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文言文字词及翻译
文言文翻译常考字词
一、名词1. 名:名词,如“孔子”、“孟子”。
翻译:孔子,即孔子的名字;孟子,即孟子的名字。
2. 事:事情,如“治国之道,必先治事”。
翻译:治国之道,必须先处理事情。
3. 物:事物,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翻译:事物以类相聚,人以群分。
4. 地:地方,如“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
翻译:燕赵地方,有很多豪放悲歌之士。
二、动词1. 为:做,如“为天下先”。
翻译:成为天下先。
2. 行:行走,如“行百里者半九十”。
翻译:走百里路的人,走到九十里时,路程才完成一半。
3. 听:听信,如“听其言,观其行”。
翻译:听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行为。
4. 言:说,如“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翻译:说话的人无罪,听话的人应该引以为戒。
三、形容词1. 好:好的,如“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翻译:喜欢学习,深思熟虑,心中明白其意义。
2. 美丽:美丽,如“美人兮,何能忘之”。
翻译:美丽的女子啊,怎能忘记她。
3. 善:善良,如“善人者,人恒爱之”。
翻译:善良的人,人们经常爱戴他。
4. 知:知道,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四、副词1. 竟:竟然,如“竟不知其所终”。
翻译:竟然不知道它的结局。
2. 犹:还,如“犹抱琵琶半遮面”。
翻译:还抱着琵琶半遮住脸。
3. 既:已经,如“既得其所,又何求”。
翻译:既然得到了自己的位置,又何必追求更多。
4. 莫非:难道不是,如“莫非君亦有意于斯”。
翻译:难道不是你也对此有意。
五、介词1. 于:在,如“于嗟阔兮,不吾知兮”。
翻译:唉,离我这么远,不知道我。
2. 以:用,如“以德服人”。
翻译:用德行来服人。
3. 至:到,如“至于东海,有圣人焉”。
翻译:到了东海,有圣人存在。
4. 于斯:在这,如“于斯二者,吾得其一”。
翻译:在这两个之中,我得到了其中一个。
总之,掌握文言文翻译中的常考字词对于提高翻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多加练习,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文言文的常见字词翻译
1. 也:表示句末停顿或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啊”等。
例如:“吾友也,善饮酒。
”(我的朋友啊,喜欢喝酒。
)2.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例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的时候要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樽空对着月亮。
)3. 故:连词,表示因果、结果。
例如:“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战斗,需要勇气。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 其: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
例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5. 之: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助词,表示所属关系。
例如:“子路之勇,吾未之有见。
”(子路的勇敢,我从未见过。
)6. 与:介词,表示和、跟。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我心。
)7.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
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怎样解除忧愁?只有酒才能解忧。
)8. 以:介词,表示原因、手段等。
例如:“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9. 所:助词,与“以”连用,表示所属关系。
例如:“人所共知。
”(众所周知。
)10.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如:“子路于卫,闻有孔子。
”(子路在卫国,听说有孔子。
)11. 乃:副词,表示转折、出乎意料等。
例如:“此乃天命也。
”(这是天命。
)12. 则:连词,表示顺承、因果等关系。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13. 且:连词,表示递进、转折等关系。
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
)14. 也:语气词,表示肯定、感叹等。
例如:“善哉,哉!”(好啊,啊!)15. 谓:动词,表示说、告诉。
例如:“孔子谓弟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对弟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通过以上对文言文中常见字词的翻译,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领略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1.让:责备,责怪。
2.尤:罪过,过错;怨恨;归咎;特别。
3.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4.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5.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6.劾:揭发罪状。
7.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8.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9.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10.觐:原指诸侯朝见天子。
11.祚:福;帝王。
践祚:登上帝位。
1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13.课:考核、督促、征收。
