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论第13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执业中药师辅导精华——中药学第13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执业中药师辅导精华——中药学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凡具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为化痰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合之则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本类药或辛或苦,或温或寒,多人肺经,辛开宣散,苦燥降泄,温化寒清,主能宣降肺气、化痰止咳、降气平喘,部分药物分别兼有散寒、清热、散结、润肺等作用。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气喘、痰多,或痰饮喘息,或因痰所致的瘰疬瘿擅、阴疽流注、癫痫惊厥等。
本类药分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两类。
其中化痰药因药性不同,又有温化寒痰与清化热痰之区别。
温化寒痰药性多温燥,具有温肺散寒、燥湿化痰之功,主治寒痰、湿痰证,还可用于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等;清化热痰药性多寒凉,具有清热化痰之功,主治热痰咳喘,以及由痰所致的瘰疬瘿瘤、癫痫惊厥等。
止咳平喘药虽或寒或热,或偏于止咳。
或偏于平喘,或兼而有之,但总有止咳平喘之功,主治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喘息之证。
临床应用时,因咳、痰、喘不仅常常并见,还相互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为病,故化痰药与止咳平喘药常相互配合使用。
其次,应根据病因及兼证的不同,作适当配伍。
如兼有表证者,配解表药;兼里热者,配清热药;兼里寒者,配温里药;属虚劳咳喘者,配补虚药。
再如癫痫惊厥者,配镇惊安神、平肝息风药;瘰疬瘿瘤者,配软坚散结药;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
又因痰易阻滞气机,故常与理气药配伍同用。
温化寒痰药药性温燥,不宜用于热痰、燥痰;清化热痰药药性寒润,不宜用于寒痰、湿痰;刺激性较强的化痰药,不宜用于咳嗽兼有出血倾向者,以免加重出血;麻疹初起兼有表证之咳嗽,应以疏解清宣为主,不可单用止咳药,忌用温燥及具有收敛性的止咳药,以免影响麻疹透发;脾虚生痰者,应配健脾燥湿之品,以标本兼治。
第一节化痰药半夏【来源】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性味归经】辛,温。
有毒。
归脾、胃、肺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温燥,主人脾胃,兼入肺经,有毒而力较强。
中药之化痰止咳平喘药-
热痰咳嗽
系由脾失健运,津液凝滞,火邪煎熬津液成痰所致。症见咳嗽 痰黄,粘稠难咳,胸膈痞满,甚则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 滑数。
治宜清热化痰,降气止咳。
燥痰咳嗽
多由肺阴不足,虚火灼肺,炼液为痰所致。症见呛咳 气促,咯痰不利.痰稠而粘,甚或成块成条,咽喉干燥哽痛, 多咳则声音嘶哑,舌红少苔而干。
11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温燥类化痰药,药性多辛温燥烈,多具有温肺化饮,祛 寒化痰及燥湿化痰的作用。主要用治寒痰停饮犯肺,咳嗽气 喘,口鼻气冷,吐痰清稀,或湿痰犯肺,咳嗽痰多,色白成 块,舌苔白腻者,以及痰饮流窜经络关节,形成的阴疽流注, 瘰疬痰核,或痰迷清窍所致癫痫惊厥及中风痰迷等证。
临床常用的药物有半夏、天南星(胆南星)、白附子、白芥 子、皂荚(皂角刺、皂角子)、桔梗、旋覆花(金沸草)、白前等。
外用 散结消肿
痈疽肿痛,毒蛇咬伤
19
白附子
【药用来源】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块茎
独角莲
禹白附
20
二、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
白附子
辛,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
主治病证
燥湿化痰作用较弱。 善引药势上行,治头 面风痰实邪。
祛风痰 定惊搐
中风痰壅,口眼歪斜,惊风 癫痫,破伤风
止痛
厥阴头痛,眩晕Βιβλιοθήκη 28皂荚【药用来源】 为豆科落叶乔木植物皂荚的成熟果实
皂荚
皂荚
29
二、性味归经、功效及主治
皂荚
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
主治病证
祛痰
顽痰阻肺,咳嗽痰多
开窍 散结消肿
