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
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一、起草机构起草本体系的主要机构为专业的志愿服务专家团队,负责制定和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的构建。
二、志愿服务共同体志愿服务共同体范围广泛,包括各级政府,公民社会组织,法定社会组织或志愿服务主体,学术机构,企业家,和其他个人志愿者。
其具体的内容有:1.企业:建立企业的志愿服务组织,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2.人民团体:由具有志愿服务经验的团体,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事业的管理和推广;3.学术界:联合各级政府、企业,以及慈善组织,发挥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科学指导作用;4.政府:政府负责提供志愿服务活动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及加强志愿服务的规范与管理。
三、志愿服务组织架构1.志愿服务组织以共同体为核心,构建由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支持机构等构成的架构,并联合形成志愿服务网络,完善志愿服务的组织架构。
2.志愿服务组织的功能:(1)负责促进志愿服务的协作,组织动员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事业;(2)研究核算志愿服务业务,提高志愿服务的效率;(3)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和论坛等,以提高志愿者的素质;(4)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保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5)承担公共服务责任,推进社会和谐发展;(6)主办志愿活动,促进志愿服务社会化。
四、志愿服务发展目标未来志愿服务体系要建立完善的组织形式,并建立具有稳定的财政资源,建立志愿者论坛,形成志愿服务市场,组织志愿服务研究,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发展。
五、注意事项1.志愿服务体系要构建以志愿者为主体的体系,以实现志愿服务的规模发展和持续发展;2.志愿服务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有一定规定,通常选择贫困地区的居民,社区老人,社会弱势群体以及重病患者;3.志愿服务的政策资源需要合理上调,以使志愿服务的实施更容易;4.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志愿服务组织的分类管理,以及志愿服务事业的规范化发展,都是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志愿服务体系架构
志愿服务体系架构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志愿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志愿服务不仅能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还能够提高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为了更好地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建立一个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二、什么是志愿服务体系志愿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多方参与,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共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一种组织形态。
三、构建志愿服务体系的必要性1.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且培养出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通过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促进社区内部互相协作,增强社区凝聚力,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3.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建立一个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4.提高社会效益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为社区、企业以及个人等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且能够提高社会效益。
四、志愿服务体系架构1.政府层面政府是整个志愿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政府应该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引导和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志愿组织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志愿服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社会组织层面除了政府之外,各种社会组织也是志愿服务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些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例如:红十字会、扶贫基金会等。
3.企业层面企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
企业可以通过资金、物资等方式支持或者举办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从而推动整个志愿服务事业向前发展。
4.志愿者层面志愿者是整个志愿服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志愿者可以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志愿者还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五、结语建立一个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不仅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还能够提高社会效益。
构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
第 35 卷 第 3 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Vol.35 No.32014年 JOURNAL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年来,大学生志愿者积极为社区开展了政策宣讲、文化教育、科技服务、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深受群众欢迎。
然而,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实践中还存在诸如社区需求与志愿服务供给不平衡、激励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长效机制没有真正形成。
本文以玉林师范学院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为例,积极探索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志愿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意义(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志愿服务逐渐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的一种时尚、一种习惯和一种生活方式。
对大学生而言,社区志愿服务是大学生自我认知、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德育教育转化为自我成长成才的途径。
这为大学生走进基层,深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
构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提高自我意识和形成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有利于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实践环节。
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而问题的根本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注重知行统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对高校而言,志愿服务是实践育人的一项重要途径,拓展和延伸了第一课堂的教学,[收稿日期] 2014-02-01[基金项目] 2013年广西共青团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项目(GQT-C2013028)阶段性成果。
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
