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张爱玲的冷色性格与暖色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课题:张爱玲的冷色性格与暖色爱情
论文内容:
初读张爱玲,我被她特有的阴冷、悲情、残酷的调子所吸引。看着她的作品,总是让你觉得浑身上下包括牙缝里都嘶流嘶流地穿着冷风,有时整个心都凉透了,还变幻着红黄绿紫的颜色。她把人看得一丝不挂,她对人物描写的句子,字字直往你心里钻,对人性的解读和对事物的敏锐眼光令我折服。可是,她对自己爱情的追求和付出却与她去塑造笔下人物的态度截然相反,她心中诚然一切却义无反顾,难道那些人物是她的影子,还是她是那些人物的影子?
冷色性格
张爱玲,从来就是个矛盾。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伦经李鸿章引荐与其女儿结婚,所以爱玲属于正宗的名门之后,可见不免骨子里有骄纵傲慢的贵族习气。这样大的家庭背景下,张佩伦之子即张爱玲之父便被熏陶出典型的遗少作风,染有弄风捧月之旧习气,更发展其性情暴戾等恶习。而张爱玲的母亲,是清末南京黄军门的女儿,一个受西方文化熏陶很深,而又清丽孤傲的漂亮女子。旧习气与西洋化显然是格格不入。这样的一对夫妇,又给这个复杂的家庭关系增添了另一种叛逆的格调。
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因素。我觉得母亲对爱玲的西式教育给了她对艺术的鉴赏力、女性思想的开放性和广阔的胸襟,可是我们始终是中国人,千年的封建思想是植根在每一人心的刺,很多人早已习惯,本来爱玲已经发现了刺,可是当她的父母离婚,愁
锁深闺的她即使觉得疼,也无法拔除,只有忍着痛,揭开人世间的面目,个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逐渐清晰可见。
她从来就是有大志的,也许生活的郁闷也只能给她这样的期许。特有的才情和早熟令她在学校中脱颖而出。她说:‚中学毕业后到英国去读大学,有一个时期我想学卡通影片,尽量把中国画的作风介绍到美国去。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我想没有西方思想的影响,难以有此年少轻狂。但令人感慨的是,她并不是‚强说愁‛。回忆那时,她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噬性的小烦恼,生命只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所以在如此世俗的世界,她也理直气壮地世俗着。她喜欢买漂亮的新衣服,第一笔稿费买了一支唇膏,有时候她自己也沉溺在纸醉金迷的生活,她需要,彻彻底底地需要。她只是看透了,看透了人性的弱点和丑陋,何不生活的安逸些呢?可她终究相信宿命,也是这种世俗与脱俗的交织使她变得迷人而捉摸不透。
《沉香屑——第一炉香》和《沉香屑——第二炉香》是爱玲的成名作。她成名了,仿佛一夜间就青云直上般地坐到了上海文坛金字塔的顶端。虽然她此时早已富足,精神饱满,但是她仍是个‚生活的低能‛,不会削苹果,怕裁缝……这也正所谓各有所长吧。而且她总把很多事写得可笑至可怜,然而她这份情态也是从小的不幸打磨出来的,想来也觉得可悲。
一个仰慕读者渐渐走进了爱玲。胡兰成的悲天悯人、恃才傲气恰好与爱玲的大俗大雅、独立冷漠遥相对应。她的作品也因此越来越细腻,像是显微镜下放大的险象环生,亦是五彩斑斓的万花筒让你眼花缭乱。《金锁记》的凄惋绝伦,《传奇》的轰动一时,是兰成滋养了她灵感的萌芽。可是多情种子的兰成刚去武汉避难,就与小周结为夫妻,全然不顾爱玲。痛楚之后,她写了令我害怕的《十八春》,圆熟的风格和固有的命运无常相结合更叹她内心的凄楚和苦闷,顺着笔尖流出的是人生的苍茫蜕变,光芒的自私的她已经消失不见。
