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图面绘制标准

合集下载

模具设计规范

模具设计规范

模具设计规范一、模具工程代号:PG—顺送PB—连续开料BK—外形CP—外形及孔PC—冲孔NC—缺口加工BR—抽牙BN—押曲UB—U曲VB—V曲LB—L曲RB—R曲ZB—Z曲WB—W曲CL—卷外弯加工CB—复合弯曲DB—面押CK—窝合模HB—冲台DR—拉伸CT—分断TP—攻牙VM—折床SW—碰焊AW—烧焊PL—电镀PT—喷油HT—热处理RK—校正LV—直平RV—窝钉TB—镏披锋DG—除油PK—包装SS—丝印OT—其它二、产品图及展开图的绘制:要把客户的产品转化为设计所需的产品图。

比如:尺寸公差的调整,形状的修正等。

1.所有产品图纸尺寸需与电子图文件核对一遍。

确认产品图纸与电子图文件正确无误。

2.所有公差尺寸在图纸上用颜色笔作好标记,以便于审查、校对,且有助于自我记忆。

3.所有图形尺寸的公差调整,按其产品图纸所需加工精度要求适当调整。

例如下表:4.折弯尺寸公差调整,如尺寸公差标注在外面时,其公差需放在凸模上,母模按其尺寸调整实数做;如尺寸公差标注在内面时,其公差需放在母模上,凸模按其尺寸调整实数做。

5.设计者对图面有疑问时,应及时做好标记、并呈报上级主管共同商讨其对策。

例如:冲压件的工艺极限,图面的图形、注解及其尺寸等问题不清或有疑问等等,可向上级呈报说明其详细情况后,通过提出打合书、检讨依赖书、要望申请书等书面形式与客户联络。

其方式可采用FAX或E-mail转送、答复。

我公司优先采用FAX方式联络。

三、排样图1、首先要确定产品的毛刺方向,压延方向;产品的毛刺方向一般情况下由客户下决定:产品的压延方向当客户有特殊要求时按客户的要求来做;当客户无特别要求时,对各向同性的材质(SECC、SPCC、SPCE)来讲,应以材料的利用率为优先考虑,其产品的加工难易程度及生产稳定性面不需要考虑压延方向;对各向异性的材质(如SUS、铜材等)来讲,首先要考虑材质的纤维方向不可与折弯方向相平行,其次才考虑带料的稳定性及加工的容易程度。

汽车覆盖件模具制图规范

汽车覆盖件模具制图规范

目录序号内容页次1 模具编号方法 22 图纸图幅、图线及比例 33 模具技术要求 64 装配图图面画法85 冲压工艺过程图126 工序图241. 模具编号方法———1.1. 产品图号按技术研究院提供的产品图号。

1.2. 工序号➢ 例如:4/5表示该零件共需5套模具完成,该模具为第4序。

➢ 若存在工序借用模具时,工序号的编排时不考虑该借用模具。

例如:某零件共需3套模具完成,但其中有一套使用借用模具,则其工序号应编排为1/2、2/2,其它依次类推。

➢ 同一产品件的改进模具,其编号依次在其工序号后面缀加—A 、—B 、—C ……。

➢ 若工艺方案调整增加模具,则在工序号后加-Zn 。

例如:某零件原有4套模具,因工艺方案改进,在第2序后需要增加1套模具,在第4序后面需要增加2套模具,其新增模具的工序号分别是2/4-Z1、4/4-Z1、4/4-Z2。

1.3. 模具零件序号 ➢ 装配图统一编写为00。

➢ 零件图序号的编写以主视图为主,以顺时针方向整齐排列为01,02,03,……。

➢ 对于工作组件,在装配图中只标注组件的顺序号,组件中各零件的顺序号在单独的组件图中编号。

如:在02号组件下的零件编号02-1,02-2,……,依次类推。

➢ 组件下的零件明细表在总明细表中体现。

2.图纸图幅、图线及比例2.1.图纸幅面的选用图纸幅面优先选用A0、A1,允许选用A0加长,A1加长,A2、A3、A4,如下图所示:2.2.图框格式的选用图框格式采用留装订边的图纸,格式和尺寸按GB10609.1-93的规定,如下图所示:2.3.图线型式及应用2.4.制图比例执行GB/T14690-93)制图比例优先采用1:1,1:2,2:1,5:1;允许采用1:2.5,1:3,10:12.5.字体(执行GB/T14691-93)➢书写字体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高选用14号、10号、7号、5号字体。

模具图的绘制及模具总装图的要求

模具图的绘制及模具总装图的要求

模具图的绘制及模具总装图的要求一、绘制模具图要求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但是也要求结合本厂标准和国家未规定的工厂习惯画法。

在画模具总装图之前,应绘制工序图,并要符合制件图和工艺资料的要求。

由下道工序保证的尺寸,应在图上标写注明"工艺尺寸"字样。

如果成型后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进行其他机械加工,那么工序图就与制件图完全相同。

在工序图下面最好标出制件编号、名称、材料、材料收缩率、绘图比例等。

通常就把工序图画在模具总装图上。

1. 绘制总装结构图绘制总装图尽量采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开始绘制,主视图与其它视图同时画出。

二、模具总装图应包括以下内容:1. 模具成型部分结构2. 浇注系统、排气系统的结构形式。

3. 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4. 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件,定位、导向件的位置。

5. 标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强求,根据需要)及模具总体尺寸。

6. 辅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7. 按顺序将全部零件序号编出,并且填写明细表。

8. 标注技术要求和使用说明。

三、模具总装图的技术要求内容:1. 对于模具某些系统的性能要求。

例如对顶出系统、滑块抽芯结构的装配要求。

2. 对模具装配工艺的要求。

例如模具装配后分型面的贴合面的贴合间隙应不大于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并指出由装配决定的尺寸和对该尺寸的要求。