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摘要】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志愿者招募机制,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志愿者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建立志愿者培训体系可以提升志愿者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更好地适应服务需求。
建立志愿者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管理志愿者资源,提高组织运作效率。
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增加服务积极性。
建立志愿者评估体系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服务质量。
加强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不仅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还可以培养更多社会责任感强的市民。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持续拓展志愿者服务领域,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服务体系,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有力支持。
【关键词】志愿者服务体系,招募机制,培训体系,管理系统,激励机制,评估体系,意义,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背景介绍部分将探讨志愿者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国社会在各个领域都有志愿者服务的需求,在教育、医疗、环境保护、扶贫等领域都需要志愿者的支持。
由于缺乏统一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导致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激励和评估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些组织或机构的志愿者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志愿者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志愿者的积极性和持续性也面临挑战。
在志愿者服务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很难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力量,无法最大程度地服务社会。
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服务体系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带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通过建立志愿者招募机制、培训体系、管理系统、激励机制和评估体系,能够更好地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志愿者服务,推动志愿者事业健康发展。
1.2 重要性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建立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志愿者服务可以有效地满足社会对各种公益服务的需求,特别是在应急救援、灾害救援、扶贫济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志愿者服务可以促进社会的参与和共建,提高社会凝聚力和凝聚力,推动社会各界的协作与合作,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构建
试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构建【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内的志愿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高校志愿服务组织作为最具活力、最年轻的一支力量,其在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在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首先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从认证与激励、骨干培训、项目开发运作、争取社会力量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来健全完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关键词】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构建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志愿服务才在我国陆续出现,志愿服务在发展初期规模较小,社会影响力也较小,1993年中国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伴随着志愿活动的频繁和深入开展,至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已经有了有了很大的发展。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不仅锻炼了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然而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体系的弊端和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这就要求各高校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构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一、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在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中,一定要从社会公众的切身需要出发,把志愿服务工作中的各种需求统一起来,通过奉献社会,实现与个人价值观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坚持优化结构、分类指导学校要结合志愿服务工作在不同方面的特点,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和优化配置,通过志愿服务精神的发扬,来充分展现校园的文化精神。
3、坚持统筹协调、持续发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服务奉献精神,并将其与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相结合,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使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能够长期发展。
4、坚持积极倡导、自愿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倡导是以尊重为前提的,只有学生的自愿参与才符合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目的,坚决禁止强拉硬逼或变相强迫。
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的举行,扩大志愿服务工作的影响力,来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的队伍中来。
高等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作者简 介: 郭振宇( 1 9 8 7 一 ) , 安 徽 六 安人 , 硕士 , 助教 , 主要 研 究 方 向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理 论 与 实践 、 企 业 管理 。
通讯 作者: 刘凯( 1 9 6 4 一 ) , 安 徽 固镇 人 , 副教 授 , 主 要 研 究方 向 : 思 想政 治 教 育 。
[ 3 ]Ue d a J , K a t o J . I n h i b i t i o n o f c y t o k i n i n — i n d u c e d p l a n t
植物生理学通讯 , l 9 9 7 , 3 3 ( 1 ) : 2 1 - 2 4
l 问 题 的 提 出
当前 , 我 国正处 于大发展 、 大变 革 、 大调 整 时期 , 各 项事 业都 在 迅猛 发 展 , 志愿 服务 工作 作 为 精神 文 明建设 、 道 德规 范教育 的重要 载体 , 越来越 得 到社 会
各 界 的 重视 和参 与 。2 0 0 8年 1 O月 , 中 央 文 明委 在 《 关 于深 人开 展 志愿 服务 活 动 的意见 》 中指 出 , 志愿 服 务 作 为伴 随改 革开 放 出现 的新 生 事物 , 是 长 期 开
g r o w t h b y j a s mo n i c a c i d a n d i t s me t h y l e s t e r [ J ] . J P l a n t
Phys i o l , 1 9 82。 5 4: 2 49 — 251
[ 8 ] 邹 志燕 , 王振中. 茉 莉 酸 诱 导 水 稻 幼苗 对 稻 瘟 病 抗 性 作 用
推进高校志愿服务体系
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经历了深刻的结构变迁,然而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市场化改革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一些社会成员由于初始禀赋的差异和发展机会的不同而在利益调整中处于弱势地位,出现了社会的贫富差距;同时,市场竞争规则的越位也带来了社会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倾向不断滋长,见死不救、见难不助、见利忘义等行为时有发生。
