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构建

合集下载

试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构建

试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构建

试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构建作者:董晨燕来源:《海峡科学》2008年第12期[摘要] 全面构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文从建立健全高校志愿者组织管理、项目开发运作、骨干志愿者培养和志愿服务制度保障等方面着手,对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构建1993年底,团中央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

截至2007年12月,全国已经有累计超过2.68亿人次的青年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应急救援、海外服务等领域为社会提供了超过6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注册志愿者达2511万人。

自从1993年福州大学也率先开展志愿服务至今,大学生志愿者人数逐年递增。

高校志愿服务作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5年来,在全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团工作的组成部分,既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式,也是进行有效思想教育的途径。

然而,随着高校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如何在更大程度上引导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同时又对志愿者进行规范管理和有效认可成为长期以来困扰高校志愿者工作的两难问题。

1 建立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构建组织管理体系高校志愿服务的参与主体是青年学生,由于青年学生的参与渠道和领域的多样性,个体偏好性和选择参与的随意性以及参与过程中的群体性,如何对志愿者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目前国内志愿服务状况和国际上惯用的方式,以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为核心,构建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是目前国内外NGO组织在志愿者组织管理方面普遍采用的方法,虽然不同的NGO组织根据本组织不同的需要,在注册认证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侧重,或宽或严,但是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以这种方式吸纳志愿者,对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给与支持和鼓励。

关于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方案(最新)

关于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方案(最新)

关于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方案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中华的传统美德,全面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一)公益性。

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志愿者自愿为他人提供的公益性服务,不收取任何报酬,是出于人文关怀和博大爱心而付出的无私奉献。

(二)时效性。

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要从志愿者的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条件,把主观愿望与实际结合起来,把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服务能力结合起来,注重服务质量和效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三)规范性。

参加服务队的志愿者要在xx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进行。

二、工作目标通过建立一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富有实效,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发挥志愿者的重要作用,以“转变干部作风、联系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为抓手,以志愿者服务活动为载体,组织动员干部群众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同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手拉手帮扶,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努力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

三、志愿者服务队名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四、招募范围在16-45岁之间的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团员及群众以及年龄在12-16岁之间的中学生等。

五、机构设置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总队办公室设在xx;下设XX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分队。

要动员辖区青年积极参与、注册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每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人员不应少于30人;由于客观条件制约不能组建专业志愿者服务队的将纳入“xx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分队”。

六、服务项目(一)环境保护志愿服务。

组织开展以改善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活动,组织志愿者广泛参与卫生大扫除、清理溪河、清洗乱涂乱画和“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捡拾垃圾等活动;组织志愿者植树、美化绿化家园。

(二)敬老助残志愿服务。

组织开展以孤寡老人、生活困难老人、残疾困难群众等为重点服务对象,以敬老爱老助残、心理健康辅导、生活照顾、节日慰问、临时救助、日常帮扶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帮扶服务。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建立的思考
20 0 8年第 6 期 总第 8 9期
《 福建 师范 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J U N LO U I G B A C O U I O MA N V R IY O R A FF Q N R N H FF J ANN R LU I E ST S m .9 u No8
关 于大 学 生志愿 服 务体 系长 效机 制 建 立的思考
不高, 工作机制不健全等 问题, 对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带来一些障碍 。 ( 主体 定位有偏颇 一) 服务热情受挫折
随着 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加强, 他们乐于参与 、 支持和服务各 种社会活动来 满足其主体意识 的需要, 但是 我国
收稿 日期 :0 80 — 5 2 0 — 6 0
作者 简介: 陈素 文(9 7 ) 17 一 男, 福建莆 田人 。 讲师。
是青年志愿者 的主要力量, 他们具有一定思想觉悟且热心社 会公益事业, 在学有余力 的情 况下 , 利用业余 时间, 在不为 物质报酬 的前提下, 结合所 学专业知识, 向社会和他人提供义务服务, 爱心 。近年来, 奉献 高校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展, 志 愿 服务社会作用和影响 日益增强, 志愿精神得 到 力 弘扬 , 不仅成为 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 途径 之一 , 同时在构
是帮其树立信心 。 通过志愿者服务, 能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融入社会, 大社交圈子, 扩 增强他们对人 、 对社会的信心, 同 时志愿者以亲切 的关怀和鼓励 , 帮助服务对象减轻 接受 服务时 的自卑感和疏远感 , 增强归属感, 从而使其建立 自尊心 和 自信心。 利校 : 一是思政工作有效载体 。青年志愿者行动所奉行 的是从点滴小事做起和爱 国、 爱民、 爱集体 的道德原则, 为社会献爱心, 民办实事 、 为人 办好事 。实践证 明, 社会转型时期 , 在 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对于弘扬 社会正气、 树立社 会新 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是校园文 化创新 台。 - - F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高校团组织利用 自身优势推进 校园文化建 设 的新创举, 是我们带领团员青年学 习和践行“ 三个代表 ” 重要 思想 的重要途径。通过青年志愿者群体的示范带动作 用形成积极 向上的校园文化, 必然使得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趋 于隐形化并能收到 良好 的效果。 利 己: 一是完善 自我。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工作 ' 尺一份公民责任和义务 的同时志愿者利用闲暇时间, 既可扩大 自 己的生活圈子, 自我价值, 肯定 学习新技能, 又可培养 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 。 加深对社会 的认识, 这对志愿者 自身 的成长 和能力提高是十分有益 的; 二是陶冶心灵 。能通过参加志愿服务而获得充实精神 、 纯净心灵 、 完善人性 、 提高品质的机 会。人们通过服务他人、 贡献社会、 体现爱心的愿望, 这是使大学生获得 内心安宁、 心理平衡所不可或缺的因素 。

