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意思,了解“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

教具准备:自制“弓”、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方法:交流、感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李广射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

1、复习生字词。

默写词语:唐代卢纶边境惊呆出没巡逻猎物警惕扎进造句: 出没2、这首著名的《塞下曲》写的是谁的事情?(李广)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李广是什么人吗?出示小黑板:李广是。

(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

)板书:神勇无比(理解神勇无比的意思) 过渡:李光射虎的故事是根据卢纶的一首诗改编的,谁能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塞下曲》指名二三人读(相机表扬:你读的很正确,你读的也很流利)学生读诗。

让我们一起再回到那个不寻常的夜晚,跟随“飞将军”李广将军去夜巡吧!感受他的神勇无比。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画出来.(一)第三自然段1、你认为课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1)让我们大家齐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2)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3)交流(拈、搭、运、拉)(4)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

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5)观察课文插图。

(6)说说李广的形象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谁来表演一下。

(用上自制的弓箭)(7)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8)“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红笔标出“嗖”的一声)(说明李广的力气很大,说明箭的速度很快。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执教者:沈漪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明白得课文内容,明白得《塞下曲》这首古诗的意思。

2、体会“飞将军”李广武艺精湛神勇无比。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若干教学过程: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1、今天我们连续学习《李广射虎》(生读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李广是个如何样的人?(板书:神勇无比)3、事实上,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依照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闻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

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1)关于这首诗,你已明白得了什么?(2)还有什么不明白得的?(师在黑板上打上?)二、学习3、4自然段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1、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想:李广射虎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生交流。

(小黑板出示第一句)明白得:月色模糊(2)这是一片如何样的松林?(相机出示第二句)(多媒体播放风声)你听到了什么?假如是你你会如何想?如何做?指导朗读。

(3)(出示第三句)明白得:小心生上台表演小心的目光。

(4)师引:猛然间,李广发觉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抓紧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

“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出示这句话。

)师:找一找,哪些词语写了李广将军射虎的动作?生:“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教师在“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这几个词下面加点)看书上的图,图上画的确实是(李广在射虎),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李广将军射虎的动作。

生交流。

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

(5)读了第三自然段,你读明白了《塞下曲》这首诗哪两句话的意思?生:齐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请刚才提问的同学来回答一下,能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吗?明白得诗意。

指导朗读。

过渡:将军夜引弓,老虎射中了吗?你是如何明白的?2、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第四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1)李将军神勇无比。

8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8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8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一、教材解读“文包诗”的课文是苏教版教材的首创。

《李广射虎》就是这样一篇“文包诗”的课文。

它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介绍了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

课文生动地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在朦胧的月光下,树林深处风吹草动,误以为虎,箭射入石的传奇故事,表现了李广将军力大无穷和神勇无比。

所写之文为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古诗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课文由介绍《塞下曲》开篇,引出“飞将军”李广。

第三、四自然段具体描述了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便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二、学生实态分析⒈三下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和阅读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比较浓厚。

⒉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学生比较感兴趣,我想男孩子应该更加喜欢这篇课文,也许是因为他们有崇拜英雄的天性吧。

文中的李广将军神勇无比、力大无穷,在学生心中树立了光辉的形象。

三、优质教育资源光盘的使用说明现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本案例中,教者对优质教育资源光盘采用了灵活的取舍,有时只截取画面,有时则“借题发挥”,有时拓展补充,有时又化为己用,体现了几种常见的光盘使用方式。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围绕诗句,精读课文,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理解文中的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中体会;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对飞将军李广的敬佩之情。

五、实施过程⒈教学结构:(一)、从诗入手,直奔重点(二)、用光盘教,学第三段(三)、学以致用,教第四段(四)、整合全诗,拓展补充⒉有效使用优质教育资源光盘完整教学块面的全程描述(一)、从诗入手,直奔重点:dvd光盘出示《塞下曲》一诗,指名读、齐读。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六小学肖湘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诗文导入,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人们称他为--(生答)(板书:神勇无比"飞将军")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

