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认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奴隶制社会的世袭制、封建制社会的郡县制、到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每个阶段都有其鲜明的特点。
1. 夏商周时期的世袭制夏商周时期,中国处于奴隶制社会,政治制度以世袭制为特点。
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天子之下是诸侯,诸侯是天子的臣属,拥有对封地的统治权。
诸侯之下是卿大夫,卿大夫是诸侯的臣属,负责协助诸侯治理封地。
2. 秦朝的郡县制秦朝建立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的雏形,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郡县制的主要特点是:•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地方官吏•地方官吏对中央政府负责•地方官吏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3. 汉代的郡国制汉朝建立后,在郡县制的基础上恢复了封国,形成了郡国并行的政治制度。
郡国制的主要特点是:•中央政府直接统治郡•诸侯王统治国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兴起,九品中正制成为选官制度的主要形式。
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特点是:•由士族出身的九品中正官吏负责选拔官吏•选拔官吏注重门第出身5.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建立后,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是:•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6. 宋代的文官制度宋代建立后,为了削弱武将的权力,加强了文官制度的建设。
文官制度的主要特点是:•重文轻武•科举取士7. 元朝的行省制元朝建立后,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实行了行省制。
行省制的主要特点是:•中央政府在地方设立行省•行省是中央政府派出机构,拥有对地方的军政大权8. 明清时期的内阁制明清时期,内阁成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助手,内阁制成为中央政权的主要形式。
内阁制的主要特点是:•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内阁是皇帝的助手•内阁首辅是内阁的最高领导者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体现了以下规律:•从分散到集中•从奴隶制到封建制•从封建制到君主专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夏商周政治制度
答案: 答案:c
随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我国 夏朝的建立, 随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 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 西周时期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度.西周时期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春秋 战国以来, 战国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制度 发生巨变. 发生巨变. 请回答: 请回答: (1)从内容上看,夏商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从内容上看, 从内容上看 夏商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2)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 孔子说: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孔子说 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 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什么问题? 是什么 反映了什么问题 (3)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各起了怎样的积极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定时期的 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定时期的? 作用 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定时期的
一 夏商的政治制度
1 王位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 王位在一家一户中传承."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王位在一家一户中传承. 家天下"取代" 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 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 2 行政管理制度:中央 行政管理制度:中央——地方 地方 中央:国王统率官员治理国家.有相,卿士 中央:国王统率官员治理国家.有相, 地方:封候, 地方:封候,伯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1 分封对象的多方面: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对象的多方面:王族,功臣, 2 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3 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西周的分封制曾起到巨大的作用, 西周的分封制曾起到巨大的作用, 但是为什么后来被破坏? 但是为什么后来被破坏? 1 本身的局限性:诸侯在领地内有相对大的 本身的局限性: 独立性,诸侯掌握用人,行政,军事, 独立性,诸侯掌握用人,行政,军事,财政 大权, 大权,使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2 根源: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破坏 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夏商周政治制度
夏商周政治制度夏商周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
王位世袭制始于夏朝的建立,禹传位给儿子启,从此开启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
商朝王位继承也采用世袭制,以兄终弟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到商朝晚期确定为传子制。
西周进一步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在此基础上,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成为巩固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有力工具,其中,王位世袭制是夏、商时期的基本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西周奴隶制国家也因此达到了强盛,中国奴隶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而又由于这一切都是以父权家长制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在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宗法制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分封制的实行则以宗法制为主要依托。
分封制自夏朝建立,经商朝沿袭,西周大规模实行,其目的在于确保周王室对全国的统治。
西周主要经历武王﹑周公两次大规模分封,加上中后期不断的分封,先后建立了数百个诸侯国。
通过规定严格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了等级森严的上下级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
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经夏商两代发展,到西周时已相当完备。
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特点是严格区分嫡庶长幼﹑严格区分大宗小宗,以此确立上下尊卑,确保周王室的绝对权威。
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间的关系则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
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互为姻亲的密切关系,是宗法制的重要补充。
分封制和宗法制紧密结合﹑政权和族权紧密结合是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宗法制则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分封制的实行依托于宗法制。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一,以宗族血缘关系作为维系政治生活的纽带,政治结构呈现家国一体的特色。
第二,通过分封形成权力的分割;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三,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与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问题探究 1] 有人说:夏朝取代原始社会,政治权力“传子” 取代“传贤”,促进了社会的不平等,是历史的倒退。你怎么看?