中风,痰厥,癫痫,喉痹痰盛 阴疽流注,肢体麻木,关节肿痛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最佳选择题1、清肺胃之热的药有A、白果B、枇杷叶C、马兜铃D、葶苈子E、以上均不是2、能收涩止带的药物为A、枇杷叶B、麻黄C、紫苏D、白果E、款冬花3、杏仁除止咳平喘外,还能A、降逆止呕B、润肠通便C、利水消肿D、燥湿化痰E、祛风止痉4、治百日咳的要药为A、苏子B、百部C、胖大海D、马兜铃E、以上均不是5、白前与前胡均有的功效是A、清热利尿C、降气化痰D、润肺止咳E、化痰软坚6、治疗中风痰壅,口眼(口呙)斜,破伤风宜选A、昆布B、白前C、浙贝D、白附子E、竹茹7、善治皮里膜外及经络之痰的药物是A、芥子B、前胡C、白前D、白附子E、瓜蒌8、为治湿痰、寒痰和呕吐之要药的是A、杏仁B、苏子C、天南星D、半夏E、桔梗9、指出下列不属于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A、咳嗽B、喘息C、痰多D、腹泻E、痰所致的瘰疬瘿瘤10、属于海浮石的功效是A、软坚散结C、燥湿化痰D、降逆止呕E、消痞散结11、不宜与甘草同用的是A、旋覆花B、海藻C、杏仁D、竹茹E、枇杷叶12、旋覆花的功效是A、消痰行水,祛风止痉B、消痰行水,利气宽胸C、消痰行水,除烦止呕D、消痰行水,降气止呕E、消痰行水,消痞散结二、配伍选择题1、A.款冬花B.苦杏仁C.枇杷叶D.胖大海E.马兜铃<1> 、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功效的药物是A B C D E<2> 、具有清宣肺气,清肠通便功效的药物是A B C D E<3> 、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功效的药物是A B C D E<4> 、具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功效的药物是A B C D E2、A.桑白皮B.胖大海C.天南星D.前胡E.马兜铃<1> 、可以治疗燥热便秘兼见肺热声哑,肠热便血的药物是A B C D E<2> 、可以治疗痈疽肿痛,痰核的药物是A B C D E<3> 、可以治疗浮肿尿少,小便不利的药物是A B C D E<4> 、可以治疗肺虚有热咳喘或痰中带血的药物是A B C D E3、A.葶苈子B.桑白皮C.半夏D.白芥子E.旋覆花<1> 、长于泻肺中之热,为泻肺清热之品的药物是A B C D E<2> 、重在燥湿、化痰,善治湿痰、寒痰的药物是A B C D E<3> 、善除皮里膜外之痰,又通络止痛的药物是A B C D E<4> 、善下气行水消痰,又能降胃气止呕噫的药物是A B C D E4、A.浙贝母B.白附子C.竹沥D.昆布E.百部<1> 、具有润肺止咳,杀虫灭虱的药物是A B C D E<2> 、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消肿的药物是A B C D E<3> 、具有消痰软坚,利水的药物是A B C D E<4> 、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解毒散结的药物是A B C D E5、A.泻肺平喘B.宣肺平喘C.敛肺平喘D.清肺平喘E.止咳平喘<1> 、石膏具有的功能是A B C D E<2> 、麻黄的功能功效有A B C D E<3> 、杏仁的功效有A B C D E<4> 、白果的功效有A B C D E6、A.紫菀B.海藻C.枇杷叶D.竹茹E.胖大海<1> 、善治外感咳嗽,痰中带血的药物是A B C D E<2> 、善治痰热咳嗽,燥热便秘的药物是A B C D E7、A.痰壅咳喘及肠燥便秘B.肺热咳喘,肺虚久咳及肺痈C.咳嗽痰多及咳吐脓血D.百日咳及蛲虫病E.肺热咳嗽,胃热呕吐<1> 、苏子主治A B C D E<2> 、百部主治A B C D E8、A.消痰下气,平肝镇惊B.清肺化痰,止咳平喘C.软坚散结,制酸止痛D.敛肺平喘,收涩止带E.清热化痰,清心定惊<1> 、海蛤壳具有的功效是A B C D E<2> 、礞石具有的功效是A B C D E9、A.消痰下气,平肝镇惊B.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疗痔C.清热化痰,软坚散结D.敛肺平喘,止带缩尿E.清热化痰,清心定惊<1> 、海蛤壳具有的功效是A B C D E<2> 、礞石具有的功效是A B C D E<3> 、白果具有的功效是A B C D E<4> 、马兜铃具有的功效是A B C D E10、A.瓜萎B.昆布C.前胡D.百部E.枇杷叶<1> 、可以治疗外感风热兼见咳喘痰稠的药物是A B C D E<2> 、可以治疗蛲虫病,头虱、体虱的药物是A B C D E<3> 、可以治疗胃热烦渴、呕哕的药物是A B C D E<4> 、可以治疗瘰疬,瘿瘤的药物是A B C D E11、A.旋覆花与代赭石B.知母与川贝母C.陈皮与半夏D.款冬花与紫菀E.薤白与瓜蒌<1> 、配伍治疗湿痰咳嗽的是A B C D E<2> 、配伍治疗肺热咳嗽、阴虚燥咳的是A B C D E12、A.天竺黄B.白附子C.海浮石D.瓦楞子E.黄药子<1> 、治疗肺热咳喘,瘰疬结核,宜选用的药物是A B C D E<2> 、治疗痰热惊痫,中风痰壅,宜选用的药物是A B C D E13、A.菊科B.天南星科C.百合科D.禾本科E.毛茛科<1> 、禹白附的来源为A B C D E<2> 、关白附的来源为A B C D E14、A.痰壅咳喘及肠燥便秘B.肺热咳喘,肺虚久咳及肺痈C.咳嗽痰多及咳吐脓血D.劳嗽,百日咳及蛲虫病E.肺热咳嗽,胃热呕吐<1> 、桔梗主治A B C D E<2> 、川贝母主治A B C D E三、综合分析选择题1、患者,男,76岁。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概论1.定义: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称化痰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或喘息的药物,为止咳平喘药。
2.性能特点适应证:辛苦温甘咸寒多入脾肺二经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辛能宣肺气,苦能降肺气,辛温苦燥能温化寒痰,咸能软坚化顽痰,甘辛咸寒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软坚散结.适应于:痰多咳嗽喘促及痰湿痰饮引起的诸证。
