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13化痰止咳平喘药1123

合集下载

20种化痰药与13种止咳平喘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

20种化痰药与13种止咳平喘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

33种化痰止咳平喘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序号类别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彩图1化痰药半夏半夏分布区域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道地产区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以四川产量大、质量好。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2化痰药天南星南星、白南星、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分布区域1、天南星分布河北,河南、广西、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

2、异叶天南星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江苏、讧西、湖北、四川、陕西等地。

3、东北天南星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为植物天南星科,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

3化痰药制白附子制白附子分布区域分布于河北、山东、吉林、辽宁、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至西藏南部。

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的炮制品4化痰药芥子芥菜子、青菜子、黄芥子分布区域1、芥菜:原产中国,为全国各地栽培的常用蔬菜。

2、油芥菜:原产关洲,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十字花科植物芥菜及油芥莱的种子。

5化痰药瓜蒌乐清、老鸦瓜分布区域1、栝楼:分布于华北、中南、华东及辽宁、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

2、中华栝楼:分布于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江西、湖北西南部,四川东部、贵州、云南东北部。

道地产区主产于河北、河南、安徽、浙江、山东、江苏等地。

葫芦科属植物栝楼和双边栝楼的成熟果实。

6化痰药川贝母虻、黄虻、莔、贝母、勤母、药实分布区域1、川贝母: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暗紫贝母:分布于四川、青海。

3、棱砂贝母: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地。

4、甘肃贝母:分布于四川甘肃、青海。

道地产区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

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鳞茎。

7化痰药浙贝母浙贝、大贝、象贝、元宝贝、珠贝分布区域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和湖南。

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道地产区原产于浙江象山,现主产于浙江鄞县。

此外,江苏、安徽、湖南、江西等地亦产。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知识点: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知识点: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知识点:化痰止咳平喘药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知识点:化痰止咳平喘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包括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的.药物称为化痰药,能缓和或制止咳嗽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知识点:化痰止咳平喘药,希望对大家考试有所帮助。

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含义:◇化痰药:祛痰、消痰,治痰证◇止咳平喘药:制止、减轻咳嗽、喘息◆性能特点:◇性味:温、凉◇归经:肺◆功效应用:◇化痰:痰证●痰阻于肺:咳喘痰多●痰蒙心窍:癫痫、昏厥●痰蒙清阳:眩晕●痰扰心神:夜寐不安●肝风夹痰:中风、惊厥●痰阻经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火互结:痰核、瘰疬、瘿瘤●痰凝肌内、流注骨节:阴疽流注◇止咳平喘:咳嗽、喘息(外感、内伤)◇分类●化痰药:○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运用配伍◇药证相符◇癫痫、惊厥、眩晕、昏迷:配平肝息风、开窍、安神药◇常相互配伍:咳喘多夹痰,痰多易咳嗽◇常配健脾燥湿药、理气药◇外感:配解表散邪药◇火热:配清热泻火药◇里寒:配温里散寒药◇虚劳:配补虚药◇痰核、瘰疬、瘿瘤:配软坚散结药◇阴疽流注:配温阳通滞散结药◆使用注意◇药性温燥者刺激性强,痰中带血慎用◇表证咳嗽,不宜单止咳,宜疏解清宣第一节温化寒痰药◆性能特点:◇性味:辛、苦,温燥◇归经:肺、脾、肝◆功效应用:◇温肺祛寒、燥湿化痰:寒痰、湿痰证●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腻●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配伍方法:◇常配健脾燥湿药、理气药◆使用注意:◇性偏温燥,不宜热痰、燥痰证天南星、禹白附禹白附:辛、甘,温。

有毒。

归胃、肝经。

天南星:苦、辛,温。

有毒。

归肺、肝、脾经。

◆共同点:辛温燥烈有毒◇祛风痰、止痉:风痰证中风,惊风、癫痫,破伤风◇散结消肿:痈疽、痰核、瘰疬、毒蛇咬伤◇注:●毒性大,生品宜外用,内服宜制用●孕妇忌用◆不同点:◇禹白附:升散上行,兼止痛:○痰厥头痛、眩晕◇天南星:燥湿化痰:寒痰、湿痰咳嗽半夏、天南星半夏:辛,温。

执业中药师辅导精华——中药学第13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执业中药师辅导精华——中药学第13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执业中药师辅导精华——中药学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凡具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为化痰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合之则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本类药或辛或苦,或温或寒,多人肺经,辛开宣散,苦燥降泄,温化寒清,主能宣降肺气、化痰止咳、降气平喘,部分药物分别兼有散寒、清热、散结、润肺等作用。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或痰饮喘息,或因痰所致的瘰疬瘿擅、阴疽流注、癫痫惊厥等。