14.风、化:教育感化。
1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16.游:①游玩,浏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17.趣、趋:①趋向、奔赴,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18.劾:举报,检举,揭发。
1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20.短:进谗言,说坏话。
21.固:本来,坚持,坚固。
22.第:但、只管。
23.贷:借出,宽恕。
24.逮:达到。
25.迨:等到。
26.殚:竭尽。
27.耽:沉溺。
28.但:只、仅仅,徒然。
29.惮:畏惧。
30.秩:官吏的俸禄,次序。
31.恶:哪里,讨厌。
32.典:法则、制度,主管,主持。
33.吊:慰问。
34.牒:文书。
35.谮:诬陷。
36.斫:砍。
37.诘:责问。
38.靖:安定。
39.就:接近。
40.竟:完毕、终了,从头到尾。
41.绝:断绝,非常,超越,横渡。
42.堪:忍受,能够。
43.悉:全、尽。
44.息:生长,繁殖,停止。
45.袭:因循,沿袭,侵袭。
46.葸:畏怯。
47.黠:狡猾。
48.狎:轻侮。
49.遐:远。
50.暇:空闲。
51.下:攻克,交给……去处理。
52.鲜:少。
53.先:祖先,死去的。
54.嫌:疑惑,仇怨。
55.相:容貌,辅助。
56.荫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上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57.隅:角落。
58.不虞:没料到。
59.渝:改变。
60.膺:胸。
61.英:花。
62.营:经营,谋求。
63.寓:寄寓。
64.谕:告诉,知道,了解。
文言文常见字词翻译
1. 君子:今译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2. 士:今译为读书人、知识分子。
3. 天子:今译为皇帝。
4. 臣:今译为臣子,对君主或上级的尊称。
5. 宫:今译为皇宫,古代帝王的居所。
6. 治:今译为治理,指国家、地方或事务的管理。
7. 朝:今译为朝廷,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二、动词1. 为:今译为做、成为。
2. 行:今译为走、行走。
3. 说:今译为说、讲。
4. 求之:今译为寻找。
5. 得:今译为得到、获得。
6. 赋:今译为写诗、作文。
7. 谈:今译为谈论、议论。
三、形容词1. 美哉:今译为多么美好啊。
2. 善:今译为好、优秀。
3. 知:今译为聪明、有智慧。
4. 仁:今译为仁爱、仁慈。
5. 贤:今译为有才能、有德行。
6. 诚:今译为真诚、诚实。
1. 然:今译为然而、可是。
2. 犹:今译为还、仍然。
3. 盖:今译为因为、由于。
4. 乃:今译为就是、就是。
5. 而已:今译为罢了、就如此。
五、连词1. 而:今译为并且、而且。
2. 则:今译为那么、就。
3. 故:今译为因此、所以。
4. 且:今译为而且、并且。
5. 若:今译为如果、假如。
六、助词1. 者也:今译为……的。
2. 焉:今译为在那里、怎么。
3. 以:今译为用、因为。
4. 于:今译为在、对于。
5. 于乎:今译为吗。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见字词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古人的智慧。
当然,文言文博大精深,以上仅为冰山一角。
在阅读文言文时,还需结合具体语境,仔细揣摩,方能领悟其中真谛。
文言文常见的字词翻译
1. 于是:表示因此、因此之故。
翻译:因此、于是乎。
2. 虽然如此: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翻译: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3. 然而者:然而、但是。
翻译:然而、但是。
4. 于是乎: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5. 以至于:以至于、以致于。
翻译:以至于、以致于。
6. 然后者:然后、接着。
翻译:然后、接着。
7. 于是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8. 于是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9. 于是乎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0. 以其:因为、由于。
翻译:因为、由于。
11. 而已:罢了、如此而已。
翻译:罢了、如此而已。
12. 于是乎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3. 于是者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4. 以其然: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翻译: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15. 然后也:然后、接着。
翻译:然后、接着。
16. 于是乎者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7. 虽然者: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翻译: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18. 于是乎也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19. 然后者也:然后、接着。
翻译:然后、接着。
20. 以其然也: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翻译: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21. 于是乎者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22. 于是者者也: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23. 虽然者也: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翻译:尽管如此、虽然这样。
24. 于是乎者也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25. 于是者者也者:于是、就此。
翻译:于是、就此。