百病多由痰作祟。
3.分类:*温化寒痰药:适用于寒痰湿痰以及咳喘呕秽眩晕湿注等*清化热痰药:适应于热痰燥痰以及瘿瘤瘰疠痰核癫狂惊痫等*止咳平喘药:多种喘咳证4.配伍理气药(为什么?)第一节温化寒痰药【半夏】(块茎) 用制品生品外用辛温毒! 脾胃肺1.燥湿化痰:寒痰湿痰要药配茯苓陈皮(二陈汤)2.降逆止呕:可用于各种呕吐*长于治疗寒饮呕吐(要药)配生姜(小半夏汤)*胃虚呕吐气虚配党参蜂蜜(大半夏汤)阴虚配石斛麦冬痰热胸痞呕吐配干姜黄连(半夏泻心汤)妊娠呕吐配苏梗砂仁3.消痞散结:*痰气郁结之梅核气配厚朴苏叶生姜(半夏厚朴汤) *痰热互结的结胸证配瓜蒌黄连(小陷胸汤)4.外用消肿止痛:疮痈肿毒毒蛇咬伤等使用注意:1.性温燥阴虚燥咳忌用;2.十八反3.炮制品的用法:法半夏-长于燥湿健脾(温性弱)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清半夏-长于化痰半夏曲-消食化痰竹沥半夏-长于清热化痰息风4.中毒与解救:生品0.1-2.4克引起中毒,局部强烈刺激症状.用生姜汁或防风绿豆生姜甘草水煎服5.现代研究:【天南星】(块茎) 生南星(不内服) 制南星功似半夏温燥之性更强,祛痰较强苦辛温毒! 肺肝脾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消肿止痛主入肝经,专走经络,为开涤风痰的专药附:【胆南星】苦凉燥性大减为治痰热惊厥的要药中风癫痫惊风头风眩晕痰火咳喘鉴别:天南星主风痰善走经络又消肿散结}燥湿化痰{半夏主湿痰善走脏腑又消痞止呕【白附子】燥湿化痰偏治头面风痰引药势上行}祛风止痉{天南星祛风痰要药偏治全身风痰【白芥子】(种子) 辛温肺1.温肺祛痰擅长祛除皮里膜外之痰-悬饮:胸胁停饮(渗出性胸膜炎)配甘遂大戟(控涎丹)2.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寒饮流注肌肤之关节肿痛阴疽流注配熟地等(阳和汤)痰阻经络的肢麻肿痛配马钱子没药(白芥子散)*外敷发泡皮肤过敏不用【皂荚】(果实) 辛咸温小毒肺大肠辛温走窜性极锐利入肺经能取嚏开窍-口禁不语窍闭不通入喉能涌吐痰涎-风痰走大肠有较强的泻下作用【旋复花】(头状花序) 生用蜜制苦辛咸微温脾肺胃大肠消痰行水-痰壅气喘证:配桔梗桑白皮(旋复花汤) 降逆止呕-脾胃气虚痰食上逆配半夏代赭石(旋复代赭汤)*布包入煎剂*全草:【金沸草】(旋复梗)-化痰止咳【白前】(根茎根)降气消痰止咳平喘—用于实证喘咳(肺虚干咳不用)第二节清热化痰药【前胡】(根) 苦辛微寒肺善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及肺实郁热咳嗽痰稠等证,既降肺气又宣肺卫。
中药药理学课件之化痰止咳平喘药
阻络之口眼歪斜的要药,并能解蛇毒。
学习文档
白附子与蔓荆子治头面之疾的区别
相同点:二药均善于上达头面,祛风 邪,治疗头面风病。
不同点: 1. 白附子重在祛头面风痰,治疗中风口
眼歪斜。 2. 蔓荆子重在祛头面风热,治疗风热上
攻之头痛、眩晕等。
学习文档
白附子
功效
燥湿化痰
息风止痉 解毒散结
主治
特点:祛风痰。 应用:①中风痰壅,口眼涡斜;②风痰壅盛 所致的惊风、癫痫、抽搐。 特点:其性上行,尤治头面部诸疾。 应用:①破伤风; ②痰厥头痛、眩晕。
特点:鲜品捣烂外敷可消肿解毒。 应用:瘰疬痰核,毒蛇咬伤等。
学习文档
附子与白附子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两药均能止痛,治疗痹证; 同中之异: 1. 附子善治寒湿痹痛, 2. 白附子善治风湿痹痛。 不同点: 1. 附子为回阳救逆要药,长于治亡阳证,又能补壮
消肿散结 特点:可熬膏外用。
应用:痈肿未溃者。
学习文档
附:皂角刺, 辛、温。 功能托毒排脓,活血消痈。
学习文档
旋覆花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线叶旋覆花或旋覆花的干燥头状花序。
学习文档
旋覆花
【性味与归经】 辛、咸,温。 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学习文档
旋覆花
功效
降气化痰 行水
降逆止呕
主治
特点:辛降辛开,既能降气化痰平喘,又能消 痰行水而除痞满。
学习文档
三、使用注意
1. 凡内伤外感的病症,均能引起痰多 及咳嗽,治疗时应仔细分辨病因,进行 适当的治疗,例如有外感的配合解表药 同用,虚劳的配合补虚药同用;
中药学: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痰证
• 寒痰、热痰、燥痰、湿痰 • 痰阻于肺--咳喘痰多 • 痰蒙心窍--昏厥、癫痫 • 痰蒙清阳--眩晕 • 肝风夹痰--中风、惊厥 • 痰阻经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 痰火互结--瘰疬、瘿瘤
五、分类
温化寒痰药
• 半夏★ • 天南星 • 白附子 • 芥子 • 皂荚 • 旋复花 • 白前★
【临床应用】
3、消痞散结 本品味辛,能散能开而消痞散结。
心下痞证:配黄连、干姜等(半夏泻心汤)。 痰热互结的小结胸证:配黄连、瓜蒌(小陷胸汤)。 气滞痰凝的梅核气:配厚朴(半夏厚朴汤)。
【临床应用】
4. 外用消肿止痛 用于瘰疬痰核,痈疽肿毒, 毒蛇咬伤。
凝结痰湿之瘰疬瘿瘤:配海藻、浙贝等(海 藻玉壶汤)。 痈疽发背、无名肿痛、毒蛇咬伤:生品研末 调敷或鲜品捣敷、。
半夏
[来源]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地下块茎。 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 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 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为 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 炮制后入药。
