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中国发生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旨在推翻清王朝统治和结束君主专制政体。革命背景包括列强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掠夺,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成长。革命准备阶段,革命知识分子通过出版报刊宣传革命思想,同时成立了兴中会和同盟会等革命团体。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起义军占领武昌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随后全国多个省份宣布独立,最终清帝被迫退位。辛亥革命不仅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还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的思想解放。与戊戌变法相比,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通过暴力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实现了更大的历史成果。此外,辛亥革命还留下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坚定不移 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重视思想启蒙: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和民主,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解放和进步,启示我们要 不断推动思想创新和进步。
坚持人民立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强调了人民的力量和作用,启示我们要始终把人 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单击此处添加文档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标题
02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03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04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 动的影响
05 06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 动的局限性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 动的启示
添加章节标题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晚清政治腐败
清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官场贪污盛行 清政府对外软弱,对内镇压,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清朝末年,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清政府推行的“新政”改革失败,加剧了社会动荡
新文化运动倡导民 主、科学、新道德, 推动了中国的思想 文化现代化进程。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 运动共同推动了中 国的社会现代化进 程,为中国的现代 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01
0 2
03
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变革和创新
科学、平等、自由等。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倡导 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
展和进步。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 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推 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 强调团结和合作,认为团 结和合作是实现国家富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四章
视频《五四运动》
13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v
14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 1919.5.4--1919.6.5 中心: 北京 主体: 知识分子
5月4日 北大等13所大专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天 安门前集会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 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下午4时许,涌至曹 宅前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32名学生被捕。次日, 北京学生宣布罢课。
9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启示和影响
• 启示: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 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新的革命方法和经验. • 影响: 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 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 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总之,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1923.2 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 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毛泽东去安源 (油画)
29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这些罢工斗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坚定的
革命性和坚强的战斗力,也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教
训。
一是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要战胜强大的 敌人,仅仅依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是不够的,必须争取
26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一大后,党首先以主要力量从事工人运动。以1922年1月 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
点,掀起中国工人
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全国罢工180余次, 持续时间13个月, 参加人数达30万以

第4讲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第4讲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改革科举制 设立京师大学堂 科举制; 京师大学堂。 改革科举制;设立京师大学堂。 精练陆海军,裁撤旧式军队。 精练陆海军,裁撤旧式军队。
变法的失败:西太后弄权政变,六君子人头落地。 变法的失败:西太后弄权政变,六君子人头落地。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本主 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共同 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主张 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戊戌变法的经过: 戊戌变法的经过: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名定国是”诏 年 月 日 光绪帝颁布“名定国是” 宣布变法。戊戌变法历时103天 史称“ 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历时 天,史称“百日 维新” 维新”。 变法内容:准许官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变法内容:准许官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下面是两张图片解说词中反映的信息, 下面是两张图片解说词中反映的信息,其中说法 错误的是: 错误的是: 1、孙中山主持第一次中华民国临时政务会议 、 2、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与各国使节合影 、 A、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 、 的政府 B、中华民国成立根本改变中国两个半的社会性质 、 C、从句 到句 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 到句2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 、从句1到句 妥协性 D、袁世凯在列强的支持下篡夺革命果实 、
19世纪 世纪60—90年代 世纪 年代 19世纪 世纪60—70年代 世纪 年代 1894—1895年 年
洋务运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 年代 世纪90年代 世纪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 戊戌变法, 年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 年 月 日 1912(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新文化的关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新文化的关

三,领导者和推动者
陈独秀 他们在当时虽然没有把运动同广大 群众相结合,但鼓励青年学生与中 国传统的旧道德划清界限,推动了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十月革命后, 新文化阵营发生分裂,陈独秀、李 大钊等人逐渐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 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五四运动 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因此,新文化 运动为五四运动准备领导者和推动 者。 李大钊
start仁济医检验一班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一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奠定了群众基础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继续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和封建阶级旧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
3
2
1
仁济医检验一班
辛 亥 年革 命
新 文 年化 运 动
群众基础不同:辛 亥革命属于世界资 产阶级革命的一部 分,不敢发动群众, 因而脱离了广大群 众;五四运动属于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的一部分,具有广 泛的群众基础
结果和影响不同:辛亥革命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 协性,使袁世凯窃取了革命 成果,最终失败了。但辛亥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 人心。五四运动使北洋军阀 政府不得不拒绝和约签字, 取得了初步胜利。促进了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并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成为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鲁迅
胡适
关系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相同点
都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目标
不同点
领导阶级和革命主力 不同:辛亥革命的领 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 命派;五四运动是具 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 作用。辛亥革命的主 力是民族资产阶级; 五四运动的主力是工 人阶级。
1919
1911
五 四 年运 动
1919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异同与联系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异同与联系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异同与联系目录前言 (1)一、新文化运动 (1)(一) 历史背景 (1)(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三)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2)二、五四运动 (2)三、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异同 (3)四、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联系 (3)参考文献 (4)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内在联系长期以来,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同五四运动并为一谈, 统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因此形成一个错觉: 似乎先有五四运动而后才有新文化运动,甚至认为这两个运动是同一个革命运动。

