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中的酒文化
有酒学仙无酒学佛书法作品
![有酒学仙无酒学佛书法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8455d69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c.png)
有酒学仙无酒学佛书法作品酒文化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的书法艺术。
本文将探讨有酒学仙无酒学佛这一古训与中国书法作品之间的关系。
中国古人常说“有酒学仙无酒学佛”,这句话意思是通过饮酒来学习仙人的境界,而通过修行和思考来学习佛的境界。
酒被视为连接世俗与超自然的桥梁,在享受酒的同时,人们也在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超越尘世的能力。
然而,作为一种宣扬节制和修身养性的文化形式,书法被视为一种古老而神圣的艺术形式,与佛教的教义有着密切的关联。
中国的书法艺术孕育于千年文化积淀,它以其独特的气势和形式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哲学和精神追求的理解。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往往借饮酒寻求心灵的明净,化尘俗为玄奥,即所谓的“有酒学仙”。
酒在他们眼中是一种提神、振奋精神的工具,饮酒后更能感悟天地间的伟大和自然之美。
他们常将自己与仙人相提并论,在书写之前喝一杯酒,将心灵与墨意悄然地融合在书法的笔触中。
这种状态下创造出的书法作品,除具备普通书法作品应有的规范和技能之外,更能够体现出内心的独特感悟和自我的表达。
有酒学仙注重个体的修身养性,而无酒学佛则强调虚心接受自性的真理。
在佛教中,善和正确的修行是获取内心平和与自我超越的关键。
通过内观与冥想,修行者能够超越欲望和执着,逐渐获得平静和解脱。
这种精神境界与中国书法中的“意在笔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书法创作中,通过专注于每一个字的点、画、结构,以及整个作品的布局和节奏,艺术家能够达到一种超越物质与尘世的境界。
他们致力于通过书法的表现来传达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有酒学仙无酒学佛的古训源远流长,它既体现了中国文人对于饮酒和修行的追求,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对于精神实践和自我提升的关注。
无论是有酒学仙还是无酒学佛,都需要心灵的宁静和超脱,都需要对自我进行审视与修正,都需要真正认识自己的内心,追求内在的平静和超越。
而中国书法作品正是这种精神实践的艺术呈现和印证。
通过书法作品,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感受到中国古人对于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
孙墨龙书法《酒香》赏析
![孙墨龙书法《酒香》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e79c6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c.png)
万花筒86您看见这幅艺术作品有何感想?我感觉到几千年中国文化艺术的精髓——书画合璧。
中国书画自古以来就是线条与形象的完美结合,象形字是我们老祖先创造文字的开始,大篆文字就有很多象形图形,如山、水、日、月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艺术的创新和继承,更加赋予书画同根同源的现实意义, 因此现代书画家也在不断创造自己心中的艺术新概念。
这幅书画作品长46厘米,宽70厘米,俗称四尺三开,是书画家用国画的笔法写字,利用宣纸独特的效果,浓淡墨色的巧妙运用,在写字也在画画,在画画也在写字。
线条刚健有力,侧锋用笔,笔根水足,笔头蘸浓墨,运笔稳健如锥画沙,使转自如。
由于艺术家的匠心独到,画与字的相融结合,掌握宣纸的固有特性,充分利用宣纸的润墨效果,突出酒坛和酒杯的形体。
以线条的开张弹性表现字的力度和对比,以画的用墨浑厚和立体形式表现造型,活脱脱把酒坛和酒杯表现出来。
酒坛里有酒,酒坛外流酒,源源不断,酒香四溢,望眼流涎。
真有点酒不醉人人自醉了呀。
墨色浓淡枯润恰到好处,构思奇巧,立意深刻。
这样的书画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我们常说酒就是水,在酒坛中出来的水不就是酒吗?远观那一泻直下如瀑布般的酒水,艺术风趣地刚好流进“香”字酒杯中,还翻卷起层层浪花,煞是引人注目。
流下的是酒水,扑鼻的是酒香。
浓淡枯湿的水墨运用,加上艺术家的风趣解释:酒香人醉妙如仙,欲下知人唯酒杯,味道十足,也许只有酒后的艺术家才有这样的想象力吧。
孙墨龙是山东省招远市人。
号枕砚斋主,1931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后任职山东省美术馆、山东画院。
擅长人物、花鸟、书法。
是位书画并举、德艺双馨的著名书画家。
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协、中南海、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中日友好协会、日本书道联盟、泰国国王行宫等国内外艺术单位均有其书画作品收藏。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入编《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中国美术家辞典》、《中国人五年鉴》等多种辞书。
艺术之酒中国古代艺术中的酒文化意象
![艺术之酒中国古代艺术中的酒文化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50afe0b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0.png)
艺术之酒中国古代艺术中的酒文化意象艺术之酒:中国古代艺术中的酒文化意象艺术是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一种视觉与心灵的享受。
中国古代绘画、传统工艺和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酒的元素,并通过对酒的描绘传递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艺术作品中的酒文化意象展示了中国古代对酒的热爱与崇尚,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智慧与情感的表达。
一、酒与诗意古人常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无论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绘画中,诗意的酒文化常常流淌其中。
在千古流传的《诗经》中,有许多描绘酒的篇章,如《蒹葭》、《关雎》等。