这些现象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相违背的。
在深刻总结党的奋斗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基础之上,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共青团作为党的可靠后备军和忠实的继承者,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号召,永远跟党走,因此,深刻领会并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就成了团组织的历史使命和主要任务。
青年志愿服务行动是共青团组织发起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共青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开展青年工作的一次尝试。
由于高校青年学生的自身特点,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当中,大学生始终是参与的主体。
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为青年志愿者行动良好社会形象的塑造、巩固和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青年志愿者含义及其志愿服务的理念必然使得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共青团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形式和重要载体之一。
一、青年志愿者含义及其服务理念的价值立意在我们看来,任何青年,只要肯愿意利用自己的智力、技力或体力去承担责任,有勇气面对困难与挫折,不计酬劳去为增进社会福利,改善社会问题而服务,均可视为青年志愿者。
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构建志愿服务工作“六化”育人体系研究
知识文库 第11期244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构建志愿服务工作“六化”育人体系研究邓德佳 金明哲引言:本文着重就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以及在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如何从“德育化引领”“组织化推进”“专业化发展”“项目化运作”“基地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这六个方面构建行之有效的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育人体系加以探讨和阐述。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开展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效载体,更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高校共青团改革要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
这就要求高校团组织构建行之有效的志愿服务工作育人体系,做好思想引领和成才服务。
1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文化认知不足。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仅仅把志愿服务当做一项大学活动,并没有从精神需求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认识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培训工作滞后。
受到资金、培训讲师、组织者重视程度以及志愿者自身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志愿者培训工作普遍滞后。
缺少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和固定的志愿服务基地。
现有志愿服务活动往往具有短期性、同质性、随机性等特点,大学生满足感较低,活动育人效果较差。
法律法规保障缺失。
目前,我国在志愿服务领域尚无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出台。
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
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在财务预算中并无志愿服务专项资金。
指导教师配备不到位。
大多数志愿服务指导教师都是高校团干部、专业教师兼职担任的。
指导教师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
缺少科学的评估机制。
许多高校缺乏对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志愿者服务情况的评估意识和科学的评估方法。
2构建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六化”育人体系 2.1德育化引领,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校共青团在设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要旗帜鲜明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形成示范导向和强大声势,从培养大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入手,通过感受、传承、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和行为认同。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规范化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464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的规范化研究王小丽 方 丹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高校举办大学生志愿服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高校建立规范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测评中考虑学生参与的志愿服务情况,才能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得到长期稳定运行,为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机制,为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7-0464-01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现存问题(一)主动参与意识不足通过对曾经有过志愿服务经历的学生调查中了解到,有不少学生并不是自己主动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
一部分学生表示是为了推优入党的志愿服务时长的条件限制而不得不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一部分学生表示只是为了凑热闹或者好奇去参与各种志愿活动,他们并不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宗旨。
此外,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开展主要以去社区打扫、敬老院服务或者小学支教等为主。
(二)经费难以有效保障虽然各地政府和高校表示大力支持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并制定出台了相关文件和办法,但是很多志愿服务活动在举办过程中,都会出现经费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活动不能有效或高质量地举办。
(三)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专业化管理的研究正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专业化的管理必须由始至终贯彻志愿服务活动。
如果没有专业化的管理,志愿服务活动的效果就会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
(四)志愿服务意识不足一是学校方面。
一些高校对国家或地方政策的规定不重视、不甚了解,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够重视,多以课堂理论学习成绩考核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家长方面。
大多数家长均持有传统观念,认为学业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参加志愿活动是耽误孩子的学习、“不务正业”的行为。
因此家长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建议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建议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现代社会大学生公民精神的集中体现。
青年志愿者活动对大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活动积累社会、实践经验,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积蓄力量,为社会的和谐提供保障。