本类药分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两类。

其中化痰药因药性不同,又有温化寒痰与清化热痰之区别。

温化寒痰药性多温燥,具有温肺散寒、燥湿化痰之功,主治寒痰、湿痰证,还可用于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等;清化热痰药性多寒凉,具有清热化痰之功,主治热痰咳喘,以及由痰所致的瘰疬瘿瘤、癫痫惊厥等。

止咳平喘药虽或寒或热,或偏于止咳。

或偏于平喘,或兼而有之,但总有止咳平喘之功,主治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喘息之证。

临床应用时,因咳、痰、喘不仅常常并见,还相互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为病,故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常相互配合使用。

其次,应根据病因及兼证的不同,作适当配伍。

如兼有表证者,配解表药;兼里热者,配清热药;兼里寒者,配温里药;属虚劳咳喘者,配补虚药。

再如癫痫惊厥者,配镇惊安神、平肝息风药;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药;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

又因痰易阻滞气机,故常与理气药配伍同用。

温化寒痰药药性温燥,不宜用于热痰、燥痰;清化热痰药药性寒润,不宜用于寒痰、湿痰;刺激性较强的化痰药,不宜用于咳嗽兼有出血倾向者,以免加重出血;麻疹初起兼有表证之咳嗽,应以疏解清宣为主,不可单用止咳药,忌用温燥及具有收敛性的止咳药,以免影响麻疹透发;脾虚生痰者,应配健脾燥湿之品,以标本兼治。

第一节化痰药半夏【来源】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性味归经】辛,温。

有毒。

归脾、胃、肺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温燥,主人脾胃,兼入肺经,有毒而力较强。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ppt课件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ppt课件
ppt课件 26
白附子
来源:天南星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 块茎。
ppt课件
27
白附子
其性上行,善祛头面风痰,治头面风瘫要 药
ppt课件
28
白附子
性能: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 燥温化痰, 祛风止痉, 解毒散结。
ppt课件
29
白附子
主治: 1. 痛及偏头痛等。本品既能够燥湿化痰,又 有祛风止痉的作用。治风痰壅盛,抽搐或
ppt课件 22
天南星
主治: 1.湿痰、寒痰证(顽痰证)。本品功能燥湿化 痰,温燥之性胜于半夏。常与陈皮、半夏、茯芩、 枳实等药配伍,以治痰湿壅滞所致的咳痰多稀薄、 苔腻胸闷等证,如导痰汤;如属肺热咳嗽,咯痰 黄稠,亦可配伍黄芩、瓜蒌等清热化痰之品。 2.风痰眩晕、中风。本品有祛风止痉之效,又 能燥湿化痰,尤善除经络风痰,半夏、白附子- 青州白丸子;中风,用生川乌、生附子、木香为 散,生姜煎汤送下-三生饮。
ppt课件
25
半夏、天南星
两药均辛温有毒,燥湿化痰,均为治湿痰、寒痰 要药。外用均能消肿止痛、用治痈疽肿痛、瘰疬、 毒蛇咬伤。 半夏:主归脾胃,善除脾胃湿痰,还能降逆止呕, 为止呕要药。并能消痞散结,治胸脘痞闷,梅核 气等证。 天南星:主归肝经,温燥之性强于半夏,善治顽 痰。又善走经络祛风痰而止痉。故又为祛风痰要 药。常用于半身不遂、破伤风等。
ppt课件 14
半 夏
2.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本品既能燥湿以化痰,又能降逆以和胃。为止呕 之要药。长于治疗寒饮呕吐,常与生姜同用,如 小半夏汤。 本品又可用于多种病证的呕吐,若胃虚不纳,反 胃呕吐者,配补气和中的人参、白蜜-大半夏汤; 治胃如大半夏汤以之配人参、白蜜,治胃虚呕吐; 如半夏厚朴汤。治胃热呕吐,与清热降逆的黄连、 竹茹、橘皮-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治妊娠呕吐, 人参、干姜-干姜人参半夏汤,或配伍苏梗、砂 仁理气安胎。