(课件出示《塞下曲》)(1)你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吗(2)自由读读这首诗、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一)过渡:也许短短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

但这首诗里还包含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二)精读体会第三、第四自然段。

1.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3、4段)2.读中感悟第三段。

(1)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

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疾风吹来(点击:出风声),树木野草丛中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

(屏幕显示黑夜)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2)读中感悟。

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没有……搜寻)师: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师: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读这一段精彩的部分。

(课件出示文字:"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

李广射虎教案第二课时

李广射虎教案第二课时

《李广射虎》教课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剖析:《李广射虎》采纳“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朝诗人卢纶所写的有名诗篇《塞下曲》,粗心是:夜晚将军出门巡逻,见树林深处有风吹草动,认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居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

这首诗表现了李广将军的神勇非常和力大无量。

学情剖析:“文包诗” 类的文章在一、二年级已经有所接触,教课时可依据以前熟习的“诗文比较”的方式,读好故事,掌握诗意,感觉李广神勇非常的高大形象。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尊敬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课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意,背诵《塞下曲》。

2、经过诗文比较的方式,剖析课文内容,感觉李广的高大形象。

教课重难点:要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塞下曲》。

难点:剖析课文内容,剖析李广的形象特色。

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学生收集相关李广的小故事。

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上课以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古代,有一位将军,皇帝命令他镇守北方边疆,抗击匈奴。

有一次,由于匈奴兵多,他众寡悬殊被战胜了。

匈奴早就听闻了他的大名,打算生擒他。

他们把他放在两匹马中间的网兜里,他受伤了,躺在里面装死。

走了几十里,他发现旁边有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于是快速翻身上马,夺下他手中的弓箭,推下少年,策马向南奔逃。

匈奴派了几百个骑兵追捕他,他一边跑一边用弓箭射杀追兵,几乎弹无虚发。

到以后匈奴兵都不敢追击了。

匈奴出于对他的恐惧,就称他为“飞将军” 。

他就是赫赫有名的李广。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屏幕显示:李广是——)今日,我们持续学习《李广射虎》。

二、古诗再现师:唐朝有一位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此中有一首是这样的:(播放录音)师:这位“夜引弓”的“将军” ,即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的李广。

《李广射虎》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整篇课文里包括了一首古诗,这样的文章我们成为“文包诗”,学习文包诗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诗文比较” 。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李广射虎故事的教育意义;2.掌握“虎啸林中,惊震四野”的修辞手法;3.学习“尽义勇为,舍生忘死”的豪迈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贯通故事情节并理解故事背后含义;2.理解修辞手法并配合故事情节展开;3.培养学生的“以柔克刚,以勇制暴”的勇气和智慧。

三、教学准备1.标准普通话录音;2.拼音正音卡片;3.非图形组成的黑板或白板;4.表扬状或奖励证书。

四、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播放李广射虎的有声读物或视频,让学生听懂整个故事的基本情节。

2. 详细阅读故事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李广射虎故事细节的阅读,并介绍故事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解读故事的含义。

3. 体验虎啸林中让学生用想象力体验“虎啸林中,惊震四野”的场景,模拟虎啸声音并掌握戏剧元素。

4. 聚焦修辞手法介绍故事中“虎啸林中,惊震四野”这个修辞手法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其实践意义和效果,并结合课文进行模仿和练习。

5. 推进故事情节在学生理解故事中含义的基础上,老师可以配合故事情节来推进故事中人物的转折和进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景。

6. 引导学生感悟引导学生感悟故事中人物所展现出的“以柔克刚,以勇制暴”的豪迈精神,让学生理解勇气和智慧的关系,并让学生学习和模仿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

7. 总结教学内容在课堂末尾,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总结性的反思和收获,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让学生自主评估自己的学习进步。

五、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或是动物故事进行故事和修辞手法的比较和学习;2.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虎韵故事,扩展、拓展故事阅读的乐趣和学习深度。