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虽然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由于起步较晚、经验尚浅及其它因素,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和系统化。
特别是针对我系的实际情况,有待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促使这项事业在和谐校园构建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一、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要长久持续的开展:1.可以加强与院系有关社团的合作。
比如宿迁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绿队环保协会、红十字志愿者协会等,这样既可以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又充分发挥了校园团体的积极作用。
2.以年级为小组,各班级为单位,建立以团支书为首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体系。
采取自愿报名加入的方式,优先安排入党积极分子、先进个人等主动要求进步的同学参与组织、协调各项服务活动和工作。
二、青年志愿者服务内容应更加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化:1.校园内部服务:比如,H1N1流感预防、艾滋病等卫生知识宣讲;多余电子、学习、娱乐用品义卖;无偿献血;食堂义务工作;义务图书管理员、心理咨询等。
2.社区服务:比如,互联网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中小学义务家教、结对帮扶孤寡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法律知识援助、环保倡议行动;社区民主生活会等等。
结合各位同学的自身实际,各尽其才,使大家的能力、知识、专长等各方面得到充分施展。
同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会谈、走访等途径了解活动的成效和影响。
三、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应更加规范化、制度化:1.遵循《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紧密联系我院和社会发展实际,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
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探索德育教育新途径
我们 国家 自古以来就把家庭教育看得很重 ,的确 ,家庭 教育是青年成长 的第一课 堂 ,在 这个课 堂里 ,父母就扮演着 启蒙老师 的角色 。家庭教育对 引领青 年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有 着不可低估 的影 响 ,并且是无法取代 的。这种影响将会伴随 他们的一生 ,改变他们 的一生 。曾经我 国的家庭教 育一 度是 我们引以 自豪 的优势 ,中国模式 的家庭教 育造 就了许多优秀 的人才 ,比如 ,孟子 ,岳飞等等 。我 国的孝文 化 、君子文化 曾经是那么的繁荣。然而 , 伴 随着 当代 中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 , 随之而来的又是社会 的急剧转型 ,我 国的家庭 教育模式也从 原来 的优势变成 了现在的弱势 。有些家庭教育甚至 可以说是 完全失 败的。 现在 的家庭教 育出现 了偏 差主要体 现在几点 上。第一 , 把分数 看得过重 ,忽视 了对青年 的道德 品质教育 。很长 时间 以来 ,我们 一直都在讨论德与才 的关 系,仅仅有才却无德是 多 么可怕又 可悲的事情。然而现在很多父母对青少年 的品德 水平高低抱有无 所谓的态度 ,不仅不教导孩子要做 品德高 尚
当前 ,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 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德育 教育过程 中反 映出 了很多新特点 、新问题 ,如何找到一条行 之有效 的高校 德育 教育新途径已成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不 断探索 的课题 。随着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深入和志愿服 务 队伍不 断壮 大 ,大学 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逐渐显现 ,高 校德育工作体 现出新 的发展趋势 ,主要从 以下三个方面表现 出来 : 处 处体现 “ 以人 为本 ” ,充分 发挥 志愿者 主体 意识 ; 德育教育成为提高大学 生综合 素质的新课 堂 ; 德育教育实现 形式从理论知识为 主导转 向社会 实践 为基 础的模式 。大学生 志愿服务是高校德育工作 的新 载体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主 体是大学生 ,当前我 国高校 正在 积极 进行 教育教学改革 ,提 倡学生 理论联 系实际 ,鼓励大 学生积极 参与社会 实践活 动, 大学生志愿服务为大学生社 会实践提供 了新 的平 台。 大学 生志愿服务 的特点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体系构建
[收稿日期]2017-11-2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13BKS08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育民(1963-),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构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有利于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发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有利于规范高校志愿服务秩序,保障各个主体的利益,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志愿服务体系在构建过程中,由于高校的重视程度不足,未对志愿服务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构建缺乏科学指导,高校志愿服务体系构建的宣传力度不足。
因此,我们要通过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体系构建,要加强宣传工作,建立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制,改变传统观念。
同时做好政府部门的引导工作。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高校;精神文明;志愿服务;体系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808(2018)02-0009-04第35卷第2期2018年4月晋中学院学报Vol.35No.2Apr.20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观念和思想指导,对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而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储备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推动力,所以,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提高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和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乎着高校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才,所以,构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体系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进行,这样才能保障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需要。
一、构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的人才储备力量,对于国家建设的意义重大,而国家和社会对于大学生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标准,要求大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于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方案
关于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方案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面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一)公益性。
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志愿者自愿为他人提供的公益性服务,不收取任何报酬,是出于人文关怀和博大爱心而付出的无私奉献。
(二)时效性。
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要从志愿者的实际出发,根据自身条件,把主观愿望与实际结合起来,把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服务能力结合起来,注重服务质量和效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三)规范性。
参加服务队的志愿者要在xx统一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进行。
