去一些东西,但是更会带给我们更多诸如成长,思考,跨文化体验等机会。
曾经有一首歌《回自己的祖国去》深深地打动了我。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我对这首歌和我的留学生活所感所想。
歌曲《回自己的祖国去》具有浓郁的爱国情怀和回归祖国的渴望。
然而,对于我这样一位留学生来说,在国外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带来的是一种跨越国界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更让我开始思考什么才是自己的祖国和归属感的真正源头。
当我第一次踏上新的土地时,我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开阔,变得更加包容和理解。
作为一个留学生,我面对着种种陌生的文化习惯和语言障碍。
然而,这些挑战让我更加坚定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
我也开始更加关注中国和世界的各种现象和发展趋势,思考如何在我的专业领域中发挥作用和贡献。
在国外生活的过程中,我慢慢地发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是不断变化的。
在过去的生活中,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文化印痕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但我也体察到自己身上有着中国文化深深地影响。
我希望能够将这些文化精髓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同时也希望能够吸收到其他文化传统中的精华,让自己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和世界观。
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我开始了解到一个人在哪里都会有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需要。
然而,这种认同感并不一定来自与我们生命的起点有关的地理位置。
我的祖籍是湖南,但我也曾经在其他城市居住和学习,我所在的城市也和我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有着很大的关系。
现在,我在国外学习和生活,我感到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公民,更多地思考如何去回应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和自己的国家的发展需要。
在留学生活中,我们面临着许多压力和挑战。
但是,我也看到了许多机遇和资源,这些机遇和资源可以帮助我们开阔思维,拓展视野,增加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为祖国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的留学生活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世界公民,而不仅是夹在两个国家之间,建立起新的认同、积极地去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相互合作。
课本剧-回自己的祖国去-_教案教学设计
![课本剧-回自己的祖国去-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dfe89e80eb6294dc886c1e.png)
课本剧(旁白)场景一:美国阿尔巴城的一座优雅别致的洋房里。
华罗庚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妻子看书。
华罗庚手拿报纸,疾步走进客厅,冲着妻子喊到:“中国解放拉。
解放拉!”妻子惊喜:“什么?”(不动)华向着妻子扬扬手上的报纸:“我们的祖国解放了。
”(然后面向观众)这一天总算盼到了!”妻子快步都上前(台中央)激动的问:“我们怎么办?”“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的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可是美国人会让我们回去吗?”“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
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妻子看看房子,问“那这房子?”“原封不动!”“汽车?”“借给别人。
”妻子:“我马上收拾去。
”(一起下场)(旁白)场景二:1950年初春的一天,华罗庚带领着全家即将踏上归国之路。
一些美国朋友赶到码头为他们送行。
美国教授紧紧握住美国朋友的手,挽留道:“先生,我们这条件如此优越,您在这里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
你再考虑考虑吧?”“不,我的根在中国。
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您真的要走吗?”“恩,回自己祖国去”“你学士渊博,令人家敬佩。
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的遗憾吗?”“不,把学士献给祖国,永远不会遗憾。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贡献给新中国!”教授失望的说:“好吧,祝你一路顺风。
”华罗庚、妻子同教授一一握手,说:“再见”。
(登上船舷,迎着海风,招手。
)“再见吧!——朋友!”“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
”。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a2d707360cba1aa911daa3.png)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小学课本第三册第3单元的《回自己的祖国去》,课文记叙了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一件感人的故事,使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华罗庚对新中国的爱及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决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九年义务教育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要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因此,教学时不能就课文讲课文,而是要充分利用课文,将学生引入更广阔的知识海洋中。
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并通过自己的亲生参与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更高的求知欲望。
因此,该文的教学设计从如下三方面来进行。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中国解放了!”“你知道是什么大事吗”复习引入,直奔主题。
接下又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课文写谁写什么事),并通过欣赏激励性的语言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领主线,理解内容全文主要以对话为主,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忱尽显其中。