3.13.113.1化痰止咳平喘药概述

3.13.113.1化痰止咳平喘药概述

学习结束
Hale Waihona Puke 适应证寒痰证 湿痰证
清化 苦寒
肺脾 清热化痰,部 热痰证
热痰药 部分甘润
分润燥化痰 燥痰证
止咳 辛苦

平喘药 寒温有别
降气宣肺平喘 咳喘证 (外感 内伤)
概述
【使用注意】 1.注意选择配伍:健脾燥湿药、理气药 治寒痰、湿痰,不宜用清化热痰药; 治热痰、燥痰,不宜用温化寒痰药。 2.麻疹初起之咳嗽,一般清宣肺气为主, 不宜用止咳药。 3.咳喘兼咯血者,忌用辛温燥烈而有刺激 性的化痰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概述
【含 义】 ➢ 化痰药:具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 ➢ 止咳平喘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
息的药物
化痰止咳平喘药
概述
【适应证】 1. 痰证 痰阻于肺、痰蒙心窍、痰蒙清阳 肝风夹痰、痰阻经络、痰火互结 2.咳嗽和喘证(外感、内伤)
概述
【分 类】
分类
性味
温化 辛苦温 寒痰药
归经
功效
肺脾 温肺祛寒,燥 湿化痰,部分 消肿止痛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化痰止咳平喘药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化痰止咳平喘药

常用单味中药——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或痰饮喘息,或因痰所致的瘰疬瘿瘤、阴疽流注、癫痫惊厥等。

瘿瘤:指颈部结喉处有肿块突起,或大或小,或单侧或双侧,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或因水土失调,痰气搏结所致。

瘰疬:指颈侧颌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

多由肺肾阴虚,虚火内灼,炼液为痰,结于颈部,或因外感风火时毒,夹痰结于颈部所致。

第一节化痰药半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病证】(1)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2)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3)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天南星【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主治病证】(1)顽痰咳嗽。

(2)风痰眩晕,中风口眼歪斜,癫痫,破伤风。

(3)痈疽肿痛,瘰疬痰核。

芥子【功效】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1)寒痰咳喘,悬饮胁痛。

(2)痰阻经络之肢体关节疼痛,阴疽流注。

疽”为发于肌肉筋骨间之疮肿,其漫肿平塌,皮色不变,不热少痛者为“阴疽”;“流注”指毒邪流走不定而发生于较深部组织的一种化脓性疾病。

比如骨髓炎,肛瘘,深部感染等等。

桔梗【功效】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主治病证】(1)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咽痛音哑。

(2)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

旋覆花【功效】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主治病证】(1)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痰饮蓄结之胸膈痞闷。

(2)噫气,呕吐。

噫气乃口反食气之病。

又名嗳气,为胃中之浊气上逆,经食道而由口排出之气体。

瓜蒌孤闻寡陋【功效】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消肿散结,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1)肺热咳嗽、痰稠不易咳出。

(2)胸痹,结胸。

(3)乳痈肿痛,肺痈,肠痈。

(4)肠燥便秘。

川贝母【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痈。

【主治病证】(1)肺热咳喘,外感咳嗽。

(2)肺燥咳嗽,肺虚久咳,阴虚劳嗽。

(3)痰热或火郁胸闷,瘰疬,疮肿,乳痈,肺痈。

中药学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温化寒痰药1、半夏、旋覆花半夏找塘泥藕,削皮三节,外总统。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脏腑之湿痰+陈皮性温,有毒,反乌头旋覆花—降气化痰,降逆止呕性温,气逆呕恶,喘息+赭石2、天南星、禹白附南星与白附,澡堂去洁净同睹三姐夫,三姐总外行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散结性温,有毒顽痰阻肺,咳喘胸闷+半夏治风痰眩晕,中风及眼 斜禹白附—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止痛,解毒散结3、白前、前胡前前讲坛胡风热白前—降气化痰多辛苦,少辛散,不燥热,专入肺前胡—降气化痰,疏散风热辛散苦泻,微寒清凉注:前胡属清化热痰药4、皂荚、白芥子、猫爪草灶家去玩痰桶,窍开闭,去蜂,杀虫皂荚—祛顽痰,通窍开鼻,祛风杀虫白芥子闻飞毯,立即上街铜锣敲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猫爪画檀扇,姐姐肚笑肿猫爪草—化痰散结诶,解毒消肿(二)清化热痰药1、川贝母、浙贝母、瓜蒌贝母瓜蒌清热痰穿背任课八中这被爸用瓜-宽胸蒌-篓-靶场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性微寒,清润之品肺燥咳嗽,肺虚久咳,劳嗽+知母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痈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2、竹茹、竹沥、天竺黄三竹清热痰竹茹竹-清热化痰茹-吃饭只藕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性微寒,凉血止血善治肺胃胆经之热竹沥竹-清热豁痰沥-定立窍竹沥—清热豁痰,定惊利窍天竺黄竺-清热化痰黄-清心定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为治小儿痰热惊风之要药3、马兜铃、胖大海、罗汉果马兜铃、胖大海,清肺化痰马兜铃马-清肺化痰兜-止咳平喘铃-清场小纸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胖大海胖-清肺化痰大海-淹开音唱胖大海—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清宣与润降并举—二向性罗汉大海咳罗汉果—清肺化痰,止咳,利咽,润肠通便注:马兜铃、罗汉果属止咳平喘药4、海蛤壳、海浮石海哥倾肺话,但愿见三姐,浮石林海蛤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海浮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5、昆布、海藻昆布海藻对,笑谈软件税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6、桔梗、黄药子、前胡姐跟选飞去谈燕龙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消脓黄药师贪霸小鹰死黄药子—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为治瘿瘤要药,有毒,肝病患者忌服7、瓦楞子、礞石瓦楞小坛软煎鱼,爸直酸直痛瓦楞子—消痰软坚,化瘀散结,制酸止痛梦石坠潭下,气瓶杆震惊礞石—坠痰下气,平肝镇惊(三)止咳平喘药1、桑白皮、葶苈子、苦杏仁、紫苏子桑皮亭里写,飞船里睡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宣肺,有小毒,宜于咳喘兼便秘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善治痰壅咳喘2、百部、紫菀、款冬花百部紫菀款冬花,润肺止咳百部杀。