二、工作目标通过建立一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富有实效,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发挥志愿者的重要作用,以“转变干部作风、联系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为抓手,以志愿者服务活动为载体,组织动员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同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手拉手帮扶,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努力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
三、志愿者服务队名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四、招募范围在16-45岁之间的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团员及群众以及年龄在12-16岁之间的中学生等。
五、机构设置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总队办公室设在xx;下设xx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分队。
要动员辖区青年积极参与、注册到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每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人员不应少于30人;由于客观条件制约不能组建专业志愿者服务队的将纳入“xx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分队”。
六、服务项目(一)环境保护志愿服务。
组织开展以改善环境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活动,组织志愿者广泛参与卫生大扫除、清理溪河、清洗乱涂乱画和“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捡拾垃圾等活动;组织志愿者植树、美化绿化家园。
(二)敬老助残志愿服务。
共青团视阈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的长效机制构建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全社会都应重视、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既锻炼学生,又方便他人,也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
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团组织在志愿服务方面构建“三力一度两保障”工作格局的重要体现,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政府支持、社会认可、家庭支持、友情支持、保障体系等外部因素有关。
本论文从共青团视角出发,聚焦于共青团主责主业,对共青团如何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的长效机制进行研究。
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的概况团组织在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方面,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
1996年,团中央开始推进大中学生志愿者社区援助工作,基层团组织组织大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区开展环保、科普、文体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到居委会挂职等活动。
为推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开展,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启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示范项目”评选活动,2019年10月评选出104个项目,并将其纳入全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库,引导各高校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社区活动;2020年12月起,确定广东、湖北两省作为首批试点省份,开展“共创美好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项目”,探索推动该行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2022年6月发布《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指引(2022版)》,从工作目标、项目、队伍、阵地、机制等方面为基层团组织提供具体工作指导。
高校青年学生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社区行动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共青团视阈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的长效机制构建◎张忠英1李炳熠2蔡晓淇3〔内容提要〕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区是志愿服务的主场景。
团中央高度重视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
从共青团的视角来看,社区子系统、大学生志愿者子系统、团组织子系统及其三者间的互动,构成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的行动系统。
构建青少年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青少年服务体系是指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旨在满足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成长、社会参与等需求,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
构建青少年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如下:一、目标定位1.建立健康发展为核心的青少年服务体系,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2.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满足青少年知识、技能、创造力等方面的需求。
3.培养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的意识与能力。
二、发挥家庭作用1.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为家长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促进家庭教育水平提升。
2.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增强家校社区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共同促进青少年成长。
三、加强学校教育1.完善学校教育体制,重视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3.鼓励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和创造力。
4.建立学校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锻炼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
四、构建社会服务网络2.建立青少年社区活动中心,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促进青少年社会参与与成长。
3.成立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组织,培养青少年的公益意识和责任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五、加强社会支持1.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建立青少年保护机制,及时解决涉及青少年的问题和矛盾。
3.加大对教育扶贫的支持力度,确保每个青少年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4.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企业参与青少年培训和就业,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六、评估与监督1.建立青少年服务体系的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对各项服务的评估,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
2.加强青少年服务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宣传,提升社会对青少年服务的关注和支持。
3.加强对青少年服务机构的监督与指导,确保其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4.积极收集青少年服务需求与反馈,根据实际需求对服务体系进行优化和改进。
在实施青少年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通过构建健全的服务体系,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其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浅议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培训体系