新时代构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路径探索

新时代构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路径探索

新时代构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路径探索新时代构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路径探索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志愿服务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构建一个高效、有效的高校志愿服务体系对于推动社会参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索新时代构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要加强对高校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管理制度,明确志愿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估流程,并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

同时,要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与引导,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专业素养。

此外,各高校应建立志愿服务数据监测系统,以便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和统计分析,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其次,要加强高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

高校应积极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为高校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促进高校志愿服务项目的持续开展。

企业可以提供志愿服务岗位、物资和经费支持,帮助高校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与高校共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规模化和品质化发展。

第三,要重视高校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

高校志愿服务既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高校应以推动社会参与与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要加强对志愿服务成果的宣传与推广,将志愿服务工作与高校的品牌形象相结合,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第四,要加强对高校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

高校应制定出台相关的志愿服务政策和制度,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政策引导和经费投入,形成政府、高校、社会组织以及企业共同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良好局面。

最后,要加强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研究与评估。

高校应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一批志愿服务的优秀案例和经验。

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

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

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 ·利夫金(J er2emy Rif kin)声称:“21世纪服务学习可能会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

”教育、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将服务学习的发展和扩大看作是一项严肃的议题。

所谓的服务学习,是美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一种模式,它旨在号召大学生进行社区志愿服务的时候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公民意识和学习、领导、团队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在我们项目组的研究中发现,如果能有效地引进大学生服务学习模式,在中国海洋大学等青岛高校建立相应的服务学习机制,以此作为依托对社区空巢老人进行健康知识普及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则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意义与价值1、开拓志愿服务的新领域,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参与社区空巢老人的志愿服务,把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域从校园延伸到社区家庭和社会团体,在接受相关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的情况下进行志愿服务,将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专业技能为空巢老人提供健康知识普及的服务,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有助于大学生自身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健康知识体系,改善大学生群体目前身体健康状况日益下滑的现状。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帮助空巢老人,有助于满足自身的心理需要和自我认同感,增强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深入社区、接触社会,将实现服务他人和教育自我的有机结合,更好地锻炼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实现全面发展、全面成才的目标。

2、开辟志愿服务的新局面,满足空巢老人健康知识需求较之于社会普通志愿者,大学生群体有着自身的优势:较高的学习能力,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这使得他们对空巢老人进行健康知识普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将空巢老人健康知识需求的普及交给大学生志愿者,使得政府能够以更低的社会成本来有效的满足空巢老人自身需求,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提升空巢老人的知识水平。

经验做法:三层聚力构建青年工作力量新体系

经验做法:三层聚力构建青年工作力量新体系

经验做法:三层聚力构建青年工作力量新体系县“九山半水半分田”,现有青年(14-35周岁)户籍人口约9万人,在外青年占比较高,以往共青团在服务青年中呈现出青年工作力量较为薄弱、作用发挥不足和服务覆盖不够精细全面等问题。

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中,团县委紧抓加强团的青年工作力量这一改革关节,聚焦自身队伍、领域骨干、在外青年三类群体,“塔基+塔腰+塔尖”三层聚力构建青年工作力量新体系,吸引五湖四海的青年源源不断为青春事业注入活力,“青年事、青年解”得到不断深化。

一、专业化夯实“塔基”,建强团干部工作队伍。

用心“选”。

通过召开县第十七次团代会、一体推进19个乡镇团委集中换届,优化团干部配备。

改革以来,团县委及各乡镇团委全部配齐配强挂兼职团干部,乡镇团干力量由48人增至209人。

悉心“管”。

推动目标考核、述职评议、结果运用三环紧扣,开展青春擂台·五四竞赛,出台《加强团系统挂兼职干部选派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乡镇团委考核办法》,构建能闭环的管理机制和有力度的激励机制。

精心“培”。

完善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实践锻炼课程体系,打造“团干部培训班”“青苗学堂”“泰青论坛”等载体,增强团干部培育“厚度”。

改革以来,各领域200多名团干部通过培训丰富知识、提高素质、增强本领。

二、社会化拓展“塔腰”,筑牢领域青年骨干力量。

创新实践,发挥社会组织骨干力量。

首创试点成立乡镇青年发展服务中心,选聘2名青年社会组织骨干担任中心负责人,带领团队24名成员入驻办公,吸纳青年律师、企业家、引进人才等60余名各行各业青年加入,开展“团聚青春”等主题活动20余场次,服务青年1000余人次,成功助力“浪肆”咖啡青年项目开业即“出圈”。