其实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是两个历史背景、性质、内容、历史意义都不同的运动。

因此统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易误导大众,实际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区别,也有很强的内在联系。

一、新文化运动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决心发动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一)历史背景1. 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2.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3. 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1号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在《青年杂志》首篇文章陈独秀就向青年提出六条希望和要求,鼓励青年追求科学和民主,举起了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两面旗帜。

1917年,作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到北京。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就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历史考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历史考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第四部分
中国历史与文化
第13考点: 13考点: 考点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要代表人物。 一.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要代表人物。 五四运动的时间、口号和历史意义。 二.五四运动的时间、口号和历史意义。
要求:<宝典>P72 要求:<宝典>P72 :<宝典
一、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要代表人物(P99)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五四精神
课堂练习
运动 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心 口号 代表 性质 历史意义
新文 化运 动
1915
民主 科学
陈独秀、 思想 陈独秀、 李大钊、 李大钊、 解放 胡适、 胡适、 运动 鲁迅 反帝反 封建爱 国运动
中国工人 阶级从此 登上了政 治舞台, 拉开了中 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 的序幕。 的序幕。
五四 运动
二、五四运动
1、导火线: 导火线: 过程: 2、过程: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内容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二阶段
6月初以后 上海 工人
第一阶段
5月4日—6月初 北京 学生
三罢”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 “三罢”斗争:学生罢 誓死力争,还课、工人罢工、商人罢 争国权,内惩国贼” 争国权,内惩国贼” 市
中华民族是如何一步步觉醒的: 中华民族是如何一步步觉醒的:
结合课本中的实例, 结合课本中的实例,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如何显示了 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的? 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的?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等都是对制度层面的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等都是对制度层面的 等都是对制度 则是对精神 一种改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则是对 一种改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则是对精神 层面的反思。从制度到精神, 层面的反思。从制度到精神,表明了中华民族 的进一步觉醒。 的进一步觉醒。 请概括五四运动的精神并说说你的理解。 请概括五四运动的精神并说说你的理解。

新文化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和五四运动

——
四、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历 史背景 1、国内背景:
2、国际背景:
1、国内背景:
1)根本原因——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导致 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2)阶级基础——民族工业发展促进 工人队伍迅速壮大 3)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推动 人民思想解放
2、国际背景:
1)日、美加紧侵华—反帝情绪高涨 2)十月革命胜利——新的革命道路 3)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线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迫使中国的先进分 子不得不重新寻求新的思想,寻找一条新的 改革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反对帝国主义,废除了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与巴黎和会上帝国列强的行径形成鲜明对比,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的传播。(推荐 影片《我的1919》) 中国与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国情的极大相似性, 使得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相信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行得通。
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统治中国的主 要是北洋军阀控制的政府。军阀政府为了支付 庞大的军费,军阀政府不惜以出卖国家权力为 代价大量举借外债,并采取强售公债、强迫借 款、滥发纸币,尤其是增加赋税等办法,对各 阶层人民进行直接的掳夺。 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纷争乃至混战,给人 们带来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公司不卖日货 五 四 纪 念 章
上海学生总罢课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时间:5月4日—6月3日 中心:北京 第一阶段 主力:青年学生 概况:游行、口号、罢课 时间:6月3号以后 中心:上海
第二阶段
主力:工人阶级
概况:三罢斗争
结果:初步胜利
初步胜利的表 现:
(1)释放被 捕学生 (2)罢免三 个卖国贼 (3)中国代 表拒绝在 和约上签字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相 同 点
影响
结果
共同启示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宣誓仪式上
回顾基础考点
材料4:观察下列组图、阅读下列材料
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 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代之以简单文明的鞠躬、握手礼。 根据以上组图、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社会习 俗引发哪些变化?革除旧风(剪发辫、易服)、陋习(废止 缠足、废除不平等的称呼、礼仪等)
回顾基础考点
材料1: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
即黄 国龙 家旗 : 朕
2、根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观察图片、资料,分析说明: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 了哪些变化?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推 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
回顾基础考点
3、孙中山和华盛顿并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 (1)都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2)都缔造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都制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4)都维护了民主共和制度等。
2.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时间
1911年10月—1912年2月
资产阶级革命派 代表人物:孙中山
领导阶级
中国同盟会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国民党的前身
政党
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
指导思想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时间 领导阶级 政党 指导思想 性质 主 要 事 件 和 人 武昌 起义 创建 中华 民国
目的
主张 领导阶级
都希望中国富强起来,挽救民族命运
①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民主政治制度; ②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中国资产阶级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传播了先进的思想文化,促 进了民族觉醒;表现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没有广泛发动群 众,最终失败,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 质 ①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资本主义道 路在中国行不通 ③照搬照抄别国模式行不通,要立足国情,走适合 中国国情的道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