浅议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培训体系[摘要]学生志愿者和学生志愿服务在我国发展迅速,他们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因此建立健全学生志愿者的长效培训体系极为重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学生志愿服务培训体系的缺陷与不足,并尝试着提出构建高校志愿者长效培训体系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学生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培训体系一、学生志愿服务培训体系概述志愿活动是“以自愿贡献个人时间与精力,不计任何物资报酬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所提供的服务”。
其中,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和组织。
志愿者就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志愿服务主体,它可以分为正式的志愿者和非正式的志愿者。
而所谓的志愿服务培训体系,即为保证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及有效实施,而针对这些个人和组织所搭建的培训平台,并在这一平台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相关培训机制。
尽管志愿服务培训体系中的培训内容需要依据具体的组织、团体或开展的活动或服务而定,但大体上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技巧训练两个方面。
而本文所构建的学生志愿服务培训体系,涉及的培训对象主要是指所有有意愿参加志愿服务的学生。
二、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培训体系的必要性1.广泛普及志愿理念,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着力培养志愿服务意识就广东青年志愿者研究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仅有5.8%的青年受访者表示了解国际通行的志愿服务,其余受访者均表示不太了解。
在中国,绝大部分青年人仍把志愿服务视为“做好事、学雷锋”的单纯奉献行为,而对于志愿服务的内容和知识缺乏基本了解。
因此,普及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关注志愿服务及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也将有利于形成志愿服务的良好环境。
2.引导学生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提升志愿服务品质在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领域、丰富和壮大志愿服务队伍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的工作内容也是不容忽视的。
以组织和举办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大型文体赛事的志愿服务为例,学生志愿者往往要直接参加接待、咨询、联络、秩序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强调服务礼仪和行为规范的培训内容,将成为确保大型社会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加强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
加强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志愿者服务在今天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青年志愿者,他们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青年志愿者服务的作用,需要加强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
一、构建健全的组织机构为了加强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
这个组织机构应该由政府、社会组织以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政府应该加强对青年志愿者服务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青年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社会组织和相关部门应该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为青年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
二、建设多样化的志愿者岗位为了吸引更多的青年参与志愿者服务,需要建设多样化的志愿者岗位。
志愿者服务不仅仅是传统的社区服务,还应该包括环境保护、教育支持、健康服务等多个领域。
通过建设多样化的志愿者岗位,可以满足不同青年的兴趣和特长,提高他们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宣传和推广为了加强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
宣传和推广的目的是让更多的青年了解和参与志愿者服务。
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等,向社会公众宣传志愿者服务的意义和价值,鼓励更多的青年加入志愿者队伍。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志愿者服务活动和竞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志愿者服务。
四、加强志愿者培训为了提高青年志愿者的服务能力,需要加强志愿者培训。
志愿者培训应该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
理论知识培训可以帮助青年志愿者了解更多关于志愿者服务的知识,如志愿者的权益和义务、志愿者服务的原则和方法等。
实践技能培训可以提高青年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如沟通与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通过加强志愿者培训,可以提高青年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建立志愿者服务评价机制为了提高青年志愿者的服务质量,需要建立志愿者服务评价机制。
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建议
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建议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建议扎实推进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志愿服务成新常态“志愿服务”是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不计任何物质报酬的服务,其工作人员通常称之为“志愿者”或“义工”。
当今社会,志愿服务体现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它对缓解社会矛盾、助推社会管理创新、倡导民众诚信友爱、构建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对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志愿者队伍建设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志愿者队伍建设仍处于较低级水平,随着城市管理体制以及社区结构的深刻变动,志愿者队伍建设潜在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尤其是在培育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差距特别明显。
一、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公众对志愿服务认识不够人们对志愿服务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理解不清。
有的服务对象将志愿者视为无偿劳动力滥用,让志愿者超时服务,有的志愿者则是把志愿服务当作是对服务对象的施舍。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日益物质化,这在一些小区表现尤为突出,多数居民对社区公益工作不闻不问,更谈不上主动无偿服务;另一方面,农村群众受文化素质的制约及小农意识的局限,参加志愿服务的热情不高。
此外,由于大多数青年都忙于事业及工作,在参与义务工作的时间上受到制约,导致志愿者招募和活动组织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2.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志愿服务组织功能不强,社会化、常规化程度不够,具体表现在政府行政化干预过多,志愿服务组织自主性弱。
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得活动很多都是配合上级政府的任务要求或配合社会性的大型活动开展的,以社区为本位的、日常性活动相对较少。
服务功能和特性定位不准,适合搞单项活动,对中长期和常态化的志愿活动规划、指导不强,对居民生活帮助较小;志愿者服务每年的“季节性”凸显,每年,志愿者服务在各方面的组织下开展的较为积极,平常日子里志愿者服务较为冷清。
新时代构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路径探索