26. 以其然者也: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翻译:因为这样、由于这样。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中许多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这些字词的翻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积累这些字词,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运用它们。
文言文_字词翻译归纳
文言文,古之汉语也,源远流长,蕴含丰富。
然其言辞奥涩,字形复杂,于今之人,往往难以通晓。
故吾辈当博采众长,归纳整理,以助后学。
兹将文言文中常见字词之翻译归纳如下:一、名词1. 士:古之男子,泛指有才德之人。
2. 女:女子,指已婚或未婚女性。
3. 君:君主,指古代国家的统治者。
4. 臣:臣子,指臣服于君主的人。
5. 尊:尊敬,敬重。
6. 尊长:年长且受人尊敬的人。
二、动词1. 行:行走,泛指行动。
2. 言:说,说话。
3. 听:听,听见。
4. 观:看,观察。
5. 求:寻求,请求。
6. 求:追求,寻求。
三、形容词1. 好:美好,优良。
2. 善:善良,美好。
3. 美:美丽,美好。
4. 丑:丑陋,不好看。
5. 优:优秀,优良。
6. 劣:低劣,不好。
四、副词1. 即:就是,表示等同。
2. 乃:是,表示肯定。
3. 亦:也,表示同样。
4. 既:已经,表示时间。
5. 乃:于是,表示结果。
6. 于是:因此,表示原因。
五、连词1. 而:并且,表示并列。
2. 且:而且,表示递进。
3. 或:或者,表示选择。
4. 若:如果,表示条件。
5. 以:因为,表示原因。
6. 于是:因此,表示结果。
六、助词1. 的:表示所属关系。
2. 所:所,表示所涉及的事物。
3. 之:的,表示所属关系。
4. 乎:乎,表示疑问。
5. 者也:表示总结。
6. 焉:焉,表示疑问。
七、感叹词1. 噫:表示惊讶。
2. 嗟:表示惋惜。
3. 哉:表示感叹。
4. 哎:表示叹息。
5. 哟:表示疑问。
6. 哈哈:表示高兴。
以上仅为文言文中常见字词之翻译归纳,实则繁多,不胜枚举。
然吾辈若能熟记于心,运用自如,便能更好地领略古人之智慧,传承中华文化。
古代文言文重要字词翻译
一、重要字词翻译1. 乃:于是、就例句:吾乃华夏子孙,当自强不息。
(我是华夏子孙,应当自强不息。
)2. 之:的、之例句:山川之壮,无出其右。
(山川的壮丽,没有能超过它的。
)3. 于:在、对于例句:子路于孔子之门,为弟子之首。
(子路在孔子的门下,是弟子中的佼佼者。
)4. 而:并且、而且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5. 以:用、因为例句:以其无欲,故能成其大。
(因为他没有欲望,所以能够成就大事。
)6. 之:的、之例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7. 于:在、对于例句:孟子见梁惠王,言王之政。
(孟子见到梁惠王,谈论王的政治。
)8. 而:并且、而且例句:此所以学者之所以贵也。
(这就是学者之所以可贵的原因。
)9. 以:用、因为例句:以其善也,故能得民心。
(因为他善良,所以能够得到民心。
)10. 之:的、之例句:此所以学者之所以能立功名也。
(这就是学者之所以能够建立功名的道理。
)二、字词解释1. 乃:表示原因、目的、结果等,相当于“于是”、“就”。
2. 之: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相当于“之”。
3. 于:表示位置、时间、原因等,相当于“在”、“对于”。
4. 而: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系,相当于“并且”、“而且”。
5. 以:表示手段、原因、条件等,相当于“用”、“因为”。
通过以上对古代文言文重要字词的翻译和解释,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学习古代知识。
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注意对字词进行准确的翻译和解释,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句翻译
1. 字词翻译:(1)之: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
例句:吾友之书,何在?(我的朋友的书在哪里?)(2)者:助词,用于句末,表示陈述或判断。
例句:人生者,自有所欲也。
(人生,自然有所追求。
)(3)其: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他的”或“它的”。
例句:夫子之车,其破矣。
(夫子的车,它的破了。
)(4)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欲往矣,而路途遥远。
(我想去了,但是路途遥远。
)(5)以:介词,表示手段、原因、目的等。
例句: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用文学交流朋友,用朋友辅助仁德。
)2. 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了之后,及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翻译:男子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为了取悦自己的人而打扮。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3. 文言文特点:(1)句子结构紧凑,省略较多。
(2)用词古雅,富有韵味。
(3)修辞手法多样,如对仗、排比等。
(4)注重意境,富有哲理。
总之,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通过对文言文常用字词句的翻译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语文文言文翻译常用字词
一、名词1. 人:人,通“仁”,仁爱、仁德之意。
如:“仁者爱人。
”(孔子《论语》)翻译:仁爱的人爱别人。
2. 天:自然界,宇宙。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翻译:宇宙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3. 地:土地、大地。
如:“地广人稀。
”(成语)翻译:土地广阔,人烟稀少。
4. 国:国家、国度。
如:“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翻译: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然存在。
5. 家:家庭、家族。
如:“家和万事兴。
”(成语)翻译:家庭和睦,万事兴旺。
二、动词1. 为:做、成为。
如:“为天下先。
”(成语)翻译:成为天下的先锋。