抱团合作,发挥企业青年骨干力量。

推进银团合作、背包联盟,引导银行、供电等企业青年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延伸服务青年触角。

改革以来,115名金融青年实施青创帮扶,落实青年创业贷款超4000万;青年背包客常态化为青年提供日常治安管理、电力设施维护、户籍金融管理等服务。

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规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规划

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规划1. 引言志愿服务是当代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规划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我们特制定本规划,旨在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为社会贡献力量。

2. 团队目标- 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培养具有奉献精神的青年人才。

- 提升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志愿服务。

- 加强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为今后职业生涯积累经验。

3. 团队组织架构- 队长:负责团队整体规划和协调工作,对外联络和资源整合。

- 副队长:协助队长进行团队管理,负责团队内部培训和考核。

- 项目组长:负责具体项目的策划和执行,管理项目组成员。

- 成员:参与志愿服务项目,执行团队任务。

4. 团队管理-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汇报工作进展,讨论问题解决方案,分享志愿服务经验。

- 设立团队培训机制,提升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 建立团队考核制度,对成员的志愿服务工作进行评估,激励优秀成员。

5. 志愿服务项目规划- 项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教育、环保、扶贫、医疗、公益等领域的志愿服务。

- 项目策划:结合社会需求和团队成员专长,制定具体项目方案。

- 项目执行:明确项目任务和分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 项目评估:对项目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项目方案。

6. 资源整合与对外合作- 积极寻求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合作,共同推进志愿服务事业。

- 整合校内外资源,争取资金、物资和技术支持,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 加强与其他高校志愿服务团队的交流与合作,共享志愿服务经验。

7. 宣传与推广- 利用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志愿服务理念,提高团队知名度。

- 定期发布志愿服务动态,展示团队成果,传播正能量。

- 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相关活动,扩大团队影响力。

8. 结语通过本规划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打造一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为社会贡献力量。

高等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高等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2 7
作者简 介: 郭振宇( 1 9 8 7 一 ) , 安 徽 六 安人 , 硕士 , 助教 , 主要 研 究 方 向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理 论 与 实践 、 企 业 管理 。
通讯 作者: 刘凯( 1 9 6 4 一 ) , 安 徽 固镇 人 , 副教 授 , 主 要 研 究方 向 : 思 想政 治 教 育 。
[ 3 ]Ue d a J , K a t o J . I n h i b i t i o n o f c y t o k i n i n — i n d u c e d p l a n t
植物生理学通讯 , l 9 9 7 , 3 3 ( 1 ) : 2 1 - 2 4
l 问 题 的 提 出
当前 , 我 国正处 于大发展 、 大变 革 、 大调 整 时期 , 各 项事 业都 在 迅猛 发 展 , 志愿 服务 工作 作 为 精神 文 明建设 、 道 德规 范教育 的重要 载体 , 越来越 得 到社 会
各 界 的 重视 和参 与 。2 0 0 8年 1 O月 , 中 央 文 明委 在 《 关 于深 人开 展 志愿 服务 活 动 的意见 》 中指 出 , 志愿 服 务 作 为伴 随改 革开 放 出现 的新 生 事物 , 是 长 期 开
g r o w t h b y j a s mo n i c a c i d a n d i t s me t h y l e s t e r [ J ] . J P l a n t
Phys i o l , 1 9 82。 5 4: 2 49 — 251
[ 8 ] 邹 志燕 , 王振中. 茉 莉 酸 诱 导 水 稻 幼苗 对 稻 瘟 病 抗 性 作 用

推进高校志愿服务体系

推进高校志愿服务体系

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经历了深刻的结构变迁,然而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市场化改革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一些社会成员由于初始禀赋的差异和发展机会的不同而在利益调整中处于弱势地位,出现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同时,市场竞争规则的越位也带来了社会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倾向不断滋长,见死不救、见难不助、见利忘义等行为时有发生。

这些现象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相违背的。

在深刻总结党的奋斗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基础之上,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共青团作为党的可靠后备军和忠实的继承者,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号召,永远跟党走,因此,深刻领会并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就成了团组织的历史使命和主要任务。

青年志愿服务行动是共青团组织发起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共青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开展青年工作的一次尝试。

由于高校青年学生的自身特点,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当中,大学生始终是参与的主体。

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为青年志愿者行动良好社会形象的塑造、巩固和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青年志愿者含义及其志愿服务的理念必然使得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共青团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形式和重要载体之一。

一、青年志愿者含义及其服务理念的价值立意在我们看来,任何青年,只要肯愿意利用自己的智力、技力或体力去承担责任,有勇气面对困难与挫折,不计酬劳去为增进社会福利,改善社会问题而服务,均可视为青年志愿者。