中药药理学课件之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药理学课件之化痰止咳平喘药
阳气,治疗诸阳虚证。 2. 白附子为化湿痰、祛风痰的常用药,是治疗风痰
阻络之口眼歪斜的要药,并能解蛇毒。
学习文档
白附子与蔓荆子治头面之疾的区别
相同点:二药均善于上达头面,祛风 邪,治疗头面风病。
不同点: 1. 白附子重在祛头面风痰,治疗中风口
眼歪斜。 2. 蔓荆子重在祛头面风热,治疗风热上
攻之头痛、眩晕等。
学习文档
白附子
功效
燥湿化痰
息风止痉 解毒散结
主治
特点:祛风痰。 应用:①中风痰壅,口眼涡斜;②风痰壅盛 所致的惊风、癫痫、抽搐。 特点:其性上行,尤治头面部诸疾。 应用:①破伤风; ②痰厥头痛、眩晕。
特点:鲜品捣烂外敷可消肿解毒。 应用: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等。
学习文档
附子与白附子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两药均能止痛,治疗痹证; 同中之异: 1. 附子善治寒湿痹痛, 2. 白附子善治风湿痹痛。 不同点: 1. 附子为回阳救逆要药,长于治亡阳证,又能补壮
消肿散结 特点:可熬膏外用。
应用:痈肿未溃者。
学习文档
附:皂角刺, 辛、温。 功能托毒排脓,活血消痈。
学习文档
旋覆花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线叶旋覆花或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
学习文档
旋覆花
【性味与归经】 辛、咸,温。 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学习文档
旋覆花
功效
降气化痰 行水
降逆止呕
主治
特点:辛降辛开,既能降气化痰平喘,又能消 痰行水而除痞满。
学习文档
三、使用注意
1. 凡内伤外感的病症,均能引起痰多 及咳嗽,治疗时应仔细分辨病因,进行 适当的治疗,例如有外感的配合解表药 同用,虚劳的配合补虚药同用;

中药学: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痰证
• 寒痰、热痰、燥痰、湿痰 • 痰阻于肺--咳喘痰多 • 痰蒙心窍--昏厥、癫痫 • 痰蒙清阳--眩晕 • 肝风夹痰--中风、惊厥 • 痰阻经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 痰火互结--瘰疬、瘿瘤
五、分类
温化寒痰药
• 半夏★ • 天南星 • 白附子 • 芥子 • 皂荚 • 旋复花 • 白前★
【临床应用】
3、消痞散结 本品味辛,能散能开而消痞散结。
心下痞证:配黄连、干姜等(半夏泻心汤)。 痰热互结的小结胸证:配黄连、瓜蒌(小陷胸汤)。 气滞痰凝的梅核气:配厚朴(半夏厚朴汤)。
【临床应用】
4. 外用消肿止痛 用于瘰疬痰核,痈疽肿毒, 毒蛇咬伤。
凝结痰湿之瘰疬瘿瘤:配海藻、浙贝等(海 藻玉壶汤)。 痈疽发背、无名肿痛、毒蛇咬伤:生品研末 调敷或鲜品捣敷、。
半夏
[来源]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地下块茎。 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 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 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 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 炮制后入药。
半夏
半夏
【性味与归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
2、止咳平喘药——各种咳嗽和喘息 缓和或制止咳喘
外感、内伤咳喘
痰证的复杂性
“怪病属痰” “诸病皆由痰作祟”
“痰”与“化痰药”
• 狭义之痰 –咯出的痰,多由感受外邪,肺气壅滞,津液不 布凝聚而成,或由于脾不健运,水湿凝聚而成, 如慢性支气管炎、咽喉部炎症或慢性肺部疾患 所引起的多痰、咳嗽等。
• 广义之痰 –指与表现为某些病态相关联的病因或病理产物。 例如瘿瘤、囊肿、腻苔、癫狂等,常被认为与 “痰证”相关,或被认为是因“痰”困扰所致 。 能治疗这类病症的药,也被视为“化痰药”。