半夏
半夏
【性味与归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
2、止咳平喘药——各种咳嗽和喘息 缓和或制止咳喘
外感、内伤咳喘
痰证的复杂性
“怪病属痰” “诸病皆由痰作祟”
“痰”与“化痰药”
• 狭义之痰 –咯出的痰,多由感受外邪,肺气壅滞,津液不 布凝聚而成,或由于脾不健运,水湿凝聚而成, 如慢性支气管炎、咽喉部炎症或慢性肺部疾患 所引起的多痰、咳嗽等。
• 广义之痰 –指与表现为某些病态相关联的病因或病理产物。 例如瘿瘤、囊肿、腻苔、癫狂等,常被认为与 “痰证”相关,或被认为是因“痰”困扰所致 。 能治疗这类病症的药,也被视为“化痰药”。
中药学: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3、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癌肿。
附:胆南星
【来
源】 天南星用牛胆汁伴制而成的加工品。
【性味与归经】苦、微辛,凉;归肝、胆经。
【功
效】 清热化痰,息风定惊。
【用 法 用 量】 煎服,3~6g。
出血者忌用;皮肤过敏、破溃者不宜外敷。用量不宜
过大。
【临床应用】
1、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本品辛温走散,专归肺经,
既化寒痰,又逐寒饮,善治“皮里膜外之痰”,且能 利气畅膈。 用于寒痰喘咳(三子养亲汤),悬饮(控涎丹)等证。
2、通络止痛:本品还能祛经络之痰,消肿散结,通 络止痛。 用于痰湿阻滞经络之肢体麻木、关节肿痛(白芥子 散)阴疽流注(阳和汤)等证。
• 半夏 ★ • 天南星 • 白附子 • 芥子 • 皂荚 • 旋复花 • 白前★
1、性味
性均温热 ,味多辛苦
2、归经
肺、脾、肝
3、功用
1.温化寒痰(温肺祛痰)--寒痰证
2.燥湿化痰--湿痰证(多数药)
3.祛风化痰--风痰证(部分药)
毒性:生半夏、生南星、白附子
4、辨证要点 痰白清稀,量多易咯,舌苔白腻
半夏炮制品的功效特点与应用比较
✓ 生半夏:干燥、捣碎的原药材。有毒,外用,消肿止痛。 ✓ 清半夏:白矾浸泡或煮或腌制。以化痰止咳為主。 ✓ 姜半夏:姜矾煮或腌制或蒸制,或姜炒。功效以温中化痰
, 降逆止呕為主。
✓ 法半夏:石灰制半夏。治寒痰、湿痰為主,长于燥湿,并 可健脾。
✓ 竹沥半夏:用半夏以竹沥拌透、阴干。偏于清化热痰息风 。适于胃热呕吐,肺热痰黃稠粘,痰热內闭中風不语。
中药药理学教材--------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第一节概述此类药是一类常用药,尤其在我们北方,天气干燥,咳嗽的人很多。
据统计疾病1/4与呼吸系统有关。
各类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是咳、痰、喘,即咳嗽、咯痰、气喘。
这虽不是危急症状,但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如果长期不愈,可能发展为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及肺原性心脏病,应及时治疗,防止病情发展。
一、中医传统理论定义:凡能祛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功效:宣肺祛痰,止咳平喘适应证:主要用于痰多咳嗽、痰饮气喘、咯痰不爽,以及与痰饮有关的瘿瘤瘰疬等病证。
常用药:桔梗、杏仁、前胡、半夏、贝母、百部、紫菀等。
二、痰、咳、喘痰、咳、喘三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往往同时存在。
一般咳嗽有痰者居多,(气道上的痰液刺激气管粘膜引起咳嗽)痰多又容易引起咳嗽,因而祛痰多能止咳。
咳嗽与喘往往同时出现,因而止咳可以平喘,平喘也利于排痰止咳。
粘痰积于小气道内可使气道狭窄而致喘息。
祛痰多能平喘根据药物的主要作用点可将药物分为三类:祛痰药、止咳药、平喘药。
但三者作用之间界线不明显,互有交叉,可归为一类,即化痰止咳平喘药。
三、主要药理作用1、祛痰作用①简介“痰”A、在中医学里,痰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痰指停积于脏腑经络之间各种各样的痰证。
痰浊滞于皮肤经络可生瘰疬瘿瘤,常见于现人医学中的皮下肿块、慢性淋巴结炎、单纯性甲状腺肿等。
痰痹阻胸,则胸痛、胸闷、心悸,见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痰迷心窍,则心神不宁,昏迷、谵妄、精神错乱,见于脑血管意外、癫痫、精神分裂症等。
狭义的痰指一般咳嗽咯吐之痰,呼吸道咳出的痰。
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肺部疾患。
中医认为是由于感受外邪,肺气壅滞或脾不健运,水湿凝聚引起。
本章所说之痰指狭义之痰,即咳嗽咯吐之痰B、痰的生成(西医)痰液由气管、支气管的腺体和杯状细胞(粘稠液)分泌,腺体包括浆液腺(稀薄液)、粘液腺(粘稠液)、混和腺(介于二者之间的液体)。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苦பைடு நூலகம்甘,微寒,肺心
清化热痰,润肺止咳,
散结消肿
1、用于肺热、肺燥及阴虚咳嗽2、用于瘰疬及乳痈、肺痈、疮痈等
浙贝母
苦,寒,肺心
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1、用于风热、痰热咳嗽2、用于瘰疬,瘿瘤,疮痈,肺痈等
瓜蒌
甘、微苦,寒,肺胃大肠
清热化痰,利气宽胸,
散结消痈,润燥滑肠