构建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思考——以浙江W学院为例

构建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思考——以浙江W学院为例
科技信息
基 础 理 论 研 讨
构 建 高 校 青 年 志 愿 者 服 务 傩 系 的 思 考
— —
以浙江 W学院为例
华 东理 工大 学 2 0 0 7级 MP 学 员 浙 江 万里 学 院 国际经 贸职业 技 术 学院 国 际交流 系 方 小芳 A
[ 摘 要 ] 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 高校 学生德 育工作 的一个有 效载体 , 随着高校志愿者组织建设 的不断发展 和社会环境 的变化 , 但 原有 的高校志愿者管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 的发展 。 文以浙江 w 学院为例进行 实证调研 , 本 根据 高校 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及 特点,
从 社 会 层 面 、 织 层 面 、 动 层 面 提 出构 建 高校 志愿 服 务 体 系的 思 考 。 组 活
[ 关键词 ]样的人? 怎样培养人? 是贯穿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中最重 要的两个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 大量西方思潮涌人, 大学 生的思想问题 、 道德问题成为高校思政工作 的一个难题 , 由共 青团 中央 组织发动的青年志愿者行动适应 了时代 发展的要求和 当代 大学生青年 的特点 , 注重调动大学生青年的 内在积极性 , 把服务社会 与教 育青年有 机结合起 来 , 成为了一个有效的载体 。但是 , 在组织 的过 程中出现 了一 些 问题 。 高 校 志 愿 者 组 织 及 其 活 动 存 在 的 问题 国内高校志愿者作 为志愿者 队伍 的主体力量呈现起 步较 晚 ,发展 较快这一态势。据共 青团中央 20 00年开展的专题调查显示, 19 自 9 3年 1 2月共青团 中央启 动“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 动” 以来 , 国累计 已有 8 0 全 00 多万人次 的青年 向社会 提供 了超过 4 亿 小时的志愿 服务, 年志愿者 O 青 行动在 志愿服务 的领域 和志愿 者队伍 建设 方面不断发展, 成为 目前 中国 青年参 与面最 广、 与程度 最高 、 参 具有极高社会 知名度 的群众性 公益活 动∞ 。但是随着高校志愿 者组织建设 的不 断发展和社会 环境的变 化, 原 有的高校志愿 者管理体 制不再适应新形势 的发展 ,志愿服务 活动在开 展 中出现 了一 系列 问题 。在社 会层 面上 , 志愿者 活动缺乏资金保 障 ; 志 愿 服务相关 的政策乃至立法不健全 。 在组织层 面上 , 志愿者活动培训 机 制 没有建立 ; 活动长效性不 足。在活动 的层 面上 , 志愿者活动 内容比较 单一, 志愿者 活动 与社会需求脱节 等等。 者认 为要有 效解决青年志愿 笔 服务发展过程 中的问题 , 关键是要构 建青年 志愿 服务 的体 系 , 政府 、 社 会、 高校在青年志愿服务 的发展 中充分发挥各 自不 同的职能。 ( ) 一 社会层面上 , 志愿服务 的保 障机制不健全 ’ 1对 志愿服务 的理念认识存在偏差 、 对 比国内外 的志愿 服务开展情况 ,在社会 志愿服务氛 围和对 志愿 服务理念上 的差别较大 。 国地方政府缺乏对 志愿 服务的功能定 位 , 我 没 能把高校青年社 区志愿服务 与地方 社区的社会事业统 筹考虑 、协调 推 进。 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 , 许多人对志愿服务 、 志愿活动 、 志愿者 等概 念 不 了解 , 志愿者 的身份 、 荣誉 、 行为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 的市 民认 为 有 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只是一 种形式 ,认识不 到它们 是新时期精神 文 明建 设 的重 要 载 体 。 2 对 志 愿 服 务 的 立 法 需 要 加 强 、 对志愿服务进行立法是 国际上 通行的做法 ,立法保 障也是 国际志 愿服务之所以能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原 因。 国志愿服务 的有关立法 , 我 主要是 两个方面 : 1 政府具体部 门根据各 自的工作需 要 , () 分别 在文件 和法规 中对开展志愿者活动作 了一些要求 。9 4年 4月 , 19 民政部 和中国 社会T作 者协会发 出《 关于进一 步开展社 区服务志愿 者活动 的通知》 ; 19 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民政部关于开展 国际老人年活动意见 的通 98 《 知》 ( ) 。2 各个地方对志愿服务规范的条例 。9 9年 , 19 广东省通过 了《 广东 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 2 0 年 5 , ;0 1 月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了《 南 京市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 的决定》 但是 。 到 目前 为 止 , 没 有 全 国 统 一 的 立 法 。 尚 3 志愿服务的资金保障不到位 、 资金的短缺成为了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的主要障碍 。 目前 , 绝 大多数高校青 年志愿活动资金来源 主要是 依靠学校划拨 给团委有限 的 点经 费, 这对于 以“ 奉献” 为宗 旨之一 的青 年志愿 活动来说是 杯水车 薪。从 浙江 w 学院 的实 际调研 情况来看 , 志愿 者服务活动 的经 费也 主 要依靠学校拨款 ( 如图 1。 ) ( ) 二 组织层 面上 , 志愿服务 的长效 机制 没有建 立 1 志愿 服 务 活动 在 时 间上 局 限 于 一些 时 间段 、 许 多高校开展 志愿服务 活动往往都 是在一些重 大纪念 日或节 E。 l