新时代构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路径探索新时代构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路径探索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志愿服务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构建一个高效、有效的高校志愿服务体系对于推动社会参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索新时代构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的路径,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要加强对高校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管理制度,明确志愿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估流程,并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
同时,要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与引导,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专业素养。
此外,各高校应建立志愿服务数据监测系统,以便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科学评估和统计分析,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其次,要加强高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
高校应积极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为高校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促进高校志愿服务项目的持续开展。
企业可以提供志愿服务岗位、物资和经费支持,帮助高校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与高校共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规模化和品质化发展。
第三,要重视高校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
高校志愿服务既是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高校应以推动社会参与与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要加强对志愿服务成果的宣传与推广,将志愿服务工作与高校的品牌形象相结合,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第四,要加强对高校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
高校应制定出台相关的志愿服务政策和制度,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政策引导和经费投入,形成政府、高校、社会组织以及企业共同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良好局面。
最后,要加强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研究与评估。
高校应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研究与探索,形成一批志愿服务的优秀案例和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作者:王晨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08期[摘要] 作为崇高的事业,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想要保持长效开展,还要有相应的服务体系提供支撑。
基于这种认识,对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目的展开了分析,然后从内容体系、管理体系、激励体系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体系的构建方法,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评价体系;激励制度[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4-0018-03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青年志愿者活动为重要的教育载体。
通过大学生提供志愿者服务能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而想要确保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得以持续开展,还要完成服务体系的构建,从而为志愿者服务提供质量保障。
因此,还应加强对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构建问题的分析,进而更好地推动国家青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目的(一)协调青年志愿者活动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开展,还要确保各项志愿者活动能够得到较好的协调,才能确保服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因为作为团体组织,高校青年志愿者团队拥有多个,需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
确保各组织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才能使活动得到较好的组织、协调,继而合理地完成活动时间和人员的安排。
构建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能将高校内和各高校的志愿者队伍联合在一起,从而使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资源匮乏的问题得到解决,并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完成活动的合理组织,进而更好地体现志愿者温暖、无私的群体特征。
因此,在构建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还要以活动协调为目的[1]。
具体来讲,就是要针对活动组织内容单一、活动时间安排集中等问题实现各种活动的合理组织,确保服务资源能得到合理分配,进而使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二)激发青年志愿者热情针对现阶段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热情不高的问题,可以通过构建服务体系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志愿者服务得到更好的开展。
一方面,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能在体系制度中融入道德热情,而在学习和遵守体系制度的过程中,青年志愿者将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为社会服务的热情,积极地宣扬社会正气。
另一方面,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可以加强青年志愿者间的沟通、互动。
而这一群体中的大多数青年显然具有积极和先进的思想,加强互动沟通则能使青年志愿者在心中树立正面的志愿者形象,并将被动服务转化为主动服务,继而更好地开展各种志愿者活动。
此外,构建服务体系并建立体系的评价、激励等机制,能使表现优异的志愿者获得物质和精神上激励,从而产生更多的服务热情。
而对表现相对差一些的志愿者来讲,也能实现自我反省,并改善自身的行为、态度,继而使志愿者服务质量得到提高。
采取该种措施,能培养学生回报社会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学生保持长久的服务热情。
因此,构建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还要以激发志愿者服务热情为目标,以便推动志愿者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三)保证志愿者服务质量现阶段,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存在质量不佳的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还要以保证志愿者服务质量为目标。
首先,该体系的建立能使志愿者得到更好的选拔和任用。
因为通过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能更好地了解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的优缺点,并对其适岗度进行科学评价,从而确保志愿者能胜任服务工作。
其次,通过构建健全的管理体系,能加强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培训管理,确保志愿者能掌握开展服务工作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得到素质水平的提升,继而更好地完成各项服务工作。
再者,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也能使志愿者主动进行学习,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从而更好地胜任各种志愿者服务工作。
最后,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能使志愿者更好地认识自身,并且得到态度、行为等方面的约束[2]。
在体系的指导下,管理人员也能及时发现个别志愿者业务不熟或专业水平较低的问题,并为其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从而使自愿者的资源分配情况得到优化。