这些诗歌以酒为媒介,表达出作者对友情、爱情和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古代文人墨客亦常以酒为触发灵感的源泉,借酒思考人生、抒发情感。
古代绘画中的酒文化亦常以诗意的形式呈现。
如明代画家文征明的《酒浇山谷图》,他通过描绘山谷中的人们饮酒作乐、藉酒消愁的场景,将酒与山川的景色相融合,表达了艺术家对自然与人情的热爱。
二、酒与文化酒与中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酒文化不仅仅是对酒的欣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古代宴席上的酒仪礼仪和饮酒之道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工艺品中也拥有丰富的酒文化意象。
象征着团结和和谐的酒器,在古代文人雅士的倾慕之余,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
务实的酒坛、典雅的酒壶、精美的酒杯等都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酒文化的追求和推崇。
三、酒与情感表达酒是人们向往的“美酒佳人”,代表着人们对欢乐、幸福和团聚的追求。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酒常常被用来表达情感与情谊。
同样,艺术作品中也常以酒为媒介,表达艺术家对情感的追求和表达。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酒文化意象常常以情人共饮的方式呈现。
例如明代画家唐寅的《醉打金枝》就是一幅描绘欢乐酒宴的作品。
在这幅作品中,他通过描绘男女情人在酒宴上载歌载舞、欢笑十足的场景,表达了对快乐与幸福的向往。
四、酒与生活智慧酒文化中蕴含着中国古代人们对生活的智慧和思考。
酒文化与书法的关系
![酒文化与书法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45ac0c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d.png)
酒文化与书法的关系酒文化与中国古代书画的渊源之酒与书法的关系张旭酒后草书酒在我国源远流长,饮酒在国人的生活中早就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
俗话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
人们乐时饮酒意在欢庆,愁时饮酒旨在除忧。
酒可品可饮,可歌可颂,亦可入画图中。
纵观历代中国画杰出作品,就有不少关于酒的题材。
可以说,绘画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只是绘画,书法更是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书法家们或以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或花前酌酒对月高歌,往往就在醉时吐出胸中墨,酒酣后“解衣盘薄须肩掀”,一任天机,淋漓挥洒,神行纸上,从而作出一幅幅精品,这就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浪漫色彩的佳话和艺术珍品。
在这里,酒已成了他们创作时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酒与书法的关系书法与绘画一样,要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须有娴熟而深厚的技巧和功底,并心有所感而寄于笔墨。
要做到这些,许多书法家常借助于酒力。
翻开我国书法史,可看到历代草书家大抵嗜酒。
如书圣王羲之,其著名代表作《兰亭集序》便是他于绍兴兰亭喝酒时写就。
在东晋永和元年,王羲之与好友孙统、孙绰、王蕴等四十一人聚于绍兴兰亭。
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提笔草《兰亭集序》。
笔兴随酒意而生,笔力随酒韵而成。
顿然出现了一幅“遒媚劲健,绝代所无”的作品。
全文三百余字中,即有“之”字十九个,但笔式各异笔韵不同,“千古极品”就在酒中问世了。
就连王羲之在酒醒之后也大吃一惊,以致“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
再也没有达到醉酒时那种神往的艺术境界了。
酒作用于王羲之,使他成为千古书圣可见一斑。
唐朝以后,书法艺术得以继承发展,和酒也是一直相随相伴。
唐代最今人叹为观止的书家要数张旭和怀素了。
他们两人都是其时的草书大家,均喜醉后大呼作书,其书气势豪迈,盘曲放荡,有如电激星流,又若骤雨旋风,观之令人惊心动魄,不可思议。
据史书记载,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
时人称他的狂草为“醉墨”。
而怀素则是“每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
《书法中的酒》阅读专题活动
![《书法中的酒》阅读专题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ddaa370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9.png)
《书法中的酒》阅读专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
(8分)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酒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
让我们一起走进“酒文化专题”实践活动中去吧!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下面是几个“茶”字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上书法字体的感受。
(2分)例如: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如果你读读唐诗宋词,一定会为诗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或同诗人一起举杯,或醉饮高歌,或把盏低吟,或为朋友的离别远行而感伤,或为与旧友的重逢而千杯不醉。
诗词组的同学了不少与“酒”有关的诗句,请你探究以下几组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宋·范仲淹)B.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宋·苏轼)D.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范仲淹)表达情感:(2分)下面是名著中与酒有关的故事情节:【甲】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沉着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乙】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
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