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构建志愿服务工作“六化”育人体系研究

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构建志愿服务工作“六化”育人体系研究

知识文库 第11期244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构建志愿服务工作“六化”育人体系研究邓德佳 金明哲引言:本文着重就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以及在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如何从“德育化引领”“组织化推进”“专业化发展”“项目化运作”“基地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这六个方面构建行之有效的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育人体系加以探讨和阐述。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开展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效载体,更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高校共青团改革要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

这就要求高校团组织构建行之有效的志愿服务工作育人体系,做好思想引领和成才服务。

1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文化认知不足。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仅仅把志愿服务当做一项大学活动,并没有从精神需求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认识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培训工作滞后。

受到资金、培训讲师、组织者重视程度以及志愿者自身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志愿者培训工作普遍滞后。

缺少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和固定的志愿服务基地。

现有志愿服务活动往往具有短期性、同质性、随机性等特点,大学生满足感较低,活动育人效果较差。

法律法规保障缺失。

目前,我国在志愿服务领域尚无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出台。

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

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在财务预算中并无志愿服务专项资金。

指导教师配备不到位。

大多数志愿服务指导教师都是高校团干部、专业教师兼职担任的。

指导教师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

缺少科学的评估机制。

许多高校缺乏对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志愿者服务情况的评估意识和科学的评估方法。

2构建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六化”育人体系 2.1德育化引领,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校共青团在设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要旗帜鲜明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形成示范导向和强大声势,从培养大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入手,通过感受、传承、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行为认同。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规范化研究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规范化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464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规范化研究王小丽 方 丹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高校举办大学生志愿服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高校建立规范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测评中考虑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情况,才能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得到长期稳定运行,为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机制,为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7-0464-01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现存问题(一)主动参与意识不足通过对曾经有过志愿服务经历的学生调查中了解到,有不少学生并不是自己主动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

一部分学生表示是为了推优入党的志愿服务时长的条件限制而不得不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一部分学生表示只是为了凑热闹或者好奇去参与各种志愿活动,他们并不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宗旨。

此外,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开展主要以去社区打扫、敬老院服务或者小学支教等为主。

(二)经费难以有效保障虽然各地政府和高校表示大力支持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制定出台了相关文件和办法,但是很多志愿服务活动在举办过程中,都会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活动不能有效或高质量地举办。

(三)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专业化管理的研究正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专业化的管理必须由始至终贯彻志愿服务活动。

如果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就会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

(四)志愿服务意识不足一是学校方面。

一些高校对国家或地方政策的规定不重视、不甚了解,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够重视,多以课堂理论学习成绩考核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家长方面。

大多数家长均持有传统观念,认为学业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参加志愿活动是耽误孩子的学习、“不务正业”的行为。

因此家长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探索德育教育新途径

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探索德育教育新途径
( 五 )家庭 教 育 出现 偏 差
我们 国家 自古以来就把家庭教育看得很重 ,的确 ,家庭 教育是青年成长 的第一课 堂 ,在 这个课 堂里 ,父母就扮演着 启蒙老师 的角色 。家庭教育对 引领青 年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有 着不可低估 的影 响 ,并且是无法取代 的。这种影响将会伴随 他们的一生 ,改变他们 的一生 。曾经我 国的家庭教 育一 度是 我们引以 自豪 的优势 ,中国模式 的家庭教 育造 就了许多优秀 的人才 ,比如 ,孟子 ,岳飞等等 。我 国的孝文 化 、君子文化 曾经是那么的繁荣。然而 , 伴 随着 当代 中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 , 随之而来的又是社会 的急剧转型 ,我 国的家庭 教育模式也从 原来 的优势变成 了现在的弱势 。有些家庭教育甚至 可以说是 完全失 败的。 现在 的家庭教 育出现 了偏 差主要体 现在几点 上。第一 , 把分数 看得过重 ,忽视 了对青年 的道德 品质教育 。很长 时间 以来 ,我们 一直都在讨论德与才 的关 系,仅仅有才却无德是 多 么可怕又 可悲的事情。然而现在很多父母对青少年 的品德 水平高低抱有无 所谓的态度 ,不仅不教导孩子要做 品德高 尚
当前 ,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 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德育 教育过程 中反 映出 了很多新特点 、新问题 ,如何找到一条行 之有效 的高校 德育 教育新途径已成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不 断探索 的课题 。随着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志愿服 务 队伍不 断壮 大 ,大学 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逐渐显现 ,高 校德育工作体 现出新 的发展趋势 ,主要从 以下三个方面表现 出来 : 处 处体现 “ 以人 为本 ” ,充分 发挥 志愿者 主体 意识 ; 德育教育成为提高大学 生综合 素质的新课 堂 ; 德育教育实现 形式从理论知识为 主导转 向社会 实践 为基 础的模式 。大学生 志愿服务是高校德育工作 的新 载体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主 体是大学生 ,当前我 国高校 正在 积极 进行 教育教学改革 ,提 倡学生 理论联 系实际 ,鼓励大 学生积极 参与社会 实践活 动, 大学生志愿服务为大学生社 会实践提供 了新 的平 台。 大学 生志愿服务 的特点

