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器乐进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方案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阶段乐器进课堂的实践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乐器进课堂的实践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乐器进课堂的实践研究摘要:当前器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板块,充分发挥了“以美塑人、以乐化人”的作用。

近年来,乐器进课堂活动虽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得到推广,但是对于乐器进课堂有何重要意义、哪些乐器适合作为课堂教学乐器、如何实践乐器进课堂等问题,在一线教师中还颇有争议。

文章重点就义务教育阶段乐器进课堂的实践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关键字:义务教育阶段;乐器进课堂;实践对策引言在义务教育阶段,器乐教学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但是由于教师教学观念与能力的影响,器乐教学在实践中显露出较多的问题,如乐器应用较差等,使得教学的效果不显著。

因此,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如应用乐器辅助开展实践活动,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

通过应用这些措施,教师能有效将乐器引入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1义务教育阶段乐器进课堂的重要意义1.1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调查显示,在将乐器引入到小学课堂之后,很多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明显提升。

在课堂中,教师教了新歌曲之后,学生会利用各个乐器不断摸索和探究,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同时一些喜欢音乐的学生在班级中演奏曲目,能形成一个热爱音乐的良好氛围,带动班级中其他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乐器进入课堂后,增加了学生实践时间,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为后期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1.2加强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乐器进入小学课堂后,让原本枯燥音乐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教师可通过演奏、唱、跳等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

例如,将葫芦丝引进到课堂中,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习到葫芦丝的操作技巧和步骤,还能提高学生对乐谱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在音乐教学中,音阶、音质、呼气等诸多基本概念非常抽象,如果教师只通过口头讲解,学生常常难以理解。

将这些抽象的知识用葫芦丝演奏出来,学生通过认真倾听、感受以及实践操作,便能轻松理解。

1.3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葫芦丝和长笛等乐器在演奏过程中,合奏练习的效果往往比单独练习的效果更好。

中小学民族器乐进课堂策略探索

中小学民族器乐进课堂策略探索

中小学民族器乐进课堂策略探索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中小学音乐教育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作为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民族器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如何将民族器乐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中,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就中小学民族器乐进课堂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立足于地域特色,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中小学民族器乐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挖掘本土的音乐资源。

不同地域的民族音乐各具特色,例如东北的二胡、西南的蜀韵、西北的胡琴等,都是当地文化的代表性乐器,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代表性的本土民族器乐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欣赏其中感受到家乡的地域文化气息,加深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感。

二、选择合适的民族器乐曲目,丰富教学内容中小学民族器乐进课堂的策略之一是选择合适的曲目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些旋律优美、易于理解的民族器乐曲目,如《二泉映月》、《茉莉花》等。

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曲目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欣赏民族器乐。

三、注重音乐欣赏教育,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在民族器乐教育中,音乐欣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音乐的风格特点、演奏技巧、曲目的历史典故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器乐曲目的内涵。

还可以通过聆听音乐、学习乐谱、观摩演奏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热爱之情。

四、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演奏技能在中小学民族器乐教育中,除了音乐欣赏的环节外,学生的演奏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指导学生正确的演奏方式,培养学生的演奏技能。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合奏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美妙,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

五、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性为了提高学生对民族器乐的兴趣和参与度,教师可以开设一些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

小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进课堂的可行性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小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进课堂的可行性研究-精选教育文档

小学音乐教学中乐器进课堂的可行性研究新课标中虽然要求当前的音乐课堂中进行器乐教学,但是没有明确规定器乐种类以及学到什么程度。

部分学校的音乐课堂中还没有引进器乐,或者引进了竖笛和口琴等乐器,但在器乐教学上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xx?课堂实践分析乐器进课堂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音乐课并不是唱歌课,每节课都要领着学生齐声歌唱,其中还有欣赏课和综合课。

在综合课中如何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呢?乐器进课堂实在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小乐器的种类选择其实有很多,多见的有竖笛、口风琴、陶笛、葫芦丝等等。

通过器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记忆音乐旋律,通过自己的演奏深入理解其中包含的情绪和感情,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了基础。

另外,乐器进课堂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比如在音乐练习中让某位学生演奏出来,学生如果表现很好,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既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和自豪感,又能培养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合奏,和学生同等交流,尊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师生之间的合奏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进师生情感,对于学生音乐水平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