六、教学评价1.学生理解李广射虎故事的教育意义的能力;2.学生把握“虎啸林中,惊震四野”的修辞手法的能力;3.学生体现“尽义勇为,舍生忘死”的豪迈精神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1.解答李广射虎故事中的疑问;2.选取一段李广射虎故事的文字,对其修辞手法进行分析;3.讲述一次自己遇到的怕和勇,并分析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以柔克刚,以勇制暴”的道理。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李广射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李广射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李广的力大无穷与神勇无比。

3.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长针和大马铃薯歌曲《塞下曲》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塞下曲》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刚才听的这首歌,你们知道是什么歌曲么?对,这首歌名就叫《塞下曲》,歌词就是一首唐诗,谁知道是哪首诗?2、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课文,名叫《李广射虎》,文中所讲述的故事,就是有关这首诗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老师首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生读)3、掌握得不错,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包诗”,这节课我们将一起通过诗歌和文字对照的方法,品读这个故事,在品读中领略文字的生动和诗歌的精妙。

二、诗文对照,品读课文。

1、认识诗中人——将军过渡咱们就从诗歌入手,去认识诗中人——了解诗中诗——感受诗中情(板书:认识诗中人——了解诗中诗——感受诗中情)。

谁来读读这首诗?(借助板书)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诗中的主人公,诗中提到这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他又是个什么人?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么?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然后来完成这道填空题。

(出示填空题)他是谁?板书:“飞将军”李广(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么?(预设:他为什么被称为“飞将军”)真会思考!我们在学习上就该养成爱思考的习惯,才会不断有新收获和新发现。

(讲解飞将军名字的由来)李广为什么会有“飞将军”这个称号,那还得从公元前136年说起……听了老师的介绍,再来读“将军”这个词,你能读出这位将军风采么?(指名2-3人读)让我们把这样的气势带进古诗,再读这首诗!2、了解诗中事过渡:文中说“诗中描述的,就是他在镇守北方边境时发生的一件事。

”请你们默读古诗,说说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将军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1)指名回答,你从哪里知道的?对,课文的3-4自然段,就详细为我们描述了这个故事,接下来就请大家把古诗和第3、4自然段对照起来读,你肯定能自己读懂这首诗!(2)梳理归纳:这首诗前两行与课文那个自然算是对应的呢?写的是什么?板书:深夜射虎后两行呢?板书:清晨寻虎(3)好,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李将军巡逻的步伐,一起走进西汉时期的那个夜晚吧!A林暗草惊风*师感情朗诵创设情境:(配上风声)一天夜晚,月色朦胧……发出“沙沙”的声音。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语言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李广射虎》,了解中国动物故事的传统文化;•学生能够理解和口头表达故事的情节;•学生能够辨析生字词,掌握词语的基本含义,增加阅读量。

学习策略目标•通过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情节和吸收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表达故事的情节;•掌握词语的基本含义,增加阅读量。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言语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使用语言表达情感。

三、教学过程设计A. 导入新课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阅读故事《李广射虎》;2.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B. 阅读教学1.导入新词:学生默读生字词,老师逐个教授生字词的发音和含义;2.阅读故事:重点理解和掌握故事情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记忆;3.课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加深理解。

C. 归纳总结1.回顾故事内容和生字词的意义;2.分析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3.分享学生口头表达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评估1.听读评估:让学生在小组中轮流朗读故事,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2.书写评估: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故事中的重点内容和新词,评估学生的书写能力;3.角色扮演评估:让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在导入新课和阅读教学环节都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采用了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故事情节,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但是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到位,需要老师在后续的课程中加强教学。

同时,需要更多的评估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学生能够阅读理解《李广射虎》的故事情节,能够把握故事主题,感受故事中的道德情感;2.注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合作精神;3.能在阅读、朗读中感知语言的表情、语音语调等品质与特性,激发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岳飞》第二课时:《李广射虎》。

三、教学重点难点1.阅读和理解文本中的故事情节;2.理解故事中的道德情感;3.学生朗读故事,体验朗读的奥妙之处。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介绍一些与动物有关的趣事、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氛围。