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
关于酒文化的书法作品
![关于酒文化的书法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eff6151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1.png)
关于酒文化的书法作品酒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酒文化就在中华大地上广泛传承,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习俗。
其中,酒的书法作品更是把酒文化和书法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展现了酒的美学,又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酒的书法作品可谓丰富多样,形式多样化。
字体的选取可以根据题材的特点进行选择,如篆、隶、楷、行等。
篆书的刚劲有力,适合书写酒的祝颂词或经典名句;隶书的遒劲有力,适合书写酒的品牌名称或宣传口号;楷书的庄重稳健,适合书写酒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在内容上,酒的书法作品可以包含丰富的酒文化元素。
不仅可以书写著名的酒诗、酒令、酒歌等,还可以融入一些有关酒的文化典故和故事。
比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是一句流传甚广、贴切深入人心的酒文化名句,通过书法作品的展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进一步传播酒文化的内涵。
书法作品还可以突出酒的文化特点,例如体现酒的醇厚、芬芳和陶醉等。
通过书写创意独特的字体造型,配合江山汉字的飘逸流畅,可以真实地展现出酒的美感和令人神往的情感。
同时,酒的书法作品还可以结合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形成多重艺术的碰撞,激发人们对酒文化的强烈兴趣和好奇心。
酒的书法作品的意义不仅在于艺术欣赏,更重要的是对社会文化的引领和传承。
通过书法作品的展示,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酒文化的魅力,从而引导人们正确对待酒文化,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遵循酒文化的礼仪和原则。
在当今社会,酒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惑。
通过酒的书法作品,可以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回忆,激发人们对酒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总之,酒的书法作品以其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特点,展示了酒文化的魅力。
它不仅是书法艺术的杰作,更是传播酒文化的重要媒介。
希望通过更多的酒的书法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酒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进步贡献力量。
酒文化与书法艺术与墨香的交融
![酒文化与书法艺术与墨香的交融](https://img.taocdn.com/s3/m/eda998f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2.png)
酒文化与书法艺术与墨香的交融墨香弥漫的书法艺术与酒文化,在中国古代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两种古老而深厚的艺术形式,通过其独特的表达方式,相互融合交错,构建了一幅幅独具风采的艺术画卷。
本文将探讨酒文化与书法艺术的交融,以及墨香给予二者的独特韵味。
1. 酒文化在书法艺术中的渗透酒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便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思想。
书法艺术则作为古代文人士大夫们的重要表达方式,成为了流传千年的艺术传统。
二者的交融便在于酒文化中的豪情与书法艺术中的笔墨情韵。
当文人士大夫们饮酒作诗、畅谈人生之时,他们常借助酒的醉意来激发自身的情感,使得丹青笔墨间的线条流动更加顺畅,充满活力。
在酒后,他们笔锋挥洒之际,常常能够以更为豪迈、自由的姿态书写文字,将情感与墨香相融合,使作品更富生命力。
2. 书法艺术中墨香的魅力墨香不仅是书法作品独有的韵味,也是书法创作过程中的重要元素。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喜爱品味墨香,因为它能够给作品带来一种特殊的气息和魅力。
在书法创作中,墨香往往是选材最精良的墨块研磨而成,墨香独特而芬芳,深入人心。
文人士大夫们在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时常会特意选择或添加多款墨块,以追求理想的墨香。
这些墨香会伴随着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散发出独特的香气,使得作品更具收藏价值。
3. 酒文化与书法艺术的共生酒文化与书法艺术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并列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滋养、交融共生的关系。
酒文化给予了书法艺术更多的情感依托与生命力,而书法艺术则将酒文化中的情感变为创作的源泉。
它们在艺术层面上呈现出了一种和谐、优美的共生状态。
书法艺术中的墨香,则是这种共生状态的重要见证。
墨香既是酒文化与书法艺术交融的结果,也是它们之间相互赋予生命力的象征。
酒文化与书法艺术的交融,构建了一幅独特的文化景观。
它们相互借助,相互激发,在互通有无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性。
同时,墨香给予了这种交融更加深远的内涵和韵味。
墨香在书法艺术中的存在,使得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呈现,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时代的见证。
中国酒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中国酒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f545b1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1.png)