3. 模具使用,装拆方法。

4. 防氧化处理、模具编号、刻字、标记、油封、保管等要求。

5. 有关试模及检验方面的要求。

四、绘制全部零件图由模具总装图拆画零件图的顺序应为: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先成型零件,后结构零件。

1. 图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画,允许放大或缩小。

视图选择合理,投影正确,布置得当。

为了使加工专利号易看懂、便于装配,图形尽可能与总装图一致,图形要清晰。

2. 标注尺寸要求统一、集中、有序、完整。

标注尺寸的顺序为:先标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标注配合尺寸,然后标注全部尺寸。

绘制及识读模具装配图

绘制及识读模具装配图

③当剖切平面通过标准件(螺栓、螺母、垫圈、键、 销)以及回转形成的实心件(圆形凸模、顶杆、 模柄等)的基本轴线时,这些零件均按不剖绘制, 即不画剖面线。有时为了使结构清晰,非回转形 成的凸模也可以不画剖面线。
2)模具装配图的特殊画法
①拆卸画法 为了使装配 图中的某些部分 表达得更清楚, 可假想沿某些零 件的结合面剖切 或将某些零件拆 卸后绘制,需要 说明时可加注 “拆去××× 等”。
模具工作时,毛坯由一个挡料销和两个导料 销定位,上模下行,卸料板首先与毛坯接触并压 紧毛坯。上模继续下行,橡胶被压缩,凸凹模外 形轮廓作用于凹模,完成毛坯的落料,同时,冲 孔凸模作用于凸凹模的内孔,冲孔废料被推下, 经下模座的漏料孔落出,完成冲孔。当上模上行 时,原来被压缩的橡皮弹性得到恢复,卸料板依 靠橡皮的弹性把卡在凸凹模外形轮廓上的工件退 出。当上模上行至上止点时,打杆作用于推块, 卡在凹模中的冲件被顶出。至此,完成一次冲裁。
模具视图主要用来表达模具的主要结构形状、 工作原理及零件间的装配关系。视图的数量一般 采用主视图和俯视图两个,必要时也可增加其他 视图。模具装配图的主视图通常按模具正对操作 者的闭模状态绘制(如果是注塑模必须是处于闭 合状态或接近闭模状态;冷冲模按闭模画出,也 可一半处于工作状态,另一半处于非工作状态), 主视图的表达方法以剖视为主,重点表达凸凹模 在闭模时的工作状态及模具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 系和连接关系。
任务一 绘制冷冲压模具装配图
一、 任务描述
在模具工业中,无论是新产品的设计、原产 品的改造或仿照,一般都应先画出装配图,再由 装配图拆画零件图;在模具制造过程中,要根据 装配图把制造出来的零件装配成装配体;在模具 的使用过程和技术交流中,要根据装配图了解其 性能、工作原理、使用及维修方法等。因此装配 图是工业生产和技术交流的重要技术文件。现以 图-冷冲模直观图为例,讲解绘制模具装配图的方 法与步骤。

模具图面2D标注规范

模具图面2D标注规范

材料和热处理状态标注
材料
标注每个零件所使用的材料,如“45#钢”、“P20塑料”等,以便了解其机 械性能和加工特性。
热处理状态
标注零件的热处理状态,如“淬火”、“回火”等,以及热处理后的硬度要求 ,以确保零件的机械性能。
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标注
公差
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标注适当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以确保零件的加工精度 和装配要求。
定义与术语
模具图面
表示模具结构、零件、装配关系的图纸。
2D标注
使用二维平面图形进行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等 标注的方法。
术语解释
根据行业标准和惯例,对模具图面2D标注规范中 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统一规定。
02
模具图面2D标注基本规则
线性尺寸标注规则
01
线性尺寸应标注在加工 或测量时容易测量的位 置,并尽量标注在视图 的外侧。
02
尺寸线应与所标注的轮 廓线平行,尺寸界线应 与对应的轮廓线相切或 重合。
03
箭头应指在尺寸界线上, 不允许箭头指向被标注 的轮廓线。
04
尺寸数字应按标准字体 书写,并应遵循标准单 位的规定。
角度标注规则
01
02
03
04
角度标注应标注在能够准确反 映加工或测量所需的角度位置

角度尺寸线应绘制成圆弧形, 角度界线应与对应的角度线相
表面粗糙度
根据零件的表面要求,标注适当的表面粗糙度值,以指导加工过程中表面质量的 控制。
其他技术要求和注释
技术要求
标注零件的特殊加工要求、检验要求、 焊接要求等,以确保零件的制造质量 和性能。
注释
在图纸上添加必要的注释,以解释图 纸中的某些细节、特殊要求或注意事 项,帮助制造人员更好地理解图纸。

第二节 注塑模具装配图的习惯画法和规定要求.

第二节   注塑模具装配图的习惯画法和规定要求.