1、用于痰热咳喘2、用于胸痹,结胸等3、用于肺痈、肠痈、乳痈等4、用于肠燥便秘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凡能化痰或祛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用治咳喘证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药名
性味归经
功效
临床应用
半夏
辛,温;有毒,脾胃肺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1、用于湿痰、寒痰证2、用于胃气上逆呕吐3、用于胸痹,结胸,心下痞,梅核气4、用于瘰疬瘿瘤,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等
白芥子
辛,温,肺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1、用于寒痰壅肺,悬饮2、用于痰湿阻滞经络之肢体关节肿痛,阴疽流注
皂荚
辛、咸,温;有小毒,肺大肠
祛顽痰,开窍通闭,祛风杀虫
1、用于顽痰阻肺之咳喘痰多证
2、用于痰涎壅盛,关窍闭阻之证
旋覆花
苦、辛、咸,微温,肺脾胃大肠
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1、用于痰饮壅肺或痰饮蓄结证2、用于噫气,呕吐
白前
辛、苦,微温,肺
降气,消痰,止咳
用于肺气壅实,肺气上逆,咳嗽痰多,或咯痰不爽,胸满喘急等
第二节 清化热痰
前胡
苦辛微寒,肺
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1、用于痰热阻肺证2、用于外感风热咳嗽有痰之证
13化痰止咳平喘药
海藻
昆布
海藻
昆布
化痰软坚散结:痰浊流注肌肤所致的瘰疬、 瘿瘤、痰核。为治瘿瘤、瘰疬、痰核要 药。 利水:用于脚气浮肿,小便不利水肿。+ 利水药同用。 海藻:10~15g。反甘草 昆布:6~12g。
海蛤壳 海浮石
海蛤壳 清肺化痰 软坚散结 海浮石
煅用制酸、收敛疮口。
兼消石通淋砂淋小便涩 痛。打碎先煎。
小 结
2)总则: a)配理气药。 “治咳必先化痰,化痰必须利气”,刘河间: “治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为上。” 庞安时:“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 一身之津亦随气而顺矣。” b) 配健脾化湿药。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其标在肺,其 本实在脾也。”
小 结
二、注意事项: 1、温化寒痰药,对热痰、燥痰及阴虚火旺 血热者忌。 2、清化热痰药对寒痰、湿痰及阴虚寒重者 忌。 3、一些有毒(白附子、天南星等)和作用 峻烈(礞石类)之品,孕妇应忌用或慎用。
百
部
一、特点:本品甘润苦降,性平不燥。长 于润肺止咳,尤以肺痨久咳者最为常用, 是治疗肺痨久咳的要药。 二、应用: 1、无论新久咳嗽均可。百日咳(顿咳); 肺痨咳嗽。 2、蛲虫病、头虱、体虱。 用量用法:5~10g,煎服。外用适量。润 肺止咳蜜炙用、杀虫生用。
紫 菀
款 冬 花
紫 菀
款 冬 花
胆 南 星(附药)
为天南星用牛胆汁拌制而成的加工品。药 性苦、微辛,凉。归肝胆经。功能清热 化痰、息风定惊。主治中风、癫痫、惊 风、头风眩晕、痰火喘咳等证。煎服, 1.5~6g。
白附子(禹白附)
一、特点:辛、甘,大温。有毒。功同南星, 善于上行,效在头面,长于祛风痰,是治疗头 面疾患的要药。 二、应用: 1、风痰壅盛所致的口眼歪斜(面瘫);破伤风; 偏头痛。 2、瘰疬痰核、毒蛇咬伤,外敷鲜用。 用量用法:3~5g,煎服。0.5~1g,研末冲服。 外用适量。 禹白附 :祛风痰,止痉力强,毒性较关白附小。 关白附 :祛寒湿,止痛力强,毒性很大,与乌 头效用相近。
13化痰止咳平喘药的简单归纳
13化痰止咳平喘药的简单归纳第一节温化寒痰药半夏《神农本草经》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以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捣碎生用,或用生石灰、甘草制成法半夏,用生姜、白矾制成姜半夏,用白矾制成清半夏。
【药性】辛,温;有毒。
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应用】1.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辛温而燥,功善燥湿浊而化痰饮,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
2.胃气上逆,呕吐反胃:有良好的止呕作用。
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使用。
因其性偏温燥,善除痰饮湿浊,故对痰饮或胃寒所致呕吐尤为适宜,常与生姜同用3.胸脘痞闷,梅核气4.痈疽肿毒,瘰疬痰核,毒蛇咬伤:内服能化痰消痞散结,外用能散结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一般炮制后用,3~9g。
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法半夏长于燥湿化痰,主治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姜半夏长于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主治痰饮呕吐,胃脘痞满;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主治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使用注意】本品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应慎用。