中国酒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及作用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中国酒文化是中国璀璨的传统文化之一,自从人类发明了酿酒,酒不仅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炎黄子孙。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们谈论着酒得酒失,品评着酒色酒香,吟咏着酒诗酒歌,遵从着酒礼酒俗…… 于是,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酒文化。
一、中国酒文化在政治中的地位酒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距离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早时期的中国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酒大多数都是以粮食做酿造材料的,所以酒和农业就开始形成了密切的关系,那时候的诸侯国都开始把酒作为粮食丰收的晴雨表。
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直接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于整个国家经济而言,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即使是当今社会仍旧如此。
酒税收入关系着国家的强盛,它直接与军费、战争有关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
因此,酒的厚利往往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
不同酒政的更替变换,反映了各阶层力量的对比变化。
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就是一场酒桌上的政治决战。
借酒为名来玩政治手腕较有名的还有曹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
另外,用酒做文章,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一招,宋太祖赵匡胤是做得最成功的。
后周大将赵匡胤奉命出征,军至陈桥驿时,其部下发动兵变,给他披上黄袍。
赵匡胤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登上了皇帝宝座,可当了皇帝以后,晚上却经常失眠,他担心那些拥护他登上皇位的统兵将领,也一旦被他们的部下黄袍加身,这就麻烦了,后来,他采取了谋士的建议,宴请石守信、高怀德等握有兵权的高级将领,酒酣饭饱之时,太祖向他们陈说了自己的担忧,石守信、高怀德等人第二天便称病解职,君臣之间互不猜疑,上下相安了。
从字体演变看中国的酒文化现象——以“沽”和“酤”为例
![从字体演变看中国的酒文化现象——以“沽”和“酤”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98c1ef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4.png)
183代焕玉从词汇发展角度看,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一个词=一个音节=一个字=一个义项”,但这样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少之又少,一般只存在于个别的一般词汇中。
由于词汇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原则,现代汉语的大多数词汇都在不断变化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意义,古今字也就应运而生。
古今字是同一个字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它的变化方式之一是“改变形符,增加形声字”,比如“沽”字和“酤”字。
但文字作为语言的书写工具,其内部变化往往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尤其是人们对文化心理的认同感。
一、“沽”和“酤”的释义“沽”和“酤”二字的解释离不开对“贾”字的释义,段注版《说文解字》对三字的释义如下:《说文解字·水部》:“沽,水,出渔阳塞外,东入海。
”段玉裁注:“今字以为沽买字。
伐木郑笺曰:‘酤,买也,字从酉。
’”①《说文解字·酉部》:“酤,一宿酒也。
”段注:“《商颂》:‘既载清酤。
’《传》曰:‘酤,酒也。
’《小雅》:‘無酒酤我。
’《传》曰:‘酤,一宿酒。
’”②《说文解字·貝部》:“贾,市也。
”段注:“贾者,凡买卖之称也……汉石经《论语》曰:‘求善贾而贾诸。
’今《论语》作‘沽’者,假借字也。
”③关于三字的训释,余大光(1995)认为皆有“买进”和“卖出”之意,但“酤”特指买酒和卖酒;在武彬(1999)看来,三字古音相同且互相通假,都有买卖之意,但“沽”和“酤”做相同的意思讲时,与之相搭配的词却不同,反映出二者在义项上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朱惠仙(2008)认为“沽”和“贾”是同源字,“沽”本义是水名,但表买义时是“贾”的借字。
而“酤”专指卖酒,是“沽”的分化字,词义范围较小。
吕文平(2007)曾考察过上古、中古、近代汉语的买卖类词汇,其中“沽”和“酤”涉及对象是相对固定的词,它们在上古时期涉及对象广泛,中古时期有了明确分工,发展到近代一些词义逐渐消亡,词义走向缩小趋势,并逐渐被“买”和“卖”代替。
根据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从词义角度对二者进行分类。
诗酒趁年华:古代文人诗词中的饮酒文化
![诗酒趁年华:古代文人诗词中的饮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bf15a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0.png)
诗酒趁年华:古代文人诗词中的饮酒文化1. 引言古代中国是一个重视文化和饮酒的国家,而文人更是对古代社会的精神领袖和文化引领者。
他们以自身的经历、情感和思考为灵感,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词作品。
其中,饮酒常常作为一个主题贯穿于他们的作品之中。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人诗词中所展现的饮酒文化,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当时社会的风貌、精神追求以及生活哲学。
2. 饮酒乐事在古代中国,饮酒被看作是一种娱乐方式和交际手段。
这种乐事不仅在修身养性上具有积极意义,还成为了传统礼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细致描绘众多宴席场景、亲友之间畅快淋漓的对话以及心情舒畅后产生的愉悦感受等元素,古代文人展示了他们对于饮酒乐事的热爱和体验。
3. 饮酒心境同时,古代文人还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对饮酒的心境和感悟。