第二节注塑模具装配图的习惯画法和规定要求一.模具图中的画法主要按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规定绘制,考虑到模具图的特点,允许采用一些常用的习惯画法.1.实心零部件、紧固件,均按不剖绘制。

2.两相邻的接触面规定只画一条线,但当两相邻零件的基本尺寸不相时,即使间隙很少,也须画出一条线。

3.两相邻零部件的剖面线的倾斜(45°)方向应相反。

4.模具装配图的布局一般主视图在左上角。

习惯上把动模作为俯视图。

在俯视图中可绘制动模和定模各一半的视图(需要时再绘制其他视图)。

5.塑件(红色表示)绘制成剖视图或断面图,并作剖面线,动、定模等可以不作剖面线。

6.外形倒角可以不绘制。

7.有装配间隙应绘制双线。

8.视图右下角(最好的右下角)或左下角为基准角,并以偏移的导柱孔为基准角(并按图1−9画上基准角符号)。

9.在模具中,大多数习惯采用简化画法画绘制弹簧,用双点划线表示.当弹簧个数较多时,在俯视图中可只绘制一个,其余只绘制窝座示意。

10.直径尺寸大小不同的各组孔可用涂色、符号、阴影线区别。

11.同一规格、尺寸的内六角螺钉和圆柱销,在模具总装配图中的剖视图中可各画一个,引一个件号,当剖视图中不易表达时,也可从俯视图中引出件号。

内六角螺钉在俯视图中用双圆表示(螺钉头外径和窝孔),圆柱销在俯视图中用单圆(并在1/4圆内图黑)表示,当剖视位置比较小时,螺钉和圆柱销可各画一半。

在总装配图中,螺钉过孔一般情况下要绘制出。

12.当螺钉、定位销零件用虚线表达时,不能用为件号引出线,可在其中心线处绘制引出线。

13.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GB/T 4458. 2一1984)具体要求(1)基本要求1) 装配图中所有的零、部件都必须编写序号,通常有两种方法:①将装配图中所有零、部件包括标准件在内,按一定顺序编号(图a)。

②将装配图中所有标准件的标记注写在图上,而将非标准件按一定顺序编号(图b)。

③装配图中序号编排的基本要求见图7-1。

钣金件图纸画法与规定

钣金件图纸画法与规定

钣金件图纸画法与规定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钣金件图纸画法与规定1.目的规范钣(零)件图的图面画法,达到钣(零)件图绘制的快速统一.2.图面要求2.1钣件图和零件图都必须用第一角投影法绘制。

不允许第三视角图纸下发车间使用,除非客户的图纸是很难转化的图片格式或PDF档案格式,但必须清晰注明第三角视图,否则一律按照第一角执行。

2.2钣件图中孔的画法遵照国标画法及相关规定。

2.3一张图面一般只能表达一块模钣,同一功能模钣(或垫脚)分成几部分时,画在同一张图中,图框中零件数量栏填写总的件数(例垫脚有几支填几).另外在视图的正下方进行编号以示区分,如CC-1,CC-2……等.如果几部分材质不同的话还需在编号的下方注明”材质:***”,如几部分材质相同就只需在图框标题栏中材质栏填写即可.2.4钣件图中如有多个钣件(或零件)共享的情况,则必须把共享的零件(可缩小)拷贝到钣件图的侧面,并在拷出的视图正下方注明零件的编号.一般异形的零件编号在前,共享零件编号最后,圆形零件居前两者之间.2.5平板零件图中一般只画零件的俯视方向视图(作为主视图),表达不清楚的部分进行局部剖视.2.6零件图以表达清楚为原则,主视图一般从模钣图中直接拷贝出来,不要旋转和镜射,特殊情况除外,绝对禁止将拷贝出来的视图放到其它视图的位置.主视图下方的正视图和右方的右侧视图依表达的需要,确定是否要画.纯粹圆冲子和圆入块类零件可只画一个轴向断面图,投影为圆的视图可以不画.2.7钣金件的技术要求,涉及材质,厚度,不允许接刀痕、压伤、划伤、毛刺等外观规定,并涉及相应的表面处理,检验标准等规定。

2.8对于多道折弯的零件,压铆、抽芽孔等数量多的孔位零件,压铆孔(或抽芽孔)采用“A”符号标注所有相同的孔,不同的压铆类型如螺母多种,螺柱多种规格,采用“A”“B”“C”等不同符号在图面标注清楚相应规格的数量,避免员工压错。

模具工程图的绘制及参考图纸

模具工程图的绘制及参考图纸

模具图中的画法主要按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规定,考虑到模具的特点,允 许采用一些常用的习惯画法。 同一规格、尺寸的内六角螺钉和圆柱销,在模具总装配 图中的剖视图中可各画一个,引一个件号。当剖视图中 不易表达时,也可从俯视图中引出件号。内六角螺钉和 圆柱销在俯视图中分别用双圆(螺钉头外径和窝孔)及 单圆表示,当剖视图位置比较小时,螺钉和圆柱销可各 画一半。在总装配图中螺钉过孔一般情况下要画出。
设计绘图顺序
模具装配图的 布置
三、模具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1、用主视图和俯视图表示模具结构。主视图上尽可能将模具的所有 零件画出,或采用全剖视或阶梯剖视。 模具装配图的 2、在剖视图中所剖切到的凸模和顶件块等旋转体时,其剖面不画剖 绘图要求 面线;有时为了图面结构清晰,非旋转体的凸模也可不画剖面线。 3、府视图可只绘出动模或动、定模各半的视图。需要时再绘一侧视 图以及其它剖视图和部分视图。
内六角螺钉和 圆柱销的画法
弹簧窝座及圆 柱螺旋压缩弹 簧的画法
直径尺寸大小 不同的各组孔 的画法
习惯采用简画画法画弹簧,用双点划线表示,当弹簧个 数较多时,在俯视图中可只画一个弹簧,其余只画窝座
直径尺寸大小不同的各组孔可用涂色、符号、阴影线区 别。
项目实施:灯座的装配图、零件图
图12-1 灯座模具装配图
模具装配图 上的塑件图
三、模具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模具装配图 的技术要求
在模具总装配图中,要简明注明对该模具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技术条件。 技术条件包括:所选设备型号、模具闭合高度、防氧化处理 、模具编号、刻字、标记、油封、保管等要求,有关试模及检 验方面的要求。 1、模具闭合尺寸、外形尺寸、特征尺寸(与成型设备配合的 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在成型设备上螺钉孔中心距)、极限 尺寸(活动零件起止点)。 2、编写明细表 标题栏和明细栏放在总图右下角,若图面不够,可另立一面, 其格式应符合国家标准。