依据教材这个特点,我在教学活动中(课件)设计几个板块,以“这一天总算盼到了”的“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并将这条主线贯穿全文教学,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自读感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就必须让学生有独立看、独立读、独立想和主动表达的余地。
”利用课件中的朗读,先让学生听范读。
教师顺势用“课文是华罗庚和谁对话”“你能读好这些对话吗”这两个问题,给学生发挥联想,自读课文,找出答案。
2、合作交流课文先写华罗庚得知“中国解放了”的消息后,“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起来,表现出他急于把这一大好消息告诉妻子的心情。
当妻子惊异地问:“什么”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说:“我们的祖国解放了。
这一天总算盼到了!”“总算盼到了”,表达了华罗庚身在国外,却时时想念着自己的祖国,急盼新中国诞生的强烈愿望。
省优获奖教案(教案)回自己的祖国去
![省优获奖教案(教案)回自己的祖国去](https://img.taocdn.com/s3/m/0812933ec281e53a5802ff62.png)
回自己的祖国去教材分析全文以对话为主,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忱尽显其中。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祖国的道理。
3.运用多种学习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华罗庚冲斩钉截授博遗憾学写本课的生字:纸盼迎呢借湾握令登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华罗庚与妻子、与外国朋友的对话,体会华罗庚当时的激动心情。
相关资料华罗庚: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0年11月12 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 日卒于日本东京。
华罗庚家境贫寒,1932年,在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华罗庚先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回自己的祖国去》教师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学生齐读课题1.读完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等会儿告诉大家你听懂了什么?(生:自由发言)师:这么感人的故事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呢?(运用自己的识字方法自由读课文)2.小组内互读课文,互相评价。
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汇报交流)三、学习生字:1.学生自主认字。
2.运用游戏,牢记生字。
师:做游戏的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吧!(1)仙女散花:课件出示仙女散花的情景,每一朵飘下的花朵上有一个要求认识的词语,学生抢读词语,并领读一遍,再齐读一遍。
(2)对对碰:老师说字音,同桌在生字卡片中找字卡,一次找对的画两颗星星,在别人帮助下找对的画一颗星星,最后比一比谁得到的星星多。
四、理解课文内容,美读课文。
1.生字我们读得都非常正确流利,把生字放在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纠正字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自己的祖国去》第二课时学案
班级:姓名:
【探究案】
问题一、“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
问题二、华罗庚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怎样?并做出了什么决定?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句,并用一个词概括。
问题三: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问题四: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回国去干什么?
【拓展训练】
1、华罗庚是一个的人。
2、学了这篇课文,你打算怎么做?
自评:组评:
《回自己的祖国去》导学案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理解华罗庚说的话,能理解他说话时的心情,再有语气的读出来。
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重点)
2、了解华罗庚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
初步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自己祖国的道理。
【导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
【导学难点】
了解华罗庚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的动人故事,让学生懂得学有所成,应当报效祖国的道理。
【导学流程】
一、导入(约1分钟)
学生了解华罗庚。
三、预习检测(约4分钟)
预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预习中你有什么疑问?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约25分钟)。
1、学生自由读文1—9自然段。
2、设疑导思:
问题一、“这一天总算盼到了”,“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
问题二、华罗庚听到祖国解放的消息后,心情怎样?(惊喜、激动)并做出了什么决定?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句,并用一个词概括。
(请个别学生有感情朗读)
问题三、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洋
房和汽车)
(出示多媒体课件)看图片描述当时中国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教师引导与当时中国贫穷落后的生活对比谈。
3、读文10—14自然段,出示课件思考问题。
问题导读: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国?回祖国去干什么?(通过美国教授与华罗庚之间的对话来体会)
自读10—14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概括交流。
引导反复读13自然段,小组讨论。
问题四:华罗庚是怎样的一个人?
4、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华罗庚说的话,有感情地读一读。
(读出坚定的语气)
五、教师范读华罗庚的话语,学生表演,体会感情。
(约5分钟)
六、口头表达训练(约3钟)。
如果你将来学有所成,你打算怎么做?(报效祖国,为祖国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