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体系构建

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体系构建
献。

第 一, 建立 健全相 关法 律法 规 , 为大 学 生志 愿者 事业 的发展

大 学生 志愿 者话 动是 高校精 神 文明建 设 的有效 载体
提供 良好 的法 律政 策环 境 。在坚 持 中国共 产主 义青年 团领 导 的
基础 上 , 以国家 法律体 系保 护和 引导青 年志愿 者 的活动 , 使得大 学生青 年志 愿者活动 的社会 化组织 日趋 规范 , 使之 与社 会发展相 适应 。 第二 , 强化 大学 生志愿 者活 动 的相 关 服务机制 。J J 大青 年志 u
大学生 志愿者 活动是 广大青 年进 行社会化 的一种 有效途 径 ,
是社 会保障 体 系的 重要补充 , 是社会 弱势 群 体的 重要支 持 因素 , 是一 种重要 的社 会 整合机 制 。 大学 生志愿 者话 动具有 自愿性 、 目的性 、 重性 、 务性 、 两 服 多
样性 等特 点 。在 高 校精 神文 明建 设 中具有营 造 良好 校 园道德 氛 愿 者 的专业 素养 培养 , 更好 的培养 专业 性志 愿者 的 自身优势 。 着 围, 提高 大学生 思想政 治索 质, 锻炼 大学生 综合 能力 , 促进 大学 生 重 发展 针对性 较强 的对专业 要求较 高的 志愿者行动 : 通过 完善各
活动、 活动经 常化 、 立机 制 、 建 活动 开展 与机 制建 设并 举、 重点项
会 良性 有机互 动 。
的青年 志愿 者 行动走 上与 国 际接轨 的具 有 中国 自身 特 色的道 路
目 进等 五个阶段 , 推 已经 演变 为一场全 方位 、 多角 度 、 各层 次的社 也 是趋 势所 在 。
服务 需要 “ 新 ” 具 体而言 , : 更 新服 务观念 ” “ 创 , 即 “ 、 创新 服务 体 济 要素 , 强 建立 多元 化的筹 资机制 , 加 放手发 展 民间基金会 , 推动

共青团视阈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的长效机制构建

共青团视阈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的长效机制构建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全社会都应重视、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既锻炼学生,又方便他人,也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

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团组织在志愿服务方面构建“三力一度两保障”工作格局的重要体现,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政府支持、社会认可、家庭支持、友情支持、保障体系等外部因素有关。

本论文从共青团视角出发,聚焦于共青团主责主业,对共青团如何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的长效机制进行研究。

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的概况团组织在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方面,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

1996年,团中央开始推进大中学生志愿者社区援助工作,基层团组织组织大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区开展环保、科普、文体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到居委会挂职等活动。

为推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开展,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启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示范项目”评选活动,2019年10月评选出104个项目,并将其纳入全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库,引导各高校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社区活动;2020年12月起,确定广东、湖北两省作为首批试点省份,开展“共创美好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项目”,探索推动该行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2022年6月发布《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指引(2022版)》,从工作目标、项目、队伍、阵地、机制等方面为基层团组织提供具体工作指导。

高校青年学生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社区行动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共青团视阈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的长效机制构建◎张忠英1李炳熠2蔡晓淇3〔内容提要〕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区是志愿服务的主场景。

团中央高度重视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

从共青团的视角来看,社区子系统、大学生志愿者子系统、团组织子系统及其三者间的互动,构成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的行动系统。

《构建青少年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构建青少年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构建青少年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引言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对于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至关重要。

构建一个完善的青少年服务体系,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提出一套实施方案,旨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青少年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制定政策构建青少年服务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保障青少年的权益和利益。

政府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关注,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和帮助。

制定特定职责的部门或机构负责青少年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的机制,加大对青少年事业的投入。

二、加强教育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基石,构建青少年服务体系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

一方面,加强学校教育,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青少年的知识和技能。

另一方面,加强社区教育,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同时,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家庭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建立健全的服务机构构建青少年服务体系,需要建立健全的服务机构。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青少年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优化服务机构的布局,确保青少年能够全面接受各类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服务事业,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提供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服务网络。

四、提供各类服务五、加强青少年法律保护构建青少年服务体系,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保护。

制定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指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加大打击青少年犯罪力度,积极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安全的发展环境。