他们将饮酒视为减轻尘世烦恼、舒展心情的方式,不仅能够放松身心,更能够打开思维的窗口,启迪灵感,并借此过程来反思人生哲学与意义。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于生活深层次的思考。
4. 酒文化与社交酒文化也成为了古代社交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宴席与朋友、亲人共同分享美酒、畅谈人生、表达真挚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亲密关系和友谊纽带。
古代文人把饮酒看作是锻炼情分和加强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们对于友情、家庭以及社会群体间关系的理解和描绘。
5. 饮酒礼仪饮酒文化在古代中国有着独特的礼仪,文人亦是遵守这些礼仪规范的一部分。
他们将饮酒视为一种陶冶情操、表达感激之情的方式,并在其中注重审美的追求与纯粹自然的品味。
诗词中描述了许多饮酒场景,包括开场致辞、杯觞交错、碎玉洒金等细节,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宴会礼仪的重视与传承。
6. 革新与反思尽管古代文人对于饮酒抱有热情与喜爱,但也不乏对于过量饮酒和沉迷于欢愉的反思与忧虑。
通过淡化乐事舞会和富丽堂皇的宴席描写,文人们表达了对浪费光阴、纵情享乐无法真正实现理想价值和精神追求的担忧,试图唤起读者思考和改变。
浅谈中国酒文化
![浅谈中国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adda652a8956bec0975e330.png)
浅谈中国酒文化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
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
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
康永盛世文化传播中国是酒的王国。
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
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族无分汉满蒙回藏,饮酒之风,历经数干年而不衰。
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仅如此,中国众多的名酒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与力的鼓舞;每一种名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奋斗,英勇献身,因此名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酒魂!与欧洲标榜的“酒神”,甚称伯仲。
似乎可以认为,有了名酒,中国餐饮才得以升华为夸耀世界的饮食文化。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关于酒后书法的诗句
![关于酒后书法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5eeb2e7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4.png)
关于酒后书法的诗句
以下是 6 条关于酒后书法的诗句及例子:
1. “酒后狂书意纵横,笔走龙蛇任性情。
”就像李白喝醉了酒诗兴大发一样,咱喝点酒写字也能这么肆意潇洒!
2. “酒中挥毫天地宽,墨染华章心灿烂。
”好比王羲之酒后写出《兰亭序》,那是多么酣畅淋漓啊!
3. “醉里书法韵味长,横竖撇捺皆痴狂。
”这不就像是张旭喝多了写出奇绝的字,让人惊叹哇!
4. “酒后墨香透纸背,情感如潮笔下汇。
”你想想,那不就跟酒后倾诉心声一样浓烈嘛!
5. “饮酒泼墨乐无穷,书法世界任驰纵。
”这就如同在一个奇妙的书法乐园中尽情遨游,多带劲呀!
6. “酒催笔端灵感涌,妙字连连映心中。
”哎呀,是不是跟喝酒后突然文思泉涌创作一样神奇呀!
我的观点结论:酒后书法真的有一种别样的魅力呀,能让情感更自由地流淌在笔墨之间!。
一壶老酒醉人生书法作品
![一壶老酒醉人生书法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cee5100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e.png)
一壶老酒醉人生书法作品
《一壶老酒醉人生》是一幅以中国书法为主题的作品。
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壶古老的酒,象征着人生的经历和沧桑。
整幅作品以简洁流畅的笔势表现出酒壶的线条和形态,同时运用墨迹浓淡的技巧,使得作品更具层次和变化。
画面的背景以抽象的手法表现,以黑白灰为主色调,营造出一种沉静和寂寥的氛围。
整个作品通过墨色和笔触的变化,表达出岁月的积淀和生命的醇厚。
作品的标题《一壶老酒醉人生》寓意深远,酒象征着人生的经历和人的心灵,老酒则是经年累月的沉淀和历练,醉则代表着沉浸在人生的酸甜苦辣中。
整幅作品意味着人生是一种醉人的经历,而酒是我们抒发内心情感的媒介。
通过这幅作品,艺术家希望能够启发观者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酒的辛辣、苦涩与浓郁,在一壶老酒中尽情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感受世事无常和岁月的流转。
通过书法作品的形式,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经历和酒文化的认识与思考,呼唤人们应对人生的态度和对待人生的态度。
“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及答案
![“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99a01252ea551810a687a1.png)
6. 综合性学习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1)【书法中的“酒”】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
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中的“酒”】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
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
)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的“酒”】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
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
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