中药学 课件ppt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 课件ppt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药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A) 紫苏子(A) 百部(A) 紫菀(B) 款冬花(B) 枇杷叶(B) 马兜铃(B)
桑白皮(A) 葶苈子(A) 白果(B) 洋金花(C)
苦杏仁
一、药用来源
四、临床应用
二、处方用名
五、用量用法
三、性能特点
六、使用注意
【药用来源】
苦杏仁
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西伯利亚杏、东北杏、或杏 的干燥成熟种子。
功效
清肺化痰 止咳平喘
清肠消痔
兜铃嗽医。
马兜铃
【相似药物比较】
马兜铃 苦微辛寒
肺 大肠
清肺止咳 平喘
又能化痰,多治肺热咳 嗽痰喘者;
兼清肠消痔,治疗肠中 实热之痔疮肿痛或出血。
枇杷叶 苦 微寒
肺胃
兼降逆止呕,治疗胃热
肺热咳喘
呕吐、哕逆证。
桑白皮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药用来源】





蔓生百部

【药用来源】
百部
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对叶百部等的块根。
直立百部
药材直立百部
【药用来源】
百部
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对叶百部等的块根。
药 材 对 叶 百 部
对叶百部
【处方用名】
百部
百部 炙百部
【性能特点】
甘、苦,微温。入肺经。
功效
润肺止咳
杀虫灭虱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
桑白皮
【处方用名】
桑白皮 桑根白皮
桑白皮
【性能特点】
甘,寒。入肺经 。
功效

中药学: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2、祛风解痉:本品也长于祛风痰,善化经络风痰, 并有解痉之功,用于眩晕、中风、癫痫、口眼歪斜、 破伤风等证。
3、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癌肿。
附:胆南星
【来
源】 天南星用牛胆汁伴制而成的加工品。
【性味与归经】苦、微辛,凉;归肝、胆经。
【功
效】 清热化痰,息风定惊。
【用 法 用 量】 煎服,3~6g。
出血者忌用;皮肤过敏、破溃者不宜外敷。用量不宜
过大。
【临床应用】
1、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本品辛温走散,专归肺经,
既化寒痰,又逐寒饮,善治“皮里膜外之痰”,且能 利气畅膈。 用于寒痰喘咳(三子养亲汤),悬饮(控涎丹)等证。
2、通络止痛:本品还能祛经络之痰,消肿散结,通 络止痛。 用于痰湿阻滞经络之肢体麻木、关节肿痛(白芥子 散)阴疽流注(阳和汤)等证。
• 半夏 ★ • 天南星 • 白附子 • 芥子 • 皂荚 • 旋复花 • 白前★
1、性味
性均温热 ,味多辛苦
2、归经
肺、脾、肝
3、功用
1.温化寒痰(温肺祛痰)--寒痰证
2.燥湿化痰--湿痰证(多数药)
3.祛风化痰--风痰证(部分药)
毒性:生半夏、生南星、白附子
4、辨证要点 痰白清稀,量多易咯,舌苔白腻
半夏炮制品的功效特点与应用比较
✓ 生半夏:干燥、捣碎的原药材。有毒,外用,消肿止痛。 ✓ 清半夏:白矾浸泡或煮或腌制。以化痰止咳為主。 ✓ 姜半夏:姜矾煮或腌制或蒸制,或姜炒。功效以温中化痰
, 降逆止呕為主。
✓ 法半夏:石灰制半夏。治寒痰、湿痰為主,长于燥湿,并 可健脾。
✓ 竹沥半夏:用半夏以竹沥拌透、阴干。偏于清化热痰息风 。适于胃热呕吐,肺热痰黃稠粘,痰热內闭中風不语。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上篇 常用单味中药第13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上篇 常用单味中药第13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上篇常用单味中药第13章化痰止咳平喘药分类:医药卫生执业药师主题:2022年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全套4科》考试题库科目: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类型:章节练习一、单选题1、桑白皮与葶苈子均具有的功效是A.清热化痰B.润肺止咳C.敛肺平喘D.宣肺平喘E.利水消肿【参考答案】:E2、桔梗不具有的功效是A.宣肺B.利咽C.燥湿D.祛痰E.排脓【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3、款冬花除能止咳化痰外,还能A.润肺下气B.清肺下气C.平喘下气D.敛肺下气E.降肺下气【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4、患者,女,26岁。