提示:评价社会的进步与否,最主要的标准是生产力的发展水 平。夏朝取代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促进了生产力发 展,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他山之石] 内、外服制度(选自岳麓版) 内、外服制度是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 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地区。商王不同程度上有支配 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但对外服控制力极其有限。 [问题探究 2] 分封制容易形成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所以 应该否定吗? 提示:从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看,虽不利于国家统一,但在当 时却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故历史地看,应该肯定。 [牛刀小试 1] 请用一句话概括分封制。 参考:分封制是中国商代萌芽、西周盛行的,在周王室强大的 前提下,把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诸侯的地方行政制度。
二 教/材/知/识/补/充 完善备考知识空缺,很有必要! 1.商周时期天命观的不同 (1)商代天命观的核心是一个至上神——“帝”。同时,我们也 知道,商代并不只存在一个神,它还存在以列祖列宗、先妣先母为 主的祖先神和以社、河、岳为主的自然神。 (2)周朝的天命观中对于人的关注,使人们从殷商时期对天、对 帝的绝对崇拜中走了出来,开始逐渐思考人的作用。
2.分封制崩溃的原因和表现 (1)原因 ①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渐瓦解。 ②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强大并出现争霸局面。 (2)表现:葵丘会盟、楚王问鼎等。
三 重/点/知/识/总/结 学会总结,善于概括,提升自己! 分封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 ①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②分布地区:诸侯国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 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③权利义务:以土地和人民为纽带,周王权力和诸侯之间形成 了较为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彰显了周王的最高地位,加强了中央与 地方的纵向联系。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四.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礼乐制度
礼
八礼 冠礼 婚礼 丧礼 祭礼 射礼 飨礼 朝礼 聘礼
“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
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 达到贵
适,物有节文。” ——(《史记》卷23《礼书》)
贱有序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 “乐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⑷内容:诸侯的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森严的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概念补充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
概念
“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 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国 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理解
家族是家庭的扩大,国家则是家族的扩大和延伸。
宗,尊祖庙也。 ——《说文》
宗法:就是以家族为中 心,按血缘远近区别亲
目的: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 疏的法则。
内容:
大宗-嫡长子,主要继承者 小宗-庶子 大小宗关系:相对的;既是家族等 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核心(分配方法):嫡长子继承制, 其余诸子分封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 不以长。
官僚政治
由皇帝授予
受制于皇帝及其代理者;很难发挥自己的才干和 主动性
权力机构 收入来源
比较简单 来源于其封地
由世卿世禄制产生
多个机构相互制约、相互监视,政府机关庞大
来源于俸禄
由获悉任免,通过察举制、科举制等方式产生
官吏选拔
2 1
作用:
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 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 定和团结。 ②是西周政治的建制原则和指导思想。 ③成为规范社会、整齐生活习俗的指 导思想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详细介绍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夏王将国家事务统归一人管理,这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开始。
(2)从分封制到郡县制西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地方官员由贵族世袭。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逐渐瓦解,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指太仆、廷尉、典客、奉常、郎中、常侍、少府、治粟内史和宗正。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汉初沿用秦朝的郡县制和封国制(也称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限制诸侯王权力,大大削弱王国势力。
又设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官吏和豪强。
(2)唐朝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制提高了各级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3)北宋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弱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削弱相权;派文官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
(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在中央设中书省,掌握全国行政和军政大权。
行省制度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官员处理政务的效率。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初废丞相,设内阁以备皇帝顾问;雍正帝时增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没落趋势。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确立;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其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夏、商、周。
夏代政治制度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它的统治者是启。
夏代的政治制度比较简单,它的政治权力属于天子,天子拥有最高的权力和地位。
夏代的治理机构相对比较简单,其治理机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中央和地方。
中央拥有最高权力的权利,中央由天子统领。
地方的行政权由诸侯负责,诸侯分为大夫、公、侯、伯、子、男六个等级,它们之间的权力上下关系和地位也不尽相同。
应该指出的是,夏代政治制度离不开奴隶和贵族的财富、土地以及人口。
为了维持天子的政治平衡,诸侯和奴隶为天子提供了大量财富和劳动力,夏代的经济基础是贵族经济,而朝廷依赖诸侯贡品和奴隶的贡献,以此来维持其统治。
商代政治制度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它的统治者是商汤,其奠定了许多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商代的政治制度与夏代差异不大,但是,商朝加强了地方的统治,分封制也逐渐形成,诸侯广泛掌握了地方行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上分封制度的开端。
商朝采用分封制度,商王下封于諸侯,以维持统治稳定和供应物质资源。
但是,在商朝后期,由于分封权的过度扩张和失控,导致諸侯“凌逼王室”,这种制度的不可避免的内部矛盾也成为商朝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周代政治制度周代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逐步向高级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标志。
周代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主,有显著不同于商朝的一面。