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1)【示例】我从“酒”字和谐流畅的线条中感受到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或我从“酒”字典雅的字体造型里仿佛倾听到了远古的呼唤,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酒香。
(2). (2)【示例】诗文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3).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事:杯酒释兵权醉打蒋门神(4). (3)【示例】叔叔,酒驾不安全,也是违法行为,我帮你叫辆的士,好吗?【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可以从“酒”汉字书法的线条表现力的角度,从字体的形态寓意角度,从书法字体的演变等角度来谈感受。
酒文化中的酒与文学创作的关联
![酒文化中的酒与文学创作的关联](https://img.taocdn.com/s3/m/37c8a6e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0.png)
酒文化中的酒与文学创作的关联酒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学创作密不可分。
酒在文学中既是主题,也是情感的表达媒介,同时也是文学创作的灵感之源。
本文将探析酒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联,从主题、象征意义和创作灵感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酒文化作为文学创作的主题1.1 酒的美学酒作为饮料,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更是一种审美的享受。
酒的色、香、味、形等特性能够给人以愉悦感官的体验,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许多文学作家以酒来描绘人物的品味、品性和情感状态,塑造出丰富的形象,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1.2 酒的人情味酒是社交场合中不可或缺的媒介,在文学作品中也经常以酒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情味。
酒能够化解尴尬,凝聚人心,成为人与人心灵相通的桥梁。
许多文学作品通过酒来展示友情、爱情、亲情的力量,使作品更加贴近读者的情感共鸣。
1.3 酒的故事酒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蕴含着无数的传说、故事和神话。
这些酒的故事不仅给予了文学作品丰富的背景色彩和历史文化的底蕴,同时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无穷的题材与想象力。
许多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场景,都与酒的故事紧密相关,增加了作品的神秘感和观赏性。
二、酒文化在文学创作中的象征意义2.1 酒与忧愁酒在文学中常常与忧愁、哀伤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酒能够倾诉心中的忧愁,带给人一种释放与宣泄的感觉。
许多文学作家以酒喻人生的无常和沉浮,通过酒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2.2 酒与欢愉与忧愁相对,酒也常常与欢愉、洒脱的情感相关。
酒能够激发人的豪情壮志,让人快刀斩乱麻,寻找人生的乐趣。
文学作品中的酒宴、酒宴场景常常被用来描绘人们欢聚一堂、畅饮畅谈的场面,展示生活的多彩与活力。
2.3 酒与文化酒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不同地区、国家的酒文化各具特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文学作品通过描写不同地方的酒文化,展示了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丰富了读者的文化体验。
三、酒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创作灵感3.1 酒与创作的启发酒有时能够激发人的思绪,带来创作的灵感。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c11e30783e0912a3162a39.png)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如《陋室铭》。
B. 《文山先生文集》《宋学士文集》《柳河东集》《范文正公集》分别是文天祥、宋濂、柳宗元和范仲淹的文集,其命名方式各不相同。
C. 科举制度时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会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D.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如江阴市因地处长江以南而得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如东阳市因地处东阳江以北而得名。
【答案】 C【解析】【分析】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
取中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
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会称“三状甲”。
C项,“会元”改为“解元”。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和辨析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认真的判断。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明、清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作“举人”“贡士”“进士”。
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探花”“榜眼”。
B.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同乡。
C. 《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小说家吴敬梓。
D.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的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每一章节称为“回”或“节”。
酒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酒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https://img.taocdn.com/s3/m/1bd7a30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b.png)