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痛感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巩固,社会状况依然混乱,主要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人们缺少民主和科学的觉悟。

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看,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的解放。

注: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第一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第二次历史巨变:新民主主义革命2、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有何关系?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思想解放,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始,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并且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4、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何处?新的领导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新的革命道路——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的革命道路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目标——实现社会主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共产主义新的革命成果——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5、孙中山事迹——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兴中会——“振兴中华”;1905年,中国同盟会,任总理,提出三民主义;组织革命武装起义;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临时约法》;1924年,国民党一大,联俄联共…创办黄埔军校…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考点25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理解五四运动的影响

考点25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理解五四运动的影响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崛 起
1、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背景、经过、结果、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建立政党 (条件、标志、意义) 3、第一次国共合作
(原因、政治基础、方式、标志、意义)
-----领导革命 北伐战争 (目的、时间、对象、结果、影响)
五四运动背景
国际 背景
①帝国主义侵略 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反帝情绪高涨
指明方向 (根本原因)
①政治
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 民族工业发展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国内 背景
②经济 ③阶级 ④思想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直接原因)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经过
时间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1919年 5月4日起 6月5日 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无 产 阶 级 领 导
登上历史舞台—— 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诞生 参与领导革命——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五四运动
成立条件 “一大”的时间、地点、内容 中共的成立成立经过 中共的成 “二大”的时间、地点、内容 立、第一 成立意义 次国共合 中共“三大”的时间、地点、内容 国民党“一大”的时间、地点、内容 作和北伐 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合作的政治基础 黄埔军校 合作的破裂
1、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2、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陈独秀 胡适 鲁迅
2、代表人物和内容 (1)1915年,陈独秀创办《 》,率先举起了“ ” 和“ ”的大旗,成为 开始的标志。 (2)新文化运动中, 率先提出用 代替文言文。 (3)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揭示了 “吃人”的本质 (4)李大钊发表了《新纪元》,指出“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 命的道路”,传播 思想。

近代中国历史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近代中国历史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近代中国历史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三个重要的事件,它们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剧变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个事件,并探讨它们对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一、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发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英国通过贸易途径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严重破坏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中国政府多次尝试禁止鸦片贸易,但都无法阻止。

最终,中国政府决定武力抵抗,爆发了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中国的惨败,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通过割让领土和赔款等方式,削弱了中国的地位。

鸦片战争的失败也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腐败和落后,引发了中国社会的深刻思考。

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标志。

这场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

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多重原因,其中包括对清政府腐败和外国侵略的不满,以及中国人民对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渴望。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念,即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这一理念激发了广大人民的参与热情,推动了革命的成功。

辛亥革命的影响深远。

它结束了中国大陆近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也引发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包括教育、文化、妇女地位等。

此外,辛亥革命也启发了其他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运动,成为世界民主革命的重要契机。

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爆发于北京的大规模的学生运动。

这场运动的起因是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利益受到侵害的不满,学生们积极参与抗议活动,并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爱国救亡”等口号。

五四运动的影响深远。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对封建传统的反叛,倡导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这场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学、思想、艺术等领域的革新与发展。

中国民主发展历程

中国民主发展历程

中国民主发展历程中国民主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中国革命的背景下,中国人民追求民主和自由的意识逐渐觉醒。

以下是中国民主发展历程的详细描述: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封建专制向民主共和的转变。