模具总装配图、零件图

模具总装配图、零件图

塑料成型工艺 与模具设计
模具总装配图的绘制方法
(3)校对、审图后用计算机出图 2)审图 审核模具总装图、零件图的绘制是否正确,验算成型零件的工 作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尺寸等。 3)打印出图 在所有校对、审核正确无误后,用计算机打印出图,或以 磁盘或联网的方式将设计结果送达生产部门组织生产。
此外,模具设计人员还应参加模具零件的加工、组装、试模、投 产的全过程才算完成任务。
塑料成型工艺 与模具设计
项目八 模具总装配图、零件图
一、模具总装配图的绘制方法
塑料成型工艺 与模具设计
任务引入
模具工程图是由总装配图、零件图两部分组成。要 求根据模具结构草图绘制正式装配图。所 绘制的装配图应能清楚地表达各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应有 足够说明模具结构的投影图及必要的剖面、剖视图。 还应画出工件图,确定模具材料、填写零件明细表和提出技 模具总装配图的绘制方法
(2)主要零件图的绘制 由模具总装图拆画零什图的顺序为: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
先成型零件,后结构零件。 1)图形应按需要选择适当比例绘制,要求视图选择合理,投影正确, 布置得当,图形清晰。 2)标注尺寸要统一集中、有序、完整。 3)根据零件的用途,正确标注表面粗糙度。 4)填写零件名称、图号、材料数量、热处理、表面处理、硬度及图形 比例等内容。 (3)校对、审图后用计算机出图 1)校对 以自我校对为主,校对的内容是:模县及其零件与塑件图纸 的关系,成型收缩率的选择,成型设备的选用,模具结构的确定等。
塑料成型工艺 与模具设计
塑料成型工艺 与模具设计
模具总装配图的绘制方法
(1)模具总装图的绘制 1)尽可能按l:l比例绘制,并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2)绘制时先由型腔开始绘制,主视图与其它视图同时画出。为了更好 地表达模其中成型塑件的形状、浇口位置等,在模具总图中俯视图上, 可将上模(或定模)拿掉,而只画出下模(或动模)部分的俯视图。 3)模具总装图应包括全部组成零件,要求投影正确,轮廓清晰, 4)通常,将塑件零件图绘制在模具总装图的右上方并注明名称、材料、 收缩率、制图比例等。 5)按顺序将全部零件的序号编出,并填写零件明细表 6)标注技术要求和使用说明,标注模具的必要尺寸(如外形尺寸、装配 尺寸、闭合尺寸等)模具的技术要求的内容通常是:模具装配工艺要求, 使用及装拆方法,试模及检验要求等。

模具设计图纸管理制度

模具设计图纸管理制度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使模具图及相关文件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

2、范围由本公司模具课所绘制塑模/冲模等设计图面规范。

3、定义无4、职责4.1文控:负责所有图面的管制及发行。

4.2模具课:4.2.1工程师:负责模具图面设计绘制及要求制定。

4.2.2部门主管:负责图面审核及存档资料稽核监督。

5、内容及要求5.1塑模AUTOCAD图档底色及图层设置如下:5.1.1图档底色设定为黑色。

5.1.2图档图层设置如表一所示:如有特殊情况,工程师可自行增加图层,但线型、颜色与宽度须与表一所定规格为一致。

5.1.3宽则由工程师视实际状况而定之。

5.1.4.1模胚图图号用001表示5.1.4.2组装图图号:母模组立图图号用ASM-F表示;公模组立图图号用ASM-M 表示;滑块组立图图号用ASM-S表示。

5.1.4.3母模模仁按F01.F02.F03...顺序依次取图号5.1.4.4公模模仁按M01.M02.M03...顺序依次取图号5.1.4.5滑块模仁按S01.S02.S03...顺序依次取图号5.1.4.6资料夹:资料夹名称以模号与产品命名【如TMA001(SATA7P)】,内可分2D模具图档、3D模具图档、产品图档及其它相应资料(必要时再建子资料夹)。

5.2冲模AUTOCAD图档底色及图层设置如下:5.2.1图档底色设定为黑色。

5.2.2图档图层设置如表一所示:如有特殊情况,工程师可自行增加图层,但线型、颜色与宽度须与表一所定规格为一致。

5.2.4.1模号编写请参考《五金模具编号一览表》5.2.4.2模具图档需含以下文件:➢总图;➢模板图(需完整标数);➢零件图(除光学研磨、线割部分外需完整标数,光学研磨、线割部分需标注外形尺寸);➢备料图;➢标准件图;➢料带图;➢装配图;➢零件BOM表;5.2.4.3零件件号编写规则:如A-D09B➢其中A代表此零件为生产料号A的零件;(也就是说:用于生产料号A的零件则零件号以A;开头用于生产料号B的零件则零件号以B开头;用于生产料号C的零件则零件号以C开头;依此类推……);➢其中D代表此零件用于下模板;(注用于脱料板为S,用于公夹板为P);➢09代表此零件为第09工站的零件;➢B为此工站的零件序顺号。

模具装配图的画法

模具装配图的画法

模具装配图的画法模具装配图的画法模具装配图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反映模具的基本构造,表达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包括位置关系和配合关系。

从这个目的出发,一张模具装配图所必须达到的最基本要求为:首先,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或部件)不能遗漏,不论哪个模具零件,装配图中均应有所表达;其次,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位置及与其他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应明确。

在模具装配图中,除了要有足够的说明模具结构的投影图、必要的剖视图、断面图、技术要求、标题栏和填写各个零件的明细栏外,还应有其他特殊的表达要求。

模具装配图的绘制要求须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现总结如下:⑴ 总装图的布图及比例。