二、小学音乐课堂使用乐器的优势1.激发学生兴趣音乐课堂除了学生唱歌、欣赏、学习音乐知识之外,还添加了乐器演奏,无疑激发了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乐器不但满足了求知欲和表演欲,还体验到了胜利感。

通过合奏,还能锻炼学生对音阶的认识,锻炼他们的结合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减轻教师负担乐器没有进课堂之前的音乐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讲解和齐唱锻炼,学生依然在合唱中表现不佳。

这主要是对于音调和音阶的理解不深,还由于自身对于音准协调把握不好。

经常演奏乐器能够形成对高音和音准的敏感度,久而久之就能把握音高和音准,再结合基础性的练习,就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乐器进课堂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乐器辅助教学,减轻教学负担的同时,有利于学生提升合唱水平,也能促进音准不佳的学生慢慢提升上来。

小学音乐教学中小乐器进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小乐器进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小乐器进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2004年教育部提出:在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校的情况是:地处沈家门西部城乡结合部,学生主要是蒲湾一区、二区的孩子及渔农村孩子,缺乏科学的艺术的熏陶,大多数学生家长的素质不高,经济较滞后,群众艺术意识较差.而自然资源丰富,孩子纯洁朴素,喜爱唱歌和吹奏简单的器乐,为开展简易乐器进课堂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保证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掌握一项艺术特长,我校根据新课标中提出“制定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以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开展了“小乐器进课堂”的课题研究工作.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想象力丰富,情感充沛,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让他们整节课都一直跟着老师听、唱、读、说、跳、动还是不够的,要多创造机会让他们亲自参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去,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让身边的简单的小乐器进入课堂对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动手和谐性、想象力、创造力、合作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追求思想和顽强奋发的意志品质.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激发与影响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而且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学生艺术才华潜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并且还可突破教学环节中的难点,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这就是器乐进课堂的意义所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小乐器不仅能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技能,培养节奏感,而且能培养学生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织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基本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二、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综述:一直以来,乐器进课堂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在强调学科“双基”落实的时期,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掀起了“乐器进课堂”课题研究,如:浙江海盐实验小学音乐学科课题《基于审美教育的课堂乐器整合应用研究》,研究如何把乐器教学与音乐的美育整合起来,通过器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广州市天河区柯木莨小学的《简易乐器进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简易器乐辅助教学具有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艺术才华,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的特点,可突破教学环节中的难点,是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有的就从学习乐器出发,研究如何有效的学习乐器.还有的把学生的课外生活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等,这些课题研究基本上都是城市发达地区的,象我们这些城乡结合地区是很少的.这个课题从我们学校的现实实际出发,围绕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体艺“2+1”项目,促进器乐教学与音乐教学的其它内容整合,使学生的音乐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而进行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说现实对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1.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力、注意力、辨别力、理解力、记忆力、表现音乐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同时培养学生从演奏中发现美、欣赏美、进而达到创造美的能力.2.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让教师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促学生成长,充分挖掘有乐感的学生,为学校组建铜管乐队做准备,并形成小乐器演奏的教学新模式和教学方法.3.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利用小乐器辅助音乐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如音准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记忆能力及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创新“小乐器进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新结构.四、课题研究方法:1.观察法.通过组织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或校本教研互听课等检验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及时进行分析、总结、调整、校正.2.经验总结法.有目的地整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现象,分析研究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炼出进行有效教学的规律.3.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小乐器进课堂所构建的新的教学模式与常规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采取最行之有效地教学策略.4.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有效教学的现状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五、课题研究原则:1.开放性原则:教育应该是开放性的,这是由教育内容的开放性、资源的开放性、活动的开放性决定的.在学生活动过程中,以开放性教学理念为支撑,教师的组织要在一种较为开放的情境中实施,学生的学习方式及策略也同样体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2.实践性原则:在本课题的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亲自实践,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实践、创作、聆听、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音乐,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发展性原则:通过本课题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形成发展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新方法.同样也促使教师在观念与实践上得到发展.4.道德性原则:道德观教育是可持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六、课题研究的策略及内容:1.确定乐器种类、班级及时间.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定乐器的种类、班级及时间.时间安排,以一学年为小周期,每年进行一次教师、学生调控,按照学生自选乐器种类的不同进行编班调配,在同一学年内进行数据分析,保证研究对比的科学平衡性.活动组的教师首先熟练学会一种乐器演奏,懂乐理,保证研究顺利进行.2.以课堂教学为主,课余练习为辅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可以自主练习的特点,组织好课外学生自主练习组织形式,保证学生课外练习乐器的时间,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提高的学习氛围,并形成合理的评价制度,激励学生学习乐器,提高学生自主练习的效益.3.课堂教学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了解及初步掌握器乐演奏的要领.学生学习乐器演奏他们的个别差异性很大,有些孩子几乎在老师一次讲解示范的情况下就能够准确地掌握,做到松驰而有弹性,但有些孩子练习了几个星期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技术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都是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集体授课的方式适用于入门阶段,这很适合我们学校音乐小乐器教学的普及.但班级中总有不能跟上进度的学生,在午间抽出10分钟时间为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教学.4.精选曲目,以学生感兴趣的乐曲为主精选乐器教学内容以及音乐课其它教学内容的并进行有效的整合研究.器乐教学与歌曲教学的整合研究.与视唱教学也进行整合研究.通过这一内容的研究把歌曲教学、视唱教学、器乐技能训练、欣赏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进而深化器乐教学,促进学生音乐的综合素质.小乐器的学习必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乐曲,从易到难,步步深入,乐曲的选择以音乐课本中学生喜爱演唱并朗朗上口的歌曲为主,高段也可加入简单的流行歌曲,使学生对小乐器的学习更感兴趣,从而边被动为主动.5.加强教师能力,吸引学生兴趣乐器演奏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师必须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才能掌握演奏技术,学生必须通过动手演练才能学会演奏,每人有自己的乐器,集中练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参与演出活动,积累演奏经验解决实践问题.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优秀率的教学研究中发展自我,创造成果.每位教师学生都必须选学一种器乐,自选项目,自带乐器,培训免费.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挤占主课教学时间,集中培训与分散练习相结合.6.结合学校的各类活动,增加学生表演机会,体验实践和成功的快乐.鼓励学生在平时每天抽出10分钟时间进行练习,加以熟练指法.利用学校周二才艺展示时间,让学生多多表演.还有在学校的艺术节活动中,开展演奏比赛,鼓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在互动中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7.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校本课程中开设小乐器的课程.校本课程是音乐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在校本课程中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开设一些关于小乐器课程.二年级一般口风琴为主;三四年级可以增加竖笛、葫芦丝;五六年级可以学习口琴.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一)课题准备阶段(一)课题准备阶段(2011、10)1.主持人召集成员成立课题组,研究课题方向及内容,明确分工职责,落实工作。