症见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黏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属肺阴亏虚,治当清肺化痰、润肺止咳,宜选用的药物是A.浙贝母B.竹沥C.紫菀D.马兜铃E.川贝母【参考答案】:E【试题解析】:5、竹茹的功效是A.清肺化痰.清心定惊B.清热化痰,利咽排脓C.清热化痰,止呕,安胎D.清热化痰,利水消肿E.清热化痰,凉血止血【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化痰药竹茹的功效。

本品甘而微寒,清化凉泄,入肺.胃.胆经。

既清热化痰而止咳.除烦,为治痰热咳嗽及胆火挟痰之良药;又清胃而止呕,为治胃热呕吐之要药;还清热而安胎,为治胎热胎动所常用。

6、易损害肾脏,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的药物是A.半夏B.海浮石C.胖大海D.海蛤壳E.马兜铃【参考答案】:E【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止咳平喘药马兜铃的使用注意。

本品含马兜铃酸,可损害肾脏,故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儿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妇.婴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7、患者,男,45岁。

症见咳嗽,痰稠不易咳出。

证属痰热内阻,治当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胸,宜选用的药物是A.瓜蒌B.浙贝母C.半夏D.川贝母E.竹沥【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8、既能清热化痰,又能清心定惊的药物是A.天竺黄B.川贝母C.竹茹D.瓜蒌E.桔梗【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化痰药天竺黄的功效。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部分——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部分——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化痰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本类药或辛、或苦,或温或寒,多入肺经,辛开宣散,苦燥降泄,温化寒清,主能宣降肺气、化痰止咳、降气平喘,部分药物分别兼有散寒、清热、散结、润肺等作用。

辨证信息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或痰饮喘息,或因痰所致的瘰疬、瘿瘤、阴疽流注、癫痫惊厥等。

按止咳化痰平喘药的不同性能,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痰及止咳平喘药三类。

温化寒痰药药性温燥,不宜用于热痰、燥痰。

清化热痰药药性寒润,不宜用于寒痰、湿痰。

刺激性较强的化痰药,不宜用于咳嗽兼有出血倾向者,以免加重出血;麻疹初起之咳嗽,应以疏解清宣为主,不宜单用止咳之品,忌用温燥及具有收敛性的止咳药,以免麻邪不透。

脾虚生痰者,应配健脾燥湿之品,以标本兼治。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半夏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1)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2)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3)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以生品研末调敷。

内服用制半夏,不同炮制品功效有别。

法半夏长于燥湿,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清半夏长于化痰;竹沥半夏长于清热化痰。

生半夏外用。

【使用注意】本品温燥,故阴虚燥咳、出血证忌服,热痰慎服。

生品毒大,一般不作内服。

反乌头,不宜与附子、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同用。

天南星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主治:(1)顽痰咳嗽(2)风痰眩晕,中风口眼斜,癫痫,破伤风(3)痈疽肿痛,瘰疬痰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以生品研末调敷。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宜制用,散结消肿宜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温燥有毒,故阴虚燥咳忌服,孕妇慎服。

生品毒大,一般不作内服。

白附子性味归经:辛、温。

2015执业中药师《中药学》速记口诀记忆汇总(止咳化痰平喘药)

2015执业中药师《中药学》速记口诀记忆汇总(止咳化痰平喘药)

2015年执业药师大纲发生很大的变化,中药专业知识一包含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六个部分;每个部分记忆都有一定的技巧,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中药学的记忆技巧。