① 应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图纸幅面和格式的有关规定(GB/T14689—2022)。

② 可按模具设计中习惯或特殊规定的制图方法作图。

③ 尽量以1:1的比例绘图,必要时按机械制图要求的比例缩放,但尺寸按实际尺寸标注。

④ 模具总装图的布置方法如图1-72所示。

(a)冲压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b)塑料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图1-72 模具总装图的布置方法⑵ 模具设计绘图顺序① 主视图。

绘制总装图时,应采用阶梯剖或旋转剖视,尽量使每一类模具零件都反映在主视图中。

按先里后外、由上而下,即按产品零件图、凸模、凹模的顺序绘制,零件太多时允许只画出一半,无法全部画出时,可在左视图或俯视图中画出。

② 俯视图。

将模具沿冲压或注射方向“打开”上(定)模,沿冲压或注射方向分别从上往下看“打开”的上(定)模或下(动)模,绘制俯视图。

主、俯视图要一一对应画出。

③ 左、右视图。

当主、俯视图表达不清楚装配关系时,或者塑料模具以卧式为工作位置时,左、右视图绘制按注射方向“打开”定模看动模部分的结构。

⑶ 模具装配图主视图的要求。

① 在画主视图前,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然后选用合适的比例作图。

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他视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50~60mm的空白。

② 主视图上应尽可能将模具的所有零件画出,可采用全剖视图、半剖视图或局部视图。

模具设计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

技术工程部
项目启动会 议
二 模具设计工作流程
设计主管
设计评审
设计工程师
CNC编程
组织议定方案
工艺结构评审
3D分模设计
2D结构设计
方案校对
审核、检查
NG
OK
修正检讨
图纸列印及 存档
存档保存
CNC接收3D
模具制作
确认接收 图纸
2.1 内部加工图纸发放流程
设计 科
2D图纸设计
品 质 科 编 程 科 制 造科
工艺螺丝孔
4.6.9 为了便于配模的方便,模板四 个角加工出撬模角,大小按模架而 定,深度为3-5MM。
撬模角
3-5MM
4.6.10 模具地侧有水管、弹簧、油压缸 等,需要设计保护脚。
所有模具地侧设 计¢50*60保护 脚,若有油缸保护 脚长度根据油缸
长度确定
4.6.11 顶出位置及拉杆牙符合机台要求
4.6.18 压铸模具排位设计
依据成品尺寸确认模仁及模座之 大小是否合适。仔细分析成品图 及开模检讨资料。成品图需加缩 水、镜射后,方可放入模具图中, 成品基准,需标示在模具图上, 并注明与模具中心尺寸大小。绘 草图检讨。
1)A取值一般为65---80MM, 如有滑块为100MM左右;
2)成品尺寸〈150X150;C〈20MM, 则B取值一般为35---40MM,D取 值一般为40-50MM。
1. 接受客户产品图进行初步的评审,产品问题点提出,确 认模具结构。
2. 3D图档转换为2D图档。 3. 2D图乘缩水(附常用材质缩水)再镜像后,根据提供的
资料确认模具的穴数和排位。
常用材料缩水率对应表(仅供参考)
材质
缩水率

模具设计图纸标准

模具设计图纸标准

2D图详解-----模具机械制图2D详解12D的認識1. 工程圖是一門工程語言,應用廣泛性。

不同國家針對不同應用范圍有不同的工業標準。

在模具廠用到機械制圖,主要有組立圖、零件圖、與BOM表。

2.工程圖的表達(1) 圖紙的規格A0(841×1189)、A1(594×841)、A2(420×594)、A3(297×420)、A4(210×297)A0折一半後變為A1,A1折一半後變為A2,A2折一半後變為A3,A3折一半後變為A4。

2(2)圖框(將廠內的圖框放入並解釋)(3)標題欄(將廠內的標題欄放入並解釋)(4)BOM表(零件表)(將廠內的BOM表放入並解釋)(5)更正欄(將廠內的更正欄表放入並解釋)A0A1A2A3A433.工程圖面(1) 線型A.粗實線:可見輪廓線、圖框線。

B. 細實線:尺寸線、剖面線。

C.虛線:不可見線。

D. 點畫線:軸線、對稱中心線。

E. 雙點畫線:剖面符號線、坯料線。

45對稱中心線AA40尺寸線輪廓線剖面線軸線剖面線三視圖的投影關系﹕物體有長.寬.高三個方向的大小﹐通常規定﹕物體左右之間的距離為長﹐前后之間的距離為寬﹐上下之間的距離為高從圖可以看出﹐一個視圖只能反映物體兩個方向的大小﹐如主視圖反映墊塊的長和高﹐俯視圖反映墊塊的長和寬﹐左視圖反映墊塊的寬和高﹐由上述三個投影面展開過程可知﹐俯視圖在主視圖的下方﹐對應的長度相等﹐并且左右兩端對正﹐即主﹐俯視圖相應部分的邊接為互相平行的豎直線﹐同理﹐左視圖與主視圖高度相等并且對齊﹐即主﹐左視圖相應部分在同一條水平線上﹐左視圖與俯視圖均反映墊塊的寬度所以俯﹐左視圖對應部分的寬度應相等。

6根據上述三視圖之間的投影關系﹐可歸納為以下三條投影規律﹐(1)主視圖與俯視圖反映物體的長度---長對正﹕(2)主視圖與左視圖反映物體的高度---高平齊﹕(3)俯視圖與左視圖反映物體的寬度---寬相等“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的投影對應關系是三視圖的重要特性﹐也是畫圖與讀圖的依據。