2. 导入新知教师出示《李广射虎》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看一遍,询问学生对故事的认知。

如果有不符合事实的认知,可以进行纠正。

然后,老师再和学生一起再次朗读篇幅适当的故事,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故事,探究其中包含的道德情感。

3. 学生研读文章根据学生个人的阅读习惯和特点,分成小组,由小组内的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故事主题以及阅读过程中的感觉和体会,并记录要点。

老师对小组进行点拨和整合,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充分理解故事的主题。

4. 学生自主朗读学生在小组中自主朗读,其他同组同学则帮助指导和鼓励,老师则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改善朗读表情和语音语调。

5. 学生合作表演学生按小组分工合作,适当安排角色,进行表演,全面展示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着重表现出故事中的主题和道德情感。

6. 评价反思教师进行评定和反思,适当鼓励学生,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这一堂课中受益。

五、教学策略1.团队合作法;2.自学互教法;3.角色扮演法。

六、教学拓展1.给学生设计小组作业,让学生进行文化卡片制作,介绍古代人喜欢的传统文化,如熏香、诗词、书画等,进行班级分享;2.设计“别有洞天”分享环节,学生可以把课上学习的内容和个人兴趣和特长相结合,进行各种形式的分享,如读诗、唱歌、说故事等。

3下8《李广射虎》第二课时课案

3下8《李广射虎》第二课时课案
(1)同学们自由读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随从们看到了什么?
同学们想想老虎和石头,哪个更坚硬?哪个更容易被射中?
随从们发现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巨石,他们是何表现?文中用的哪个词?(惊呆)
(2)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随从们惊讶的程度之深?(文中用了一个“呀”和两个感叹号表现了随从们惊讶的程度之深。)
(3)随从们惊叹的是什么? (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镇守”是什么意思(在军事上重要的地方防守)
5. 李广肩负着重任,多么的了不起!让我们读出对李广的敬佩之情!
指名读第二节 齐读。
1.李广将军神勇无比、足智多谋,难怪很多人都赞颂他呢!
出示: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叫胡马度阴山。
李广才气,天下无双。
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 。
(2)“猛然间”说明了什么?他猛然间发现了什么,又连忙做出了什么动作?你们能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找出来吗?
(3)“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射箭的速度快)
(4)前方的老虎李广看清楚了吗?你从哪个词读出来的?(影影绰绰) 正是因为月色朦胧,所以人们看东西才会影影绰绰。
他为什么不等看清楚了再射?
(5)是呀,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让我们读出对李广将军的敬佩之情。 指导朗读。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课案
理论支持
1.教给阅读方法《李广射虎》是一篇“文包诗”的作品。文是诗的诠释,诗是文的浓缩。文是为诗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运用对比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静思默想、品文吟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理解文本和诗歌,感受人物形象,同时,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对比阅读的精妙。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臂、蹄、搏、腾”等生字词。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李广射虎的勇气和智慧。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品词析句,学习李广的形象特点。

(2)学习作者如何运用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广英勇善战、不畏艰险的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广射虎的勇气和智慧。

2.教学难点:通过品词析句,学习李广的形象特点。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李广射虎的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思考:李广为什么能够射中老虎?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课文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讨论李广射虎的勇气和智慧,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

3.品词析句(1)引导学生关注李广的动作描写,如“李广挽弓瞄准,一箭射去”。

(2)分析李广的心理描写,如“他暗暗告诉自己:‘这一箭,一定要射中!’”。

(3)讨论作者如何运用动作、心理描写表现李广的形象特点。

4.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学习李广的精神。

5.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李广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李广射虎》,使学生感受到了李广英勇善战、不畏艰险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学习李广的形象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我还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分析课文时,部分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课堂氛围有待进一步活跃,我将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执教:合肥市长淮新村小学高虹教学目标:1.诗文并茂,领悟意境,理解《塞下曲》及在文章中所蕴涵的意思。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鼓励个性化的阅读和表达。