小乐器进课堂教研活动(3篇)

小乐器进课堂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小乐器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工具,具有易学、便携、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我校决定开展“小乐器进课堂”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小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乐器教学的认识,掌握小乐器教学的基本方法。

2. 探索小乐器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丰富教学内容。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小乐器知识讲座邀请专业教师为全体音乐教师进行小乐器知识讲座,内容包括小乐器的种类、构造、演奏技巧等,使教师对小乐器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小乐器教学观摩课组织教师观摩优秀小乐器教学案例,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为自身教学提供参考。

3. 小乐器教学研讨以小组为单位,针对小乐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提出解决方案,共同提高小乐器教学水平。

4. 小乐器教学实践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尝试将小乐器引入课堂,开展教学实践,并及时总结经验,分享成果。

四、活动过程1. 开幕式活动开始前,学校领导发表讲话,强调小乐器教学的重要性,并对活动提出要求和期望。

2. 小乐器知识讲座专业教师详细讲解了小乐器的种类、构造、演奏技巧等知识,使教师对小乐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3. 小乐器教学观摩课观摩课环节,教师们观摩了优秀的小乐器教学案例,学习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巧妙设计、生动讲解和有效引导。

4. 小乐器教学研讨教师们围绕小乐器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讨,针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如何提高小乐器教学质量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5. 小乐器教学实践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尝试将小乐器引入课堂,开展教学实践。

实践过程中,教师们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了小乐器教学质量。

中小学民族器乐进课堂策略探索

中小学民族器乐进课堂策略探索

中小学民族器乐进课堂策略探索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在音乐课程中加入了民族器乐,让学生接触到多样化的音乐文化,提升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但是,由于民族器乐有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风格特点,并且在很长时间里并未在学校得到广泛的普及,初中生对于民族器乐的学习和演奏可能会存在阻碍和困难。