第二节 注塑模具装配图的习惯画法和规定要求

第二节   注塑模具装配图的习惯画法和规定要求

第二节注塑模具装配图的习惯画法和规定要求第二节注塑模具装配图的习惯画法和规定要求第二节注塑模具装配图的习惯画法和规定要求一.模具图中的画法主要按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规定绘制,考虑到模具图的特点,允许采用一些常用的习惯画法.1.实心零部件、紧固件,均按不剖绘制。

2.两相邻的接触面规定只画一条线,但当两相邻零件的基本尺寸不相时,即使间隙很少,也须画出一条线。

3.两相邻零部件的剖面线的倾斜(45°)方向应相反。

4.模具装配图的布局一般主视图在左上角。

习惯上把动模作为俯视图。

在俯视图中可绘制动模和定模各一半的视图(需要时再绘制其他视图)。

5.塑件(红色表示)绘制成剖视图或断面图,并作剖面线,动、定模等可以不作剖面线。

6.外形倒角可以不绘制。

7.有装配间隙应绘制双线。

8.视图右下角(最好的右下角)或左下角为基准角,并以偏移的导柱孔为基准角(并按图1−9画上基准角符号)。

9.在模具中,大多数习惯采用简化画法画绘制弹簧,用双点划线表示.当弹簧个数较多时,在俯视图中可只绘制一个,其余只绘制窝座示意。

10.直径尺寸大小不同的各组孔可用涂色、符号、阴影线区别。

11.同一规格、尺寸的内六角螺钉和圆柱销,在模具总装配图中的剖视图中可各画一个,引一个件号,当剖视图中不易表达时,也可从俯视图中引出件号。

内六角螺钉在俯视图中用双圆表示(螺钉头外径和窝孔),圆柱销在俯视图中用单圆(并在1/4圆内图黑)表示,当剖视位置比较小时,螺钉和圆柱销可各画一半。

在总装配图中,螺钉过孔一般情况下要绘制出。

12.当螺钉、定位销零件用虚线表达时,不能用为件号引出线,可在其中心线处绘制引出线。

13.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GB/T 4458. 2一1984)具体要求(1)基本要求1) 装配图中所有的零、部件都必须编写序号,通常有两种方法:①将装配图中所有零、部件包括标准件在内,按一定顺序编号(图a)。

②将装配图中所有标准件的标记注写在图上,而将非标准件按一定顺序编号(图b)。

模具组装图绘制

模具组装图绘制

第四章模具组装图绘制第一节组装图绘制前的准备塑料模具组装图,通常主要由“上模平面图”、“下模平面图”以及“侧面剖视图”构成,习惯上一般对于较小型的模具,都放在同一张A1规格的图纸上,如果是属于较大型的模具,则采用更大的图纸或各视图分开绘制即可。

1、熟读成形品图纸当设计者接到成形品图纸要进行模具设计时,应该缜密地剖析各尺寸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尺寸的公差允许情况,特别是务必详细研究图纸的注解说明,因为有很多共性的要求并未在各尺寸中逐一注明,因为有很多其性的要求并未在各尺寸中逐一注明,通常这种注解大都位于图纸的标题栏的上方或者附近的适当部位。

图纸上未注明公差的尺寸,一般都以图纸附记的公差表的范围为准,如果图纸上并未附记上述公差表,则以行业认可通行的公差标准为准。

2、复制成形品图纸以备应用自客户手中得来的成形品图纸原件应该视为重要原稿,切勿直接作为厂内的加工流程用,以致日后污损或丢失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为此,必须用适当的方法复制若干份以备应用。

通常,A3(含)图纸规格以下可用影印机复制,A2(含)以上规格,如为透光纸类可采用晒图机,但如果是透光性差的普通纸质的话,则必须采用较为少见的大尺寸影印机复制。

通常,所需复制的份数如下:A、正面复制图面(1:1)1份。

设计单位存盘用(1:1)1份。

制造单位用B、反转复制图面(1:1)1份。

设计者使用前述B的反转复制图,是将原稿正面镜射反转再予以复制,制作方法是复制一张正面的透明复制图,再将此透明复制图的背面反转至正面后,再以晒图或影印的方式复制出来。

如果原稿本身的透光性良好,则没有必要制作透明复制图,只要直接反转再予以复制即可。

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模具上的一切成形部位的尺寸在模具图面上必须是这种状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复制图,最好统一缩放成1:1的比例,这在随后的模具设计过程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益处,尤其是采用手工绘图的设计者。

3、加注附加材料收缩率尺寸成形品在注射成形后,必然会根据一定的比率缩小,因此除了原有的尺寸值之外,必须要再预加一定的收缩比率,这样才能在注射成形后得到原成形品图纸所要求的制品。

钣金模具设计规范标准

钣金模具设计规范标准
1.2>.脱板螺丝分布与下模板类似.
1.3>.折弯块上之螺丝沉头孔尽量设计呈三角形分布.,并要打Φ12的固定销;下垫板限位槽深10.0MM,折弯块后要做挡块,如图
1.4>.螺丝沉头尺寸对照表
公称螺丝
M4
M5
M6
M8
M10
M12
M14
M16
攻牙底孔直径
Φ3.2
Φ4.3
Φ5.2
Φ6.7
Φ8.5
Φ10.5
15.0MM以上的冲头可用螺丝固定
3.0MM以上的U形冲头
三面挂台,或多点穿销固定方式
SKD11
15.0MM以上的冲头可用螺丝固定
3.0MM以上的7字形冲头
多点穿销固定方式
SKD11
15.0MM以上的冲头可用螺丝固定
3.0mm以上的其它异形冲头
可根据情况用挂台,或多点穿销的固定方式
SKD11
15.0MM以上的冲头可用螺丝固定
11.当模板在300以上时,上下模座板厚度要求在(50-60)MM之间;模板在300以下时,上下模座板厚度为45MM
12.上下模座板应根据实际需要,依据所使用机台的T型槽尺寸加工出U型沟槽;
13.上模冲子禁止烧焊单面挂台,釆用穿销时,穿销必须要充满避位槽;
14.圆形冲孔小于3MM以下时要釆用A型冲头,小于3MM以下的异型冲头要考量加补强,脱板上面铣避位,利用下部刀口尺寸线割导向;
3.0mm以下的其它异形冲头
根据其形状合理做补强
可根据情况用挂台,多点穿销的固定方式
SKD11
备注:冲头做补强时,脱料板必须用下图所示结构.
三.五金零件设计规范
3.1),模具上所有用到的辅助导柱必须设计在Ø38以上,(如图)