2. 行:走、行走。
如:“行百里者半九十。
”(成语)翻译:走了一百里的路,还剩下九十里。
3. 见:看见、出现。
如:“见贤思齐焉。
”(孔子《论语》)翻译:看见贤人,就要向他看齐。
4. 得:得到、获得。
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翻译:行善事的人得到多帮助,行恶事的人得到少帮助。
5. 失:失去、丢失。
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翻译:在东方失去了,在西方得到了。
三、形容词1. 大:大、巨大。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大江东流去,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 小:小、微小。
如:“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成语)翻译:小事隐藏在野外,大事隐藏在市井。
3. 善:善良、善良的。
如:“善者不仁,仁者不善。
”(孔子《论语》)翻译:善良的人不仁,仁爱的人不善良。
4. 恶:邪恶、邪恶的。
如:“恶贯满盈。
”(成语)翻译:罪恶深重。
5. 美丽:美丽、美好的。
如:“美人迟暮。
”(成语)翻译:美丽的女子迟暮。
四、副词1. 乃:于是、就。
如:“乃知非吾罪也。
”(成语)翻译:才知道不是我的罪过。
2. 即:就是、即是。
如:“即位为帝。
”(成语)翻译:即位成为皇帝。
3. 所:所、所……的地方。
如:“所过之处,草木皆兵。
”(成语)翻译:所经过的地方,草木都变成了兵。
文言文初中字词翻译常考
一、文言文常考字词1. 言言,言语也。
文言文中,“言”字用途广泛,可作动词、名词、形容词等。
如:“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说话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坚决。
)2. 之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之”等。
如:“吾欲之南海。
”(我想去南海。
)3.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4.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5.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他对待晋国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6.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7.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8.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如:“于归,宜其室家。
”(嫁出去,要适应自己的家庭。
)9.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如:“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他对待晋国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10.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如:“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的恩泽,五代就会消失。
)二、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1. 言言,言语也。
翻译为:说话、言语。
2. 之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之”等。
翻译为:的、之。
3.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4.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5.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翻译为:用、因为。
6.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7.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8. 于于,介词,表示在、到等。
翻译为:在、到。
9. 以以,介词,表示用、因为等。
翻译为:用、因为。
10. 而而,连词,表顺承、转折等。
翻译为:而且、但是。
综上所述,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需掌握字词的基本意义,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文言文常用字及翻译
一、人名常用字1. 伯:兄弟中排行第一者,如伯乐。
翻译:大哥。
2. 仲:兄弟中排行第二者,如仲尼。
翻译:二哥。
3. 季:兄弟中排行第三者,如季布。
翻译:三哥。
4. 姓氏:姓氏是文言文中常用的字,如孔、孟、司马等。
翻译:姓氏。
二、时间常用字1. 昨:昨天,如昨日。
翻译:昨天。
2. 昔:从前,如昔日。
翻译:从前。
3. 顷:不久,如顷刻。
翻译:不久。
4. 顷之:过了一会儿,如顷之,余亦不觉泪下。
翻译:过了一会儿。
5. 期:期限,如期限已到。
翻译:期限。
三、空间常用字1. 南:方位词,向南,如南朝。
翻译:向南。
2. 北:方位词,向北,如北极。
翻译:向北。
3. 东:方位词,向东,如东方。
翻译:向东。
4. 西:方位词,向西,如西域。
翻译:向西。
5. 中:中心,如中原。
翻译:中心。
四、数量常用字1. 亿:一亿,如亿万人。
翻译:一亿。
2. 万:一万,如万人空巷。
翻译:一万。
3. 千:一千,如千里之行。
翻译:一千。
4. 百:一百,如百战百胜。
翻译:一百。
5. 十:十,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翻译:十。
五、程度常用字1. 极:极其,如极好。
翻译:极其。
2. 良:良好,如良辰美景。
翻译:良好。
3. 稍:稍微,如稍逊一筹。
翻译:稍微。
4. 甚:非常,如甚是。
翻译:非常。
5. 轻重:轻、重,如轻重缓急。
翻译:轻、重。
以上仅为文言文常用字及翻译的一部分,实际使用中,还有很多其他常用字。
学习文言文,需积累这些常用字,并理解其用法,才能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
文言文中常用的102个常用词解释及出处