因此,本文就中小学民族器乐进课堂策略进行探索。

一、培养学生民族器乐意识首先,中小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民族器乐意识,让他们了解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可以在音乐课上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和辨认,如播放古琴、二胡等器乐的声音,让学生辨认识别,了解其演奏技巧和文化背景。

此外,可以邀请一些民间艺人到学校进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更加深入和具体的器乐文化,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建立民族器乐实践基础除了民族器乐知识的学习,中小学生也需要在实践中体验演奏的乐趣和技能的提高。

因此,学校可以在音乐课上安排阶段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和演奏一些基础的民族器乐曲目,如《二泉映月》等。

同时,要注意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器乐,还有合适的器材,需求不同的小提琴、大提琴、二胡、萨克斯等器材。

此外,学校还可以配备专业的民族器乐老师,指导学生的演奏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水平。

三、创设多样化的民族器乐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可以设置多样化的教学环节,如器乐表演、自由演奏、音乐创作等。

通过这些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器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民族器乐表演水平。

此外,通过一些小型的音乐活动,如学校的音乐比赛、音乐会等,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同时, 更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民族器乐的教育需要创新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逐渐摆脱过去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

例如,可以在学生中选拔一些擅长器乐的学生,通过组织小组自己探究一些创新演奏技巧、编曲方法等,推动民族器乐教育向更为高效的教学方式发展。

最后,中小学民族器乐进课堂策略探索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器乐意识,建立民族器乐实践基础、创设多样化的民族器乐教学环节和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小器乐进课堂研究报告

小器乐进课堂研究报告

小器乐进课堂研究报告1. 引言小器乐是指各种乐器的个体演奏,通常由单个音乐家演奏。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小器乐往往被忽视,教学以钢琴和弦乐为主导。

然而,小器乐在音乐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小器乐进入课堂的意义和影响,并对小器乐进课堂的方式进行研究。

2. 小器乐的意义和作用小器乐在音乐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小器乐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音乐体验。

不同的小器乐演奏风格和音色可以让学生们接触到更丰富多样的音乐。

其次,小器乐演奏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个人表达能力。

每位学生在演奏小器乐时都需要相应的技巧和表现力,这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表现技巧。

此外,小器乐演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因为在演奏小器乐乐曲时,学生常常需要与其他乐器合奏或合唱。

3. 小器乐进课堂的方式小器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入课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式:3.1 学校乐团/合奏团学校乐团/合奏团是一个非常适合小器乐进入课堂的方式。

学校可以组建小器乐乐团或合奏团,让对小器乐感兴趣的学生参加。

乐团可以在学校各种场合演出,让更多的学生和老师了解和欣赏到小器乐演奏。

3.2 课堂表演在音乐课堂中,老师可以邀请专业的小器乐演奏家进行表演。

学生可以观看演奏家的演奏技巧和表演风格,并进行学习和模仿。

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小器乐的演奏,展示他们的技巧和才华。

3.3 音乐会/比赛参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参加小器乐比赛。

通过观看其他学校或专业演奏家的演奏,学生可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同时,参加比赛也是一个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表演的机会。

4. 小器乐进课堂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小器乐进入课堂也面临一些挑战,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挑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4.1 器乐设备不足学校可能没有足够的小器乐设备供学生使用。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向政府申请经费,来购买更多的器乐设备。

另一个解决方案是与当地的音乐学院或音乐社团合作,借用他们的器乐设备。

小乐器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小乐器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229学习版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进课堂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的领域。

”布鲁纳也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6—12岁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学生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他们的可塑性强喜爱观察和模仿成人,他们的全部智力活动比如知觉、语言、记忆、想像、思维都是在学习与掌握知识及参加各种活动中逐步培养发展起来的。

针对这一关键时期儿童心理特点,音乐课上采用简单乐器——铝板琴、竖笛结合音乐教学的律动表演、游戏、欣赏、音乐创作等方法对学生的感官加以刺激,改变大脑的结构,促进对应脑区的发育,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受到影响,产生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想像力,从而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小乐器进课堂”课题研究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

通过“小乐器进课堂”研究,促进学生音准、节奏、视唱等音乐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敲敲、吹吹、唱唱、拍拍的愉快气氛中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研究方法:1.文献法(主要用于前期工作)课题组成员搜集尽可能多的有关“乐器演奏方法”、“音乐理论”等论著、论文及其相关理论材料,筛选出针对性强、有价值的信息,界定课题、设计课题、论证课题;2.行动研究法(主要用于实施阶段)本课题的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