周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建设相对夏、商更为完善,它按照封建制度的原则,分封采用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间有严格的权力上下关系,各级官员之间互相依附,武器器械、疆土人口等都要交纳一定的贡品,以此来维护皇权和封建稳定。
总体来说,周代的政治制度是相对完整的封建政治体制,它主要体现在采用分封制度,五等爵位,家族掌权以及官僚制度等。
周代的政治制度是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代表,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简述夏商周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特点和变迁原因
简述夏商周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特点和变迁原因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神权与王权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奴隶主统治。
中国古代早期夏商周都是奴隶社会。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这是王位世袭制的主要特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点的权力分配制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中国氏族社会基本瓦解,奴隶制社会已经确立。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
随着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以国王为中心的国家机构体制也随之建立起来。
2.神权与王权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落后,人们对大自然的无知促生了其对于鬼神的敬畏。
所以在商朝几乎所有人都信奉天地鬼神和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传说神话,因此人们就极度依赖占卜、祭祀、祷告等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而这些活动需要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只有统治者才具备组织这些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例如利用文字记载占卜也就是后来王室专用的甲骨文、设置史、卜、祝等一大批专司祭祀占卜祈祷的官吏、铸大鼎来做祭器等),在这个过程中宣扬君权神授的理论,给王权渲染上一层神权的色彩,一定程度上将神权和王权结合到一起,便可以有效将民众对于鬼神的敬畏信仰和服从转嫁到王权上,从而达到强化王权的目的。
3.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奴隶主统治。
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
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夏商周的政 治制度》 教学设计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夏商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2)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规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运用图表、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认识。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及作用。
(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2、教学难点(1)宗法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观念的深远影响。
(2)理解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使学生对历史背景和制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作用及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历史文献、文物图片等资料,提高学生解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比较法通过比较夏商周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异同,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发展脉络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夏朝的建立,从而导入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这一主题。
2、讲授新课(1)王位世袭制①介绍夏朝的建立,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标志着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②讲解王位世袭制的特点,即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
③分析王位世袭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如私有制的发展、阶级的分化等。
(2)分封制①展示西周分封形势图,介绍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诸侯的权利与义务。
②分析分封制的作用,如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区域,促进了民族融合等。
③探讨分封制的衰落及原因,如诸侯势力的膨胀、周王室的衰微等。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建立了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在不同的时期、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变化。
在此文中,我们将讨论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
在夏朝时期,有几个重要的政治制度:1. 世袭制。
夏朝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世袭制,也就是说王位由父亲传给儿子。
但是,如果王子没有资格继承王位,那么王位会被传给其他有资格的王子。
2. 分封制。
在夏朝时期,王将国土划分成若干个封国,每个封国都由一个封臣掌管。
这种制度对于夏朝的国家统一和行政管理非常重要。
3. 九族诛戮制度。
夏朝的九族诛戮制度,是对于反叛的重要打击武器,其威力不容小觑。
商朝政治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
在商朝时期,有几个重要的政治制度:1. 封建制。
商朝时期使用的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是封建制,商王将一些土地分封给其他贵族,这些贵族会承担相应的行政和军事责任,并向商王纳税。
2. 周期制。
商朝时期将时间分为了三个周期,每个周期都由一个大宗师统治。
这种制度和夏朝的世袭制不同,商朝的宗师是通过能力选拔出来的。
3. 祭祀制。
商朝的祭祀制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宗教制度之一,商王和其他贵族会定期祭祀天神和祖先,企图维持人与神的和谐关系。
周朝政治制度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
在周朝时期,有几个重要的政治制度:1. 天子制。
周朝的天子制度是周朝最为重要的特色之一。
周天子是神圣的统治者,拥有广泛的权力和特权。
他作为地位最高的君主,掌管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事务。
2. 诸侯制。
周朝的诸侯制度是在商朝的封建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周时期,诸侯掌管着封建的财产和财富,支持天子维护周朝的统一。
3. 宗法制。
周朝的宗法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
在这个制度中,人们根据自己的宗法关系排列社会地位,并从上级掌握权力并对下级产生影响。
总结从上述简单叙述中可以看出,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随着时代的不同,经历了多次变化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
以下是从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汉朝的政治制度、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宋朝的政治制度、元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政治制度、清朝的政治制度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在夏朝,政治制度主要是以王位世袭制为基础,由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世袭君主。
在这种制度下,王位传承以血脉为纽带,后继者必须是上一代王室成员。
同时,夏朝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国家官僚体系,设置了各种官职以辅佐王权。
商朝的政治制度基本沿袭夏朝,但有所改进。
商王位的传承方式也以血脉为纽带,但同时允许非王族成员通过功绩和才能获得官职。
此外,商朝还加强了中央集权,使王权更加集中。
周朝的政治制度在夏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周朝实行分封制,将领土分封给诸侯,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礼制,规范了社会等级和行为准则。