学情分析:“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

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

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重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昨天我们学习了第八课,下面老师想再一次提醒大家这些字的读音:飞将军镇守神勇无比石棱朦胧影影绰绰警惕巡逻拈弓搭箭2.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李广将军吗?(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人称“飞将军”。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一)熟读古诗:这篇课文中还有一首唐代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你能正确流利的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齐读。

你们理解诗句的意思吗?不理解没关系,我们会在后面的故事中找到答案的。

过渡:听大家这么一读,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走进故事,一睹李广将军的风采了。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二)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看一看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自由读课文3、4段)(三)精读体会第三自然段。

1.读中感悟第三段。

让我们先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1)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

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丛中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

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说3-4人。

可能会说:非常害怕,心怦怦直跳,不敢睁开眼睛,会吓出一身冷汗,全身发抖,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是啊,月黑风高夜,危机四伏。

老师也感到毛骨悚然,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2)读中感悟。

①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背诵古诗《塞下曲》。

2、难点:理解古诗《塞下曲》,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

教学过程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

(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将领,人们称他为()。

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

课件出示:《塞下曲》。

3、你能正确、流利地把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齐读)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知道朗读。

1、过渡:也许短短的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

但这首诗还包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2、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读课文3、4自然段,想一想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3、读中感悟第三段。

(1)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带兵外出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

此刻,夜是那么黑,月色是那么朦胧,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引导生回答:害怕,因为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

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里,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生:没有“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师:李广搜寻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李广将军在搜寻中还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广警惕性高!胆量过人!师:那么它又是怎样做的呢?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一读这精彩的部分?(课件出示: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师: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用圆圈圈起来。

交流(拈、搭、运、拉)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拈:拿。

拈弓:拿起弓。

搭:架。

搭箭:架起箭。

运:贯注。

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看多媒体:师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

说说李广射虎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谁来表演一下。

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师:前方的老虎李广看清楚了吗?为什么不等看清楚了再射?(小组讨论)(生:当时的情况很危急。

)(生:如果看清楚了再射,老虎会把人吃掉的)。

师:是啊,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能将箭射得如此熟练,如此神速,真是箭法超人。

4、读中感悟第四自然段过渡:李广射虎的结果怎样?你们自由的读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1)随从们惊叹的是李广将军的箭射中了巨石吗?如果不是,那惊叹的是什么?(2)指导朗读:读出随从们的惊讶之情。

师: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3)“怎么拔也拔不出来”说明了什么?(力大无穷)(4)这时在场的将士们会说些什么?(生:李广将军你真棒!李广将军你真了不起!)(5)齐读第四节4、我们学了这个小故事,再来读读这首诗,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就非常简单了。

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前两句所讲的内容?哪一自然段写的是《塞下曲》后两句所讲的内容。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是句的意思。

(1)指名说(2)齐读、练习背诵古诗。

三、总结全文1、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1、背诵塞下曲板书:李广射虎神勇无比胆大艺高力大无比三年级语文《李广射虎》课堂实录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765三年级语文《李广射虎》课堂实录《李广射虎》课堂实录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李广射虎)。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

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几个。

生:(正确地读教师出示的词语)师:唐代诗人卢纶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塞下曲》,谁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出示《塞下曲》)生:(正确地读出了《塞下曲》)师:你读的很正确,还有谁愿意读?生:(也很正确地读出了《塞下曲》)师:你读的也很流利。

师:这首著名的《塞下曲》写的是谁的事情?生:(齐说:李广)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李广是什么人吗?出示小黑板:李广是()。

生:李广是个神勇无比的将军。

板书:神勇无比生: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

生:李广是一位将军。

师:通过你们的介绍,老师知道了你们朗读课文是多么地仔细。

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这节课让我们边读、边想、边议,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教师配乐背述§3师:李广将军为什么要射虎呢?让我们自由朗读§3,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生:(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师:(巡视指导)师:谁先来和全班同学交流?生:从第三自然段中,我知道了李广射虎的时间和地点。

师: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生:我是从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中知道的。