行动研究法遵循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调整五个环节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把工作落到实处,确保研究顺利进行;3. 研讨法:针对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调整乐器种类的选择并完善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4. 案例研究法,每个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和具体情况,根据所任班级学生状况及自身个性,积极贯彻课题研究思想,明确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编写相应的教案;5. 经验总结法。

小学音乐教学中小乐器进课堂的实践探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小乐器进课堂的实践探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小乐器进课堂的实践探究摘要: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性格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塑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小乐器进课堂,对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效果。

本篇文章就以小乐器为研究对象,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小乐器进课堂的实践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小乐器;课堂;实践;探究前言:小学音乐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必修科目,其能够陶冶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及意义,而当前随着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就显得多元化,因此本篇文章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出发,对当前小乐器进行课堂的作用进行论述,最终得出提高乐器进课堂的效果方式。

一、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一)学校对于音乐教学的忽视音乐教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一种学生兴趣的培养,不纳入考试的范畴,因次,学校对其也不是很重视,所以对于音乐课程学时的安排严重不足,而且当前小学的课余活动安排也十分密集,这些课余活动在节假日的时候会占用音乐课的时间,因此,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时长严重不足,就会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并未真正形成。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化存在一大部分的音乐教师因为缺乏教学经验,因此在小乐器教学中就会显得手忙脚乱。

这是因为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对音乐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这就导致这一部分教师只能从课本出发,授课方式也被严重局限,长此以往不利于音乐学科的发展。

(三)课本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并降低音乐教师整体的教学层次当前我国音乐教材的内容呈现出理论化的趋势,而当前在过去的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在对音乐理论讲解之前,总是习惯性的对乐曲以及唱歌的材料进行内容的讲解,而当前这一环节会让学生们对音乐产生一种主观的认识,此种认识不利于学生学习音乐,这是因为主观的因素会限制学生的思想。

因此这充分说明课文教学始终存在局限性,而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师的教学水平,并降低音乐教师整体的教学层次。

小器乐进课堂研究报告

小器乐进课堂研究报告

小器乐进课堂研究报告小器乐进课堂研究报告引言音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

小器乐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吸引了广大学生的兴趣。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器乐进入课堂对学生的培养和教学效果。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小器乐的兴趣和接触情况。

随后,在两个小学和两个中学的一年级课堂中,我们进行了小器乐的示范和教学。

接下来,我们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小器乐课堂的反馈和学习效果。

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对小器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希望有机会接触和学习。

在小器乐进入课堂后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小器乐的兴趣进一步增强,超过90%的学生喜欢小器乐课堂,认为小器乐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艺术观赏能力。

此外,课堂观察结果显示,学生在小器乐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主动参与,他们通过演奏和合奏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器乐的表演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讨论小器乐进入课堂对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小器乐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加熟悉和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

其次,小器乐演奏需要学生在练习和合作中培养耐心和坚持,并在表演中展示自己。

通过小器乐的演奏和合奏,学生不仅能够锻炼技巧,还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小器乐进入课堂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从而更好地面对各种表演和演讲的场合。

结论小器乐进入课堂对学生的培养和教学效果是积极的。

小器乐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坚持,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在课堂中加入小器乐教学,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和学习小器乐。

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堂经验和学习乐趣。

器乐进课堂教研活动过程

器乐进课堂教研活动过程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为了更好地推进器乐教学,我校于2023年4月开展了“器乐进课堂”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探索器乐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器乐教学的认识,明确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探索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器乐教学方法和手段。

3. 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增强课堂活力,提高教学质量。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活动准备1. 组建教研小组:由音乐教研组长担任组长,各年级音乐教师为组员,负责活动的策划和实施。

2. 收集资料:通过查阅文献、网络搜索等方式,收集国内外器乐教学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3. 准备教学器材:提前准备钢琴、吉他、笛子、葫芦丝等常用乐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4. 安排场地:选择合适的教室或多功能厅作为活动场地,确保音响效果和活动氛围。

四、活动过程1. 专家讲座环节活动开始,邀请了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张教授为教师们进行专题讲座。

张教授以“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器乐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了器乐教学的有效方法。