文言文中常用的102个常用词解释及出处1.鲜【xiǎn】:少、没有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李密《陈情表》2.逮【dài】:赶上、及、到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宋濂《阅江楼记》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刘安《嫦娥奔月》3.剧:厉害,很,非常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柳宗元《蝜蝂传》4.卒:最后,最终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5.诚:确实,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6.盍、曷:何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论语《李生论善学者》7.鳏:老年人没有妻子常以鳏旷多感,或谋新匹。
——李朝威《柳毅传》8.孤:少年丧父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欧阳修《泷冈阡表》9.亡:丢掉,丢失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
——吕不韦《人有亡斧者》10.俟:等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佚名《静女》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1.秩:古代官吏的俸禄交阯有橘,置长官一人,秩三百石,主岁贡御橘。
——《太平御览·果部·卷三》12.因:沿袭、承袭昔汉受天下于秦,因秦之制,而不害为汉。
——苏轼《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13.岁:年,一年为一岁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庄子·逍遥游》14.何以:凭借什么—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15.孰若:与……相比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16.向使:假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17.如何:怎么样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左丘明《齐桓公伐楚盟屈完》18.奈何:为什么、怎么办?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19.若何:什么样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蕙披霜。
文言文常见字及翻译例句
一、常见字1. 之翻译:的、之、到、用于主谓之间,无实义。
例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论语·侍坐》)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2. 而翻译:而且、而且、并且、而且。
例句: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史记·项羽本纪》)翻译:现在项庄舞剑,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
3. 于翻译:在、于、对于。
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庄子·逍遥游》)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4. 也翻译: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等。
例句: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翻译:君子之间的交往清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美如酒。
5. 与翻译:和、跟、给。
例句: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里仁》)翻译:君子通过文学来结交朋友,通过朋友来辅助仁德。
6. 其翻译:他的、它的、那、这。
例句:吾欲观其征。
(《史记·项羽本纪》)翻译:我想看看他的征兆。
7. 是翻译:这、这样、如此。
例句:孔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成为器具。
”8. 以翻译:用、以、因为。
例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论语·子路》)翻译: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为我而自卑。
9. 于翻译:在、于、对于。
例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离娄上》)翻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10. 则翻译:就、那么、那么。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高兴吗?”二、总结以上仅为文言文中常见字的部分列举,实则文言文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学习文言文,不仅能够领略古人的智慧,还能提升自身的修养。
在阅读文言文时,注意积累常用字词,掌握其用法,方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文之美。
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对于现代人来说,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常用的字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字词,并给出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翻译。
