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
木松岭小学吴燕丽内容摘要:嫉妒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嫉妒,从扩大学生的空间、引导学生转变竞争方式、教给学生适当的,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
关键词:认识嫉妒学生空间转变竞争方式抑制方法
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
中小学学生的好胜心是很强的,这也是有上进心的一种表现。他们往往喜欢把自己去跟别人比较,尤其是跟同龄人相比,这不能说是坏事,但这种攀比应该有个“度”,事情就会转向它的对立面。具体而言,如果学生把自己的一切都去跟周围的人比较,一旦发现比之强则沾沾自喜,陶醉在为自己营造的虚荣当中不能自拔;如果比之弱,则会出现两种情绪:一种表现为颓废消极、毫无斗志、心灰意冷,认为自己老不如别人;另一种表现为一种仇恨心理,也即所谓的“嫉妒”。
(案例)今天第三节是语文课。我拿着一摞批改完了的考试卷子走进教室,全班同学的目光“ 唰”地一下落在了考卷上。“我考了多少分?”每个同学心里都在揣摸着。
发卷子了,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心里都忐忑不安。
“蒙冠宇!”听到名字,蒙冠宇一下就朝讲台跑去,接过卷子一看,脸上禁不住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嗨!他得了100分!“罗日相!”罗日相是蒙冠宇的好朋友,他俩平时学习都不错。蒙冠宇考得好,自己也不会差,罗日相心想,可她一接过试卷,心里一下凉了半截,只考了89分。这是怎么搞的?他可从来没拿过这么低的分呀!
罗日相很不服气地嘀咕道“有什么了不起!瞎猫逮着个死老鼠!”
“罗日相,我们一块儿走吧!”放学了,蒙冠宇邀请罗日相一同回家。“不就得了个 100分,不也是头一回吗?瞧你那得意样!”罗日相嘴一撇,头也不回一个人走了。
教育孩子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看到这种情况,我没有马上批评指责罗日相,但他因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就产生嫉妒心,哪怕是自己的好朋友,都要挖苦讽刺,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冷静地分析一下,他为什么要嫉妒别人?他属于那种自尊心、好胜心都很强,不甘心落于人后的学生。当他经过努力,而别人依然超过他时,心里不平衡,于是就采取了偏激的做法。
第二天课后,我亲自找到罗日相同学,并和他进行了一次单独交谈,我态度亲切、诚恳,消除了他的紧张情绪。我问他,“昨天你对待你的好朋友怎么会是那种态度?”他说:“看到他比我分数高,心里就不舒服。”于是,我开始耐心教导他。我告诉他,“同学之间比学习、比进步,有竞争意识是现代青少年难能可贵的作风,但不能转化为嫉妒。有竞争,还应该讲团结,讲友爱。嫉妒是一种不正常的情感,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障碍,是前进道路上的“拌脚石”,它遮蔽了你的视线,使你看不见别人的优点;它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团结,使同学之间失去了往日的欢笑和友谊。虚心看待别人的成绩,努力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争取下一次通过努力你也能凭自身实力超过别人。这才是推动你前进的动力,也是你应该做的。”听了这番话,罗日相惭愧地低下了头。最后我还赠送了他几句格言:“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让他牢记在心,并引以为戒。
接着,我又找来罗日相的妈妈,一听完我的话,没想到罗日相的妈妈立刻向我作检讨。“吴老师啊,幸亏你及时告诉我,否则这种嫉妒心一膨胀,不知会干出什么危害他人的事情来。其实,他的嫉妒心也是我造成的。我总是拿他跟别人比,从不赏识她,即使他考得很好。这样,他对比他好的学生就产生了强烈的敌意,继而产生嫉妒心理。今后我一定配合老师,认真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罗日相的思想观念转变了,彻底克服了过去的嫉妒心理,与蒙冠宇依然成为好朋友,在学习上你追我赶,与班上其他同学相处也很融洽。罗日相的学习成绩有了更大的提高,这件事也促进了班级互帮互学、团结进取的良好学风。
正处于青少年期的中小学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单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可塑性极强,针对这些特点,帮助中小学学生克服嫉妒心理对于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克服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呢?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嫉妒
嫉妒其实是一种有害的、令人讨厌的心理。由于嫉妒心理,原来彼此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也可以反目成仇,双方感情受到极大的伤害。如果中小学学生经常被嫉妒心理所左右,他们会变得对周围的一切都熟视无睹,喜欢孤身独处、忍受空虚,时而阴沉、退缩,时而急躁、激进。因此,帮助中小学学生提高对嫉妒心理的正缺人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鉴于中小学学生理性思维水平不高的现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为学生剖析嫉妒之害。一方面列举陷于嫉妒深渊,干出诽谤、中伤,甚至伤害他人的行为,结果毁灭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此外可组织学生摘录嫉妒有害的名人格言,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他们消化这些格言,净化心里意识,使他们普遍能见贤思齐,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
二、扩大学生的生活空间
心理学中指出:一个人的心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特点。而中小学学生所处的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是热情好动、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受环境的影响大、个性不够稳定。这就需要教师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内外的学习、文体、交游、参观等活动,这样可以适当地调剂一下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不拘中节、豁达开朗的品质,从而能很好地抑制嫉妒心理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越对手的过程。“合作”是指学生群体为了共同目的而相互协助以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以前对中小学学生强调竞争多了一点,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正是导致学生产生嫉妒等不良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优化学生间的人际关心,在组织学生进行适量和适度的竞争同时,必须强调、强化与之互补的“合作”。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
三、引导学生转变竞争方式
嫉妒是一种无能的产物,而公平的、友好的竞争是治愈嫉妒病态的良药。在学生眼里,谁的成绩好,谁就是受人尊敬的。于是,学生会想尽一切办法跟人比成绩,一旦比不过人家,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这时就会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所以抑制学生产生嫉妒心理,教师应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转变竞争方式。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