2. 观摩示范课为了使教师们更好地理解器乐教学,教研组安排了观摩示范课。

由我校优秀教师李老师进行器乐教学示范,教学内容为小学一年级《小星星》的钢琴教学。

李老师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3. 分组讨论观摩课后,教师们分成小组,针对器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各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选择合适的器乐、如何设计教学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4. 经验分享在讨论环节结束后,各组代表分别进行了经验分享。

分享内容包括:如何将器乐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器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等。

器乐进课堂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器乐进课堂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器乐进课堂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嘿,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器乐进课堂”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这可是我结合了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为大家精心打造的哦!话不多说,咱们直接进入主题。

一、课程背景及目标1.背景分析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音乐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器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因此,将器乐引进课堂,成为了一种趋势。

2.课程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器乐演奏技巧,提高音乐素养。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课程内容1.器乐种类2.课程设置(1)器乐基础课程:包括乐理知识、器乐演奏技巧等。

(2)器乐合奏课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演奏水平。

(3)器乐创作课程:激发学生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课程实施1.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以视频、音频、PPT等为主,线下教学以课堂讲授、实践操作为主。

2.教学安排(1)每周安排两节器乐课程,每节课45分钟。

(2)每学期进行一次器乐考核,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器乐比赛,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3.教师队伍建设(1)选拔具备一定器乐演奏能力的教师担任主教。

(2)聘请专业器乐教师进行辅助教学。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四、课程评价1.学生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考核成绩:包括学期末考核、比赛成绩等。

2.教师评价(1)教学成果:包括学生演奏水平、参赛成绩等。

(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

五、课程保障1.学校支持(1)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等教学资源。

(2)给予政策支持,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研发。

2.家长支持(1)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积极参与课程实施。

(2)为学校提供必要的器乐资源,如乐器捐赠等。

3.社会支持(1)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展器乐交流活动。

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进课堂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进课堂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进课堂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本文介绍了XXX器乐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文章指出,器乐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能力。

为了配合新课程改革,教师们将葫芦丝作为一种易学易奏的乐器带进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研究。

课题的研究目标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兴趣、促进情感体验、增强自主研究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研究方法包括资料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和行动法。

课题的研究步骤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实施阶段。

为了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葫芦丝的演奏技巧,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首先,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音乐基础,包括降C大调的音阶练。

接着,让学生吹一些速度较慢、音值较长、音程较小的曲子,例如《小夜曲》、《友谊地久天长》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注重练扎实基本功,让学生逐渐提高演奏水平。

4.注重课堂常规训练,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在课题研究阶段,我除了对独奏和齐奏乐曲方面进行巩固强化训练外,还注重课堂常规训练,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训练。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音乐情感。

5.撰写论文,促进理论思维和调整思路。

在课题深化总结阶段,我结合研究过程,撰写相关论文,促进理论思维和调整思路。

通过撰写论文,我提升了对课题的认识,进而调整了我的思路,从而圆满达成了课程研究的总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学生在研究葫芦丝演奏技能时,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奏练,这就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练任务。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结互助精神。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发挥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让整个合奏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这样,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也可以让他们得到思想教育,增强团队精神。

器乐进课堂研究实施方案

器乐进课堂研究实施方案

器乐进课堂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背景及目的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改变,传统的器乐教学模式逐渐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因此,将器乐进入课堂成为当代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器乐进入课堂的实施方案,为音乐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结合文献综述和实地观察,对器乐进入课堂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器乐进入课堂的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

然后,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对现行器乐进入课堂的实施方案进行调研和分析。

最后,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得出合理的实施方案。

三、研究内容及步骤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器乐进入课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明确研究领域和问题。

2. 实地观察与调研选择若干中小学音乐课堂,观察和记录器乐进入课堂的实施情况,包括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师角色等。

同时,针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器乐进入课堂的看法和评价。

3. 实施方案比较和评价根据实地观察和调研结果,将不同的器乐进入课堂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

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学习效果和教师的实施难度,评估各方案的优劣,并确定最佳的实施方案。

4. 方案实施与评估根据确定的实施方案,选择几个班级进行实施,并进行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等方式,评估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本研究的实施,预期可以得出一套合理有效的器乐进入课堂实施方案,有助于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同时,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器乐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此外,本研究还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器乐进入课堂提供基础和借鉴。