一、人物称谓1. 吾(wú):我2. 子(zǐ):你3. 焉(yān):他4. 予(yú):我、咱们5. 卿(qīng):你、您6. 赐(cì):姓氏二、时间词1. 朝(zhāo):早晨、早上2. 晨(chén):早晨、清晨3. 暮(mù):傍晚、黄昏4. 昼(zhòu):白天、日间5. 夕(xī):傍晚、夜晚7. 明(míng):明天8. 晦(huì):前天、过去的日子三、动词1. 行(xíng):走、进行2. 入(rù):进入、入睡3. 出(chū):离开、出去4. 将(jiāng):将要、即将5. 及(jí):到达、达到6. 往(wǎng):向、朝着7. 归(guī):回到、归属8. 故(gù):因此、所以四、地点词1. 家(jiā):家、房子2. 城(chéng):城市、都市3. 山(shān):山、山岳4. 水(shuǐ):水、江河6. 田(tián):田地、农田7. 天(tiān):天空、上天五、形容词1. 美(měi):美丽、漂亮2. 强(qiáng):强大、强壮3. 富(fù):富有、有钱4. 贫(pín):贫穷、贫困5. 长(zhǎng):长的、高的6. 短(duǎn):短的、低的7. 小(xiǎo):小的、年幼8. 大(dà):大的、年长六、表示数量的词1. 无(wú):没有、无数2. 有(yǒu):有、存在3. 多(duō):多、许多4. 少(shǎo):少、很少5. 半(bàn):一半、半个6. 全(quán):全部、整个七、连词1. 而(ér):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2. 若(ruò):表示假设或条件,相当于“如果”3. 以(yǐ):表示手段或目的,相当于“用”4. 因(yīn):表示原因,相当于“因为”5. 所(suǒ):表示被动或结果,相当于“被”八、助词1. 之(zhī):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2. 乎(hū):用于疑问句,相当于“吗”3. 也(yě):表示转折或加强,相当于“也是”4. 矣(yǐ):表示肯定或结束,相当于“了”5. 之(zhī):表示动作的方向,相当于“往”这些常用字词的翻译有助于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及字词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不曰‘学而优则仕’与?”子曰:“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字词解释:1. 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2. 一言:一句话。
3. 行:实践,做。
4. 恕:宽恕,宽容。
5. 施:施加,给予。
6. 于:对,向。
7. 刚毅:刚强坚毅。
8. 木讷:朴实无华。
9. 仁:仁爱,仁德。
10. 赐也:赐啊,孔子对子贡的称呼。
11. 女:你。
12. 以:认为。
13. 多学:广泛学习。
14. 识之:记住。
15. 一以贯之:用一条原则贯穿始终。
16. 君子:有道德的人。
17. 不器:不成为某种器具,指不拘泥于某一专门技能。
18. 贫:贫穷。
19. 谄:谄媚,巴结。
20. 骄:骄傲,傲慢。
21. 乐:快乐。
22. 优:优秀,优秀的人才。
23. 仕:做官。
24. 文:文化,学问。
25. 会:聚会,结交。
26. 辅:辅助,帮助。
27. 仁:仁爱,仁德。
翻译: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去实践的呢?”孔子回答说:“大概是‘宽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孔子说:“刚强坚毅,朴实无华,这些都是接近仁德的表现。
”孔子问子贡说:“你以为我是那种广泛学习并且能记住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的,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条原则贯穿始终。
”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某一专门技能。
”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怎么样?”孔子说:“可以啊。
但还不如贫穷而快乐,富有而喜好礼仪的人。
”子贡说:“不是说过‘学习优秀了就去做官’吗?”孔子说:“学习优秀了就去做官,做官优秀了再去学习。
文言文常翻译字词
一、名词1. 君子:指品德高尚之人,有道德修养的人。
2. 父母:指父亲和母亲,泛指长辈。
3. 国家:指国家政权,国家机构。
4. 邻邦:指相邻的国家,泛指邻近的地区。
二、动词1. 闻:听,得知。
2. 行:走,行动。
3. 知:知道,了解。
4. 见:看见,遇见。
三、形容词1. 仁:仁爱,仁慈。
2. 智:智慧,聪明。
3. 善:善良,有德行。
4. 贤:有才德,有才能。
四、副词1. 然:如此,这样。
2. 虽:虽然,尽管。
3. 且:并且,而且。
4. 犹:还,仍然。
五、介词1. 于:在,对于。
2. 以:用,以……为。
3. 为:做,作为。
4. 于:比,较。
六、连词1. 而:并且,而且。
2. 故:因此,所以。
3. 若:如果,如同。
4.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
以下,试举几例文言文中的句子及其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翻译:有道德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趣的人。
4.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翻译:父母在世时,不远行,如果出游,必须有固定的目的地。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道路漫长而又遥远,我将努力追求真理。
总之,文言文中诸多字词,虽历经千年,但其内涵依旧丰富。
通过对这些字词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
古代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
一、文言文概述文言文,又称古文,是我国古代书面语的总称。
它始于先秦,盛行于汉代,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直至近现代。
文言文具有严谨的结构、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韵味,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言文,以下将介绍一些古代文言文常考字词的翻译。
二、古代文言文常考字词翻译1. 且翻译:并且、而且、又、还。
例句:吾欲与汝游,且去也。
(吾欲与汝游,并且要去。
)2. 故翻译:所以、因此、因此之故。
例句: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斗。
)3. 而翻译:并且、而且、然后、于是。
例句:吾友善吾,而吾善之。
(我的朋友对我好,并且我也对他好。
)4. 之翻译:这、那、的、之、往。
例句:吾之友善吾,而吾善之。
(我的朋友对我好,我对他也好。
)5. 于翻译:在、于、对。
例句:吾生于斯,长于斯。
(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
)6. 也翻译:了、啊、呀、吗。
例句:吾欲与汝游,也去也。
(我想和你一起去,也去了。
)7. 以翻译:用、以、因为。