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生品内服宜慎。
【鉴别用药】半夏与陈皮均为辛温之品,皆能燥湿化痰,常相须为用,治湿痰、寒痰咳嗽气逆,痰多清稀,胸脘痞满。
然半夏属化痰药,温燥之性尤强,燥湿化痰之力更著,又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用治气逆呕吐,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痈疽肿毒,瘿瘤痰核等;陈皮属理气药,辛行苦泄,长于理气和中,擅治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少便溏等。
半夏曲法半夏、赤小豆、苦杏仁、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与面粉经加工发酵而成。
性味甘、微辛,温;归脾、胃经。
功能化痰止咳,消食化积。
适用于咳嗽痰多,胸脘痞满,呕恶苔腻,以及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泄泻,呕吐,腹胀等症。
煎服,3~9g。
水半夏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的块茎。
各论第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各论第章化痰止咳平喘药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加,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作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药物,在医疗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分类常见的化痰止咳平喘药可分为以下几类:祛痰药祛痰药是指能够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药物,多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等病症。
常用的祛痰药有氨溴索、烷嗪醇、卡比多等。
止咳药止咳药是指能够抑制咳嗽反射的药物,适用于因不同原因而引起的各种咳嗽。
常用的止咳药有可待因、盐酸左美沙芬等。
气管扩张剂气管扩张剂是指能够扩张气道,便于呼吸的药物。
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病症。
常见的气管扩张剂有沙丁胺醇、茶碱等。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应用不同类型的化痰止咳平喘药应用范围各异,具体使用时需要按照医嘱使用。
氨溴索氨溴索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的祛痰药,适用于上呼吸道炎症、支气管炎、哮喘等症状。
在使用氨溴索时要注意控制用量,避免使用过量。
盐酸左美沙芬盐酸左美沙芬是一种细胞膜稳定剂,适用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
在使用盐酸左美沙芬时要遵循医嘱说明,避免超剂量使用。
沙丁胺醇沙丁胺醇是一种β2受体激动剂,适用于支气管痉挛引起的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
在使用沙丁胺醇时要注意控制用量,并根据医嘱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不良反应虽然化痰止咳平喘药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出现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心悸、心动过速•嗜睡、口干•失眠、情绪不稳定等因此,在使用化痰止咳平喘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的要求使用,并及时向医生反映用药情况。
化痰止咳平喘药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使用不当会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在医疗工作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进行合理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药卫生]中药药理学——止咳化痰平喘药
中药药理学各论
常用化痰止咳平喘药方
化痰药:半夏、天南星、桔梗、贝母 等;
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菀、枇杷叶、 前胡、洋金花等.
化痰止咳平喘方:三子养亲汤
2020/12/1
中药药理学各论
半夏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一、性味功效:
痰不仅是指咳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还包括瘰疬、痰核 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痰液,临床上可通过其所表 现的证候来确定,这种痰称为"无形之痰".