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绘制

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绘制

3. 技术要求 有关模具装配、安装、调试、保 管等方面的要求和应达到的技术指标,一般用 文字说明。
4. 模具零件的序号明细栏和标题栏
模具装配图中,应对每个不同模具零件编写序 号,并在明细栏中填写序号、代号、名称、数 量、材料、备注等内容。标题栏中应填写模具 的名称、比例、图号及设计、审核等人员的签 名。
1. 拆卸画法 为表达被遮挡的装配关系或其他零件,可假想 拆去一个或几个零件,只画出所要表达部分的 视图。
2. 沿结合面剖切画法 为表达模具的内部结构,可采用沿结合面剖切画 法。零件的结合面不画剖面线,被剖切的零件 一般都应画出剖面线。
3. 单独表达某个或几个零件 为表达模具零件的主要结构,可单独画出该零件或 几个零件的某一视图,但必须在被表示的视图附近 用箭头指明投影方向,在所画视图上方注出视图名 称。
6. 展开画法 为表达某些零件的重叠装配关系,如模具中的齿轮 齿条抽芯机构的多级传动,可假想将空间轴系按传 动顺序展开在一个平面上,画成剖视图,以表示齿 轮的传动顺序和装配关系。
7. 简化画法
在模具装配图中,零件的工艺结构,如小圆角、 倒角、退刀槽等可不画出;若干相同的零件组, 如螺纹紧固件等,可详细地画出一组,其余的用 点划线表示出中心位置;当剖切平面通过的某些 标准件或该部件已由其他图形表示清楚时,可按 不剖切绘制,如绘制滚动轴承时,允许画出对称 图形的一半,另一半只画出轮廓,并用粗实线画 出滚子的示意图即可。
2. 编写序号的注意事项 (1)引线间不能相交,也不能与剖面线平行,必要时可以将引线画成折
线,但是只允许转折一次,如图9-2所示。 (2)序号应按照水平或垂直方向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顺序排列整齐,
并尽可能均匀分布。
(3)一组紧固件以及装配关系清楚的零件组,可采用公共引线,如图93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图面绘制标准
一、图面管理规范
1、图面要求:视图配置以表达清楚为原则,一般有三个方向视图:
1)工程图作为主视图(包括尺寸标注、零件代号,局部视图等),注意表达清楚
所有零件,并编上零件代号,同一零件用同一代号表示,以免混淆(各零件画
法见下表)。

2)在主视图下方绘制俯视图,用以表示模板厚度及避位深度等在主视图上无法表
示的形状尺寸;
3)如有在主视图或俯视图上未能表达清楚的零件,可用侧视图表示。

(主视图表
3)材质:注明该模板的材质。

4)模板名称:注明该模板的中文名称。

5)图号:注明第几块模板和该工程模板总数,中间用“/”分隔(例:1/6)。

6)规格:注明该模板的规格尺寸(长*宽*厚)。

7)热处理硬度HRC:注明该模板的热处理等级。

8)单位:注明本图的尺寸单位,一般采用毫米(mm)表示。

9)设计:原始设计绘图者签名,电脑输入,汉字表示。

10)审核:审核者签名,一般为课级以上或其指定授权人。

11)制作人:模具制作者签名。

12)制作主管:模具课主管检查签名。

13)核准:由部门经理或总经理签核。

3、图层要求:
0模板外形,零件外形层
PART 零件图层
DIM 尺寸标注层
CENTER 中心线层
DASH 虚线层
TEXT 文本注解说明层
等等
二、结构图画法标准
1、结构图画法标准原则:
结构图图面要能正确、清楚地表达整副模具的主要结构,使整副模具更清晰明了
化。

2、标注要求:
结构图上应标注以下尺寸:模具总长,总宽,下模高度(包括顶料销),模板厚度,顶料销顶出高度和滑块行程,打板行程,打板高出模面高度等。

3、模板编号:
模具结构图上要在正或侧视图上对模板进行编流水号,从“01”开始,按从下到
上的顺序一次排列,编号要求从左到右保持水平,从上到下保持垂直。

三、工程图画法标准
1、工程图画法标准原则:
工程图图面要能正确、清楚地表达工程的工作内容和经过本工程冲压生产以后工
程样品的形状。

并能方便模具的加工、组立及制作。

2、图面要求:
1)主视图本工程之可见图元在0层,不可见图元在本工程的虚线层,非本工程可
见图元在相对应工程的实线层,不可见图元在相对应工程的虚线层。

2)侧视和局部视图中可见图元在0层,不可见图元在DISH层,影线在HATCH层。

3)本工程形成的不在同一个料带基本平面的小折、小凸等,要画出侧视图或局部
放大视图或局部剖视图,并标上详细的尺寸(可参照展开图画法标准);前面
工程形成的不在同一个料带基本的小折、冲凸等,必须用侧视图或局部放大视
图或局部剖剖视图准确的表达出形状、位置,可以不标尺寸。