六、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为了更好地构建青少年服务体系,建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青少年服务机构和教育机构等应共享青少年信息,建立信息交流机制。

同时,政府部门应建立青少年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监管,确保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七、加强评估监测构建青少年服务体系,需要加强对服务工作的评估和监测。

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青少年服务工作进行评估。

构建高等院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体系探析

构建高等院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体系探析
化” , 志 愿活 动 “ 项 目化 ” 。( 1 ) 对学 生 志愿 者 组织 进行 重 新 核准登记。 建立健全各级青年志愿者队伍 。 以青年志愿者
协会为中一 t 2 , , 协会各部 门组织协调为主导 , 专项项 目为依 托, 各志愿者协会组织机构落实、 干部 队伍落实、 志愿者人


复合型人才培养迎合着经济、 科技 以及社会发展的需 要, 代表 了高等教育改革 的大趋势。 不过 , 复合型人才培养
【 2 1 徐体 高. 试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框 架的构建卟 黑龙 江高教
习和 生活 中 去 。 1 . 结合高校场地 , 突出高校 特色 , 建立学 生主动参与 的志愿 者 队伍 环境 。
2 . 以人为本 , 展现高校魅力 , 加强志愿者队伍制度 、 文 化 建设 。 3 . 以高校为媒介 , 标 准化管 理 , 优化大学 生志愿 服务
队伍 。
4 . 以高校为 内容 , 拓展素质 , 提高志愿者 的服务质量 。 三、 高等院校大学生志愿者体系 1 . 规 范青年志愿者 的组织管理 , 使志愿者组织“ 正规
校大学生队伍因服务 内容的不 同分为高校赛事志愿者队 伍、 全民健身服务者队伍 、 奥运志愿者队伍 、 高校社 区志愿 者队伍 等类型。 高校大学生的志愿者 队伍建设往往受高校 环境氛围制约如高校运动环境 、 高校团队关系 、 高校志愿

者 队伍风气 , 制度制约如 比赛规章 、 运动道德 、 精神守则 , 道德观念制约如竞技理念 、 大众舆论影响。志愿者队伍建 设为每个志愿者 队伍成员 提供文化享受 和技能拓展 实践 的空间 , 有效地调动着每个 大学生的积极性 、 主动性和创 造性 , 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体系构建分析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体系构建分析
2 1 NO . 6 0 0 1
Oh n Edu aton n ova l n ia c t ln t o He al r d
科 教 论 坛
高校青 年志愿者服 务工作体 系构建分析
姜岩 ’ 宋瑞梅 (. 1 山东工商学院 ; 2 山东商务职 业学院 山东 烟台 . 26 1 ) 6 5 0
量。
2 构建 志愿者服务保 障体制
1 2 构建 志愿者 培训 机制 . 构 建 志 愿 者 培 训 机 制 主 要 包 括 两 个 方 面 的 内容 , 方 面 是 对 志 愿 者 及 志 愿 者 学 一 生 干 部 进 行 培 训 。 过 短 期 的 岗 前 培 训 与 通 长 期 的 素 质能 力 培 训相 结 合 , 高 志 愿 者 提 内在 的 素 质和 修 养 。 由于 志愿 者 的 工 作 一 般 都 以 提 供 服 务 性 帮 助 为方 式 进 行 开 展 , 无 论 是 提 供 服 务还 是 参 与 活 动 , 需 要 有 都 较 强 的沟 通 能 力 和协 调 能 力来 增 强个 人 的 服务水平 。 另一 方 面 是 对 志 愿 者 的 服 务 知 识和服务技能进行培训 。 志愿 的 服 务 不 是 简 单 的义 务 劳 动 , 要 有服 务 、 除 奉献 的意 识 还要 具 备 一 定 的服 务 能 力 。 目前 , 学 生 志 大 愿 者 参 与 服 务 的领 域 越 来越 宽 , 务 的 要 服 求 也 越 来 越 高 , 志 愿 者 的要 求也 越 来 越 对 专 业 化 。 志 愿 者 进 行 技 能 培 训 是 进 一 步 对 拓 宽服 务 领 域 , 保服 务 效 果 的 重 要保 证 , 确 也是 为志 愿 者 在 创造 社 会 价 值 的 同时 培 养 个 人 的综 合素 质和 能 力 。 1 3 完善 队伍 的管理 机制 . 由干 志 愿 者 工 作 的 “ 自愿 性 ” 势 必 引 , 起 工 作 中 出 现 “ 会 自由 , 会 自由 ” 现 入 退 的 象 , 一 定 程 度 上 动 摇 了组 织 工作 的稳 定 在 性 , 志 愿者 服 务 工作 带 来 极 大 的 被动 。 为 这 就要 求 除 在 志愿 者 引进 制 度上 采 取 严 格 的 程 序 化 管 理 外 , 要 在 组 织 内 部 对 志 愿 者 还 队伍 创 建 有 效 的 管 理 机 制 。 立 弹 性 化 的 建 岗 位 轮 换 制 , 志 愿 者 根 据 自 己的 时 间 安 让 排 、 业 特 点以 及 兴趣 爱好 , 以跨 部 门 参 专 可 与 不 同 的 志 愿 服 务 , 可 以 使 大 学 生 志 愿 既 者时 常 保 持 对 服 务 工 作 的新 鲜 感 , 可 以 也 使志 愿 者 时 刻 以最 佳 的 精 神状 态 提 供 志愿 服 务 。 对 大 学 生 因 各 种 原 因 出现 的 中 断 针 或 放 弃 志 愿 服 务 所 带 来 的 角 色 不 固 定 现 象 , 以通 过 分 级 别 建 立 二 级 学 院 预 备 志 可 愿者 队 伍 来 避 免 这 种 问 题 的 出现 。 备 志 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构建【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志愿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高校志愿服务组织作为最具活力、最年轻的一支力量,其在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在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首先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从认证与激励、骨干培训、项目开发运作、争取社会力量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来健全完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关键词】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构建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志愿服务才在我国陆续出现,志愿服务在发展初期规模较小,社会影响力也较小,1993年中国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伴随着志愿活动的频繁和深入开展,至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已经有了有了很大的发展。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不仅锻炼了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体系的弊端和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这就要求各高校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构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一、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在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中,一定要从社会公众的切身需要出发,把志愿服务工作中的各种需求统一起来,通过奉献社会,实现与个人价值观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坚持优化结构、分类指导
学校要结合志愿服务工作在不同方面的特点,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和优化配置,通过志愿服务精神的发扬,来充分展现校园的文化精神。