饮,即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者,因其所停留的部位及症状 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痰饮:痰与饮的合称,脏腑病变过程中渗出并积存于体内 的病理产物,可阻碍气血运行而成为继发的致病因素。
2020/12/1
中药药理学各论
(三)对“痰”的认识
广义之痰,泛指停积于脏腑经络之间各种各样的痰证,如痰滞在肺, 可见咳、喘、咯痰,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等;痰浊在皮肤经络,可生瘰疬瘿瘤、流注等及肢体麻木、 半身不遂,见于皮下肿块、慢性淋巴结炎、单纯性甲状腺肿等;痰蒙 胸阳,则胸痛、胸闷、心悸,见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力衰 竭等;痰迷心窍,则心神不宁,昏迷、谵妄、精神错乱,见于脑卒中、 痴呆、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痰浊上泛于头,可见眩晕、昏冒;痰停 于胃,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气凝结咽喉,出现咽中梗阻、吞 之不下、吐之不出等证。
八、化痰止咳平喘药
2020/12/1
中药药理学各论
(一)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概念
凡以排除痰涎,化除脏腑经络间痰结为 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痰药。以减轻或制 止咳嗽、喘息症状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 止咳平喘药。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概念: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以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二、作用与适应证1、作用:化痰,止咳平喘2、适应证:肺经病变所致的痰多咳嗽、喘息。
以及与痰有关的病证,如瘿瘤、瘰疠、癫痫惊厥、阴疽流注、中风痰迷等证。
三.配伍规律:1.外感所致者:配解表药2.火热所致者:清热药3.里寒者:温里药4.虚劳咳嗽:补益药5.癫痫痉厥: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6.瘰疠、瘿瘤:软坚散结药7.阴疽流注:散寒通滞药8.常配行气药(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利)四.分类:1.温化寒痰药2.清化热痰药3.止咳平喘药五.使用注意1、咳嗽兼咯血者,不宜用强烈而有刺激性的化痰药,否则有促进出血之弊。
2、麻疹初期的咳嗽,忌用温燥而带有收涩作用的止咳药,以免影响麻疹的透发。
六.现代研究药理研究表明,本类药物多有祛痰、镇咳、平喘、抗菌、消炎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补碘、抗癌、及强心、利尿、降低血中胆固醇和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一、药性特点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苦温,性偏于温燥。
二、作用与适应证1、作用:温肺祛寒,燥湿化痰。
2、适应证:寒痰、湿痰咳嗽痰多。
寒痰、湿痰犯肺之咳嗽气喘、吐痰清稀,痰多色白,量多易咯出;及痰浊蒙蔽清窍之癫痫惊厥,中风痰迷,或痰阻经络所致的瘿瘤、瘰疠、癫痫惊厥、阴疽流注等病证。
※半夏首载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我省主要产于集安一带,野生与栽培均有。
炮制:炮制后用或生用。
生半夏多作外用,内服一般宜炮制后应用,炮制后的半夏称制半夏。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制半夏主要有以下几种:清半夏:经白矾制者,称清半夏。
长于消痞和胃。
姜半夏:经生姜、白矾制者,称姜半夏。
长于降逆止呕。
法半夏:经石灰、甘草制者,称法半夏。
长于燥湿化痰。
药材:呈圆球形、类球形或偏斜不等,去净外皮,直径1~1.5cm、高0.5~1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南星
【药用】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及天南星或其它同属近似植物的干燥块茎。
1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天南星
【性味与归经】 苦、辛,温。 有毒。 入肺、肝、脾经。
18
天南星
功效
燥湿化痰 祛风止痉 散结消肿
主治
特点:治湿痰。 应用:顽痰咳嗽、胸膈胀闷。 特点:善祛风痰。 应用:治风痰眩晕,半身不遂,破伤风等。 外治用于痈疽,痰核。
痰饮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之痰饮,系指由呼吸道 所咳出的分泌物。而广义之痰饮,则除上述咳吐而出之 痰液外,还应包括留滞于体内因水湿凝聚而成之痰饮水 邪及无形之痰饮病证在内。
2
痰饮的形成
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若肺失宣降,水津不 能气化输布,则可停聚而成痰饮;
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职, 则水湿不化可聚成痰饮;
14
半夏之配伍应用
《本草逢原》 同苍术、茯苓治湿痰; 同瓜蒌、黄芩治热痰; 同南星、前胡治风痰; 同芥子、姜汁治寒痰; 唯燥痰宜瓜蒌、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
15
半夏之使用注意
炮制品-半夏生用有毒,生姜、明矾能制其毒,所以用
制半夏,多以生姜、明矾制。