周朝的官僚体系也更加完善,设置了各种官职来管理国家事务。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周朝的封建制度逐渐崩溃,各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士人阶层的兴起时期,他们成为各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官僚体系逐渐完善,开始出现文武分途的现象。
各国之间也开始出现互相兼并的趋势,最终秦国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三、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在秦朝的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制度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威和权力,国家事务由皇帝一人决策。
同时,秦朝还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和标准化度量衡,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管理能力。
四、汉朝的政治制度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在一些方面进行了改进。
汉朝实行了察举制和征辟制等人才选拔制度,打破了世袭官僚体制的限制。
同时,汉朝还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设置了州、郡、县等地方行政机构来管理地方事务。
夏商周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开始,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具有神秘色彩。
3.行政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含义: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2.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
3.概况:4.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多在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5.影响:(1)积极①在周朝初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③中原先进的思想、文化技术等在封国得到推广、传播,促进了落后地区的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2)消极①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②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浓厚。
6.发展演变:(1)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国争霸;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纷纷称“王”,不断发动兼并战争。
(2)废除:秦朝建立后废分封,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3)遗存:汉初郡国并行,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
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但仅为皇权体现,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二)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含义:宗法制是利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认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是一个历史演变的长期过程,涵盖了从古代封建社会到现代国家体制的多个阶段。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认识的简要概括:
夏商周时期的封建制度:在夏、商、周三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封建制度,以君主为中心,建立了王室、贵族和士族的等级制度。
政权的合法性主要建立在天命和祖权上。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渐演变为分封制度。
各诸侯国拥有相对独立的政治权力,并与中央政权(诸侯之间)进行政治角逐和军事对抗。
秦汉统一时期的中央集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行郡县制、郡县制和封建制度的改革,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统治。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法律、经济方面的改革,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基本模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政治格局出现了割据分裂的局面,形成了多个割据政权,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混乱化的特点。
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封建王朝:隋唐宋等封建王朝继承了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和调整。
尤其是唐宋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现代的改革与变革: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
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一系列政治变革,最终迈入了近代国家体制的建立,如清朝末期的改革、辛亥革命后的共和国成立等。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过程是一个由封建制度向现代国家体制演变的历史进程,其间经历了政治权力的演变、制度形式的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调整等多个方面的变迁。
夏商周的主要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主要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过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他死后,其子启即位。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2.商朝建立后,王位继承也采用世袭制,其世袭的方式或是父子相传,或者是兄终弟及。
3.夏商已经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商朝时,中央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封侯伯。
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
他们定期要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4.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实行分封制。
内容为: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服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2.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三、西周的宗法制
1.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西周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模式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模式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也是中国社会从部落制度向国家制度转变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对中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和意义。
一、政治制度1.夏朝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从原始部落向国家的转变。
夏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四大组成部分:君主制度、官制、军队制度和礼制。
君主制度中的君王是整个政治体系的核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负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对外关系。
夏代的君王是有神性色彩的,还承担着宗教和咨询的角色。
夏代的官制是以公族和贵族为基础的,官员的选拔主要依靠家世和财富等因素,是一种建立在等级制度上的官员任免制度。
夏代还设立了诸侯制度,以确保各地区安定有序。
在军队制度上,夏代的战争方式主要是以骑战为主,骑兵力量相对强大。
此外,夏代还实行“备戍制”,将大量的兵力驻扎在边境,以防止外族的侵略。
礼制是夏代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谓“礼”,就是一种规范人与人之间行为关系的规矩,也是一种约束社会成员的方式。
夏代的礼制建立在君主制度之上,礼仪和习俗上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公共活动和日常生活中。
2.商朝政治制度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与夏朝相比,商代的政治制度更为强调等级和区分。