2. 新文化运动(1915-1921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知识份子为推动民主和现代化而发起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民主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许多新思潮和新思想开始涌现。

3.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学生和知识份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一次爱国运动。

这一运动对中国的民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4. 国共合作(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这一时期建立了合作关系。

他们共同追求民主和国家独立,为中国的民主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是中国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政府。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民主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也有一些进步的政策和措施,如实施宪政和推动社会改革。

6. 抗日战争(1937-1945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民主和自由而进行的一场全民抗战。

这场战争团结了中国人民,为中国的民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8.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的民主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国逐渐实行市场经济和开放政策,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和扩展。

9.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2000年至今):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加强了法治保障和人权保护。

法治的推进为中国的民主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

总结起来,中国民主发展历程经历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共合作、南京国民政府、抗日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等重要阶段。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1868-1940) 浙江绍兴人
“我们要改去从前的错误,不但 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 切学问(国故也包含在内)都应该严守 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 妄说、胡说。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 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 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 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
2.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A.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 B.北京三所大学的学生集会,号召奋起救国 C.天安门示威游行
D.火烧赵家楼事件
火烧赵家楼
故宫
赵家楼
外国使馆区
3.五四爱国运动的主要经过
(1)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在北京各校 学生罢课以后,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也先后宣告 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上海工人罢工、学 生罢课、商人罢市(三罢运动)。 (2)点燃五四之火的大总统徐世昌辞职。 (3)《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创刊。 (4)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收 回了山东半岛的主权和胶济铁路权益。 (5)南京成立了“首都各界反日运动委员会”。
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 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陆、章三个卖国贼, 中国代表拒签和约,取得初 步胜利。
结果
群众基础
群众基础较弱,没有很好的 发动群众。
广泛的群众基础,各阶层大 团结,四种政治力量联合参 加。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 “中国人忘记自己民族文 化的那一天,我们就可以 攻打这个民族了。”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全过程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辛丑条约签订后在帝国主义对华投资的刺激下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与阻碍这是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一辛亥革命1

中国近代的民主与革命运动

中国近代的民主与革命运动

中国近代的民主与革命运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民主与革命运动,这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探讨中国近代的民主与革命运动,包括晚清时期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晚清时期的戊戌变法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家衰弱不堪。

戊戌变法是在此背景下兴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旨在振兴中国,实施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

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包括改革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创立补习馆和洋务学堂等。

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培养了大批新式知识分子,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然而,戊戌变法面临着来自保守势力的阻碍和反对,变法派的改革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次变法运动的失败揭示了中国传统制度对于变革的抵制,为后来的民主革命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运动。

它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彻底改变,结束了封建帝制,开启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篇章。

辛亥革命的核心推动者是孙中山及其所领导的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目标,积极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并组织起义和武装斗争。

辛亥革命在1911年爆发,经过多次战斗和努力,清朝政权最终崩溃,宣告辛亥革命的胜利。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宣告了中国的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恢复了中国人民的权力,使民主思想在中国社会深入人心。

三、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推动思想解放和文化改革,倡导“自由、平等、民主”的理念,号召破除封建礼教和儒家思想束缚。

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现代化,呼吁民众思考问题,关注社会现象和民生问题。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等,他们通过发起《新青年》等刊物,倡导革命思想和民主理念,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论文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论文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论文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富有民主共和色彩的资产主义革命。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本身具有其缺陷,并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人物,结果以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而衰落。

辛亥革命以及之前的各种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失败的原因都可以归因到没有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以少数知识分子领导的革命并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中国的革命道路应该以人民群众为切入点,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激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动员群众参与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中去。

新文化运动的功绩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地陷入半封建半殖民性质的社会。

为了光复中华民族,振兴炎黄子孙,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能够拯救中华民族的各种救国之路。

从林则徐的开眼开世界、到洋务运动、再到维新运动,无不透露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和爱国抱负。

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爱国救国的运动未能达到其预想的效果。

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更令人们对之前所作出的各种努力产生了怀疑,同时反思其失败的原因。

当时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以少数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和革命分子展开的救国方式,往往是得不到理想的结果,甚至是以失败告终。

因此,他们把原因归纳到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上。

他们认为中国国民长期处在封建统治下,其思想顽固愚昧,若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改变国民这种劣根性,就必须解放国民的思想,必须打破封建思想的囚牢。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