例句:吾以剑刺之,以杀之。
(我用剑刺他,为了杀死他。
)8. 于翻译:比、比得上。
例句:吾善剑,于万人之中,独吾能胜之。
(我擅长剑术,在万人之中,只有我能胜过他。
)9. 何翻译:什么、怎么、为什么。
例句:吾问之,何以为生?(我问他,他怎么生活?)10. 而翻译:如果、那么。
例句:吾欲与汝游,而汝不欲,吾亦不游。
(我想和你一起去,如果你不想去,我也不去。
)11. 且翻译:并且、而且、又、还。
例句:吾友善吾,且吾善之。
(我的朋友对我好,并且我也对他好。
)12. 也翻译:了、啊、呀、吗。
例句:吾欲与汝游,也去也。
(我想和你一起去,也去了。
)13. 以翻译:用、以、因为。
例句:吾以剑刺之,以杀之。
(我用剑刺他,为了杀死他。
)14. 于翻译:比、比得上。
例句:吾善剑,于万人之中,独吾能胜之。
(我擅长剑术,在万人之中,只有我能胜过他。
)15. 何翻译:什么、怎么、为什么。
例句:吾问之,何以为生?(我问他,他怎么生活?)三、总结通过以上对古代文言文常考字词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常用文言文的字词翻译
1. 之翻译:的、地、得、之间等。
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2. 而翻译:并且、而且、却、就等。
例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3. 也翻译:也、啊、呢等。
例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4. 以翻译:用、以、以及、因为等。
例句:“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翻译:孔子说:“君子用文化来结交朋友,用朋友来辅助自己的仁德。
”5. 于翻译:在、于、对于等。
例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享受它的人。
”6. 于翻译:在、于、对于等。
例句:“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忧愁不断。
”7. 也翻译:也、啊、呢等。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8. 而翻译:并且、而且、却、就等。
例句:“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翻译: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9. 也翻译:也、啊、呢等。
例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10. 于翻译:在、于、对于等。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以上仅为常用文言文字词的翻译示例,实际上文言文中的字词繁多,理解起来需要一定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
常用文言文翻译字词
一、名词1. 君:君主、国王例句:君知其不可而为之乎?(《论语》)2. 臣:臣子、臣民例句:臣死且不避,吾将谁欺?(《左传》)3. 臣:官职、职务例句:臣居官二十年,未曾有所得。
(《史记》)4. 臣:部下、手下例句:臣闻汉王将东巡,愿随行。
(《史记》)5. 君子:有道德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例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6.小人:品德低下的人、不道德的人例句:小人哉,予何敢望哉?(《论语》)二、动词1. 为:做、行例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2. 言:说、说例句: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3. 行:走、行走例句:行年三十,而立。
(《论语》)4. 求:寻求、请求例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诗经》)5. 求:请求、要求例句:求全责备,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论语》)6. 闻:听说、听到例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论语》)三、形容词1. 善:好、善例句:善人者,善人之所善也。
(《论语》)2. 贤:有才能的人、有德行的人例句:贤者不以其道事人,而不道者亦不事贤者。
(《论语》)3. 恶:不好、恶例句:恶者,恶人之所恶也。
(《论语》)4. 美丽:美好、漂亮例句:美丽不可方物。
(《诗经》)5. 美德:美好的品德例句: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有美德矣。
(《论语》)四、副词1. 焉:于此、在这里例句:吾欲言吾志,而恐为汝辈所笑,故不敢言。
(《史记》)2. 虽:虽然、尽管例句:虽千万人,吾往矣。
(《史记》)3. 然:然而、可是例句:然则吾将何求?(《论语》)4.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因此例句:于是孔子叹曰:“吾与点也。
”(《论语》)5. 既:已经、……之后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左传》)掌握这些常用文言文翻译字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素养。
文言文常见重点字词翻译
一、名词1. 郡:一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2. 县:一县,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或县。
3. 君:君主,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4. 臣:臣子,古代对官员或臣属的尊称。
二、动词1. 行:行走,进行。
2. 谋:谋划,计划。
3. 遣:派遣,发送。
4. 求:请求,寻求。
三、形容词1. 善:善良,有德行。
2. 美:美好,美丽。
3. 勇:勇敢,有胆识。
4. 善:善于,擅长。
四、副词1. 然:如此,这样。
2. 乃:就是,表示肯定。
3. 犹:还,仍然。
4. 乃:才,表示时间。
五、连词1. 而:并且,而且。
2. 故:因此,所以。
3. 以:因为,由于。
4. 则:那么,就。
六、代词1. 吾:我。
2. 君:你。
3. 其:他,她,它。
4. 是:这,那个。
七、助词1. 于:在。
2. 以:用,把。
3. 而:表转折,却。
4. 焉:在那里。
八、语气词1. 呀:表示感叹。
2. 呢:表示疑问。
3. 呢:表示肯定。
4. 呢:表示疑问。