13、止咳化痰平喘药
祛消痰症化痰药,止咳平喘又一类;
喘痰昏癫眩肢麻,中惊歪斜瘿不遂;
麻疹初起咳勿止,清宣肺气是主意。

13.1 温化寒痰药
寒痰之药多温燥,热燥咯血病慎用; 白附半夏白芥子,白前皂荚天南星; 降逆止呕旋覆花,宣散痰脓用桔梗。

13.2 清化热痰药
清化热痰药寒凉,寒痰湿痰常不用; 竹茹瓜蒌天竺黄,川贝前胡与桔梗; 海哈壳与黄药子,昆布海藻和瓦楞; 海浮石和胖大海,青礞石也入方中。

13.3 止咳平喘药
寒热虚实诸咳喘,临床用药各不同; 紫菀百部紫苏子,桑皮杷叶苦杏仁; 白果马铃洋金花,葶苈子前是款冬。

中药学13化痰止咳平喘药1123

中药学13化痰止咳平喘药1123
本品有走经络、祛风痰而止痉之作用。诸风口噤宜用 南星。
3.痈疽肿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本品外用有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治痈疽肿痛、痰核,
可研末以醋调敷。
近年发现有抗肿瘤作用,多用于子宫颈癌。
用法用量:煎服,3一10g。多制用。外用适量,用生品 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患处。
本品辛温苦燥,有毒,入肺脾肝经。有较强的燥 湿化痰作用,善治寒湿顽痰,每与半夏相须为用;又 入肝经,性走窜,专走经络,善祛经络中的风痰而止 痉挛,为祛风痰的要药,常治风痰所致的眩晕、中风、 癫痫及破伤风等。外用又能散结消肿止痛,以治痈疽 肿痛、瘰疬痰核及毒蛇咬伤。
热痰咳喘、阴虚燥咳及有吐血咯血倾向者,均应慎用。
半夏
来源: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半夏的干燥块茎。
半夏
药材半夏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 归经:脾、胃、肺。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分析: 辛温 入脾—能燥脾湿,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
——燥湿化痰 性燥 入胃—能降胃气,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
白附子(禹白附
天南星科:独角莲 块茎 生用,白矾、生姜制
白 附 子(禹白附)
❖ [药性]辛,温。有毒。归胃、肝经 ❖ [功效]祛风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 [应用]中风痰壅,口眼喎斜,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眩
晕。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 [用法用量]煎服,3-5g; 研未服0.5-lg。 ❖ [使用注意]阴虚血虚动风或热盛动风者、孕妇均不宜用。
4.瘰疬瘿瘤,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等。
本品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
生半夏—生用有毒,只供外用,长于消肿散结止痛。生 品辛烈毒甚,不宜内服,故处方中写为半夏者,都应付给 炮制品。若需生半夏入药时,需注明生者为妥。 清半夏—生半夏与8%的白矾溶液浸制而成(燥湿化痰宜 用于体弱痰多或寒湿较轻。 法半夏—生半夏与甘草、石灰水浸制而成(燥湿健脾) 姜半夏—生半夏与生姜、白矾同煮而成(降逆止呕) 半夏曲—清半夏与生姜汁、白矾、六神曲及面粉经加工 发酵而成(化痰消食)多用于脾胃虚弱、湿阻食滞之呕吐、 泄泻、纳呆、腹胀等。 处方上写制半夏时,一般多付给姜半夏或法半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比较
半夏
燥烈有毒,燥湿化痰,治疗湿痰、寒痰相须为用;
南星 外用皆散结消肿,南星胜半夏
半夏辛温性燥主入脾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可治胃逆呕吐, 结胸、梅核气
南星苦温辛烈,燥烈之性更甚,入肝经走经络,祛风解痉,可 治风痰痉厥、破伤风
故临床治湿痰、寒痰多以半夏为君,南星佐之; 治疗风痰以南星为君,半夏佐之
中医对痰证的认识及现代医学相关
广义痰
停积于脏腑经络之间各种各样的痰证。
皮下肿块、慢性淋巴结炎、单纯性甲状腺肿等
狭义痰
指呼吸道咳出的痰。
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痰的形成:体液代谢失常,水湿凝聚而成。与肺脾肾三脏 关系密切。“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痰的证候:
痰在肺—咳嗽、气喘 痰在胃—恶心、呕吐 痰注胸胁—胸满而喘,咳引胁背作痛。 痰蒙心窍—昏厥、癫痫 痰蒙清阳—眩晕
四.配伍
外感咳喘—配解表药(麻黄、紫苏、菊花、桑叶) 热痰、燥痰—配清热或养阴药(黄芩、沙参、麦冬) 寒痰、湿痰—配温肺散寒或燥湿药(干姜、细辛、苍术、白术) 虚劳咳喘—配补肺益气或补肺肾纳气药(百合、沙参、蛤蚧) 风痰、惊痫—则当配平肝息风、安神药 瘿瘤、瘰疬者—配软坚散结药(海藻、昆布) 阴疽流注、麻木肿痛—配温阳散寒通滞药。
本品有走经络、祛风痰而止痉之作用。诸风口噤宜用 南星。
3.痈疽肿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本品外用有散结消肿止痛之功。治痈疽肿痛、痰核,
可研末以醋调敷。
近年发现有抗肿瘤作用,多用于子宫颈癌。