1. 法半夏长于化湿和胃, 2. 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 3. 姜半夏长于和胃降逆, 4. 半夏曲长于和胃消食; 反乌头类药; 阴虚者慎用,孕妇忌用。
7
三、使用注意
1. 凡内伤外感的病症,均能引起痰多及 咳嗽,治疗时应仔细分辨病因,进行适 当的治疗,例如有外感的配合解表药同 用,虚劳的配合补虚药同用;
2. 咳嗽而咯血时,不宜用燥烈的化痰 药,以免引起大量出血。
8
教学要求
掌握半夏、天南星、贝母、瓜蒌、桔梗、杏仁、苏子、
葶苈子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 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白附子、白芥子、竹沥、海藻、黄药子、胖大海、 白果、桑白皮、款冬花、紫菀、枇杷叶等药的性味、功 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了解皂荚、皂角刺、关白附、胆南星、白前、前胡、浮 海石、瓦楞子、昆布、洋金花、银杏叶、罗汉果、马兜 铃等药的功效、主治;了解二种白附子的药材品种,贝 母的药材品种及各自的性能特点。
肾主蒸化水液,若肾阳不足,蒸化无力,水液 不得化气,也可停留而成痰饮;
三焦乃水与气通行之道路,若三焦失于通调, 则水停气滞,气水互结,亦可发为痰饮。
3
痰饮病证形成之后的病机特点
阻滞经脉气血的运行:痰饮之邪可随气流行于机体内外,若痰饮流注于经 脉,则使经脉阻滞不畅,气血运行不利;
阻遏气机的升降出入:痰饮为有形之邪,停滞于体内,则易于阻滞气机 的升降,从而导致脏腑气机升降失常。如痰饮停肺,则可致肺失宣肃; 痰饮停胃,则可致胃失和降等;
13
半夏之临床应用
半夏性味辛温,化痰力佳,为治各种痰症要药。 1. 其性温而燥,尤为属寒有湿者在所必用; 2. 若为热痰,当与清热化痰之品配伍始妥。 3. 唯其有伤阴耗津之弊,故燥痰者忌用。
和中而能降逆为止呕之良药,无论胃寒、胃热、胃 虚、恶阻均可应用,配伍适当,每奏卓效。此外, 胃不和而卧不安者,肾阳不足而大便失调者,皆可 配合应用,亦有殊功。
19
胆南星
制法:天南星与牛胆汁或猪、羊胆汁的加工 品。
性味:苦、微辛,凉。 功能:清化热痰,息风定惊。 主治:热痰所致的惊风抽搐、中风、眩晕、癫
狂、咳喘诸证。
20
半夏与天南星的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均辛温有毒,孕妇慎服,为燥湿化 痰之要药,功能燥湿化痰、解毒散结,善 治湿痰、寒痰以及疮痈肿毒等。
多色白、苔白腻等;湿痰阻于经络所致 的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瘰疬;以及 湿痰上冒之眩晕,湿痰犯胃之呕恶等。
6
二、分类
2. 清化热痰药。主要适用于热痰、燥 痰所致的咳嗽气喘,痰黄质稠难咯,舌 红苔黄腻,脉滑数。亦可用于因热痰、 风痰所致的瘿瘤、瘰疬、癫痫、中风、 惊厥等证。
3. 止咳平喘药。治疗咳嗽、哮喘等。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1
痰饮
痰饮,是由于机体津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 饮一般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 (1) 有形之痰饮: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或闻之有 声的痰饮。 (2) 无形之痰饮:指某些因痰饮而引起的疾病或症 状。由于其临床虽见痰饮之常见症状,如头目眩晕、恶 心呕吐、心悸气短、神昏或癫狂等,但看不到有排出的 实质性痰饮,而此类病证如按痰饮进行治疗,又能收到 同样的疗效,故称其为无形的痰饮。
10
半夏
【药用】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的块茎。
11
半夏
【性味与归经】 辛,温; 有毒; 归脾、胃经。
12
半夏
功效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消肿止痛
主治
特点:性温燥,治湿痰要药,亦治寒痰。 应用:痰湿壅滞、咳嗽声重、痰白质稀。 特点: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 应用:痰饮呕吐,胃气上逆呕吐,各种呕吐。 特点:辛散消痞,化痰散结。 应用:心下痞,结胸证,梅核气, 瘿瘤痰, 痈疽发背等。 外用治疗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或毒蛇咬伤
蒙蔽神明:是指痰浊上扰,蒙蔽清窍,可致头昏目眩,精神不振;痰迷 心窍或痰火扰心,心神被蒙,则致神昏谵妄,引发癫、狂、痫等病证。
4
一、概念:
凡具有祛痰或化痰作用的药物,称化痰 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药物, 称止咳平喘药。二者统称为化痰止咳平
喘药。
5
二、分类
1. 温化寒痰药。 主要用于寒痰所引起的咳嗽、气喘、痰
影响津液代谢之进行:痰饮之邪虽为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然一旦 形成之后,便又作为一种致病因素而作用于机体,进一步影响脾、肺、 肾的气化功能。如寒饮阻肺,可致宣肃失常,水道失于通调;痰湿困脾, 则可致水湿不运,饮停于皮下;累及肾阳,则可致蒸化无力,从而影响 水液的输布与排泄,使水饮进一步停聚在体内,导致津液代谢障碍的恶 性循环;
9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药性特点:药性温燥,有温中散寒、燥湿化痰 之功;
适应证:主要用于寒痰、湿痰所引起的咳嗽、
气喘、痰多色白、苔白腻等;湿痰阻于经络所 致的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瘰疬;以及湿痰 上冒之眩晕,湿痰犯胃之呕恶等;
使用注意:为了加强疗效,此类药物常与温散
寒湿的药物同用。如属阴虚燥咳,或有吐血、 咯血病史,应当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