小乐器陶笛进课堂的有效实施与研究

小乐器陶笛进课堂的有效实施与研究

小乐器陶笛进课堂的有效实施与研究摘要:当前在小学教学当中融入陶笛乐器教学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并且对其艺术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帮助。

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的事业发展,但从目前的教学方式来看,小学乐器陶笛的课堂教学当中存在许多问题,教师没有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激发其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教学效果直线下降。

为此,文章围绕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乐器陶笛;课堂;实施与研究引言: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小乐器的教学当中必须要做好有效地拓展。

深入挖掘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创造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音乐教师要注重当前所存在的陶笛乐器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保证可以符合现阶段的教学要求。

一、陶笛进小学课堂的重要性从现阶段了解的情况来看,陶笛乐器的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们对于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及形成,并且还可以拥有较强的创新思维模式,对于其学习更加困难的知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教师能够正确进行引导,那么学生对于陶笛音乐的兴趣会更高一些,从而激发他们对新事物探索的能力,这也是小学阶段需要培养学生养成的重要能力。

如果教师能够对陶笛这种新颖的乐器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全面发展,改变对以往传统音乐教学的认知。

除此之外,陶笛的外观与其他的乐器外形存在一定差别,并且更容易携带所以很可能会受到小学生们的欢迎。

所以不管农村经济欠发达地方还是教育条件尚好的城市,陶笛都是广大学生们的理想选择。

二、小学陶笛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一)追求统一,难免流于形式这一乐器是从我国古代时期就有记载的,并且这其中蕴含着悠久的历史。

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由于陶笛乐器教学推进并不广泛所以该教育工作仍处于初期的阶段,在教学实践经验方面还比较欠缺。

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更加注重形式主义的教学,所以各项内容并没有落实到实处,这也很难发挥学生们的音乐学习特点。

器乐进课堂 实施方案

器乐进课堂 实施方案

器乐进课堂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器乐教学在学校课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器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如何有效地将器乐引入课堂教学,成为了当前音乐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实施方案。

1. 教学目标的确定。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器乐进课堂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包括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音乐表演技能的培养、音乐情感的表达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音乐基础等因素,确保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选材和曲目的选择。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器乐教材和曲目。

这些曲目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器乐演奏技能、音乐风格偏好等因素进行选择,以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示范演奏、集体演奏、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

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课堂管理和评价方式的建立。

在器乐进课堂的实施过程中,课堂管理和评价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课堂管理机制,确保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

同时,还需要建立起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评价、作品展示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 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培训。

最后,为了更好地实施器乐进课堂的方案,我们需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培训。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

三、总结。

器乐进课堂的实施方案,需要从教学目标的确定、选材和曲目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课堂管理和评价方式的建立、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培训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

只有全面系统地推进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将器乐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器乐进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与分析

器乐进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与分析

器乐进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与分析《器乐进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小学生器乐合奏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2015YQJK184),已圆满结题,课题组研究团队探索总结出适合我市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新模式和方法,特别是对课堂器乐进课堂教学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并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目前,本课题成果以点带面,先后在我市各层面的八所实验学校实践的基础上推广至全市160多所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展示、交流、培训、展演等活动,其成果形成网络形式辐射到全市中小学学校以及省内多地学校。

本课题实践研究如下:一、课题实践的背景器乐教学是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进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表达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艺术教育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其喜欢的相关艺术类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门艺术特长,掌握一门乐器,让学生的艺术素养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部分。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一)课题实验的进展1、制定课题方案2011年版课标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契机,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突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丢弃以往“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传统,探索以小器乐进课堂,实现音乐课堂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提升我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目标。

2、确定研究的重点与目标(1)盘活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资源,让社会资源与家庭资源参与到学校的艺术教育教学中。

(2)构建教师学习、交流、培训平台,促进教师器乐专业发展。

(3)科学处理器乐教学与音乐教学之间的矛盾,使她们成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共同体。

(二)课题实验的组织与实施1、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课题组成员拟出了理论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学习了党和国家出台的文件和政策,学习《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等。