酒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酒,作为一种流传久远的饮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渊源。
自古以来,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的角度探讨酒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一、酒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自古以来,酒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和使用酒的国家之一,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开始酿造并饮用酒。
在古代,酒被视为一种祭祀、宴请客人和表达情谊的重要饮品。
尤其是在古代的宴会、祭祀和婚嫁等重要场合,酒都被视为必不可少的饮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二、酒与中国文化的关联1. 礼仪文化在中国文化中,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人常说:“饮酒是礼仪之邦”,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酒的重视。
在古代,饮酒有严格的礼仪规范,如敬酒、酒杯的使用、敬酒顺序等等,这些细节体现了中国礼仪文化的精髓。
2. 神话传说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也有与酒相关的故事,如《山海经》中记载的“舜饮酒乐天下”和《西游记》中的“水帘洞三打白骨精”。
这些神话传说让酒的形象和中国文化深深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3. 文人雅士在中国的文人雅士中,酒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文人雅士喜欢用酒来寄托情感,表达思想,营造气氛。
他们常常在饮酒的同时进行诗词创作,酒的陶醉和文学的创作相得益彰,形成了中国文人雅士独特的文化风貌。
三、酒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结合1. 书法与酒文化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酒常常与书法结合在一起。
古代文人雅士借助酒的醉意和情绪激荡,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书法作品。
流传至今的名家书法作品中,许多都与酒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2. 绘画与酒文化中国绘画中,酒经常被作为题材或表现手法之一。
在传统的山水画中,常常出现喝酒赏景的场景;而在花鸟画中,酒往往被用来表现生活情趣。
这些作品使酒文化和绘画艺术相互交融,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3. 戏曲与酒文化中国戏曲中,酒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贵妃醉酒书法
![贵妃醉酒书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0cf1e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a.png)
贵妃醉酒书法
贵妃醉酒书法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特殊风格,表现了唐代贵族女
性的柔美和华贵。
贵妃醉酒书法的由来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关。
相传
唐朝时期,一位美丽的贵妃喝了酒后,情不自禁地挥毫泼墨,她的手
臂舞动间,书写的字句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如,狂放而不失秀美。
此后,贵妃醉酒书法便流传开来,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形式。
贵妃醉酒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气韵生动,柔美流畅”。
从
笔画到构图,都强调自然、流畅、柔和、随意。
笔画的走势曲折多变,由于写作时的饮酒,笔画之间会出现水波般的起伏,强调了动态的美感;构图上讲求着形神兼备,常常给人以无限遐想。
在练习贵妃醉酒书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持心境平和。
贵妃醉酒书法强调自然、流畅、柔和、
随意,需要在大胆、自信的同时,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培养
和表达自己的个性。
其次,需要掌握正确的写法。
在贵妃醉酒书法中,每一个笔画都
要讲求“气韵生动,柔美流畅”,刻意地去追求“柔美的曲线”,让
笔画在书写中像乐曲中的音符般穿插、交错。
最后,需要勇于创新。
书法的艺术性不仅在于正确的形式,更重
要的是创意和创新。
练习贵妃醉酒书法时,要勇于挑战自己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不断寻找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用文字表达与众不同的内心
感受。
贵妃醉酒书法是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形式,它强调自然、流畅、
柔和、随意,富有独特的美感和浪漫的情调。
学习和练习贵妃醉酒书法,不仅可以锻炼个人的书法技巧,更可以开阔思维,提升审美水平,享受艺术的魅力。
浅析中国文化之酒文化
![浅析中国文化之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8e3b5f1ccc7931b765ce154a.png)
《 兰亭序》 “ 道媚劲健 ,绝代所无 ”,而至酒醒 时 “ 更书数 十本,终不 能及之 ”。画家 中, “ 吴带当风 ”的画圣吴道 子,
作 画前必酣饮大醉方 可动笔,醉后为画 ,挥毫立就 。这些都 足 以说明酒在文学作品 的创作 中都展现着及其重要 的作用 。
是展现个人风采和个 人魅力的重要的途径。
“ 李 白一 斗诗 百篇 ,长 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 自称 臣是酒 中仙 。 ”“ 醉 里从为客 , 诗成觉有神 。 ”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 对酒 当歌 , 人 生几何 . 开君 一壶酒, 细酌对春 风。