用法用量:煎服,3一10g。多制用。外用适量,用生品 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患处。
本品辛温苦燥,有毒,入肺脾肝经。有较强的燥 湿化痰作用,善治寒湿顽痰,每与半夏相须为用;又 入肝经,性走窜,专走经络,善祛经络中的风痰而止 痉挛,为祛风痰的要药,常治风痰所致的眩晕、中风、 癫痫及破伤风等。外用又能散结消肿止痛,以治痈疽 肿痛、瘰疬痰核及毒蛇咬伤。
4.瘰疬瘿瘤,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等。
本品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
生半夏—生用有毒,只供外用,长于消肿散结止痛。生 品辛烈毒甚,不宜内服,故处方中写为半夏者,都应付给 炮制品。若需生半夏入药时,需注明生者为妥。 清半夏—生半夏与8%的白矾溶液浸制而成(燥湿化痰宜 用于体弱痰多或寒湿较轻。 法半夏—生半夏与甘草、石灰水浸制而成(燥湿健脾) 姜半夏—生半夏与生姜、白矾同煮而成(降逆止呕) 半夏曲—清半夏与生姜汁、白矾、六神曲及面粉经加工 发酵而成(化痰消食)多用于脾胃虚弱、湿阻食滞之呕吐、 泄泻、纳呆、腹胀等。 处方上写制半夏时,一般多付给姜半夏或法半夏。
——降逆止呕
应用
1.湿痰、寒痰证。(湿痰要药)
本品善于燥湿化痰,并有止咳作用,为治湿痰之要药,兼治寒痰 。
2.胃气上逆,恶心呕吐。(止呕要药)
本品既能燥湿以化痰,又能降逆以和胃,为止呕要药。经配伍可 用于多种病因的呕吐,尤其适宜于痰饮或胃寒呕吐。
3.胸痹,结胸,心下痞,梅核气。
本品有辛散消痞、化痰散结作用。
热痰咳喘、阴虚燥咳及有吐血咯血倾向者,均应慎用。
半夏
来源:为天材半夏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 归经:脾、胃、肺。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分析: 辛温 入脾—能燥脾湿,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
——燥湿化痰 性燥 入胃—能降胃气,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
燥湿化痰力胜,多用于湿痰咳嗽。
胆南星—天南星用牛胆汁拌制而成的加工品。味苦性
凉,清热化痰、熄风定痉,用于痰热惊风抽搐、癫痫、 中风等。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
1.湿痰、寒痰证。 本品有较强的燥湿祛痰作用。善治顽痰咳嗽(长年不
愈) ,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老年性支气管炎。 2.风痰所致的眩晕,中风,癫痫及破伤风。(风痰证)
用法用量:煎服,3~10g。内服一般宜制用
使用注意: (1)反乌头。 (2)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异叶天南星
天南星
来源: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天 南、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 干燥块茎。
东北天南星
天南星
药材天南星
生南星—辛苦温有毒,祛风止痉力强,多用于破伤风、
癫痫、中风等。
制南星—生南星用姜汁明矾制过,辛苦温,毒性减,
性或有收敛功效的止咳药,以免恋邪而影响麻疹之透发。 3.有毒性的药物,应注意其炮制、用法、用量及不良反
应的防治 。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一、性味
性均温热 ,味多辛苦
二、归经
肺、脾、肝
三、功用
1.温化寒痰(温肺祛痰)--寒痰证
2.燥湿化痰--湿痰证(多数药)
3.祛风化痰--风痰证(部分药)
注意事项: (1)本类药常与温肺散寒药、燥湿化痰药配伍。 (2)本类药性多燥烈,易伤津耗液,助火动血,故
肝风夹痰—中风、惊厥。 痰阻经络、筋骨、关节—半身不遂、关节疼痛、肢体麻木。 痰火互结—瘰疬、痰核、瘿瘤。 痰闭阻咽喉—咽中梗阻(梅核气) 痰阻少阳—多诱发疟疾
痰的种类: 热痰、燥痰—其特点:痰色黄、质粘稠。 寒痰、湿痰—其特点:痰色白、质清稀、量较多。 风痰—既有风动的表现,又有痰饮的症状。如中风(高 血压脑血管意外)眩晕、头痛、突然跌扑、喉中痰鸣, 口眼歪斜,舌强不语、四肢麻木、偏瘫,癫痫,卒然昏 倒,口吐涎沫、抽搐。
因痰的生成多与脾的关系密切,脾失健运,即可 形成痰,故多配伍健脾药(白术、茯苓、党参)
因痰饮形成的病机为气化失司,水液停滞,气机失 调,故历代医家强调治痰之要在于调气,气行则水行 ,气降则痰降,所以常配伍行气药
五.注意事项 1.凡咳嗽兼咯血或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使
用作用强烈而有刺激性的化痰药,以免加重出血。 2.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宜清宣肺气为主,不宜用温
二.功效:
温化寒痰,清化热痰,止咳平喘
三.分类及适应证:
1.化痰药 :因药性有温燥与凉润之别而分 温化寒痰药—具有温燥之性,用于寒痰、湿痰。 清化热痰药—具有寒凉之性,用于热痰、燥痰。
化痰药主要用于痰多咳嗽、气喘,或因痰引起的眩晕、癫痫、惊 厥、中风,痰阻经络所致的瘿瘤、瘰疬、阴疽流注、麻木肿痛以及顽 痰怪证等。 2.止咳平喘药:宣肺、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