中小学器乐进课堂教学研究

中小学器乐进课堂教学研究

开 双 手 的 实践 能 力 , 个 手指 演奏 乐 器的过 程 就 是 一个 创 造 美 ,
创造力
些 乐 曲 的 练 习 , 演 奏方 法 上首 先 让学 生 掌握 缓 吹法 , 吹 时 口腔 呈 圆 从 缓 形 、 部 肌 肉 放 松 、 流 轻 轻 地 、 稳 的 送 出 , 5 4这 一 组 音 区 获 得 唇 气 平 使 — 音 质 优 美 , 厚 的 , 沉 的效 果 , 择 一些 较 优 秀 的 乐 髓 如 《 乐 颂 》 浓 深 选 欢 、
科技信息
基础教 育
巾小学 器 乐进 课 堂教 学 研 奔
江西省 南 昌市第一 中学音 乐组 姚 薛菲
[ 摘

要】 苏霍姆 林斯 认 为 : 儿 童创 造 力在 他 们 的 手 指上 , 传 统 的 音 乐教 学 多是 动 口不 动 手 , 就 限 制 了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发 展 的 “ 而 这 个重要 途径 , 要培 养学生的创造 力, 就必须让学生养成 既动 口又动手 的习惯 , 乐教学 , 器 无论是 管乐器 , 乐器, 弦 打击乐器都 离不

索 与创 新 的精 神 。
苏霍姆林斯认为 :儿童创造力在他们 的手指上 ,而传统的音乐教 “ 学多是动 口不动手 ,这就限制 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的一个重要途 径, 要培养学生 的创造力 , 就必须让学生 养成既动 口又动 手的习惯, 器 乐教学 , 无论是管乐器 , 弦乐器 , 打击乐器都离不开双手的实践能力 , 十 个 手指演奏乐器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美 , 完善美的过程 , 器乐教学还扩 大 了学 生 接 触 音 乐 的 范 围 , 加 了学 生 领 略 音 乐 的 途 径 , 别 是基 本 乐 增 特 理 的学习 , 提高了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 , 感受音乐集体合作能力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乐进课堂提高中小学生音乐素养及创造性思维的研
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音乐文化是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学科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它通过让受教育者参与音乐、感受音乐,进而全面地了解音乐,深刻地理解音乐。

音乐教育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课堂乐器应易学易奏,便于集体教学使用。

可因地制宜,选择学习本地区、本民族适宜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尤其是器乐的演奏。

器乐的演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表达和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全面发展是学校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他的作用举足轻重。

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宗旨,提出“器乐进课堂”这种新的设想,在上学期引进口风琴的基础上,本学期还将继续进了口琴等乐器进行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

二、概念界定
1、课堂参与
学生的课堂参与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活动,包括学生的行为和相应的心理活动。

学生参与主要包括了三个基本方面:行为投入、认识投入和情感投入。

2、音乐教学的参与原则(基本涵义)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3、课堂参与有效性
能引发学生自觉自主地进入学习状态,全身心积极参与教学
活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启发学生自主思维,提供未来学习空间)的参与是有效的参与。

三、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
探索器乐教学的规律与原则,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化作用,配合唱歌、欣赏、音乐知识等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造才能的新型人才打下素质教育的基础。

2.教师目标
研究器乐进课堂的教学方法,总结出器乐进课堂教学的经验与模式,提高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3.学生目标
学会口风琴基本演奏技能,学会通过口风琴演奏音乐和表现音乐丰富的内涵。

4.教学成果目标
(1)探索口风琴的教学模式;
(2)教师撰写相关论文;
(3)口风琴教学对比的录音磁带;
(4)口风琴教学录像;
(5)学生的学习感想;
(6)学生家长的评价。

四、研究内容
器乐教学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根据其性质和任务,制定并开展了以下实验内容。

(1)第一阶段为2016年4月~12月,为初始启蒙教学。

本阶段教学内容主要有:口风琴基础知识,音乐基础的C大调的音阶练习,在学生能吹音阶后,就可以让他们吹一些速度较慢、音值较长、音程较小的曲子,例如《小鼓手》、《多年以前》等。

(2)第二阶段为2017年2月~2017年6月,为巩固提高教学。

本阶段除了对独奏、齐奏和重奏方面进行巩固强化训练外,还增加了重奏训练,以此进一步加深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初步培养对音乐思想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体验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快乐”感受。

(3)第三阶段,通过采取座谈、问卷调查和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能力,及时了解、检验教学实验效果,为教学科研积累第一手素材。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了解国内关于器乐进课堂研究的现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学习方式的研究历史;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与学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奠定基础。

2、总结法:通过记录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各种能力的变化情况,系统的总结出经验,并进行归纳、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

3、行动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实验研究情况,边实践,边修改,不断完善研究的假设,研究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