4)本工程压线要画出线宽、压线冲子宽和表示压线位置及压线范围的线条,其中
表示压线位置的线放在中心线层,其它图元正面压线放在0层,反面压线放在
HIDDEN层.前面工程所做的压线在本工程的工程图中只需画出表示压线位置范
围的一条线,并将该线放在其所属工程对应的层(正面压线相应实线层,反面
压线相应虚线层).
5)画出切边冲子断面形状放在0层。

6)正面压字(印)放在0层,反面压字(印)放在HIDDEN层。

7)正、反面压毛边线均放在BURR层。

8)工程图中除圆孔外的所有圆元均需编辑成复(多意)线。

9)连续模的料带图中,本工步可见图元放在0层,不可见图元放在HIDDEN层;
前面工步的可见图元放在THINLINE层,不可见图元放在HIDDEN层。

10)局部视图和局部剖视图如使用放大比例时,必须采用双数比例,如1:2…等。

11)展开图中用来表示同一规格圆的小写英文字母(在圆的右上角)在工程图中必
须保留,不得删除。

12)各工程图一律按毛刺(边)面朝下绘制(实际画模时再镜射成与在模具中的实
际状态一致),但一定要在图框标题栏上方注明:“BUR DIRECTION OF PART
WHILE ACTUALLY PUNCHING:DOWN“(意思是:实际冲裁时工件的毛刺(边)
方向朝下)或“BURR DIRECTION OF PART WHILE ACTUALLY PUNCHING:UP”(意
思是:实际冲裁时工件的毛刺(边)方向朝上。

2、标注要求:工程图中应标注以下尺寸:
1)本工程冲压生产形成的尺寸,标注方法如下:
a.压线:标注压线的范围和压线的位置,并用引线注明压线方向。

b.压毛边线:标注压毛边线的范围,并用引线注明压毛边线的方向。

c.压字:用引线按顺序注明压字方向和字高等要求。

d.小折冲凸等标注详细的尺寸,并用引线注明方向。

2)最外形尺寸,素材尺寸,步距。

3)工程图中应在图框“BURR”栏中填写工程图反映的产品毛刺方向(因一律朝下,
故填“DOWN”).毛刺方向是指外形的毛刺方向,其上与下是针对展开图中的毛刺
面朝下定义的。

四、尺寸标注作业标准
1、标注总体原则及要求:
1)尺寸标注字高设定为2MM,图元较密集时尺寸标注可采用1.5MM字高(以上高
度为出图后的实际字高)。

2)标注颜色设定为3号号色(GREEN)或4号号色(CYAN)。

3)标注文字字体名称:STYLE NAME:STANDARD,对应文字档FONT NAME:TXT,
SHX宽高比系数WIDTH FACTOR:1.0。

4)标注形式的选折:根据零部件的功能要求,所需加工精度来选折标注形式,尺
寸公差±0.005时,标注小数点后两位,选UNIT2标注形式,尺寸公差要求±
0.10时标注小数后一位,选UNIT1标注形式。

5)常见孔的尺寸标注形式:
用UNIT1标注的孔:螺钉,等高套筒,顶料销,过孔,逃孔,穿线孔等。

用UNIT2标注的孔:导柱,固定销,定位销,坐标原点等。

6)视图一般采用1:1比例绘制(电脑档案里图元是1:1,实际出图后可以不是),
标注的尺寸值一般是计算机自动测量的值,不得用手改动编辑尺寸文字值。

7)局部放大视图采用双数倍,如2,4,6….
8)高度有严格要求的零件,使用坐标标注,并加上相关模板的代号,坐标原点所
在平面为模板与材料接触面。

9)坐标原点四个方向均须标出,尺寸线拉出模板轮廓外,如果孔的某一方向尺寸
线与0.00尺寸线重合,则该方向的标注形式和加工精度参照另一方向的标注形
式和加工精度;尺寸标注要整齐,拉到模板外的尺寸线画量平齐;不可出现尺
寸线与0.00尺寸线交叉的情况。

10)设计者在设定上,下公差或附加前后缀时,可自行更改DDIM对话框相应项,
但不得更改其它标准设定值。

2、常用图面尺寸标注步骤
第一步:插入图框,调整图框比例,使图面在图框内分布合理,(图框缩放比例优先系列:0.25,0.5,0.8,1,1.5,2,2.5,3,4,5,8,1*10n,1.5*10 n,
2*10 n,5*10 n)。

第二步:把标注尺寸层设定为当前图层,零件图用DIM层。

第三步:打开“DDIM”对话框,在“DIMENSION STYLE”栏内选取尺寸标注形式。

第四步:设定“DIMSCALE”和图框缩放比例一致;或在“DDIM”对话框中点取“EOMETRY”按钮,接著弹出“GEOMTRY”对话框,在此对话框“OVERALL SCALE”
栏内设定和图框缩放比例一致的数值。

第五步:进行尺寸标注。

五、注解说明作业标准
1、注解说明原则及要求
1)零件代号文字设定为2MM,注解文字设定为2.5MM,图元较密集时零件代号可
采用5MM字高,注解文字采用2MM 字高(以上高度为出图后的实际字高)。

2)注解说明文字颜色设定为3号号色(GREEN)或4号号色(CYAN)。

3)注解说明文字字体名称:STYLE NAME:TEXT,对应文字档FONT NAME:宋体,
SHX宽高比系数WIDTH FACTOR:1.0。

4)注解说明必须注明所有零件的数量、尺寸大小、方向、高度及加工方式。

5)注解说明应放在模具主视图的右侧,标题栏的上方。

不能超出图框范围。

2、常用注解说明步骤
第一步:把注解说明层设定为当前图层,注解说明用TEXT层。

第二步:打开“DTEXT”对话框,在“TEXT STYLE”栏内选取文字形式。

第三步:在“DTEXT”对话框中点取“TEXT”文本格式按钮,将当前文本格式设定为“宋体”,再点取“APPLY”应用按钮。

第四步:进行注解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