商代设置了君王、大夫、士、庶民等不同的社会阶层,尤其是大夫和士阶层的设立,使得商代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和有序。
商代的君主制度较为严格,君王的权利受到立宪和分权的限制。
此外,商代设立了主祭官、司徒和司马等专职官员,其权力更加集中,具有行政和司法权力。
商代的军事制度也更趋规模化和专业化,明确设立了“大师”、“元帅”等高级职位,建立了军营和军屯等军事单位,同时加强了士兵的训练和装备。
礼制也是商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代的礼制更趋复杂,礼节和典章更为精密,有了明确的等级区分。
商代还加强了祭祀制度,大力推崇宗族和祖先崇拜。
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
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则是将国家分为若干个封地,由贵族世袭统治,中央王室则通过封爵和赏赐等手段进行控制。
2.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开始出现郡县制,逐渐取代了分封制。
郡县制是以地域为基础,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郡县,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官员进行管理。
这种制度逐渐打破了血缘关系的束缚,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制度包括三公九卿掌管国事、地方推行郡县制、选拔官员、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内外朝制度,进一步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
4.隋唐时期:隋朝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唐朝则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设立了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以及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将国家政治体制划分为更加细致的部门,实现了对国家行政管理的有效控制。
5.宋元明清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但是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例如,宋朝实行了二府三司制,将行政、军事和财政分为三个部门进行管理;元朝则实行了行省制度,将国家划分为多个行省进行管理。
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了内阁制;清朝则设立了军机处等机构来加强皇权。
总的来说,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一个逐渐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
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特点和创新之处,但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和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中国的夏商周时期
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本文将探讨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经济状况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一、社会背景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这个时期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真正的朝代,而周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一个朝代,为后来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在夏商周时期,中国社会逐渐进入农耕社会,人们开始从狩猎采集阶段转变为农耕生产阶段。
这一转变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文化的繁荣。
二、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为君主制。
夏朝的制度以“家天下”为核心,由君主统治全国。
商朝则逐渐建立了世袭制的王位继承制度,周朝则发展成分封制,国家君主与封建贵族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以亲属关系和血缘联系为主,几乎所有的地方领导者都是王朝的亲属。
这种政治制度的特点是集中权力和尊重血缘关系,但也给国家管理带来一定的弊端。
三、经济状况夏商周时期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农耕文化逐渐成为主流。
人们开始使用农具,种植农作物,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农业产出大幅增加,农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与此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人们开始制作工艺品,开展贸易活动,逐渐形成了商业经济。
商朝的盛世时期,商贾与君主结成紧密的利益群体,商业繁荣,对后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文化传承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字、礼仪、音乐等方面都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和创新。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诞生,商朝的商代文字则成为中国文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商朝的文字记录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为后来的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在礼仪方面,周朝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礼仪制度,周礼成为后来封建社会礼仪制度的基础,对后来的礼仪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⒉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二、西周的分封制⒈主要内容及特点2.作用及发展演变三、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2. 特点及基本原则3.实质及作用重点: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导入新课】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同学们却是耳熟能详的。
而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联系。
大禹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
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农业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王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
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致发展成个人专断。
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迟到而被禹杀了。
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
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开始具备雏形,由此导入新课-----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讲述内容】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
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设问: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原因何在?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
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从夏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课下去搜集有关夏商的官位及其职能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
最后教师给学生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
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
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
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设问:西周建立后,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西周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武王姬发即因病而亡,成王姬诵年幼即位,由其叔父周公姬旦摄政。
当时,管叔、蔡叔、霍叔作为宗亲诸侯,被封于殷都周围监视殷商遗民,谓之“三监”。