3、坚持统筹协调、持续发展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服务奉献精神,并将其与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相结合,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使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能够长期发展。

4、坚持积极倡导、自愿参与
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倡导是以尊重为前提的,只有学生的自愿参与才符合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目的,坚决禁止强拉硬逼或变相强迫。

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举行,扩大志愿服务工作的影响力,来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的队伍中来。

二、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体系的构建
1、建立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证与激励表彰体系
在志愿者每次完成志愿服务活动时,要求学生现场拍摄合影或取得相应的志愿服务证明,采用完善的项目奖惩制度对志愿者进行考核和认证评定,对表现积极的个人和成绩突出的志愿者,给予奖励和表彰,通过激励制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2、志愿服务培训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构建志愿者骨干培训系统
领导是组织的核心,起着主导和决策的重要作用,所以一定要在建立严密、高效的培训制度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领导者,在志愿服务工作的过程中,根据每个参与者的个性特征和爱好,进行分工协作,充分展现志愿者骨干的领导能力,激发志愿者创新服务意识,树立为志愿者活动服务的意识。

在高校志愿服务人员中,选取其中整体素质比较好的学生,把他们培养成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根据每个人的意愿和办事能力的差异,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担当起领导者的角色,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增添新鲜活力。

3、将广泛参与与打造品牌项目相结合,构建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发运作体系
推进科学化管理,完善项目运作流程,建立完善的项目登记管理制度。

在志愿服务项目的申报流程中,一定要提交齐全的申报资料(如活动的计划、活动的可行性、活动的目的等),严格控制申报项目,保证申报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大项目,一定要安排工作人员对整个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不定期检查项目的进度;最后根据项目记录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和分析,开展项目评估。

充分调动高校学生的积极性,促进项目的良好运作与发展,把志愿服务的方向与社会需求紧密的结合起来,激励志愿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建立具有引导机制的主体,以时代背景为依据,合理引导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方向。

展现自身优势,打造品牌项目,既要大力建设开发运作机制,
又要充分动员高校中学习优异的学生,开展具有学校独特风格的项目,从而打造出学校品牌项目。

4、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构建志愿服务保障体系
高校青年志愿者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为整个社会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志愿者活动在整个社会上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与肯定,并且为志愿者构建了服务保障体系,促使志愿者更好的的服务于社会。

虽然高校青年志愿者在活动中有着高涨的热情,但是高校服务体系的建立也面临着严重的资金匮乏等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志愿者个人和志愿者组织开展志愿活动的积极性,所以高校青年志愿者一定要努力争取获得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通过吸纳社会资金来弥补学校资金的不足,为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志愿服务工作在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全面启动与开展,为高校志愿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舞台,通过北京奥运会,使人们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了志愿服务者,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广大高校志愿者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极大提高了志愿服务工作在社会中的认可度,促进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大力构建志愿者工作服务保障体系。

三、结束语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是经过志愿活动长期实施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而构建出来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者需要在新形式新政策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认识、拓展思路、坚定不移的投身到高校志愿服务的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何珍文,王群.试论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活动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
[2] 丁红莲,王志凝,刘志慧.建立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
[3] 罗琴,张俊,高霞光.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成才[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4).
[4] 周立志,赖祖亮.迈向规范化发展之路——上海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8).
[5] 谭建光.中国广东志愿服务发展报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226-227.
[6] 王慧.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湘潮,2012(5):8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