以下列举一些文言文中常见句子及其翻译:1. 君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君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3.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当皇帝的军队北伐平定中原的那一天,举行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4.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翻译:春风又使江南岸变绿了,明月何时才能照见我回家?通过以上对文言文中常见重点字词的翻译,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汉语,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学习过程中,还需多加练习,不断积累,才能在文言文阅读和写作中游刃有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文言文字词及翻译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以】(一)介词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石钟山记》)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
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
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②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五人墓碑记》)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
(《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
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氓》)(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游褒禅山记》)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石钟山记》)②樊哙侧其盾以撞。
(《鸿门宴》)③各各竦立以听。
(《促织》)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助词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出师表》)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表范围)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①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四)动词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触龙说赵太后》)②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五)名词。
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六)通假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
②日以尽矣。
2.通“已”,止。
①无以,则王乎?【以为】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⑵把……作为或制成。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以为:把它设为。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②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鸿门宴》)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庄暴见孟子》)③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劝学》)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之】(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太后盛气而揖之。
(《触龙说赵太后》)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
(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④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⑤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之:你)(《与妻书》)2.指示代词,这,此。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季氏将伐颛臾》)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前一个“之”,这样。
后一个“之”,它。
)(《季氏将伐颛臾》)③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④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
(《勾践灭吴》)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②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勾践灭吴》)④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③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之于国也》)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③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③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④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
(《齐人有一妻一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