而采取这些措施,则能使志愿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进而使志愿者团队的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途径结合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构建目标,还要形成完善的服务内容体系、健全的服务管理体系、有效的服务激励体系和科学的服务评价体系的构建,以便得到能实现青年志愿者服务全面管理的体系,继而更好地推动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发展和进步。
(一)构建完善的服务内容体系在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内容体系构建方面,还应积极进行青年志愿者服务内容的拓展,致力于满足青年志愿者的专业发展需求和社会实践锻炼需求等多种需求,从而推动志愿者的发展和进步,并为社会更多的领域提供服务。
首先,将服务与青年志愿者的专业学习结合在一起,以便使志愿者得到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采取该种方式,也能使高校青年志愿者全面地掌握知识、技能,从而提供良好的服务效果。
为此,还要加强志愿者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志愿者加强专业知识的主动学习和运用,以便使志愿者在服务工作中加强这类知识的运用,进而获得技能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社会服务对志愿者也提出了较高的技能水平要求。
而受个体差异的限制,一些志愿者尽管有较高的服务积极性,却未能掌握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所以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针对这一问题,将志愿者专业学习与志愿者活动融合在一起,则能在加强大学生专业教育的同时,使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继而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应将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紧密结合社会实践,从而使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并使志愿者服务质量得到提高。
现阶段,不少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在社会服务活动中无法与人员较好地沟通、协调,难以开展高质量的服务工作。
将服务内容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则能使大学生志愿者得到社会实践锻炼,并积极发挥志愿者主体意识,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采取该种方式进行服务体系的构建,也能使青年志愿者在实践过程中获得自我提升的机会,得到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进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最后,还应将青年志愿者服务与大学生择业就业融合在一起。
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内各地区人才发展极度不平衡,一些地区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而一些地区却又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将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于大学生择业就业联系在一起,从而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解决大学生择业、就业问题。
比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制订,就是为了解决西部地区人才短缺问题,同时也能起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作用[3]。
按照这一思路进行青年志愿者服务内容的安排,则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就业观,引导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进而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二)构建健全的服务管理体系为加强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质量,还应构建健全的服务管理体系。
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构建体系,全面加强志愿者服务的管理,进而使志愿者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首先,还应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组织招募机制进行完善,以便使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得到加强。
具体来讲,就是要完成拥有爱心、责任感、扎实态度和较高技能水平的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从而为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保障。
而建立完善的招募机制,则能加强对青年志愿者的选拔和任用。
在具体建立该机制时,还应从思想、知识、技能和素养等多个方面对大学生展开评价,以便从中选拔出符合志愿者队伍建设要求的人员。
而在建立志愿者团队组织的过程中,则要完成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志愿服务队、班级团支部等多种拥有不同结构的队伍建设。
此外,还要完成相应沟通机制和平台的建设,以便使不同层次的队伍加强沟通、交流,继而使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得到较好的协调。
其次,高校还应进行志愿者注册认证机制的建立。
目前,高校大学生常常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加入志愿者队伍。
而随意参加志愿者活动,将导致志愿者群体失去控制,进而不利于志愿者管理活动的开展。
针对这一问题,还应建立志愿者注册认证机制,利用注册认证制度加强对志愿者组织的管理。
具体建立该机制,就是要在大学生参加志愿者团队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等级注册,以便引起大学生对志愿者身份的重视。
为达成这一目标,高校可与权威性注册认证机构合作,进行合理注册认证程序的出台,进而使志愿者的管理工作得到完善。
再者,高校需要完成志愿者队伍培训管理体系的建设。
在大学生经过选拔成为志愿者后,高校要对志愿者进行统一培训,以确保其能明确自身角色,从而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4]。
开展该项教育工作,能使高校大学生对志愿者服务工作产生正确的认识,并且有较好的传承志愿精神,继而主动、积极地开展各种志愿者服务工作。
在此基础上,高校还要加强对志愿者理论和技能的培训,采取拓展训练、模拟实验等多种方式加强志愿者锻炼,以确保志愿者能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并且勇敢应对各种志愿者活动中将要遭遇的困难,进而使志愿者服务质量得到提高。
最后,高校为提高品牌化的志愿者服务,还应完成志愿者服务基地的建设。
通过建设基地,高校则能使青年志愿者服务落实到社会基层,从而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青年志愿者服务的重视。
采取该种方式进行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管理,也能使志愿者活动形成合力,从而为服务的质量提供保障。
在此基础上,高校则能完成志愿者服务品牌的打造,以便更好地完成志愿者活动的宣传,继而使高校青年志愿者在社会服务中拥有积极的影响和良好的形象。
而凭借这些影响,高校能与社会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如遇福利院、贫困地区小学和社会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实现长效服务的提供,继而使高校志愿者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三)构建有效的服务激励体系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尽管为无偿服务,但为激励青年志愿者的服务热情,高校还应完成有效的服务激励体系的构建,适当给予青年志愿者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激励,进而使志愿者服务工作高质量地完成。
一方面,高校应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标准,并定期进行评优活动的组织,以便从中选出表现优异的志愿者。
针对这些优秀的志愿者,高校应采取情感激励、荣誉激励等精神激励方法,以便使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热情得到充分激发,并为志愿者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更多的途径[5]。
而为确保精神激励的效果,高校除了为表现优异的志愿者提供证书和勋章等作为表彰,还应加强对志愿者服务行为的宣传,以便在弘扬志愿者助人精神的同时,使志愿者从中获得价值认同。
采取该种措施,也能使志愿服务的精神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进而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到青年志愿者的队伍中。
另一方面,高校需完成青年志愿者活动奖励基金的设置,并将志愿者评优结果与基金挂钩,从而给予志愿者适当的物质奖励。
就目前来看,青年志愿者由于开展各种无偿活动和提供各种无偿服务,所以能获得的资金支持较少。