他们不满周公摄政,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及东夷部族发动叛乱。
周公毅然平定内乱、率部出师东征,西周政权才得以稳定。
面对周初出现的内外叛乱,周公敏锐地意识到,没有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单靠武力征服或刑罚镇压是不能实现社会安定和国家大治的。
为此,他主持进行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建立起一套典章礼仪制度与宗法等级秩序。
设问:分封制度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⒈主要内容及特点讲解分封制时,可以先给出学生以下两段材料: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
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
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设问: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又有什么特点哪?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习惯。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提供《西周分封形势图》,得出以下认识:周朝对建国的元老、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大分封。
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封制”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封建制度。
分封的办法是把王畿(首都地区)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亲属、功臣、元老,建立起诸侯国,以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在“分封制”下,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
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是:周天子是最高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
诸侯国像屏障一样拱守在周王室周围,和睦四方,安天下。
周初,从武王到成王共分封大小71个诸侯国。
其中主要有(教师挂图,并指出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在东方分封了鲁、齐等国;在北方分封了燕等国;在南方分封了吴、楚等国;在中原分封了郑、晋、卫、宋等国。
西周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最后通过学习让学生研讨一下分封制的作用。
(可让学生课前准备,事先查找资料)2.作用及发展演变教师在上课时做一下指导。
然后根据教师自己查找的资料和有关文献做以下概述:首先,分封制大封同姓子弟、功臣及古帝王之后,让他们在自己的诸侯国内享有一定的特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建设,这就避免了类似于管叔及蔡叔的事情的发生,暂时地满足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欲望及要求,缓和了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
在分封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
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缓和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降低了殷民及其他族人的反抗情绪,起到了“镇抚各族”的作用。
周王室的统治范围扩大。
其次,在西周王朝的四周分布着肃慎、山戎、鬼方、羌、濮越等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经常性地侵扰西周的边界,掠夺财富,而西周在这些边界建立诸侯国,派王室贵族等直接管理,一方面直接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对一些少数民族以及一些外族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与王畿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加速先进文化及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从而为抵御外侮,巩固边防提供坚强的物质后盾,起到其应该起的作用。
像太王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沿岸建立吴国。
他们与当地人民结合,不但对开发吴越作出了贡献,而且还加强了对巴、濮、越、邓等部的控制。
最终使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诸侯受分封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
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在实行分封制的同时,西周实行了宗法制度,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
三、西周的宗法制设问:什么是宗法制?1.含义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是在中国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为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
设问:宗法制基本原则及特点是什么呢?2. 特点及基本原则可先让学生看以下图表,然后让学生回答。
利用《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明确大宗、小宗的概念,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
最后教师结合《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和《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讲解宗法制度是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宗法关系,建立了一套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统治制度。
这是一种从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征的权力分配制。
宗法制的基本规则,是将每个宗族中的嫡长子一支确立为大宗,居于同宗中的支配地位或主导地位;而把其他庶子分立为小宗,处于大宗的从属地位或次要地位;宗主照例由大宗担任,并且世袭继承。
因此,宗法制从一产生时起,就是基于确定继承顺序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制度,以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教师讲解图后,讲一步归纳要点如下)①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②构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制度。
③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3.实质及作用设问: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如何?宗法制度实质是什么?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
周天子以“受命于天”自居,号称“天之元子”,是天下同姓宗族的大宗,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
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
各地诸侯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则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
卿大夫在自己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
这样,根据宗法制与分封制,便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主贵族构成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
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
每一个等级都必须服从上一个等级,并有义务尽其纳贡、服役等责任。
周天子位居金字塔顶端,不仅是所有姬姓宗族的大宗,而且通过“同姓不婚”、“娶于异姓”的联姻原则,又成为有甥舅关系的异姓宗族的共主。
于是,宗法等级制度遂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关于宗法制的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可留课下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自己获取和了解。
最后给学生留一个讨论题,供课下研讨及对本课知识的巩固。
【课后研讨】《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卫侯,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
”大思想家孔子认为“克己复礼曰仁”,而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设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习“礼”。
由此可见“礼”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