师:请你读一读。

生:(读第一句)师:你读得真仔细,一天夜晚,月色朦胧,这就是告诉我们李广射虎的——(时间、地点)师:你还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李广为什么要射虎。

因为草丛中好像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所以他拉起弓射虎。

师:你能从当时的环境想到李广将军以为草丛中有虎,真了不起!说明你在读书中真正做到了边读边想!师:李广将军为什么会以为这是一只老虎?生:因为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生: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师:李广将军以为前方有虎,他是怎么做的?生:(读课文中的“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

“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教师出示重点句子: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便连忙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

“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师:找一找,哪些词语写了李广将军射虎的动作?生:“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教师在“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这几个词下面加点)师: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在如此凶猛的老虎面前,如果李广将军的动作慢了一些,会有什么后果呢?谁来想想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这句话?生:(很平淡地读)师:你的朗读还没有让大家感受当时紧张的气氛。

还有谁能来试一试?生:(读出了紧张的气氛。

)师: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李广将军在紧张的气氛下,射虎的动作连贯而又迅速。

师:“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红笔标出“嗖”的一声)生:说明李广的力气很大。

师:你说得真好,读书读得真仔细。

生:说明箭的速度很快。

师:你们看,李广将军是“拉开硬弓”,弓箭那么难拉,李广将军还能飞快地把白羽箭射出去,说明李广将军的力气——(很大)让我们想着当时的情景,想着李广将军的动作,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这段话)师:李广将军夜间外出巡逻,树林深处风吹草动,发出了“沙沙”的声音,李广将军以为有虎,便“拈弓搭箭”“运足气力”“拉开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广将军射虎时的情景。

男生:(读第三自然段)师:读了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塞下曲》这首诗哪两句话的意思?生:齐说“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师:“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多么紧张的气氛,多么神勇的将军,谁来读一读一二两句诗,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生:(有感情地读第一二句)生:(举手的一起读)师:李广将军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指图),可“平明寻白羽”,却“没在石棱中”(指着黑板上的诗句)。

刚才同学们边读、边想、边议(出示:边读、边想、边议),学习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们也明白了《塞下曲》这首诗一二两句的意思,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读一读§4,相信你很快就能理解三四两句的意思了。

生:(自由读§4)师:把三四两句诗再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词不理解。

生:(再读再想)师:你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生:我理解了“平明”的意思。

生:我理解了“石棱”的意思,“石棱”就是石头最坚硬的地方。

师:呀!白羽箭扎入了石头最坚硬的地方,周围的将士们都——(惊呆了)。

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你能读读这个句子吗?生:读“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没在草丛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出示: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没在草丛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

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师:你读得真好,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枝白羽箭扎得非常深(用红笔圈出“深深地”),难怪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

师:李广将军能把白羽箭深深地射入石头中,你佩服他吗?生:佩服。

师:你能体会将士们的心情,读出将士们的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吗?生:(读出了惊讶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师:请男同学读第三四两句诗,女同学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着诗的意思和当时的情景。

生:(配合读)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学习§3、4,明白了《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还知道了李广不愧是一位神勇无比的将军。

师:你们佩服李广吗?让我们想着故事的经过读一读《塞下曲》,老师特地为你们添加了朗读符号,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生:(自由读)师:谁来试一试?生:(感情朗读,其他学生自发鼓掌)师:你读得真棒!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能再读一读课文的§3、4,体会诗的意境,读出李广的神勇无比、读出你对他的佩服吗?生:(自由读)生:(一二两大组读§3 三四两大组读§4)师:《塞下曲》这首诗,寥寥二十个字,就写出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李广射虎》这篇课文更是具体表现了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武艺高超,让我们在优美的古曲声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生:(感情朗读全文)三、指导背诵《塞下曲》。

师:李广将军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这首诗记到自己的头脑中去吗?生:(齐说“有!”)师:自己先试试看!背给你四人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还可以大家一起背!师:谁来背给大家听?生:(流利地背出来了)师:你背得真棒!还有谁愿意来试一试?生:(也非常流利且有感情地背出来了)师:你背得也很好!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背诵情况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