一九五五年秋天,张爱玲移居美国纽约。在那里,爱玲结识了赖雅。他比张爱玲大三十岁,是一个很有才气的美国剧作家。他开朗外向的个性带领着爱玲好好生活,从此她便淡泊心志,宁静生活,世世尘尘已经不能流入她的世界。这也是一种缘份。
张爱玲的冷面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有时还冷漠寡情。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种矛盾,从她的作品中不难体现。例如在《十八春》里,世钧因误会被迫与曼桢分离,回南京后和他曾讨厌的翠芝互相扶持,最后他放弃了与曼桢的感情,主动拥抱翠芝与她结婚。他们心里各有所属,却愿意结合,这
样的婚姻不可能幸福。结婚当夜,翠芝就哭着说:‚世钧,怎么办,你也不喜欢我……现在来不及了吧,你说是不是来不及了吧?‛人的心本来就是矛盾的,所以世界也是矛盾的。又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振保与玫瑰分别时,两人难舍难分,‚是他哭了还是她哭了,两人都不明白。‛情之所至,爱玲总是在喜欢的时候将事情翻来翻去,看看他们在这困境中怎么走才好。这也是现实,堕落、愧疚、挣扎,背叛,掉入井底的人们没有选择,也没有退路,该怎么走,爱玲没有教我们,我知道她会努力向前走,不会退缩。
暖色爱情
张爱玲对婚姻的阐述十分精辟。她说:‚女人为了生存而嫁人,本质和妓女没什么两样,不过是批发和零售的关系。‛这话相当刻薄,但却一针见血。可是她自己对待爱情的方式却与她的个性和作品截然相反。‚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书中的嘲讽口气恰恰是爱玲的真实写照。
在一开始的时候,兰成主动上门找她,可她利用‚求而不得‛的道理没有见他,让他失望之余,第二天又亲自拜访他,再加上5小时畅谈可把兰成套牢了。与胡兰成结婚三年,他们并不被别人接受,年龄的差距或汉奸的身份,让爱玲身边的朋友替她不值。可是爱玲却不管这些,‚因为相知,所以懂得‛,正因为胡兰成懂她,懂她华美的袍子和布满的虱子,也懂她内心的恐惧和叹息,他们一起谈天论地,总有说不完的悄悄话,这么真实,这么自然,爱玲怎么能不依赖他呢?就算是恋父情结,她依然爱的坦坦荡荡。‚遇见他之后﹐就变得很低
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然而心里却是欢喜的﹐于是在尘埃里开出花来。‛可见,爱玲也逃不过爱情的魔力,她没有变傻也没有变笨,只是爱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份,把付出视为快乐,把对方视为生命中的唯一。为了心中所爱,她可以不顾世俗眼光,可以放弃自己的政治前途,却执着于自己的选择,并以此为应尽的义务。
在她的笔下的男人,有伪君子的佟振宝,有自私的范柳原,有浪子季泽,有懦弱变态的聂传庆。有这些男人必然从在这样的女人。比如白流苏,他们两人的‚爱情三十六计‛可谓斗的激烈无比。白流苏为了躲避家里人的欺辱,就真的抢了给宝络介绍的男朋友柳原,把去香港看成是一把赌,赌赢了她也能抬得起头。还记得有一次柳原借机想让流苏吃醋,可她偏偏不,最后还是他自己热脸贴上冷屁股,流苏也是绝对的聪明。
我非常喜欢《倾城之恋》的感觉,两个虚情假意的人经过战争的恐惧,身无外物时,才发现‚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流苏明白了爱情不是去争夺一个名分,柳原也明白了狂放不羁的他心中什么是值得牵挂的人,‚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这让我想到,如果两个人从来没有过一生一世之约的不羁之人,人之将死之时才发现,原来是你,陪我走到了最后。那种感觉爱玲没有等到。
大学三年级时,在战争的枪鸣炮轰中张爱玲亲眼目睹了一对男女在空袭中却要借车子去领结婚证。望着并不十分‚善眉善眼‛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