安全有效 ,酒精 作为一种 良好 的半极性有机溶剂 ,中药的各 种有效成分 都易溶于其 中。医家之所 以喜好用酒 ,是取其 善 行药 势而达于脏腑 、四肢 百骸 之性,故有 “ 酒 为百药之长” 的说法 。药酒 的出现 ,首先得益于人类对酒 的发现 ,而它的 发展,则是借助于酿 酒技 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酒是一种 良
用来庆 贺之意 ;店铺 或作坊年终 按股份分配红 利时,要办 分红酒 预示大 吉大利发 大财 。 壮行 酒 ,也叫 送 行酒 , 有朋友远行 ,为其举办酒宴 ,表达惜别 ,离别之意 。在战争 年代 ,将士们上 战场 执行重大且有很大生命危 险的任 务时, 指挥官们都会为他们 斟上一杯酒 ,用酒为勇士们壮胆送行 。 在影视剧 中多有此类 的描 写。 由此五花八 门的饮酒名头足 以 彰显中国饮 酒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 药酒是 中国酒文 化的一个神奇 的品种 。将作 为饮料的酒 与治病 强身的药 “ 溶 ”为一体 的药酒 ,不仅具有 ,药性稳定 , 安全有 效配制、服用简便 的优 点,更 因为酒助 药势,药借酒 力而 充分发挥效力 ,提高疗效 。药酒应 用于 防治疾病 ,在 我 国医药 史上 已处于重要地 位, 成 为历 史悠久 的传统剂型之一 , 至今在 国内外医疗保健事业 中享有较 高的声誉 。作为我国医 药学宝库 中独树一帜 的品种 ,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东方艺术所独有的民族之花,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世界艺术宝库的奇葩。
它是无声的诗,无像的画,无音符的音乐。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说中国的象形文字从一开始就有了艺术性的特征。
而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商周青铜器铭文,大多是刻在酒器上的。
不论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我们都应该感谢借用酒器给我们流传下来非常珍贵的书法遗产的先祖们,正是他们开创了书法史的源头,也开了酒与书法相联系的先河。
酒与书法艺术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酒文化精神与书法艺术在创作者情感心灵层面的契合。
书法的理论与实践,在其本质上都与酒文化精神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其一,他们都强调兴会感悟。
其二,都强调意趣性灵。
其三,都强调表现个性。
其四,都强调纵情适意。
其五,都强调超尘脱俗妙造自然。
其六,都强调审美愉悦,注重美感。
其七,都强调情感宣泄,求得精神的解脱和心灵的慰藉。
东汉后期,书法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有着相当高的审美价值的艺术,出现了一批很有影响力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著作,书法家如杜操、崔瑗以及刘德升等人。
其中,以隶书见长,被誉为“骨气洞达,爽爽有神”的蔡挹,就是一位大名鼎鼎的“醉龙”。
虽然由于年代久远,材料匮乏,我们无从知晓这位书法大师醉眼朦胧中是如何下笔如有神的生动形象,但是从他的“醉龙”雅号中可以看出书法艺术与酒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另外,他还对书法艺术有着深刻理解,对酒文化精神有着亲身体验。
魏晋时期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2和文学的自觉时期,更是我国书法艺术大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书法名家辈出,书法艺术硕果累累,异彩纷呈,争奇斗艳。
中国书法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
这一时期之所以会出现书法大盛的局面,与当时特有的清谈、饮酒和服食之风有直接的关系。
名士们既不把国家兴衰、社会动乱、朝代更替等所谓的国家大事放在心上,不去追求功名利禄,自然也就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品名饮酒,为书作画。
这一一来,书法与酒就自然而然地攀上了亲戚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关系。
据记载,每见金文刻石刻字,即坐卧其旁,探索笔势,体会其五光十色的神采,领略其音乐般轻重缓急的节奏。
王羲之最著名的《兰亭集序》的产生,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永和九年,王羲之与谢安、孙卓、孙统等人,至会稽山阴之兰亭修葺。
这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加之兰亭所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泉急湍,映带左右”,于是,众人流觞曲水,饮酒赋诗。
众人共赋诗44首,王羲之欣然做序。
王羲之酒酣之后,挥毫制序,兴乐而书,遒媚劲健,绝代所无。
酒醒之后,王羲之又将序文写了百十遍,其效果皆不及醉时所作。
可见,正是借助了酒的力量,王羲之才写出了他本人再也难以超越同时也为后世书法家所赞叹不已的艺术珍品。
王羲之的书法自然流动,气象超然,皆从胸襟中流出,颇得酒文化之精髓。
如同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丰碑一样,唐代的书法也是中国书法成果最丰、成就最高的。
这一时期,名家辈出,流派众多,群星灿烂,蔚为大观。
其中以草书见称的两位大师张旭和怀素,其书法作品都与酒有着密切的关系。
草书自由奔放,不拘法度,看起来书法家似乎是在任意挥洒,随意点画,但实际上却是张弛有度,结构有法,很讲究行笔运势和谋篇布局的艺术之美。
所有这些,恰恰与酒文化相契合。
以张旭为例,他的得意之作往往写于醉酒之后。
他常常在喝醉酒之后,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忽而狂喊大叫,忽而奔跑雀跃,尽情地折腾,尽情地表现,然后提笔凝神,随意挥洒。
有的时候他嫌挥笔不能尽兴,于是把头浸入砚池,蘸一头墨汁,在纸上随意的摇来摆去。
待酒醒之后,再看醉中所书之字,龙飞凤舞,吞云吐雾,千姿百态,别有一番神韵。
有些人论张旭的书法着眼于酒神精神的作用;有些则着眼于他的豪放雄逸。
总之,酒在其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宋代时期的书法艺术以宋代四大家为代表。
苏轼、黄庭坚、米芾以及蔡襄,这四大家对
酒的感悟表现为丰富的感性、深刻的直觉、独到的品悟、率真的表达,以及心灵的空灵和风格的飘逸。
苏轼对酒有着独特的感情,虽然他到了晚年也不怎么喝酒,可这并不妨碍他对酒的爱好以及兴趣。
苏轼的作品既有古怪之形,又有大海之气,风格独具,令人赞叹。
而他的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从酒文化中恶意颇多。
苏轼曾把自己的堂屋取名为“醉墨”,并亲自酿酒,可见其对酒感情之深,酒也成就了苏轼的诗名文名,成就了他那古拙不拘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