创刊之后,《新青年》的编辑部迁至北京大学,与此同时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先后参加编辑部并担当撰稿人,这意味着《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一、动摇国民的劣根性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任务是改变国民的劣根性,因此在《新青年》中提出了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孔家儒学在封建统治中占有正统的地位,直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政府仍然把孔家儒学当作思想统治工具。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

简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

如: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皇恩雨露深帝德乾坤大(2).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了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痛感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社会状况依然混乱,主要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人们缺少民主和科学的觉悟。

具体表现如下:政治方面:内:独裁专制外:列强侵略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文化: 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观念势不两立(直接原因)二、新文化运动兴起三、新文化运动内容1.前期(1915—1917):(“四提倡,四反对”)(1)思想革命:①“德先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赛先生”: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③“打倒孔家店”(儒):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如:鲁迅与《狂人日记》(2)文学革命:④胡适与白话文,“文化平民化”: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如:①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地合天乃敢与君绝(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

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②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干不了,谢谢!” )③“妻丧速归”(“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2.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2)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3)前期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历史事件解读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历史事件解读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历史事件解读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社会运动,它们在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两个运动进行解读,探讨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意义。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与原因1.1 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正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内部的割据混乱,社会民生问题日益严重,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1.2 引发事件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中国对于和约的内容感到愤慨与失望。

此前中日战争、辛亥革命等事件已经削弱了封建帝制的威望,中国民众对于国家未能在国际关系中获得公正待遇感到愤怒,加上对于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的不满,终于引爆了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发展与特点在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成为主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他们聚集起来,表达对于国家现状的不满与愤怒,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口号与要求。

2.1 反对不平等条约五四运动的核心要求之一是反对不平等条约,要求各国平等待遇。

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认为,不平等条约是国家落后的根源,希望通过争取平等权益来振兴中国。

2.2 推动民主革命五四运动使得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兴起,同时也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开始提倡民主与科学,他们试图以科学的方式拯救国家。

2.3 推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相连,它们共同推动了思想的解放与文化的革新。

五四运动中,许多青年学生开始倡导新文化运动的理念,推崇个人主义、自由民主和科学肯定,批判封建传统。

2.4 形成了爱国主义情操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与热情,他们形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愿意为国家的独立与富强而奋斗。

三、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起因新文化运动始于20世纪初,在五四运动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中国的思想解放与文化革新的迫切需要。

中国青年运动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青年运动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青年运动史知识点总结一、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历程1. 辛亥革命前的青年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发端。

在辛亥革命前,中国青年开始意识到国家危局,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江苏激进青年把哥等性恶魁打倒了。

北洋政府成立后,青年开始组织起来,积极参与政治运动。

2.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青年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革命,其主要内容是反传统和封建礼教,倡导民主、科学、实用等思想。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青年成为时代的主要推动力量,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高潮,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革命性运动。

该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帝国主义,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

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的觉醒和崛起,标志着中国青年从被动到主动,从被压迫到反抗的历史性转变。

4.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青年运动五四运动之后,青年开始掀起了一股"失望情绪"浪潮。

青年开始深刻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积极探索新的文化思潮,引领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5. 科学技术青年运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青年开始积极探索科学技术领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以上就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青年运动的丰富多彩和历史厚重。

二、中国青年运动的主要内容中国青年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抗争、文化倡导、社会改革等多个方面。

1. 政治抗争中国青年在近代史上先后参与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等一系列政治抗争活动。

青年在这些政治抗争中,发扬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展示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2. 文化倡导中国青年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和五四运动时期,积极倡导新文化思潮和新文化观念,开展了反传统、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文化倡导活动,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社会改革中国青年参与了一系列社会改革运动,如妇女解放运动、农村改革运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比较点 不 同 点 性质 政治派别 政治主张 戊戌变法(导引31页) 辛亥革命
斗争方式
成果 共 同 点 时期 目的 主张
领导阶级
影响
4、比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比较点 性质 政治派别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代表人物
内 性 容 质
思想解放运动
日美加紧侵略中国,加剧民族矛盾
国际 背景
国内
十月革命的影响 阶级矛盾 日益加深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 五 四 ” 运 动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线: 第一阶段 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 (以6月3日为界) 经过: 第二阶段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领导:先进知识分子 释放被捕学生
2.“五四”运动的过程及影响
起因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引起了中国人民的 无比愤慨。
第一阶段 ①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3 000多人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游行 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等口号,要求严 惩亲日派官员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学生的示威活动遭到北 洋政府的镇压。 ②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各地学生纷纷响应。之后,越来越 多的各界人士纷纷同情并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 第二阶段 ③6月初后,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 争。 ④运动很快席卷全国二十多个省,它突破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 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性的广泛 的群众爱国运动。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是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1)(政治上)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 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2)(思想上)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 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 步探索了道路。 拓展:社会习俗方面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性质
罢免了卖国贼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意义
群众基础 思想影响 世界意义
意义
是刚刚迈人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 巨变。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 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 共和制国家。
推、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新文化运动
兴起标志 口 号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民主、科学
思想阵地
活动基地
《新青年》
北京大学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旧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结果 前途
启蒙思想பைடு நூலகம்三民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社会主义
l.“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近代的体现,其内涵 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1)体现:①热爱祖国、忧国忧民、乐于奉献的爱国主 义精神;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精神;③敢于 斗争、不怕牺牲的民族主义精神;④“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的社会责任感。 (2)作用:这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 神的生动写照,是抵御外侮、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 强大精神支柱,是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共同启示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历史与社会九上P46—51
1.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影响的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 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 (运动的主力军)开始觉悟。他们认为,辛亥革命后,共和制度之所以 背景 不能真正巩固,中国的社会状况依然很混乱,主要是缺少一场对旧思想、 神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 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人们缺少民主和科学的觉悟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高 兴 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 起 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开 始 过 程 随后,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积极响应,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 或撰稿工作。他们都认为,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 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后来,《新青年》杂志由上海迁往北京,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 《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先进的中国 人 一 直在进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请指出下列历史 人物的探索主张。
地主阶级思想家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领导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领导戊戌变法,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
领导辛亥革命 ,走资产阶级革命道路,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3.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时间
1911年10月—1912年2月
资产阶级革命派 代表人物:孙中山
领导阶级
政党
中国同盟会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国民党的前身
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
指导思想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时间 领导阶级 1911.10——1912.2 资产阶级革命派 代表人物 孙中山
政党
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性质
主要 事件 和人 物 武昌 起义
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创建 中华 民国
①(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②(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的新军工 程营第八营打响了起义第一枪。他们占领楚望 主 台军械库,各起义部队在此汇合后,猛攻湖广 要 武 总督衙门等地。经过一夜激战,起义部队全部 事 昌 占领武昌。三日内,武汉三镇光复。 件 起 和 义 ③(结果)起义军占领武昌后,成立湖北军政 人 府。此后仅一个多月,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 物 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 产阶级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口号 “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斗争矛头指向儒家学 说。 内容 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倡导白话文。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性质 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新文化运动,让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 主”“科学”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 意义 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思想解放运动 反帝爱国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准备阶段,如果没 相互联系 有新文化运动也就不可能有“五四”爱国运动。“五 四”爱国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必然发展
共同影响 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标志
武昌起义
时间、地点:1911年10月10日,武昌
辛 亥 革 命
成果
结果
占领武昌,光复武汉三镇, 概况: 成立湖北军政府 时间、地点: 1912年1月1日,南京 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清朝覆亡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革命果实。
主力军
意义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 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1840——1919——1949)
相同点: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主力(人民群众)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1)20世纪初,列强不仅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也在经 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2)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3)知识分子也作为新生的力量成长起来。
2.辛亥革命的准备 (1)思想准备:出版大量报刊 以上海和东京为中心,革命知识分子出版大量报刊, 积极宣传革命。1903年,邹容写成《革命军》,宣传革命 与共和思想。 (2)组织准备:①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 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②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它的性质是全国性 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 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不 同 斗争方式 点
成果
政治主张
保留清王朝,建立君主立 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 宪制 级共和国 自上而下的改良 暴力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 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 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 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 了共和制国家;极大地推 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 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时期
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经过
初步胜利 性质
①迫于全国爱国群众运动的巨大压力,北洋政府最终 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②中国 代表团作出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决定。 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前期:爱国学生;后期(六月初后):工人阶级(具有 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发挥了领导作用) ①“五四”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彻底的反帝爱国运 动,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在中国革命史上 具有划时代意义) ②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 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显示了中华民 族的进一步觉醒。
主 要 事 件 和 人 物
创 建 中 华 民 国
①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 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 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的政策、措施:颁布了具 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了一 系列政治法令、财政金融政策,采取了一些发展 文化、教育的措施。 ③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被迫退位,中国最 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了。 ④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 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从此, 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注意:君主专制统治是1911年推翻, 清王朝统治是1912年推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